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宇宙和航天探索會有什麼大事件值得期待?


2018世界航天十大事件之超級亮點:中國製造走向月之「暗面」

過去的2017年,人類航天迎來自1957年斯普特尼克一號進入太空以來的60周年紀念。在即將開始的2018年,必將是人類史上又一個波瀾壯闊的一年,尤其是商業航天的全面發力,將會進一步改變人類航天的歷史。

1. 人類30年來最強火箭即將登場

2018年1月8日,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已經豎立在肯尼迪空間中心傳奇的LC-39A號發射工位上,1969年登陸月球的阿波羅11號飛船、後續的天空實驗室和數十次太空梭任務從這裡出發 ?http://spacenews.com

1987年,蘇聯重達2400噸的能源火箭(Energia)成為美國土星五號登月火箭之後的又一人類超強火箭(不計太空梭),能把100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土星五號能實現140噸)。但在1988年將蘇聯唯一一架太空梭暴風雪號送入軌道後,這個火箭就遺憾得在兩次發射任務後宣布退役。後來的30年內,人類最強的現役火箭一直在30噸近地載荷的天花板下工作。

最近幾天,商業航天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即將擇機進行首飛測試。這個重達1421噸的火箭能將近64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甚至能將3.5噸的載荷直送冥王星,遠遠超過當年抵達冥王星的新視野號的478千克。

巨大的整流罩內僅有這麼一個「小」載荷 ?Space-X

它將三個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捆綁」起來,成了新的第一級,其中兩側的兩個助推器為之前回收的二手火箭一級。當然,伊隆·馬斯克還不忘給自己家的特斯拉電動車做個讓人震驚的廣告:這枚巨大的火箭唯一載荷將是一輛特斯拉電動車,火箭可以直接送它飛掠火星並最終抵達太陽系的深處。

當然,這也讓很多航天機構深表遺憾,畢竟如果能搭乘一些有效的科學載荷,對世界航天也是個不小的貢獻。

這就是商業航天的特點:利益讓技術更好工程化,利益也讓它目光集中在利益本身。

2. 洞察火星,人類火星登陸再下一城

由於地球和火星相對太陽位置不同,二者的軌道周期/一年長短完全不同:地球365天,火星687天。它們因此存在一個780天的會合周期:每到這一刻,火星和地球的相對位置最小,可以允許在人類航天現有技術下實現一次火星探測,這就是火星探測時間窗口2年2個月的來歷。

人類航天將在2018年5月再次迎來一個火星探測時間窗口,全世界將只有一個航天器出發前往火星。這就是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它沿用了鳳凰號火星著陸器的平台,也將實現火星登陸。它的主要目標任務是攜帶各類火星土壤和地下探測設備,全面解析火星土壤和內部結構隱藏的秘密,這是之前所有探測器無法做到的。

洞察號將會「深入地底」,研究那裡深藏的秘密 ?NASA

此外,洞察號還將攜帶一個雙星編隊飛掠火星,它們僅能執行飛掠任務無法進入火星軌道,不過它們將驗證最新的深空探測實時通信和新頻段通信技術。

洞察號抵達火星後,人類在火星的在編(依然處在工作狀態)使者團隊又將擴編。現在已有8位:奧德賽號軌道器(2001年)、火星快車號軌道器(2003年)、機遇號火星車(2003年)、軌道偵察器(2005年)、好奇號火星車(2011年)、MAVEN軌道器(2013年)、曼加里安軌道器(2013年)、ExoMars軌道器(2016年)。

原計劃90天壽命的機遇號竟然超長延期工作到了第15年! ?NASA/JPL

人類距離成為一個能跨越行星生存的物種,再近一步。

3. 紅龍飛天波音衝刺,商業航天全面入侵載人航天

2003年小布希政府要求NASA轉移重心從近地空間到深空探測,但沒想到2011年美國太空梭計劃全面謝幕之後,國際載人航天市場完全被俄羅斯壟斷,美國宇航員乘坐聯盟飛船的船票價格猛漲四倍,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價格也猛增。

太空梭退役前後俄羅斯飛船「船票」價格 (編輯自?NASA)

