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海外投資,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個人投資海外市場,有哪些常見誤區或誤解?
本題已經收錄知乎圓桌 ? 海外投資初探,更多「境外投資」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根據我多年的從業經驗,在這裡幫助大家總結幾條最常見的,中國人易墜入的海外投資誤區。
歡迎大家補充。
1) 在歐美髮達國家投資,白紙黑字寫的法律條款一定要首先完全讀懂,再考慮是否把錢打出去。
在國內如果購買一些理財產品,會有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即白紙黑字上面寫的清清楚楚:本產品不保本,風險自擔。但是對方銷售可能會告訴你:我們公司財大氣粗,這款產品"軟剛兌"。軟剛兌是我自己想出的一個詞,意指私底下,在合同外口頭承諾剛兌。很多中國投資者吃這一套。事實上他們心中的如意算盤是,萬一真的出事,大不了去當地政府鬧一下,通過媒體公開把事情搞大,十之八九自己的錢可以拿回來。
這種做法在海外發達國家基本行不通。如果你簽訂了一項合同,那麼該合同上的每一個條款都具有法律效應,如果日後有糾紛,雙方律師就合同文本進行協商,甚至對簿公堂。這裡面沒有任何"灰色"地帶。
因此我在這裡要再三奉勸每一位有意向涉足海外投資的中國朋友:看清合同,搞懂每一條條款。如果有任何條款搞不清楚,堅決不投資,堅持讓對方把條款向你解釋清楚以後再考慮投資。
2) 海外絕大部分理財和基金產品沒有保本一說。
如果你只想著保本,可以考慮的產品有: 定期和活期存款,國庫券/國債(注:只有持有到期才保證保本,中途賣出則不保證保本),貨幣基金。
其他所有的投資,包括股票,債券,房地產,大宗商品,各種基金等,都沒有保本一說。
3) 投資者在選擇海外投資產品時,應該循序漸進,先學會走路,再考慮跑步。
在我看來,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a. 自我教育。先去買兩本關於海外投資/美元理財/資產配置的書看一下。給自己掃一下盲。
b. 開設證券交易賬戶,買賣二級市場上上市的股票或者etf.c. 研究並比較公募基金(海外叫做mutual fund).
d. 投資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e. 對沖基金,和投資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f. otc產品,金融衍生品,槓桿產品,外匯,期貨上面a到f,在複雜程度,風險程度,投資費用方面由淺入深,由低到高。
我親見不少中國朋友,連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都分不清,迫不及待要購買一些對沖基金或者私募股權基金,這實在是有些本末倒置,會吃虧的。
在投資知識方面,中國投資者應該首先搞明白這些概念,再考慮參與海外投資:
a.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區別
b. 市場有效性,基金經理能否戰勝市場c. 擇時投資的難度和成功率d. 專家預測的準確度
e. 投資費用的重要性f. 人的非理性,行為習慣偏見g. 現代金融理論,多元分散的重要性把上面幾個知識點搞明白,是投資者邁向理性和聰明理財需要跨過的第一步。大家可以百度搜索上面的詞條去尋找一些好的文章或者書籍看看。在每個知識點我都寫過不少文章,大家也可以通過百度搜索"伍治堅+關鍵詞"找到相關資料。
4) 保險
有很多中國人熱衷於購買海外保險,以及保險類理財產品。對此,我的建議是:
首先,保險是保險,投資是投資。每個人都需要保險,因此我們都應該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保險本身就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金融產品,如果把保險和投資加在一起就更複雜了。
本人研究過很多相關產品。我的經驗是,絕大部分保險理財產品費用太高,回報不好,在市場上可以很容易找到比其風險低,回報高的其他投資產品。
所以,要買保險,就專心研究比較保險產品,從中選出適合自己的。投資也一樣。
其次,保險的特點是買保險,交保費時對你喜笑顏開。等到你要索賠了,往往換了另一副面孔。中國人買海外保險,不要光想著比較保費和保額,也要分析索賠程序和耗時。
畢竟你在國內,保險公司在海外,用的都是洋文,到時候發生任何糾紛,你肯定是吃虧的一方。希望大家要注意這一點。
