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追風箏的人》?

如果要說有什麼不好的話,那就是最後一段。


讀完《追風箏的人》裡面有一段很深的共鳴。

哈桑為了阿米爾受其他人欺侮,阿米爾之後反而偷東西嫁禍哈桑,迫使他離去。

這算是書中的轉折點吧。

阿米爾心中的罪惡感從那時開始的吧,因為自己的怯懦,導致哈桑受傷,又因為自己的怯懦無法面對哈桑,趕走了他,因為自己的怯懦,逃到美國後故意忘記阿桑。

這麼一個怯懦的人,我卻無法責怪他。因為我早他的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讓我憎恨人性的骯髒。

就算後來救了哈桑的孩子,

那麼哈桑呢?


為你,千千萬萬遍。


謝邀。

閱讀這本書已經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因為曾經演講過讀這本書的讀後感,所以呢,記憶還是略深刻。

看這本書需要耐心。

剛開始看時,覺得沒有什麼吸引人的點,越到後面越恨不得一口氣看完。我記得當時高三,看到差不多結尾時,在床上打著檯燈看到了三點多才睡覺。

答主學識淺薄,所以不懂寫作手法什麼的。單純說說自己的感受……

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可能是大眾迷人點。

哈桑的情義當然值得歌頌。

但這本書打動我的,並不是哈桑對主人公阿米爾的情深意重。

而是,阿米爾童年時期的懦弱。

阿米爾的身上,照射出了我懦弱的影子,很多人懦弱的影子。

換句話說,我們都是懦弱的阿米爾。

阿米爾踏上的救贖之路,也並沒有令我動心。

雖說小說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但我始終認為,生活中極少極少懦弱的我們,也會像小說中的主人公那樣,踏上救贖之路。

阿米爾的救贖,也許是他個人的醒悟:發現自己童年時期的過錯,儘力補救。

也可能是一種責任使然,哈桑是阿米爾父親的私生子。

還有一個吸引我的點是:雞姦。

在看這本書前,我聽說過雞姦。

而書中的描述,哈桑被阿賽夫雞姦的描述以及哈桑的兒子被雞姦的描述,都令我感到不可思議以及憤怒。

追風箏的人的大背景是在阿富汗,

這是一本小說,

而它的使命就是通過文字反應社會問題並使讀者瞭然並關注此類社會問題。

這本書也反映了阿富汗的政治問題,也可以說是很好的記錄及重現了一個國家某段時期的狀況。


謝邀~

先附上主角人際關係簡圖~

梗概:Amir和Hassan是發小,在阿富汗喀布爾市一起長大。Amir父親Agha是市裡的首富,而Hassan則是Agha發小兼傭人Ali的兒子,因而Hassan也負責伺候Amir的日常起居,市裡的小孩常常取笑Hassan和他父親Ali,因為他們是哈扎拉人,(居住在阿富汗的蒙古人後裔 )。Amir喜歡寫作,Hassan就是忠實聽眾;Amir性格懦弱,兩人遇到麻煩時Hassan永遠擋在前面,因為一直以來Hassan視Amir為朋友為兄弟。1975年的風箏比賽,Hassan協助Amir獲得了冠軍,但Hassan在半路被富家小混混Assef強姦了,Amir見到卻因怯懦不敢挺身而出,這件事也成為了在Amir心中幾十年的秘密與折磨,他不敢再面對Hassan。善解人意的Hassan知道Amir目睹了自己被強姦卻沒現身幫忙一事後,求父親Ali(其實Hassan的生父是Agha,Agha與Ali的第一任妻子曾通姦)帶他離開了Amir家,那時Amir和Hassan都不知道對方是自己的兄弟。

20世紀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Amir和父親Agha幾經波折移民美國,而Hassan和Ali留在阿富汗,兩人自Hassan離家起再沒見過面。

20世紀90年代,兩兄弟的生活都有了很大變化。Amir那邊是結婚,出書,父親病世。Hassan這邊是戰爭,結婚生子,慘死。而正是Hassan的死以及父親Agha摯友Rahim Khan病危兩件事讓Amir重返塔利班猖獗時期的阿富汗,在那裡他死裡逃生從Assef手裡帶走Hassan的兒子Sohrab,之後帶Sohrab回美國撫養。在了解了Hassan的身世後,Amir再次感到了生命的連結,宇宙的奇妙,也卸下了自己多年來背負的罪惡。

——————————

這本書的名氣與過人之處無需再說。#推薦閱讀+#

當血緣與社會,習俗與道德,生計與生死,愛與仇恨都揉合在一起...