在這種情況下,NASA開始大力扶植美國商業航天力量,將大量的近地空間研究資源投入Space-X等商業航天公司,後者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除了火箭回收技術,Space-X的龍飛船與Orbital ATK公司的天鵝座飛船在2012年後聯合成功狙擊進步號貨運飛船,成為國際空間站貨運主力。

不過,它們至今還只是「貨運」飛船,沒有「客運」功能。

在2018年,Space-X的龍2載人飛船將全面挑戰俄羅斯王牌的聯盟號載人飛船,首次進入近地軌道載人測試。如果成功,將極有可能在2018年年底前執行國際空間站「客運」任務,打破俄羅斯的多年壟斷。

與此同時,老牌航天企業波音也沒有閑著,他們也將在8月份首飛研發多年的CST-100 Starliner載人飛船。

這符合NASA的一貫傳統:永遠保持至少兩家企業處於競爭狀態。

4. 人類首次,中國之眼俯視月之「暗面」

地球花了幾十億年馴服月球,將它牢牢潮汐鎖定為地球衛星,正像木星和土星鎖定龐大衛星群一樣。但帶來的代價是月球幾乎只有一面能對地球可見,它的背面也成為了人類在地球上永遠無法看見的「暗面」。各種關於月之暗面遐想的小說、電影等數不勝數。

月之暗面的秘密,將由信號中繼衛星傳回地球 ?中國國家航天局

2018年,高歌猛進的航天大國中國也將為人類探月拿出巨獻:發射一顆嫦娥探月通信中繼衛星抵達地月引力平衡的拉格朗日二點,這裡的環境可以允許通信衛星長期保持穩定軌道並實時傳遞來自月之暗面的信號,可謂是「中國之眼」

這將是人類首次在該點布置通信中繼衛星!

葉培建院士曾經自信說過:「我們將儘力讓這顆衛星工作時間足夠長,以服務於更多需要它的各國探測器」。

其實我覺得吧,葉院士這種自信的態度真的挺優秀的:你如果想用中國衛星的信號,跟我們商量下,我們也是挺願意跟你分享的。(暗喜表情*666)

兩顆衛星組成的「太空天文台」 ?哈爾濱工業大學

此外,為利用月球背後幾乎不被地球干擾的特點,這次任務還將攜帶兩顆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組成編隊實現天文干涉測量實驗。宇宙「黑暗」時期到底有什麼,由它來揭秘。

這個衛星「太空天文台」編隊再次創下人類首次,而且這還是一所大學主要負責的任務,不得不豎起雙手大拇指。

「中國之眼」加上兩位「護法」,中國製造洞悉月之暗面所有秘密。

5. 月之暗面登陸,嫦娥四號挑戰人類航天新高度

中國人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即便有了月之暗面中繼衛星作為眼睛洞悉一切,中國航天人仍然相信只有親自觸碰到的才是真實

嫦娥四是三號曾經的備份,不過目前明顯要創造新高度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在月之暗面中繼星任務成功後,中國將在2018年年底執行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任務,這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這片區域,工程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玉兔月球巡視器/月球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嫦娥三號已經成功登陸月球正面並釋放了一隻「玉兔」,成為近40年來唯一造訪月球表面的人類訪客。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並釋放另一隻「玉兔」,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月之暗面的訪客。

「嫦娥」和「玉兔」將在月球全方位尋找「廣寒宮」和「桂樹」的痕迹。

此外,嫦娥四號任務將攜帶來自德國、荷蘭、瑞典和沙特的多國儀器。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開始走向國際化,這是中國航天的另一個高度。

月之暗面,中國即將製造「最高點」。

6. 火中取栗,帕克即將「登陸」太陽

曾經流行過一個著名的笑話:

A國領導人:我們要在2020年前讓宇航員登陸太陽!

記者:太陽那麼熱,你們怎麼去啊?

A國領導人:等天黑涼快了再去。

記者問B國領導人:你怎麼看這種說法?

B國領導人:他撒謊,太陽落山後根本就找不到了,還去哪兒登陸?

