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畢盟和Bebeyond哪家留學諮詢機構更好?
去這兩家公司都做過免費諮詢。感覺
世畢盟主要是針對清華北大的,對清華很了解,包括清華教授的一些情況。優勢是有很多申請到Top 5牛校的學長指導。然後它們官網上的戰績確實很好。不過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聽說創始人是BEBEYOND的學員。Bebeyond針對的人好像更分散,各個高校還有工作的,但是免費諮詢上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靠譜,聊問題很細緻。
我被BeBeyond「害慘」的那一年
為什麼留學要留給自己來做
今天朋友圈被一位北大學生控訴某留學機構"害慘"了的文章刷屏。看完不少感觸,非常想說兩句。
先談談我自己的背景。
我曾經是BeBeyond留學的學員,當年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錄得的兩位中國內地學生之一,這在當年是一個比較神奇的申請結果。我到後面為BeBeyond站台做一些講座的時候還不斷提起過。碩士畢業後,我加入了紐約時報上海分社,運氣很好,作為一個新人就隨團隊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新聞獎。
從2010年開始,我就開始兼職做留學顧問。我當時兼職的角色非常像今天流行的"mentor"式顧問:人在海外,遠程幫助國內對於本專業感興趣的學生申請。後來全職加入了一個傳統留學公司,從前台的市場銷售,到後台的文書輔導,通通走了幾輪。2014年,我獨立創業做留學公司,用BeBeyond的方式輔導低齡高中生申請美國本科,至今三年半。
因此我寫這篇文章的角色非常複雜。一方面我有幫助BeBeyond的本能。另一方面,我確實實實在在地,以兼職,員工,管理者的三種角色在留學行業工作了7年,在一線接待過上千留學家庭。期間,我不斷用前專業調查記者的態度反覆思考和研究過這個行業。以下便是基於這樣的背景,讀者諸君見仁見智。文章不短,到後面還有廣告性質的文本,如果能堅持讀完,希望能對你有一定得幫助。
一 作為消費者,如何「看穿」一家留學機構?
首先,客觀地說,留學機構天然自帶招黑體質。主要來自兩個原因:
A.該服務失敗的後果極其嚴重。
B.該服務受制於人的因素。
放眼望去,同樣被這兩個因素牽扯的行業,大概只有醫療行業了。因此,醫患糾紛有多少,留學黑中介的新聞就有多少。一個學生如果考不出雅思,再去考就行了,不行換一家機構再學。但是如果一個學生申請不到好的學校,這個結果是完全不可替代的。對一個正常的華人家庭來說,如果家裡的小孩沒有在當年正常獲得升學成果,這是要出大事情的。「把別人前途毀了」是一個留學機構經常承受的罵名。
讓更多消費者氣上加氣的是,一旦出了事,機構常常本能地逃避責任。這就好像一個身體已經經受痛苦的病人,還要在醫院忍受一個醫生的冷嘲熱諷一般,簡直不可思議。這種惡性循環使得留學機構口碑日漸低下。往往在諮詢前,消費者不得不報著最大的懷疑。在這種互不信任的大氛圍下,雙方經常會在"不信任-防禦-更加不信任"的死循環中繞路。
留學機構為什麼總是頻出事故?因為這是一個絕對以人為核心的服務行業,再完善的管理制度,都有無法覆蓋的死角。譬如刷屏文中提到的CV里clear和clearly的低級錯誤,就屬於留學公司常被詬病的地方——PS/CV改得差。記得有一次我面試一位某大公司出身的"文書顧問",她直接跟我說,到了旺季,她一個人要處理將近五十多位學生的材料。開始的時候她信誓旦旦地想要把每篇文章寫得非常有意思,到了後期,只求上天保佑能在deadline之前交點就好。還有同行跟我形容,在一些公司,司職文案的人到了申請季,都被投放到一個屋子,這個屋子進進出出的人都蓬頭垢面的,根本沒有時間回家洗澡。
可見,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機構主觀想"作惡"(按照正常邏輯,他們並沒有作惡動力)。而是整個服務結構高度依賴於每個顧問或寫手的責任心,英語水平,或業務判斷力。就算顧問或寫手本人沒有任何態度問題,光申請季本身的疲倦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大小錯誤。這些錯誤,放到一個高競爭的環境,很可能被放大成致命錯誤,直到出現「把別人前途毀了」的後果。
高風險,再加上大部分留學公司的局限性導致事故非常容易出現,使得留學機構特別容易招罵。
因此,作為消費者,選擇留學公司時,你特別需要看清楚你選擇的系統本質是什麼。如果你的選擇就是一個傳統中介,本質上就是把自己的升學前途全然委託給了一個個人或機構。在此委託授權下,你必然面臨以下兩種可能的結果:
A. 享受事情被別人carry的輕鬆愉悅
B. 事情被別人搞砸的風險
很多人在消費前,潛意識裡已經懂得了這一點。他們在挑選中介機構的心態,本質上是在評估哪一家機構,A情況發生的概率遠遠大於B。
為了求證A&>B,大部分消費者會問如下幾個問題。
-你們像我這樣背景的學生,有成功的案例嗎?
大部分經過訓練的銷售,都會非常敏感於此道,馬上給你各種案例,勾起你相關的代入聯想。而事實上,當一個機構招了1000名學生時,哪怕只有10%的成功率,你也會聽到100個好案例。但900個普通案例,未必如你所想。
-你們的師生比是多少?
這個問題,以期推算出自己受到單位時間的照顧是多少。很遺憾,這個問題往往無效。一個大中介的銷售主管在面試時直接跟我說:「我們在銷售時都對客戶都說,一個顧問帶20個學生。但實際情況基本上要比這個翻一倍不止。」
-你們的顧問是什麼樣的背景?
這背後的隱藏邏輯是:只有有過類似成功經歷的人,才有可能讓我成功。實際上,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或環境,才能訓練我獲得成功?
很多機構架不住市場壓力,需要招一些背景名校的顧問裝點門面。但是很多顧問的turn over rate非常高,很多人面臨的實際情況是經常遇到自己的顧問不斷地在變。
消費者和機構之間的博弈可以就此永恆下去。無論你用任何方式確認了一個A事件發生概率極大的機構,請不要忘記,這不代表B事件發生的概率就沒有了。這是當初的選擇決定一個必然後果。我們要麼選擇接受,要麼只能更換自己的選擇。
二,申請真的是「玄學」嗎?
——什麼樣的人,容易獲得好的錄取結果?
