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被戰列艦擊沉的戰列艦?

有沒有被戰列艦擊沉的戰列艦(無畏艦及以後的)?

從一個問題里看到的,沒想出來一個合適的例子。

無敵、QM、胡德和霧島都是戰巡;

扶桑、山城和俾斯麥很大程度是因為吃了雷。

那麼有沒有比較硬的例子呢?


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啊,比如

西班牙的聖特里尼達號Santísima Trinidad

西班牙的聖馬丁號

法國的東方號

法國的布森塔雷號

法國的活力號等等

只要是在風帆時代被擊沉的戰列艦十有八九都是被另一艘戰列艦擊沉的。

啥?你說風帆戰列艦不算戰列艦?

勝利號:「你知道什麼叫『戰列』么?老子現在還是旗艦呢!」

===================

題主加上了「無畏艦及以後」,大家權當我抖了個機靈吧


有啊

陸奧不就擊沉了陸奧么

還是世界上唯一擊沉過big 7的呢


水平有限,這個問題,我只能回答在二戰範圍內的部分

答案是日本的霧島號完全被戰列艦擊沉,還有幾艘算參與擊沉戰列艦,還有普羅旺斯號得看怎麼算。

整個二戰中,戰列艦與戰列艦之間的戰鬥,不管兩邊動不動,打沒打中,只要開炮就算的話,滿打滿算有八次,其中六次在歐洲-非洲

  • 丹麥海峽海戰-俾斯麥和威爾士親王參戰,都沒沉
  • 大艦隊圍殲俾斯麥號-英國兩艘戰列艦參戰,俾斯麥沉於炮雷攢射中的魚雷(通海閥)
  • 馬塔潘角海戰-英國多艘戰列艦於義大利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參戰,戰列艦都沒沉
  • 卡拉布里亞海戰-英國三艘,義大利兩艘戰列艦參戰,戰列艦都沒沉
  • 米爾斯克比爾海戰(奧蘭海戰)英國艦隊炮擊港內的法國艦隊,法國不列塔尼號戰列艦被魚雷擊沉,普羅旺斯號戰列艦被英國兩艘戰列艦攻擊後主動搶灘擱淺
  • 達喀爾海戰 英國艦隊炮擊港內的法國艦隊,戰列艦都沒沉

太平洋戰場有兩次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第三夜-華盛頓號擊沉戰列艦霧島號
  • 蘇里高海戰-美國艦隊的戰列艦,驅逐艦,魚雷艇攻擊日本扶桑和山城號戰列艦,兩艘戰列艦都沉於魚雷攻擊。

完完全全被戰列艦擊沉的戰列艦隻有霧島號一艘。

如果算參與擊沉的話,喬治五世和羅德尼參與擊沉俾斯麥:田納西,馬里蘭,西弗吉尼亞,加利福尼亞,密西西比,賓夕法尼亞號參與擊沉扶桑和山城;勇士和決心參與擊沉不列塔尼。

最難判斷的就是法國的普羅旺斯號,擊沉顧名思義是沉到水底下,被打了跑到沙灘上去雖然動不了,也不能算擊沉。但是這個船也是觸底了,雖然之後又下水了。。。。。。

最後,沙恩霍斯特是戰列巡洋艦。就是算進去,也是被炮雷並擊擊沉的,也不是戰列艦完全擊沉

===分割線===

請分清沉沒和沒沉的區別,謝謝大家

經過評論區提醒,讓巴爾在卡薩布蘭卡和盟軍戰列艦交火也算一次,也沒戰列艦沉

補充一下,金剛級造出來確實是戰列巡洋艦,但是1931年6月1號,日本把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分類取消了,取消了,取消了!所以四艘金剛級就分別成了戰列艦和練習戰列艦(戰列訓練艦還行)

參。。。參考資料是這個

戰巡/戰艦金剛雜談(二)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807863

我自己抄自己沒問題吧。。。


我比IJN懂分類系列

————————————————————————————————————————

順便,樓上高贊回答說沙恩是戰巡?!WTF!!

德國人表示 我一個Schlachtschiff怎麼就被翻譯成戰列巡洋艦(Gro?e Kreuzer)了?

另外再說說德國人造艦的慣例:

Gro?e Kreuzer 這個艦種從有的那一天起就是4軸推進的。

而Schlachtschiff這個艦種則是3軸推進的。

所以扯什麼技術細節的,最好先去看看眼科。


霧島是戰列艦,再說一遍,霧島是戰列艦


近代以來隨著各種武器的發明和投入使用,單純依靠某一艦種、某一武器實現打擊目的本身就是錯誤的。海戰中諸艦種及其配備的諸武器裝備都是實現作戰目的不可或缺的。統計的結果表明,單純的炮擊對現代戰列艦的破壞有限,魚雷以及艦載航空兵的出現打破了重甲巨艦對海權絕對控制。(到此打住,預防判教!)

