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耳熟能詳的句子因為斷章取義而意義大變?

舉個例子「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是「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濟公說的吧?歡迎指正


《遣悲懷》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整首詩表達的意思是

詩人見到日常的事物,開始懷念已經逝去的妻子,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

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

這裡的百事哀,指的是現在生活里的點點滴滴,都能喚起詩人對妻子的想念。

而不是說貧賤的夫妻,如果連吃飯都成問題,又談什麼恩愛的愛情呢?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要一起死。後面的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了,我怎麼活啊?現在變成寫夫妻關係的了。

--------------

知乎現在跟啥一樣一樣的,沒事自己多百度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詞名句,出自《詩經》「邶風」里的《擊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詩經》保留至今最早的註解「毛詩「和「鄭箋」中,這段話是歌頌戰友之情的,「契闊」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話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山盟海誓說」實際上出現非常之晚,是當代學者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所提出,儘管言之鑿鑿,可縱觀《擊鼓》一詩,描寫的的確是戰鬥場面,兩相比較,似乎「毛詩」和「鄭箋」稍稍靠譜些——不管誰靠譜,至少寫什麼唐穿、宋穿的千萬別讓男主、女主對唱這段「情歌」,那時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詩、鄭箋,沒讀過啥《管錐編》的。


謝邀,去年看過的文章,正好有用啦。

相濡以沫

這個成語估計連小學生都會用,多形容夫妻之間同甘共苦,互相扶持。如今只要是相處融洽的兩口子,人們都會用這個成語來評價他們,無數夫妻也把它當作了婚姻生活的座右銘。不過,此語雖出自莊子之口,但莊子他老人家似乎並不認同。

《莊子?大宗師》里的句子:「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有一條泉水幹了,兩條魚被困在裡面,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互相依賴。與其在死亡邊緣互相扶持,還不如各自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莊子以平靜淡定的口吻來借物喻人,表達他一種無牽掛的心靈境界。

以德報怨

這個成語出自聖人孔子之口,指用恩惠和美好的品德回報別人的仇恨。許多人在品讀此語時都十分佩服孔老夫子的境界,覺得這句話體現了孔子的思想核心——「仁愛」,即使別人對不起自己,自己也要對得起人家,其實這卻歪曲了孔子的本意。

《論語?憲問》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認為,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以什麼來報德呢?可見,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絕非以德報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要一起死。後面的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了,我怎麼活啊?現在變成寫夫妻關係的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這句話出自莊子的「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一向被尊為金科玉律。

原句:「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是很危險的。也就是說,莊子真正想表達的是:生命有限,不該沒完沒了地去追無限的知識。

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

原句:「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愛迪生想強調的是後面。

刑不上大夫

曲解:古時中國法律體系不健全,法制不夠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後可以不受懲罰,不受刑罰。

實際上,孔子說這句話的原意是,提醒士大夫們要潔身自愛,千萬不要觸犯法律。而一旦犯法,將有刑具加身,則應趕緊自殺,不能受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渡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之時,他就能夠說: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的話,多麼慷慨激昂啊。但事實上,緊接其後的是:「因此,必須趕緊生活,因為不幸的疾病或什麼悲慘的意外隨時都可以讓生命突然結束。」


言必信,行必果。

此句是《論語·子路》中「言必信,行必果」的現代誤讀或演繹,《論語·子路》中相似的原句為:「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此句全段是《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聯繫上下文看,孔子提倡的是「言而有信、行而有果」的中庸之道,不提倡 「必信,必果」的極端情況,所以孔子說這樣的人是是固執的小人啊,但是我們看下一句,「抑亦可以為次矣」,這段是子貢和孔子討論什麼是「士」,「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認為這樣「硜硜然!小人哉!」但是這也是一種「士」只不過是相對低一級的「士」,那麼什麼是士,孔子自身就是一位「士」,那麼他會將自己與小人並列嗎?顯然不會。所以這裡的小人只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較低的境界的人,決不可視為是一個沒有道德的小人。孔子之所以認為這樣的"小人"硜硜然,是因為孔子的思想提倡中庸之道,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言必信,行必果"顯然是一種過,不為孔子所贊同。

從現代強調的角度講,毫無疑問我們堅決反對「言必不行、行必無果」,提倡「一定程度上的言必行、行必果」,這實際上和「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是相容一致的。此種說法是現代大多數人只看言必信,行必果6個字的斷章取義而已。

來源於百度百科,以上。


相濡以沫小時候一直以為是個形容感情好的詞

直到後來老師給講了那個兩條魚在水乾涸之後苟延殘喘的悲慘故事,才知道後面還有一句「不如相忘於江湖。」大概意思就是感情再好沒水也是白搭,你想作為兩條魚都混到只能用吐沫星子維持生活了,還談什麼感情。

