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正的感覺是什麼?
我現在處於一個奇怪的狀態,我不清楚自己的三觀是個什麼樣的狀態,是否根正苗紅。
此時,假如我的家人被別人傷害了,不管什麼我自然會首先站在家人這邊,我深深這樣認為,但是,要是過錯在我的家人身上,我又開始考慮其它。我深深的明白以後陪在身邊的是家人,外人終究是外人,但是,我卻又不想自己成為自己噁心的那一類人,不分是非。真的好煩,如果某種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我不站在家人身邊會讓家人傷心,不站在自己這邊會讓自己問心有愧,一直愧下去。舉個栗子,假如(麻煩看清楚)我的母親撿了一個手機,可能大致知道失主,但是,卻據為己有,我勸母親還回去,可是母親對我說她試著還回去,可是失主沒有回來,我讓母親給人家打電話,母親說卡已經取出來了,折了。我努力想讓母親把東西還回去。如果我要和母親講道理,母親會說,你敢教訓你媽了,如果,我不和母親講道理,告訴她你這樣就是不對,母親會說,你就是這麼長大的。
這樣的情況我該怎麼做?麻煩大家幫我解答一下,謝謝。
【以下文字,是答主臨時參與該問題而寫出的。具有主觀性較強(感性強)和缺乏足量考據(理性弱)的問題,望明辨】
百度百科有云:
【三觀】一般而言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三觀,即老三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為三觀的追求目標。個人觀點:
1、三觀正的具體表現,是一個人在面對他人時,既懂動之以情,也能曉之以理。2、三觀正的核心,是一個人同時擁有正常的感性和理性,併合理地結合兩方面思想來進行判斷。當一個問題既涉及到感性又涉及到理性的時候,能同時顧慮到兩個角度,就說明一個人的思考近於成熟。看樓主的情況,只在於如何抉擇上有些難以決斷吧。最終的決定權,只在於哪方面的角度更讓你覺得更重要、更值得堅持;更值得為之努力和付出,甚至不惜犧牲掉一些其他重要的東西。這樣思考會比較清晰:
①你願意為了一部手機(他人的利益,理性),傷害你與母親之間的感情(自己的親情,感性)嗎?②還是你願意為了家人間的感情(感性判斷),而捨棄對社會公德(理性判斷)的執著嗎?只要不是觸及到你的感性或理性的【底限】,採取那種判斷,都不能稱之為」對或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我們肯定不會像你一樣愛你的母親。外人只會單從理性上考慮,會說你的母親做得不對,應該指責。——但你不一樣。那是你的家人。值得與否,只有你懂。所以,你的三觀,只有你自己知道正不正。——————第一次補充——————
感覺樓主與母親的交流,現在能夠」曉之以理「,但在」動之以情「方面似乎還不足,所以才會無法被母親接受。但這也不奇怪。六七十年代的成年人,經歷過餓怕了、苦怕了的日子,所以在一些」小便宜「上不開明,總會想為了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利益而不講究原則,這是一個很普遍存在的現象。他們的想法不會像年輕人一樣開放、包容,但【這不是罪過】。你不能理解他們,因為你跟我一樣,都沒有經歷過那段殘酷的年代和混亂的時局。活過了文~革抽風10年的人,跟生活中基本無風無浪的80後90後,在思想上可以說是完全兩個人種。所以……也不能給你什麼具體的建議,請自行思考吧。多理解,多交流,告訴你的母親你愛她,我覺得這是最好的交流手段。