大工程開始,各國無畏艦及後無畏艦沉沒原因統計(後附詳細版):

日本(12艘):純炮擊1艘,炮雷擊2艘,潛艇雷擊1艘,空襲6艘,自爆1艘,核爆1艘。

德國(33艘):解體8艘,自沉18艘,靶艦飛機炸沉1艘,靶艦擊沉1艘,炮擊棄船雷擊處分1艘,空襲擊沉2艘,炮雷擊2艘。

沙皇俄國以及蘇聯(7艘):解體5艘,自爆1艘,雷擊處分1艘。

西班牙(3艘):觸礁沉沒1艘,觸雷沉沒1艘,自爆1艘。

美國(34艘):解體19艘,核爆2艘,靶艦2艘,水下紀念艦2艘,博物館8艘,空襲擊沉1艘。

奧匈帝國(4艘):蛙人炸彈炸沉1艘,解體1艘,靶艦1艘,魚雷艇雷擊1艘。

巴西(2艘):解體2艘。

阿根廷(2艘):解體2艘。

智利(1艘):解體1艘。

義大利(9艘):解體5艘,雷擊1艘,自爆2艘,空襲1艘。

法國(11艘):解體4艘,自沉4艘,觸礁沉沒1艘,擊沉1艘,炸沉1艘。

以下為原答案

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時,扶桑號和山城號編在由西村祥治指揮的第二戰隊,執行「捷1號作戰」,計劃於10月25日通過蘇里高海峽,從南面進入萊特灣對美軍的登陸艦隊實施炮火打擊。
25日凌晨,在蘇里高海峽遭到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賓夕法尼亞、馬里蘭、加利福尼亞、田納西、西弗吉尼亞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戰列艦(除密西西比號外均是珍珠港的老船)的伏擊,以及驅逐艦、魚雷艇的魚雷攻擊,扶桑號被美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中後發生爆炸艦體斷裂沉沒,山城號與美軍戰列艦發生炮戰(海軍史上最後一次戰列艦之間炮戰)又被魚雷擊中傾覆沉沒。1945年8月31日,這兩艘戰艦從日本海軍序列中除籍。

扶桑常見的說法是被魚雷打成兩截飄著然後沉了,山城常見的說法是炮戰不利被魚雷打沉。本身作為夜戰戰果也難以判斷,所以我還是想說

多鉚蒸剛,炮塔至大!

億萬星辰,億萬炮塔!

多鉚蒸剛,炮塔至上!

億萬星辰,億萬榮光!

原答案完

大工程開始,各國無畏艦及後無畏艦沉沒原因統計詳細版

日本(12艘)

金剛級金剛(潛艇魚雷擊沉):1944年11月21日由南洋回到內地的途中遭到美軍潛艦海獅號的攻擊,身中四枚魚雷而沉沒於台灣海峽。第三戰隊司令官鈴木義尾中將也跟著金剛號沉到海底。是日本海軍中唯一被潛艦擊沉的戰列艦。

金剛級比睿(航空魚雷攻擊自沉):1942年11月12日,比睿號在炮擊瓜達卡那爾島機場的作戰中,和美澳聯合部隊展開了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比睿號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發生大火,陷入了無法操作的困境。第二天,在沙弗島附近四點六海浬處遭受敵機的魚雷攻擊,最後自沉,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喪失的戰列艦。

金剛級榛名(航彈擊中大破著底):1945年7月28日,身受美軍機攻擊,在被擊中了十三發的直擊彈後,大破著底,就以這樣的姿態迎接終戰,戰後於1946年7月4日遭到解體。

金剛級霧島(戰列艦炮擊擊沉):1942年11月15日由於霧島號打開探照燈,照射南達科他號,暴露了自己;在八千碼的距離上,遭到美軍艦隊華盛頓號戰列艦的打擊。霧島號起火,兩座主炮塔被摧毀,舵機受損船舵卡住,水線部被打穿進水導致艦體右傾18°。起初長良號輕巡洋艦試圖拖曳霧島號,但是後續的狀態證明了霧島號很難存活下來。隨後在15日凌晨三時二十五分,霧島號被放棄,在薩沃島西南處沉沒。

扶桑級扶桑、山城(水面艦炮擊、魚雷擊沉):1944年10月25日凌晨,在蘇里高海峽遭到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賓夕法尼亞、馬里蘭、加利福尼亞、田納西、西弗吉尼亞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戰列艦的伏擊,以及驅逐艦、魚雷艇的魚雷攻擊。扶桑號被美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中後發生爆炸艦體斷裂沉沒。山城號與美軍戰列艦發生炮戰(海軍史上最後一次戰列艦之間炮戰)又被魚雷擊中傾覆沉沒。

伊勢級伊勢、日向(航彈擊中大破著底):1945年7月24日,美軍再度攻擊吳港,日向號身中十枚的命中彈以及好幾發靠近彈,終於大破沉底。1945年7月24日與28日的攻擊中總共遭受十六枚的命中彈,上部結構遭受嚴重的傷害,歪歪斜斜的坐在吳港底的泥床上,露出高聳的艦橋,右半舷甲板上已經被海水浸漬,模樣凄慘。

長門級長門(核爆組):1946年7月25日在比基尼環礁成為「十字路口」原子彈試驗的靶艦,在A試驗(空中爆炸)中倖存,在B試驗(水面爆炸試驗)中受損,艦體向右傾斜,在水面漂浮5天後沉沒。

長門級陸奧(自爆組):1943年6月8日在吳港外海的柱島泊地因三號主炮塔彈藥庫發生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艦體斷裂成兩段後沉沒。

大和級大和(航彈航空魚雷擊沉):1945年4月7日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開赴沖繩群島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自殺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島鹿兒島西南海域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群集中攻擊,被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

