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個國家要想強盛,統一的民族國家是前提。做不到這一點,不要說強盛,連生存都有問題。」的觀點?
統一的民族國家是否為國家強盛的必要條件。統一是否真的比分裂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統一當然比分裂更有利於國家發展。至少有以下幾個有利因素:
1,更低的國防成本。台灣是中國最小的幾個省之一,由於分裂狀態,需要維護的軍隊接近於20萬人,平均每100人中就有1個軍人。相反,大陸人口是台灣的70倍,而軍隊只有台灣的10倍。台灣與大陸軍民比的比例接近於7:1。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連藝人都會被拉回去強制服兵役,而大陸想當兵往往還要走後門。同時,由於兵源不足,台灣軍隊更加依賴裝備,更加拉高了人均國防支出。隔壁的朝鮮、韓國也是類似的例子,一個7500萬人的半島,有170多萬軍隊,接近了中國軍隊總人數。
2,更低的行政成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使是小國也需要維持整套國家機關。而假如中國按省分裂為30多個國家,那麼仍然相當於歐洲大國水平。假如中國按市分裂為300多個國家,那麼仍然相當於歐洲小國水平。但是,本來國內發個文件能解決的問題,一下子就變成了外交事務,需要提高多少人均行政成本?
3,更低的生產成本。國內的貨物、人員是自由流動的,但如果分裂為300多個國家,那麼一件產品從哈爾濱從陸地運到海南島,幾乎就是災難了:中間需要過關多少次?辦理多少手續?還能不能好好做生意了?最後大家只能各自搞一套經濟體系,例如本來義烏生產的熱水瓶能賣到全中國,這個規模經濟帶來的成本是多麼便宜?如果分裂,勢必每個市都搞個暖瓶廠,那成本得多少?一個駐馬店人去鄭州打工,都要辦理工作簽證,而為了防止偷渡,有需要在邊境布滿邊防、邊檢人員,細思恐極啊。
別的方面只要去想,還可以舉出很多。要明白,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個基本統一的國家所帶來的,所以才有閑工夫去想分裂帶來的好處,而假如真的分裂了,那麼很多現在自然而然的事情就變得不那麼自然而然了。
另外,誰說美國和統一的民族沒有關係了?如果真沒關係,林肯吃飽了撐的去打南北戰爭。即使是現在分裂的亂七八糟的老歐洲,歷史上也是先有統一,然後談發展,而且是誰先統一,誰先發展:葡萄牙、西班牙先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先發展起來。英法戰爭打出這倆民族國家,接著發展起來。德意統一最晚,他們最後才發展起來。
這還是歐洲。而按照中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周期律,一旦分裂,最後只能陷入內戰,當然是連生存都有問題啦。當我們在敘述「更好的發展」時,我們構建的是一個和平、安定、富裕的生活狀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外族(國)是否有威脅我們暫且不表,內部的分裂帶來的一個不可忽視的不安定因素就是「安全」。
對於「安全」的二元性、相對性、多維性等定義內涵仍然有許多爭論,但對於統治者和政策制定者來說,「安全」無疑是制定國家戰略時候的基本考慮角度。而這種「安全觀」並不一定是主客觀統一的,換句話說,客觀上的安全並不重要,你「覺得」自己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安全觀」說的便是一個國家對其自身安全利益及其在國際上所應承擔的義務和所應享受的權利的認知,是對其所處安全環境的判斷。
假設這個分裂的民族國家是中國,在中華大地上存在著三十餘個獨立的王國。這時,每一個王國的統治者都會思考:我是否安全。這不僅是軍事上的不受打擊,而更廣泛的涉及到能源、市場、農產品、人力資源等方方面面。
沃爾特·李普曼在其1948年的著作《美國外交政策》中,把國家安全描述成「不存在危險或不存在對國家的威脅,表現在主觀上不恐懼、客觀上不受威脅」的狀態。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其名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寫道,「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長以及由此導致的斯巴達的恐懼使得戰爭無法避免」。這種安全困境等理論深刻影響了傳統安全觀的形成和其在各國國家戰略中的實踐。
傳統安全觀強調國家中心論,軍事安全為國家安全的首要核心,國家政治安全、意識形態為國家安全的主要內容,以軍事實力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所以,傳統安全觀往往以國家為單位來劃分敵友界限,合作成員國相互間常以結盟等方式搞集體防衛或集團安全,注重以威懾、遏制等手段來制約潛在的對手。
