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二戰義大利海軍?

我對義大利海軍的了解不多,只知道有像維內托級這樣的優秀戰列艦,但好像史實中並未對RN的地中海艦隊造成太多麻煩?無論是塔蘭托還是馬塔潘角的戰局都是一邊倒。義大利的海軍在二戰中是表現糟糕還是已經儘力?它的戰績和它的實力相匹配嗎?


這個問題關注了幾天,依據知乎海軍話題一貫低迷的人氣,可能更長的時間內也不會有人來寫新的回復了。

如果要評價一支海軍,你先要了解這隻海軍當時處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義大利皇家海軍(簡稱RM)可以說是開局不利的,因為RM不像IJN那樣,在戰爭開始之前就做好足夠的準備,IJN在開戰之前儲備了足夠使用3年以上的重油,而RM那邊由於按照自己的計劃,是在1942年開始形成足夠的戰鬥力,包括建造四艘新的主力艦,以及對原先的四艘主力艦進行現代化的大規模改裝,如果按照這個計劃,等到這8艘戰列艦開始形成戰鬥力之後RM的實力還會有更大的作為。

但由於過早開戰,導致現代化改裝和新主力艦的建造都尚未完成,除了主力艦之外,輕巡洋艦級以下的驅逐艦、護航驅逐艦、潛水艇等還未建造完成——如今很多人在討論的時候,都不會注意到這些雖然是小型艦艇,但卻比大型的戰列艦和抗空母艦更能決定戰爭走向的艦船。

與未形成戰鬥力的軍艦相配套的,自然是缺乏訓練的水兵和相對落後的技術了,RM海軍在魚雷和雷達技術上表現平平,人員則在夜戰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現有些問題,同時由於面對的敵人乃是世界第一流的RN,按理說戰爭沒打結果就很清楚了。

但是重要的問題在於燃油,IJN在開戰之前儲備了大約400萬噸重油,而RM儲備的航用燃油不到200萬噸,對於一支規模在世界第四的海軍來說,這批燃油連一年的用量都不足以滿足。但RM海軍實際上作戰了4年。

在地中海上不管戰爭性質怎樣發展,歸根揭底義大利海軍的損失將是慘重的。不難看到,到了和平談判之時,義大利不獨絕無寸土可得,恐怕連艦隊甚至包括空軍,到頭來都保不住。

——海軍上將卡夫尼亞里

這是戰爭開始之前的情況,在戰爭開始前夕,考慮一場戰怎樣打的時候,義大利的統治者墨索里尼認為戰爭會在三個月之內結束,就是這種想法斷送了義大利的海軍,由於這種錯誤的估計,RM放棄了護航,但實際上利比亞的補給不能沒有RM的護航,這個時候義大利海軍總部得出的結論是戰爭會持續下去,而墨索里尼相信了德國人會快速進攻英國的消息。

當時的情況大約是RM手裡有2艘主力艦,而RN則有11艘戰列艦和3艘航母以及數量略多於RM的巡洋艦(經常有不明情況的人指責戰爭初期英國航空母艦的不足,但面對這種一邊倒的優勢和皇家空軍的實力,RN有必要去造更多的航母么?),義大利內部航空派比重較大,包括墨索里尼本人,但最後還是接受了海軍必須有航母的這一觀點,於是開始去改造航母。

其實義大利空軍的實力還是可以的,但是在配合海軍作戰上表現的很糟糕,這種糟糕是在高層的合作上就有的,雖然不像日本那樣陸海軍勢不兩立,但聯合作戰的精髓義大利始終沒有掌握,而當時的USN、RN和IJN本身就擁有自己的航空兵,又由於提前開戰少了訓練的時間,表現的非常一般。

高層的另一個問題是上層管的太多,低層的軍官手中的權力則比較少。很多時候由於高層不了解情況導致了錯誤決策,使得作戰不力。但是RM對於密碼和情報的重視還是要好於IJN的,RM在密碼本可能丟失的情況下立刻更換了密碼,如果IJN也這樣重視密碼,山本大將可能會被絞死而不是擊落。

也就是說,在看戰前夕的RM,大致情況是組織不力,科技落後,內耗嚴重,準備尚未完成,倉促應戰。

戰爭開始的時候,和同時代幾乎所有海軍戰爭一樣,是從潛艇和水雷開始的,大體上來說還算比較順利,加上後來法國退出戰爭,緩解了RM的壓力,但RM也沒有進一步利用這優勢,主要是第一沒有打下來馬爾他,第二沒有控制突尼西亞。

這個時候義大利空軍在偵查上的不足開始逐漸體現:相對於英國空軍登峰造詣的偵察,義大利空軍的表現非常一般,白天半個瞎子,晚上則是全瞎了。

這種情況下針對一隻頗有實力而又缺少燃油以及準備不充分的艦隊來說,最合適的作戰無疑是艦隊保存,RM也確實是這樣的,面對世界頭號海軍強國,正面硬碰除了更快的輸掉戰爭之外並無更好的結果。

當時是卡拉布里亞海戰,這場海戰比較有名是因為HMS Warspite在24km打出了最遠的命中記錄,但實際上,RN和RM此戰中命中率都不是很高,而且厭戰的那一發炮彈並沒有帶來很大的傷害,雙方都沒有軍艦損失,而且都完成了最初的護航目標。

之後的作戰大家都比較熟悉,這裡就不說了,而且再寫就太長了。

如果說在最後回顧整個RM的作戰的話,大體上來說,海軍一開始就沒有想到會和RN最強大的艦隊作戰,而後來USN以及美國空軍的加入,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無力,使得RM在後期的作戰越發的艱難,但至少來說面對於比較大的困難RM的表現還可以,最大問題是在於義大利的空軍,但自古軸心多內鬥,義大利海軍一直想擁有自己的航空兵,但卻被空軍勢力所阻撓,導致面對海空一體的RN時,不僅作戰中被對方空中力量嚴重打擊,甚至是在偵查上都遠遠的落後於對方,如果要評價RM的話,處在絕對弱勢的航空兵力是第一點需要考慮的。這一點義大利海軍不是沒有人意識到,只是當時環境做不到,就好像IJN內部有人要求把造大和型的錢和資源去造飛機一樣,而RM則是自己不能擁有航空兵,而空軍的配合又不好。但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還是造了2艘的航母,比德國還是好一些:

