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靈修到最後看破紅塵沒有慾望,會不會感到無聊?那種狀態的樂該如何描述?和我們日常生活比有哪些好處?

靈修到最後無欲無求無念,是否常人看來的無聊,那些人也無所感受?或許他們的樂來自於對事物的細微感覺(因為有覺知的緣故,他們對其他事物感覺更加靈敏細膩?)?我們正常的生活如果借用那些智慧,會得到提升。這兩種狀態一種是清凈到極致,一種是(我認為的)有趣也有煩惱。為什麼第一個狀態會比第二個好呢?有苦有樂,以苦襯樂,豈不美哉?或許,真正的解脫之樂,是我等之輩所不能理解的?


當法眼升起,就不會再視任何」行」為樂,這是入流者的一個特質。

題主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對行法的過患還沒有真正的認識。

當你清楚地觀察到無常時,此時,你也看到了苦,為什麼?因為生滅現象是如此快速,你如何能找到快樂滿意,你如何能倚恃它們?--《禪修之旅》

我所安住的喜悅不是由欲樂而生,不是由不善法而生,勝於天界的快樂,因此我對低劣的欲樂不會感到羨慕和歡喜。--《中部75經》


無聊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有很多不清晰的慾望,不願意看清楚,又懶於去實現,或無力滿足,迷迷糊糊好像沒有慾望。這樣一種自欺、不滿的狀態。

假如真的沒有慾望了,當然就沒有可能再產生以上「無聊」的狀態。


一個餓半死的人問,

你們大肘子吃那麼多會不會覺得沒意思?

你們所謂的「香」該如何描述?

和餓半死相比有什麼好處?!

小馬過河的故事三歲就在聽,但是其中的錯誤三大劫了還沒改……


謝邀,不過還是認為您邀請塊石頭來會比我更合適。

無欲——無聊,這不矛盾嗎?無欲那來的無聊,無聊談何無欲?

更何況諸佛菩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不是無欲,他是心量廣大,非凡夫所能測。

至於其他,我也不懂,沒證到那一步誰都不懂,證到了自然就懂了,懂了也就證到了。

其實連再上一句我也不懂,學舌罷了。

希望有一天能懂

阿彌陀佛,不以凡夫心妄測佛智,不打妄想,老實做人,老實修行。阿彌陀佛


解脫之樂,好比高中生不用高考直升清北,好比艾滋患者被醫院通知是檢查錯了你還能活好幾十年,好比楊白勞聽黃世仁說債務清空再送你一塊上好水田。。。就是這麼快樂。

解脫並不是無所感受,沒有感受的那叫石頭。眾生之所以叫做有情,就是因為有感受,有喜怒哀樂愁。但是感受本身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快樂,就好比老鷹的眼睛,比人類的感受要強很多倍,但這並不意味著老鷹就比人更快活。

解脫也並不是無欲無求無念,而是不再刻意追求外界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寄託,徹底的了知身心的奧秘,這個時候,所有的一切都不會讓你煩惱和迷惑,也就是沒有了煩惱障和所知障,不說證得果位,至少是有了往生的把握,我們就說這個人是一個解脫的人。

這個世界有很多的煩惱,這是這個世界生成時就已經決定的,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上,物質和能量轉來轉去,沒有一個是固定不變的東西,沒有一個永恆存在的東西。就好比飯桌上的牛排最終會變成大便,大便沖入下水道,污水會溶入大海,海水又會變成蒸汽,蒸汽凝結成雨,雨水滋潤萬物。楊貴妃到了今天早已經變成了泥巴,鈔票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收回銷毀重新印製,就連我身上的細胞每十年都要換一次,而小時候的身體早已經進入下水道了。

但是追根溯源,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宇宙大爆炸時最開始的能量,不分貴與賤,美與丑,臭和香。所以有苦有樂,以苦襯樂或者苦中作樂,其實還是在三界中,並沒有超脫出這個世界。


你慾望大才會對這些東西有要求,沒有才會想要才會覺得無聊。而你沒這些想法自然不會覺得無聊,因為無聊本身也是一種需要。


沒有慾望是不可能的

壓抑慾望是痛苦的

欺騙自己是無奈的

所謂看破只是逃避

突破才有意義


不請自來……

拿我自己的感受來說說吧……

是否無聊?

偶爾會有,確切的說不是無聊,有點空寂感吧,在自己有新的感悟,無比喜悅想要分享的時候,又靜下來了……何來他人呢?全觀自在。

你說如果藉助大智慧是否能讓生活提高?

這個從何說起呢……

有些富人放下富貴的生活去苦行,有些不如意的人手抱經書祈求自己大富大貴,有人為了修心冥想打坐參禪……這些都只是眾生對為了達到某種境界的誤解吧。當然這樣的例子不過代表了眾生執念的一個面。如果眾人沉浸在佛說的假因緣當中(也是所謂的因果倒置),那一切念想也不過是這一層思維模式的產物。包括一些人研習經典,分析其中深奧的要義,也不過是自己的理解或所見所聞的積累。但這一切,又都是個人選擇要體驗經歷的,只是體驗而已。困惑也好,做一些修行也好,都是體驗而已。所以說,與其考慮是否能得到提升,不如好好享受當下的生活。有一個典故不是說小和尚問師傅『師傅師傅,你開悟前和開悟後有什麼不同?』師傅說『開悟前我砍柴想著挑水,挑水想著砍柴。開悟後挑水就想著挑水,砍柴就想著砍柴。』所以說『開悟』,並不是要被神話的事,開悟的人依舊體驗著每時每刻的生活。開悟還是不開悟,也如好與壞,黑與白一樣,兩兩相對,沒有哪個更好。

樂趣又在哪呢?