所以,對於一個民族國家,失去了一個超越於「獨立王國」的能夠進行有效統治的中央政府時,便會不可避免地造成「無政府狀態」和各個王國對安全的「自助」需求。因此,山東會開始擔心自己農產品在大陸市場的交易安全, 東三省會擔心自己大米產品與長三角水稻的競爭優勢,河北擔心自身水資源的穩定,西南各「國」會擔心自己「境內」的民族分裂自治傾向,上海和深圳會對證券交易市場展開競爭……
因此我認為,獨立不一定會是「最差」的選項,但對於一個民族國家來說,「統一」是一個顯然更容易實現發展的道路。如 @耿春 所說,「怎麼都是這種古怪的問題啊?」這個提問確實很逗。不去糾結民族國家、主權獨立、國家強盛這些細節概念和「不統一的國家還是一個國家」的邏輯,意會題主的意思,這個問題還是可以答的,因為已經有了先賢在兩三百年前就把這個問題說得很透徹了。毫不誇張的說正是由於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才有了今天的美國——誰讓這些先賢是美國國父呢。不過重要的事情還是要說:引言註明出處,問題加以闡釋。不然你讓別人怎麼答!正文1776年,北美13個州以邦聯的形式組織起來打贏了獨立戰爭,但是獨立了就萬事大吉?鬧了革命,建立了新X國就完事了?戰爭帶來的動蕩騷亂,鬆散邦聯製造成的關卡林立、稅費不一,以及由此導致經濟困難、外貿不利,這些個問題僅僅靠「獨立」二字就能自動解決么?顯然不會。同時,北美人民熱愛自由,厭惡政府,統一的政府必然需要他們讓渡手中寶貴的權利;既得利益者害怕變革,建立統一的國家會損害他們現在在州里的權力、地位和財產;野心家喜歡混亂,國家分裂正是結黨營私、壯大自己的最佳時機;外部敵對勢力最愛你搞內訌,政治滲透、趁火打劫大撈一筆。還有甚者,「認為13個州加在一起過於幅員遼闊,不宜採用任何共同的體制,有必要把這個整體拆為若干個相互獨立的部分」。所以,獨立後的美國面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各州是繼續聯合在一起建立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還是各自為政,在北美再現一個矛盾紛爭的歐陸?(或許題主就是在問這個?)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為其關係到各成員的存續、安全和福利。存續。不用多說,看看歐亞大陸,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國家產生過多少,相互戰爭、割據、吞併,滅亡了多少,現存又有多少?我大天朝不正是由於統一才延續至今么。安全和福利。(實在不好概括,直接搬磚)1、「比起單獨的各個州來說,全國性政府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的行動都會更加謹慎、系統和睿智,因此其他國家就會更滿意,對我們來說也就更加安全」。
2、「如果在一個全國性政府而非幾個更分裂的政府的領導下來處理事情,戰爭的理由就會少很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國性政府最有利於人民的安全」。
3、「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所提出的道歉、解釋和賠償,通常他國會滿意接受,但如果是一個考慮不周或者弱小的州以至於聯盟提出這些,那麼他國就可能會因不滿意而拒絕接受」。
4、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往往也伴隨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容易誘發戰爭。「然而,如果只有一個政府,它就會照顧到全面的共同的利益,並聯合和引導全國的人力和財力,這個政府就會擺脫這些障礙,更加有利於人民的安全」。
5、「國家本身的弱小和分裂會招致外來的危險;除了我們自己內部的聯合、強大以及建立良好的政府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更好的途徑來保護我們免受這些危險的損害」。
6、「位置上鄰近的國家就是天然的敵人」。「這些國家或者聯盟中的任何一個,若其政治地位上升,大大超出其鄰國的地位,此時其鄰國在對待它時就會帶著嫉妒和恐懼的心態。這兩種心態都會導致其鄰國去支持任何可以降低它的地位的行為,即使不是主動作為,也將阻礙它向前發展以及保持自身繁榮的各種計劃」。「如果美利堅根本不聯合,或者僅僅通過締結一個鬆散的攻守同盟而有氣無力的聯合在一起」,那麼由於領土、貿易、金融、制度等各種爭端矛盾,「美利堅就會逐漸地陷入歐洲政治鬥爭和軍事戰爭中所有的致命迷宮之中。另外,由於它所分出來的各個部分之間會產生很多破壞性的糾紛,它就會變成那些軍事上勢均力敵的國家的陰謀詭計的犧牲者。分而治之肯定就是所有既憎恨又害怕我們的那些國家的箴言。」當年美國國父們深入淺出、以小見大、就事論事的回答了統一建國與分而治之的問題,放到現在可能國際環境和當年美國所處的大不一樣了,有些案例和論點不太適用,但在生存發展的問題上仍然逃不出這種現實主義的國際關係。在現今美國的身上仍然能看到聯邦黨人的影子,後者的思想和精神至今仍深刻影響著美國。
原準備好好總結概括,來怒答一記,無奈水平有限,只能搬磚。不一定是統一的民族國家,統一的階級國家、宗教國家都是可以強盛的,民族主義、宗教、階級鬥爭等等,不管用什麼,只要有效團結國民,不妨礙生產力發展,都是可以強盛的。
聽過團結就是力量嗎?