如果戰爭延後,這兩艘航母形成足夠的戰鬥力,會更好一些,但那時RN的怨仇級也會提前出來了。

其次是準備的問題,燃油的不足以及雷達性能的落後,燃油的不足是個大問題,IJN後期因為這個問題也非常頭疼,而義大利由於本身並不產油,問題更大,由於缺少燃油,不得不選擇艦隊保存的方法,至於雷達,在火控上義大利戰列艦和巡洋艦表現還是可以的,雷達帶來的主要問題是偵查上的不足,尤其是夜間偵查上嚴重落後於英國。

這種問題的原因要在哪裡找?

我覺得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我們先看看英美日意德的首腦,丘吉爾之前是First Sea Lord,自不必說;FDR呢,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近代美國海軍現代化的最大推手,搞了兩洋法案;日本政局頻仍,但始終是陸軍控制著國家,至於元首,一腦子的陸地和坦克,墨索里尼也是完全不了解海軍,可以說FDR和丘吉爾是海軍的人,其餘三個都是陸軍的人,二戰基本是海洋征服大陸的套路。

戰後也是如此,代表海軍的一方勝利了,還好義大利在關鍵時刻加入了同盟國,今天還能保持一支較有實力的海軍不對。

而RM之中有人意識到這些問題,尤其是海軍的重要性以及海空一體的重要性,但是由於高層的阻礙導致無法推行。同時,義大利地面、空中、水上力量的合作也不很友好,陸軍還造成了海軍丟失了重要的基地,作戰的時候經常給對方找麻煩,這些對於如今的軍隊建設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而在人員的角度來說,義大利的陸軍可能表現的不太好,但海軍這個問題除了前期訓練不足之外,沒有太大的問題,義大利海軍司令官和軍官都是比較不怕死的,小型艦船也一直保持著比較好的素質,這點英國人倒是很誠實。

一般來說同舟共濟的海軍的表現是更勇敢一些的。

其他的問題是在於戰略的前期失誤,比如一開始的時候不控制突尼西亞,控制突尼西亞結合義大利絆倒,基本可以控制地中海航路,進而控制北非,但是當時義大利沒有這樣做,由於墨索里尼相信了希特勒的樂觀估計,導致RM長時間的不得不去護航,遭到了H艦隊和地中海艦隊的兩面夾擊。

但是實際上面對皇家皇軍的絕對優勢兵力,即使是做出了正確的策略,也只不過是晚輸一些,不能根本的改變自己缺少資源這個情況,而且艦隊保存也確實是當時正確的做法,起碼不至於像日本那樣國內生產更不上,而自己的船又被別人刷經驗。

不過義大利海軍的戰列艦的確設計的非常好。

但再好沒油也沒辦法啊……

站在事後的角度看,作為一支當時世界第四的海上力量,義大利如果做好前期的準備,使得雷達實用化,火控系統提升,存備足夠的燃油,並且開始的時候控制住突尼西亞像鉗子那樣絞住地中海的航路,配合德國的破交,能給英國帶來更大的壓力,而當時的義大利的主力艦也是歐洲最優秀的主力艦,最強的15寸,側舷最厚350mm,並且大力發展海軍航空兵以及軍中之間的聯合作戰理論和指揮體系,一定會達到他們應有的表現,但義大利並沒有做到這一點,科技上的落後和軍種國家間的牽制又拖了海軍的後腿。

這個時候可以看看英國皇家海軍的作為,可以說可能某一兩次作戰上沒有拿到全勝,但是海軍的戰略,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也是非常大膽的,很多東西都是由RN首創之後推廣而來的,而RM在面對這樣的對手時,可以說失敗是必然的,而義大利海軍在種種不利情況下還是儘可能的保留了足夠的力量,應當說表現還是不錯的。

- end -


整理了一下義大利海軍水面艦隊的戰果,潛艇按水下排水量算:

應該說,還是有些亮點的。比如1萬2千噸的曼徹斯特號輕巡洋艦被義大利人的兩艘60噸的摩托魚雷艇擊沉,是整個世界大戰中被摩托魚雷艇擊沉的最大的軍艦;在克里特炸傷約克號重巡洋艦也是一例;更不用說意軍的蛙人摸到亞歷山大港讓英軍的兩艘QE大修一年半的壯舉了。這些精銳的特種作戰部隊的表現放到哪一國都是非常傑出的。所以說義大利海軍「素質低下」或者「缺少勇氣」應該說是沒有道理的。

但看驅逐艦以上軍艦的表現,確實是比較難看。細化到「炮戰」,義大利海軍水面艦隊最大的炮戰戰果僅僅是一艘300噸的魚雷艇。這裡的原因,除了空軍的不給力、燃油缺乏、雷達技術低下和缺少夜戰訓練外,我覺得和義大利人的「存在艦隊」的作戰思路也有很大關係——大戰中意軍始終儘力避免在實力落後或者相當的情況下同英國海軍交戰,以致於他們到了投降的時候仍然保有相當強大的力量,讓丘吉爾深為忌憚。而小艇相比之下反而得到了更多的發揮機會,因而有傑出的戰果。


轉一個帖子,看不下去的可以只看加粗部分。

義大利海軍失敗的原因分析(原名《失敗者被掩映的絢麗廣輝》)

原貼轉自失敗者被掩映的絢麗光輝: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
鐵血網

原貼作者:國產AK47(似乎也是轉貼,不考證了)

