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學直覺」?對經濟學研究來說,它有多重要?

本題已被收錄至知乎圓桌 ? 經濟課堂 101,歡迎關注討論。


談談個人的看法,歡迎拍磚…

首先我覺得「經濟學直覺」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定義的概念。

對不同階段的經濟學人來說,「直覺」所指的是不同的。對於初學者來說,「直覺」是日常生活經驗。當你第一次拿起一本經濟學原理課本的時候你覺得書上說理都非常「make sense」。

對於一個經濟學研究者來說「直覺」指什麼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一篇paper的motivation,BulowRoberts(1989)。這篇文章的背景是這樣的:Myserson在之前寫了一批討論單物品最優拍賣機制的論文,然而對當時的經濟學家來說Myserson文章的結論並不是那麼直觀(BR說的)。BR發現其實所謂最優拍賣機制其實和三級價格歧視十分相近,Myerson的文章里所謂的「virtue valuation」其實跟廠商邊際收益是一件事。可以這麼說,BR的文章就是Myerson文章的「直覺」。

寫到這裡我不妨下一個結論:「直覺」就是已經內化成自己思維一部分的知識。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一些想像力。對於初學者來說,直覺只能是日常經驗以及在此之上的所謂「腦洞」;而對於經濟學者來說,直覺是經典經濟學結論和基於這些結論的想像力。

最後,「直覺」有多重要?

我覺得所有學科本質上學的就是這門學科的「直覺」。有了直覺,對別人來說抽象的理論對你來說非常形象,別人抓耳撓腮的時候你能眨眼判斷。

對了,數學也有直覺。Halmos在《Naive Set Theory》中說:「Read it,absorb it and forget it.」 我想,忘掉之後還記得的就是Halmos眼中的「直覺」吧。


個人淺見,經濟學直覺沒有傳的那麼神乎其神,當然,這也是一種具備的人如魚得水、不具備的人苦苦求索不得其解的品質。簡而言之,就是開腦洞的能力;稍微詳細一點就是,從發現的現象中提煉出經濟學中的衝突關係,然後按照邏輯合理推演成經濟學邏輯的一種能力。再詳細一下,「大開」腦洞的能力,能把跟人有關的社會現象都能找到經濟學的衝突關係並順利推演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真的是天賦,沒辦法。有機會可以展開聊。


楊振寧曾講物理直覺:你最初憑直覺認為圓周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是弧線,但當你根據實驗或論證發現不是這個樣子,直覺就進步了,然而並不是說直覺沒價值,要依靠直覺,然後改進直覺。(大意如此)

經濟學也一樣,無論企業領導、政府官員、理論研究者,都不可能在思考每一個問題的時候都進行嚴密的理論推導,所以良好的直覺尤為重要。個人認為首先要敢想敢猜,建立起初步的比較自洽並符合觀察的直覺框架,然後根據新的信息不斷批判和拓展這些直覺,形成新的更豐富的、更符合事實的、更簡潔的直覺。如此對於研究和實踐都有很大好處。


所謂的直覺就是,

你覺得背後有磚飛過來突然閃了一下,真的有磚,就會覺得卧槽我的直覺好准,然後作為侃點。沒有磚就會覺得,卧槽二了,然而之後並不會有什麼印象。


會講一個故事,不論是英語還是漢語,不論是語言還是模型還是公式,能理解模型背後的事情,不在意於如何用模型去編織。


張五常認為經濟學的直覺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他無疑就是一個經濟學直覺非常好的人。

我想,這個也可以看成是靈感吧,很多是天生的。

愛迪生說,我的成功靠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一的靈感更重要。

當然,絕大多數職業的絕大多數從業者,都沒有到那種需要拼靈感的地步。


就是針對經濟現象的瞬時解釋和推理能力,本質是對不同約束條件下最優化瞬時求解能力


這話只有在學校里才有人說。說實話,就理論經濟學現在這種自娛自樂的玩法,還要弄出直覺這種玄里玄氣的詞,我也是醉了。經濟一定要實踐,道理一定很簡單。一定要個答案的話,就是人心。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很多的婚紗租賃要比買還貴?其經濟學道理是什麼?
小小一個梁山泊,靠什麼維持十萬軍馬?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如今有哪些仍旧适用的观点?
挺轉派的一些感覺比較極端的觀點合理嗎?有依據嗎?
怎樣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雙十一?

TAG:經濟學常識 | 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