帕克太陽探測器藝術效果圖 ?NASA

然而,現在已經不是玩笑了。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太陽探測器「帕克」已經組裝和測試完畢,等待2018年年中發射,這將實現人類最近距離觀測太陽的記錄。

它距離太陽最近僅為600萬千米,如果把人類在地球盛夏時感受太陽比做在一米之外烤篝火,那麼「帕克」距離太陽相當於人類距離篝火4厘米,向陽面溫度在1400度以上,遠超中餐大鍋爆炒著火狀態時的300度。

4厘米大概就這麼長

它也因此即將成為人類歷史上飛得最快的航天器,輕鬆達到200000米/秒,是民航客機的800多倍。由於巨大的太陽引力,它的探測入軌將會極其艱難,它需要6年時間,藉由金星連續7次調整軌道才能完成,可謂在刀山火海里起舞。

也正因如此,它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以還在世的科學家命名的航天器,他的名字是著名太陽/天文學家,尤金·帕克(Eugene N. Parker)。

宇宙中最熱的不是太陽,是科學家們思考時的大腦。

7. 北斗躍升/GPS升級,世界衛星導航系統進入大決戰

GPS已經近乎壟斷全球衛星導航市場20年,而2018年它要迎來中國北斗、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洲伽利略的全面狙擊。

中國在2017年年底已經正式開始建設北斗三代,將信號覆蓋範圍從亞洲地區推廣到全球。2018年這一切將會大大加速,計劃發射18顆左右新型衛星,這已經足夠實現全球導航,可以正面PK美國GPS系統。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在經歷衰退期後開始全面復甦,2018年俄羅斯雄心勃勃計划了18顆新型衛星組網計劃,將會把格洛納斯系統推向巔峰。

歐洲伽利略也不示弱,將發射4-8顆伽利略衛星,但距離全球穩定覆蓋尚有差距。

美國也不甘心被「圍剿」,GPS第三代的首顆Block IIIA衛星即將發射,它比起之前兩代衛星水平大大提高。在2018年一旦技術驗證成熟後,美國計劃在未來用Block IIIA和Block IIIF衛星取代全部現有衛星、再次掌握制高點。

2018年,一定是世界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的決戰之年。

8. 火箭發射單挑全世界,space-x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單靠一種獵鷹9號和絕活火箭一級回收技術,Space-X的成績是,

2013年3次發射,追平美國航天發射主力德爾塔4火箭;

2014年6次發射,追平歐洲航天發射主力阿麗亞娜火箭;

2015年7次發射,保持水平穩定;

2016年8次發射,與中國長征2、美國宇宙神5、俄羅斯聯盟2並列世界第一;

2017年18次發射,擊敗美國所有其他火箭廠商之和(11次),追平中國年度所有火箭發射次數總和(18次),逼近俄羅斯年度所有火箭發射次數總和(20次)。

2018年,列表上目前計划了29次,就不解釋了。

Space-X回收的二手火箭「堆滿」了好幾個倉庫,在2017年除了4個重型的發射任務沒有回收火箭一級,其他共計14個全部回收成功。其中,還有4次成功的火箭發射是由「二手火箭」完成的,且首次實現了「二手火箭」的再次回收。

即便是新火箭報價才6000萬美元,二手火箭7折起,三手火箭還要更低,這個價格大大低於國際上1.2—4.5億美元的同等能力火箭報價。更重要的是,Space-X甚至開始搶走洛馬和波音組建的聯合發射同盟所壟斷的美國軍方發射合同,這些合同是最難拿到的,當然,也最為暴利。

不按套路出牌的商業公司,爆發出了行業洗牌的能力,而且是血洗。

9. 時隔30年,人類再次衝擊最難的水星探測

也許你想不到,太陽系距離地球較近的五大行星里,進行探測最難的竟然是距離很近的水星(與地球軌道的差距還不到1億千米)。要知道人類征服更近的金星和火星早就不在話下,征服較遠的木星(6.3億千米)和土星(13.8億千米)也算作平常,但是人類只有在2011年才由信使號(MESSENGER)進入了環繞水星的軌道。

這是因為水星的引力太小了。航天器一旦從地球起飛前往太陽方向,便會在這個比地球重33萬倍的巨大恆星的引力作用下瘋狂加速。即便經過金星和地球的各種引力精細調整能夠路過水星,但引力僅僅跟月球接近的水星,怎麼可能「抓住」飛速經過的航天器?而且,水星也是整個太陽系跑得最快的行星(水星在西方神話里就是信使神的意思),導致更加困難。

因此,採用地球、金星、水星共同配合反覆調整軌道,同時航天器發動機拼盡全力工作,才有可能進入環繞水星軌道。人類歷史上唯一的記錄就是信使號歷經7年軌道調整才實現的。

在2018年,由日本和歐洲宇航局合作醞釀多年的貝皮哥倫布(BepiColombo)號將會從地球出發前往水星。太陽引力依然是最大的阻礙,在未來的7年時間內,它將一次飛過地球、兩次飛過金星、六次飛過水星,最終藉助這三兄弟的複雜太空接力,在2025年底艱難抵達水星軌道。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將是由兩顆不同任務衛星組成的編隊,任務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追上飛快的水星,航天器只能跑得更快,還要更精細!