關於保險,筆者寫過一篇閱讀量很廣的文章,百度搜索」伍治堅+保險「可以找到此文。
5)拿國外的投資回報和國內的投資回報比
由於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受限制,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因此國內的投資市場和國外的投資市場是兩個分割的獨立市場。
在國內投資,應該注重國內的通脹率和利率,並以這些基準來衡量人民幣投資回報。
在海外投資,應該以美元的利率,和海外的通脹率作為基準,來衡量美元的投資回報。
目前,以國內的名義回報率去比較美元回報,大部分中國人都會覺得失望。比如你把人民幣放在餘額寶(貨幣基金)中,大約可以得到每年4%的回報。但類似的美元貨幣基金,可以得到的回報率不到1%。當然,如果真要嚴格比,還需要加上國內的通脹率,以及人民幣/美元的匯率波動進行對比。
作為中國投資者,需要明白自己去海外投資的目的。主要應該以多元分散,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為主。如果要追求絕對的高回報,作為中國人可能在國內人民幣市場能夠找到更多的機會。
6) 房地產(以投資為目的)
不少中國人購買海外房產,應該是奔著投資去的。投資海外房地產的中國人,需要明白管理自己在海外房產的的麻煩。
在任何國家,買賣房產都是比較耗時耗力的一項工程。一般來說,最基本的幾個步驟就是去網上搜房源--&>收集房屋所在小區和周邊環境信息--&>聯繫中介看房--&>和房東砍價--&>銀行貸款--&>法律程序/過戶--&>拿鑰匙--&>裝修搬東西。如果要賣房,這些程序又需要再走一遍。
由於是投資用,買好房,裝修好以後,一般你肯定會想著把房出租。於是又是一套出租房屋的流程。最讓人頭疼的是房客不靠譜。遲交房租還算好的,如果遇到吸毒賣淫之類,那就只能自嘆運氣不佳了。
想像一下你在上海、北京或者深圳,要去管理澳大利亞或者美國的這樣一套房。這其中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恐怕只有過來人才能體會。
有些人說,這些事都可以交給中介處理。這也是一種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在計算你的投資回報率時,需要把中介的費用,以及每年可能發生的空置率都算進去。
如果純粹以投資房地產為目的,那麼中國投資者也可以考慮購買海外的房地產信託(REITs)。房地產信託的好處是,它像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上流通,隨時可以買賣,並且不一定需要大筆資金。同時如果當地的房產市場上漲,REITs也一樣會上漲。
海外的房地產信託市場要比國內發達很多,可以選的產品也多很多。中國投資者應該利用這個優勢,認識到投資海外房產,有更好和更方便的途徑。
對於房地產信託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伍治堅+房地產信託」找到一些相關資料。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交流微信:woodsford
常見誤區之一,就是拿大陸房地產市場狀況套美加房產。自以為抄底底特律等破產城市成功,然後套牢到賠錢。
身邊有遠房親戚就是這個套路被人忽悠2010年低價買底特律房然後一直套牢到今天的。(你看,就現在知乎上這個問題下就有高贊答案忽悠大陸人買底特律房子的)
首先美國房每年都有房產稅,稅價和當時買入價格沒有關聯。只和政府僱傭的估值機構每年進行一次的估值有關係。像底特律這樣人口凈流出的地區,估值上去後你是找不到接盤俠接盤的。直接導致後續稅費遠高於購買價格。並且由於人口凈流出基本找不到租戶,或者租金低迷基本無法覆蓋日常性維護支出(維護本身,以及僱傭當地機構代為維護)。
萬一你的租戶付不出房租,boom!你的麻煩大啦!美國幾乎所有州,租客房租拖欠一個月31天以上你才能把他正式算作拖欠,然後開始發正式的紙質拖欠通知(31天以前只能收額外滯納費,而且有費率上限)通知發出後的一個月31天,再不繳費也不聯繫你的話。你才能找搬家公司進行強制清場。這期間所有費用都由你自己承擔,租客為了泄憤故意搞壞屋子不在少數。如果這家還有65歲以上老人或者小孩,多半是法律保護不能清場的。
最後美國房子大部分都是木質結構,別說70年,維護不善20年都撐不住。從10年拖到17年不出手,殘值可能已經去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槍都沒摸過的大陸土豪哪敢去底特律這樣治安差的城市居住,這房產連自己居住的價值都沒有。