你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申請故事:
一個背景十分一般的人,最後去了一個非常好的學校;
一個背景非常不錯的人,最後申請結果平平。
今年暑期學校特別有含金量,明年好像憑藉同樣的項目,就申請不到什麼好學校了。
在這堆混雜的結論面前,只好得出一個結論:申請是一門玄學!
成功的申請者是否有一副共同的畫像?我認為是有的。七年間,我接觸了無數學生,通過經驗總結,自然而然能發現一些學生,看著就是一副"能申請好"的樣子。
這些人的共性是:
1.不管他們來自什麼學校背景,什麼分數背景,都有一份"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憧憬
2.他們願意承擔責任,更容易從自身去找原因
3.他們願意開放地聽取建議,願意與他人交流意見與看法
兩個加分項是:
1.關鍵時候,該勤奮的時候並不含糊
2.有一定的見識和閱歷,判斷能力強
為什麼這麼說?如果熟悉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國),就會發現他們的人才選拔制度與國內有相當巨大的差別。簡而言之,他們歸根結底,評估的是一個人才的「發展潛力」(Growth Potential),而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現有成就」。
中國的人才選拔機制,譬如高考,是完全基於一個人的「現有成就」的。你在高考那幾天的狀態如何,發揮如何,總得分多高,可以一筆勾銷你過去的所有失敗與輝煌。
而在美國,評估一個人,更傾向於尋找人的「發展潛力」:除了天賦和學習能力以外,他們還關心你是否會比別人在這個領域待的時間更長?願意付出更多精力?一個人如果能在一件事上成功,ta往往能把這種能力遷移到不同的領域中。
這種差別在申請上帶來的彈性空間,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這也是一些申請者最後得以做出了「超越背景」的申請結果的理論根據。即,細究起來,成功的申請者的材料中,能夠充分地體現一種十分有說服力的發展潛力。當然,表現形式可以非常多種多樣:有的人是通過來自第三方強力的推薦信,有的人是通過超長的科研時間,有的人是通過豐富的實踐經歷,有的人是通過完整的PS或Study Plan寫作。
本質上來說,決定你申請競爭力的,是這一切行為背後的「決策主體」,即你本人是為什麼做出這一切事情的。(WHY you did it),而不是上述任何一種表現形式(WHAT have you done)。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時經驗總結的成功申請者長什麼樣:
1. 表面上:不管他們來自什麼學校背景,什麼分數背景,都有一份"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憧憬
本質是:具有主觀能動性
2. 表面上:願意承擔責任,更容易從自身去找原因
本質是:願意麵對問題
3. 表面上:願意開放地聽取建議,並與他人交流意見與看法
本質是:願意解決問題
上述1-2-3,如果你對照身邊的成功人士多看幾次,就會發現幾乎是做好一切事的根本模型。
但是在中國國情下,會出現兩種可能:
A.申請者本人具備上述三個素質;
B.申請者本人不全具備或全不具備上述三個素質
如果你是A類學生,任何機構招到都是撿到。因為他們完全具備自己搞定一切的能力。當然,這些學生本身需要一些支持—因為事實是,很多我國年輕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有這樣潛力素質(這個是個相當重要的判斷,以後有機會可以再展開談一談)。他們最需要的幫助是被激活一下,認識到自己的潛力和素質。
如果是B類學生,又想達到好的申請效果,在一般情況下,似乎只能走一條"包裝"之道了。即,讓自己顯得具有主觀能動性;願意麵對問題;願意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
推演至此,我認為,一個真正可以給消費者帶來附加價值的服務,應該解出這樣兩道難題:
如何能在相當有限的時間內,
高效地幫助有潛力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力?
如何能在相當有限的時間內,
高效地提高一個人對待問題成熟度和對世界的態度?
否則的話,只可能在包裝層面反覆打轉,無法解決核心源頭問題。這個核心源頭問題解決起來十分困難,從消費者體驗來說更是費力不討好。所以幾乎不會有行業內的人even bother to get close to it。
畢竟,速度,便捷,見效快,才是我們這個時代,對每個人都皆大歡喜的答案。
三,包裝,代辦,這些多快好省的方案,到底有什麼問題?
這裡我們離題看一下,在一次留學中,會涉及到哪些主體?
1.申請者
2.海外大學
3.留學機構。
在國內,我們可以去品評留學機構的好壞。但是卻忘記了這件事的另一個主體:海外大學。在美國,一個私立大學,本科業務是完全賠錢的。碩士研究生是一塊能賺錢的業務。他們天然地希望招募足夠多的國際學生,支付全額學費,貼補本國學生的獎學金。他們幾乎不需要為這個學生的任何前途負責(當然最後會要出一份就業數據)。甚至可以再大膽地推測,"讓中國來的學生,最後歸中國去",也並非不可能。
於是,海外大學與留學機構,都從申請者的口袋裡掏完錢,這件事便結束了。
可是,誰來關注申請者究竟獲得了什麼?他們將如何去適應一套完全不同的教育系統?未來又如何在一個全新的環境里找到工作?
這些問題完全不會暴露--直到你知道有多少海外留學生身處抑鬱的疾苦之中。直到你知道有多少留學生無法找到工作時。這些是家醜,是沒有人貼到朋友圈的殘酷事實。這是在海外大學結束學歷教育義務,留學機構結束合同義務之後,申請者所要面對的真實挑戰。
而這個時候,申請者不再是一個申請者,是一個23-25歲的年輕人了。所有的裝飾終有一天要褪去,他終將獨立面對這個真實的社會。退潮之後,誰在裸泳,十分清楚。
留學這件事一開始要辦好的話,本質上,是要拉近申請者和海外大學之間拉近距離,不斷地賦權給申請者,讓他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能為自己的未來負責。這句話,聽上去有些雞湯,但就是實情。這樣的申請者才是最有可能被好的學校錄取的,並也是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最具備應變能力的。
我們似乎從談留學開始,一直談成了雞湯。但這是個隱藏得非常深的現實邏輯,並非一碗熱乎的雞湯。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真實問題。
全國範圍內,目力之所及,所有的留學機構,大概只有傻不拉嘰的BeBeyond圍繞著這個核心做了十幾年。
我在網上搜過BeBeyond的評論,發現會有非常兩極分化的說法。你會發現,這些輿論中,有的人恨它,有的人愛它。但是幾乎沒有人出現在中間地帶,評價BeBeyond反覆給我改了多少遍文書,多少次簡歷,等等類似的"中介活"。
當年我遇到的BeBeyond,也是一個亂糟糟的局面:好像很多培訓師都看過我的文章,但是我並不知道誰來負責我。我總是不斷地被告知,我的文章不夠好,也沒有人給我指出一條明路。我反反覆復,一遍遍修改,直到自己都改到終日鬱郁。我也曾無力吐槽:為什麼沒有人為我的申請負責?