假如一個國家分裂成N個國家,那麼他難道不應該是N個國家,而不是一個國家了嗎?
那麼顯然這個國家因為分裂就滅亡了,自然有生存問題。那麼這個觀點顯然成立。國家都沒有了,我們討論什麼國家的發展?
怎麼都是這種古怪的問題啊?現成的例子擺著呢,用不著這麼糾結,看看利比亞,軍閥混戰夠分裂了吧,看看埃及,軍隊控制夠統一了吧,最關鍵的是兩國相鄰,民族組成,地形什麼的差別不是很大,歷史當然差挺多的,不過後來都阿拉伯化了也拉近了不少距離,他們比是最合適的呀。那麼問題來了,題主你認為哪個更好一點呢?
日耳曼人靜靜地看著你們裝逼
因為這個問題像某位答主指出的一樣,存在一些邏輯問題,比如都分裂成多個國家了還怎麼說一個國家的發展問題。所以我在此就自作主張地把本問題理解為是討論關於國家統一與內部割據的對立,或者說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也就是說即使是分裂也是以認同一個共同宗主或者至少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圈概念為前提的內部割據。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其實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給人感覺古代國家和近現代國家是一樣的,即使是談到了西方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但是對於「民族國家」(nation state)這個詞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太深入地揭示。這其實也很正常,因為我們國家的歷史沒有經歷過像西方那樣強烈的國家理念的轉變。自秦漢以來(雖然漢代算是過渡,中間也有一些朝代的部分時期有統一環境下的割據地方政權)總體上只要是統一王朝下的中國全國上下就是受到一個中央政府的統治。然而西方從古羅馬覆滅後便是多國林立,互相爭鬥,甚至一國內部都也難以真正統一。著名的既不神聖也不羅馬的神聖羅馬帝國在此先不說,過去的法國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對了,我們就先談談法國吧。
-------------------------------------------------------------------------------------------------------------
法國的統一之路
最開始法蘭西國王據說是連法蘭西島或巴黎都不敢出的,因為怕被襲擊。。。看圖就明白了,法蘭西島真的就是孤島一般(圖片來自維基,淺藍色是皇家直轄):
沒辦法,地方不歸管,大小諸侯太自由了。其實比這更嚴重的是,中世紀的法國各地語言不通,文化不同,就連交流都成問題,法國人也沒有感覺自己同屬於一個國家,屬於哪個公爵領可能還有實感。比如感到自己屬於阿基坦、安茹、布列塔尼之類。畢竟多數人老死都不會踏出自己的出生地,連現代媒體都沒有,最多那些領主騎士可能因為四處遊歷或與貴族打交道,還有點國家觀念。由於國家不統一,國家之間界限模糊,國內貴族與外國貴族聯姻普遍,以至於曾經法國快半數領土都落入英國手中,致力於國家統一的法國王權與英國衝突終於爆發英法百年戰爭,在這場與外國的全面戰爭中法國人也日益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民族英雄聖女貞德到現在都是眾人膜拜的英雄,所以後世史家都說這是法國民族主義興起的起點。後來在歷代法王的努力下,皇家直轄領土越來越大,然而離一個國家的真正統一還是有一段距離(見下圖1477年的法國,圖片來自維基,淺藍色是皇家直轄)。後來終於出現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盛世,路易十四甚至為了控制各地諸侯乾脆把他們關到凡爾賽宮裡,法國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達到空前頂峰,國家強盛啊,歐洲各地上層都爭相學習法語。但是王權與貴族的權力衝突也日益加重,連帶一些其他因素終於引發了法國大革命。其實法國大革命的最重要作用不是自由民主那些表面的作用,畢竟最後法國大革命居然搞出了另一個大獨裁者拿破崙。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里就表示法國大革命繼承了舊制度的中央集權。這哪只是繼承,實際上就是發展了!中央集權與國家統一是一體兩面,法國大革命摧毀法國原本的封建特權階層,其實就是讓中央權力得以名正言順地接管地方權力,全國上下都是共和國的子民,沒有區別,嗯,在巴黎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現在全國各地形狀大小各異的公爵領都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小差不多的Department,在巴黎的統一規划下。