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末年那麼慘淡,但人們一般都是噴慈禧,很少有人噴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等人,甚至還捧他們?

按錢穆《國史大綱》的觀點

「且滿清政府,自咸、同以後,其情況視前已大變。各省督、撫,擅權自專,中央無力駕馭,漸成分裂割據之局。又處五洲棣通形勢之下,政府雖腐敗,猶得憑藉其地位,借外債,買軍火,練新兵,整理交通,加強管轄。遂使腐敗之政權,黑暗之勢力,既得外力之助,又因外患之顧忌,迄未得徹底澄清之機會。」

大概意思是在慈禧那個年代清王朝對地方已失去控制。覆滅將近之際,反倒是借外國軍事科技實現強行統治。正是如此才會有地方妥協中央,誕生了個組織叫洋務派。

而李、張、曾是地方勢力代表

本來能推翻清政府卻只能妥協於內憂外患,國家處千年未逢之變局。

如若不是這樣的局勢,中國早就走上廢八股、棄文字獄 經濟文化向前發展的道路。而他們就是這樣的力量。


其實你所說的那些大臣基本都是在地方有根基的,比如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等人,都曾是地方的封疆大吏。

個人認為1因為慈禧是最高決策者,所有喪權辱國的事情最終都要慈禧同意才能落實

2慈禧是中央最高權力者,對這個國家負有最大的責任。相對而言,付責任小者越能暢所欲言,說盡好話,你負的責任越大,你就越謹慎。部署可以暢所欲言,而掌舵者在一個時間節點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選錯了就是百分之百的錯。

3晚清是一個從天下秩序向國家秩序轉變的時候,所有的思想資源轉變資源基本都來自於西方,相對於深居於大內的慈禧,地方上的官員更能接受西方的思想資源,也跟能體現中國先近代化轉變的過程。此外,中國傳統自恃天朝上國,西方這些都是蠻夷,根本和中國不是一個等級的。也就是說,天下觀下的中國,根本不承認世界列國平等的秩序,二次鴉片戰爭為何咸豐拒絕英法使臣進京便是此理。英國國王都差著大清皇帝一等,何況你們這些使臣。在這種情況下,清廷最高統治者及忠言一般都是迴避西方的,很多事情要委託給地方去辦,於是產生了督撫外交,因為西方蠻夷根本沒資格見到最高統治者。而晚清史學一個重大課題是中國怎麼轉向近代化的,毫無疑問,地方督撫就受到了格外的重視。

4晚清政壇也有派系紛爭,比如後黨和帝黨,中央與地方,目前晚清史研究著重於地方,比如張之洞,曾國藩等人,以及在地方有過根基的李鴻章,而純粹的中央派,諸如軍機大臣王文韶、瞿鴻禨、翁同龢、李鴻藻、沈桂芬、鹿傳霖等人的研究遠遜於曾左李等人。對於慈禧而言,各個派系的言論他都要聽,派系之間也要保持平衡。


首先,慈禧治國確實不行,玩陰謀倒是有一手,這樣的人在後宮搞搞鬥爭也就行了,後宮才應該是她表演的舞台,她統治中國半個世紀,肯定是國家的災難

其次,清朝要不是有曾左李胡張等人,早就被太平天國滅了,雖然太平天國也不咋樣,但是清兵的戰鬥力實在太弱。太平天國要是成功,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很可能要大於清明的統治,因此,曾左李胡張這些人確實是有功的。左宗棠收復新疆,對中國的貢獻很大,否則,新疆可能早就不屬於中國了。

再次,曾左等人修行治平,確實符合傳統文化中讀書人的追求,是正能量的榜樣,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追捧,是不是真的捧殺了曾國藩,這個有待討論,因為曾確實很牛,立德立功立言,要想黑他,確實不太容易。李鴻章辦事能力強,但是太戀權,並且私心太重,相對來說,差一點。

最後,曾左等人為什麼要保清朝,而不是取而代之,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利還是弊?這是另一個問題,需要單獨說。

總結,慈禧被黑是正常的,這也是她應得的;曾左等人受追捧也是有原因的,也是他們應得的。


題主看一下張鳴的書,整體史實,了解一下,評價比較客觀,誰都會有過失,但洋務派官員整體上對近代化的作用不小。不像慈禧根本沒有國的觀念。


有比較也是一方面吧,對比同期日本天皇的做法,明治維新的成功,慈溪奢華的做派,洋務運動的失敗,甲午海戰的慘敗是一大黑點


因為慈禧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並且堅持一直做各種蠢事。而你提到的大臣,起碼有在嘗試保住這個國家 。


大話西遊唐僧的《only you》有一句"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


英國人都同意這個觀點


國家變成那樣總要有人擔責任,後來是民國,漢人當老大,當然罵滿人,而且還是個女人,這當然好。不過慈禧是很了不起,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都是他手下的,他真的混蛋,怎麼可能找到這些人。可惜,時代所限,自認倒霉吧。


為什麼明朝滅亡大家說崇禎的鍋,不說袁崇煥,袁崇煥成了英雄?為什麼崇禎前面幾個糟蹋江山的沒人知道,有人就想搞個大新聞,有些人想要說女權可以,可不能非要在這裡談,為什麼大家討厭腦殘粉,因為腦殘粉是不看時間地點,不看問題關鍵,就是沒條件硬上,非要四處宣揚自己的看法,你說女權,就該在合適的情況,合適的話題下說,不說清朝哪個朝代滅亡了,不是皇帝背鍋,這裡也非要給男人拋鍋,說古代有事就推到女人身上,烽火戲諸侯,難道大家不是以周幽王作為反例的?對於某些非要扯到女權的人在這裡表示極度反感,我個人覺得你們這樣子會影響女權主義者的形象。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我個人覺得,道光咸豐輸了無所謂,因為他們垃圾,對,比之康雍乾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我們對這些後期皇帝要求不高,所以不噴

