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擴大貧富差距的方式提升整體生活水平,對底層人民來說是否是一件好事?
對平民百姓而言,用幸福度換生活質量是否划算?
讓你們下層階級槍斃上層階級就是很困難。
下層階級的泥腿子幾乎沒有任何主觀能動性。
天天給自己找理由混吃等死。
階級鬥爭的最大敵人在下層階級,而不是在上層階級。
所以你問是否划算,你開心就好。反正是個混吃等死的東西,不划算你準備怎麼著?
當你只有:
- 變有錢然後比你有錢的人變得更有錢
- 沒有變化然後比你有錢的人變的更有錢一點點
兩種選擇的時候,屁股都知道要選哪個。
只要社會的運作還需要靠錢,那有錢的人賺錢肯定會更容易,量大了門路也更廣。如果大家想要在根本上縮短貧富差距,那就只能發展生產力,進入共產主義了。到時候不需要錢,也就沒有差距了(逃
短期內是可以的。只要生活一天天過的更好,對貧富差距是有相當高的容忍度的。
但是長期是有問題的,因為生活水平越高,提高生活水平就越難,很快,窮人就會到達瓶頸,而這時候,窮人的二代並沒有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高(生來就是這樣),而只會感受到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和自己怎麼努力也很難提高現狀的無奈。
而且資本是逐利的,當貧富差距很大的時候,必然導致對窮人的無休止剝削,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窮人越來越窮。最終導致洗牌。
你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有一種辦法能縮小乃至消滅貧富差距,代價是降低窮人的生活水平,你看窮人干不幹。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人類是這樣一種寧可你我都是0也不願你3我2的生物,那麼私有制根本就不會誕生,更不會有家庭社會氏族國家了。
上古時代人類風餐露宿茹毛飲血,生活水平可謂是很低了,可是另一方面他們毫無私有制和個人財產的概念,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任何貧富差距。然而很快誕生了宗教祭司和軍事貴族,以及奴隸。於是有了食利者與被剝削者的區別,然後慢慢地有了國家和社會。
到了今天,貧富差距可謂驚人,最有錢的人的財產可以是最貧窮的人的萬億倍,但是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歷史的趨勢告訴我們,相比於患不均,人類還是更患寡。如果窮人都覺得題主所說的犧牲生活水平換取貧富差距縮小的做法挺好,那麼上古時代的人類就會把那些剩餘的產品分光吃凈,根本不給一部分人佔有它的機會,私有制也就無從談起,我們人類也就根本走不到今天這個樣子。
另外,貧富差距固然與幸福度有一定聯繫,但這個聯繫有多大,可是很難說的。股市動蕩,很多人血本無歸,我也沒看到那些沒錢炒股的人幸福度大大提升,上街放鞭炮慶祝。有人中億元巨彩,我也沒看到其他人捶胸頓足長吁短嘆。增速極高時合作共贏是必然選擇。但增速降低後,零和博弈上升為主要矛盾。所以主要看題主關於貧困的標準了。
我認為,擴大貧富差距和提升整體生活水平不是因果關係。在我看來這兩個都是果。這兩個都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象,以我國的狀況來說,因應該是改革開放後國家選擇的發展方式。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是很不一樣的。相關的東西並不一定有因果,因而也就不存在選擇一而否決一的情況。
幸福度換生活質量這個說法也不能理解。生活質量提高人的幸福度是會提高的,這兩者之間因果關係更強。題主把這個當成了替代關係。我認為也是錯誤的。
因此這個題目基本沒法討論,提出的論點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大家的論證也都是錯謬的了。
答主在沿海地區長大,現在在西部念書,接觸過富家大族子弟,也接觸過普通人家孩子(答主實在是不喜歡把貧窮人家說成「底層人民」。富人不因富而光榮,窮人亦不以窮而丟臉,窮富不過物質區別,何來層次分別)可以來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
先說明,只是個人觀點,不站隊。
上結論:以擴大貧富差距的方式提升整體生活水平,對普通人家孩子是件好事
答主大學時,接觸過一些山裡長大的孩子,按照知乎的貧富標準,絕對是要划進窮人里的。有多窮呢?家裡的孩子,步入新世紀時,才能吃飽飯。那麼既然窮人的日子如此艱難,答主作為赤貧階層,為什麼還要說這件事對窮人家孩子來說是好事呢?答主不知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嗎?