各Department都是統一的法律、統一的稅收,各地物流第一次暢通無阻,地區間沒有折磨人的關稅了。雖然還要等一百年才能在全國普及普通話。可是法蘭西第一次成為了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這樣的統一當然會有反抗,就連秦始皇那時候搞統一,他死後沒多久反抗不也是出來了嗎?最著名的是法國西部的旺代(Vendée)一直不滿於巴黎對教會的政策終於起義,不過最後還是被殘酷鎮壓,上十萬當地軍民遭到殺害。然而不管怎麼樣,法國也在共和的號召下達到了統一的新高度,法國各地的人民開始感到自己正在參與一場共同的事業,於是產生了連帶感,再加上之後與西方各大國發生戰爭,各地年輕人紛紛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加入軍隊。現在反法同盟面對的不是法國皇室或者法國政府了,而是法國人民。一開始節節勝利的反法同盟終於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被擊退,後來的拿破崙更進一步帶領法國人民衝出法國,打到莫斯科,歐洲各地兵敗如山倒。法國為什麼能勝利?其實根本不是拿破崙軍事奇才,而是因為法國率先統一,因為法國最團結,因為打了民族主義的興奮劑!是的,法國曾經靠率先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而變得無比強大!
不過後來的故事我們都清楚了,拿破崙上演英雄悲歌,法國人被趕回自己的國家。因為現在外國人也懂民族主義這一套了,漸漸地法國的優勢消失,失敗是必然的。但是從法國大革命傳來的星星之火傳遍歐洲,進而傳遍世界,拿破崙正是普羅米修斯,他不知道他的必勝法寶對於形成我們今天的世界有多麼重大的意義。歐洲正像那個時候的法國,雖然盛極一時,曾經統治世界,但是失敗是必然的,畢竟你牛逼的玩意我們學會不就行了?現在的世界之所以從歐洲主宰的世界又成為民族能夠自決的多極化世界難道不正是源自各民族幾乎普遍認識到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必要性,進而能夠抵禦西方霸權的結果嗎?
-------------------------------------------------------------------------------------------------
德國、日本與中國的統一之路
德國曾經是比法國還嚴重的諸侯林立,由於在歐洲中部,受到周圍大國凌辱,在三十年戰爭中成為大國角力的戰場,損失了25%-40%的人口,此後多年幾乎一蹶不振。後來德意志諸侯中的普魯士(其實準確的說是一半德意志血統)在幾代人的努力下逐漸坐大,終於在俾斯麥的領導下統一各邦(雖然把兄弟奧地利放過了),建立民族國家德意志帝國。德國馬上擺脫受害者身份,開局就給了法國一個下馬威,之後幾近主宰歐陸,然而逐漸變得激進,放棄俾斯麥的和平崛起方略,終於釀成災難,在一戰中敗北,後更有二戰的慘禍。德國因民族主義而崛起,亦因民族主義而差點滅亡,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日本在明萬曆年間侵入朝鮮失敗後便龜縮於日本列島,各地諸侯(藩國)雖聽命中央的幕府,然而仍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不過,日本仍然幸運地在這之後的兩百年間保持了和平。後來在西方壓力下開國的日本,有許多有識之士很自然地得出結論認為國家存亡受到威脅,只有一致對外才有一線生機。這些人推翻幕府後王政復古廢藩置縣,全日本至此統一聽候東京中央政府的指令。在東京的指揮下日本不僅學習西方技術,更學了民族主義,建立義務兵役制,普及義務教育,設議會立憲法,萬民翼贊天皇之勢成,日本人第一次有了國民的概念。率先建立現代統一民族國家的日本不僅避免被他國侵略更稱雄一時,但是終於在爆棚的自信心與潛在危機的體制下,日本暴走了,在將東亞攪得一團糟後差點把自己也給斷送。
中國是否早有民族主義一直有爭論。無論如何,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是無法與西方現代民族主義相抗衡的。英國人的軍艦開到中國海岸後,許多中國人通過幫助英國人牟利,清政府本身無力制止只能放任之。中國地方軍面對武器強大的英國人一觸即潰,反而早已腐化的八旗兵抵抗到底。如果說中國文人、官僚和滿清利益群體或許還有一些國家觀念,那麼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或許英國人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侵略者,對於他們北京的朝廷也只能應證那句話「天高皇帝遠」。或許中國太龐大了,它從來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統一,即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地方官也有自己的心計,草民更不用說。