——————以下是一些即興的思考——————人的思考有兩大方向,感性和理性。愛情、親情、友情,還有喜歡、愛好、信任、厭惡、親近、排斥等」較為主觀,而難以邏輯推導「的思想,我個人覺得可以歸類為【感性】。不妨說:感性,就是言之生情;而信念、正義、夢想、事業、利益、學術、哲理等」相對客觀,可以用邏輯進行討論、推導「的思想,我覺得可以歸類為【理性】。理性,就是言之有理。單提一個詞,」信念「的類別。信念這東西里,包含了信仰、信條、原則、底限等存在,但他們都屬於」信念「的一部分。尤其是信仰中的宗教,儘管似乎」比較感性「,其實總是人內心裡的【理性】上選擇接受或不接受,才談得上信或不信。所以我個人把」信仰「歸類為」信念「的一部分,而它們都是【理性】的一部分。——感性為陰,人是需要懂得被愛,才能學會去愛、去珍惜外界。(廣義上的)愛,是讓世界維持最重要的因素。否則世間所有的父母都不愛孩子,所有的幼崽/小孩都會餓死,一切智慧生命都要絕種。這種發乎天然的愛和情,是客觀存在的。——理性為陽,社會需要理性才能得到推動和發展。原始人學會生火、製造工具,這是理性;現代人使用電腦、努力工作,也都是理性(沒錯,工作是理性的一部分,賺錢=參與社會經濟活動=促進社會發展=推動社會進步,這當然是理性行為)。情與理,陰和陽。缺一不可,此消彼長。
真的沒有誰對誰錯之分。三觀正就是你不會再提這種根本沒個標準答案的問題。
即使是羅曼.羅蘭本人也不會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三觀,只有覺得他的三觀是正確的人會巴拉巴拉跟你說個不停。
你母親撿了個手機你在糾結還不還回去?
你真想三觀正不是該大義滅親叫警察叔叔來抓你媽嗎?
做不到還說什麼三觀正?
看清楚生活的本質然後繼續熱愛他?
扯,你那叫看清了犯罪本質然後繼續縱容你媽。
別尋思什麼三觀正不正了,還活著的人沒人可以教育你什麼是三觀正的,你說你想根正苗紅?
這麼多年《思想品德》跟馬克思還有黨的正確綱領都白學了?
學了這麼多年都不知道什麼是「根正苗紅」?
你是不知道么?你是不想那麼干。
洗洗睡吧,你都上知乎的人了還糾結三觀。當你弱小的時候,你的三觀可以被人輕易踐踏。當你強大時,你的三觀可以影響別人。
對自己,永遠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對外在,何必較真?有時候,與其無力改變,不如隨它而去,努力讓自己強大。—————————————————————————
答主你比較善良,出於關心的角度,我講點殘酷的現實。試問如果有人用不正的方法對付你,而社會又比較冷漠,沒人保護你,那你還會正嗎?比如別人都向領導送禮,你會不送嗎?比如你被偷了,沒人管你,下次別人被偷了,你會管他嗎?很多時候,進了社會你會發現原本三觀正的自己,慢慢變得和別人一樣了。敬酒時你和大家一樣把杯沿放低,讓領導的杯子在上面,這是你學到的規矩。下次填資助名單、錄取名單,先讓領導把他的關係戶填上去,這也是規矩,你敢不這麼做嗎?請問這時候你的三觀呢?它有用嗎?其實,進入了社會,有人雞賊,你也得雞賊,否則就會吃虧。有人耍套路,你也得對著耍,否則就會玩不轉。也因此,很多人把真心保留在心底,而用假面去應對很多事情,這樣可以防止真心受損元氣大傷。濫用真心的人容易傷心,沒心沒肺也是一種生存策略。
不管你自己怎麼作,只要不要影響到別人。不管別人怎麼作,只要不影響到你自己。
不懂所謂正的三觀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所謂正的三觀一個人會被其他人說是三觀正僅僅是因為這些其他人里的大多數持有相似的看法三觀一直都在刷新但是刷新到什麼程度由你選擇而三觀是否正由除你之外所有人來判斷
缺什麼看中什麼,是我們的本性,這是沒有錯的。懂得東西越多,能責怪的就越少。
舉個栗子,一般來說出軌是錯誤的,但是你不能因為你的愛人出軌,你就認為帶著大隊人馬去捉姦是正確的。
所以三觀不正只是普世標準,我們一般喜歡用三觀不合來給各自做出讓步,在你看來你媽媽撿了不還是三觀不正,但是你並沒有勸她還的責任和義務。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三觀並按照自己的三觀行事,這種三觀正不正呢?哈哈。本回答全部私貨。如有乾貨,純屬巧合。(手機打字,排版不適,見諒)前面已經有答主給出了三觀的定義,這裡我就不贅述了。三觀自然是隨著人的生長發展而產生的,這取決於個人的經歷——直接的和間接的——和思考。至於正不正,自然要有評判的標準。什麼是判斷的標準?道德。你所在的環境的道德。比如題主的事。從法律上講,拾遺不還並且是"似乎知道失主是誰"並且是手機這種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歸還失主的東西,是可以構成非法侵占罪的——侵犯財產罪的一類,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現規範簡稱為侵占罪(摘自百度百科)——唐律中也有同類條文。那麼,你作為子女,自然有好幾種選擇1隱瞞不報。