答主當然知道,但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並不是擴大貧富差距,提升整體生活水平的結果,若是整體生活水平提高,應當是「朱門錢作紙,寒門飽簞食」。不知各位知友有沒有深刻體驗過飢餓的滋味,那不光是一種生理上的無盡痛楚,更是心理上的深刻絕望。每天的生活就是求食,人生看不到變化,無非就是:餓著肚子跟著父母耕作,餓著肚子陪著妻子耕作,餓著肚子帶著孩子耕作,一代又一代,如此往複。或許有知友要疑惑了,為什麼耕種土地的人會餓肚子?即使土地產出再少,吃飯問題還是能解決的吧?朋友,你聽過「提留」嗎?記得有那麼一句話形容農村生活的「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當時看到這句話,以為農民叔叔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在有些地區,真實情況是: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基本就不夠吃飽飯了。
而只有在整體生活水平提高之後,才免除了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農業稅。雖然此時貧富差距更大了,但是對於窮人家孩子來說,生活也因此有了變數,不需要疲於考慮填飽肚子,有些甚至可以通過高考,離開世世代代生活的山村,來到城市念書。生活水平的提高能讓他們看到改變生活的希望,提供改變生活的可能(儘管希望很小)。答主不認同,對真正窮人來說,擴大貧富差距換來提升整體生活水平,是一種用幸福度換生活質量的行為,因為窮人從吃不飽飯到能吃飽飯,得到的幸福感可能比億萬富翁資產再加一個「小目標」來的多,邊際效益遞減嘛。
那些因為貧富差距而造成的社會矛盾,不會因為差距減小就消失。就算差距縮小,貧富雙方依然可以找到彼此仇恨的新理由,他們用充滿嫉妒和恐懼的目光直視彼此,窮人不會把富人的發跡歸功於才德,富人也不會把窮人的貧困認作是不幸,他們會從對方的劣性中去尋找原因,並認為自己這麼做是沒有錯的。
真正的窮人是願意以貧富差距換提高生活水平的,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改變,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來人間一趟,要看看太陽。
我以前想著 如果能讓我頓頓吃上肉 有房子住有車開 富人開宇宙飛船又如何?
可是有一天人的思想是 住在獨棟別墅里的人是比住在太空站的寵物狗居住條件還差
吃肉相當於吃翔 別人看到你吃會噁心
開車相當於爬著移動 。
一輩子沒出過太陽系 連地球都沒出過。。聽說富人都在半人馬星座造文明玩兒。
只能健康地活500歲。。。而富人長到成年就需要花一千年。。。而我自己不過是整得像崔始源,那時人長相都流行多維立體主義了,腦門後面不長個兩隻手,沒有8個眼睛繞額頭一圈 面部所在空間不隨時間變換都不好意說長得像人。。。
估計我會覺得自己更窮了。連草芥都不如我先貼一個我曾經回答過的小故事。
一位漁夫釣到了一隻神魚,神魚對他說:「只要你放了我,我可以滿足你一個願望,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倍的獎勵。」
漁夫傻掉了,他從未見過會說話的魚。並且還是一隻能夠實現他願望的神魚。
「我沒有聽懂,你可以再講一遍嗎?」漁夫默默地問道。
「簡單點來說,如果你要一套房子,你的鄰居會得到同樣的兩套。如果你要一個美女,你的鄰居會得到兩個美女。」
「那就挖掉我一隻眼睛吧!」
————————————————————————分割線
我不需要提升任何生活質量,只求周圍人活的不如我。
生活水平的基線不就是統治階級定下的規矩嗎?正是因為存在著皇親國戚、官僚、地主,下層人民才發現我們的生活水平原來是如此的底下。
我曾經問過我的奶奶,我說奶奶。你們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真的吃不上飯嗎?每天都教育我要珍惜糧食,不要鋪張浪費。整天都在講你們吃苦的時候有多麼多麼難熬。那你們是怎麼過來的。
我的奶奶對我講,那幾年災荒,地里都不長糧食。老百姓過的日子實在太苦了,咱們村子裡面就餓死了好幾個人。那時候的人啊,啃樹皮、吃谷坯、枕頭裡面的穀子都拿出來做粥喝。哪像你們今天想吃肉就吃肉,想喝粥就喝粥。
我又問,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了,沒飯吃那肯定有不少土匪吧。
奶奶答道,那時候家家都沒糧食吃,沒人願意做土匪。連群眾幹部都有餓死的情況,你做土匪搶誰的糧?