亞平寧半島如同一隻皮靴深入了地中海,將地中海分隔成為東西兩塊。這片土地曾記載了歐洲最古老的光榮與歷史,更是歐洲古代文明與近代藝術的發端。波濤洶湧的地中海給古代的羅馬人帶來了無窮的財富和榮耀,也承載起了歐洲文明復興的搖籃。因此,地中海的制海權不僅僅是義大利人的生存需要,更承載了一個民族的古老而輝煌的夢魘。

因此,當西元1920年代,一個高個子,禿頂,略有些醜陋的男人在義大利議會上揮舞雙臂高呼:「我們要恢復羅馬帝國的光榮,地中海是我們的海!」的時候,議會爆發出如雷的掌聲回應就是必然的了。義大利海軍,也就在瘋狂與無奈之間被迫走上了一條本不情願的征程……

一般人總是對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予以極大的輕蔑,很少有人意識到,其實在二次大戰中,義大利人的表現並非可以簡單用「無能」二字來評價的。尤其是義大利的海軍,表現更是可圈可點。儘管戰爭者總是喜歡用勝利的各種光環為自己塗脂抹粉,但細心的考證,同樣能夠發掘出失敗者被掩映的絢麗光輝。而義大利海軍,就是這樣被埋沒的!飄花謹以此文在分析二戰義大利海軍勝負原因的同時,為這支以弱抗強的海軍正名!

1940年6月,義大利參戰之前,海軍主要艦艇如下:

老式的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2艘:加富爾、朱利奧?凱撒 』

老式的卡奧?杜里奧級戰列艦2艘:卡奧?杜里奧、安德烈?多利亞

新式維內托級戰列艦1艘(2號艦利托里奧於6月24日正式服役,「羅馬」和「帝國」正在建造中)

扎拉級重巡洋艦4艘(當時世界上防護最好、威力最大的重巡洋艦): 「扎拉」、「阜姆」、「葛拉齊亞」、「波拉」

塔蘭托級重巡洋艦2艘:塔蘭托、的里亞斯特

博爾加諾級重巡洋艦2艘:博爾加諾、格里亞奇

輕巡洋艦約12艘(?)班德?尼利、克雷奧尼、巴比阿諾、阿布魯奇、朱桑諾、加利波第、尤金親王、朱賽佩?加拉巴蒂……(資料有限,未能全部列出,請見諒)

另有驅逐艦50餘艘、各型潛艇100餘艘。

由於義大利海軍明確定位於保護地中海中部海權,保衛義大利本土——西西里——西蘭尼加運輸線,切斷英國地中海運輸線,支持陸軍控制北非,力爭攻克埃及,徹底切斷英國本土與中東的聯繫,打通意屬北非和意屬東非的交通線,因此,地中海作戰從一開始就明確為雙方的護航與反護航之戰。當時義大利海軍面對的主要是以亞歷山大港為基地的,由英國著名海軍將領安德魯?坎寧安指揮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厭戰」、「馬來亞」、「君王」3艘戰列艦,「鷹」號航空母艦,7艘巡洋艦和一批驅逐艦),由薩默維爾勛爵指揮的駐紮在直布羅陀的H艦隊(「勇士」、「決心」2艘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聲望」、航空母艦「皇家方舟」、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其間互有勝負,但地中海上的決戰決定了非洲戰場的結局。更是納粹走向覆亡的第一步。

一、義大利海軍最根本的失敗原因——沒有統一的戰略

1940年6月11日,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戰。他認為戰爭已經勝利,德國陸軍已經橫掃歐洲大陸,法國即將徹底失敗,英國也將與德國媾和。義大利如果不抓緊時間參戰就將一無所獲。從政治的觀點看,這是不無道理的,然而,從軍事上來說,這實在是一個過分愚蠢的決定。義大利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多格里奧元帥屢屢警告墨索里尼,義大利武裝部隊的計劃是到1942年才能完成戰爭準備,1940年的義大利甚至連起碼的戰略和戰役計劃都沒有制定,軍隊的武器裝備沒有來得及更換,熟悉、訓練,戰略物資沒有充分的儲備。總而言之,除非能夠保證戰爭在幾個月內就勝利結束,否則義大利將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

先不談對義大利陸空軍的影響(在今後的系列中會有分析),僅以對義大利海軍的影響來說,由於根本沒有想到會開戰,其準備之差失難以想像的。根據今天所能收集到的資料。1940年6月11日,義大利的4艘舊式戰列艦中,僅有加富爾級的2艘完成了改裝走下船台,最新式的維內托級戰列艦雖然先後下水,卻因為時間太過緊張而根本沒有足夠數量的合格艦員。可以用作運輸船的商船中,居然有1/3以上還在地中海海區之外,一開戰必然成為英國人的戰利品或者被迫躲在中立國港口中根本無法使用。海軍油庫幾乎沒有什麼戰略儲備,以至於1942年第三艘強大的維內托級戰列艦「羅馬」雖然建成服役,使得義大利海軍在戰列艦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地中海的英國海軍,卻因為沒有油料而根本無法進行戰鬥。對於無數極其有利的戰機只能作壁上觀。

但最嚴重的,還應該是海軍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對地中海局勢做以清晰地分析和嚴謹的戰略考量。因此在開展伊始,整個決定地中海歸屬,最後也決定了義大利命運的戰略要地就被忽視了。一是馬爾他,二是突尼西亞。

