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度這次進行的一箭104星的發射?

RT


發射錄像在這裡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cu_qRoaho

屬於艱苦奮鬥的成果了,畢竟對於一個工業門類不全的國家來說,十分不易。回想我們自己當年一步步走來,可以同理證之。這次發射成功將極大振奮其民族自信,也將打開商業發射市場。另一方面印度人比較愛宣傳,他們會讓地球上每隻螞蟻都知道這件事。

客觀來看,火箭的載荷還是有限,只能算一腳踏進門。另外從發射指揮畫面來看,大部分的專家都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和我們設計隊伍平均35歲,製作測試隊伍平均30歲,沒法比。

中國不需要和別人比,按照自己的路走穩走好走遠。以我們的國力和智慧,可以說,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一、技術上這次發射並無多大新意。

話說許多印度網友看了發射的畫面激動得內牛滿面,揮舞著國旗衝上Quora提問說:

我們偉大的國家一次射了104星,NASA怎麼看?

我們偉大的國家一次射了104星,隔壁鄰居小巴怎麼看??

我們偉大的國家一次射了104星,一把成功;探月衛星,一把成功;探火星,一把成功,中國怎麼看???

老實人印度航天研究組織前主席Madhavan Nair冷靜地說:

這種一箭多星印度早會了,這次發射沒啥稀奇,標榜為里程碑式發射有點過了。

這火箭總共1.5噸的載荷,想要發多點衛星,每個衛星小點還是很容易刷數據的,比如下圖。

一位語重心長網友對某位激動不已自豪爆棚的三哥網友說:

Do some background checks before chest thumping.

二、商業上這次發射還是相當成功的

搶佔世界商用火箭發射市場方面,這次三哥做得相當好。得益於便宜的發射費用以及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友好關係,一堆訂單進來。面對和美國相愛相殺的俄國,發射費用的歐盟和奇怪的日本加上被封殺的中國,三哥真心是一位有前途的服務外包提供商。

前途velei velei good

最後,如果中國發射了一箭104星,中國網友腫么看?


中國網路輿論總是一談起日本就是過度吹噓,一談起印度就是過度貶低,很多中國人已經形成條件反射式的成見了。

日本衰落得再快還是有很多中國人全方位吹噓日本,甚至還幫著日本政府對日本核污染進行掩蓋和洗地。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精日的PPT帶節奏以及日本強大的海外輿論公關導致的,可以理解。但印度就不知是怎麼就得罪了中國的媒體人,再怎麼進步也是被中國媒體一陣嘲諷。平時中國輿論界集中報道印度農村沒廁所、城市路邊大小便、恆河水什麼的也就算了,竟然連印度的科技領域新聞也不屑一顧,或者很少談論印度科技成就的細節。除非像這次印度爆出了一箭104星的新聞,中國媒體才坐不住了。

印度確實基礎設施建設極度落後,衛生、治安狀況差,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宗教矛盾多,地方豪強導致中央財政虛弱,各邦之間貿易壁壘大,統一市場難以形成。。。。。。

但是論及印度的科技攻關(比如發動機國造)、進口替代戰略(比如抵制中國貨戰略)、理工精英高等教育(比如印度理工學院IIT)、技術模仿、季風計劃(印度版一帶一路)以及龐大的IT產業鏈(吊打日本還是沒問題的)等等,都進展顯著,不應該低估,至少值得關注。

可是回首過去中國網路媒體輿論甚至一些報刊,對待有關印度進步或者產業規劃的新聞,要不就是一筆帶過,篇幅極短,好不容易有個吸眼球篇幅長點的,多出的內容多半帶著諷刺意味。

尤其是在2013年11月印度成為首個發射火星軌道探測器的亞洲國家,當時國內媒體大多只是小幅報道,或者直接忽略,而那時國內報道最多、吹噓最多、覆蓋版面最多的就是「赴日本旅遊爆買」和「工匠精神」。