是的,那個年代就連做土匪的心都不存在。這算的上真正意義的無貧富差距,但是這樣的社會能夠持續的了多久?沒飯吃,還哪會有這個現在的人?
所以人們在那個年代最主要想的是生存,是活下來。改革開放之後,日子變好了。雖然拉開了貧富差距,但是至少老百姓都有了一口飯吃。這和當年相比,可幸福的多。
時代在變,我們在變、逐漸的,底層人民開始抱怨貧富差距的問題。我一個月才掙六百多塊,憑什麼他賺四五萬?我住在地下室,而他卻住在大別墅?
這當然不滿,像問題的核心是將這些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升上去。同時也將中上層的水平提升一大截,我敢堅信。貧困人民依然會覺得非常幸福,因為他剛剛實現了生活水平的一種進化。在他的這一代人群裡面會十分祥和安寧。
但時間過去,他的孩子他的孫子。在接觸到外面世界,就不會那麼幸福了。
以及目前已經實現了基本小康,能夠維持生活。但仍然過的十分勤苦,在看到社會高層人士的生活水平會非常妒忌、怨恨。
就像漁夫的故事一樣。
我的結論是,在脫貧之後。底層人民能夠實現最基本的生活條件下,在提升他們生活水平的同時再擴大貧富差距,就會埋下社會動蕩的種子。兩極兩端的各種矛盾與衝突,最嚴重的情況可能爆發階級鬥爭。這就得不償失了!
習近平主席的扶貧政策非常有遠見,十分犀利!大讚習主席!
在回答問題以前先搞清楚兩個問題,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遇到了兩個問題並從未解決這兩個問題,任何政權都在這兩個問題中建立也在這兩個問題滅亡。
1、如何生產社會財富
2、如何分配社會財富
生產社會財富中遇到的問題
1、雖然社會財富是勞動人民創造的但不可否認在社會財富聚集增長中是依靠一小部分有眼光,有膽略,有能力的精英分子領導、發起、更新、嘗試實現的(一下簡稱這部分人代稱精英)
2、精英努力增加社會財富大部分的原動力是自己可以在增加社會財富的進程中可以獲得更多利益其中包括但不限(金錢,生產資料,社會地位,名望)
3、因為大多數人增加社會財富的目的是增加自己利益,也就導致已經成為富裕階級的人不願意主動分享自己的財富與貧窮階級,這部分人也就成為了我們所說的既得利益集團。
4、社會財富永遠不會均速的無限增加,正如人類社會一樣它是也不均速的螺旋上升的,所以導致社會財富增長不能滿足所有人
5、社會財富不能滿足所有人且有巨大的貧富差距必然會導致階級矛盾,甚至引發武裝鬥爭,社會動亂。
分配社會財富遇到問題
1、因為社會財富增長不能滿足所有人且既得利益集團不會主動跟貧困階級分享財富,所以導致了從古至今的各種階級矛盾。
2、從古至今緩解各種階級矛盾方法不外乎幾種,武裝鬥爭推翻原有既得利益集團(如元末農民起義、土地革命、甚至美國獨立戰爭)。國家主導重新分配部分社會財富(如均田制,反托拉斯)。對外戰爭(如侵華戰爭)。另:依靠罷工、抵制共產主義等重新分配的社會財富本質上也是國家主導的社會財富再分配。
3、重新分配社會財富或多或少的都會打擊社會精英創造財富積極性,減少願意努力創造新的社會財富的人數。
4、社會精英創造社會財富積極性下降必然會造成社會財富增長變緩甚至下降。
社會財富的創造與分配雖然不可否認有一部分積極性,但是我們今天主要講以上矛盾性。因為有以上的矛盾性就陷入的一個無限循環及-分配社會財富給貧困階級會打擊精英創造財富積極性-不分配社會財富給貧困階級會導致社會不穩定,這也就是至今共產主義沒有實現的原因,和我至今也沒有想明白該如何實現共產主義的原因。