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年。我終於在工作深刻體驗到,這一切本身就在BeBeyond當時的體系設計中(而非我當時想像的不負責任)。一個人的成長,必須是在徹底的獨立中不斷實現的。BeBeyond的系統設計,是人為創造了一個緩衝環境,讓你第一次獨立面對自己的處境,思考自己的問題。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培訓師在給意見時非常小心謹慎,因為如果培訓師肆意給出自己的判斷意見,很容易干擾個人的判斷(因為你會非常自然地就選擇一個更容易,風險更小的路徑,而放棄了獨立思考)。為了做到這種"看似不存在"的"服務",培訓師其實需要做大量的觀察工作,剋制自己,讓自己隱形,在需要出現的時候方才出現。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BeBeyond,交了錢,還要自己忙乎一大堆的作業,工作坊,團隊學習等等。所有的培訓手段設計,無非都是為了能做到:
如何能在相當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幫助有潛力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力。且高效地提高一個人對待問題成熟度和對世界的態度?
這一切,都是在與這個速度,便捷,見效快的時代對抗。BeBeyond是否有真實的問題?按照常理推斷,不可能沒有。但是掌握自己的人生,主動「害慘」自己,總比被「害慘」是個更優的選擇?
回到消費者,你的選擇上。如果你要選擇容易的路徑,又願意承擔失控風險,你不應該選擇BeBeyond的系統。因為在這裡,所有的任務都會揮霍你本來想節省的時間。
換言之,如果你想選擇的是一條個人發展之路,你也不應該選擇普通中介的系統,那裡難以承載你發展自我的需要。
無論何種選擇,願所有人能如願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不要去bebeyond 不要去bebeyond 不要去bebeyond!! 簡直就是渣!!
我的培訓師即不負責任水平還很爛,而且工作態度也很奇葩,以為自己會critical地質疑你,自己就很了不起。
最直觀的一個數據,一個培訓師要帶3個班,一個班有30個人,所以到9-12月申請季的時候每個培訓師要給90個學員的文書修改,一個學員少的也要申請3-5所學校吧,多的可能會申請10+學校,一個學校至少要有cv要有ps吧,那這樣保守估計一個培訓師至少要改800+文書吧,所以一個培訓師怎麼可能有時間好好看你的ps呢?!
我自己的經歷是,第二天是學校的ddl了,所以找培訓師想再幫我看看,結果等了4個小時不回微信不回電話,好不容易聯繫上了,說她在忙,之後又等了2個小時,終於回了一行字,說你的ps問題還很大,說我自己寫的ps和外面的「那些」中介沒有什麼區別(bebeyond的人從來標榜他們和一班的中介不一樣),覺得我還沒有好好挖掘自己,需要大改。你丫的這是逗我呢?!還有幾個小時就要交了,你說我要大改,那之間那幾版你咋不說呢?!!!而且那個培訓師從來都不給具體的建議,都是一些很虛的,比如「你要進一步挖掘自己啊」 「沒有突出你的passion」 「沒有挖掘你自己的個性」之類之類的,但是這個大道理哪個不懂呢,隨便在網上百度一下「優秀ps的十大特點」不就出來了,建議虛就算了,關鍵是培訓師給你提出了問題,從來不提供解決方案,讓你自己好好想,那有什麼屁用啊!我交了錢就是為了讓你告訴我要自己再好好思考么?!反正後來的ps都是我自己寫的,兩萬就當白交了。但是還沒交錢的同學就不要上當了。
心靈雞湯同樣聽了不少,表面上是「啟發」你,讓你自己critical地探索,實際上他們只會給你提很多問題,但是從來不提供答案,因為他們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培訓師自己都沒出國國,自己都沒申請過留學,你覺得能有多可靠呢?而且簽約的時候絕對不會告訴你會分到哪個培訓師,說什麼會按照你的背景和申請方向匹配合適的培訓師,誰知道你會分到一個怎麼樣的培訓師呢?說不定比我的更不靠譜呢沒有仔細的了解過bby,在決定找機構之前有跟世畢盟的老師聊過,因為當時還沒有想好是要DIY還是找機構,所以猶豫了一段時間,後來參加了幾次世畢盟的宣講會,自己在申請上又還有很多沒有把握的地方,最終一家人討論以後決定加入世畢盟。今年剛申完,結果還不錯,大概說一下我跟世畢盟的一些『故事』僅供各位學弟學妹們參考,希望能在選機構的道路上給你們一點小小的幫助。
加入世畢盟的重要性因素就是因為世畢盟他會給每個學生分配兩個老師,一個是國內的負責申請我這個方向專業的培訓老師,另一個mentor就是在美國已經在讀同專業top3學校的學長或學姐。這個給我的感覺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因為我所經歷的都是他們經歷過的,導致我後來一點都沒有方,因為我知道我有他們!
