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程度的競品分析能入得了面試官的法眼么?
各位老師看應屆生的競品分析時都會看重哪些?還請各位老師指導
移動電台競品分析
入不了,沒找出重點,感覺就是在堆砌資料而已。
謝邀。從面試場景來講,你列印著這份資料去,面試官最多看十秒,冗長的、模式化的資料根本抓不住重點(我看這個格式的競品分析真的是看膩了=A=)。不要總想著按著框架走過場,什麼都分析一點點,不如不分析。試著用一兩句話概括你結論——我只在你的材料最後看到了一句非常籠統的話:
你可以試試回答我這樣幾個問題:1.為什麼你說喜馬拉雅FM做得最成熟也是最好的一款電台應用,那為什麼它的用戶體驗不是最好,最好的是企鵝FM?你的評判標準到底是什麼?2.目前這幾家電台的版權合作的現狀是怎樣的?3.你為什麼分析了那麼多用戶體驗的東西,最後得出了要關注車聯網、物聯網方向?4.告訴我你到底最想改進哪個電台應用的哪個功能,為什麼?目前來說喜馬拉雅FM是做得最成熟也是最好的一款電台應用,而企鵝FM的用戶體驗做得最好。
移動電台行業在未來還需加強版權合作,關注車聯網、物聯網方向。
說實話,和我剛畢業一樣,不知道做競品分析是為了啥,簡單的以為是對比哪個APP功能好,哪個功能差.在網上找了個競品分析的模板,照貓畫虎。什麼戰略層、表現層的自己也不知道啥意思,總想通過競品分析展示一下自己的挑剔能力。
其實首先你要問問自己,做競品分析的目的是什麼?
你可能會說:廢話,為了找工作啊。
因為你這樣想,所以你都覺得自己的競品分析沒什麼營養,你會喜歡自己寫的競品分析嗎?你覺得你寫的競品分析有什麼價值?
所以,首先你要模擬一個場景:我在哪種情況要做競品分析?
比如說我,我先想;如果我做一個社區類的產品我會怎麼做的?社區類的產品是如何將優質的內容推送到前面的?如何過濾掉垃圾的內容?剛開始怎麼做冷啟動?
當你帶著明確的問題去做分析,其實形式就不太重要了,什麼特么戰略層,老子才不管!
這樣,起碼分析過後你自己會有些收穫,分析的多了,你自然知道如何分析。
這,才是你分析的目的。
而且我建議你先分析大的範圍,分析個10篇之後,可以分析具體的內容:比如:簽到、購物車、微信推廣等等。
還有,為啥非要分析3個競品呢?一個一個分析不也可以嗎?
下面是我做的脈脈的產品分析,拿給面試官看,面試官也說很初級,但是我覺得對我幫助很大,而且,我們來就是個初級的,哈哈。
脈脈
希望能幫到你
..................................................................................................
補充,看到很多人管我要競品分析,原來那個不能看,我又寫了一篇放到新浪博客里了,說起來好桑心,花了一周時間針對一個產品運營崗做的競品分析,做完發現那個崗位下線了,瞬間絕望。
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a6865af0102x6lq.html
簡略看了一下,如果我來面試的話,我只能說你是一個勤奮的小孩。這種競對分析,過於簡單,對功能層面進行了羅列對比有什麼意義嗎?
真正好的競品對比,不僅僅看數據,要從用戶的場景出發,在流程場景中挖掘和體驗產品的優劣;由外及里看產品創造的價值是什麼?解決或者滿足了用戶的哪一種需求?
能否從產品和運營的角度,挖掘和分析產品和運營的打法?
從用戶角色,場景,經濟鏈條,運營套路等多維度的思考,或許對你做競品分析有價值一些。
自己的思考真的很重要不是說分析下交互,畫畫邏輯圖,寫寫用戶感受就是自己的思考真正的思考是你獨到的與眾不同的符合邏輯的見解
不請自來~~~
看了一下題主的寫的競品分析文檔,先說好的:系統性很好,邏輯條理不錯,並且能夠有豐富的表達形式進行呈現;再來說說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寫了很多,橫向鋪開,寫了很多,也就造成了縱向深入不夠。
競品分析的呈現,從不同的角色定位出發,其目的、效果和展現形式都是不同的。你這份,感覺更適合用來參加創賽,或者是行業報告;但是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的分析應該是服務於你的產品設計或者某一項具體的點的。我在自己的一篇文章裡面寫過,產品經理做東西,要的效果是要「一個銀針捅破蒼穹」。附鏈接:我們都在二流線上掙扎,離一流還有很遠 --寫給校內備戰產品的同學 - 知乎專欄
所以我給的建議是,找一個細分的點,去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比如你就提功能概覽這一個點,每款產品的功能不盡相同,那麼為什麼功能分布不盡相同,是否跟他們的定位?產品策略?營銷手段是相掛鉤的?現有的功能分布是否對於流浪、用戶粘度、日活等數據有影響?等等……
還是那句話,一根銀針捅破蒼穹……
最後順便提一下,在具體的面試現場,沒有面試官有時間看完這麼長的一份文獻。但是如果你能結合文獻,講出來,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個人建議,先把結論性的分析提前。
噗 我點開之前以為是快消品的分析