10. 距離發現外星人,可能更近了!

開普勒望遠鏡在2017年的發現驚嘆世人:人類已知的太陽系外類地行星數量增加到了4000顆以上,更是先後發現了擁有多顆行星的系統。

尤其是在2017年12月14日首次發現宇宙中存在一個同樣擁有8顆行星的「太陽系」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個發現竟然是人工智慧在深度學習開普勒數據後發現並「告知」人類的,讓人類對外星生命的遐想再次升級。

因為開普勒告訴我們宇宙中幾乎每一顆恆星都會有一顆行星,考慮到銀河系裡就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宇宙中可能有超過1萬億個銀河系,人類只能細思極恐了。

TESS將在開普勒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望遠鏡之間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它們是地球觀測宇宙之眼的不同維度存在 ?NASA

在2018年,NASA又一個探尋系外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即將升空,這就是凌日系外巡天望遠鏡(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它的主要目標是觀測距離地球較近的恆星系統中類地行星。

換句話說,我們潛在的「鄰居」。

人工智慧在開普勒望遠鏡發現中大展身手後,毫無疑問也會繼續參與這個項目。

假如有一天我們收到了:嗨,地球,你好么?

將會是由誰、是否、何時、如何做出回答呢?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普博覽 @科普中國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7 年航天界有哪些值得被記住的事件和成就?www.zhihu.com圖標2017 年我國在航天事業取得了哪些新成績?www.zhihu.com圖標2017 年是不是天文學的豐收年?天文學界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www.zhihu.com圖標


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征途,

有的航天器已經奔赴旅途,有的將在這一年踏上征途,還有的則在設計和建造的關鍵階段,

我們不妨沙場點兵,匯聚各路諸侯在此:

1#2018年值得期待的在軌航天器:

  • New Horizons「新視野」號——和大家一起跨年

雖然大家剛剛跨年,不過,「新視野」號要跨的卻是剛剛來臨的2018年。今年「新視野」號將進行最後一年的衝刺,因為在2019年的1月1日,「新視野」號將抵達繼木星、冥王星之後的第三顆目標——MU69小行星。這個2014年被命名的小行星,根據掩星的觀測,很可能是個雙星系統,同時,遙遠的MU69很可能保存更多太陽系早期的奧秘。「新視野」號在冥王星和MU69中做出了選擇,這一次,他將靠的更近。

延伸閱讀:4年前抵臨冥王星

新視野號 (New Horizons) 抵達冥王星具有什麼重要意義?www.zhihu.com圖標

  • Juno「朱諾」號——21世紀最貴、最大的深空探測器

「朱諾」是古羅馬神話中木星「朱庇特」的妻子,知名科學家 Various Scientists堅持要讓探測器和行星也一起秀恩愛。受限於木星黯淡的太陽光,巨大的太陽能帆板使得「朱諾」號翼展長達20米,而總成本$11億讓「朱諾」號成為了21世紀目前最貴、最大的深空探測器。去年的「朱諾」號造訪了那個比地球還要大的大紅斑,今年是「朱諾」號初始計劃的最後一年,計劃繞木星4圈,繼續探索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延伸閱讀:

鸑鷟鵷鶵:倒計時一個月,神話里的團聚——21世紀目前最大、最貴的深空飛行器Juno投奔夫君木星Jupiter懷抱zhuanlan.zhihu.com圖標

  • Curiosity Opportunity「好奇」號(右)和「機遇」號(左)——馬不停蹄

火星是目前僅次於地球的第二熱門的星球,目前多達2輛火星車「機遇」號和「好奇」號,以及6艘在軌飛行器「火星奧德賽」號、MRO、MAVEN、「火星快車」(歐空局)、EXOMars(歐空局、俄羅斯宇航局)、「火星軌道」(印度)圍繞著火星。