正如飄花以前在相關文章中所提到的,沒有迅速控制突尼西亞,以海空軍封鎖突尼西亞海峽,徹底切斷英國地中海航運線,導致了北非戰場上的義大利軍隊一敗再敗,英國第八軍團得以集結大量兵力兵器,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即使隆美爾這樣的天才將領也無法抵擋對手的壓倒性數量質量優勢,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並不寬闊的突尼西亞海峽沒有被封鎖。而且義大利艦隊也就無需冒著被地中海艦隊和H艦隊夾擊的風險被迫強行護送運輸船橫渡地中海抵達的黎波里了,而只需要在空軍全程掩護下將船隊送向突尼西亞港口和海岸即可。地中海戰爭幾乎完全是護航和破襲作戰,義大利的快速運輸船和輕型艦艇,甚至包括大型艦艇因為護航而損失慘重,而這本來應該是可以避免的。馬爾他的重要作用更不用多提。鑒於許多人都已經非常了解,飄花也就不再多提了,但又一件事情是必須特別提到的:1940年6月11日的馬爾他島上,英軍全部駐防兵力不超過1個營,機場上僅有4架飛機。這樣薄弱的武裝力量,這麼關鍵的要點,居然不惜一開戰就立即拔除,反而使之逐漸成長為盟軍攻擊義大利的核心陣地,可以說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對這樣的嚴重失誤,恐怕不僅僅是「沒有制定戰略」所能解釋的。應該說,這是飄花對二戰史中極少數幾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之一。

另一個嚴重的戰略敗筆是對希臘的入侵。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出於政治目的,義大利對德國人保密多少還有情可原,但陸軍這樣的行動居然不通知海軍,讓海軍做好相應的準備就無論如何也讓人無法理解了。由於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形複雜,陸軍重型裝備的運輸僅僅依靠公路和鐵路相當困難,最方便、最經濟的辦法就是利用海上的機動能力進行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居然不同海軍協商,在戰略計劃中不安排海軍的協同,實在是愚蠢透頂。儘管義大利海軍迅速的完成了這個戰略布局的轉變,然而確實嚴重的增加了海軍的負擔,畢竟,依靠義大利海軍的實力,僅僅向北非實施補給和護航,艦船數量和運輸船數量就已經捉襟見肘,希臘行動無疑對海軍提出了新的考驗。希臘方向海軍行動儘管後來是成功的,但很難說對北非的行動沒有影響,而且戰術結果的成功也不能掩蓋其戰略策劃的失敗。何況,隨後東南歐實際成為了軸心國的「雞肋」!

二、燃料不足

這個問題應該是上一個問題中的具體分析,但因為這個問題在地中海義大利艦隊的行動中太過關鍵,所以不得不專門予以分析。

義大利海軍的大油荒是發生於1942年6月-8月,在這一時期,大西洋上潛艇戰爭是熱火朝天的時候,蘇德戰線上的德軍正在取得巴爾溫科沃戰役的巨大勝利,整個西南方向被德軍裝甲第一集群打得粉碎,A、B兩個集團軍群正在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疾進。北極冰海,強大的提爾?比茲等重型戰艦與挪威的第五航空隊和潛艇正在截殺英國摩爾曼斯克船隊。羅馬尼亞的普洛耶施蒂油田正在熱火朝天的生產提煉。而盟軍夢想的用於戰略轟炸的大型四發遠程轟炸機還在生產線上,在這個時期鬧油荒只有一種解釋——軸心國沒有將油料送到義大利,而是用在了其他地區的戰場和儲備!

然而,學過化工的都知道,艦船用燃油和航空高品質油料、坦克用油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在北非德意軍隊與英國第八軍團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中連續拼殺,無休無止地進行著消耗戰的時候,擔負著血管作用的地中海運輸線卻因為沒有油料而使得艦隊無法出航護送,這實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畢竟,自1940年開始的非洲戰爭中,儘管北非和東非地區地形寬廣,道路極差,但是英國陸軍儘管當時規模有限,卻在優勢海軍的強大支持下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犀利的攻擊,其根本原因並不見得是英國的馬蒂爾達坦克何等強大,也不是海軍艦炮作了多少貢獻,而是利用海軍掩護運輸船將陸軍需要的大批輜重補給通過近海運輸,使得陸軍的攻擊保持了銳氣。而如果沒有這種及時的、不間斷的跟進補給,而只是沿著少數幾條沙質道路和完全不能保證質量的公路進行運送的話,不僅是不現實的,而且長途運輸也會無可避免地造成大批裝備的磨損,大大降低裝備的完好率。僅以坦克為例,根據德國方面的統計,在北非戰鬥中,雙方因為機械損耗導致被遺棄的大概占雙方總損耗的1/4-1/3(不計入維修後恢復戰鬥力的戰車)。由此可見海軍的機動對於在惡劣地形作戰的陸軍起到了何等的支援作用。在已經有了深刻教訓的情況下,還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1、軸心國的資源不敷使用;2、德國人對義大利留了一手;3、阿爾卑斯山的地形阻礙了運輸,而無法獲得地中海的制海權,不能自由的通過海運輸送油料更進一步加重了這一負擔。無論是什麼原因,義大利艦隊因為缺油無法出動,不能為北非運輸隊護航並破壞對駐埃及英國第八軍團和馬爾他的運輸線,無疑決定了軸心國在北非的失敗。無論如何,這應該是軸心國家共同認識到的嚴重問題。隆美爾的失敗,並不是敗在卡薩布蘭卡的背後一刀,更不是敗給了愚蠢笨拙的蒙哥馬利,而是敗在了地中海。這個教訓之深刻,應該是任何一個後來者所應當反思的!

