修鍊,修的是什麼?
現在社會上各類大師層出不窮。整天把修鍊掛在嘴上,穿個唐裝,穿個布鞋,哪個串珠,寫個佛道,彷彿就是大德一般。張口閉口講修行,講覺悟。
所以,我想請教各位大神,所謂的修鍊,修的到底是什麼?
緊那羅王。菩薩有三十二法凈檀波羅蜜。何等三十二。緊那羅王。
菩薩不忘菩提之心。而為先導 而行布施。
不贊下乘 而行布施。
諸所為者 無傷毀心 而行布施。
有來求者 無侵害心 而行布施。
又所請者 起福田想 而行布施。
諸所詣者 起於師想 起善知識想 而行布施。
舍內慳結 而行布施。
無所貪惜 歡喜踴躍 而行布施。
申手正直 善好放舍 無所期為 而行布施。
生增上心 不生下心 而行布施。
不生惡處 而行布施。
不望果報 無所悕望 而行布施。
欲於佛法 而行布施。
心無惱熱 而行布施。
以攝為首 而行布施。
我當教導化諸眾生 而行布施。
我當護法 而行布施。
我當順用如來言教 而行布施。
我應當作降魔伴黨 而行布施。
我宜應當正覺菩提 而行布施。
我應當作善丈夫業 而行布施。
我應當離餓鬼惡道 而行布施。
我應當集修舍心因 而行布施。
我當獲得大財封邑攝取他人 而行布施。
我應當行和敬之法 而行布施。
我當不離得善知識 而行布施。
我應當於一切眾生無嗔害眼 而行布施。
我應當以布施善根向無上道 而行布施。
我應當學余菩薩舍 而行布施。
我宜應當莊嚴相好 而行布施。
我宜應當凈佛國土 而行布施。
緊那羅王。是為菩薩三十二法凈檀波羅蜜。
謝邀 @雲行客 。簡單來說,修的是心。
當你總是埋怨遇人不淑,遇不到真心人的時候;當你總是怨恨命運不公,沒有投好胎的時候;當你總是氣急敗壞,收束不好情緒的時候……你一次次不滿於外境,可曾想過安頓好你的心?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不是不生,念不是不起,要起妙用怎麼能不生心呢?而是要生「無所住」心,這個心不要停留在什麼事物上。正起念時也不見有念可起,起念之後,如鳥過長空,毫無痕迹。儘管在做事,儘管應緣接物,內心一無所住,毫無患得患失之心。
我們修行就是要不為物境所轉,相反,還要轉物。我們有了某個東西,就利用它,而不要為它所用。譬如,有杯子就用來喝水,有熱水瓶即用來保暖,但不為它的得失所轉,不因它而生喜、愛、憂、惱之情。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也不要費盡心力去追逐搏取,更或為了取得這些東西而損害他人或是犯法,那就是為物所用了。
節選自母音老人《心經抉隱》
從佛教唯識宗的觀點來看,「一人一世界」就是「一切唯心造」。 這一觀點的最大意義在於提醒我們:這個世界跟我們的心有關。因為我們平常認識世界的起點來源於對事物實有性的確認,一旦認為現象界是客觀實有的,那麼必然會認為可以離開心獨立地認識事物。但事實上,所有的認識都不可能脫離我們的心,世界不在心外,離開心也不可能找到世界。
「一切唯心造」,如果只從字面上來理解,很有可能造成誤解。歷史上,就有人向唯識論師問難,這樣的問難如果拿到今天,也許會是這樣的:如果說外境不實有,是由心造的,我們想著月球,是不是周圍的環境馬上就變成了月球上的環境?如果我們坐宇宙飛船來到月球上,將月球上的所見都留在心裡,然後再從月球飛回地球,是否也將月球一併帶回了地球?事實上,無論我們怎麼想月球,怎麼在月球和地球之間飛來飛去,月球始終在那裡,我們的心並不能把地球的場景轉換成月球,也不可能把月球帶走。純粹的唯物論者把這樣的問難當成責疑「一切唯心造」的有力理由,但這個「有力」的理由其實很「無力」,因為佛教所說「一切唯心造」並不是指由心無中生有地造出一個外物來。外物不實有,也不是說全然沒有。印度中世紀偉大的月稱論師在他的論著《入中論》中這樣解釋「一切唯心造」,他指出:「唯心」實際是「唯心最主要」的省略語。就像佛的名稱是「覺悟」,一般稱佛的名號就直接稱「覺悟」,省略後面的「真理」,而佛的全稱應該是「覺悟真理」。通常的說法,稱佛為「覺者」「覺悟者」就可以了。