目前14歲的「機遇」號和6歲的「好奇」號,仍然在孜孜不倦的翻山越嶺,再過兩年,又將會有兩輛新的火星車加入他們的隊伍了。

延伸閱讀:

haibaraemily:2017年的好奇號——出走五年,依然懷抱利器!zhuanlan.zhihu.com圖標

  • 隼鳥2號——接近目標

隼鳥是日本航天的象徵,隼鳥1號歷經磨難甚至失聯,最後仍跌跌撞撞,返回地球,被譽為「不死鳥」。隼鳥2號繼承了隼鳥1號的衣缽,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征程。預計今年7月,隼鳥2號將會抵達其目標小行星Ryugu。不過這不是一般的探測了,隼鳥2號將會採用懸停採樣和飛越採樣收集小行星的土壤岩石,最終將要把這些樣本帶回地球。是的,你沒看錯,活著回來!

日本隼鳥 2 號探測器技術水平如何?www.zhihu.com圖標

  • OSIRIS-REx——頂樓上,親上去

同樣接近目標的OSIRIS-REx將於今年8月蒞臨他的目標小行星Bennu。OSIRIS-REx則選擇和隼鳥2號類似,長著一張長長的嘴,悄悄的親上去。為了避免撞上去,OSIRIS-REx不僅會努力降低速度,還會通過吹氣的方式收集粉塵,預計收集60克左右。

延伸閱讀:作為隼鳥2號和OSIRIS-REx的前輩,唯二返回地球的深空探測器隼鳥1號和「星塵」號是航天史上的傳奇。儘管NASA沒做成過小行星採樣返回,但NASA在20年前玩過更刺激的彗星採樣,「享受」彗尾撲面而來的感覺。

鸑鷟鵷鶵:漫漫星空,歸去來兮zhuanlan.zhihu.com圖標

2#2018年值得期待的待發射航天器:

  • Parker「帕克」號——接觸太陽計劃

「帕克」號的計劃略顯標題黨——接觸太陽計劃,不過「帕克」號將會抵達日珥高度的量級,敢於更接近太陽的只有不要命的掠日彗星了。「帕克」號也是NASA第一艘以在世的人來命名的飛船,超長待機的天體物理學家——尤金.帕克Eugene Parker比他是晚一年出生。今年暑假,「帕克」號將擇期發射,前往炙熱的中心。

延伸閱讀:

美國的「接觸太陽計劃」可行嗎?www.zhihu.com圖標

  • Insight「洞察」號——去火星搞地質

在推遲了26個月之後,Insight將於今年5月發射,這個地理探測器不過是換了個考察地點,幸運的成為了航天器。相關的名詞可能也需要修改,比如地球上的「地震」,對於火星而言則是「火震」。

延伸閱讀:

如何看待 NASA 預計在 2018 年 5 月發射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與從前的探測有哪些不同?www.zhihu.com圖標

  • BepiColombo——水星信使

作為離地球第三近的行星,人們對水星的造訪卻只有少的可憐的兩次,水星極高的溫度是一個重要的限制。在「信使」號圓寂水星10年的空歇期之後,歐空局將發射人類第三顆前往水星的探測器。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探測器由水星行星軌道器(MPO)和水星磁層軌道器(MMO)兩個探測器組合而成,這兩個探測器將處於不同的軌道來探測水星。

延伸閱讀:

張晟宇:探索美麗水星的BepiColombo衛星已經完成測試整裝待發zhuanlan.zhihu.com圖標

  • 嫦娥4號月背著陸

嫦娥4號是嫦娥3號的備份星,為了發揮更大的用途,這次嫦娥4號選擇了月背著陸,這也就是為什麼上圖看不見嫦娥4號的原因。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有潮汐鎖定,因此月球的背面永遠看不到地球,也無法與地球聯繫。因此在嫦娥4號發射之前,將會發射嫦娥4號的月球中繼衛星,為嫦娥4號和地球之間傳輸信號。嫦娥4號也將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投放月球車。