2勸阻。
3告官。商鞅讓父子監視,有過必告官,孔老二說"子為父隱",你聽誰的?如今的中國弘揚什麼就聽誰的。而所謂弘揚的東西,自然就是所謂的道德和風尚。所謂三觀正不正,說白了,就是跟不跟著公認的道德走。道德要你互相幫助,與人為善,做事要理性公正。你這麼做了,也是這麼想的。那就是三觀正,否則就是不正。那有人問了,愛國算不算三觀正?我說不是。因為愛國不關乎道德,愛國關乎法律。而法律,是比道德更基本的規則。愛國的人不一定三觀正,但連法律都不遵守的人,更不用考慮道德了。當然於是就有人跑來跟我討論什麼公民的"自決"啦,討論什麼法律的局限性啊什麼的。我只能說,莫談國事。我的三觀是最近慢慢清晰的,從小談理想會讓人覺得我是個不腳踏實地,不會享受生活,過於較真的人。當進入社會,我反而越來越清晰,我這樣的人不是沒有,而是他們都先做了再說,這樣的人短時間內是不容易被發現的。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最近很想告訴所有建立或未來打算建立企業的人說,立足於人民,為中國振興而拼搏。請相信我,當你看的深遠了,你會明白周總理為中國崛起而讀書堅定的信念和深遠的目光。但你三觀正了,你會發現真正獲得名望的人們皆是不為一己私利而活著的,也許在他短暫的人生沒有獲得當時社會的肯定,但他的影響是正面和深遠的。
所以如果說因為三觀正,被人不理解或質疑,只會讓我去讀偉人傳記,去獲得更多正能量。然後去默默的調解現下和未來矛盾,以獲得最優解,但這不是妥協,因為現下他人的利益也是利益。
所以你和你母親的事情,你需要先理解你的母親,她的觀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她的利益不可輕易被剝奪,她的觀點不可輕易被改變,理解他,想著自己如果有更多錢財,母親還會在乎這些嗎?理解母親的行為,未來的任何結果也是他應當承受的,任何改變是一點點的,不可能當下解決,不要著急,慢慢來。也許只是我們自己本身做的還不夠好。至於你說的家人,朋友,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如果有矛盾時到底區分。我私以為還是堅定信念,致良知(這是王陽明的理念),在當下平衡,這是每個目光長遠的人在當下和未來之間都在做的事情。若內心有所困惑,內疚,很多時候是三觀受到衝擊,你沒有牢固他,生命認識系統不夠完善,也許可以讀一些書,去完善自己的人生體系,知道自己這樣做即使到死也不會後悔,那麼一輩子走完,三觀又正的人,大抵不會錯的。
說的有點亂,我後期可以補充例子說明,歡迎大家和我交流。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它——羅曼.羅蘭。我認為沒有比這句話更適合描述「三觀正的感覺」了。第一次補充:我們的世界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所謂「正能量」:比如老是在灌輸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功學、變著花樣附庸風雅的各種小清新,乃至郭敬明和電視上那些貌似上班時總是在琢磨著你情我愛的紅男綠女。世界彷彿很可愛,因為你努力就會變得成功,你暫時還不是高帥富和白富美,你上班時還需要多倒騰一些你儂我儂的撕逼大戲。這個世界真的很可愛——如果你相信你真的以為你活在新聞聯播里。對於一個常年通過看芒果台快樂家族汲取正能量的歡樂青年,對於一個長期夢想著把國產劇裡頭的工作團隊整體搬遷到自己公司的小鎮姑娘來說,單單是撕破這層窗戶紙就需要莫大的勇氣。(未完待續)
