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是一本怎樣的書?
最近在看《文學人類學概說》,裡面的講師多次提到了《金枝》這本書,向請教一下大神們,《金枝》這本書真的那麼NB嗎?
扶手椅人類學家的傑作,弗雷澤是那一代坐在扶手椅上搞異域想像的最淵博者之一可能還沒有之一。因為扶手椅人類學家主要靠西方冒險家傳教士殖民者的二手文本,而不是田野民族志,所以他們對文本的解析對文學人類學和文藝學家影響很大。而人類學的研究基本上已經擺脫他的那種研究方法,觀點上也基本不太被接受了。
史上第一部試圖系統化研究宗教與巫術的著作。
時代烙印挺重。比如弗雷澤著名的巫術-宗教-科學三階段論,就看得出明顯是受到了當時正火熱的進化論思潮的影響。
不過在今日,《金枝》的文學意義要大於科學意義。這點別的回答也都提到了。原來就這個問題問過中央民族大學的教授和博士生,就目前來看,學術史意義大於學術意義。
以下摘自《金枝》(商務印書館)中譯本前言,
《金枝》研究原始人類的宗教、巫術、儀式、心理等等,以及它們的教源,它們在人類思想方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弗氏在這部著作中闡述的基本論點是:「人類高級思想運動……大體上是由巫術發展到宗教,更進而到科學的這幾個階段。」「科學與巫術的共同之處,只在於兩者都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其內在規律。……巫術所認為的規律純粹是事物呈現於人的頭腦,經過不正確的類比、延伸得出的;科學所提出的規律乃是對自然界現象本身耐心準確觀察後得出來的。」「人類未來進步——精神、才智與物質的進步——的希望,和科學的盛衰密切相關。」「說到底,巫術、宗教和科學都不過是思想的論說。科學取代了在它之前的巫術與宗教,今後它本身也可能被更加圓滿的傳說所更替……」他把迄今為止人類思想的發展形象地比喻為三種不同的紡線:黑線(巫術);紅線(宗教);白線(科學)——交織起來的網。網上首先是黑白交織的格子花似的圖案,是正確與錯誤觀念的拼綴品,間或點綴著一些宗教紅線,從它織物的中心漸漸呈現出赫然一片殷弘色素,即宗教的進入,接著便是科學的白線一步步地增多,織物的畫面顏色逐漸地變化著,它標誌著現代思想多種不同旨趣和相互矛盾趨向的狀態。多少世紀以來一直在緩慢地改變著思想顏色的偉大運動仍在繼續發展,這塊織物將織出何等顏色?……
看完這個就知道這本書的腦洞開得多大吧?而這些都是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較為可信的結論,對拓展我們的思維,加深對人類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頗有裨益
別的不說,《金枝》裡面有一種觀點,叫做原型分析。這個觀點在分析文學作品,甚至是人類學方向的一些問題時非常有意思
原型分析在文學中是指一種意象在很久遠之前就已經被應用了,我們在今天的文學中屢次看到無非是一種「慣性」
比如說「蛇」。 聖經中的蛇的意象太多,經過久遠的時間,我們如今看到邪惡、力量、未知和神秘的時候都會聯想到蛇。這就是原型
還有就是人類行為的原型,比如說孫悟空的一些特性,包括他在取經途中由幼稚向成熟的改變,其實和人類的發展歷史差不多。
所以《金枝》這本書,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看會有不一樣的感受。PS,這是一本大塊頭,看完會有收穫和爆棚成就感。
朋友是這麼推薦給我的:《金枝》是一本告訴你不該害怕什麼的書。它解析了妖魔鬼怪之類玄乎其玄神乎其神的東西的根源及發展。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七年前;五年前買了實體書看了大概1/4,高中畢業的時候,作為一件很珍惜的禮物送了好友;大學後又買了kindle版本。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金枝給我的影響——直到今天,我身邊大多數親朋都沒有逃脫出金枝所描述的行為模式,導致我時而有一種上帝視角看著他們
那是相當的牛。我最早還是在李澤厚《美的歷程》里見到這本書的。在講原始巫術的獰厲之美。後來在書店陸續翻了幾個章節。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我沒全讀,不敢妄論。但內容絕對豐富,是那種可以給你一個出海口感覺的書。而且文筆很不錯。唉,恨不十年暇,遍讀奇書。
用我導師的話來說,巫術,人類一切活動追根究底都是巫術。
正在看,佔個位置,目前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什麼,內容不錯,但作者(或者是譯者)的語氣總給人感覺在打假……對這些宗教、玄學的事物不是很友善,似乎帶著先入為主的一種奇妙觀點在試圖把所有證據都往自己的這個奇妙觀點上貼。
內容是很豐富啦,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一定程度上客觀的看待這些事物,了解發展,理性上是可以得到相當大的滿足。
繼續看先。請結合克蘇魯神話一起看,越看越帶勁
Just want to say some of content in this book is instructive
But Frazer"s viewpoint is problematic. As Pascal Boyer points out in Religion Explained, the religious imagination is concerned only with particular mysteries; it is not concerned with other main questions, such as how thought magically produces physical movement (say, of one"s arm) in the external world. This phenomenon is arguably far more complex and mysterious than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plants. But this point doesn"t fascinate people and it isn"t the focus of much religious thought.