所以中國才會敗於甲午,因為那時的中國相較於統一的已經完成民族國家的新日本只是紙老虎。後來清政府終於立志改革,然而國家內部的分裂已經滲入骨髓,東南互保敲響警鐘,終於在辛亥後走向分崩離析。滿清統治者的少數民族身份某種程度上似乎決定了他們無法完成建立民族國家的使命。之後的再統一首先是國民党進行初步的統一,然後是共產黨帶來更進一步的統一。期間經歷與日本的持久戰,就像幾百年前法國被英國入侵時一樣,中國人在戰爭中找到了民族國家的真諦,之後的天安門城樓上毛莊嚴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然後是朝鮮戰爭,中國軍人面對超級大國美國不再是一觸即潰的窘相,在不知不覺中,中國也已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統一的民族國家。不久前,全國隆重慶祝抗日勝利七十周年,社交網上一派盛世景象,人民愛國熱情又達到一個高潮。是的,中國強大了,但是已經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中國的未來到底如何,還有太多未知數。
縱觀各國歷史,近代以來後來崛起的國家幾乎無一不是藉助完成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而強盛!實際上,民族國家的建立就是現代化的必然過程,美國本質上也脫離不了這一窠臼,有一些答主已經提到,無論是美國早期對鬆散邦聯的放棄還是後來以武力強行推翻南方體制建立全國統一體制,這些都說明美國也存在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過程,本質上並沒有因為是移民國家而與其他國家有不同。但是民族國家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讓國家強盛也能帶來災難,二十世紀的很多戰爭正是民族國家帶來的,這值得現代的人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與反省。以史為鑒,與君共勉!統一的國家如果能降低交易成本,自然可以強盛,比如說德意志的統一就消除了小邦的重複稅收,提高了商品的競爭力。
而如果統一的政府卻導致某些地區利益受損而又不給予相應補貼,或是龐大的官僚階層盤剝過多,那統一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自然就無法強盛了。兩個或多個民族國家想要生存,統一成一個國家是前提。做不到這一點,生存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強盛了。所以世界上不會有存在的國家,更別提強盛的國家了。
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國家就是想像的實體化。民族國家是當今世界主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被普遍認可)的主權單位,先不說能否強盛,非民族國家本身在世界上就屬格格不入的異數。當今尚未完成民族國家構建的主權國家,也早已紛紛進入該程序:這其中有大一統帝國,有部落/宗教聯合體,也有城邦和前殖民地。
民族國家意味著高度的共識,共同價值觀和身份認同,否則主權在民、自由民主和政治文明都無從談起。非民族國家即使是短期經濟繁榮、社會發展,也是局部的、不穩定、不可持續、且無保障的。至於國體/政體/央地分權結構等的選擇,往往根據其自身歷史文化和需要而定。
因此統一、分裂不是前提,也不是原因,而是結果:維護統一本身就是試圖凝聚共識的嘗試,不管是依靠什麼力量和方式;但是一旦無法維持,也即無法形成共識,就說明想像民族共同體的過程是失敗的,自然也會分裂,形成多個不同的共同體繼續建構民族國家。所以民族國家必然是統一的,也不需要強調「統一「,往往特別需要強調「統一」的國家都是需要以此來偽裝成民族國家的、建構過程尚未完成的非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在現行世界體系下一定能生存,但能否強盛,是由許多內外因素共同決定的。
此外,美國是移民國家,是多種族國家,但絕不是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美國早已完成基於其憲政結構的民族國家構建,美利堅民族(American People/American Nation)認同早已形成,即使它包含了多個種族成分與信仰。當年的那句"攘外必先安內",貌似被很多人噴啊。。。
蔣委員長以前就是這麼想的,可還不是被你們罵的狗血淋頭!
→_→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原子彈靜靜地看著日耳曼人裝逼。
========
呼籲知乎文科、社科和政治類問題不要再有抖機靈和生動簡單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