我們堅持一件事,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哈維爾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熔爐》題主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讓人十分寬慰,我以前也曾對此感到困擾,後來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以題主提出的問題為例,母上大人撿了手機不想還,首先我們可以勸一下,如果不成功,而心裡又對手機失主過意不去的話,可以自行聯繫手機失主進行賠償。
題主說的和媽媽的衝突其實並不是一個三觀正的問題,而是當你堅持的東西和媽媽產生了衝突。政治正確和倫理正確之間,應該選擇哪個?那麼我就想問一下,題主的堅持究竟是來自哪裡呢?是在是來自於內心世界的安定還是外在力量的強大呢?是自身對這個信念的認同呢?還是社會輿論的強大迫使你不得不屈從呢?如果是來自內心力量的堅定的話,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和自己做一個妥協呢?假如已經堅持過了,但是沒有辦法改變,那也算是付出過努力了呀。畢竟生活中總有很多和我們絕對信念相違背的東西,我們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如果我們同自己說儘力而不執著,是不是也能夠好受一些呢?當我們一味地去追求三觀正的時候,當別人在誇你三觀正的時候,他到底在說什麼?其實他的意思只是你符合他的三觀。當被別人誇三觀正的時候,相應的你也要付出一些代價,比如不斷的去迎合他的三觀,才能夠一直冠以「正」這個字。你有沒有看到這個世界上得到一份名義上的榮耀,背後需要付出的永遠比得到的多。這個世界有絕對正確的東西嗎?在我看來是沒有的。大部分的東西其實都是很主觀的,包括歷史甚至是心理學。每個人是一段不斷前進的河流,它的命中每一個節點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一旦有了標準這種東西,可信度將會大打折扣,我是絕對反對,絕對的迷信。注意是迷信而不是信仰,包括相信數據這種看似就是絕對化東西。身為一個死理性派,也依舊認定數字是服務于思想的,數字不是權威。而人與人的淡薄就體現在了生命是不斷向前的,而我只能同他分享我生命中極為渺小的一段。他不能夠陪我走完我生命的長河,我也沒有勇氣承諾我會給她陪伴。於是生命就產生了割裂,永遠也無法無縫的連接。初中的時候,我有一次幫朋友考試作弊,被老師抓到了。老師說,幫他作弊是在害他。但是當時的我就認為不對。如果我,承認了一個朋友,那同時我也承認他有處理好自己生命中的一切事件的能力,他即使不能夠清晰的分辨出哪些對他是重要的,哪些對他大大的生命尺度是不利的,但是他也必須,由他自己去走過那個不斷錯誤的歷程。那是他自己的人生啊!已經有一位哲人說過,每一個人都終將會為他的過去而感到後悔。無論他當時到底去做過什麼。是好的多於壞的?還是壞的多於好的?沒有定論。若干年後,他也必須對自己當時做出的這個決定負責。而我只是他的朋友。我只能做的是陪伴,而不是替他做決定。我沒有立場去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個三觀的正不正其實是相通的。我們那麼努力的去生活,不是為了去走絕對正確的道路,只是想去嘗試生命中不同的可能,去走我們想走的那條道路。我不想對得起所有人,只想對得起我自己。而社會的發展正是為了給我們更多的選擇,能夠讓我們更多地去試錯,更多地去規避掉那些足以令人墜入深淵的錯誤。社會的發展給了我們很多條道路,讓我們可以在生命中的任何時間,都任何階段都可以選擇改變,任何時候的改變都是可以成為及時的有效的。錯失了高考,你可以選擇成人大學。如果在工作中,因為外語不行,而錯失一個重要的工作機會,也可以通過線上教育去彌補這一短板。從來都不是沒有機會,而只是單純的你不想要,你不行。這才是社會發展對體現個人能力的意義。他給予了我們自由選擇正確錯誤的機會,沒有絕對正確的自然也就沒有三觀正這一說了。