三、陸軍沒有任何配合,作戰體系成為了單一兵種的單打獨鬥

在地中海地區,義大利武裝部隊參與了多方面的行動。6月11日向法國開戰,二十多個精銳師在尼斯、薩伏伊方向居然被僅僅6個法國B級師死死擋在原地,成了一大笑話。為洗雪恥辱和「沿著古羅馬的征服道路前進」,義大利軍隊在沒有事先通知德國的情況下,突然進兵希臘,結果被人數雖少,但鬥志高昂的希臘軍隊打得一敗再敗,甚至被反攻入阿爾巴尼亞,被迫請求德軍支援。然而,值得記載的是,義大利海軍在這一階段的行動中,表現極為出色,多次利用海上機動優勢補給、援助陸軍,並多次利用艦炮火力支援陸軍在沿海地區的行動,儘管由於亞得里亞海的地形,英國艦隊僅僅敢於使用潛艇破襲。但應該說,義大利海軍在這一地區的作戰行動是值得讚揚的。

在北非,德意陸軍及血脈幾乎全靠義大利海軍掩護的送往的黎波利的運輸船隊支持,根據統計,所有的船隊都得到了海軍的護航支持,這一比率遠遠高於英美盟國的大西洋護航,因此有人評價說義大利海軍是最負責任的海軍。甚至在因為馬爾他的英國路基空軍基地和亞歷山大的地中海艦隊、直布羅陀H艦隊的襲擊導致義大利海軍在一些列交戰中損失慘重也沒有阻止義大利的護航。隆美爾在非洲發起了一系列的戰鬥,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根本原因是在於義大利海軍用艦艇鋪就了一條鋼鐵之路,當義大利海軍因為缺乏油料而無法再繼續大規模護航以後,德意軍隊在北非就立刻陷入困境,突尼西亞大規模投降的根本原因也正是義大利海軍的無法救援。

然而,與海軍給予陸軍的強大支持截然相反,義大利陸空軍對海軍幾乎毫無貢獻。

義大利海軍司令部並非沒有注意到馬爾他的重要戰略地位,曾多次要求攻佔馬爾他。但是義大利海軍沒有陸戰部隊,登陸作戰僅能依靠陸軍。而陸軍對此的態度是——拒不執行。陸軍可以在北非投入50萬大軍,卻堅決拒絕派出哪怕僅僅是1個團去進攻馬爾他。根據種種跡象,飄花懷疑義大利陸軍真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陸軍裝備、訓練很差,不能實施登陸作戰」,而是「把陸軍置於海軍指揮之下是不可以容忍的,哪怕僅僅只是一個團,羅馬是依靠強大的羅馬兵團戰勝迦太基的!」軍種間的排斥導致了本可以輕易獲勝的馬爾他戰鬥被放棄,在日後成為了北非失敗和義大利被攻佔的主因。

在著名的要塞托布魯克,義大利人甚至沒有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就投降了,海軍良好的前進基地就這樣被陸軍輕易放棄,讓海軍喪失了一個重要的前進掩護支撐點,把運輸隊的主目的地的黎波利直接暴露在英國地中海艦隊打擊之下。對比英國部隊在托布魯克面對隆美爾裝甲合成部隊的最犀利的陸空協同攻擊,依靠義大利人留下的工事堅守了近2年,打出了著名的「不屈要塞」,飄花對義大利陸軍的鄙視只好進一步上升。整個北非戰線,在沒有德國人支援的情況下,義大利陸軍沒有守住任何一個海軍非常需要的補給點和基地,幾乎全部是一觸即潰。給地中海上的海軍作戰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可以說,相對於海軍所付出的代價和所作出的貢獻,海軍實在是白白為陸軍做出了重大犧牲。

四、極其糟糕的空軍協同與缺乏海軍航空兵對義大利海軍的嚴重影響

今天最被重視的「空權論」是義大利人杜黑所提出來的。在一系列的行動中,義大利人逐漸認識到了杜黑思想的前瞻性。然而可笑的是,義大利人將杜黑思想的全部糟粕也一起奉為聖經(相關情況請參見飄花另一文章《獨立空軍,你是否還應該存在》)。把持著最高統帥部主導權的陸軍和墨索里尼迷戀羅馬兵團式的大陸戰爭,空軍則自杜黑時代就形成了建立統一航空部隊,不允許其他軍種——尤其是海軍——建立航空兵的獨斷觀念,而且迷戀於戰略轟炸(二戰中唯一曾經認真策划過對美國本土實施戰略轟炸的就是義大利空軍)。同樣出於軍種競爭的目的,空軍要「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獨立的空中戰爭」。墨索里尼也同樣不懂得海軍航空兵的特殊性和必要性,認為亞平寧半島正好分割地中海,就是中地中海不沉的超級航空母艦,陸基飛機已經能夠覆蓋整個中地中海,根本不需要建立海軍航空兵和建造航空母艦就已經能夠完成全部的海空任務。因此,同德國一樣,空軍攫走了幾乎全部飛機,海軍所能調遣的僅僅是一些水上偵察機,而且沒有夜間偵察設備,性能很差。而海軍提出建造航空母艦和建立專門的海軍航空兵的所有建議在戰前全部被統帥部的陸軍元帥們駁回。

這樣的觀點在地中海戰爭中很快就造成了嚴重後果。在地中海爆發的一系列激烈海戰中,如卡塔布里亞海戰、特烏達拉角海戰、第一次錫爾特灣海戰、馬塔潘角海戰、第二次錫爾特灣海戰等一系列大規模海戰中,面對有航空母艦艦載航空兵支持的皇家海軍,義大利艦隊屢屢在占居優勢的情況下要麼因為缺乏空中跟蹤提供的情報而茫無目的,任憑敵方運輸船隊在眼皮底下經過,要麼因為空中攻擊而被迫撤退,甚至造成了嚴重損失,如馬塔潘角海戰中,義大利艦隊本來完全有可能吃掉英國前衛巡洋艦隊,而後依靠高速脫離取得輝煌的勝利,但僅僅因為幾架魚雷機的干擾,就導致了新式戰列艦受重創,3艘威力強大的「波拉」級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被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擊沉的慘敗。而海軍召喚空軍實施空中支援時,空軍的飛機卻總是不知道在哪裡,直到不需要空軍支援了,空軍的飛機才如牛車一般跑到戰場晃悠一圈。甚至還經常攻擊義大利艦隊(真是讓飄花不知道這是哪國的空軍了!)。有限的幾次空中行動由於飛行員們沒有海上空戰的訓練,其攻艦能力幾乎是個笑話。英國人的海軍航空兵飛機質量很差,但從沒有感覺到義大利空軍對英國艦隊有什麼實質性威脅。