這次一箭104星終於引來了不少中國媒體關注,但還是能看到少數媒體拿著「雖然有104星,但是火箭載荷總量很小,只有3噸,單個衛星很小,只有一個衛星軌道,技術含量實際上偏低」之類的段子去暗諷印度。

有人說因為很多印度媒體和網民也喜歡黑中國,所以中國媒體就應該黑印度,這個理由也不錯,可是為什麼很多日本媒體和網民喜歡黑中國(比如日本2ch上動不動就是罵「支那崩壞」、「支那賤畜」),中國媒體卻不僅不黑日本,還要吹日本?這不是雙重標準嗎?

對比看看美國紐約時報 對印度一箭104星的報道,美國主流媒體直接點題說印度航天晉級太空競賽:

這次印度一箭104星說明:

一:印度在國際航空市場上的商業競爭優勢愈發明顯,這104顆衛星大多是從海外接到的商業訂單:

96顆來自美國(其中88顆為來自 Planet Labs 航天公司的「鴿群」衛星,8顆為來自 Spire Global 航天公司的「狐猴」衛星),

1顆為來自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天儀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和 以色列SpacePharma公司聯合研製的 「陳家鏞一號」。

1顆來自以色列 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 的 科研用納米衛星 (BGUSat)。

1顆來自以色列、德國、佛勒芒聯合研製的微型衛星。

1顆來自哈薩克國立大學科研機構。

1顆來自阿聯酋大學科研機構。

這樣的戰績如果保持下去,今年印度航天的國際訂單商業成績絕對碾壓日本。

不過,中國由於受到美國排他性航天業相關法案ITAR限制( ITAR裡面明文禁止在中國發射,或者用中國製造的火箭發射使用美國零部件製造的衛星),以至於中國幾乎無法接到國際衛星發射訂單。

二:印度104顆衛星雖然都是釋放到同一個軌道上,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像巴士送下旅客一樣連續在104個車站送下衛星,平均每個衛星卸下的間隔只有十幾秒,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就算是巴士司機做起來也不容易啊!可見印度在相關控制技術上是有兩把刷子的,印度的IT技術功底功不可沒,相關控制演算法應該是反覆優化的結果。

三,印度的種姓制度還是那麼根深蒂固,看了發射控制室里相互慶祝的畫面以及接受採訪的印度技術人員的畫面,各個都是高鼻深目、薄嘴唇、顱骨突出、皮膚也不夠黑,很明顯是婆羅門或者剎帝利,高等種姓特徵太明顯。低種姓和賤民想進入印度國家層面技術行當 目前看來依然不可能。

印度的經濟產業發展也是採取了自主研發、自力更生的路線,比如汽車發動機,大家都知道印度塔塔集團早在2008年從福特汽車集團手中收購了 豪車品牌 路虎 和 捷豹。塔塔集團只要運營好這兩大品牌就可坐享不菲的現金流,事實也確實如此,路虎和捷豹 給印度塔塔集團帶來了穩定的收益。但是,塔塔集團根本不滿足於這種買雞生蛋的商業成果,還要把這隻雞養肥,從2010年開始,塔塔集團加大英國路虎、捷豹研發部門的資源投入,使得路虎和捷豹的競爭力更加強勁。

2015年,塔塔集團又不滿足了,非要學會自己生蛋,塔塔集團在2016財年大幅提高集團本部的研發支出,猛攻發動機等核心領域,就是想在印度本土實現獨立的整車生產能力。

下圖是印度塔塔汽車集團早在2014年7月就已經研發出來的自主柴油發動機(現在塔塔集團的發動機水平應該是進一步提升了):