大和級武藏(航彈航空魚雷擊沉):1944年10月24日晚7點35分,帶著包括艦長在內的1021名官兵的屍體,武藏號消失在了菲律賓錫布延海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處,沉沒前曾被20枚魚雷、17顆炸彈和18發至近彈命中。

德國(33艘)

拿騷級拿騷、威斯特法侖、萊茵蘭、波森:1919年11月5日,4艘拿騷級戰列艦從德國海軍名單上除名,次年7月,「拿騷」號被分配給日本,其餘3艘賠償給英國。日本引渡「拿騷」號後,發現其艦況不理想,若進行現代化改裝,需要花費高額費用,於是又將其賣給英國。最後4艦均在20年代初賣給船廠解體拆毀。

赫爾戈蘭級赫爾戈蘭:一戰戰敗後移交給英國,1921年在英國解體。

赫爾戈蘭級奧斯特弗里斯蘭:一戰戰敗後移交給美國,1921年7月21日在弗吉尼亞州亨利角外海作為靶艦被飛機炸沉。

赫爾戈蘭級圖林根:一戰戰敗後移交給法國,1923年在法國洛里昂解體。

赫爾戈蘭級奧爾登堡:一戰戰敗後移交給日本,1921年在荷蘭的多德雷赫特解體。

凱撒級凱撒、凱瑟林、腓特烈大帝、阿爾伯特國王、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國王級國王、大選帝侯、邊境總督、威廉王儲: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巴伐利亞級巴伐利亞: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巴伐利亞級巴登: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被英國海軍人員阻止,拖往岸邊淺水區擱淺。1921年8月16日作為靶艦被擊沉。

馮·德·坦恩: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毛奇級毛奇: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毛奇級戈本:遭到英國扣留後出售土耳其,後於1947年退役,1971年解體。

塞德利茨: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德弗林格爾級德弗林格爾、興登堡: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德弗林格爾級呂佐夫:1916年5月31日,參加了著名的日德蘭大海戰。海戰中,該艦先後被24枚大口徑炮彈擊中,艦體大量進水後,失去航行能力,被迫下令棄船。最終,由G38號魚雷艇擊沉。

德意志級德意志:1945年5月4日,為避免被蘇聯俘獲,該艦自沉。

德意志級舍爾海軍上將:1945年4月9日,該艦被英國空軍發現,命中5彈,在改裝泊位翻轉沉沒。

德意志級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1939年12月17日,被英軍包圍於中立的蒙特維迪約港,最後在強大的軍事及外交壓力下自沉。

沙恩霍斯特級沙恩霍斯特:1943年12月26日,遭到了以「約克公爵」號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多數驅逐艦攻擊,命中數十發炮彈和4條魚雷後,失去動力。隨後由英國驅逐艦發射的魚雷將「沙恩霍斯特」號送進海底。

沙恩霍斯特級格奈森瑙:1945年3月23日被鑿沉作為阻塞艦。

俾斯麥級俾斯麥:1941年5月26日,俾斯麥號再遭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空襲,被3枚魚雷擊中,其中1枚擊中艦尾,導致舵機卡死速度降低。1941年5月27日晨,英軍的主力追擊艦隊趕到,包括英王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戰列艦及巡洋艦、驅逐艦,用炮彈、魚雷輪番對操縱失靈的「俾斯麥」號進行輪番攻擊。俾斯麥號中彈26枚,加上至少1枚魚雷。最後的一枚16英寸炮彈是在極近的距離發射的(大約3,000碼)。但直到10時25分俾斯麥號仍然沒有沉沒,甚至引擎尚在運轉。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德國人開始準備自沉軍艦以避免被俘獲。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隨後在近距離發射了3枚魚雷,全部命中。10時36分,俾斯麥號終於沉沒於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

俾斯麥級提爾匹茲:1944年11月12日,英國空軍出動轟炸機攜帶專門設計用來對付大型軍艦的5.5噸的「高腳櫃」超級炸彈。兩枚「高腳櫃」直接命中「提爾皮茨」號的艦體,四枚近失彈在船體附近爆炸,左舷水下部分被一枚近失的「高腳櫃」撕開一個長度接近七十米的大口子,艦體持續傾斜,C炮塔的彈藥庫發生爆炸,九時五十分左右終於翻沉在林根峽灣哈依島南側海域里。

俄羅斯以及蘇聯(7艘)

甘古特級甘古特(十月革命)、塞瓦斯托波爾(巴黎公社):1956年3月26全部退役除籍並拆解。

甘古特級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馬拉):1941年9月23日,馬拉號被德國轟炸機投下的800公斤重磅炸彈直接命中,年邁的戰列艦遭到重創,坐沉於喀琅施塔得港內淺水處,它的艦橋、艏樓和1號煙囪基本上都被摧毀。由於列寧格勒局勢危急,陸軍急需支援火力,於是已經半毀的馬拉號不久又被打撈起來,經過簡單的修理,馬拉號戰列艦變成了馬拉號浮動炮台,用它剩餘的9門主炮支援陸軍抵抗德軍的進攻。1953年,原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結束了自己的軍艦生涯,被拆毀。