在英意雙方首次大規模海戰卡塔布里亞海戰之後,由於空軍支援嚴重不利(海軍已經將英國艦隊誘至非常有利於海空協同攻擊的海域,並在艦炮戰中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空軍卻居然根本沒有抓住機會,讓英國人大搖大擺的離去,而且還攻擊了自己的艦隊),義大利海空軍間的矛盾達到了白熱化。也由此,墨索里尼不得不同意海軍立即改裝2艘航空母艦(「飛鷹」、「奧古斯塔斯」)。然而,時間不等人,正如在分析德國時飄花指出的,在戰爭中建造航空母艦,訓練海軍航空兵是不可能保證有充裕的時間的。當兩艘母艦準備出海試航時,義大利已經退出了戰爭。

可以說,義大利海軍的失敗,在戰前就已經註定。並不是義大利海軍將領頭腦僵化,他們其實已經注意到了未來海戰的需要和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相對於其他國家的戰艦,義大利戰艦航速普遍較快,事實上已經完成了實現向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的轉變的性能需要。但因為各種原因始終無法建造航空母艦,讓義大利海軍吃盡了苦頭。墨索里尼的想法從戰略上看也確實並不能說是錯誤的。畢竟義大利海軍的戰略定位確實也就是控制中地中海,而義大利飛機的航程確實也足夠控制中地中海的任何海域了。然而墨索里尼沒有想到的是,理論上的設想並不能取代實戰需要。或者義大利海軍在僅僅滿足於中地中海作戰的情況下,可以不需要航空母艦的支援,但那就要求陸基空軍必須與海軍形成極其密切的協同。必須能夠實現海軍「指哪兒打哪兒」的要求,必須保證海軍艦隊隨時都處於己方殲擊航空兵的掩護之下。而且,用於支援海軍艦隊的航空兵部隊必須有專門的訓練,懂得艦隊的需要,並且要有適當的裝備。而這些,義大利空軍由於其戰略定位和基本軍事思想的原因完全不具備,因此對艦隊作戰幾乎毫無支持。理論上完美無缺的想法在實戰中被證明只是一廂情願。在這一點上,可以說,義大利海軍最大的敵人不是英國艦隊,而是義大利政府當局的拙劣政策。

五、技術裝備落後對海軍作戰影響嚴重

同英國艦隊相比,義大利人在海軍技術裝備上的差距是雙方艦隊作戰失利的主因之一。主要的技術裝備差距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

1、雷達技術差距太大

義大利艦隊和水上偵察機在1942年前沒有安裝任何雷達設備。在塔蘭托突襲前,義大利飛機已經多次發現了英國航空母艦編隊,但就是因為沒有雷達設備,無法在夜間實施持續的海上跟蹤,不知道英國艦隊的目的,導致了英國人的突襲成功。在馬塔潘角海戰中,義大利人更是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然而,根據已有的資料證明,義大利人開發雷達並不晚,1935年就已經開始研究,在1939年就已經由提貝托教授開發出了波長70cm,可發現12千米的水上目標和30千米的空中目標的雷達,但不知何故該型雷達遲遲不能定型投產,使得義大利艦隊根本沒有夜戰能力,多次錯過了大好戰機,並因此付出了血的代價。而且,義大利雷達不具備射控功能,因此,即便是最新式的維內托級戰列艦,儘管其對海火力極為強大,對空火力雖然高炮數量偏少,但性能優良,可是因為沒有雷達進行火控,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海上戰鬥系統,在歷次海戰中都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其威力。除了雷達以外,義大利人在高精度望遠鏡、無閃光火藥等其他夜戰裝備上也是問題多多,火炮甚至沒有基本的防閃光器。當然,這些和雷達差距相比,已經算是小問題了!

2、炮彈質量

在歷次海戰中,義大利炮手們證明自己的技術絕不亞於英國同行,甚至更有勝過。在飄花前面列出的各次大規模海戰中,義大利炮手們都能迅速測定對手的方位、距離,屢屢打出了夾叉彈,然而,由於炮彈質量不過關,炮彈散布過大,儘管給對手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卻無法保證能擊中對手,形不成實際威脅。這種情況在二戰其他各國海軍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包括技術能力甚至不如義大利的日本)。義大利艦隊屢屢出擊卻難以取得什麼有價值的戰果,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因。

3、高射炮

其實這個問題列出來有點不太合適,因為事實上,義大利的幾種主要艦用高炮本身性能都不錯,至少都不劣於盟國同類產品。但幾種高炮上艦之後確實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首先是作為大型艦艇防空主力的90mm高炮,該炮身徑比長,性能相當不錯,但始終無法開發出雙聯裝或者多聯裝炮塔,只能使用單裝炮,毫無疑問這就使得義大利大型艦艇上的防空主要火力密度嚴重下降,顯然對於軍艦的作戰是有影響的,更何況義大利艦隊幾乎完全沒有空中支援和空中掩護;1939型37mm防空炮和1935型20mm機關炮射速、射程都不錯,但是卻沒有指揮儀控制,完全依靠炮手手動瞄準射擊,對空中目標的毀傷概率就可想而知了!

同德國人相比,二戰初期的義大利人潛艇數量是相當多的,但是義大利人的潛艇發動機技術較之德國人要差得多,水下噪音相當大,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地中海水域溫差層多給潛艇帶來的相當優勢,比較在地中海的德國潛艇和英國潛艇,義大利潛艇的戰績實在顯得一般。而英國海軍甚至僅僅使用裝備老式聲納的驅逐簡直就足以應付了。

5、訓練問題(4在哪裡……?)