最開始:
申請季前期主要就是準備CV和SOP。SOP的邏輯上我前前後後和我的培訓師以及mentor討論多次才最終確定,後面就是潤色語言,這個環節也得益於世畢盟中native speaker的幫助。其實對於我來說,貫穿整個申請季的另一大任務就是套磁。我在申請季中給我申請的每位教授都發了郵件,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交流,這樣的套磁交流既可以了解到教授的招生信息,還可以引起教授的注意,增大被錄取的概率。申請結束後我依然非常積極地進行著這樣的套磁,還套到了一些面試的機會。
世畢盟在我申請海外科研的過程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我的培訓師老師幫我梳理每個流程,需要準備的材料以及準備的方法,包括郵件內容的審查。我的mentor是來自Princeton的學長,對於我的所有材料也都仔細檢查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議。
在海外科研包括之後申請季的套磁中,很多時候我的郵件回復率非常低,培訓老師和mentor一直鼓勵我不要氣餒不要放棄,我才能夠一直比較積極地堅持下去。因為我的mentor是和我申請領域相關的學長,他對我申請的很多老師都比較了解,經常和我一起探討老師的科研方向和特點,對於我在申請過程中對自己的定位以及導師的選擇有很大的幫助。
申請季中我關於文書的邏輯內容和培訓老師以及mentor討論了很多次,很多時候我們三個人都一起交流到23點。邏輯定下之後世畢盟native speaker對我的文書進行了最後的潤色。我對自己的文書要求比較高,這期間我和世畢盟一起在文書上折騰了很久,不過好在最後我也獲得了我很滿意的文書。
其實這三年里關於出國我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就是大三的那年夏天申請暑期科研。那個時候我後知後覺,時間已經很晚,世畢盟幫助我在兩三天的時間裡準備好了所有的材料並且進行了第一輪套磁,也正是這兩三天里做的這些工作,讓我拿到了兩次海外科研的機會,拿到了兩封海外教授的強推,讓我能夠面套UIUC以及CMU的教授,進而拿到了我夢寐以求的CMU LTI PhD offer。所以這也是我最想感謝世畢盟的地方。也許這兩三天里的準備工作並不複雜,但恰恰是這些「微小」的工作,是我這個不經意間突然萌生的想法,改變了後面的整個故事。
申請的確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要兼顧GPA,TOEFL,GRE以及科研的確不容易。這個過程中會有太多的焦慮、苦楚,會有很多想要放棄的時刻,這時一定要冷靜而不能慌亂。學弟學妹們要在每個階段清楚自己的小目標並為之努力,有規劃地走過一個個階段,那麼到了最後自然就會拿到喜歡的offer。
最後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真正能幫到自己的機構
最後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祝大家都能申請順利。
我在bby 身邊也有小夥伴在世畢盟 世畢盟確實戰績看上去很不錯 但所謂的閃閃發光的戰績到底裡面中介起了多大的作用 你去具體問一些學員便知。大部分輝煌戰績都離不開top校名字。bby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思想。如果你沒有學到位,當然效果沒那麼好。但客觀來說,我在bby親眼見證了很多同學短短半年內的飛速提升,以及個人心態上的成熟。這不只能幫到你完成申請,也能讓你在今後的規劃中做的更成熟。重點:這裡有很多逆襲的故事,這裡不只有閃閃發光的牛校。留學本質還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靠哪個中介都沒用。如果追求自我突破、行動力強的話,bby會是個很不錯的地方,不用擔心會有所謂的跪舔強者忽視弱者,只要你願意做出改變,你學到的東西會是受用終身的。
我是BBY的學員,女朋友是世畢盟(A項目)的學員,我們兩個人的申請結果都還不錯(常青藤之一,她master,我PhD),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大學三年來自己積累了足夠的背景,另一方面,留學機構對自己的指導也發揮了很積極的作用。就我自身體驗而言,我感覺兩個機構都有自己優勢的地方,看哪一個更適合自己了。
先說BBY:不太像留學機構,更像教育組織。它會教你怎麼挖掘自己的經歷,怎麼展示自己,以及會引導你思考未來的規劃。然後,它教了這些東西後並不是就結束了,而是會留作業,而且學員之間還要互相討論,培訓師也會積極反饋。所以,這個過程會比較累,但是把這五六周的作業做完後,你會發現一篇PS的內容已經被積累起來了,怎麼選校也有個套路了,而且對自己未來的想法也更加堅定了。在後期真的寫自己的PS時,培訓師也會給相應的指導,會耐心地和你溝通,分析你的PS里哪裡是比較欠缺的,然後也會和其他寫得比較好的同學進行比較,讓你知道自己的PS該怎麼改,最終寫出比較滿意的文書。同時,據我自己的了解,他們也不會說跪舔背景好但是拋棄背景差的人。所以,我一直感覺是BBY在PUSH我不知不覺地走完了申請季,學到了很多解決問題的能力(field research,SA,Path等等,感覺這些方法會規範自己的思維模式,會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學會了申請。而且同班的小夥伴也都是一群理想很堅定的人,感覺在他們身上也學到了很多珍貴的品質。
然後是世畢盟:世畢盟我覺得很好的一點,就是他們有一個mentor制度。每個學員都會給分配一個現在正在國外就讀master或者phd的學長學姐,而且他們的專業和學員的專業是一樣的,所以他們對整個申請過程,包括對這個領域的理解,應該都會很清楚。所以,我感覺這是世畢盟一個很大的優勢。另外一點,就是世畢盟提供免費的native speaker改文書。這一個我不知道能起多大作用,可能對申請社科或者商科的同學來說,這一點比較重要,但是對於申請理工科的人來說,也許起的作用並不是很大。我是沒有找native speaker改過的(淘寶上的太貴了而且不知道靠不靠譜),但是申請結果也還不錯。其他方面,發過去讓mentor修改的文書,他們也會很快給你反饋,另外世畢盟也會組織兩天的課程把申請的一些東西都給講一遍。
至於答主想選哪一家,就看答主想接受哪一種留學服務咯。
哦對了,BBY還有一個微小的好處就是費用更便宜。。。,我當時是便宜將近1W吧(2015秋天報名)。
一 首先大家要明白,留學申請和機構關係不大,和你有關係的是具體負責你留學的老師。網路上大家看看,同樣的機構,有的人說挺好的,有的人發帖罵(當然要去除某些水軍),原因是什麼呢?其他都一樣,不一樣的就是不同的人負責的。不同的人負責,從業背景,專業度,負責耐心程度等等完全不一樣,結果不一樣也可以理解了。所以找留學服務,我們是要看誰負責我們的留學申請,而不是機構。
二 在機構裡面其實我們本質上也是在找老師,只不過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一般我們是看到機構的廣告,然後和機構裡面的老師聊,由於對於機構老師的認可,最後選擇和這個機構簽約。我們選擇的還是機構裡面的老師。甚至所謂的口碑客戶,我們一般也是推薦的是某個之前負責過我們申請的老師。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機構裡面我們前期接觸的人都是銷售,就是賣留學服務的,簽約後就和你沒有關係了,所以一定要和真正負責你留學申請的人見面。