在《十地經》與《楞伽經》中,佛都明確地提出「唯心最主要」之義,通常只說「唯心」,作為省略語。「唯心」最主要的意思是:心與外境始終相對待才能成立,才能確定它們的暫時假有。5米的「短」一定要依待於10米的「長」才能成立,心和境也是如此。如果說不依靠外境,心能獨立存在,這是一個錯誤的說法,與佛的說法不一致。佛的說法是「唯心最主要」,當心實有時,外境一定也是實有的;當心無時,外境一定也是無的;當心如幻時,外境一定也是如幻的。 「唯心最主要」揭示了一定要遵循的兩個原則: 第一,「唯心」。不是說心獨立實有,而是觀待外境才能有心。如果說完全「簡除」實有的外境,單獨安立實有的「心」,就不符合佛語。第二,「最主要」。「最主要」是為了強調不能離境,心境在對待中才能安立,而且要以心為主。 對外境的執取,是常人煩惱的主要來源。解決這個來源,強調以心為主,是讓人放下對外物的執著攀緣,徹底回歸自心,一切都來找「心」的問題。外境不清凈,就是心不清凈。統言之,所有問題都在心裡找源頭。
摘自明賢法師的著作《佛教世界觀》
不是大神,但不影響破個邪。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開口修行,閉口修鍊?
很簡單,因為聽起來厲害啊。
只要你問了,就可以用無數的方法把你繞進去。然後騙你的東西。真的修行人不怎麼講修行,原因很簡單。
傳法不怎麼用得到修行這個詞,因為涉及到具體的步驟,境界,用不太到修行這個詞。弘法也不怎麼需要用得到,因為程度太淺不到能講修行的時候。
所以,如果一個人開口閉口都是修行,十個五對是騙子。
祝安!生而為人,有兩大慾望:一乃求生;二乃求知。眾生追名逐利,根源就是求生。求生的問題解決了,還要求知。畢竟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食」。修行是求知的一種,而且應該說是求知的最高等級,因為所謂的「佛」、「道」乃是最大的知。這個世界除了我們六根能夠感知的存在,還有六根感知不到的存在,所謂的修行就是透破有礙 去那個六根感知不到的存在去看看,那個地方老子去過,釋迦牟尼去過……
"修鍊"在這裡更常用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修行"
把修行比作旅行的話, 有三個關鍵要素
1 要知道你要去哪
即所說的"明心見性", 目前大部分人都還到不了這個地步, 只是從道經佛經等等里聽說過有那麼一個地方. "悟後起修"就是你真的知道了你要往哪走, 然後才努力地開始走.
2 你身體得健康
一身病痛,沒法好好旅行.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 不過這裡的"健康"不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健康, 而是修正自身種種毛病,也就是習氣. &<通關文&>里說的很詳細 可以一看 143-通關文-清-劉一明
3 準備好路上的糧食和行李
這個跟2區分的不是那麼明顯, 一個正己一個化人. 現在有些人有些很盲目的想法, 一功不行一德不積, 雙盤一坐 就想成就. 真是緣木求魚(自認有六祖根器的我也不好說什麼了).. 粗略地概括就是做好事. 先在日常生活中盡好責任 無所虧欠 繼而能心常存善念,行善事. 這便是積累資糧. 至於什麼算善事, &<太上老君說百病百葯&>, &<太上感應篇&>, 佛家的五戒十善都有標準. 善念這東西力量無窮大,自己體會過就知道. 一念起那渾身暖洋洋的感覺就是陽氣升騰, 純陰為鬼,半陰半陽為人, 純陽為仙. 能時時刻刻地有善念,那才真是有功夫.