所以如果我的朋友向我提出了違反這個社會主流的要求的話,假如沒有損害到我的核心利益的話,我會傾盡我所能的去幫助她,去相信他。對我自己而言,這才是我身為一個朋友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我的三觀。但是當時我的老師並不認同我這個觀點,然而直至現在,我依舊堅信這一點。無論是什麼樣的身份,每個人能做的都只是陪伴性和幫助。從來都不是,越俎代庖。試圖掌控和介入別人的生命。三體中,楊冬的死是因為他絕對信念的崩壞。這個情節當時給我的觸動很大。我彷彿看見了人與人之間就像一片,密不透光的漆黑。每一個人都只剩下了核心的一個發著光的晶體。那個就是他的核心觀點。每一個人只能依靠著自己的立場而活,永遠都沒有全世界通行的,權威性的絕對正確。一旦自己的絕對正確崩塌了,那麼世界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一旦面臨著信仰的重建,那麼,就很容易喪失活著的意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呢,我是一個絕對堅持自由的人,這種自由也包括了別人擁有否決我擁有自由的自由。只是因為三觀不同而已,哪裡有什麼正不正的呢?我同意你有干涉我自由選擇的自由,但是我絕對不會聽從。我會儘力但不執著,儘力的去改變,去迎合我的核心觀點,讓身和心去和諧的相處。融合,匹配。我想這就是真正的三觀正了吧。
我覺得吧,三觀正,就是從小到大,大部分事都是經過系統地學習,對這些事都有個完整的認識。有自己的看法,按照這個套路,循序漸進,三觀都不會偏。
任何認知,都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為自己服務。
半路出家,喝雞湯長大,很容易片面,容易偏激。所以要多讀書思考,讀完整的系列書,完善自己的三觀。
我弟弟小時候的生日願望是灰太狼能吃掉喜羊羊
你母親拿了別人的手機,勸阻沒什麼效果,你媽媽也把手機卡弄壞了。我告訴你,如果我是你我會怎麼做吧,把手機卡 裝在其他手機上 給失主打電話,說明現實情況,並且讓失主來找回手機,然後請求失主的原諒,別對你媽做出不好的事情,例如報警,名譽影響之類。。。但是,你為什麼不這樣去想,這樣去做。我認為其中的原因是 你媽媽影響到了你 成就了現在的你(雖然你在做決定或者選擇的時候有些猶豫);而我媽影響到了我,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每個人的做法都沒有什麼錯,只是立場 格局不同而已,自己的立場上,對方的立場上,公眾的立場上,處理的問題 最後的結果是大相徑庭的。
就……神他媽三觀正吧……
三觀正不如五官正
我認為的三觀正,就是能夠非常理智的面對,分析,解決問題,有自己正確的想法,而非人云亦云。恰好我有一個這樣的閨蜜,在我失意時能給我正確的引導,她對於我就像唐晶對羅子君一樣的存在。我也樂意與她聊天,並且改變自己的瑕疵,接受他她的態度。
三觀沒有正不正,只有合不合你的,合不合當代社會道德準則的,還有合不合法的。
大概是和大多數人看法不一樣吧。
首先我負責任的告訴你的,你根本沒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是哲學家水平的人才能研究的內容,你沒有,這兩樣對你來說只是一些道聽途說沒有實際意義的空談而已。
你唯一可以有的只有價值觀,所以你可以嘗試按價值觀來判斷這個問題,應該簡單多了。
@吳清緣這個答主敢於在這樣的時代抨擊現實三觀簡直正的出奇
這種抽象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你媽撿了一個手機又不想還給人家,你假裝不知道就行了。這問題也太簡單了吧。因為責任是你媽的責任,不是你的責任。
推薦閱讀:
※《潮騷》的結尾該如何理解?
※怎樣發一條清新脫俗有內涵有逼格的祝自己生日快樂的說說?
※如何確定一個行為是「戲仿」?怎樣的「戲仿」是合適的?
※如何比較七堇年和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