按說這一條本來不應該算是「技術」問題的,不過由於訓練水平對於技術的影響還是有相當作用的,因此,將訓練問題也歸入這一大項裡面了。

義大利海軍的總體訓練水平是趕不上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的。尤其是開戰時,其最新式的戰列艦「維內托」僅僅服役了不過40天,許多水手甚至還沒有熟悉戰艦,更不用談合成訓練了。而且在開戰前,由於義大利國內的經濟形勢並非一直不錯,財政收入頗為糟糕,很難拿得出足夠的海軍訓練經費,尤其是在開工了4艘強大而昂貴的「維內托」級以後,更是沒有太多的餘款供海軍訓練使用了。而且油量不足、缺乏夜戰裝備而導致沒有夜戰訓練,海空軍之間互不信任,缺乏海空協同訓練——義大利海軍甚至不得不在所有軍艦上甲板塗上極為明顯的義大利國旗標誌——而這對於軍艦的隱蔽並不有利。而英國潛艇的威脅更是給出海訓練更加大了風險。一般說來,優秀的海軍艦艇應當是經過2-3年磨合的艦艇機械設備和與之協同的艦員。但義大利人根本沒有時間做到這一點。

六、最傑出的戰例——人操魚雷

如果說二戰中義大利的武裝力量一無是處的話,至少對於義大利人的特攻潛艇部隊是不公平的。義大利海軍曾取得的最大戰果也不是由強大精良的戰列艦編隊取得的,而是——人操魚雷。

義大利特攻潛艇部隊突襲亞歷山大港,重創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和「勇士」戰列艦的戰例許多人都是很熟悉的。飄花也不準備多說了,但對於義大利海軍,甚至對於義大利武裝力量來說,這都是二戰中鮮有的亮點。因此不特意提一下,顯然對那些勇士們是不公平的!而且這一傑出戰例很快就被英國學去對付「提爾?比茲」,而日本人不僅突襲了珍珠港,甚至更是以此開發出了「回天」魚雷,取得了相當不小的戰果。今天各國海軍特種部隊的裝備裡面,依然不缺乏這種獨特的武器,應該說,這也是二戰中義大利人對世界軍事思想和裝備做出了一大貢獻吧!


試問義大利海軍可曾於堂堂陣中獲取半點戰績否?羅馬號空有噸位,而在時間合適時則有僅次於轟六之史上次強之217暴擊機輕擲彈丸,空軍健兒手握搖桿談笑間操控若定,則有威力巨大之弗里茨X如輕隼優美圓滑軌跡掠過長空化作憤怒的鐵鎚直擊二號炮塔俄而迸發憤怒烈焰,而長於橫行鄉里的西西里楞子空有走奔跳號一途。而空軍健兒輕輕一笑隨手在戰果一欄又添一筆而已。


紙面實力強德國不少 但德國不給力說好的負責義大利軍港的防空結果還是讓英國偷襲成功了 如果沒義大利德國軍隊想在北非撐這麼久就是在做夢 幸虧義大利賣隊友賣得及時 很少有人知道義大利兩場世界大戰都是戰勝國吧 義大利現在可以有正常的陸海空軍 而且還能名正言順的用航母 悶聲發大財 你們啊 naive


擁有世界上噸位最大的驅逐艦,義大利的驕傲,驅逐艦史上的巔峰,維里奧維內托號


轉個戰列艦吧的大神發的:

地中海海戰中的德意戰果對比

以下資料出自Vincent P. O"Hara, Struggle for the Middle Sea: The Great Navies at War in the Mediterranean Theater, 1940 - 1945

The loss of major surface warships (from battleships to large escorts) to enemy action provides one way to measure performance. The Italians sank thirty-three Allied warships and lost eighty-three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Red seas from 10 June 1940 through 8 September 1943 (seventy to the British and their allies and thirteen to the Americans). In this period German forces sank an additional forty-three Allied warships. The warships sunk by Italy totaled 145,800 tons and by the Germans 169,700, for a total of 315,500. The British dispatched 161,200 tons of Axis warships and the Americans 33,900, for an Allied total of 195,100.

The Germans accounted for 57 percent of Allied losses, whereas the British, with minor help from the Polish, Greek, and Dutch navies, accounted for 83 percent of Italian warship losses. German aircraft and submarines proved more effective than their Italian counterparts. German aircraft sank 30 percent of the Allied total loss, compared to only 9 percent for Italian aircraft. German submarines sank 21 percent, compared to 7 percent for Italian submarines. In the categories of special weapons, surface actions, mine warfare, shore batteries, and capture, the Italians accounted for 28 percent of the Allied total, compared to 5 percent for the Germans.

整理一下:

【盟軍總損失 100%】

德國飛機 30% 德國潛艇 21% 德國水面艦艇、特攻、佈雷、岸炮、捕獲:5% 【德軍共計 57%】

義大利飛機 9%

義大利潛艇 7%

義大利水面艦艇、特攻、佈雷、岸炮、捕獲:28%

【義大利共計 43%】


圖靈的密碼破譯讓英國假裝誤打誤撞消滅義大利海軍


窮和被國策坑害的一支盡職盡責無可挑剔的水面力量

窮是各方面的,不只沒錢,也沒資源,沒有開發技術的基礎。而國策就是上了shitler這賊船,沒有準備也根本無法準備。

高票的兩個答案說的已經很好了,不過我準備跑個題說一下國策的戰略問題。義大利一直寄望於將阿比西尼亞收為殖民地,但事實上它對於義大利而言沒有任何戰略意義。反倒是在與阿比西尼亞人的較量中Regio Esercito吃盡了苦頭還出夠了洋相。不過並不能因此說明Regio Esercito多麼無能草包;阿比西尼亞沒有早早的成為其他列強殖民地不是偶然,不是毫無道理的。首先阿比西尼亞除了是尼羅河最大的水源之外沒有有價值的資源(至少當時如此),其次阿比西尼亞還有個非洲屋脊的名號,地形啊作戰條件啥的是很差的。還有一點,阿比西尼亞可不同於一早就被西葡弄走的非洲美洲殖民地,人家可是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國家體系的,是一個堅挺了700年的獨立帝國;強悍如埃及的馬木留克都奈何不得,奧斯曼土耳其也拿他沒辦法(大航海時代2的主線好像就是這事);更何況維持霸權世界秩序的英法不會坐視自己的利益範圍受到後起之秀的挑戰,所以一直對阿比西尼亞提供資瓷。落魄如奧斯曼尚且還能在一戰中向英法施展拳腳,更何況阿比西尼亞這個佔據地理優勢的國家呢?所以說義大利意圖將阿比西尼亞收作殖民地必然是賠本買賣。