三 機構裡面留學人員流動性很大,所以說某機構擅長某一類留學也只是一個宣傳。大家一定聽過,今天剛剛簽約的老師,過段時間就去西藏旅遊了,或者回老家了,或者女老師生孩子了等等。其實都是離職或者跳槽了。機構的老師走了,提供服務的人走了,那麼機構還是能和原來一樣嗎?很顯然會有很多差別的東西。即使機構把很多東西流程化,具體還是看執行的人的專業度和服務水平。另外,目前機構宣傳,好像留學諮詢就要比傳統機構高明很多,實際上深入思考一下就明白,還是看人,而不是看這個概念。行業之間老師都是流動的,不可能在傳統機構的老師到了諮詢機構,突然變得專業了。而在諮詢機構的專業老師,到了傳統機構就變得不專業了。
四 目前宣傳的留學諮詢/高端留學諮詢好像要比傳統機構裡面申請高了不知道多少段位。實際上這個都是概念。行業之間人員都是流動的,尤其留學行業,流動性更大。可能前段時間還負責你留學和你簽約,過幾天就去西藏旅遊去了。所以這麼高流動性的行業,A在傳統機構,過幾天到了所謂的諮詢機構,難道會突然變得不專業?有些人可能會說,雖然流動性高,但是應聘的時候諮詢機構不會僱傭來自傳統中介機構的人。這個純粹是亂想,我見證過多少人到處流動。如果這個沒有說服力,我們看一個相反的例子供大家思考:B在諮詢機構,到了傳統的留學中介機構。難道專業的B因為換了地方而變得不專業了嗎?這次可不要說留學中介機構也不要專業高能的來自諮詢機構的B啊。所以大家不要覺得聲稱諮詢的就比傳統中介就專業很多,還是那句老話-----看具體負責你的人的專業度和負責程度。
五 為啥大家找留學服務首先想到的是「哪家留學機構好呢?」。這是因為過去,我們只能聽到機構的聲音,機構當然要宣傳機構本身了,不可能宣傳具體的某個人。所以我們聽到的聲音一直是被誤導的。真正起作用的留學老師,在過去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因為做一個廣告幾萬塊錢,單個老師是負責不起的。但是目前為什麼會有改變?就是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尤其是自媒體的發展,能讓獨立留學顧問老師發出自己的聲音,影響到客戶群體,生存下來。而且閱讀一個人寫的文章找到的留學服務,要比看到廣告和軟文更加靠譜。最後客戶體驗後,無論專業度還是服務耐心細緻程度,都遠遠超出機構,這種口碑效應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被放大。
六 獨立留學顧問是目前學生能夠找到的最佳選擇。獨立顧問一般都是在機構裡面從業多年,有豐富的申請經驗。這種人一般在機構裡面很難遇到,因為有豐富從業人員的人,要麼在機構做管理了,要麼創業去了,管理和創業的人沒有時間和精力直接負責學生的申請的。獨立留學顧問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一方面是互聯網發展導致他們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內容寫得好專業就可以傳播出去影響自己的潛在客戶,另一方面現在美國留學申請競爭越來越激烈,互聯網發展也讓信息越來越透明,那麼高質量的個性化的美國留學服務是客戶需要的。另外機構裡面普通存在服務學生太多,導致留學老師有心無力,沒有太多時間花費學生申請上面,很難做出個性化的留學申請來。
七 當然了獨立留學顧問也有需要謹慎的。和任何一個事物一樣,這種模式受到家長認可後,必然會有很多人跟風,也聲稱自己是獨立留學顧問。所以留學顧問,不是他說是獨立留學顧問,就是了。而是要看他本身是否專業,是否有服務精神。這些都比較抽象,那麼一個簡單容易的辦法就是看他是否有自己的自媒體,他寫的文章是怎麼樣的。
八 靠譜的留學顧問選擇是關鍵。正如樓上有同行擔憂的,獨立留學顧問會拿錢走人。這個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尤其是遇到那種假冒的獨立留學顧問。但是真正的獨立留學顧問則不會發生,因為有能力做好的事情,不可能自己故意把學生的申請搞壞,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這也就是對於專業度的判斷。
更多可以查看:答疑:家長和學生美國留學的誤區和疑惑
上周還參加過bebeyond的復旦大學路party,是學姐帶我一起來的,我現在才大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目前還在準備語言成績。之前我對bebeyond 的培訓模式還是比較謹慎的,畢竟我作為一位理工科學生,思維模式還是比較以結果導向的,對這bebeyond宣傳的自我挖掘,自我認識這些理念 我還是比較難以理解,哈哈,不過對商科或者文科的同學,只要深度溝通一次,溝通一次,應該接受程度非常高吧
說幾點我了解的BBY,他們留學培訓workshop的 本質還是 自我認識 獨立思考吧,他們會對申請做思維強化訓練,不過 文書 選校等問題還是比較考慮人的,他們不會代寫,需要自己一遍遍改,這一點,文書 不擔心,因為個人實踐經驗我還是比較多的,他們課程大概是6 sessions,具體我也沒仔細研究。在選校案例等方便,他們主要參加歷年學員案例分析,這塊我到不擔心。培訓師幾乎都是有留學背景,這一點和世畢盟差距不大吧。我對導師背景的要求其實無所謂,至少有待過帶過相應的專業背景案例就ok。
利益相關,我是世畢盟的學員,所以回答可能會很片面都是關於世畢盟的,也有一定的主觀性。僅供你參考。
同學,世畢盟申請成績那麼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和人脈資源。
世畢盟北京總部在五道口,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生源質量。一個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的本科生拿到top10offer的幾率肯定是比普通大學但是也很優秀的本科生大,況且普通大學的優秀學生到了清北可能就是非常平庸的學生了。
北京世畢盟的生源中211985大學的學生是主流,因為它在五道口啊,五道口附近都是什麼大學題主你可以搜搜看。更何況北大尤其是清華的學生很願意簽世畢盟。
你可能會問我,五道口附近的中關村也有很多別的留學機構,為什麼清北和別的附近大學的學生非得去世畢盟?因為世畢盟的創始人是清華畢業的啊!一個校友老學長創辦的機構為你服務,肯定是比別的留學機構靠譜的。因為一旦世畢盟因為自己服務不當損害了你的利益,那它以後就別想簽清華的學生了,所以為了口碑世畢盟也會竭誠為清華的學生服務,當然北大的學生也不會怠慢。除了學長這個原因,世畢盟的口碑一直維護的不錯。以至於在他家簽約過的學生願意把他們機構推薦給自己的朋友同學。我就是被最好的哥們推薦到他們機構的,當時我根本沒聽說過世畢盟,在糾結非常有名的兩家機構,但是他這麼一推薦再加上世畢盟老師自然不做作的態度和世畢盟的合理收費,我當機立斷就簽約了。事實證明世畢盟沒讓我失望且給我很多驚喜。極其優秀的生源帶來超凡的申請結果,同時這些被錄取的優秀人才又轉化為世畢盟的memtor可以為他們的新學員提供幫助。這就是世畢盟的良性循環和強大的人脈資源。但是,假如你不夠優秀,學校又不夠好非211985那你可能就要有點小失望了。雖然被冷落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馬太效應應該都懂,一個機構資源是有限的,你一個普通大學生去了一個清北大神扎堆的機構,自然分不到最優質的資源。肥水不流外人田,清北的mentor們自然是願意多幫自己的學弟學妹。假如作為清北的申請生你被分到了同校的mentor那恭喜你,mentor會給你你想不到的幫助,你們的校友關係會給你的申請提供非常大的幫助。假如你沒有學長學姐在世畢盟申到好項目,那你可能會比有校友的申請人慘一點,mentor自然會為你竭誠服務不過肯定和對待學弟學妹不一樣就是了。不過也沒什麼好憤憤不平的,人之常情。