其他還有拿大陸股市莊家割韭菜那套玩美國小盤股。直接被罰款並禁止進場。或者不切實際的回報率期望,半年受不了就想拋結果大陸房價已經漲到不可能進場的程度了
謝邀,回答中多半是虛擬金融產品,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投資對象,那就是美國的房地產。
低估在美房產的潛力,或許是華人海外投資的一大誤區。可以說,如今雖然不是買入的白金時期,差不多也是黃金時期了。一個重要的徵兆是,作為美國樓市最破敗的根基之一的「汽車之城」底特律市,已經走出谷底開始復甦,或許會成為「羊群效應」的開端。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著以汽車製造業為代表的美國重工業的蕭條,底特律的經濟驟然崩潰並欠下超過180億美金的債務,人口逃離,城市荒廢,當年的「一美元房」俯拾皆是卻無人問津。而近兩年來,底特律的部分房產悄然回升了三倍以上。除了經濟學說中經典的「十年周期循環理論」,07年的次貸危機距今恰有十年時間,川普的上台以及未來施行的新政或許才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驅動因素。
《華盛頓郵報》指出:川普在底特律經濟俱樂部(Detroit Economic Club)的集會活動中提到,底特律製造業工作的大幅流失,和此前政府層面干預不足有很大關係。 新總統川普表示,「我要重新啟動美國,這是做得到的,而且它沒有那麼困難」。儘管川普的「重啟按鈕」剛剛按下還未生效,但在經濟周期和奧巴馬政府經濟措施的「餘威之下」,底特律的失業率在去年已經跌回到次貸危機之前的水平。可以想像,在未來的新一波新政刺激下,汽車之城將會進一步回歸「復興之路」。
來美之前,從事審計業和投資管理三十年的父親便提醒我,不能過度專註於資本和互聯網的遊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實業當中。而房地產,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底特律地產業回升的原理並不難解釋,曾經破敗的城市以較低的地價吸引企業重新入駐,開設工廠創造就業崗位。地產作為居民生存的根本,也將會隨之回升到相對正常的水平:仍舊有近二十倍的回報空間。而經濟形勢的好轉也直接體現在了房價的反彈,一個完美的波谷之後的龍抬頭預示著底特律未來樓市的光明前景。
底特律只能算是美國樓市的一個縮影,實際上美國的樓市已經接近全面復甦。據NAR公布的數據,美國目前的房價中位數約為19.54萬美元,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7.2%,房租比上一年同比跳升1.3%,今年一月的成屋銷售則增長了3.5%,經季節調整後環比為560萬戶,這也是10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買家佔了相當的比重。
據真實資本分析公司(RealCapital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投資者海外地產投資超過200億美金,在2012年時僅為54億美元。而根據全美房地產經濟協會在2016年發布的報告,外國人在美國購入的價值1026億美元的住宅房產中,中國人就佔了25%,是位居第二的加拿大人的3倍。華人的投資走向和強大的購買力,也是推動美國樓市火爆的因素之一。
在美投資房產和國內的方式不盡相同,更多的是投資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或是買一隻長遠來看穩定升值的潛力股。2003年至2008年國內的「溫州炒房團」做的是短線股票,而美國的地產則更多的是長期投資:其中西海岸的加州尤具代表性。在過去的30年間,除去2008年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整體來看地產業是相當良性的。美國的主流城市如洛杉磯始終接受著來自全世界的外來者,作為移民國家,即便受到川普新政策影響總體來看房地產長期來看仍舊是較高性價比的投資。
年初回國,父親和一些朋友觥籌交錯之間,也得到了了一些信息:一些江浙的遊資在2015年股災之後,終於找到了新興的投資點, 而由從前單一的炒房炒普洱炒黃金炒藝術品到現金國際化的資產配置,江浙一代財閥完成了投資戰略的轉變和升級。