甘古特級波爾塔瓦(伏龍芝):1949年結束自己的軍艦生涯,被拆毀。

瑪利亞皇后級瑪利亞皇后:1916年10月20日,前部彈藥庫發生了大爆炸沉沒。

瑪利亞皇后級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自由俄羅斯):1918年6月19日,為防止戰艦落入德國人之手,莫斯科下達了沉艦命令。刻赤號驅逐艦向「自由俄羅斯」號發射了3條魚雷。但是由於其魚雷定深只有1.5米,因此3條魚雷並沒有給「自由俄羅斯」號造成明顯傷害。第1條魚雷擊中煤艙後,可能激起了大量的煤灰粉塵。第4條魚雷的命中引起了這些粉塵-空氣混合物的猛烈爆炸。自由俄羅斯號在4分鐘內傾覆沉沒。

瑪利亞皇后級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阿列克謝耶夫將軍):1931年,錨泊時的「阿列克謝耶夫將軍」意外沉沒,後被浮起。1936年,「阿列克謝耶夫將軍」和最後一批停在比賽大的白俄艦船一道拆毀。

西班牙(3艘)

西班牙級西班牙:1923年8月在摩洛哥海岸海域觸礁沉沒。

西班牙級阿方索三世:1937年4月30日觸雷沉沒。

西班牙級賈西米一世:1937年6月17日彈藥庫發生爆炸沉沒。後被重新打撈,1939年7月3日廢棄。1941年拆解。

美國(34艘)

南卡羅來納級南卡羅來納、密歇根(解體):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於1924年全部退役後解體。

特拉華級特拉華、北達科他(解體):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於1924年全部退役後解體。

佛羅里達級佛羅里達(解體):根據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1931年2月16日佛羅里達號在費城退役並隨後解體。

佛羅里達級猶他(水下紀念艦):按照1930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予以退役處理,作為訓練艦使用,並用於新武器測試。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傾覆沉沒,戰後成為一艘紀念艦水下艦體保存至今。

懷俄明級懷俄明(解體):1947年8月,懷俄明號退出現役,賣給造船廠拆毀。

懷俄明級阿肯色(核爆):1946年7月25日在比基尼環礁成為「十字路口」原子彈試驗的靶艦,當場沉沒。

紐約級紐約(靶艦):1946年7月25日在比基尼環礁成為「十字路口」原子彈試驗的靶艦,1948年7月8日作為靶艦擊沉。

紐約級德克薩斯(博物館):1948年4月21日退役,最終改造為戰艦博物館。

內華達級內華達(靶艦):1948年7月31日作為靶艦擊沉。

內華達級俄克拉荷馬(空襲擊沉):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被擊沉。

賓西法尼亞級賓西法尼亞(核爆):1948年2月10日在誇賈林環礁核試驗中作為靶艦沉沒。

賓西法尼亞級亞利桑那(水下紀念艦):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傾覆沉沒,戰後成為一艘紀念艦水下艦體保存至今。

新墨西哥級新墨西哥(解體):1947年11月24日出售,1947年11月24日開始拆解。

新墨西哥級密西西比(解體):1956年11月28日出售並拆解。

新墨西哥級愛達荷(解體):1947年11月24日出售並拆解。

田納西級田納西(解體):1959年7月10日出售並拆解。

田納西級加利福尼亞(解體):1959年7月10日出售並拆解。

科羅拉多級科羅拉多(解體):1959年7月23日出售並拆解。

科羅拉多級馬里蘭(解體):1959年7月8日出售並拆解。

科羅拉多級弗吉尼亞(解體):1959年8月24日出售並拆解。

北卡羅來納級北卡羅來納(博物館):1962年4月29日成為戰艦博物館。

北卡羅來納級華盛頓(解體):1961年5月24日出售並拆解。

南達科他級南達科他(解體):1962年10月25日出售並拆解。

南達科他級印第安納(解體):1963年10月23日出售並拆解。

南達科他級麻薩諸塞(博物館):1965年8月14日成為戰艦博物館。

南達科他級阿拉巴馬(博物館):1964年6月11日成為戰艦博物館。

衣阿華級衣阿華(博物館):2012年7月4日正式成為戰艦博物館。

衣阿華級新澤西(博物館):成為戰艦博物館。

衣阿華級密蘇里(博物館):1999年1月29日,密蘇里號向公眾正式開放,成為戰艦博物館。

衣阿華級威斯康星(博物館):1998年被作為諾福克國家海上博物館停留在諾福克。

阿拉斯加級阿拉斯加(解體):1960年6月30日出售並拆解。

阿拉斯加級關島(解體):1961年7月10日出售並拆解。

奧匈帝國(4艘)

聯合力量級聯合力量(又稱奧匈君主級):1918年11月1日聯合力量號在港口被義大利蛙人安放的炸彈炸沉。

聯合力量級特格霍夫:特格霍夫號被移交給義大利後解體

聯合力量級歐根親王:歐根親王號移交給法國於1922年作為靶船被擊沉。

聯合力量級聖·伊斯特萬:1918年6月30日聖·伊斯特萬號出航時被義大利海軍魚雷艇擊沉。

巴西(2艘)

米納斯·吉拉斯級米納斯·吉拉斯:1953年退役解體。

米納斯·吉拉斯級聖保羅:1951年退役解體。

阿根廷(2艘)

里瓦達維亞級里瓦達維亞:1958年退役解體。

里瓦達維亞級莫雷諾:1957年退役解體。

智利(1艘)

拉托雷將軍:1958年退役,1959年在日本解體。

義大利(9艘)

但丁·阿利格伊切里:1928年退役拆毀。

加富爾伯爵級加富爾: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襲擊塔蘭托,加富爾伯爵號被一條魚雷擊中艦底沉沒,後打撈上來拆除大部分武備。義大利投降時將其鑿沉,後被德國人俘獲並用於阻塞航道。