所以總結一下, 修的是什麼呢, 修的是自己的習氣毛病.
為啥要修呢? 因為要"行"到目的地.
為啥要行呢? 因為世如火宅, 各人因緣不同, 一座房子,地下室著火了, 有的人就住在那, 立即就感受到各種痛苦, 有的人住一層,稍晚一些, 有的人住頂層, 很晚才感受到. 但最終誰也逃不開.. 生死間有大恐怖.
至於各種大師, 沒接觸過不敢妄下評論. 但修行是以德為本, 師父找徒弟, 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 自己把自己先做好, 後面自有因緣.
說一大堆廢話 其實就倆個字 元神
高堂大殿上的名人修鍊水平未必高。如果以是否出名來判斷其修為水平,那就大錯特錯了。真正的修道者被褐懷玉。真正的得道高人站在世人面前,世人是不以為然的。
你前面部分說的對,各種外表的裝扮與裝飾不是修行,你問修行修的是什麼?如果說修行,即使說上三藏十二經也說不完,但是佛陀臨終之際卻說四十九來無有說法。我這麼說其實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如果你依然不明白什麼是修行那我講個故事給你聽:老和尚攜小和尚遊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後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趕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麼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後終於忍不住了,說:師父,你犯戒了?怎麼背了女人?老和尚嘆道:我早已放下,你卻還放不下!
修者心也,練者行也。是謂知行合一。所求者明心見性。蓋心因修而明,性因練而見。
修的是心可惜太多人妄想偷心
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謝邀,修鍊的是什麼,要看你能控制的是什麼,
破幻斷輪迴
滅除煩惱,解脫輪迴
修者修心修身也。
道家追求 恬淡虛無,無為自然,長生久視;佛家嚮往 一切皆空,去往極樂,不再輪迴。
四個字「看破,放下」。
看破是智慧,看破什麼?看破周圍一切事物的假相,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放下是行動,也是享受。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些不值一錢的東西,從而開始真正的人生享受,自那以後,不再過「自欺、欺人、被人欺」的生活,你的人生就是極樂。
覺得這個詞描繪的比較準確「輕安」
說實修自然是因為嘗試以後,讓意識上有了「輕安」的體驗。
然後產生了繼續修持的動力。
初學體驗以上看自己到底多差勁,就這樣
修性修命修心修信念,像在下這樣的就是加強認識加深信念努力向善生出菩提心生出願離心。為什麼叫修鍊?記得有大德開示過,修,就是修正走歪了做錯了要回到正路正行。煉就是提煉,提純去腐存箐修鍊就是有意識的去堅持持續的做一件事,按佛法說就是智行。
修行其實和那些沒有關聯修行應該是這樣的吧,養身突破身體的限制,調心突破心的限制,進而體悟生命的大道,一般的說,身與心相互影響,身體好的人心性一定平和,平和之人身體也會不錯,應該就是性命雙修了吧,儒道乃至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可能都是搞這些的
我不知道,我本以為修心就夠了,因為只有有一顆強大的心,不管遇到什麼,都能泰然處之。後來我發現,僅僅修心不夠,還得先修氣,可是都好難吖。自修很難,所以不知道如何建議,我覺得我不是上根利器,僅僅普通人一枚,能做到堅守本心,俯不愧於地,仰不愧於天,這一生應該夠了吧!不過每個人追求不一樣,想要的不一樣。目前我想要的僅僅是「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的境界,不過這個也好難哇!
推薦閱讀:
※出家入觀的道士要花錢嗎?他們的經濟來源是什麼?餘生是不是必須在道觀里度過?
※你是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不是上根利器的?
※夜間修行打坐遇到雷劈修行倒退,該如何辦?
※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道家講三千六百法門,真的是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對應適合的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