萬物因宇宙聯結而息息相關,而生生不息...

恨可以長存,愛也可以,一切只是一個選擇。

-a redemption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

10句感人摘錄。

1.「There is only one sin, only one. And that is theft. Every other sin is a viriation of theft. When you kill a man, you steal a life. You steal his wife"s right to a husband, rob his children of a father. When you tell a lie, you steal someone"s right to the truth. When you cheat, you steal the right to fairness.

」偷竊是唯一的罪孽,只有偷竊,其他的一切罪孽都源於偷竊。當你殺了一個男人時,你偷走了他的生命,偷走了他妻子擁有丈夫的權利,偷走了他孩子擁有爸爸的權利。當你說了一個謊時,你偷走了別人去了解真相的權利。當你作弊時,你偷走了別人享有公平的權利。

-背景:Agha與Amir第一次促膝談心。

「2.「A boy who won"t stand up for himself becomes a man who can"t stand up to anything."

」一個不會起身為自己戰鬥的男孩只會成為一個對任何事都不作抗爭的男人。「

-背景:Agha與摯友Rahim Khan聊起Amir被街區里的孩子搶玩具卻不懂還擊。

3."A person who wastes his God-given talents is a donkey."

「浪費自己天賦的人就是一頭蠢驢。 」

-背景: Rahim Khan寫信鼓勵Amir堅持寫作。

4.. "It hurts to say that, but better to get hurt by the truth than comforted with a lie."

「這個說法的確傷人,但因真相而感到受傷總比被謊言安撫要好。」 -背景:Amir對Hassan說世界上很多人並不認識阿富汗這個國家,富有的鄰國伊朗也不把阿富汗當回事。

5."Nothing is free in this world."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免費的。「

-背景:富家小混混加雙面派Assef常掛在嘴邊的話,40年後以塔利班成員身份見到Amir時也說了這句話,而且這句話多年來一直種在Amir心裡。

6."In the end, the world always wins. That"s just the way of things."

」能笑到最後的就是這個世界,一切註定只是這樣。「

-背景:Rahim Khan向Amir傾訴自己與Hazara戀人的悲傷故事並作了上述總結。

7. 」It always hurts more to have and lose than to not have in the first place."

「擁有過再失去傷得要比從未擁有過要深得多。」

-背景:Hassan以為的媽媽Sanaubar(Ali的第二任妻子)回來與他相聚,幫他帶大Sohrab至4歲時,Sanaubar死去。

8.」Once, over those mountains, I had made a choice. And now, a quarter of a century later, that choice had landed me right back on this soil."

"我曾經在這篇山野作出了選擇,如今,一個世紀的四分之一時光過去了,當初的選擇讓我重新踏上了這片土壤。「

-背景:Amir受Rahim Khan委託回阿富汗尋找Hassan兒子時的感想。

9.「A man who has no conscience, no goodness, does not suffer."

"不會感到痛苦的人是喪失良知,心無善念的。

-背景:Rahim Khan去世前留給Amir的最後一封信,告訴Amir和Hassan有血緣關係,並希望Amir學會原諒自己。

10. "I see now that Baba was wrong, there is a god, that always had been. I see Him here, in the eyes of the people in this corridor of desperation."