選擇靠譜的途徑購置房產同樣是重中之重,美國的信息傳播相比於國內更偏向於傳統媒介,諸如黃頁電話簿和華人報社常能搜尋到地產經紀人的刊登。在洛杉磯接觸了不少紙媒記者,了解到傳統媒體的投放價格和傭金比例是相當高的,意味著華人投資者將為經紀人的廣告費買單。相對來說,通過互聯網獲取資訊,可以儘可能避免被「割羊毛」。在這其中,出身媒體行業的華人地產網(Huarenhouse)便是不錯的選擇。以大資料庫和資訊平台出現,相比於傳統媒體來說會更加客觀、全面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稅制讓高價的房產稅成為了一種「生活投資」。處於富人區,置辦了體面住宅的居民往往享有更為完善的教育福利,綠化和警力。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的兩面性,我們所需要做的,便是儘可能找到最為合適的方式讓自己取其長避其短。
參考閱讀:
中國投資者在美商業房產投資的誤區及建議2017 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海外投資市場和品種?房地產稅的徵收需要哪些條件?有哪些可參考的國家或地區?很多人會覺得,海外投資是一個遙不可及,又門檻倍高的事情,這其實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誤區。
我先舉個最親身的例子吧,我的母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務員,雖然不懂理財,但是卻經常嘗試「投資」,作為一名曾經有著近十年經驗,深耕A股市場的老韭菜,在過去,為我們國家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貢獻了自己不可磨滅的貢( Pei )獻( Qian )。但是,在去年初人民幣對美元大概6.3左右的時候,她毅然決然的把家裡的一筆錢,全部換做了美金,如果算上2個點定息,截至收益也有12%了(如果算上假如這筆錢拿去抄底A股導致賠錢了,那潛在收益就更高)。
那麼,這算不算海外投資呢?我認為算的。本質上,海外投資就是基於外幣的一種資產配置方式,對於很多人來說,美元現金管理,2%年息是海外投資,高級銀團貸ETF 4.5%年息也是海外投資,主動型共同基金5-6%的年息產品,以及CMBS固定收益產品,IRR能做到10%的FOF基金也是一種海外投資。哪怕你投資港股、美股去買那裡上市的網易、周黑鴨、騰訊、阿里巴巴這樣海外市場獨有的好企業也是一種海外投資。當然,用人民幣通過QDII配置境外資產也是個方式,不過先看一張圖
這張是QDII的額度審批圖,其實可以看到從2015年開始,QDII額度就基本不批了,而據我所知,所有想拿到QDII額度的機構,資金成本都在2-3%,一個通道費用就已經這麼貴了,那最終收益如何,結果可想而知。
以上我說的這些都是很普通的投資路徑,資金門檻也基本上也是零門檻,可能唯一的難點就在需要你去主動了解,你不了解並不代表沒有,海外投資是個長久和必經的路徑,如果你去看看所有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的歷史,你就會發現都會有一個資本溢出的階段,日本、美國莫不如是。所以,我從去年中開始,對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說過,可以換一點美元。
再多說一點吧,港股從年初至今漲了大約10%,而這一批推高港股的資金,大部分就是來自於保險資金對於境外資產配置的訴求,拿不到QDII額度的情況下,通過滬港通的形式,買入了很多行業龍頭和大金融藍籌。港幣採用聯繫匯率掛鉤美元,所以港股也可算作是一個海外市場。這些保險資金的管理人作為國內最頂尖的一批資管人士,他們都不僅僅滿足國內現狀,再尋求境外資產配置,作為普通人的你為什麼不願意去了解下呢?
最後,投不投海外市場,是一個選擇問題,不應該將其與無意義的陰謀論政治聯繫在一起。我自己也是通過在美股市場不斷的親歷嘗試和累積,學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業內外的同好,這算是我的一個機緣和愛好。當然,對於那些人云亦云,覺得海外投資沒意義的人,肯定也會被勸說A股市場也是坑人,最終聽了父母的話回家做了個公務員,啥也不用操心,不用了解,也是挺好的。
好多大蝦拋出這樣的論點:「境內投資籃子難找,要去海外挑挑看。」
確實,如今全球化經濟發展迅速,遵循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的原則,高凈值人士應該放眼全球,了解中國以外的理財投資機會,參與行業高增長。
近來人民幣匯率持續走低,如今已然「奔7」。走低的匯率,萎靡不振的A股,讓投資人有些不知所措,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進行資產保值增值。
那麼我們對於全球資產配置應該有哪些認識呢?