中繼衛星預計2018年6月發射,嫦娥4號預計2018年12月發射。這次發射也將為嫦娥5號打下堅實的基礎。

  • Google月球X獎——嫦娥不孤單

Google月球X獎一共花落五家,其中的三家選擇今年發射,Team Indus 和Hakuto抱團,搭乘印度火箭前往,Moon Express則搭乘Rocket Lab的火箭前往。

同時,印度也將向月球發射月船2號,並計劃軟著陸和攜帶20公斤重的月球車。

  • 導航衛星

今年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將迎來高潮,預計共10次發射18顆衛星,其中8次為一箭雙星的MEO中地球軌道。此外,今年GLONASS也將新增 18顆衛星,伽利略系統新增一箭4星,GPS新增1顆。

  • 國際空間站

明年的國際空間站同樣很熱鬧,目前計劃的載人飛船有4次聯盟號,2次龍號(不載人),1次波音Boe-CFT(不載人);貨運則有3次進步號、2個部件Nauka,Uzlovoy Module、2次SpaceX 貨運飛船,2次Orbital貨運飛船,以及日本HTV-7。

龍號和Boe-CFT和NASA的獵戶座一起,形成美國正在發展的載人航天高低配,前兩個分別是SpaceX和波音專門運送宇航員到空間站及近地軌道的載人航天器。

  • 太空旅行

去年2月,埃隆·馬斯克表態今年將利用龍飛船開展太空旅行,計劃搭載2人環繞月球。具體如何實現,門票多少,或是跳票,我們拭目以待。

3#2018年值得期待的建造中的航天器:

這些航天器將於近兩年內發射,是冉冉升起的巨星們。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是新世紀哈勃望遠鏡的繼任,其7倍於哈勃望遠鏡的主鏡,將呈現給我們更清晰的圖像,尋找更幽暗的光芒。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預計將於2019年發射升空。

延伸閱讀:

為什麼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要推遲發射時間至2019年?www.zhihu.com圖標

  • EXOMars 火星車

作為歐空局和俄羅斯宇航局聯合打造的火星探測精品,EXOMars火星車是繼2016年EXOMars火星軌道探測器之後的又一大作。計劃2020年發射。

  • Rover 2020

Rover 2020是NASA在「機遇」號、「好奇」號之後的新一代火星車,這輛車和小轎車差不多大小,並攜帶大量的攝像頭,滿足大家的好奇心。Rover 2020計劃2020年發射。

延伸閱讀:

NASA公布的新一代火星漫遊車「火星2020」有何特點和改進?www.zhihu.com圖標

  • 嫦娥5號

嫦娥5號是在月球24號返回地球40多年後,人類再次向月球發射採樣返回探測器,計劃2019年發射。

  • 天和1號

我國未來空間站的第一艙室——天和1號,可能於2020前後發射,這個空間站預計將由3個類似的艙室、神舟飛船以及天舟飛船一起,形成我國第一個空間站。

4#2018年值得期待的設計中的航天器:

這些航天器都將在2020年之後發射,他們代表了航天的未來。

  • "凱撒"號和「蜻蜓」號——指引未來的方向

這是2017年底最新公布的探測計劃,預計2025年前後發射深空,"凱撒"號旨在對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進行著陸採樣返回,「蜻蜓」號則將在土衛六泰坦上放飛四軸旋翼無人機來探測這顆很接近早期地球的衛星。期待2018年更多設計的細節。

延伸閱讀:

鸑鷟鵷鶵:下一個10年,帶著四軸旋翼去太空,帶著彗星標本回地球zhuanlan.zhihu.com圖標

  • "露西"號和「普賽克」號

去年年初,NASA公布了未來的兩個小行星探測計劃。其中"露西"號探測的目標是木星拉格朗日點L5處的特洛伊小行星帶,「普賽克」號則探測一顆類似於地核的大鐵塊——靈神星。這兩個項目主要是來探索太陽系早期歷史的(不晚於太陽形成一千萬年,要知道太陽已經近50億歲了)。畢竟太陽系很大,有很多上古遺址,封存的幾乎完好如初。前者是期望探測可能的遠古遺迹的,這些遺迹可能來源於更遠的冰封世界,後者是期望探測可能的遠古棄兒的,一個孤零零的行星內核。兩者預計分別於2021年和2022年發射。