加上這麼多年的人生閱歷我現在看這句話,基本可以理解為沒錢別窮逼逼談感情,還不如一個去傍大款一個去當小白臉,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貧賤夫妻百事哀才是相濡以沫的本意吧。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莊子發現的比我們都早,所以他才是聖人


莫過於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不知道哪輛校車裡的孩子將來會是信奉混沌的美國總統,所以我們應該把所有校車都幹掉——西格瑪神皇


(侵刪)


無後為大。

原句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可以明顯看出,這個「無後」跟生不生孩子沒有半毛錢關係。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裡的「女子」不是泛指女人,而是妾。小人是「小宗」。兩者共同點都是跟你有點關係,可是關係又不大。所以才有了後面的,跟他們親近了,就不把你當回事;跟他們疏遠了,又對你不滿。


以下引用自微信。

1父母在,不遠遊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釋義:

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和理由。

哭暈的理由:

不是不讓你去啊有木有……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

釋義:

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哭暈的理由:

就是告訴你你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啊,二貨!

3三思而後行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

釋義: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很多次。孔子知道後說,考慮兩次就夠了。

哭暈的理由:

老人家的意思是兩種角度去考慮問題就OK了,不要想太多!Just do it!想來想去的還不行動,墨跡泥煤啊!

4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原文: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道濟禪師(活佛濟公)

釋義:

這句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話說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成都)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還強迫寺里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答應不屠城,我就吃肉。」張獻忠答應了,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念著這句話。他是為了城裡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哭暈的理由:

濟公認為只是大神通聖人在特定情況下,為度眾生才吃肉。而濟公自己吃了兩隻死鴿可以吐出兩隻活鴿來。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儘管吃肉,做不到的話還是老老實實持戒吧!

5老來多健忘

原文: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釋義:

這句就很好理解了吧~重點是不忘相思呀!

哭暈的理由:

人家老白是想跟老婆表白浪漫一下說無論老成啥樣,神馬都不記得都不會忘了想你,不是說自己老了就痴呆了!你說孩子們怎麼就那麼不懂事呢?

6閉門造車

原文:

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朱熹《〈四書〉或問》卷五

釋義:

只要按照同一規格,就算關起門來製造車輛,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古代的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符合規格,就能合轍。)。

哭暈的理由:

宋朝是個推崇法制的時代,朱老也解釋的很清楚,古時「閉門造車」是稱讚「出門合轍」的巧妙!不是貶義詞呀……╮(╯▽╰)╭

7相濡以沫

原文: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釋義:

泉水乾涸了, 兩條魚為了生存, 彼此用嘴裡的濕氣來喂對方, 苟延殘喘。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 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識的來得好

哭暈的理由:

只看見了美好的開頭,卻很少有人看到故事的結局。

8人是生而自由的

原文: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隸。」——讓·雅各布·盧梭《社會契約論》

哭暈的理由:

多麼痛的領悟……!

9中國是一頭沉睡的巨獅

原文:

中國是一隻沉睡的巨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那就永遠別讓他醒來。」——拿破崙

哭暈的理由: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KITTY……

10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

原文: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愛迪生


以德報怨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出自《論語·憲問》


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從小老師便告訴我們,這句話描寫的是為人師者無私的奉獻精神,並且強調讓我們作文的時候一定要用上。年幼無知的我還真信了,且一直以為當教師壽命會變短(畢竟是小時候,腦洞比較大)。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原詩……

李商隱的詩比較晦澀難懂,這句話有很多種解釋,但是...再怎麼看這句話也絕對不是讚美老師的奉獻精神絕對不是!!

後來我們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提到這件事,一直不滿。誰這麼斷章取義不說,還詛咒教師一定要「絲方盡」「淚始干」。

這裡附上原詩: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為」是「修習,修鍊」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講通俗一點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將會遭到天譴。」如今很多人卻將其解釋成:「人如果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那麼老天都會誅殺他。」


暗搓搓地翻完答案。來寫個沒提到的。

能者多勞,勞者多得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

不好意思的抖個機靈。


網上流傳很廣的一篇短文:

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原文是

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翻譯就算了,講一下大概的意思——楚攻隨國,隨說:我無罪。楚表示:我(其實不想打你,但是我呢,)本來是個蠻夷;不過最近你們中國不太平啊,府院相爭,膜古非今。所以我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現在向您展示一下俺強大的武力,麻煩您去請示一下周王天子,幫俺提升一下國際地位唄?隨國沒辦法,只好去了,結果王室不許。於是楚怒了,認為:我祖上也是當過文王的大將(文王之師也)的!你現在不同意讓我當候爺,我只好自封為王爺了!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