社會學名著選讀這門課必考的一本書
正在讀,佔個位
你能在各種神奇社科書籍上找到他的名字。然後當你讀完幾本入門書籍,開始在圖書館找到兩本爛的還不是太徹底的上下冊的時候……
一天過去了,讀書筆記大概一頁半。
自過去以來,我們的神話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民俗學/理論文學/倫理學/科學史學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且一直如此。最近在看,結合著《權力的遊戲》看,挺有意思的。 弗雷澤提出的原始人思維方式,我覺得現在仍然有很多遺留在我們的腦袋裡,可以說人的思維方式和結構幾千年上萬年以來變動的非常少,幾乎微乎其微,只是近代幾次工業信息革命以後,人類思維的基石才被略略地撼動。
樓主一定知道弗雷澤提出的原始巫術思維:接觸律和相似律,這兩個著名的論斷。老弗在書里舉的例子已經一大籮筐了,不過我讀起來總像覺得在看小說,真是very interesting 。
舉個栗子,我家在華北農村,小時候經常跟奶奶燒香拜佛參加一些佛教儀式,奶奶信佛,每次儀式之後總有好東西吃。當我們哪裡久久地下雨,水淹了莊稼,後來學了地理之後明白是來自西南太平洋的夏季風在北方太留戀,導致我們家的莊稼都給泡在水裡。 這時候,奶奶就會扎一個紙人,中間用高粱桿撐著,紙人手裡拿著高粱穗(空的高粱穗,除去了籽粒),象徵著掃帚。把紙人用線穿了,掛在院子里的晾衣繩上,然後獻祭上香噴噴焦酥酥的大餅,雪白的大蔥,自製的黃豆醬,讓紙人吃飽,過三天,把紙人燒掉,當然伴隨著一些金箔金元寶。這樣的話,紙人升天有力氣並且高興樂於幹活,把烏雲打掃乾淨,雨自然就停了,雨過天晴,地下的人們也就迎來燦爛的太陽,歡呼而雀躍了。 這就是我奶奶的故事,不能稱奶奶她老人家是一個巫婆吧,(⊙o⊙巫婆總是在現代社會裡被當做一個貶義詞),可按照弗雷澤的相似律,奶奶還真是一個「巫婆」,不過是一個為人民謀福利的好巫婆。艾略特的《荒原》里多次出現了有關這本書的內容,《荒原》也受了《金枝》很大的影響。我感覺這是一本在學術界已經過時但是在文化領域影響深遠的書。
我是看五角叢書找的這書的看的整體感覺還不如只看五角呢,原書太繁瑣太嘮叨,相同的意思翻來覆去的不斷重複。原書縮成三分之一也不會有啥影響
一本看著開頭你會以為是一本小說,再多讀幾章以為是歷史書,接著讀下去會以為是宗教學書籍,最後讀完了會理解人類自身行為的曠世奇書
法理學教授推薦,占坑,正在看
算是民族志當中最有意思之一了吧。不少後來的人類學家也是讀了弗雷澤的金枝之後走上了人類學這條不歸路。。。。哈哈哈。。。其中著名的巫術-宗教-科學,人類智力進化三階段表明了他進化的觀點。他認為巫術是對因果規律的歪曲認識,宗教是以祈禱的方式要求神靈的保護,而科學是使人回到改過的因果原則上。。。
不錯的書,文筆、內容都很不錯,而且更多的是傳達了一種思維的方法,題主看的時候不僅僅要把他當作一種既成的結論來看,更要當作研究的方法、思路來學習。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饒雪漫的作品。?
※文采有用嗎?我是說對社會和自己?
※《戰爭與和平》里你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國內文學圈裡搞詩詞創作的群體,是怎樣一個生態?
※為什麼西方文學的十四行詩、日本的俳句為我們所熟知,而中國的絕句、律詩、長短句卻在西方文學界少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