"我現在明白爸爸說錯了,上帝是存在的,上帝一直都在。在走廊里這些絕望的人眼中,我見到上帝了。」

-背景:Sohrab以為Amir會把他送到孤兒院萬念俱灰,在浴室自殺了,幸得Amir發現得早並送往醫院,此時Amir在手術室外焦急等待Sohrab的搶救結果。

————————————

*附書中的一些高頻出現地名

-Afghanistan阿富汗

Kabul喀布爾(主人公Amir出身地和同年所在地)

Jalalabad賈拉拉巴德

Bamiyan巴米揚

Shar-e-Nau

-Pakistan巴基斯坦

Islambad伊斯蘭堡(Amir帶Sohrab到這裡乘機飛回加州)

Peshawar白沙瓦(塔利班時期,許多阿富汗人逃難到這座巴基斯坦小城)

*語言

主人公們通用的語言是普什圖語。

那麼什麼是普什圖語呢?

- 普什圖語(Pashto language,Pushtu language)是阿富汗斯坦普什圖人的語言,與波斯語同為阿富汗斯坦的官方語言。採用阿拉伯字母來拼寫。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支。分布於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西北地區。使用人口在阿富汗斯坦境內有1000多萬,在巴基斯坦的西北地區也有近1000萬。(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由車洪才和張敏共同編纂的200多萬字的《普什圖語漢語詞典》。要知道這項工作始於1978年,其中艱辛不言而喻,向兩名編者致敬。

-列舉幾個在本書常出現的普什圖語羅馬音譯,salaam(穆斯林合手禮,問安),jan(比自己年長的或同齡人對自己的友稱),kaka(對比自己年長男士的敬稱),kalah(對比自己年長女士的敬稱)等等。

全書及電影全片最高頻出現的一句話——There is a way to be good again.一切會再好起來的。

祝好。


為何我看了沒什麼感覺,很老套的一個故事。


最近的江歌案,讓我想到了《追風箏的人》,一樣深受大恩,一樣懦弱和自私。古人有雲,「斗米恩,擔米仇」、「大恩如大仇」,這是人性的弱點。但《追風箏的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阿米爾後來一直在尋找救贖之路,並堅定地走上了「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希望現實中的劉鑫可以早點醒悟,人性雖然有弱點,但更有底線。


小時暴力,血腥?!我一定是看了一本假的「放風箏的人」,感覺好多被刪了,沒有哈桑的兒子和阿塞夫打鬥的場景啊,後面就直接寫接索拉博回家。。。怎麼會這樣?!


看的時候淚如雨下,看完了感覺也不過如此。作者太用力煽情,反而沒有了生活的分量。

hassan兒子出場那一刻,包括後來拿出彈弓,實在是太狗血了。


想到追風箏的人裡面的片段。那位阿富汗父親在病重時,多虧一名醫生的精湛的手術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他問醫生的家鄉在哪裡,醫生回答是蘇聯。頓時,這位父親怒氣填胸,硬生生地把醫生推開,揚長而去。人家醫生救了你的命,非但不感恩懷德,反而因醫生的種族而生偏見,這不是種族歧視嗎!?這位俄裔醫生是美國人而不是蘇聯人,更不是在阿富汗戰場殘暴不仁的蘇聯士兵,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人家在救你命時詢問你是哪國的嗎?所以這位父親的邏輯我真是醉了。再說了,蘇聯士兵在阿富汗劣跡斑斑這不假,然而塔利班和美國人都是好人嗎?蘇聯人說阿富汗人沒靈魂,難道美國大兵對著古蘭經撒尿就尊重你們的信仰了嗎?美國和蘇聯雖然一個自由主義,一個高呼共產主義,但都是不折不扣的帝國主義國家,我對兩國均無好感。他們發動阿富汗戰爭都不是情懷使然,而為了掠奪阿富汗人民,把阿富汗變成他們的殖民地!而這本書卻總是充斥著對美國價值觀的推崇和對美帝的好感,歷史是公正的,只要是施暴者都是犯罪,而不是厚此薄彼!