這種馬太效應會不會影響你的結果?還真不會。因為申請結果90%是自己決定的,留學機構只是幫你減少工作量,防止你走彎路。但是我等平庸之輩見了這麼多厲害的大神一定會對自己的內心造成衝擊,如果你內心脆弱又不善交際,那這可能會讓你自卑對自己失去信心。但假如你像我這樣,是個厚臉皮積極向上且擅長最大化利用資源的人,那麼世畢盟將是你非常正確的選擇。畢竟能夠接觸到這麼多優秀的學生,且能享受到這些優秀mentor的服務本身就是一筆財富。之前你完全不可能接觸到的人,來了世畢盟以後他們變成了你的mentor或是和你簽了同一家機構的「校友」,他們不但是世畢盟的人脈資源,也是你的資源。申請還是要靠自己,別指望留學中介太多。
祝你申請順利。以上。嗯…ggu最近招學生太多了,我覺得自己條件一般的話,他們根本不在乎你申請怎樣…但是對比較厲害的同學捶背捏腳各種跪舔。馬一下,下課再來仔細說
沒有參加過世畢盟的申請,只參加過BBY 的留學班,首先聲明一下利益關係。
作為了2016年的BBY留學班的學員,看了這個帖子的時候還是比較震驚的,wow,居然那麼多負面,有些還說的有模有樣。 我學校是魔都某211高校,gpa3.6 商科專業背景,是在朋友圈看到Bebeyond 的申請推送才了解的這家機構,說說我的感受,我一開始以為BBY是留學中介,交了錢就是 我需要什麼材料,他們打包給我,其實去了之後,才發現其實是DIY培訓的,大概就是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出國,去讀什麼專業,為什麼選這種專業,說實話,有些學生其實是帶著中介思維的方式報班的, 那樣,如果培訓師如果沒有提供完全的指導申請或及時回復他們的給到建設性意見,他會覺得不負責水平差。其實留學申請是比較個性化的東西,如果你想走捷徑,不想動太多腦筋,直接找中介都是可以的,不過很多中介文書都是走模板的,選校很多也是固定模式,三維多少,學校排名多少 提供大致的選校方案。
最後說幾句話吧, 主動性+A bit of madness is key. 很多事情在申請過程是需要自己主動去做的,其他人並不能幫你,比如聯繫insiders 聯繫教授,最關鍵還是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吧。我在2016年五月份參加了BeBeyond的graduate workshop。當時也在比較各家中介,想選定一個儘快開始準備申請。但是我本身對傳統中介不是很信任,感覺都是流程化模式化的操作,不想把自己的事情交給別人代辦。和BBY諮詢師預約見面一次,了解到BBY是一家理念和模式都很新穎的留學申請機構,很快就和好朋友一起報了五月班。
我是轉專業申請的,從理工科轉到一個商科和工程類結合的項目。其實一開始並沒有下定決心申請什麼,BBY的培訓師們也沒有一上來就讓大家板上釘釘選定目標,而是從看似不太相關的Self-exploration開始。自我介紹、關於自己的五十件事等活動讓大家不斷挖掘自己真實的興趣和潛力,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分小組討論的形式也幫助我們從別人的視角來觀察和審視自己。我起初是抗拒自我剖析的,出於對內心世界和潛意識的保護。但聽到別人口中「我覺得你是……的人」時,感覺很奇妙,會思考「我到底是不是這樣的?」最後得出關於自己的新認知。比如我的隊友們評價我「可能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因為我是個計劃狂,每天的任務必須按時間順序列好才安心。之前一直覺得是自己「有條理」,當時聽到這樣的評價,自然不肯接受——但是回顧以往的經歷,似乎又覺得這個論斷有一定道理。當然,這個例子相對而言和申請學校沒那麼相關,但觸類旁通嘛。之後的Field Research環節,督促大家不斷地對行業和工作領域增進了解,並且通過CQS(Comment, question, suggestion)不斷反思提升。
我是今年三月拿到dream offer的,一個在專業里排名top5的項目。我本身硬體條件(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三維)並不出眾,尤其績點平平,在中介里基本就是top30開外的定位了,但是感謝BBY沒有把這一套帶到大家的思維里。在這個集體里的每個人,都不會為道聽途說的條條框框束縛,比如某校只招xx背景的top3學生、托福不到100不能報xx校…大家都是敢想敢做,即便一開始不那麼敢想敢做,也很容易被這樣的氣氛感染。我聽說過BBY有些班級會通宵寫PS,也會在party上爽快地把酒言歡,這種年輕肯干,又為夢想勇往直前的氣質特別迷人。我覺得這也是BBY讓我感受到的一種新力量。
網上看到的轉過來,還是挺真實,可以看原鏈接21樓。請問有沒有用世畢盟中介申請過的童鞋啊~
真是奇怪了,明明是轉的真實內容被說是廣告信息,上面一堆廣告的反而不刪。
知乎現在真的是越來越收錢不讓說真話了。以下是之前轉的內容:
======================
註冊小號以防打擊報復
本人跟世畢盟簽了,2月就申請完了就可以徹底忘掉這家小中介了。我不否認自己有些挑剔,不過既然自己付出了4萬塊錢,而且是面對出國申請這樣一件大事,我想我有理由對我的中介抱有較高的期盼,不過世畢盟成功讓我後悔痛苦了。以下都是個人真實經歷,比網站里其他世畢盟員工自我吹捧的回答靠譜多了。先說一下本人情況,北京TOP5(算是吧)學校的中上游本科生,申美研,不敢說的太詳細,怕打擊報復。
一、你自己也提到了這是家小中介,一共三個大辦公室,老闆打個電話全辦公室的人都聽得到。老闆姓龔,據說是清華畢業的,為人極其自大,自己的看法(無論是選校、寫文書還是其他環節)從來不容學生反駁,如果你反駁他就會用一副老子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的口氣和態度壓倒你。經常在辦公室聽到他跟別的老師背後吐槽不聽話的學生。。。
二、如果你是清華或者北大的優秀生(既要進清北還得是學霸哦)的話,我不得不說SBM對你的態度還是不錯的,老闆親自指導你,安排大牛導師和老外給你寫文書、改文書,自己不用費太多勁,我每次去他們辦公室都能聽到他們給清北的學霸們指導申請所以我知道這些。
而如果你不是清北的學霸的話,除非你排個全校第一什麼的,否則你就會被扔到幾個低學歷的年輕女老師那裡去,讓他們主導你的申請流程,你有事找老闆他都會推給別人,我知道好幾個清北的普通學生跟我的遭遇都差不多。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要靠這些清北學霸衝擊美國TOP5的學校,下一年宣傳的時候打出來可以騙到更多像你我一樣傻乎乎的學生。而對於更多的我這樣的沒法衝擊TOP5的學生,對於他們來說純粹是賺錢的工具,親身感受,呵呵。。。
三、申請老師素質一般,流程非常不規範。SBM的合同里寫了你想干多少干多少,他們來干你剩下的工作(基本這個意思),而老師們普遍會引導你全部都自己干呵呵。。。我一個同學就是,明明簽的39800全包的合同,結果人太老實了太聽話了,老師舔著臉要求他自己寫PS自己寫推薦信和essay們(fairly說一下,他們之後還是拿來給改了一下的),他那老師就只給他寫了篇CV(拿個模板一套就好了其實),39800買了一篇CV啊囧。。。。。總之就是在SBM,面對你的申請老師時,你拉的下臉老提要求老崔他們,那麼他們給你乾的活就多,然後他們背後吐槽你真他媽煩;你如果人nice,不想看申請老師黑臉,那你就自己起早貪黑吧哈哈哈,你申請老師肯定會表揚你噠!