我就只說實際面試如果候選人提供這樣的資料給我的感受 :1. 候選人準備的很充分,好像很有誠意加入我們的樣子;2. 很長 在手機上觀感很差 圖表很難表現;3. 面試時間很緊 我要快速看完 那麼看看結構和邏輯如何;4. 沒有建立基準 有一個簡單的維度 結論在文章結尾 好長 讓我快一點翻到底;5. 瞄了一眼 沒看細節 目測缺乏marketing的基礎 可能需要一定的培訓成本 (這項也不太重要)6. 感覺看這個成本好高啊 都看了快45秒了 會不會冷場 趕緊找話題 把這塊糊弄過去 這東西 還是不要給下一輪面試官看了 7. 主觀灌輸的東西 沒有客觀反映的有效 我們還是繼續推動面試吧於是在你把材料遞給我翻閱的55.6秒後
我愛上了你 愛上了你上了你了你你噗 不好意思 我拿錯劇本了
誰T M的 把老子的評估手冊換了?!你的這份競品分析報告確實沒抓住重點,這也是許多新人容易犯的錯誤,你與其走過場,不如思考下其核心功能的優缺點,你的改進意見是什麼,產品市場前景如何等等,我建議題主多看一下競品分析的案例:
微信讀書 VS 網易蝸牛讀書:移動閱讀應用競品分析報告(萬字長文)
我覺得你是個勤奮的孩子。不過你還沒明確競品分析是為了什麼。按照框架堆砌資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且目前的情況來看,交互和設計並沒有分析的必要。還沒入行的話,建議多想想產品的邏輯和嘗試去分析用戶需求。
給幾個我自己覺得應該多關注的:
產品:產品解決的需求是什麼,從什麼點發力的?#核心需求
交互:為什麼是這樣的交互?#交互不是只是為了交互。而是服務於場景和需求
設計:有什麼特點。#設計也是一樣
在進行分析之前我個人認為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分析什麼,目的要明確,就像做產品一樣,前提是有需求,不然意義何在;其次我認為要了解業務,既然是產品,都會是包含一個公司的業務邏輯在裡面,了解業務才能更好地進行分析;最後我認為邏輯一定要清晰,邏輯不清晰別人很難一眼看出你要表達什麼。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只是舉出三點來說明。
之前做過幾次分析(恕不能發出方案)這裡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看了一遍方案,最大的感受是分析的目的不明確,也沒看到明確的結論以及解決方案,分析要有明確的結論及解決方案,這個很重要。好的競品分析能夠幫自己或者老闆解決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競品分析可以看成可拿來執行的方案。
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明確分析的目的:一定是要解決某個問題(或多個問題)而去做的競品分析,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
2.需要分析哪些內容:一般我分析的時候都是從4個方面去分析,功能、界面、流程、用戶體驗。每個人分析的方式會有不同,內容應該都差不多(我是做互聯網產品的,手機APP接觸的比較多,做的也是APP的分析)
3.使用什麼形式去分析:這個很關鍵,內容必須要簡潔明了,讓看的人一眼能夠明白你要給他傳達什麼樣的信息。最好使用表格或者圖表做對比分析,文字盡量少
4.根據競品分析能做些什麼:結論和解決方案要明確,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最後說一句,分析的時候一定要客觀,不能參雜個人感情,不能你對哪家公司有好感或者某個產品用的多了就偏向他,這會影響你分析的結果。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對的,請指出!
雖然我自己也是新人,但是對於這種宏觀的將整個產品拿來作競品分析的,一直比較反感。
原因在於:我是屬於務實派,這種文檔在實際工作中基本沒有任何作用,我不否認筆者在撰寫文章的時候能夠梳理自己對於這幾款競品的見解和思路,不過既然是作為PM,寫東西出來是要給閱讀者看的,因此閱讀對象很難從如此長篇大論的文章中去獲知一些比較乾貨的東西,更別是在敏捷式開發環境下的同事了。
個人認為的競品分析,應該是就同類型競品的某一個或者幾個功能進行對比,而不是泛泛的去從宏觀上鋪敘,需要一針見血,需要保持針對性。從已有的功能去逆推用戶的需求以及使用場景的細微差異,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乾貨,實際工作中也才具有引導意義。PM每一次行為需要有目的性,做競品的目的在於,從對手和自己產品的比對中,去發現新的需求和可以優化和保持優勢的地方,以上。
作為PM實習生,我自己確實目前能力還沒有我自己說的那麼好,我也會好好加油的!
看了你的競品分析單純的只是從用戶體驗的幾個層面對這些產品做了對比。問題在於:(1)對比後並沒得出什麼實質性結論(2)這些分析如何運用到自身的產品也沒有說明(3)缺乏思考
推薦閱讀:
※微博為什麼沒有專門的夜間模式?
※如何看待剛剛結束的2017(上海)人工智慧產品經理大會?
※產品假設:用戶天生善良還是邪惡?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放棄使用 QQ ?
※为什么网易云音乐短短两年内能干掉这么多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