鸑鷟鵷鶵:賞金$10億, 探索太陽系遠古遺迹的最新勇士揭曉zhuanlan.zhihu.com圖標

  • Juice木衛水源計劃

Juice是歐空局探測木星含水衛星們(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 )的一顆探測器,這些衛星也是潛在的可改造居住地,其可能蘊含的海洋甚至早已有生命存在。Juice預計2022年發射。

除此之外,還有眾多暫未收錄的衛星,以及數量更多的小衛星。

太空從不是遙不可及,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些精彩紛呈。


類地行星的大量發現,美國開始登錄火星月球計劃,中國探月工程和空間站建立,量子衛星的發現……


暫時查了幾個,加上自己知道的:

中國:

恢復長征五號的發射,預計會送嫦娥四號前往月球背面。

美國:

5月,NASA將發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洞察」號配備一系列精密儀器對火星表面以下的狀況進行分析,以便找到有關這顆行星形成的線索並分析行星內部結構。

1月底,Space X會首次發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將一輛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往火星。另外,Space X今年會發射載人龍飛船運送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有希望承擔起今後美國載人航天任務,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7月31日左右,NASA將使用德爾塔IV重型火箭發射第一個飛入太陽日冕的帕克太陽飛行器,僅僅位於太陽「表面」(光球)上方8.5 太陽半徑(590萬公里或3.67萬英里)內。

日本:

7月,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預計會抵達其目標小行星,採集樣本並送回地球。NASA的一個探測器也會在8月與另一顆小行星會合,開展類似的任務。

此外,歐洲和日本還計劃合作開展一項太空任務——探測水星,這一任務將包括兩個太空飛行器,它們將對水星開展詳細測繪並調查這顆行星的磁場。

印度:

計劃3月發射「月船2號」太空飛行器,這個飛行器比它的前身「月船1號」擁有更多功能,將增加軌道飛行器、著陸艙以及月球車。


謝邀。

發射台上的重型獵鷹火箭。

1月底,SpaceX將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塔架發射首枚重型獵鷹火箭。一旦成功,它將成為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現役火箭,比目前排名第一的德爾塔IV重型火箭超出一倍還多。此次試飛的載荷是一輛特斯拉跑車,首飛任務的目標則是將它發射到一條從地球往火星轉移的環繞太陽軌道。

月船2號將是印度首次嘗試月面軟著陸。

3月,印度將發射月船2號(Chandrayaan-2)。這是印度的第2次探月任務,遠比第1次探月任務複雜艱巨得多,不僅包含一個軌道探測器,還包含一個著陸器和一輛月球車。月船2號將是印度首次嘗試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NASA的TESS空間望遠鏡。

3月,美國將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這是一台專用的空間望遠鏡,能像開普勒空間望遠鏡一樣監測恆星亮度的變化,從而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蹤跡。不同的是,開普勒望遠鏡只持續監測一小片天區,而TESS將用兩年時間掃描全部天空。

建造中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

5月5日,美國將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定於11月26日登陸火星。這是一個固定式的著陸探測器,將探測和研究火星的地核、地幔及地殼的大小、百度、密度及整體構造,以及火星內部熱量失散的速率,從而幫助科學家了解太陽系類地行星的早期演化過程。

隼鳥2號將在小行星龍宮上採集樣品。

7月,日本的隼鳥2號(Hayabusa2)小行星探測器將飛抵162173號小行星龍宮(Ryugu),計劃在12月進行軟著陸嘗試。隼鳥2號將在這顆小行星上採集樣本,並於2020年12月送回地球。隼鳥2號是2015年11月26日從地球出發的。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

7月31日,美國將使用德爾塔IV重型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帕克號(Parker)太陽探測器。發射窗口從7月31日持續到8月19日。如果7月31日能夠準時發射,它將在9月28日飛掠金星,11月1日第一次飛掠近日點。通過一系列金星飛掠來減速之後,帕克號的最終目標是靠近到距離太陽表面不到600萬公里的地方。

冥王星探測器將飛抵小行星不死鳥。

8月,美國NASA的冥王號(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將飛抵101955號小行星不死鳥(Bennu),並於10月開始在軌測繪任務。與日本的隼鳥2號一樣,冥王號也將在小行星上採集樣本,定於2023年9月送回地球。冥王號是2016年9月8日從地球出發的。