不敢說的太具體,怕被對號入座。總的來說,世畢盟就是由操蛋老闆、二流的申請老師和三流的操作流程構成的。當然,最後再公允的說一句,如果你是(1)清華或北大的(2)學霸,那麼花4萬塊簽SBM還是比較值得,因為操蛋老闆要幫你申到名校,然後拿來宣傳好下一年騙到更多的客戶~~
我想,會關注這個問題的答案的小夥伴們,都經歷著不甘心把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使命託付給中介的放任,又焦慮失敗的後果而希望有人能在暗搓搓的摸索中給予自己靠譜指導的掙扎中吧。如果你還是希望承擔自己人生的責任,我想在這裡堅定你的決心,留學申請的這條路,還是要自己走的。
我想轉專業申master的時候已經是大四下的開始了,交換一年回來後距離申請已經只剩半年時間。當初的我也是深陷在自我懷疑和夢想的拉扯中,跑遍了上海十多家中介希望能有一個地方給我吃個定心丸,告訴我這件事是有可能的。然而,所有的「中介」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轉專業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人家只收本專業」……甚至有一家問我「不如我們幫你申本來的專業吧?將來很好找工作的呀」,聽到這個回答時簡直是目瞪口呆,原來真的有地方會為了自己的「戰績」為別人的人生做這麼任意的決定,根本不在乎申請人想要的是什麼。
只有三家機構告訴我這件事是可以的,BBY和世畢盟是其中之二。世畢盟的mentor制很誘人,但是當時在BBY做過申請的好朋友和我分享她的經歷時,她說,BBY讓她學到了申請之外的更多東西,而且她交到了一群在大學生活中從未遇到的好朋友。我抱著想了解申請到底能帶我學到什麼的好奇,加入了BBY。
我的結果還不錯,申到了美國排名前10的大學。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當我又迷茫如何選擇時,我會用在BBY曾學到」self-analysis」、」field
research」和」based on facts」等等的方法去探索,去分析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strength和weakness是什麼,然後重新又堅定了自己的path上。在BBY是不能偷懶的hhh,不是指做了多少它的作業寫了多少版PS,而是指在戰略層面上的思考不能偷懶。一直被引導(逼)著自己去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去把它做好等等問題會是很累的,在這裡也沒人會給你正確答案。但是在這裡學到的思考方法,如果真的吃透了、理解了、內化了,是真的可以受益一生的。為什麼呢?因為申請這件事就是搞明白我從哪裡來(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樣子),到哪裡去(想要成為什麼樣子),再看看現在想要做成什麼(怎麼利用我的優勢和我想去的program到達我想去的地方)。
Self-analysis就是在思考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有什麼特質,為什麼會成為這樣,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等等問題。
用Field
Research收集的信息,去建立自己的規劃和path,弄明白今後朝哪裡走,成為什麼樣的人,去做什麼樣的事。然後,專註於當下,和BBY的小夥伴一起hardworking,BBY的培訓師會鼓勵我push我challenge我。
我在和另一個BBY學員聊天的時候她說了一段我很喜歡的話。她說:
「在做申請之前,覺得申請結果大過天,如果申請失敗了這輩子都很糟糕了。但是在BBY搞清楚了這些問題之後,感覺申請結果不再是一個終點了,反而它只是人生這條線上的一點。無論什麼樣的結果帶著走向不同路線,我知道自己都會向著同一個最終的方向延續。」
現在就是未來,Trust
in the process.PS:在BBY我們會學到怎麼樣去reach
out聯繫insider了解你想要的信息。這種向外reach out的能力極為重要地幫助我在申請的時候從四月的零積累到十二月申請的時候能有幾段經驗可以深度挖掘。這種能力直到現在都在幫助我探索這個專業的不同領域,認識不同的人。Mentor是被分配的變數太大,是否合適要隨緣,如果遇到一個有負責專業又對口真的是有幫助,但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insider是自己主動找的,你可以決定去什麼方向。最後說一句,看你想要的是什麼了。思考的過程註定是痛苦的,因為成長的過程必定伴隨著走出comfort
zone。樓上吐槽BBY「發掘」和培訓師「不會給答案的」,是想要一個答案就解決申請這件事,中介包辦或許更適合。但是申請和生活真的是一個答案就能解決了嗎?自己的事,別人真的能給出答案嗎?1·關於BeBeyond:
「驚心動魄」,「兵荒馬亂」不足以概括我過去幾個月的經歷,感謝BeBeyond讓我從一堆煩心事中殺出重圍,最終收穫offer。在BeBeyond之前簽過另外一個留學機構,其業務水平讓我對這個行業感到絕望,除了文書很不專業,還有各種圈錢的由頭。讓我下定決心簽Bebeyond的是前室友的安利,她一句話打動了我——「所有材料都是你自己寫的」。回想起這幾個月倒霉事情的源頭都是在重要事情上依靠別人,我覺得這個機構至少不會坑人。
在BeBeyond收穫最大的是參加Workshop,癱倒在懶人沙發上,以上帝視角條分縷析自己的經歷,動機,目標等等。幾周下來,小夥伴們和培訓師Linda的CQS不斷推動自我認知和PS寫作的深化。雖然10月班離各校的DDL很緊(本人第一個DDL是11月1日,只剩15天),除了PS還有writing sample, research proposal, cv 等一系列材料需要準備,心情難免浮躁,但花在Workshop上的是值得的,它逼你思考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等問題,每次參加完都有一種「我比以前更了解自己,因此我對申請更有信心」的感覺。此外,課後的聚餐也是很棒的消遣,苦逼申請月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周末和大家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很照顧我,讓我多吃點,嘿嘿)。
