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張超事件,外媒涉華新聞造假程度如何?與其本土新聞造假程度相比如何?

"32歲的張超群過去兩年是荷蘭《新鹿特丹商業報》上海分社記者蓋誠澈(Oscar Garschagen)的新聞助理。

他本周一辭職,撰文列舉前老闆寫過的疑似有違新聞操守的八條新聞,起了個很能抓住眼球的標題《我炒了寫假新聞的外媒記者》,在微信公號「搶佔外媒高地」上發表。環球時報微信公號和澎湃新聞網的姐妹英文新媒體「第六聲」(Sixth Tone)做了轉載或報道。"


把海外報道關進事實的籠子里!!!

了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寫在前面】

前幾天,一篇《我炒了寫假新聞的外媒記者》的文章在媒體朋友圈流傳開來。作者張超群在文中指控自己的前老闆、荷蘭媒體NRC(《新鹿特丹商業報》)的駐華記者Oscar Garschagen(中文名蓋澄澈)存在長期新聞造假,並舉出八處例證,稱自己由於無法忍受這種行為而辭職。9月8日,張超群又發布第二篇文章,公布了更多關於造假指控的細節。

這件事兒引起了外媒和中國助理圈不小的波瀾。我們聯繫了當事雙方、涉事的報社以及多位利益相關方,梳理前因後果。也許究其根本,這不是中外對立,而是對錯的對立。誰來監督外媒特別是小語種媒體的涉華報道,外媒記者有沒有在用「殖民」的居高臨下態度對待中國助理,也是需要我們來提問的。

圖說:NRC 大樓,來源:Frankwatching網站

羅生門:是揭穿造假、還是勞工糾紛?

在NRC9月5日發表的聲明中,引述了蓋澄澈對於造假指控的回應,駁斥了張超群的部分指控。聲明還提到,張超群在工作中表現不佳,缺乏新聞背景、缺少新想法、不夠坦誠公開、跟國安部門有聯繫、並且不情願參與十九大有關的報道,與蓋澄澈早有嫌隙。聲明表示,NRC認為此次事件本質上是個勞工糾紛。

張超群則向世界說表示,蓋澄澈「對於造假的反駁都很無力」,而NRC則是在「潑髒水轉移視線」,「自己幾乎是一個人在跟組織對抗」。張超群表示,為蓋澄澈工作兩年以來,雖是以新聞助理的身份,但一直沒有勞務合同。自己直接將造假公之於眾、而沒有先向NRC編輯部反應的原因是,NRC從沒有人跟他聯繫過,「我都不知道他們是否知曉我的存在」。

蓋澄澈在回應世界說的採訪請求時表示,自己「現在身在荷蘭,會在適當的時候、以自己的方式對整個事件做出回應。」

NRC的總編Peter Vandermeersch於10日向世界說表示,已經委託NRC的監察專員對此次事件做全面調查,會在調查結束後立即公布。至於「何時可以期待調查的公布」, Vandermeersch表示他尚不清楚。Vandermeersch主筆了9月5日NRC的官方回應。

圖說:NRC總編 Peter Vandermeersch, Michiel Hendryckx攝

世界說於10日嘗試通過郵件聯繫NRC的監察專員Sjoerd de Jong以詢問調查進展,收到自動回復郵件顯示其正在休假。目前尚不清楚調查是否已經開始。

誰來監督小語種新聞生產

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博士候選人、媒體人方可成向世界說表示,這件事反映了新聞生產其實是一個並不具備嚴格質量控制的過程。「生產模式決定了新聞生產就是快速的乃至凌亂的,很難有嚴格的質量控制」。他表示,目前新聞界並沒有一個通用的質量控制機制,往往只是靠編輯的經驗。但是對於駐外記者發回的報道,編輯往往沒什麼經驗來應對。他認為NRC的回應有些避重就輕,應該針對造假本身「就事論事」。

來源:President of Russia 官網

NRC國際部主編Elske Schouten在接受世界說採訪時表示,事實核查(fact checking)是NRC編輯流程的一個部分,對國內報道和駐外報道都一樣。不過NRC並沒有單獨設立「事實核查員」一職。在她看來,單獨設立事實核查員是比較「盎格魯-撒克遜的現象」。

黃昱帆曾在一家美國報紙擔任過三年駐京研究員。他向世界說表示,每個行業都有「想出名又懶惰的人」,而記者這個職業「蠻靠良心的」。看到張超群的陳述和採訪對象的郵件往來,他傾向於認為荷蘭記者做了假,因為「引言都很有報道效果」:既符合報道的主題、又有戲劇性。「做過這些新聞題材的都知道,讓別人開口對你說話、尤其你還是外媒的時候,有多難。這些採訪只能通過這個中國人來做,如果這個中國人說他採訪的人就是沒有說過這些話,那隻能是沒有。」他表示。

他曾任職過的媒體有比較嚴格的監督機制,比如,所有匿名信源都需要經過亞洲總編甚至更高層的許可,才能使用。「你的遣詞造句都是推敲過的。如果有不真實,你和同事這麼多遍審稿自己都忍不了,更何況如此大段的編造。」他表示。

來源:Nachrichten aus der Postdemokratie ? Opposition 24( CC BY 2.0)

外媒看中秘,一種「殖民」的居高臨下?

