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與馮小剛4年後的再度對決,你看好誰?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定檔11.11;《我不是潘金蓮》定檔11.18.
4年前馮小剛作品《一九四二》也是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一周後上映,最終票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73億,《一九四二》3.71億。四年後的再度相遇,誰又將成為這個11月的票房贏家?
李安:這不是技術的錯,電影不好看,你們就罵我就好,技術是無罪的。(大概意思)
馮導:觀眾是畜生 觀眾不識貨
郭導:突然想起這句才是最經典的—是不是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XX
這次我給自己打八分,我盡我最大能力完成了這部片子,但是受限於技術……巴拉巴拉昆汀(採訪):電影(金剛不壞)我希望講一個好的故事給觀眾,我用筆來寫的,因為打字太慢。有部分觀眾表示我太啰嗦了,好吧 我承認,我覺得我更像一個作家,也許話確實太多了。不過我盡量讓你們喜歡我。
-------這是最後一次黑郭導了,以後再也不黑了,和張嘉佳這種毀人型選手比,郭導太厚道了,小時代四部曲力捧眾多鮮肉仙女。也算是個大貴人了。我不是針對誰,對影片也沒有高下論斷,問題是這兩者之間有可比性嗎?二者電影工業幾個數量級的客觀差距,並不是三言兩語和票房數據就能夠抹平的,他們既不是一條起跑線,更不可能在一個擂台PK,唯一的聯繫,可能只是碰巧在一個時間段放映而已。
心疼李安。。。。每次都遇上馮小剛。。。
每次李安的排片都被擠壓。。。依稀記得少年派第一周上映的時候排片只有10點幾,也沒見人家國際大導演諷刺挖苦國內院線啊。。。後期全靠口碑提升了排片率,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1942那種片子佔少年派的IMAX廳是幾個意思!!這次可好。。又來了。。。。倒了什麼霉了,李安又遇見小鋼炮。。。昨天還看到有營銷號說,無論導演人品怎麼樣,潘金蓮是好電影就值得去電影院我只想說,無論電影多好看,首先導演沒有人品,我就不會去電影院看。。。個人感受,有說錯大家不要介意。兩部都看了,而且個人覺得兩部電影說的事情都很簡單,劇情我真的覺得都不算複雜。李安的電影敘述比較曲折和有深度,像是溪水一樣蜿蜒前進,時不時蓄出一汪深潭,感情上的調動也很到位。馮小剛的電影倒給我感覺像是在沙漠中建造的一條通往綠洲的大道,寬闊平坦,一眼就能看到終點,導演告訴我們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綠洲,卻不顧一路上的荒蕪。有些人,他們曾經穿越過沙漠,也可能他們只是痴迷於綠洲,所以他們覺得這條大道建的很好,在走的路上還能思考一番沙漠形成的原因。但我無意穿越沙漠,也對那片綠洲不感興趣,(城市裡的綠化和濕地還沒建設完呢)所以覺得蜿蜒溪水更有趣些也在情理之中了吧。