按勞分配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辦法評估勞動的真實價值,(市場也沒辦法真正意義上的評估勞動價值)
按需分配最大問題是打擊了努力勞動人的積極性,而且也不現實。
所以現在回到原來的問題,以擴大貧富差距的方式提升整體生活水平,對底層人民來說是否是一件好事?這個問題的主要矛盾在於提升整體生活水平到什麼地步,貧富差距到什麼地步。整體生活水平以一個大多數人能接受速度提升,貧富差距在一個大多數人能接受的範圍就是一件好事,反之就壞事。
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貧富差距。如果已剝削奴役底層人民來擴大的貧富差距,這個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如果在底層人民沒有被剝削的情況下提高的貧富差距而提高的生活水平,這對底層人民何嘗不是一種好事?
在古代,貧富差距就是靠剝削來產生的。地主放高利貸借地借種子給農民讓農民開墾。但是秋收的時候,絕大部分的糧食以利息租金的形式全部被地主收回。只剩下勉強可以過冬的糧食給農民。隔年農民為了生活不得不再次找地主借地借種子。如此下來,農民永遠是身無分文,而地主一年比一年富裕。而且還可以不擾而獲。這種貧富差距對底層人民來說當然是壞事。而且歷史也證明,這樣的貧富差距最終導致了革命。
但是如果貧富差距產生不是靠剝削是靠一部分人的生產力的提高,對底層人民又有什麼壞處呢?
掛個人,評論區出現個小丑突然來一句話,我就在準備刪評點進他的個人主頁準備拉黑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他的回答……知乎竟有這樣的zz,還有三個粉絲????
————————
關於有些人好像說貧富差距問題不爽,認為科技發展每個人都應該平均提高,平均分配科技成果的,這個想法很好,可是不現實。
本來不想寫太長的,隨便寫寫吧。
根據鄧小平理論的先富帶動後富概念而言,不管是地形,人口勞動力,還是其他種種原因,都是存在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
以理論而言,實現平均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而國家唯一能夠做到的,是先讓沿海地區的人富裕起來,因為這是地緣人口決定的。
而隨後,才是用沿海進行轉移支付,到內地實現相對而言的脫貧和共同富裕。
至於以題目擴大貧富差距的方式提升整體生活水平,當然是好的,因為全國的物質蛋糕擴大,每個人能夠分到的自然是多了很多。
而所謂真正的貧富差距頂點,應該是到了蛋糕擴大,底層人卻沒有得到更多的蛋糕,但是中國目前看不到這樣的趨勢。
最後說一句,掛人很開心。
————以下原答案——
四十年前大家都共產,沒有貧富差距,一起吃野菜,逢年過節吃上了一頓肉開心的不行。
四十年後,我們走在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每天大家都在吐槽貧富差距。
但是如今的我們,能夠頓頓吃肉,能夠玩數碼產品,家家有冰箱液晶電視,不少人能夠開上車,雖然房價遭人詬病,但是跟四十年前的農村黃泥房子比,你現在完全可以回農村蓋個幾層小洋樓。
問題來了,你選擇四十年前的生活還是現在的生活?