對於資產配置的認識容易有五大誤區
希望靠資產配置短期來實現財富的快速增值;認為資產配置能有效抵抗熊市;過度分散的風險;買了多隻產品就能打造多元化效果;資產配置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為什麼要做全球資產配置?目前,境內可投資的大類資產,主要是集中在股票、基金、不動產。周邊的朋友對大類資產的看法是聽上去非常簡單,但是如何真正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其實是一個很難做到的事情。全球資產配置,其實還是始於人民幣貶值,特別是過去一年。從去年的811匯改到現在,整個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差不多是在14%-15%,境內投資者一方面對國家的經濟擔憂,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幣的貶值,這幾個因素導致了大家對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提升。做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拿三個國家的資本市場情況做一個對比。中國、德國和美國,我們拿股票和債券的組合來做了兩組數據。第一組的配置相對平衡,60%的股、40%的債。另一組相對保守一點,就是20%的股票和80%的債券。我們發現無論哪種情況,德國和美國的組合都會跑贏中國單個市場的回報,且波動要小很多。做資產配置的時候,大家可能還會討論一個話題——組合資產的相關性,如果只看中國,07、08年,無論是配置了房地產也好,還是配置了股票也好,都有比較大幅的下跌,就是說投資於單一市場或資產可能面臨風險,由此也看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儘可能在不同國家進行一個分散的資產配置,例如07年到08年,如果當時有投資外匯市場,包括美元、日元等避險貨幣,會起到一個非常好的保護作用,所以說,在不同國家進行適當的資產配置,會起到很明顯的分散風險作用。如何做全球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有五大誤區:1希望靠資產配置短期來實現財富的快速增值資產配置並不適用於這類投資者,資產配置的一個出發點是確保資產的保值和增值,而不是在短期內有比較大幅的收益。2認為資產配置能有效抵抗熊市準確來說,分散的資產配置相對單一的資產,保護的程度會更強,但是並不能保證投資人完全不受傷。3過度分散的風險假如說一個投資者有100萬和另一位投資者有1億,那麼他們所使用的策略是不一樣的,1億那位,他可能會把資產分散到7到8個資產當中。但是我只有100萬,也將它分散到7到8個資產的話,就並不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但並不是說我100萬我就不用去做資產配置,應該更集中一點,比如說3到4個,或者4到5個資產等。4買了多隻產品就能打造多元化效果這個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一個相關性。如果投資者買了股票,又買了一些股票型的基金,其實並沒有達到多元化的效果,還是要看一下底層資產,要有分散性。5資產配置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其實資產配置因人而異,並不存在統一的模式。比如說,對高凈值客戶而言,他的收益目標可能是每年有5%——6%或更高的穩定增長,但是對於凈值並不是那麼高的人群而言,他更願意承擔一些風險,可能會到年化8%——9%的風險程度。目前整個市場上的資產配置工具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直接投資,如果大家有資產在境外可以去買些股票,包括配置一些海外房產;二是間接投資,可以通過基金的間接方式去投資海外市場,現在境外也有很多多策略、多資產的基金可以重點關注。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選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基金,或者是比較大牌的,因為,全球資產配置當中其實還會有很多陷阱,比如,投資人對不同金融市場監管或者交易規則的一些理解。大家在選基金的時候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不同類別的基金,不同的基金會就單一市場做一個比較細分領域的投資。還有一多資產多策略的基金,可以很大程度上去免去投資者對資產配置其他方面的繁瑣。
個人在海外投資不太現實,因為沒有強大得支撐,還是慎重。
絕大部分人並不適合在海外進行投資。我認為以下幾類人(非大權貴)是適合在海外進行投資的。
1. 本身就在海外長期生活,比如我,那你肯定遲早需要在海外投資,無論是RRSP賬戶買基金、股票,還是買房產對外出租,這些都算投資。
2. 對海外投資有深刻研究的,比如說某大戶就曾經投資南美某國的能源類公司,雖然後來好像虧了,但是人家是有這個實力進行研究的。大多數人壓根沒這個能力,聽海外的華人中介一忽悠,就去買房買地,可是當地的房地產他也沒有仔細研究過。舉個例子,你要是想到本市(蒙特利爾)買房,至少要先搞清楚哪些地區比較適合出租吧?然後你至少要在國內搞個駕照,然後到這裡來住六個月,把這幾個地區的地段、人群和房價走勢搞清楚吧?至於本地的稅、法、費,是不是也要搞清楚?不是說中介不好,而是說依賴中介是對自己的資本不負責,起碼你要多找幾個中介讓他們幫你多推一些房源。最後,如果你本人不住在這裡的話,光是請人幫你打理,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其他的人我覺得都不適合了。當然你要是問我,手裡頭幾千萬怎麼辦,那我哪裡知道?我只知道你如果不自己做點調研,出來肯定到處碰釘子。經濟不好,肯定是要劫富濟貧,動的就是你們這樣有錢無權的人的蛋糕。大勢面前還能怎麼樣?