培訓師們給了我很多幫助,Linda、勁波、小黑等人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從自我認識到如何融入他國環境,BeBeyond不僅注重留學前的申請,還注重留學期間的成長與留學之後的職業規劃。雖然已變成BeBeyond的校友,但在想更改職業規劃等情況下,我依然會向Linda尋求幫助。
2·關於申請:
(1)選校:
因為想走學術道路,所以選校參考的主要標準是專業排名和項目的課程設計。除了非洲和南極洲,其他洲都申了。相比於其他同學集中申請美國或英國的學校,我選校的範圍更廣,當然,其中的代價就是更高的材料修改率。根據DDL,我先申請了亞洲的學校,然後申其他地區。亞洲學校第一看重的是研究大綱,需要不斷修改。而英美的學校則比較看重SOP,所以也要相應地提高標準重寫。
(2)申請材料:
·簡歷:改了十來版。從一開始的空空蕩蕩,到不斷地補充和深化細節。關於動詞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講究,千萬不要使用弱動詞。
·PS:零零總總寫了大概五十版,事實證明改PS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通過不斷看論文,直到最後才做到以一個核心研究問題貫穿全篇coursework和fieldwork的程度。
·研究大綱:改了十幾版。各個學校對研究大綱側重的部分和格式要求都不同,需要相應修改。有些希望通過文獻綜述了解你對該領域的認識深度,有些更側重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務必找老師,特別是年輕海歸老師修改研究大綱,與所申學校背景或者方向相同的最好。
·writing sample:5版。本人花了兩天時間把一萬五千字的中文論文翻成了英文,只力圖做到文法正確,格式規範。writing sample的選擇注意與所申請的方向一致,換句話說,簡歷,PS,writing sample research proposal等是一個整體。當然,我也有同學writing
sample是寫了一年多的,不清楚其在申請中的分量如何。(3)後續
寒假前半部分根據研究大綱做了調研,後半部分看論文,其中穿插吃喝玩樂寫小說(有十幾天完全不想學習的頹廢經歷)。原計劃是去工廠打工體驗生活,後因時間有限作罷,換成去深圳、東莞和胡志明市做訪談。之後聯繫了杜克和哥大的前輩,要了幾門課的課程大綱,看閱讀材料,重新改研究大綱。
雖然最後的申請結果不是很理想,只拿到了新加坡和美國兩所學校的Offer,但我並不後悔加入Bebeyond,也並不後悔為自己的申請付出了如此多的精力與心血。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我在認識到自己局限的情況下不斷地重塑信心,每周總結的時候都能有所收穫。
3·小結
坦白說,申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選校,文書寫作,等待結果,哪個都不好受,特別是我這種容易悲觀的人。感謝提供每周供給正能量的BeBeyond。如果說申請過程中有重大遺憾,那就是沒有早點加入BeBeyond了。
上海世畢盟學員,西南某高校。首先地理位置,世畢盟前年秋天來上海開了分部,就在閔行交大門口,好像復旦那邊也有辦公室。最近又在南京開了分部。但除清北外所有學校學生簽約差別其實都不大,大部分諮詢內容都是郵件形式,微信聯絡,Skype溝通,到本部去也只是參加講座,都可以聽yy或看直播。在北上南的高校可能參加校園講座比較方便,不過其他城市也會做一些巡迴。總之都不會像清北一樣因為數年積累有教授校友人脈資源,但不會給正常申請流程打折扣,基本上地域問題是沒有的。接著就是服務內容。搞清楚世畢盟的定位就不是中介,而是諮詢機構,如果是懶人想要資料一丟中介幫辦好那應該找別的真中介說不定更值。大多數來世畢盟的應該都是沖著A計劃DIY來的吧,你可以詢問一切你想知道的東西,伸手要所有內部資料模板,但你的所有申請材料第一稿都要自己打出來,之後的修改也要深度參與,所有的網申都自己填自己提交,所有的套磁自己做。世畢盟老師會卡時間點提醒,但網申錯過ddl沒報上只能怪自己,套磁不夠多沒教授回復只能怪自己,別問。最後是戰績,我覺得很好理解的。清北基礎肯定有一方面,但其它學校特別是非北上名校也大有牛offer案例,因為DIY特別符合學霸的需求,獲取越多越好的資源,經過他自己的方式轉化為高質量產出,其實學霸就算啥中介不去自己申一樣比別人好,但他們就是喜歡儘可能獲取多的資源取得更好結果,是個人的馬太效應。隨著世畢盟地域和學校層次的日益擴展,低屆學霸越來越多的加入,它的戰績和別家就會越拉越大,是整體的馬太效應,就像現在補習GT只會想到新東方。擴招必然帶來平均戰績下滑,但做廣告只會寫一線名校牛offer,數量只會越來越大,申的一般的沒申到的誰管。我的世畢盟老師光我這一屆帶學生就有一串表格二十幾個吧,依然一周全天當天回應,現在已經簽證末期了還是能聯繫,但你不去問,懶,就只能收穫到最基礎的東西。就像自助餐一樣,吃多少看你拿了多少,如果想參加世畢盟DIY來幫助申請,結果和個人的勤快程度掛鉤很大,如果自己懶,就真不值
其實很難說啊,留學諮詢機構和傳統中介還是有很多區別,建議你去實地諮詢一下。靠譜的諮詢顧問比品牌都重要,
長篇大論不多說,你只要知道決定你未來的不是中介而是顧問,遇到一個好的顧問比什麼都重要。而大中介都是標準化,顧問水平參差不齊,遇不到遇到好的靠運氣?在同樣有『資歷』的條件下,小而美的中介顧問老師真的比較靠譜。
Anyway, 直接聯繫顧問,你的感受最重要。
這麼多親身經歷者我想問下SBM說的文科暑研是怎麼弄的?據我所知復旦雙胞胎姐妹花就是通過SBM去哈佛做的教育的暑研最後錄取了,對於我這種非名校的話是不是比較難?
樓主說的是張宇昊還真是bebeyond學員,雖說張估計是被某人忽悠了
推薦閱讀:
※申請美國留學需要多長時間進行準備?
※留學該做什麼樣的準備?
※你寫出國留學申請時,有哪些出彩的地方?
※31歲的我是繼續做生意還是出國讀書重新證明自己?
※俄羅斯留學一年預科能夠將俄語學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