李鴻章張之洞真的幹了些具體的我們能看到的事情,扶廣廈之欲倒,挽狂瀾於將傾。他們做了巨大的工作,成績斐然,該誇。

但是清末後期,面對的就是民國,那可是我朝正溯啊,得有人抗包。女人是第一個黑點,東南互保也確實是事實。黑了軍餉也是在關鍵時刻,還是重要的罪證之一,也是事實。沒有推行一個她的朝代的核心觀點,她沒政績啊,又是事實。(永不加賦,蕭規曹隨,核心價值觀…我不黑,我覺得的事實我隨便說哈)她代表腐化,沒有能力的大清朝再合適不過了,對她還是「異族」

雖然她在西方列強和國內矛盾重重的情況下手腕了得,可那又怎麼樣,她維持了清王朝卻沒發展清王朝,連一個未來都沒有,別忘了美國夢中國夢,共產主義,一個沒有未來的人已經死了,一個苟延殘喘的國家不值得重視,被黑理所應當。(當然夢得能實現啊,阿三那幫人啥夢都給我憋回去,瞎叫喚不行,得有真東西,所以他們也被黑)

再說了,這些大臣好像多數漢人吧,我們講漢語的,誇自己人還需要講道理嗎


一者,慈禧畢竟姓葉赫那拉,滿族姓(暫且不提她身世之謎),清滅亡後許多人都有一種仇滿心理,這在余秋雨一篇文章里就講過:

「我們這些人,對清代總有一種複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歷史老師講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時眼含淚花,這是清代的開始;而講到「火燒圓明園」、「戊戌變

法」時又有淚花了,這是清代的尾聲。年邁的老師一哭,孩子們也跟著哭,清代歷史,是小學中唯一用眼淚浸潤的課程。從小種下的怨恨,很難化解得開。

老人的眼淚和孩子們的眼淚拌和在一起,使這種歷史情緒有了一種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學的同學全是漢族,沒有滿族,因此很容易在課堂里獲得一種共同語言。好像漢族理所當然是中國的主宰,你滿族為什麼要來搶奪呢?搶奪去了能夠弄好倒也罷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後幾乎讓外國人給瓜分了。於是,在閃閃淚光中,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漢奸,什麼是賣國賊,什麼是民族大義,什麼是氣節。我們似乎也知道了中國之所以落後於世界列強,關鍵就在於清代,而辛亥**的啟蒙者們重新點燃漢人對清人的仇恨,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化」的口號,又是多麼有必要,多麼讓人解氣。清朝終於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國人心裡,它仍然是一種冤孽般的存在。」

所以再加上慈禧生活上的荒淫以及種種不堪事迹,人們很難不把這種仇恨傾注在她身上,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種亡國應怪慈禧的思維。

二者,慈禧女權專制,這個不必多說了。慈禧的專製程度由光緒一輩子沒抬起頭就可見一斑,由第一個原因的思維出發,你清人沒治理好中國也就罷了,還由一個女人統治中國。當然這種男權主義在當初必定是普遍的。

三者,我覺得最為關鍵。舉個例子,當初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時,台下有人遞條子上去。

赫魯曉夫當場宣讀了條子的內容:「赫魯曉夫同志,當時你在哪裡?」。很顯然,這是在諷刺赫魯曉夫:當年做縮頭烏龜,現在卻大反斯大林。

讀完後,赫魯曉夫嚴厲地掃視全場,然後厲聲問道:「這是誰寫的,請站出來!」。

連問三次,台下鴉雀無聲,卻沒有人站出來。

停頓了一會,赫魯曉夫說:「現在讓我來回答你吧,當時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個專制的時代,哪怕臣子再精明能幹,只要上位者不接受你的意見,你也只能碰一鼻子灰,搞不好還要被黑鍋。比如李鴻章軍費被慈禧挪去建頤和園,最後還是李鴻章背了黑鍋。因此,不是說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無能,而是些人都明澤保身。想想林則徐為何發配伊犁就知道了。所以,一個昏庸的政權,除了體質腐敗外,最主要的還是統治者的問題。


歷史上所有的腐敗衰落都怪在某個人的頭上,而不會讓人想到是政府制度的問題,古代是現代亦然。


1. 西太后是中央的實際負責人,背鍋也正常

2. 李中堂挨得罵還少?

曾左也就是個人黑點少


1甲午時修園子挪用軍費,2戊戌政變殺害改革派,3搞出了義和團,對十一國宣戰,最後八國聯軍進北京,死了多少人,賠了4.5億兩白銀,盧溝橋事變日本在京津地區駐軍的法理依據就是辛丑條約。當國者何以如此?


因為老佛爺是老大啊,誰是老大鍋就是誰的,花園口肯定是蔣公的鍋,XXXXXXXX(這個被投訴刪回復了,但看到上面有別人舉這個例子結果也沒事,估計是其它地方得罪了某個人數巨大的非政治群體,歡迎再投訴,我可以再改),15年騎士敗於勇士是詹姆斯的鍋,湖人連續幾年爭奪狀元簽是科比的鍋。不能說有成績就是老大英明神武,慘敗就是隊友CBA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