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平減指數和 CPI 哪個能更有效衡量通貨膨脹?


最近剛好複習到這裡,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於是斗膽提出一個自己的想法與大家探討。

根據胡慶庚教授主編的《現代貨幣銀行學教程(第五版)》中所述:

一個大家普遍接受的通貨膨脹定義:通貨膨脹是商品和勞務的貨比價格總水平持續明顯上漲的過程。

1. CPI,也稱為零售物價指數或生活費用指數,它反映消費者為購買消費品而付出的價格的變動情況。CPI主要又國家根據該國若干種主要食品、衣服和其它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水、電、住房、交通、醫療、娛樂等服務費用而編製計算出來的。

優點是能及時反映消費品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係,資料易收集且公布頻繁(每月一次),能夠迅速直接地反映影響居民生活的價格趨勢。

缺點是範圍較窄,只包括社會最終產品中的居民消費品這部分,不能足以說明全部情況。

2. GNP平減指數,它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GNP)與按不變價格計算(即按照某一基期年份的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舉個栗子,某國1990年GNP按當年價格計算為65000億元,按1980年價格計算為44800億元,1980年基期指數取為100,則1990年GNP平減指數為65000/44800*100=145,表示與1980年相比1990年物價上漲了45%。

優點是範圍廣泛,除居民消費品外,還包括公共部門的消費、生產資料和資本產品以及進出口商品,因此能較準確的反映一般物價水平的趨向。

缺點是資料較難收集,公布的次數不如CPI那樣頻繁。

這些定義均來自於書本,也較好理解,其優劣一目了然。

以下為我自己的想法,望探討。

通貨膨脹的成因多種多樣,西方經濟學界中關於通貨膨脹理論不勝枚舉,主要包括但不限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等。

通貨膨脹的最終結果都表現為價格水平上漲,也就意味著貨幣超發,市場上供給的貨幣超過了需求的貨幣。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定時期內的總貨幣供應量減去經濟增長所真實需要的那部分貨幣量之後再比上真實需要的貨幣量所得出的比值來作為衡量當期通貨膨脹率的數值。

等有時間了會去找數據驗證一下自己這個不成熟的想法。。


五分鐘之前才剛剛看了GDP 平減指數這個點,怒答一波

這是平減指數的定義。這個指標反映的是一國所有商品價格變化的幅度的一個平均值。計算方法也很簡單,直接用名義GDP比上實際GDP。但是這個指標未必能夠很好的反映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的價格變化。

而CPI不同,它只是包括了政府規定的一籃子商品。以中國大陸為例,CPI的構成包含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居住八大類產品價格,在八大類產品中CPI權重最高的是食品,其權重為32.7%,因此食品價格上漲將推動整個CPI上漲。依國外(日本、歐盟、加拿大及英國等)研究結果顯示,一般民眾對購買頻度較高商品之價格漲跌感受較為深刻,例如食物類價格短期波動,多數家庭時有感受,至於久久才購買 1 次的 3C 電子產品,其價格變化容易忽視。

雖然平減指數可以說是最能夠準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但現在普遍採用CPI進行衡量通貨膨脹,不採用GDP平減指數,1是因為平減指數所需數據資料難以搜集,2是因為CPI所反應一籃子商品的通貨膨脹更加具有代表性。所以回到題主所提「有效」,自認為還是CPI這個指標。


個人認為用cpi來衡量消費者眼中的通貨膨脹,用ppi來衡量生產者眼中的通貨膨脹更為精確。

定義就不再贅述了,cpi與gdp平減指數的差異在於:

1.cpi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價格,gdp平減指數還包括企業及政府,所以gdp平減指數更像是cpi與ppi的綜合。

2.cpi考慮了進口商品或服務的價格,gdp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對於消費者而言顯然進口商品的價格會顯著影響物價水平。

3.cpi是用固定的一籃子商品計算,而gdp平減指數的商品籃子組成是可以變動的,所以cpi計算沒有考慮消費者在保持效用不變情況下,用便宜商品替代昂貴商品的可能性;gdp平減指數計算沒有考慮這種替代效應可能是由於消費者支付能力下降(如經濟不景氣時減少高價商品消費,消費者效用減少)。因此從這點差異看cpi誇大了通貨膨脹,gdp平減指數低估了通貨膨脹。


有一個比較粗的概念

CPI和PPI的變化綜合在一起 形成GPD平減指數的效果

有效衡量?要看對誰而言,

對消費者,CPI可能更相關一些,但由於CPI在中國帶有強烈的區域特徵,所以,要以當地,起碼得是本省的數據,,,

對於廠商,CPI上升可能是好事,因為終端商品服務價格上升,PPI上升則不好說,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看什麼因素變化引起什麼方向多大程度的價格變化



cpi側重於消費品,而我國的cpi里不包含房價,這個你體會一下。。。

gdp平減指數不僅包含我們常見的消費品,還有生產資料(大宗商品什麼的也包含)的價格水平變動,所以跟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差異更大。。

還有大神你走了留個微信公號什麼的呀,啊啊啊


目前看,CPI和GDP平減指數結合起來比較好,不宜用一個指標通吃。前者更貼合民生,後者反映宏觀經濟更全面。實際考察通脹時常常還會關心PPI、RPI等指標,及其構成。而受關注程度更高的CPI和GDP平減指數都還有發展空間。我國CPI籃子一般5年調整一次,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務。平減指數的不足,甚至極端情況下與真實走勢的背離,已經有專門論文探討過。


CPI通常會高估實際的物價上漲,GDP平減指數會低估。

CPI的計算是固定在基期的一籃子商品,這一籃子商品是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的。因此,如果籃子中的某些商品價格上漲,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可以減少對其消費,轉而去購買這些商品的替代品,但統計中並不會考慮到這種替代效應。因此CPI會高估實際的物價上漲。


平減指數可用作廣義通貨膨脹率,用來來計算real GDP,名義GDP即我們一般說的GDP含通貨膨脹率。


CPI僅有所有物價的一部分,不包括房價, 煤價,水泥價格,車價,手機價,補課費,手術費,養老金。

CPI只包括日常吃穿,並且統計局公布的也不對,按我的計算,黃瓜和西瓜價格每年漲19%

平減指數才能看出所有的價格,指的是今年名義(按今年的物價的算)GDP增長率,減去實際GDP(按去年的物價算今年的GDP增長率)增長率。

比如去年1,今年1.3,按去年價格算今年的是1.1。 那麼名義增長率是30%,實際上是10%,差值是20%,就是平減指數也就是整體通漲。


推薦閱讀:

為何上海和東京人均GDP相差幾倍,而實際生活狀況並沒有太大差距?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說法對么?
GDP 按可比價格和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區別,分別是實際增長還是名義增長?
中國真實的經濟規模真的如伍曉鷹所說被誇大了嗎?
關於GDP,有說法稱中國清朝曾世界第一。靠譜么?大概哪個時段?GDP如何計算的?當時英國,西班牙GDP如何?

TAG:經濟 | 經濟學 | 統計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