這本小說老實說是我第一本認認真真讀完的外國小說 首先它的譯者李繼宏先生對這本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翻譯的很棒 另外 就是小說是採用回憶的形式來寫的 然後展開人物之間的關係 其對人物的內心描寫很細緻 比如我看到哈桑被??之後就對他不理睬 甚至嫁禍哈桑偷東西把他趕走 (啊啊啊 我劇透了抱歉抱歉)這些都是很棒的 使主人公形象更加豐富 也為後面主人公的贖罪埋下鋪墊 總之 看完這部小說後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使我意識到了小說真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存在


讀《追風箏的人》,最直接的感受大概就是,別人的純粹能倒映出自己內心的陰暗角落。主人公在故事最後也得以成為一個可以為別人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講的其實是一場自我救贖。


前一陣子讀完的。謝邀。

跟剛讀後的感覺不一樣,現在覺得,人活著,有些事是講不明白道理的。有時你我就是哈桑,善良又會不求回報的付出,有時你我又是阿米爾,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或者明明知道可就是控制不了。

人生不就是這樣么,有的人生下來就能擁有別人沒有的,有的人生下來就是低劣又不堪的,有的人求其一生也得不到他在乎的,有的人輕而易舉就得到卻並不自知。

哎,人生就是這樣,有什麼道理可言呢。命運就是這樣,誰又能知曉呢。不過完一輩子,誰又敢談人生呢。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讓我流淚,可是,生活更現實更殘酷,豈是流淚那麼輕巧。


不知為什麼會邀我做答?! 書是看過了,也說說我的感覺。人物一:作者的父親,是個醫生儘管身處國破家亡的時代,但自身還是很有魄力沒有被時代大勢壓倒,搞定悶罐車,帶這兒子出逃,最精彩的地方在於,逃難途中可以挺身而出,不顧性命。這種氣概很值得欽佩。

人物二:追風箏的人,讓人體會到亂世之中,普通人的悲劇宿命。

總結: 人活著總要有些風骨,即使苟活於亂世,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謝邀~

人性與救贖交織著國家動蕩的命運。說實話剛讀完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好像自己的思緒也過活了書中的日子,但是今天答這道題的時候,已經印象不深刻了,除了本書代表性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如果你讀完了書想去看這部影片,我勸你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吧。或者,過個半年一年的再看,會對影片的評價稍微好些。


我覺得不能用評價來說,拋開歷史因素,這本書本身寫的就是人性,包括善與惡,沒有絕對的。包括付出與回報,不存在絕對的對等,寫出了少年的依賴與羞恥,成年內心的不安從而追尋救贖,知道真相後的豁然等等。值得看,值得思考。

還記得反覆出現的文字「我愛你,千千萬萬遍」包含了太多。


在阿富汗沒有毀滅前長著兔唇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並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阿富汗毀滅後,有了兔唇的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風箏,並說「為你,千千萬萬遍」,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輪迴,一次次因果循環。

阿米爾的美好童年,犯下的錯誤,經歷自我毀滅的重生,與阿富汗國家命運一樣。個人命運交織國家命運,國家命運影響個人命運。在書的後半段阿米爾救贖之路,書里死去的哈桑在看,一個是我們在看。


謝邀~

第一次被邀請真的很開心誒 ! 雖然我沒看過這本書 :(


這個故事殘酷的地方在於,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段關於友誼,忠誠,背叛,救贖的深刻經歷,而從哈桑以及千千萬萬生活在阿富汗社會低層的人們的角度來看,只不過是尋常的日常罷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

不止一次為這句話感動,作者的偉大之處就是把哈桑的形象用這句話完美的詮釋,而哈桑也是我最想要的那種朋友。沒有之一。


應邀??(我竟然會被邀請???)

關於《追風箏的人》所打動我的一部分

這本書一開始並沒有讓我有多少感覺,阿米爾和哈桑的童年生活對於我顯得太遙遠了,翻譯過的文字也顯得不夠親切,哈桑所遭遇以及阿米爾的心理、行為也都只是讓我吃驚而已,至於戰爭的來臨,也在預料之中,平淡的敘事和不熟悉的國度並沒有帶來太多共鳴。