加富爾伯爵級達芬奇:1916年8月在裝載彈藥的過程中發生爆炸而沉於塔蘭托港,1919年被打撈起來準備對其進行維修和改裝,後因缺乏資金於1923年被義大利拆解。

加富爾伯爵級愷撒:1955年10月29日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駐泊時發生爆炸沉沒。

多里亞級多里亞、杜伊里奧:1957-1961年拆毀。

維內托級維內托、利托里奧(義大利):1952–54年被拆解

維內托級羅馬:1943年12月9日被弗里茨X擊中2號炮台彈藥庫,爆炸沉沒。

法國(11艘)

科爾貝級科爾貝:1944年6月9日在諾曼底戰役中被盟軍自沉以作為防波堤。

科爾貝級巴黎:1955年12月拆解。

科爾貝級讓·巴爾(海洋):1944年3月被德軍炸沉。

科爾貝級法蘭西:1922年8月26日觸礁沉沒。

布列塔尼級戰列艦布列塔尼:1940年7月3日在米爾斯克比爾港,布列塔尼號被英國皇家海軍H艦隊擊沉。

布列塔尼級戰列艦普羅旺斯:1942年11月27日,為避免被德國佔領軍俘獲,在土倫港自沉。

布列塔尼級戰列艦洛林:1954年拆毀。

敦克爾克級敦克爾克、斯特拉斯堡:1942年11月27日,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為避免被德國佔領軍俘獲,全部在土倫港內自沉。

黎塞留級黎塞留:1959年黎塞留號退出現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為船員訓練艦使用,1964年作為廢鋼出售,最後在義大利拆船廠解體。

黎塞留級讓·巴爾:1969年退役,在土倫港作為艦員訓練艦使用,並於1970年解體。


胡德

胡德號(HMS Hood)戰列巡洋艦

建造船廠:約翰·布朗船廠 (Clydebank)

開工日期:1916.5.31後停工,1916.9.1重新開工

下水日期:1918.8.22

完工日期:1920.3.5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5年英國皇家海軍獲悉德國在建的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戰時應急計劃」,計劃1916年開工建造4艘戰列巡洋艦。當時新建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航速達到25節,所以新的戰列巡洋艦航速要求超過30節。原來設計方案排水量36,000噸,裝甲防護與之前英國的戰列巡洋艦一樣未置於優先考慮的地位。

胡德號始建於1916年5月31日。同日日德蘭海戰爆發,由於裝甲防護不足,彈藥庫防火措施不力,導致英國海軍因彈藥庫殉爆損失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在日德蘭海戰之後,胡德號推遲了開工日期,針對在這次海戰反映出來的戰列巡洋艦的防護問題,英國海軍改進設計方案,增加了防禦裝甲厚度,例如側舷主裝甲帶由8英寸增加到12英寸,強化要害部位的防護,改進彈藥庫防火設施,裝甲總重量(由原設計10100噸增加到13550噸)以及艦體結構重量增加。在艦體兩側水線以下安裝凸出的防魚雷凸出隔艙,保護彈藥庫及動力艙室,提高了對魚雷防禦能力的同時提供了額外的浮力。胡德號雖然防護水平得到一定加強,但是其水平防禦裝甲和隔艙間防護仍然存在隱患。胡德號採用英國海軍傳統的長艏樓船型,動力系統首次採用新型小水管鍋爐,效率提高,試航時最高航速達到32節。胡德號的主炮沿用當時英國海軍戰列艦裝備的15英寸口徑火炮,4座雙聯裝主炮塔分別位於艏艉呈背負式各兩座。採用半封閉式炮塔的副炮位於露天甲板之上的甲板室兩側舷,位置距離水線較高,避免了高速航行時與惡劣海況時海浪的影響。

1916年9月1日胡德號正式開工建造,其他3艘同型艦也陸續開始建造。隨著德國戰列巡洋艦建造停滯,1917年3月停建3艘同型艦,只留下建造進度較快胡德號繼續建造。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建造工作放慢了進度。胡德號於1918年8月下水,於1920年5月5日完工服役。胡德號完工時標準排水量41,200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主力戰艦。

1930年代期間胡德號進行了數次局部的改裝,拆除兩舷副炮,加裝高射炮。1929年加裝艦載飛機彈射器,1933年撤除。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大規模現代化改裝的計劃被取消。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1940年法國戰敗投降後,英國為了防止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用,7月3日胡德號作為旗艦率領駐地中海的H艦隊炮擊並重創阿爾及利亞的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的法國艦隊。1941年5月24日,胡德號與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一起在丹麥海峽追蹤攔截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被德艦炮彈命中,引起後部主炮彈藥庫發生爆炸,艦體斷裂迅速沉沒。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曾經被視為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艦。但是她有如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在經歷了一生的不平凡後,遭遇了最後的悲慘結局。