我認為和《比利林恩》相比,潘金蓮基本在各方面都不及。1,結構上《比利林恩》三條時間軸互相穿插銜接自然,不說有突破,至少剪輯設計都很精巧。而潘金蓮前後兩段平鋪直敘倒也罷了,中間隔的十年十分沒有說服力,根本讓人感覺不到中間的10年有什麼人物或者告狀的意義變化,讓人十分尷尬。140分鐘的時常也過於冗長,某些橋段時長太過分,缺乏層次,讓人睏倦,如首長講話那段。2,演技就不談了,雖然張譯張嘉譯等配角都還算優秀,但范冰冰作為唯一的主角表演實在僵硬,各種表演痕迹都挺明顯,幾場高潮戲也未出彩,如得知前夫死時的哭戲,雖然沒什麼差錯,但實在毫無亮點,被《親愛的》中的趙薇爆成渣,更不用說比利林恩的120幀技術對演員面部表演的極高要求了。3,劇情上,《比利林恩》看似是個簡單的發生在一天內的故事,但信息量巨大,人物情緒變化跌宕起伏,深刻表現了對伊拉克戰爭的嘲諷和反思,甚至讓人看完有深深的絕望感。而潘金蓮看似諷刺中國官場各種醜態,實際異常討巧,官小的醜態畢露,官大的卻各種偉光正滿口社會主義口號。劇情更是欠缺說服力,很是刻意,電影劇情推進的情感驅動基本都是李雪蓮的矯情和想不開,彷彿是為了展現官員的醜態而故意為此推進劇情,而非純靠人物本身的情感邏輯來推進,所以看完並不覺得合情合理。4,主題上,比利林恩反政治正確程度甚至超過了美國人的底線,導致美國人都無法接受李安想表現的價值觀。而潘金蓮仍然只是停留在人性的表層,缺乏對深層次的挖掘,荒誕有餘,深刻不足,但也算是一次勇敢的探索,不算全無可取之處。5,攝影和畫面,比利林恩用的新技術的探索,非常可貴,我就不說了,看過的都知道有多震撼。潘金蓮的構圖和攝影也非常優秀和成熟,圓形方形的切換非常美,讓人目眩神馳,每一幀的構圖也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如同水墨。充分顯示了馮導的誠意,也是本片我覺得最優秀的地方。
不談導演,光從電影角度,我認為明顯《比利林恩》強得多。
壓根就沒可比性,票房能說明什麼?!!!!《小時代》票房高,你能說郭敬明是好導演?李安是大師,華人導演沒人能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016年度最佳電影!!!
李安和誰?馮馮馮…小剛???
先說說【宮保鴨丁】
一個廚子做了一道宮保鴨丁,說我這可是創新啊我用了鴨肉,鴨肉如何如何有好處。
食客本來躍躍欲試,廚子上菜來先跟觀眾大罵了一頓對面酒樓的老闆如何如何的和他「制氣」,捏著鴨丁陰陽怪氣地說:我這可都是替我這鴨子罵的,我有理有據,我可是老炮兒啊!
繼而隔壁桌客人說話了:為了你這鴨丁上新,我那進口燕窩飯店都不給做了!要先賣你這菜呢!我的進口燕窩在哪裡呢?
隔壁桌客人的朋友也不開心了:我聽說你那鴨子做鴨丁之前可不是正經鴨子!隔壁的二大爺家的表弟的傻小子,前幾天從書院哭著回來說就是這鴨子搞事情,壞了人家書院的名聲哩!
再後來廚子的學徒們就跟人嚷嚷不休,什麼:創新的事情,能叫人情檔么……哪算什麼廚子保護月,不就是擠兌了進口貨么……你不支持國產菜!你不是好人!
一旁給廚子說好話誇宮保鴨丁的客人的聲音,始終沒超過這些口水聲。
【食客掏錢吃完了,打分自然是食客的事兒……為啥不能讓人好好吃道新菜呢,皆大歡喜不是?】
再來說說【糖醋牛排】
這個大廚和之前那個一樣,也是個名廚了,吃過他各式菜色的人都有,有人喜歡那濃油赤醬的紅燒肉,有人喜歡那風情獨特的咖喱飯……正巧啊,這位大廚也做了新菜式。
糖醋牛排。
牛排是個好食材,可是這糖醋就有些不討牛排粉的喜歡了。
食客A說了:這牛排要麼就該帶著血,要麼就該做全熟,這算廚師對這牛表個態呢!這糖醋,酸不酸甜不甜的,我咋知道這廚子是咋看這頭牛的呢?
食客B接話茬:可是這糖醋汁做的是真好啊!一分不咸,一分不膩,恰到好處的酸和甜,且是要吃的人自己好好品呢!你咋就不喜歡呢。
店裡跑堂的小二也過來指點江山,可是誇了這牛排來源一番,什麼本世紀必須要吃的12頭牛之一的肉,什麼上過好多報紙。
剛進店的食客一聽,那得嘗啊,吃完之後有人表示吃得沒意思,既不像牛排也不像糖醋小排,嘩眾取寵。有人表示肉太好吃啦,吃完之後有種黯然銷魂飯一般的感慨油然而生啊!