直到故事的敘事直接從阿米爾一家的逃亡跳到5年之後,阿米爾和父親來到了美國。

這時候阿米爾和父親的形象才豐滿了起來,父親從以前那個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崇高的"老爺",一瞬間幾乎失去了所有,變成一個最普通的人。一瞬間深沉、慈愛、寬厚而樸實的形象凸顯出來。這時候的敘事也仍舊平平淡淡,講父親在加油站辛苦而普通的工作,講父親穿著西裝參加阿米爾的高中畢業典禮,講典禮完畢後父親帶著阿米爾來到酒吧請所有人喝酒開起了party,砸碎酒杯罵"fuck the russian"引來全場一起舉杯喝彩,講父親和阿米爾買了輛小貨車在周末去舊貨市場賣東西...從作者平淡的描述中,你彷彿能夠看到在這異國他鄉的夕陽昏昏的街道上,父子開著小貨車,載滿了一天的平淡和充實,但這背景中又無處不瀰漫著一種異國的孤獨。或許正是因為作者從前一章的童年逃亡直接跳到5年後的美國生活這樣的敘事方法,讓我們仍保留著前一章關於童年生活的記憶,卻不得不重新跟上節奏去閱讀5年後的故事,這就彷彿和書里的阿米爾一家一樣,似乎前一段熟悉的生活就在昨天,而現在這背井離鄉的異鄉生活卻就這樣一步步催促著你往前走下去,讀者和主人公似乎感受著同樣的對家鄉的牽掛,一種關於「家鄉怎麼樣了」、「那些熟悉的山川、人和景色怎麼樣了「的不安猶如懸在喉嚨,難以安放。在這種不安中,講述的卻是那些平淡、安靜,偶爾甚至十分溫暖的生活。讓你情感代入之深,就彷彿那些異國他鄉的夕陽下、舊貨市場里辛勤忙碌和撩妹的阿米爾,就是自己一樣。

有意思的是,就在這段時間,在舊貨市場阿米爾遇到了後來的妻子索拉雅,而父親總是一眼看穿阿米爾的心思、戳穿阿米爾,讓人發笑。在平淡而憂傷的基調中又莫名溫暖。所以我覺得全篇最牽動人心的片段也就在描寫美國生活的這一段了。後來父親查出肺癌,在來日不多的日子裡,阿米爾對父親說:"我希望你幫我做一件事",阿米爾希望向索拉雅家提親。從作者的描寫中,你幾乎都能夠看到父親那份"辛辛苦苦養的豬終於遇到了心儀的白菜"的快樂,而這與參加阿米爾畢業典禮時的快樂又不同,這份快樂里還有一種需要為阿米爾做這最後一件事的父親的責任,而這份快樂的根源,應該也正是這個責任的存在吧。於是寫父親拖著病體、再一次穿上西裝,在索拉雅家門前,對阿米爾說"你回去等我的消息吧"。然後再寫到父親打電話告知阿米爾親事被同意後,阿米爾激動得語無倫次。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一個瞬間讓我熱淚盈眶,那份淡淡的異國憂傷中熱烈的喜悅一下子五味雜陳、奪眶而出。而後又寫到某個平淡的日子裡,父親裹著被子斜倚著沙發上,看著阿米爾和索拉雅以及親戚們在玩牌,互相打趣,而有一個瞬間,阿米爾輕撫索拉雅的頭髮,那種家的溫暖又一次讓父親感到無比幸福。而就在當夜,父親說不用幫他拿止痛藥了,就再沒有醒來。

而後來開始講哈桑以及阿富汗的事,處處物是人非的情景以及阿米爾的悔悟,也令人唏噓。最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放飛風箏,重新上演童年時哈桑鬥風箏的技巧,為索拉博追風箏,一句"我追。我追。"結尾,滿滿的追悔。