由於研發支出過猛,今年塔塔集團的利潤大幅下滑96%,如此不計較股東大會的壓力,如此孤注一擲豪賭自主研發,這樣的家族企業難能可貴。

印度在發動機領域的進步也足以證明印度是有一定工業技術基礎的,其在航天領域零部件研發製造上絕不是空中樓閣。

印度在很多領域都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穩步推進,爭取盡量替代中國貨,這得說到印度的國家級戰略——抵制中國貨,稍微了解多哈回合談判的人都知道,印度這個國家的主流經濟管理層信奉李斯特主義經濟學,他們幾乎拒絕了多哈回合談判中所有可能的妥協交易。印度對其他國家的反傾銷訴訟頻率之高明顯和印度的對外貿易額不對等,甚至對本國資源類產品也採取了種種明顯違法WTO原則的出口限制令,比如2011年,中國到岸鐵礦石價格依然高企,鐵礦石資源大國印度卻突然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奧里薩邦(Odisha)以及果阿邦 發布鐵礦石出口禁令,使得當時中國到岸鐵礦石價格進一步上漲。

印度的抵制中國貨戰略其實從本世紀初就在暗中推動,只是以前底子太薄,見效甚微,不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印度自身的輕工業逐步完善,以及印度本土鋼鐵、焦炭、水泥、電力等重化工業的快速興起,印度產業界呼籲抵制中國貨的呼聲越來越高,到了2016年,印度人民黨高票奪取政權,印度精英和企業見時機成熟,公開啟動抵制中國貨戰略,只是由於印度中央政府高官避開在公開場合發表抵制中國貨言論,使得中國難以在WTO向印度發出訴訟。

印度在2016年公開煽動抵制中國貨和日本的全球抵制中國貨戰略有著密切關係,日本、印度雙方早在2015年日本財團投標印度高鐵項目排擠中國標案開始,兩國的抵制中國貨戰略就已經不謀而合了,日、印雙方的抵制中國貨合作還在不斷深化。

日本從大正天皇時代就開始抵制中國貨了:

(17世紀英格蘭為了打敗當時的海洋貿易霸主荷蘭,英國議會通過了《航海法案》,英國本土及其所有殖民地抵制荷蘭商品,抵制荷蘭商船運送的貨物,抵制荷蘭商船停靠,後來各大列強崛起的過程中都效仿這個方法。日本學得非常到位,日本及其殖民地,包括台灣、朝鮮、關東州都執行日本版的航海法案,抵制中國貨和俄國貨

北洋政府中後期,由於西原借款中不平等條款的實質性違約,中日關係惡化,加之日本產業界意圖扼殺20年代迅速起飛的中國經濟,日本升級對中國的貿易制裁。並且將貿易壁壘擴展到滿洲、朝鮮半島、台灣等殖民地,逐步完善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抵制中國貨、抵制中國商船和有中國產地嫌疑的轉口貨物的措施,並對中國貨進行醜化宣傳,台灣皇民還把這個抵制中國貨、俄國貨的習慣保留到了今天。這也是今天中國大陸對台灣單年超過900億美元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下圖為台南地區的商販抵制中國貨的大字報(也是招攬客人的廣告):

即使到了今天,說到抵制什麼貨?呵呵!抵制中國貨最賣力的就是日本,只是礙於WTO遊戲規則,中日雙方都不能在本國以官方名義公開抵制對方商品。在多哈回合談判和RCEP貿易框架建構中,對中國設置各種阻力的就是日本。尤其是在中韓FTA談判中,威脅利用TPP百般作梗的不就是日本嗎?當然精日學者們不認賬也可以,因為TPP已經實質性破產,岸田文雄 刀子還沒掏出來刀就鈍了。