服役經歷

1920-1929 於本土艦隊服役

1923年11月-1924年9月胡德號參加特遣艦隊進行了名為「帝國巡遊」的環球訪問。

1929-1931 於朴次茅斯進行大修、改裝

1931-1936 於本土艦隊服役,其間於1933年進行部分現代化改裝

1936-1939 於地中海艦隊進行中立巡邏(西班牙內戰期間

1938年 加裝裝甲

1939.1-1939.8 於朴次茅斯進行改裝

1939.8-1940.3 加入本土艦隊,其間被德軍炸彈輕微擊傷

1940.3-1940.5 於達文波特進行小幅度改裝

1940.6-1940.8 服役於地中海艦隊,參加了米爾斯克比戰役,在追逐法國戰列巡洋艦斯特拉斯堡號過程中主機發生故障,後修復

1940.8-1941.1 參加了本土艦隊於大西洋、北海上的行動

1941年初 在羅塞斯裝備了雷達

1941.5.21 與「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出海參加對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搜索

1941.5.24 于丹麥海峽(冰島Reykjanestá角160海里以西,63-00"N, 32-00"W)被德艦擊沉,1421人遇難,3人倖存。

性能數據

▲外形尺寸

△全長(水上):860.7英尺(262.3m)

△全長(水下):850.5英尺(259.2m)

△全長(水線):810.6英尺(247m)

△型寬:最寬處104.2英尺(31.7m)

△水線寬:95英尺(28.9m)

△吃水:28.5英尺(標準),33.3英尺(10.2m)(最大)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

41,125 噸 (設計時)

42,037 噸 (1931)

42,752 噸 (1939)

43,360噸 (1940)

△滿載排水量:

46,880 噸 (設計時)

48,000 噸 (1931)

48,650 噸 (1939)

48,360噸 (1940)

▲動力裝置

△鍋爐:24台 Yarrow 3缸 鍋爐

△主機:4台Brown-Curtis渦輪蒸汽機

△螺旋槳軸:4

△輸出功率:144,000軸馬力(設計時),151,280軸馬力(實際)

△最大速度:31節 (設計);32.07節 (最大);約29節(1941年)

△載油量:1,200 噸 (正常);4,000 噸 (最大)

△續航能力:5,950海里 / 18節

▲防護

△側舷主裝甲帶:

船中部水線主裝甲帶 12英寸 (305mm) (562英尺x 9.6英尺)

上部主裝甲帶 5英寸 (127m)

下部主裝甲帶 7英寸 (228mm)

其他 4英寸-6英寸 (102-152mm)

△甲板裝甲:

前部 1.5英寸 (38mm)

上部 0.75英寸-1英寸 (19-25mm)

主裝甲甲板 1.5英寸-3英寸 (38-76mm)

最低 1英寸-2英寸 (25-51mm)

△防水隔艙裝甲:

4英寸-5英寸 (102-127mm)

△炮塔裝甲:

正面 15英寸 (381mm)

側面 11英寸-12英寸 (280-305mm)

後部 11英寸 (280mm)

△司令塔裝甲:

9英寸-11英寸 (228-280mm)

▲武器裝備 (建成時-1937年)

△主炮:8門15英寸(381mm)/42倍徑 MkI (4x2);雙聯裝炮塔4座,前2 後2

△副炮:12門5.5英寸/50倍徑 BL Mk I (12x1);單聯裝炮塔12座

△高射炮:

4門4英寸 (102mm)/45倍徑 QF HA MkIII (4x1);單聯裝炮塔4座

1937年加裝2門4英寸 (102mm)/45 倍徑 QF HA MkV (2x1);單聯裝炮塔2座

1931年加裝16門40.5mm (2磅炮彈)/40倍徑 Mk VIII (2x8);雙聯裝炮塔8座

1937年加裝8門40.5mm (2磅炮彈)/40倍徑 Mk VIII (1x8);單聯裝炮塔8座

1933年加裝8門0.50英寸/62倍徑機槍(2x4);4聯裝機槍塔2座

1937年加裝8門0.50英寸/62倍徑機槍 (2x4);4聯裝機槍塔2座

△魚雷:

水上4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 (533mm)

水下2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 (533mm) (1937撤裝)

▲武器裝備 (1938年-1941年)

△主炮:8門15英寸(381mm)/42倍徑 MkI (4x2);雙聯裝炮塔4座,前2 後2

△副炮:12門5.5英寸/50倍徑 BL Mk I (10x1)

1939.8拆除2門,餘下1940年全部拆除

△高射炮:

4門4英寸 (102mm)/45倍徑 QF HA MkIII (4x1);單聯裝炮塔4座1939全部撤除

2門4英寸 (102mm)/45倍徑 QF HA MkV (2x1)

1938年加裝2門 (總數 4門)

1939年撤除2門 (總數 2門)

1940年以上火炮全部撤除

1938年加裝8門4英寸(102mm)/45 倍徑 QF HA MkXVI (4x2)

1938加裝6門 (總數14門,7座炮塔)

24門40.5mm (2磅炮彈)/40 倍徑 Mk VIII (3x8);3座8聯裝炮塔

16門0.50英寸/62倍徑機槍(4x4);4座4聯裝機槍塔

1940年加裝5門U.P.炮(unrotated projectiles)(每門20管)

△魚雷:

水上4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533mm)

▲雷達

對空:Type 279 (未安裝完成) 1941.3月加裝

對海:無

火控:Type 284 1941.3月加裝

▲艦員編製:1,341人-1,421人

命名來歷

胡德號的命名是以18世紀英國海軍上將塞繆爾·胡德命名(取消建造計劃其他同型艦均以英國海軍歷史上的海軍上將命名,被人稱為海軍上將級)。並不是紀念在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殉職的第3戰列巡洋艦分艦隊司令霍勒斯·胡德海軍少將,儘管他們屬於同一個名聲顯赫的家族。 胡德家族在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中出現多位戰功顯赫的將軍,包括塞繆爾的兄弟亞歷山大·胡德(1726年-1816年)以及其侄兒小塞繆爾·胡德(1762年-1814年)都晉陞為海軍上將。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上第4艘以「胡德」(Hood)命名的軍艦。