另外多說一句這邊的地產。來投資之前請務必搞清楚這邊的稅費和相關法律。不要高估任何中介的專業性。一些比較成熟的投資者論壇,反而可能是比較好的地方。當然如果你認識這邊浸潤地產生意很久的朋友,那就另外說(也請推薦給我)。很多道道,不是當地人,你搞不清楚的。
自以為聰明,有便宜必須占,弄得國外的移民國家水深火熱(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還TM誤區不誤區,錯誤的不是我們的投資理念,而是我們是為了自己的收益去破壞別的國家居民的生活。關鍵是我們去炒一些本來對於本國人民必需品但是完全沒有必要炒的東西:房產。之所以說很重要是因為大家都需要房子住,說沒有必要炒是因為房子供需本來完全夠,而且也不和戶口醫療教育掛鉤(教育有一些掛鉤,但是因為私立學校的存在,學區房不可能太貴,太貴大家都去私立了)。當我們國人蜂擁而至了以後,大家突然發現,我去,房子不夠了,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多了。一點不誇張,一個城市就幾十萬的人口,中國人分分鐘給你派過去十來萬投資者不是問題。然後,本地人sb了。。。他們不明白中國人這麼搶房子有什麼用,因為完全沒有必要,但是後來又發現沒有房子的確是個大問題,所以有些人也不得不加入了搶房子的行列中,或者乾脆去別的城市或者移民了。最最最悲劇的是,當中國移民來了以後,TMD發現中國人完全就是機器,只知道工作和學習,什麼愛好.樂趣。享受生活都不要,要的就是競爭,就是超過別人,然後他們發現他們的孩子學習完全就是被華人孩子完虐,上不了公立的好學校,私立又上不起,好大學就更不用說了。然後你就看到很多苦逼的本地小孩不得不去國外非移民國家讀書上大學。參照加拿大和香港吧。
想想也是醉了,咱們累不累?
有能力海外投資的已經投了,不會來問這個問題。
長線投資如自動樓梯,短線炒房如過山車
長線投資,特別是投在國內的一線城市,或者澳洲的悉尼和墨爾本,或者像我一樣在紐西蘭的奧克蘭,這些房價的走勢就如一個不斷上升的自動樓梯。雖然房價會隨著各種金融危機時平淡下來,但長線來說這些大城市的房價會因為通貨膨脹和人口增長而不斷的提高。
短線炒房,無論您在國內,還是澳洲,或者紐西蘭投資,短期操作都會有很高的稅收,從而減少您房子短期轉手升值那部分的利潤。就有點像您的房子升值得益了往前邁了2步,然後要在得益時繳稅又回了一步!
短期炒房的稅收
前幾年在奧克蘭或紐西蘭炒房的人,大多都是靠走稅務局的空子去逃稅賺錢的,還曾聽說過很多人用親戚子女父母的名去買房,然後短期幾個月到兩三年不到就轉手。一次兩次逃的過,但現在紐西蘭稅務局也越來越聰明了,自然這樣的走空子是行不過來的。
咱們做個比方吧,假如您一年個人工資或收入是7萬紐幣,那如果您的一個投資房兩年內買入的,那兩年內賣了時例如比您買入時高了10萬,那您這10萬還不是全能到口袋的,還得扣除以下費用:
- 中介費 2到3萬(或許更高,看房子價格而定)
- 2到5千的傢具擺設費用
- 1到2千的銷售廣告費
- 稅收33%
那本來10萬的收成,最後只剩下4萬了!這裡還沒算進去貸款費用(如果是靠金融公司貸款走短線炒房的那還得加上1-2%的手續費)。如果操作多的還得加上15% 的GST商品所得稅,那真正到手的也許才2萬多!
如果走長線投資呢,就沒有這些賣房的費用了!而且長期投資房10年後賣時是不用繳個人所得稅的!留下來的房子的升值部分還能用來繼續貸款當下一套房的首付!
