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在港台,中國已經沒有傳統文化"這種觀點?

無論知乎,微博,貼吧都看到有人說中國的文化已經在大陸斷代了,真正的傳統文化在港台,甚至是日本,當代中國沒有傳統文化。 大陸不少公知學者似乎也贊同這一點 在看台灣的電視節目他們也相當覺得自己才是中華文化正統 當代大陸真的沒有傳統文化了么? 如果是,大陸無傳統文化與港台的有傳統文化的區別體現在哪兒?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包,不是寫幾個繁體字就叫做有文化了。

事實上鼓吹港台傳承傳統文化的討論,除了繁體字外基本拿不出什麼乾貨。內地文革時期是毀了很多東西,值得檢討,但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到扣上傳統文化消失殆盡這樣的帽子。

港台地區是出過什麼國學典籍?出過什麼書法家?出過什麼畫家?民樂、雕刻、武術、戲曲,又有什麼特別的建樹了?再說的接地氣一些,舞獅有大媽們舞的好嗎?來個會下象棋的也成啊~

台灣是好一些,畢竟有故宮博物院撐腰,而且人家文言文教的好,政府公文也是寫的文采熠熠,讓人眼前一亮。香港只是保留了一些粵語地區的生活習慣而已,上升到傳統文化有點抬舉了。


如上面幾位答友所說,中華文化是由人來承載的,兩岸三地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文化圈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實沒有誰高誰低的分別。

區別在於,本人以為大陸在解放後的建設過程中繼承了五四運動的部分遺產,繼續「推到孔家店」,尤其是在文革期間,導致這段期間大陸政治化傾向尤為嚴重,而相比起來港台則不受其影響,反而傳統文化的氛圍十分濃厚。作為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這裡以影視劇為例,大陸當時的節目基本上是為宣傳服務的,政治味較濃;而同時期港台則誕生了不少製作精良的影視節目,尤其是古裝劇甚至武俠劇的主題曲和配樂,令人印象深刻,如著名的香港83版《射鵰英雄傳》,台灣的《包青天》,《戲說乾隆》,《梅花三弄》……例子很多,而且很多都成為了一代經典;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也譜寫了很多優美的負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音樂作品。

但是情況在大陸改革開放後的近三十年逐漸產生了變化。繼續以影視作品為例,大陸逐漸湧現出了像《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為代表的四大名著的經典劇集,其中的歌曲配樂亦十分經典,之後還有像《雍正王朝》《康熙大帝》和《漢武大帝》等等這樣非常不錯的歷史大作;但是反觀現在的港台,大家是否能夠舉出一些讓你難以忘懷的接近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呢?(這裡我指的當然非偶像劇,雖然台灣偶像劇現在也呈現下滑趨勢)

究其原因,本人以為,大陸現在不斷大力宣揚傳統文化,是因為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也有賴於中華文化實力的回升;而台灣和香港的情況,有些不同,但根源是類似的:台灣自岩里正男登基拋出「兩國論」,陳水扁上台推出「去中國化」的新課綱,已經使現在的台灣年輕人出現文化認知混亂,國民黨馬英九的軟弱到現在他即將下台歸去也未能扭轉。「媚美」、「哈日」才是現在台灣的「主旋律」,曾經出演《包青天》,《戲說乾隆》等經典影視劇的那一代演員和導演已然老去;香港則是在「23條」和「愛國課綱」等議題的炒作下,愈來愈政治化,直到現在的「政改」,過去的金融之都已慢慢變為現在的「政治之都」,隨之我們現在也越來越難見到港產的如《尋秦記》和《神鵰俠侶》等等這樣的經典劇集。

所以最近台灣和香港給我的感覺已經是離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遠,源於現代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以及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兩地的年輕人很多都被西方話語所縈繞,更不用說他們背後可能還有西方勢力的影子。現在的港台甚至有點像改革開放前的大陸,逐漸政治化,甚至逐漸西方化,而這些變化則需要大陸的強大還有文化話語權的提升來解決。

綜上,我更認為題主所說的觀點不可取,反過來講可能還有些道理。


港台保留得好的是文化的可見形式,而非文化本身。

比如一些傳統的行業,傳統的食物,傳統的習俗。

要說華夏幾千年形成的文化,兩岸三地其實沒什麼不同。讓大陸和港台看上去不一樣的只是文化體現的形式差異,但歸根到底都還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處事哲學。

統治者能破壞的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但在我們靈魂的深處,有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湄公河行動》不參評台灣金馬獎,或者說會在台灣放映么?
對於現在的中國,收復台灣的價值大嗎?感覺國家並不是很著急……?
在97年之前的五年內,香港人民的態度有什麼轉變?
大陸居民為什麼不能申請台灣護照?
如何評價台灣炮擊大陸供水工程船?

TAG:香港 | 政治 | 台灣 | 傳統文化 | 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