廚子只是一笑,趕緊下班回去陪老婆了。
【這廚子常說:在老婆跟孩子面前的尊重,跟食客的尊重,都是要自己掙的~】都看了,兩個電影不太能橫向比較,不在一個維度。先看的潘金蓮,覺得蠻好看的,很多隱喻啊反諷啊。後看的比利林恩,感動得幾次要哭。非要比的話比利林恩更勝一籌吧,電影拍得更流暢不刻意,故事講得好立意深刻,關於信仰的描述很喜歡。
這是李安在知乎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也是我在知乎見過的最無腦的提問,
李安跟你有什麼仇,提這種問題?
電影工業的成熟度和所處的創作語境完全不一樣。壓根都不是一類東西有什麼好比的?
喜歡哪個你就喜歡,至於非強行捧一踩一嗎?誇李安的時候不踩著馮小剛的腦袋你就不舒服?說作品就說作品,人家愛不愛噴人關作品幾毛錢關係?瓦格納還是反猶納粹呢,所以你要覺得他很壞很噁心,判定他的音樂都是垃圾?
你們這一否定就全否定的臭毛病什麼時候能改改?
哦?講中國特色社會就不應該?拍電影非得講世界和平才叫有意義?打類比能不能過過腦子?
你咋不拿蔡明亮跟蒂姆伯頓比呢?看著題目狀態像是為了營銷故意引戰,但這題目蠢到我都不知道你們到底是想給誰造勢了。希望你們下次提問題能換個水平高點的人。題主不要搞事情。馮小剛從哪一方面來說和李安有可比性,拿票房說話?我敢說這兩部片票房都比不過小時代(微笑臉),能說明什麼?兩位導演都不如郭敬明老師嗎(法令紋微笑臉)?兩位之間根本沒有對決可言,馮小剛針砭時弊,走的還是那一代導演琢磨中國現實問題的老路子。李安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從人性角度立意,氣韻宏大悲天憫人。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馮小剛自以為是的個性和電影中像跟刺一樣隨處可見的小心機,自以為刺中了中國人的民族性實際只暴露了自己的刻薄。心無敬畏,跟大師之間永遠隔著天塹鴻溝。張藝謀都不知比他高到哪裡去了何況李安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無論是內核還是表達方式都比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要優秀的電影李安對於美國社會狀態認識的解離感遠遠沒有馮小剛之於中國社會的那種透徹對電影的表達更有意義
其實比利林恩和我不是潘金蓮的思想內核挖掘方向上有些類似,但比利林恩的問題在於——客觀和不表態不代表模糊,所以這部電影雖然是寫實的,但卻顯得無力而虛假
而我不是潘金蓮則用戲謔的方式對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認識形態在現代法制語境中的問題揭露得十分鮮明,所以雖然這部電影是荒誕的,但卻構成強烈的真實感雖然已經有人講了但我還是想再說一次這是李安有史以來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現在發現知乎在很多方面的評價可能也遠非客觀。
在國內相對專業的電影評價集體《影向標》中,《我不是潘金蓮》的分數高達6.9分,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分數是6.8分,馮小剛在影評人的評價中依然略勝一籌,它可能是2016年中國第二好的電影,僅次於《路邊野餐》。
《我不是潘金蓮》一上映就被認為在華語電影史中佔有重要地位,被認為是《背靠背,臉靠臉》後最重要的官場題材的作品之一。它也被認為是馮小剛導演影史中拍的最好的電影,至少是最好的那兩三部之一。
「儘管基本上只是對原著小說亦步亦趨的重現,但無論如何,在今時今日的盛世,我們的主流電影里能來這一出,簡直像是奇蹟。」
「拍現實主義已經很不容易,沒想到還拍的這麼美,說是馮小剛指導生涯中最美的一部作品也不為過。」
兩部作品都看過後,說實在話我非常可以理解在美國《比》遭到的惡評,但是我認為兩部作品的藝術成就可以說是難分伯仲的,或許還需要時間的檢驗。我在這裡強調的是,雖然馮小剛的作為可能引發爭議,但是他背後的團隊,包括攝影師羅攀、演員范冰冰等,依然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