短期炒房還不如做門生意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例子,裡面的稅收和GST商品所得稅跟傳統做生意是一樣的呢?對的,其實短期炒房就是門生意,除了48%的利潤上繳給稅務局了,但卻還不如做其他正當生意。
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短期炒房(包括開發建房)的收入是不能去貸款的!
不能貸款,那難道存錢全款去買投資房?!那不是幾十年才買一套房?
稅務陷阱
而且一旦短線炒房開始了,那您就會被紐西蘭稅務局規劃成Trader,也就是炒房人,那您被稅務局查的機會非常大了!假如您炒房的同時還有其他生意,那難免也許您的其他生意都會被查的哦!
總結
雖然長線投資是一個漫長的路子,房子的收益也不能短期享受。但只要長期靠穩定的收入去不停的增加您投資房的數量,就可以坐收通貨膨脹給您帶來源源滾滾的房屋升值和租金收入。
===================================================================
#老虎買房-紐西蘭房產中介#最專業的的紐西蘭房產信息網站,為您提供最精準的紐西蘭房產大數據,最專業的的房產中介;最詳細的房屋、學校、社區和周邊信息,盡在http://www.tigerz.nz
關注微信號:紐西蘭房產網
帶你閱覽更多紐西蘭核心資訊
或加入我們的微信群,天南地北,任你提問,三生三生,春風十里都不及你的加入!
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您關注並分享與他人,當然,也歡迎留言評論!
唉,如果手裡就那麼1-200w人民幣,還是不要出去了,何苦來的,在國內炒房子的增值率還要高一些。
上面竟然還有推薦投資美國房子的,尤其還是南加,這真的好嗎?就算碰見超級值得投資的房子,房產經紀人還會留給你?
不管你從事個人投資
還是企業投資
報告作為
海外投資的研究成果和投資依據
是不可或缺的
報告中
所有的產業知識、研究成果、統計信息
都是重要的策略參考
不管你從事個人投資還是企業投資
產業投資報告作為海外投資的研究成果和投資依據
報告中所有的產業知識、研究成果、統計信息
都是重要的策略參考
理財公司需要提供穩定的、差異化的產品,而國內這種產品是很有限的,所以走向海外是必然。他們告訴你,你需要海外投資,但到底有沒有這個需求,必須看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對風險的承受程度。為了投機而去海外,那可能比國內死得更慘。
說說我知道的,美國房價最近50年基本和通賬持平。自己住住其實還不錯。出租投資基本屬於不靠譜,出租收益可能會到10%,但是考慮房產稅,維修人工費等,估計就不划算了。美股長期投資收益10%,波動大了點,如果長期投資還不錯。當然我估計長期投資大a股,差不多這個數字也是有的。
這個就和囤現貨金條是一個概念,如果身價上億,買幾百萬金條不算什麼,真要那什麼萬一了呢。但是你要是身價幾百萬去囤個幾十萬金條那就是那什麼不友善內容了,真要有那什麼情況了,你那小身板再帶著金條,能不能花出去都還兩說。
香港買保險。
我在某美帝公司工作了九年。14年我就到處和朋友閑聊,說華爾街那票人太沒眼光。我公司那麼優秀的技術,市場佔有率,科技研發前景,居然股票才區區是二十五美金不到。平均在18-22波動。實在不合理。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對未來市場判斷的自信,我肯定我公司股票能漲到至少60-70美金。翻三倍沒問題。事實是在2016漲到了110美金。如果有土豪聽了我的意見,應該算是賺了吧。可惜我圈子沒土豪都是工薪階層也不懂怎麼買美國股票拆股。
海外都是法治。海外不騙錢。
投資海外是趨勢。是機會,都要抓住。
海外房產都是永久產權,不用繳稅。
海外使用硬通貨,是真金白銀,不會貶值。
海外是民主,講人權。
待續
推薦閱讀:
※記帳軟體中如何分類可以使財務數據簡潔明了?
※25萬保本保息怎麼保持年利益8%?
※為什麼富人在二級市場上的平均收益率會高於窮人?
※現有五十萬存款,月入約兩萬,該如何理財才能穩步增值,且能抗風險?
※如何用一千元在48小時內賺到一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