既然有WTO架構的原則限制,日本難以在本國以官方名義公開抵制中國貨,那就選擇在其他國家抵制中國貨。

日本將全球抵制中國貨戰略推行到了越南、印度、菲律賓、緬甸、蒙古、土庫曼、不丹等很多國家。日本在緬甸的抵制中國貨計劃貌似有些受挫,日本財團資助的反華宣傳媒體 《十一新聞》集團 被緬甸軍政府抓包, 總裁丹圖昂及總編吳偉漂因涉嫌誹謗,違反緬甸《電信法》,被捕入獄,在中國的壓力下,昂山素季的政黨也保不了他,打掉這麼一個「知日派」小羅羅也算中國對日本博弈的一個小小勝利了。但《十一新聞》集團 已經在緬甸老百姓心中播下醜化中國的心裡陰影可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

日本在蒙古的抵制中國貨戰略效果也不顯著,雖然日本為此專門開通了蒙古多條貨運飛機轉型,但是並沒有起到明顯的替代中國貨效果。國人也別高興太早,日本在蒙古反華媒體的運作上可沒少花功夫,本來就反華的蒙古人在日本贊助的媒體宣傳下估計更起勁了。

抵制中國貨戰略實施效果最好的就是台灣,日本僅僅依靠「再皇民化」運動就足夠讓多數台灣人自覺抵制中國貨了。

日本在印度、越南的抵制中國貨戰略實施效果也越來越顯著。印度對華貿易逆差雖然還在增長,但是增速已經減緩,在印度對外貿易額中的比重更是大幅下滑。(有日本人的公關,不難理解為什麼印度媒體中的中國都是那麼醜陋、邪惡。)

日本在印度、越南等國採取了很多有效的抵制中國貨戰略措施,如:

1.日本財團轉讓技術給當地企業,用以發展和中國產業構成競爭關係的產業鏈。

2.通過ADI(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平台,給與當地企業無息、低息優惠貸款,用以支持發展和中國產業構成競爭關係的產業鏈。

3.日本財團入股注資當地企業,募股輸血,支持當地企業發展和中國產業構成競爭關係的產業鏈。

4.在國際貿易框架層面合縱連橫,阻礙中國貨貿、服貿的FTA等一些列談判進展。

5.遊說或者協助當地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定,有針對性地對中國商品、服務進行種種限制。

6.對於中國急需進口的非替代性物質,比如鐵礦石,日本則遊說當地政府,進則買斷其標售權,退則遊說其立法機構設置出口限制令。

7.日本在當地設立親日媒體,對中國形象、中國人形象、中國商品進行各種醜化、誹謗,以此惡化中國相關元素在當地消費者心中的印象。

8.對於中國在當地所有可能的重要商業投標,日本財團、情報機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從當地獲得商業情報,及時同中國企業展開競標廝殺。

。。。。。。

為了打壓中國商品,日本也真是下血本了。

《戰國策》伍子胥有言「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 (題外話:今天的江蘇人、浙江人祖上大多是衣冠南渡的中原人,和戰國時的吳國、越國沒多少關係) ,中國人雖忘了這句地緣政治古訓,但熟讀中國古籍的日本明治維新先賢 福澤諭吉深諳此道,明白 中日兩個國家在東亞是一山不容二虎(本來歷史上華夏民族和扶余語系民族就你死我活地死磕了上千年),這種對華策略也就成為日本的長期國策,全球第三地抵制中國貨戰略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已,日本對此可是不遺餘力的,目的就是削弱、遏制、打擊華夏民族

總之,日本龐大的全球抵制中國貨計劃和印度龐大的全球抵制中國貨計劃不謀而合,現在兩國關係如膠似漆,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可以確定的是,印度在與日本的抵制中國貨戰略合作中,抓住機會從日本獲取了大量的必要技術、資金援助和外交支持,為本國第一次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加上印度本土迅速擴大的人才隊伍,如虎添翼。

印度迅速的產業升級在這次一箭104星中可以體現出冰山一角。

再說印度的人才選拔機制,在中國教育大眾化的時候,印度卻是堅持走精英化的道路,了解印度IIT(印度理工學院)的人都清楚,那裡的技術精英選拔、淘汰、再篩選機制是多麼地殘酷。印度對重點學府的生源控制是極為嚴格的,對重點學府的畢業把關也是很嚴格的,像IIT這樣的學校經常進行各種考核,每年必然有人被淘汰掉,無法畢業。也就是說印度的理工精英高等教育是嚴進嚴出。