SpaceX的載人龍式飛船。

8月,SpaceX的載人龍式飛船(Crewed Dragon)預計將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在此之前的4月,載人龍式飛船將進行首次無人試飛。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此舉將使美國重新獲得本土載人航天發射能力。不過,目前看來,載人龍式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很可能會拖延到2019年。


首先謝邀

作為一個20歲還在上班拼搏的苦逼青年,我是不知道會有什麼的,而且我相信大多數人也都不知道,

不過,我覺得那些該發生的事還是會發生的,就像我們國家每年的火箭飛船升空一樣,可能幾年前,對於我們國家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已經到2018年了,我相信這種事情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的話相信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關於題住問出的問題,我就只能回答一句,一定有火箭升空的


明面上看,燒很多的錢,做出一些擴大民眾自信的事情,培養幾個航天英雄,看著好像鳥用沒有。隱藏的好處才是主要的,在基礎研究上上幾個台階,培養一批有經驗的科學研究人員,展開一輪新的技術發展。這個是長遠投資,長期上能產生很深遠但不明顯的成果。


中國天宮一號,和獵鷹火箭發射升空,中國探測器將降臨在月球背面。


深空探測已成為新世紀航天探索的熱門領域,並呈現出探測目標多元化、探測形式多樣化及國際合作更加廣泛的特點。中國已將「深空探測」列為2030年前優先發展的6個科技創新重大科技項目之一。後續,中國還將進一步開展月球探測相關規劃論證,並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為開展深空探測活動提供技術支撐。

探索太空經濟發展方面,據劉石泉介紹,航天科工還聯合有關科研機構,開展了載人空間站商業化應用、太空資源探索和開採利用的項目論證,與之匹配使用的大型、超大型運載火箭也已全面布局,有望在2020年前後取得重大突破,將為太空原位製造、太空基地建造提供基礎性保障。

嫦娥四號的中繼星計劃2018年5月份發射,嫦娥四號2018年12月發射。


我自己關注的就是今年的長5是否能射出來


量子理論的實踐得到極大發展。


我對於外太空的好奇點:到底有沒有外太空生物,他們吃什麼。在一望無垠的太空中,我們所去過的星球,發現並不像地球那樣物種豐富。。另一個,平行時空真的在嗎??還有一個就是,比光更快的速度的話,真的有可能穿越嗎??


人們會以為科技可以拯救人類,其實不然,沒有內識的發明和科技只會讓我們更快地用盡地球的資源。真正能夠拯救人類的是我們內在的更深刻智能--內識。相比宇宙大社區里的其他生命,我們人類是一個年輕的族群,我們現在就像一個少年從村莊走進大城市一樣,對大環境里的事務往來一無所知,但確激進莽撞。宇宙大社區里智者保持隱匿,會盡所能保持自給自足的能力,免於因為依賴其他族群而喪生自主權利。推薦讀讀馬歇爾.維安.薩摩斯的《宇宙中的生命》https://www.newmessage.org/zh/the-message/volume-4/life-universe 和《人類的盟友》http://www.alliesofhumanity.org/zh

「智者保持隱匿。你們的世界只被少數族群所認知,很多人還不知道你們的存在。你們不會希望向宇宙中四處廣播你們是誰,以及你們擁有什麼。未來,你們的廣播技術必須徹底變革。你們不能讓廣播發射到太空里。這隻會招致探尋、興趣和猜疑。現在,你們認為宇宙中沒有其他人,那裡是個廣袤虛空的領域,或許有某個遙遠的星球能夠接收到你們的信號。假如你們能夠理解真正的境況,你們會看到這是多麼危險而毫無根據的假設。」


以老生常談的程度排序依次為:

1,發現外星智慧生命形態,包括戴森環,戴森球之類。

2,發現系外(河外)宜居行星。

3,發現暗物質的證據

4,發現磁單極子的證據

5,發現蟲洞存在的證據(高維宇宙)

6,發現高維生命形態

7,發現高維生命形態剛剛朝太陽系丟了一個二向箔過來…

8,…劇終。


推薦閱讀:

登陸火星的意義是什麼?火星上有稀缺資源嘛?
宇宙是否無限大?
為什麼「我」會出現在人類文明的如此前期?
目前宇宙暴脹理論的直接或間接證據有哪些?
有人說周易不可輕易語人,真的如此么?

TAG: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