謝邀。@星年~~

《追風箏的人》是胡賽尼的首部作品,他有三部曲,其次是《燦爛千陽》和《群山回唱》,好噠,評價我說不上哈,簡單說下我自己看的一點感受,在書中我很心疼哈桑,好想擁抱他,這是幾年看的書中最讓我感到悲傷又無力的角色,有種感覺是我該怎麼辦?我很想救救他,還有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我就想問句,這是為什麼?他想過以前的生活,她想爸媽都在的日子……唉,追風箏的人,哈桑,你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所以,我覺得《追》還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字功底很好,行文也很流暢,有人說《追》在某一定程度上作者的自傳,我還是很認同的,隨後我也看了《燦》和《群》,也是很精彩,我不知道星年你有沒看後面兩部作品,如果沒有,我還是很推薦你看後面兩部的,因為隨著歲月的沉澱,你會發現作者的文字功底更加紮實,風格更加鮮明,你可以看到作者的成長。

哈哈,我的回答完全從一個業餘讀者的角度來解析的哈,我覺得這三部作品都很打動我,而我簡單的認為能夠打動我的就是好作品。

再次謝邀。


貼下我之前回答的類似問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84689/answer/105003019

( ̄ー ̄)( ̄ー ̄)( ̄ー ̄)( ̄ー ̄)( ̄ー ̄)

第一遍剛看完,直觀感受,等待二讀。

很難想像有一個人會對另外一個人這麼忠誠,無怨無悔,即便被深愛的人傷害,也至死不渝,或許只有小說才能讓我體會這種情感,哈桑對阿米爾的愛,起初在我看來是哈扎拉人被普什圖人長期壓迫和奴役下漸漸在內心長出的奴性,之後我發現,我是多麼的天真,就猶如阿米爾小時候將哈桑對他的愛當玩具一樣,幼稚,愚蠢。

哈桑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害怕做壞事,即使被欺負,被侮辱,他也完全沒有報復之心,報復也是惡的一種,他怕真主會責罰於他。生活對他來說平凡而美好,無論是在潔白的別墅下,還是破舊的泥牆裡。

哈桑對阿米爾的情,從他自己延續到了他的兒子索拉博。索拉博救下了阿米爾,讓阿塞夫變成了獨眼龍,如他父親當時舉著彈弓保護阿米爾說的一樣,阿米爾也救下了索拉博,讓深藏內心幾十年的負罪感得以釋放。

阿米爾自始自終是一個幸運的人,有一個正直無私的父親,一個視其如己出的忘年之交拉辛,還有一直保護並解救他的哈桑父子。

對於阿塞夫放過阿米爾和索拉博的思考。

阿塞夫,小說中最惡的人物,大反派,這樣無人性,殘忍的惡狼最終還是輸給了哈桑,換句話說,輸給了善。當阿塞夫再次見到阿米爾時,先是一陣無言的對視,然後是對自己不幸的傾吐,最後是內心終極的發泄。可以推測其當時的內心活動,見到阿米爾,這個故人,這個曾和自己作對的人,這個小時候的對頭,他在回想以前的種種故事,回想當時竟然有人會反抗他,甚至威脅他,與此同時,出現了能和他對話的故人,內心的苦楚也瞬間迸發,小孩般的決鬥,是他內心不忿最後的發泄,與這個故人,用他最喜歡的方式打一架。當他覺得自己快要贏的時候,他所鄙視的哈扎拉人,用熟悉的彈弓,實現了二十年前的那句話,從吃耳朵的阿塞夫變成獨眼龍阿塞夫。當時,他可能已經意識到,這是真主的旨意,他會悸動,會不滿,或許他不是真想殺了阿米爾,但那個彈弓,那枚銅珠,讓他彷彿回到了二十年前,是他輸了。

創建於 2016-06-08

禁止轉載


關於救贖,關於友誼。小時候總會做錯點事,小時候總會有個能「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好朋友,作者的成長,作者的救贖。小時候看的一本書,也的確很值得看。


重溫一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從前天晚上開始看的,被小說的情節吸引著,不愧是一部寫真的政治史詩,同時也是關於人性之間對於對於錯的救贖。需要多大的勇氣


推薦閱讀:

你覺得哪位文人的情書句子最美?是哪句話?
宮澤賢治在世界童話作家中能排到頂尖水平嗎?
陸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後的生活如何?如何評價她與徐志摩的愛情?
王小波的小說該如何理解評價?

TAG:小說 | 作家 | 文學 | 追風箏的人書籍 | 小說技巧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