同級各艦概況

胡德號(Hood):1916年5月31曰在約翰·布朗公司造船廠開工,1916年9月1曰修改設計方案重新開工,1918年8月22曰下水,1920年3月5曰完工。造價602萬英鎊。1941年5月與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一起攔截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1941年5月24曰在丹麥海峽被擊沉。

羅德尼號(Rodney):1916年10月9曰在法爾費德船廠(Govan,Glasgow)開工,1917年3月停工,1918年10月取消建造後解體

豪號(Howe):1916年10月16曰在坎貝爾·萊德船廠(Birkenhead)開工,1917年3月停工,1918年10月取消建造後解體

安森號(Anson):1917年1月9曰在阿姆斯特朗船廠(Elswick) 開工,1917年3月停工,1918年10月取消建造後解體

胡德號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對抗德國準備建造的戰列巡洋艦,根據英國皇家海軍的「戰時緊急計劃」,計劃耗巨資建造4艘戰列巡洋艦,1916年5月31日日德蘭海戰爆發了,針對在這次海戰反映出來的問題——戰列巡洋艦防護方面的脆弱性,從1916年9月1日開始,胡德號經過重新設計繼續建造(4艘戰列巡洋艦已經鋪設龍骨,隨著後來德國放棄了建造計劃,最後只有「胡德」號建成,其餘3艘在1917-1918年被取消)。1920年完工服役,「胡德」號在皇家海軍中是最大,成本最高的主力艦,而且她的航速是當時海軍主力艦中最快的。「胡德」號被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成為大英帝國海上國力的象徵,她給人深刻印象,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為英國皇家海軍展示英國國威的禮儀艦出巡世界各國而受人矚目。大英帝國廣布全球的海外殖民地和殖民利益,需要有強大並且可以快速集結的艦隊保護和炫耀,所以戰列巡洋艦(注1)就應運而生了,並且完成這樣的任務還是勝任的,但將其用於海上戰列決戰就再次證明了是不太合適的。

「胡德」號服役後,曾被任命為本土艦隊旗艦。1936年-1939年西班牙內戰期間曾進行中立巡邏。1939年進行現代化改裝:拆除兩舷12門副炮,還拆除水下防雷裝甲設施,重新安裝了艦橋,考慮到當時的空中威脅,加裝了7座雙聯裝4英寸口徑高射炮,3座8聯裝40毫米口徑「砰砰」(pom-pom)炮,還加裝了新設計的5座20管76mm口徑火箭發射器(可算是最早的防空火箭,但防空實戰時並不可靠),這次改裝使她減少了1,200噸排水量,提高了航行速度。1940年從新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間,1941年5月18日,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和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駛入大西洋。英國海軍在21日發現這兩艘船,海軍部正確地判斷出德艦的意圖——突入大西洋進行破交作戰,並制定了先發制人的作戰計劃。24日5時35分「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發現了德艦,5時52分在23,000米的距離上,胡德號向對方開火,5時55分德艦集中火力向「胡德」號開火。交戰不到6分鐘,雙方距離接近到13,600米的距離上,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一發重800公斤的380毫米口徑穿甲彈命中了「胡德」號,引發了「胡德」號後部炮塔彈藥庫發生了毀滅性的大爆炸,後炮塔被炸飛掀到了空中,「胡德」號在爆炸處斷裂成兩截,迅速沉沒(冰島Reykjanestá角160海里以西,63-00"N,32-00"W)。全艦1418名官兵陣亡,包括艦隊指揮官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僅有3人獲救。其實,「胡德」號還是具備一定戰鬥力的,只不過無巧不成書,倒霉的「胡德」號僅被「俾斯麥」號一枚380毫米口徑穿甲彈命中了艦體後部,就引起後部主炮塔彈藥庫的殉爆。

注1:「戰列巡洋艦」出自英語的「Battle cruiser」。該種軍艦是在1904年由當時的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約翰·費舍爾上將提出的「理想型巡洋艦」的概念。由於「無畏」型戰列艦機動性的缺陷和其數量嚴重不足,使當時裝甲巡洋艦成為艦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艦隊決戰中充當輔助打擊力量。為此約翰·費舍爾提出戰列艦上的主炮安裝到裝甲巡洋艦上,1906年動工的「無敵」號,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戰列巡洋艦。之後德國仿效英國建造了本國的戰列巡洋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德語:Bismarck)是一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聞名於世的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是俾斯麥級戰艦的首艦,也是歷史上第四艘以19世紀德國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命名的德國軍艦,於1936年動工,1940年8月服役,滿載排水量達49972噸,是當時德國最大的戰艦,其排名至1941年才被排水量超過71829噸的日本戰艦大和號超越。

名稱:俾斯麥號戰列艦

艦種:俾斯麥級戰列艦

製造廠:漢堡布洛姆·沃斯船廠

製造時間:1936年7月1日動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24日服役

結局:1941年5月27日被英擊沉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 41700噸,滿載排水量49972噸,

