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曼昆經濟學原理第一章中的原則8?
01-21
原話是:一個國家的生活標準取決於生產率。以中國和美國為例,美國工人的收入更高可以理解為他們的生產效率要高於中國工人,原因可能是更好的設備,更好的技術,更熟練的技能。如果是這樣,又如何看待跨國公司更多地將工廠放在中國,馬來,越南等地?這是否可以理解為當地的工人經過培訓後也能獲得跟美國工人一樣或者接近的生產效率,而仍然保持一個較低的用工成本?在這樣的條件下,是否原則8不再適用?
謝邀。國際貿易源自比較優勢,不是絕對優勢。
正好書在手邊。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也就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生產率。(生產率:每一單位的勞動投入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數量。)
那麼原理八實際上是說: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 這個國家 (而不是限於題主舉例中某個公司的工人)每一單位的勞動投入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數量。所以,美國工人收入更高,是因為美國整個國家的生產率更高,導致美國工人的時間更「值錢」。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使用廉價勞動力,恰恰說明這些國家的生產率較低,因此,其工人更加廉價。
美國技術更先進,人員素質更高,毋庸置疑。所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工作是在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完成的,比如設計、晶元、屏幕。。。中國勞動力有比較優勢,所以在中國生產和組裝成本更低。
給題主一個簡單的解釋。相對美國,中國越南等國生產率低,但工資水平更低,所以還是具備性價比的,也即具備比較優勢。這裡的優勢和我們生活中理解的有一些不一樣,體會一下。
碼農去富士康組裝蘋果機是否更有效率?肯定不會,所謂術業專攻。效率是指某群特定人體在某個特定領域能有更傑出的表現或者更低的成本。
比如越南人跟中國人干同樣的體力運動,不需要大腦,你給他2k,他恨不得把命賣給你,給中國人4k他覺得我乾的這麼辛苦應得的,給美國人8k,他說去你媽
關鍵是這個效率怎樣理解。就像第一說的這是比較優勢。不是美國做5件衣服中國培訓培訓也能做5件這個意思。比較經典的舉例是秘書和老總。事務工作和經營工作。秘書做事務工作、老總做經營工作才能效率最大化。反之效率降低,好比美國工人是老總中國工人是秘書,這樣的分工才是有效率的。我是覺得這書寫得太通俗了,反而講不清楚。
這個原理是說:你周圍的人過的更好,你就有可能過的更好。稍微展開一下就是說,你周圍的人的生產率提高後,他們的邊際成本就會變得更大,比如他本來一小時可以生產10升牛奶,現在可以生產15升,那麼他的一小時的邊際成本就由10升提升到15升。而如果他原來請一小時保姆付的工資值8升牛奶,則他現在願意付的工資將會提高,假設為12升。因為原來他不請保姆,自己干一個小時損失10升牛奶,現在變成損失15升了。所以,如果你是保姆,你的生活水平也會得到提高。…………………………
好像並沒有切中題意。
實際上這些欠發達國家的工人的生產率並沒有提升到接近發達國家的工人的生產率。欠發達國家的工人雖然創造了幾乎相同的產品,但是這些工人的邊際成本原來是一個很低的值,而你只需要給出稍高一點的價格就可以僱傭到,你給出的價格和他的生產率接近成正比。他的邊際成本低是因為他所處的社會普遍邊際成本低。也就是說在這兒一個人一小時只能生產4升牛奶,一小時保姆只值3升牛奶,而你只要給出一小時5升牛奶的價格,就可以僱傭到這個生產牛奶的人。(假設勞動強度等都相同)題主的假設在沒有海關的情況下才成立
推薦閱讀:
※勞動一定有價值嗎?
※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點都是最有效率的嗎?
※如何評價張維迎的新書《經濟學原理》?
※亞當斯密關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的悖論怎麼解釋?
TAG: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Mankiw | 《經濟學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