此次事件在外媒圈引發了諸多討論的同時,也將「中秘」這個群體推到了輿論的中心。

中秘,即外媒的中國僱員,有時也被稱為新聞助理、研究員、翻譯。外媒記者的大量日常工作需要依靠中秘來完成,然而由於中國政府的規定,中秘沒有新聞采寫權,無法在報道中單獨署名。

「中秘的話語權小、認可度低、責任卻重大」。在一家國際通訊社供職了十年的記者莫女士這樣總結中秘的特質。薪酬不對等、上升空間小、沒有成就感、政治風險高,這些都成為了中秘們最常見的考慮,也常常導致外媒記者與中秘之間緊張的工作關係。「中秘俱樂部」等微信群常被中秘們用來倒苦水,甚至還定期製作排行榜,吐槽合作過的奇葩外媒記者。

張超群的揭發行為被中秘圈力挺。曾身為中秘的黃昱帆向世界說表示,張超群願意站出來大家都很支持,因為認真敬業的記者都會對造假本能地厭惡。他合作過不少讓人敬佩的外媒記者,但「這個行業也和很多行業一樣,良莠不齊」。

一位名叫Yajun Zhang的前中秘針對張超群事件寫了篇流傳頗廣的文章,將中秘的困境形容為「夾在國家機構和外媒之間」,他們是「媒體中的夏爾巴人」,類比青藏高原上助人登山、不計功名的夏爾巴人。文章引起不少中秘的共鳴。

來源: UNclimatechange (CC BY 2.0)

在外媒記者伊女士看來,這次事件反映出外媒在中國當前的運行機制,需要有所改變。這種建立在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之上的機制,有時會給不道德的行為留下漏洞。「中文很難,中國文化很特殊,中國政治很複雜」,這些都意味著很多外媒記者需要嚴重依賴中秘來完成工作,但他們對中國的知識很可能還不如中秘。中秘如果發現記者有問題,但沒有一個好的舉報機制,聲音往往不被聽到,甚至可能會影響他們找下一份工作。

中秘的晉陞機制也是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外媒記者向世界說表示,中秘不能成為外媒正式記者、不能署名的規則非常不公平。他目前供職於一家國際財經媒體,自己剛開始入行新聞業時也是從助理做起,18個月以後轉為了全職的記者。但他周圍有很多優秀的中國媒體人,因為規則的限制只能多年一直停留在助理的位置上。

伊女士還提到自己的一個觀察,不少外媒記者在看待中秘時,會有一種類似「殖民」的態度、一種高高在上的權威。記者在回到自己母國時是不允許有這種態度的,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時就有。這當然也不是新聞業專屬,跨國企業也會有。「但記者應當該按照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否則我們怎麼能說,自己的工作是為了公共利益呢?」伊女士說。

至於事件是否會對外媒的整體聲譽造成影響,伊女士認為,肯定會有,但這只是個例,並不是所有外媒都這樣。外媒社群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反思下外媒在中國的運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她認為,駐華外媒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聯結」角色,而不是敵對。

「在我看來,這次事件並不是什麼中外對立、中西對立。」黃昱帆說,「而是對與錯的對立。」

荷蘭媒體的冷感回應

「我感到很驚訝。他(蓋澄澈)可以說是荷蘭最受尊敬的記者之一,經驗豐富。」荷蘭記者Jannie Schipper向世界說這樣描述了她看到造假醜聞時的感受。多位荷蘭媒體界人士向世界說表示,蓋澄澈在荷蘭新聞界從業多年,非常資深,有很多忠實讀者。他曾外駐過多個國家,明年即將退休。

NRC在荷蘭媒體業有著超過百年的根基,與Volkskrant(《人民報》)和Trouw(《忠誠報》)被認為是荷蘭最重要的三家報紙。左翼自由派的立場、國際化的報道角度為它迎得了不少精英讀者。

圖說:Trouw媒體大樓 來源:Alper ?u?un攝(CC BY 2.0)

圖說:Volkskrant大樓來源:tmarringa攝(CC BY-NC 2.0)

但駐華記者涉嫌造假一事並未在荷蘭媒體圈引起太多關注。截至世界說發稿時,除了NRC的回應聲明,在其他的荷蘭語媒體中,只有一家名為villamedia的媒體行業網站援引NRC回應做了報道。荷蘭的主流媒體尚未看到相關報道。

「一個醜聞事件,如果沒有引起國內的足夠關注,報社的重視程度會不一樣。」荷蘭媒體Trouw的駐華記者施雲涵表示。她所供職的Trouw幾年前曾在荷蘭經歷過一場造假醜聞,當時一名報道國內事務的記者編造了海牙地區穆斯林極端化的故事,引起震動。事後Trouw出台了比之前更嚴格的實名採訪制度。該制度也被應用於Trouw的駐外報道中。

Jannie Schipper曾擔任包括NRC在內的多家荷蘭媒體的駐中東記者。她感到,大多數情況下媒體編輯部與駐外記者的合作,「更多是基於高度的相互信任,而並非系統的事實核查機制。」

世界說

王磬

發自荷蘭 阿姆斯特丹

了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沒關係,隨便編,中國餓殍遍地,民不聊生,明天就崩潰了。只要你們開心,想怎麼編就怎麼編,反正被洗腦的是西方民眾,最好都洗成傻逼才好呢,綠綠會教你們做人的。


看了回應就想笑。

做法太CNN了。

假的就是假的,只要把那個哥們說的幾個例子,一條條回應清楚就行了。扯什麼勞工糾紛。


東西方意識形態戰爭的一角罷了,後面的力量應該非常強大且隱秘,可能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


存在即合理。

一,西方傳統強國大眾精神世界需要這種新聞

二,我戰忽局也一定程度上需要這類文章。當然近期政策可能有變化。


推薦閱讀:

媒體報告丹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全球最幸福國度,最清廉政府,沒有窮人是正確的嗎?
如何看待青年身穿旭日旗上街被扒衣事件?
汽車媒體必備的技能有哪些?
有沒有可能,楊永信是對的,而媒體們都做錯了?
廣告媒體銷售有價值嗎?為什麼此刻的我如此迷茫?我是否應該去廣告公司?我想做品牌策劃方面的專業的工作~?

TAG: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