主尺寸:全長250.5米,241.5米(水線),全寬36.0米,吃水9.3米(標準)

動力系統: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引擎(3座),3軸三車螺旋槳推進(4.7米直徑),瓦格納式高壓重油專燒鍋爐(12座)功率150170匹馬力

最高速度:30.12節(55.7千米/小時)

續航距離 8525海里/15788千米(17節)

乘員:2092人

飛行設施:設有1台兩端彈射器

艦載機:4架阿拉度Ar 196水上偵察機

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甲板130-200毫米,首尾橫向隔牆100-320毫米,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裝甲總重17450噸(不含炮塔旋轉部分)

武器裝備:4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 SK-C/34艦炮,12門150毫米/55倍徑 SK-C/28艦炮,16門105毫米(4.1吋)/65倍徑 SK-C/37 / SK-C/33艦炮,16門37毫米/83倍徑 SK-C/30機炮,12挺20毫米/65倍徑 MG C/30(單管)機炮,8座20毫米/65倍徑 MG C/38機炮(4連裝)

俾斯麥號是當時納粹德國海軍的象徵,艦船武器精良、防護完善,但它在執行其第一次戰鬥任務後就被擊沉。1941年5月19日早上,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重巡洋艦秘密離開波蘭格丁尼亞的港口,展開「萊茵演習」(Operation Rheinübung)行動,準備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封鎖,進入大西洋以攔截並摧毀來往英國和北美洲的運輸船隊,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線。但隨後兩艦行蹤在挪威卑爾根附近海岸先後被瑞典巡洋艦和英國偵察機發現,為了阻截德艦進入大西洋,英軍調集了多艘軍艦前往圍殲。5月24日清晨,德艦在丹麥海峽與英軍爆發了丹麥海峽海戰,在短暫的激烈交火中,俾斯麥號在開戰不到十分鐘後就擊沉了被譽為英國皇家海軍驕傲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胡德號的沉沒在英國引起極大的震憾,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隨後點名下達了「擊沉俾斯麥號」(Sink the Bismarck)的命令,以提高英軍的士氣。

丹麥海峽海戰之後,俾斯麥號由於在戰鬥中被也擊中了燃油艙,因此先與歐根親王號分手,準備返回法國聖納賽,但在途中被尾隨追擊的英國艦隊依靠無線電信號和PBY水上飛機發現行蹤。5月26日,由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所發射的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導致俾斯麥號的尾舵被卡住,無法控制正常航行方向。5月27日早上,俾斯麥號終於被英軍艦隊包圍,在連續受到近兩小時的猛烈攻擊之後,俾斯麥號最終沉沒,艦長奧托·恩斯特·林德曼和戰艦也一起沉入北大西洋之下。

1936年7月1日動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24日服役

1941年5月18日實行的萊茵演習行動(Rheinübung)

1941年5月24日的丹麥海峽海戰中於6分鐘內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重創威爾士親王號。

1941年5月27日早上,俾斯麥號終於被英軍艦隊包圍,在連續受到近兩小時的猛烈攻擊之後,俾斯麥號最終沉沒在大西洋。


艦種分類第一看海軍條約,第二看本國叫什麼,它就是什麼,皇國叫金剛級戰艦,她就是戰艦,搞技術指標分類一萬年都扯皮扯不完。


不要以為英國人有bc這個分類全世界的高速bb都叫bc了.....

霧島被總統打沉的,不說了

Scharnhorst在北海被約克全程吊打,致命傷都是約克打出來的,不過是貝爾法斯特和dd補的刀,真要嚴格定義bb擊沉bb,一戰結束後就沒幾個,蘇里高戰役很多致命傷也是dd/pt立功四傻胡德波斯喵布列塔尼這些就也不說了


知乎首答。

雖然二戰中戰列艦被戰列艦擊沉的戰例較少,但在蒸汽鐵甲艦產生之後,這種戰列艦對戰就比較多了,自然也有艦船戰沉。

由於我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不多,所以我只給出1905日俄戰爭的戰例:

1905年5月27日對馬海戰中,俄第一分隊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率先遭重創,失去戰鬥力;不久後,第二分隊旗艦「奧斯利亞比亞」

號被擊沉;之後,第三分隊旗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嚴重損壞。以上三艘均為戰列艦,對手為日本聯合艦隊(資料來源:《戰爭事典》004期)。

雖然資料有些業餘,也可能有漏洞,但一個事實是可確認的:戰爭史上,戰列艦曾經擊沉過另一艘戰列艦。


日德蘭海戰是公園裡的碰碰船對撞?


被擊沉時的霧島是戰艦謝謝,或者你可以去改寫一下二戰史


被戰列艦主炮擊沉,與其他艦艇關係不大和自己通海閥關係也不大的的戰列艦,可能只有陸奧了……


所以萬噸驅逐艦就不是巡洋艦了?


沙恩級屬於高速戰列艦,不屬於戰巡。

要是跑得快就是戰巡那俾斯麥也成戰巡了(俾斯麥極速能跑到32節)。


裝甲巡洋艦就不該換名字,然後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誤解的。

至於D軍和後來的那種用來對抗快速裝甲巡洋艦的小型快速戰列艦,也不該被命名為「戰列巡洋艦」。

無論巡洋艦還是戰列艦,本身都是用途分類,明明就是拿來當戰列艦用的玩意非要套個巡洋艦的狗頭,完全不合適。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