所謂貧富差距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國家都存在的,既然大家都在前進,唯一需要注意的,只是上升通道罷了。
補充回答:
這個問題,我覺得挺有意思。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挑動了一部分底層人民的神經,國策不國策的誰在乎呢,有些人只看的到自己的柴米油鹽。即便以前吃糠咽菜現在大塊吃肉嘴裡依然覺得乳酪應該大家分怎麼能沒有我的份兒。
可能真的有好多人覺得不划算,尤其是拉大貧富差距的那個人是鄰居親戚朋友同學發小的時候…很煎熬。
因為人性善妒。
換種大眾說法叫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叫紅眼兒病。婆婆幫我看孩子,在小區里結識了一幫老姐們,回來和我說,誰誰家只吃柴雞蛋不吃洋雞蛋……柴雞蛋有營養洋雞蛋沒營養……總覺得她吃的雞蛋不如人家的高等就這樣被比了下去。
中國人無處不在的到處比,生孩子要比斤兩,會走路了要比早晚,上學了要比成績,工作了要比單位,娶老婆了找女婿了也要拉出來比一比看一看品頭論足一番……總歸要把別人比下去心裡才舒坦,不比就刷不出存在感,而且重點是不和沾不到邊兒的人比,只和自己圈子裡的比。
吃大鍋飯的時候,誰窮誰光榮,一起赤貧掙工分,只要誰也不比誰好,填飽肚子就滿足了,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等哪一天生存需求滿足,就飽暖思淫慾了,這本來正常,畢竟物質基礎打好了該蓋上層建築了,但人性卻是怎麼怪誕怎麼來,大多數人的思維習慣都走向了仇富這條路。
富是原罪,富即不仁。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貧無辜富有罪了?
還是貧窮的骨子裡本來就有恨人有笑人無的天性?其實只是很多人不敢說出這套強盜邏輯:有錢不犯法,你可以富有,但你不能比我還富有,更不能顯擺;你可以過得好,但你不能過得比我好,更不能刺激我,不然我會失衡,覺得上天不公,你的財富是萬惡之源,你的社會關係是不見光的走後門兒,你的社會層次是無數勞動者的血汗墊高……一這樣解讀,風清月明舒坦多了…
所以人會選擇性忽略自身的原因,把失敗感包裝一下歸因到大環境以及別人身上,反正總歸不是我的錯就是了。我之前單位的老闆,福建莆田人,八十年代在天大畢業,進入汽車研究所,因為工作太投入獲得「汽車線束王」的稱號,後來離開研究所創業,公司穩定發展,很多人只看到「老闆們」很風光,了解的人才明白,為了解決工藝難點老闆可以連續六七十個小時不休息,為了走出企業困境老闆可以把所有身家都押上,作息飲食完全無規律,不要談什麼生活質量了,用疲於奔命形容也不為過。
我的一位長輩,十幾歲學木匠,八十年代開辦傢具廠,一干就是三十年,趕訂單時沒有日夜,睡三四個小時起來接著干,一直到2017年環保大環境下才停產。要奔六十的人了還在想轉型做傢具代理,做油品業務,開家庭旅館……
能夠創造財富的人都很勵志,除了個人秉性上有很強的事業企圖外,付出的代價都相當大,普通人—我們做的到嗎?
人是有差距的,而且很大,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老闆,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實現階層的跨越,知識或許只是改變了你我的思維,不一定能改變你我的命運,因為想和做之間,可能差了一個銀河系。
倉廩實未必知禮節,衣食足也未必知榮辱。
很多人都想一夜暴富,上升階層實現跨越,但是阿Q思想再放光芒也沒用,財富依然在別人手裡,只增不減,再吐槽葡萄,葡萄依然是甜的。
別人的財富和地位,是個人和家庭合力的結果,不一定是巧取豪奪的,仇視沒用,嫉妒恨也無效。
貧富差距就是社會現實,你不創造GDP,誰會在乎你的生活質量和幸福度呢?難道期待國家再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資產再分配嗎。
現實真不講溫情脈脈,精英就是富有,屌絲就是貧窮,但富有更多的肯定是取之有道,我們貧窮更多應該歸咎到自身的局限,比如眼光、方向、執行、舍不捨得深耕投入,不管是時間還是金錢。或許這些遠比討論出身更重要。
所以不如師夷之技以求富吧,接受現實,向優秀的人多取取經,先開開悟,驅逐驅逐滿腹牢騷或許更利於自己一些。
畢竟,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都張著手,管你怎麼想呢。