但是賠本也會有收入,只不過是入不敷出。那麼控制阿比西尼亞對義大利而言好處都有啥?阿比西尼亞的土地下2m有豐富的氮磷鉀【霧

事實上是,沒有。一點都沒有,甚至是還得繼續賠本。

看上去義大利好像在東非獲得了一個立足之地,一片可以開展建設的樂土;但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交通運輸為前提的。然而義大利本土與阿比西尼亞之間隔著什麼?英領埃及,英領巴勒斯坦,蘇伊士運河,法領吉布地。一個個都是墨索里尼預想的敵人啊。這要是開打了,連一點口糧都運不過去,指望當地駐軍靠吃香蕉維持生活和使用咖啡當作燃料嗎?更別提軍用裝備了。但又不能扔掉不管,墨索里尼的國策跟馬鹿軍部一個德行,就是吃進的不能吐。也就是說,在阿比西尼亞的駐軍將會徹底失去與本土的聯繫,將會使本土失去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而且為了防止這個問題的出現,義大利還必須調動利比亞駐軍,發動針對蘇伊士運河的攻擊,這給國家增加的負擔無異於雪上加霜。本來可以用於專守利比亞防衛的軍隊被分散到東非挨餓,而空虛的利比亞又可以變成英國人的靶子;而北非一旦失守,軸心國的下腹就向英美暴露無遺了。

義大利海軍為墨索里尼的愚蠢決策擦腚,一貧如洗兩手空空頂住三個敵人還能硬撐三年已經實屬不易,還得時時刻刻承受shitler出賣與算計隊友和失去戰友與夢想的痛苦,這真的是比你們吹噓的IJN還要堅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另外墨索里尼對shitler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義大利起碼給shitler續了三年命;只不過墨索里尼此舉不但徹底搞臭自己與自己的國家,還徹底葬送了自己的理想。賠了身家一切只為一句甜言蜜語,給一個下地獄的無恥瘋子墊背,實在是愚蠢的令人惋惜。如果1934年墨索里尼被行刺陶爾斐斯的納粹分子一併暗殺的話,指不定法西斯主義今天還能高居廟堂之上。

我將只忠誠於義大利王國。--Ammiraglio Inigo Campioni,1944


義大利海軍特種部隊挺NB的,人操魚雷挺另類的,維內托級戰列艦看上去挺厲害的,給北非戰場運輸護航工作挺不成功的,最後—沛納海這款軍表挺有名的!


儘力了,米蒂下場誰都攔不住


作為艦載機和反艦導彈在新手村碰到的第一個怪,為藍星海空力量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實力與表現不成匹配。義大利造艦技術遠勝於列強,看看VV就知道了。但是義大利海軍的問題是存在幾個短板如下:雷達,各種夜戰被吊打你說為什麼;航母,這個可以用時代局限性來找借口;最重要的就是工業實力不足帶來的軍艦產能低下。你又不是五六條戰線的漢斯,大戰開戰之後除了羅馬啥都沒造出來除了工業產能沒別的解釋了。


推薦本書吧 挺有年頭的了


塔蘭托


主要問題是沒燃料、沒航空兵、沒雷達;主要敵人不是英法同行,而是被綁上德國戰車的本國國策和軍種之間的相互掣肘。作為一支存在艦隊,在地中海和對手纏鬥三年,在基本保存自己的前提下給對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和損失。把記載研究之後,歷史必須承認義大利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起的作用。(從40年到43年義大利投降,盟軍在地中海損失不少於350艘艘軍艦,總噸位不低於50萬噸。義大利損失軍艦393艘(一半為小型輔助軍艦),總噸位31.4萬噸(不包括德國海軍損失的約40艘潛艇,3萬噸)。)


幾個好的設計掩蓋不了整體工業製造能力低下綜合國力遜於美英德蘇的事實


二戰義大利海軍的亮點是特種攻擊 使用蛙人和人操魚雷擊沉過包括兩艘英國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先鋒號)在內的四艘軍艦和數十艘商船

意水面艦支作用乏善可陳 值得一提的是在馬爾他戰役期間輔助徳軍壓制英軍 另外在抗衡英地中海艦隊支援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方面盡了力 最終是實力不濟被擊敗

義大利海軍在塔蘭托後就開始避戰 不敢獨自與英地中海艦隊會戰 另外意軍自己無法取得制空權 只有在德空軍幫助下才能抗衡英軍 當德空軍重心轉去支持非洲軍團時 意海軍逐步失去對地中海的控制

再多扯一句 戰後有戰史專家認為德放棄攻佔馬爾他計劃是地中海失控並最終導致德非洲軍團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推薦閱讀:

一到兩套密集陣系統能否罩住大和?
有哪些在二戰時適用,但在現代戰爭中被淘汰的戰術或武器?
抗戰中,國軍各友軍間互相拆台,不救援,真的是普遍現象嗎?
對於雙方士兵人數少,一百多人,並且每個士兵技藝高超,這樣的戰場會是什麼情況?
如何評價「人海戰術」?請從使用條件、有效性等方面舉例說明。?

TAG:歷史 | 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海軍 | 戰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