大愛來自於『眾生平等萬物歸一』

平和 寧靜來自於『世間再無對立』

所以說悟道自然得安寧,而抱著期望去求悟道也是求不來了。像太極,得與不得,用力借力也是渾然相生。

開悟後的確是會很多事情學習領悟的較快,我不知道是否開悟者有個體差異,就我的體會,一方面因為是看破看透,很容易抓住重點,另一方面是更能夠純粹的投入到自己想體驗的事情中去。不論看花開花落,還是看人看事,還是看時間流逝,都能靜靜的去觀,不為觀而觀,只是體會它們的存在,每個當下。相對的也就會很容易看出端倪了。做事情變得更專註更容易,的確有一部分樂趣,但也不同於以前的樂趣。

現在最最讓我興奮開心的事就是有新的領悟,不是因為『提升』,不是為了提升,而是體會到更廣闊的空間,看到『不可思議』成為真實,看到『真實世界』在證實『遙不可及』的經典。……

說了這麼多,那麼開悟者是如何生活的呢,他們沒有飛升成仙,哈哈哈,只是更愛自己的生活,更愛身邊的人,更愛這個世界。不是曾經執意的佔有,而是接納所有的樣子,愛每個人每件事所有的樣子。


很多東西即使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對於沒有類似經歷的人來說想必也是晦澀難懂的吧。我個人曾經經歷過一次這樣的境界,只有一次。回想起當年,我還是個未經世事的小毛孩,然而就是這樣的我,差點摸到了這個世界的規則,或者說,觸碰到了一個未知的領域。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靈感這種東西既可以說是概率,也說不定是由某種未知力量給予的(有點玄學了)。當時我在地鐵上目睹了兩個人吵架,出站後內心無一絲波瀾,甚至有點想笑。對沒錯,就是這種微笑的氣質,彷彿看透一切卻又不失委婉,本應在大徹大悟中回歸內心的平靜,卻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高興什麼,是回想起那出鬧劇心中對理虧者的恥笑或同情,還是短時間因心理承受能力差而產生的癲癇?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一點,那時候的我,真的很開心。雖然等車的過程花費了許久,雖然之前的經歷平淡無奇,不好不壞,可我就是抑制不住,止不住心中那股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比起思考萬物,我感受到更多。我通過車水馬龍感受到萬千世界,即使看著缺失星星點綴的天空也不會哀悼,反而覺得這個世界很是美好。那時的我儘管幼稚,但也不至於感受不到世界的黑暗。也許只是心中的希望之火,瀰漫到全身,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吧。

後來我就再也沒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可能這就是「生命的大和諧」的一環吧。


會產生無限慈悲心,想拯救眾生出痛苦煩惱,結果就變成每天很忙


可以從傳統子平術數來解釋一下

印製食傷,偏印更是食神的敵人。

印為生我之物,食傷為我生之物,泄出。

印星從輸入生入,可以引申出生之意,繼而有慈悲仁善之意。而食傷從個體的泄出付出,如果從宗教角度來看,可以引申至佛教的因果業力。在這個世界,一旦輸出就難免無盡的牽絆與因果。

可以說佛教是反存在的一種存在。

世俗與超脫,有為法與無為法的差別。

不過形而上學的道,或者涅槃之境太過難尋。所有人只是在此岸想像彼岸。

因為涅槃之境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即羅素的自指悖論。

這個世界火行旺盛,印星主導之時我們會去嚮往那個形而上的事物,我們在實踐與努力中也在不斷逼近。但邏輯上的問題註定了這個問題在現實之中無解。


個人覺得,應該是種極樂,所謂最好的防禦是攻擊,攻擊已經不是防禦了,極樂已經不是樂了。


看破的概念在於,真正認識到,而不是僅僅經由大腦邏輯思維後得出某項結論而說服自己。也即確有了異於常人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之後才談。

覺得無聊,其實還是以俗人的角度來看問題才會有的感受,作為真修行的人,勢必建立了新的世界觀,就如佛經中如何的說在佛眼中這個肉身是多麼的噁心,非器,非真,我們俗人仍樂此不疲,是一個道理,

因為本質已經不同。

故,修行人因為有了更真的認識問題的角度,所以對普通人熱衷的事情,自然的失掉了興趣,而想去點更高深的東西。叫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或許根本不會有無聊不無聊的概念。


你是以凡夫的想法來推度解脫者的境界,確實屬於瞎想,無益思維。而且你認為現在的生活有樂,有聊,這就是你還有常見,我見。


如果學佛和靈修是智慧,那智慧是不是太低級了?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引用樓主原話「有苦有樂,以苦襯樂,豈不美哉?」

我就問你,美嗎?真的美嗎?

苦的時候,伸長了脖子找樂,怎麼也找不到!樂的時候,又好怕這樂隨時都會消失,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又想要更多的樂,又開始伸長了脖子找樂。一刻不得安寧!

真的美嗎?


推薦閱讀:

在內觀中心做法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修行中貢高我慢怎麼解決?
高級修行者有閉關的說法,那麼他們閉關時,主要有哪些活動?
發生在不同宗教之間的修行者「鬥法」事件,是否有真實可信的記錄?
人們對於「靈修」通常有哪些誤解?「靈修者」通常會通過哪些事情來修鍊自己的內心?如何證明修鍊的效果是否有效呢?

TAG:哲學 | 靈修 | 修行 | 佛道修行 | 生命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