以下是之前的回答: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兩個類比:一個是發射衛星,一個是行軍打仗。衛星發射過程中會持續的把不再起作用的部件丟掉,行軍打仗也是除了必要的裝備多餘的能少則少,為什麼?輕裝簡行才能走得快,中國是有特殊國情的國家,人口一不小心多了N個億,再牛逼的國策也不可能帶著所有人共同致富,肯定有取捨,人道放到國道上有些也相通,天時地利人和,沿海地區有它的地理優勢,自然容易被選擇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再說幸福度的問題,據題主理解,窮的時候你還覺得自己比較幸福,因為周圍人也沒怎麼牛逼到閃到你的雙眼;你生活質量提高了再看到別人甩你甩的更遠了卻坐不住不淡定了………這不是用幸福度換生活質量,這完全是個人化的嫉妒恨……人性本來是狹隘的,還迷戀團體性,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一塊兒餓死就比較體面,別人越來越富自己窮的丟臉差距太大就各種失衡一點幸福感都找不出來了…………一筐螃蟹都爬不出去,這才是窮人思維最可悲的地方,你不笑我我不笑你誰也不比誰好或差,人性中最可悲的一點就是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過得好,尤其在親戚圈兒這種反應最明顯……另外作為底層百姓,看自己那點本事真的不容易脫貧的,國家制定政策,富裕地區的經驗給你借鑒,關注的不是如何複製而是不平衡和患不公,沒有意義………難道不應該是和發展的好的人學習別人是如何奔小康的才是正經?討論宏觀上幸福度降低了有何意義?底層人民的幸福度重要嗎?我以農村出身的經歷看來,剛解決溫飽沒多少年的群體有什麼生活質量可言…………謝@藍月 邀,因為題目的意思不是很清晰,所以我不知道該回答哪方面,就照我個人理解粗略談談。因為看到題目標籤有政治,擴大貧富差距的方式我理解為犧牲公平追求效率。
這說不上是好是壞。因為不是非黑即白。一般主流認為:對於真正的底層人民來說生存環境是極惡劣的,提升生活水平其實就是有更好的生存條件,效率是優先於公平的。貧富差距有沒有,擴大與否都沒有生存重要,對於朝不保夕的人來說貧富差距毫無意義,生存就是幸福的所有。不存在用幸福感換的問題。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依舊要分情況,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的優先順序最高,不同的情況下好壞的標準不同。題目所問對於有的人來說是好,有的人來說是壞。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相關討論和文章很多,我隨意百度了下,有興趣可以自己找相關資料看:因為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效率優先但也要兼顧公平,也許將來就是公平優先兼顧效率了。辯證關係就是所提問題的答案。上面的是主流觀點,但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問題沒有答案,因為即使是朝不保夕,作為一個人,生存真的是最重要的嗎?即使是衣食無憂了,幸福感真的取決於與別人比較類似這種外在的因素嗎?賴以推論的邏輯真的正確?不過是選擇不同罷了,你選擇了你認為重要的,選擇了某種邏輯,也就確定了相應的答案。謝邀,這不就是調參中的variance和bias優化選擇問題嘛。題主默認了縮小bias就必然會擴大variance,其實不一定啊,很多優化演算法可以同時縮小兩者。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為什麼擴大人均收入就會同時產生貧富差距,是因為資本側生產力與個體勞動力生產力不匹配造成的啊。是資本主義的原罪啊。
這個時候就要複習一下課本概念了:國家的形成是為了調和一個群體內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
人類發展至今其實一直遵循的是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隨著生產力和文明的發展,精英,資本家和權貴們的吃像改觀了不少。現代社會結構的組成和權力的分配本身就是為了讓革命的風險儘可能的降低罷了。要不然直接讓你自生自滅不就好了嘛~哦,順便提一嘴:工業機器人可是快要成熟了哦親~~~
造成階級割裂的根本原因還是生產力不夠先進,滿足不了70億人的慾望罷了。所以掠奪和剝削依舊會是本世紀的主旋律。
so,總結一下,心存感激,別一天想有的沒的。想好好生活,多努力多讀書才是唯一的正道。
人吶,要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