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以及致命程度不同,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謝邀。

病毒的行為,最終的結果是一個:繁衍。而病毒的行為會導致相應的宿主反應,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決定了病毒的遠期毒力表現。

如果病毒感染一個宿主,毒力很強傳播很快,瞬間把一個群體搞死了,那病毒也無家可歸了。接著要死的就是病毒。換過來講,如果人感染病毒以後癥狀很嚴重,患者會傾向於自我隔離,周圍的人也有了防備,也就不便於傳播。因此一個病毒,即使爆發初期導致的死亡率或病情很嚴重,到最後毒力也會慢慢變弱。這不是病毒自己選的,是病毒-宿主在長期的鬥爭中最後允許病毒長期存留的條件。太強勢的病毒容易被發現,但都不長命就是了。

流感裡面的H5和H7亞型病毒,是目前唯一發現會通過在其表面血凝素蛋白的切割位點通過插入多個鹼性氨基酸變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亞型。這裡的高致病性,是針對雞而言的,因為這個確定的標準本身就是針對雞的。比如現在的H7N9,有一些毒株也出現了這個突變。之前雞感染了啥事沒有,現在可以導致大批雞發病死亡要集體撲殺。但是在人身上,高致病性H7N9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病情呢?目前並不清楚。

關於H5和H7的這個突變,主要是使得病毒可以利用宿主體內更廣泛存在的蛋白酶使得病毒可以活化-進入細胞複製,而不局限於某一類特定分布的酶,因此更傾向於造成全身性感染和多器官損傷。此外,H5N1病毒可以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有時候患者死亡不僅僅是病毒自身作用,還因為個體本身免疫反應過度,導致受損組織無法及時有效修復,因而導致的死亡率很高。

其他亞型的病毒一般會毒性弱些,主要和特定的病毒-宿主免疫機制有關。比如高度的H5N1可以殺死雞,但是很多野鳥感染後可以半點事的沒有;比如海洋哺乳動物動物如鯨魚和海豹經常因為感染流感死亡,但這些病毒放到其他動物身上也許不一定致死。聳人聽聞的1918西班牙大流感由H1N1病毒引發,這個病毒本身毒力也很強,但是各種毒力特徵跟H5病毒又有差異。

對於這種不同流感病毒在不同動物身上的毒力和易感性,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能感染流感的動物千千萬,希望我們對人-流感的互作儘快加深吧。


既然樓主都提到了不同流感病毒(flu)的差別。那麼影響因素自然就是病毒本身。flu本身不是人起源病毒,是水禽起源病毒,因此flu所展示的危害就是從水禽宿主轉向人宿主後的感染能力。一般來說一個新的flu重組成功並傳向人以後,對人體適應越好,危害性越大。但當這個病毒非常廣泛的在人群中傳播過之後,反而會出現一個現象,人群開始形成對這株病毒的免疫屏障,其危害性反而會開始減弱。


太忙了,沒時間給你查文獻做綜述標註參考文獻。隨便給你說說

總的來講,病毒的傷害模式是激發人體的炎症反應和免疫反應,自身沒有內毒素和各種酶(比如金葡菌的凝血酶)。炎症反應對肺的傷害主要是1.通透性增強(上皮和內皮細胞均增強),導致肺水腫和肺間質水腫。2.由於缺氧導致一系列損害(氧自由基,鈣超載,血流動力學等等)3.細胞腫脹,膜破解和線粒體滲透性移位等。4.激發細胞凋亡和壞死。 免疫反應主要是CD8T對感染上皮細胞的殺傷以及後續反應(溶酶體破列等)。5.如果病變持續,後期有纖維化等問題。6.炎症反應過強造成ARDS以及MODS等。

所以 病毒的傷害主要看病毒本身在宿主體內的繁殖播散能力,以及機體對病毒的反應強弱。

反應的弱小,就一般炎症(發燒,咳嗦);反應重就ARDS等。


病毒的DNA、成分不同,對人體破壞的程度不同,以及病毒的運作原理不同,對人體傷害程度不同


病毒本身繁殖的速度,分泌的毒素。人本身的抵抗力,人原本體內累積的垃圾,人體排毒的速度,等等。


這個原因很複雜。有病毒的類型、人體的免疫能力、不同的人群(南方人、北方人、東方人、西方人把、老人、小孩、年輕人)、不同的地域環境及季節氣候,這些都有影響。


拿走不謝?*? (^?^*) ?*?


病毒的工作方式和效率以及人的抵抗效率


推薦閱讀:

TAG:生物學 | 醫學 | 病毒學 | 流感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