可以預計印度未來完全有能力組建精英級的研發團隊,對於一些技術瓶頸進行重點攻關。

再就是眾所周知的印度龐大的IT產業鏈,這點就不多介紹了,IT教育已經滲入到印度的基礎教育之中,這點在中國是難以想像的,出國留學的非IT專業的朋友們一定都還對印度同學那普遍高出一級的programing水平印象深刻吧!

印度龐大的IT人才隊伍和產業鏈可能為將來印度在新興領域彎道超車提供更強勁的扭力。

總之,印度確實有很多限制其發展的根深蒂固問題,如前面說過的地方豪強導致中央財政虛弱,各邦之間貿易壁壘大,統一市場難以形成,低種姓和賤民人口的勞動力消費力難以提升等等。但是中國媒體不應當只把目光集中在印度的這些負面屬性上,也要對印度的成長和進步予以詳細報道和客觀分析,如此才能讓國人居安思危。


這個問題老是出現,很煩人。

原新聞沒看,請問衛星軌道高度?軌道偏心率?

這種小衛星沒有主動變軌能力,具備有限的姿態控制能力(若有的話),在天上撒網布置,固然部分衛星一道組網,作為星座一般執行某些任務。然而,就像野戰戰場隨機布雷一樣,有點反人類,純粹人為製造太空垃圾。如果軌道高度不高,這些小衛星可以慢慢衰減高度,最終墜入大氣層,結果還好些。

快速發射、xxxx化、一箭n星、多彈頭分導等技術,我們已經很成熟了,只是不屑於說,說了也沒卵用,徒增嘴炮麻煩。

如果中國一箭一百星的話,外媒一定噴。

所以何必太在意?

至於有回答說釋放這些小衛星的技術很高超,其實釋放機構也沒那麼難。

各位不要見風就是雨,不同的科技樹,不同的爬行方法,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做好自己,奮發向上就好。

……補充:

在近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發射近地微小衛星、納星、皮星,除非戰時或做實驗,不然都是在反人類。


首先,祝賀發射成功

其次,火箭具體信息可以參見我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46011/answer/144494778

這次發射我在YTB上看的直播,全程非常漂亮,入軌精度也非常好。微博上看見一個小衛星釋放的視頻,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PSLV火箭進20年來連續36次發射全部成功,非常平穩。發射頻率從08年前的每年至多一發到12年以後平均每年兩發到15年4發和16年6發

體現出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產品。

發射成本也非常低廉。單次發射成本在3000萬美元左右。這次發射超過半數經費是

來自搭載的小衛星,但是平均下來一顆也就是15萬美元左右。

這個成本可以說刷新了SSO軌道發射成本的下限。

CartoSat系列衛星最近幾年發射非常頻繁。

17年5月還會有同一系列的2E衛星。

可見光解析度0.64m,多光譜解析度2m,衛星重量約700KG(這次發射的2D是714KG)

這次發射中88顆衛星屬於Planet Lab公司的Flock 2d星座。目前所有衛星工作正常

該公司目前擁有149顆衛星的星座,是所有非政府機構中擁有衛星最多的。

該公司主營業務是指定地區衛星監控,基礎地圖繪製,指定時間和地點的圖片衛星服務

印度之前就有了將不同衛星送入不同軌道的能力。

PSLV-C29已經試驗過

去年九月PSLV-C35第四級兩個小時內三次點火將衛星送入軌道。。


那些黑印度的,怎麼不看看臉書上台灣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神舟發射的?我承認印度在科技領域落後於中國,但放眼全球,有幾個國家能夠發射衛星的?印度混的再怎麼差,國力在全球也是前十,吊打南歐一批渣渣國家。國家的崛起都是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不要看不起印度,想想20年前,有誰敢相信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印度人不分民族宗教歡呼自己的國家科技進步,成果巨大。

沒有印度公知出來拿為啥不用搞科研的錢拿去修廁所之類的話來噁心人。

也沒有認為對愛好和平的巴基斯坦構成嚴重威脅的言論。

更沒有人,一口一個你國窮兵黷武,吃棗藥丸的。


挺不容易,今天早上印度同事進了屋就不動聲色得在屏幕上放著印度發射104顆衛星的頭條新聞頁面,喝咖啡的時候有意無意得問我你知道印度發射了一百多顆衛星么。我裝作很驚訝的樣子表示印度的航天水平已經世界一流馬上就要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二了,深藏功與名。


印度這樣的國家,就算他「只有一億人」,還比英國多3000多萬呢。

他顯然可以和中國一較高下,就像英國一樣。

不過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個別應用技術具有單項突破是很容易的,中國整天刷「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什麼的,早幾年就聽膩了。

印度搞出來幾個很奇怪?

不,印度如果沒有啥比中國好的那才叫奇怪……

中國有些人——在UC之類的地方特別多——如果說中國有什麼比美國好的,就大喊不可能,吹你麻痹!

中國單項,單系統,單領域超過美國是正常的,正如印度單項,單系統,單領域超中國也很正常。

個別單項超越對方=落後對手20年以上。

中國如此,印度也一樣。


早上吃藥 一粒膠囊(一顆大的)一袋板藍根(無數小的)


全部成功順利入軌,贊一個。


鑒於此次發射衛星的重量以及運載火箭與洲際導彈之間的技術通用性

我是不是可以說印度發明了洲際彈道手榴彈

???????????????????


充分發揮了印度人民雜技般的科學娛樂精神。

成為一輛摩托車載一個連隊,一輛火車拉一個集團軍的重大運載技術突破


104顆星不如其他國家一顆星重,104顆星還都是在同一個軌道上,就是印度人的自我炒作而已,只是證明印度確實具備了發射衛星的能力。


直接抄一篇網上新聞

 早在十幾年前,中國與印度就被全球產業鏈人士賦予了不同的標籤。中國的標籤是製造,以代工能力成為世界工廠;印度的標籤是服務,以服務外包能力成為全球服務之王。

  舉個例子,在2013年全球十大離岸外包目的地排名中,印度共有六個城市入圍,包攬了冠亞軍,而且排名都很靠前。

  印度人把這種服務外包的能力,成功地轉移到了衛星發射服務領域。

  眾所周知,美國在太空領域給中國設置了重重障礙,這使得中國的衛星製造與服務供應商,在開拓全球市場時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要為美國衛星企業提供服務。

  但是印度沒有這種障礙。得益於重量只有10公斤上下的微納衛星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全球各國對於通信小衛星和遙感小衛星的需求增加,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依託成本優勢,在市場中佔據了主動。

  與俄羅斯發射企業競爭的過程中,印度也沒有吃虧。對於像普蘭尼特這樣的美國企業來說,在成本相近的情況下,它們幾乎不會考慮去優先選擇俄羅斯的服務提供商。

  從2015年9月以來,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已發射180個國外載荷(含本次一箭104星中的101個),這使得印度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其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份額迅速增加。

  據美國媒體報道稱,目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下屬的商業空間運輸諮詢委員會,正在考慮使用印度火箭發射美國衛星。此前,美國客戶使用印度火箭發射衛星目前只能是私人公司。


我覺得還是不要太自我感覺良好,看到鳳凰新聞下的評論,都說印度多麼多麼不行,和我大中國差距多大多大,有意義嗎?大家都在發展,術業有專攻,同樣是世界上超過十億人的國家,印度就不能有比中國強的地方?當年造出原子彈的時候美國估計也有這種想法吧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