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禁止國企與美資諮詢公司合作的傳聞?

消息是真的嗎?政策層如何思考?美資諮詢公司應該如何應對?


消息應該是真的,接近FT的人士說這個是FT社長寫的文章,消息比較確鑿。有些客戶方面也有相應動向。

下面是我的看法,主要是對外資戰略諮詢公司適用。

1. 宏觀形勢: 此次對外資專業服務業(professional service)的遏制,不是偶然的,早有動向。 最早從監管更加嚴格的會計審計、投行開始,從要求會議審計的外國合伙人考中國的CPA,到前幾個月的SEC底稿事件,所有這些都是一個鏈條上不斷深化的過程。 遏制諮詢只是水到渠成,只不過諮詢業的麥家,波府依靠的不是壟斷的牌照和法律規定的簽字權,而是一種聲譽和商業思想界的領導地位,所以一時不容易撼動。這次是開了一個口子,影響多大,還要看政策執行的力度。

2. 外資諮詢業務影響:已經開始的項目可能延後或暫停,而未來的業務也會受到影響。畢竟風口浪尖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但另一方面,外資諮詢的國企項目的業務體量都不是特別大,這部分停掉了,也不一定能給到國內諮詢公司,而且這裡權力尋租的空間並不大,因此,實在的實惠並不大。 而反過來,由於外資諮詢公司在商業思想界有領導者和風向標的意義,其宣示意義重大,結合最近GSK等時間,很可能出現整體業界對於外商在華投資環境出現悲觀情緒。因此,這種實惠少又惹一身騷的事,估計只是嘴上會說說,而實際的操作落實應該不大。

3. 外資諮詢公司地位的未來判斷:基於第2點,未來外資諮詢公司的地位不變,但在某些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會減少(尤其是壟斷性、能源/資源行業,或者管制類行業,可參考限制外商投資的行業清單)。麥家有可能首當其衝,但其他家日子也不好過。反過來說,外資諮詢公司的商業思想界的領導者和風向標地位難以撼動,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等還是請波府,財務論壇還是請麥家。

4. 從業人員影響:短期招聘會放緩,根據業務重心變化,人員編製重新調整。壟斷性、能源/資源行業的影響最大;消費品等充分競爭的行業,影響不大。長期會恢復、復甦,但會預期1-2年的調整期。

另外,考慮到外資IT諮詢對於IT系統的內容更加敏感,涉及到國企、央企運營的方方面面,因此,動作可能更明顯。但考慮到業務的連續性,最可能的路徑是逐步的國產替代,不在開展國企、央企的新IT諮詢項目。


1、這事兒應該是真的。

2、最大的受益方不是國內的戰略諮詢公司,而是大國企的領導和一大批寄生在領導身上的中小型諮詢公司。

我記得有一年我跟我boss去做一個諮詢公司資質評審(是行業協會組織的,給諮詢公司評級,評委由行業協會召集,且基本都是業內著名諮詢公司的老闆或獨立諮詢顧問),這家諮詢公司,我們進門的時候就感覺不太對勁,因為公司里太多面相稚嫩的年輕人了,而且辦公環境像流水線,感覺不太像傳統的諮詢公司。評審的時候(我當然是坐在我boss後面),公司負責人講了一大堆不知所云的東西,幾位評委都沒什麼心思,我只記得負責人反覆講他們有好幾位顧問是從科爾尼裡面出來的。評審完了以後,中間休息,有評委出去上洗手間,這時候有位評委小聲對我boss說:這公司是XX電網的。boss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然後評委們商量結果(我得出來迴避,雖然給諮詢公司評級這事兒我感覺不太靠譜,但是從程序上來看他們挺認真的)。

回來的路上,看我一臉不解,boss給我解釋:

每家大型國企,每年都有一筆所謂研究諮詢費用,多則幾億,少則幾千萬,一般大單都是給了國際諮詢公司,這是為規避責任的,因為萬一審計或者後面的執行出了問題,領導可以推脫責任說:連世界上最NB的諮詢公司都沒做好,說明這不是我們找諮詢公司沒找對,而是這問題有其它不可抗的因素在作怪。然後還有很多分散的中小型諮詢單給了外界並不知名的諮詢公司,這些諮詢公司,一般領導都在裡面有股份,也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了安全起見,同時也為了讓公司真的像個諮詢公司的樣子,會跟一個真諮詢顧問合夥,日常的業務運作就由這個諮詢顧問帶著。因為這一類單並不需要真的去解決什麼問題,只要過得去不出事就行,所以公司不需要聘請一大堆很厲害的諮詢顧問,有兩三個人就行,然後招一大批應屆畢業生打下手。

因為預算比較大,所以一般沒有哪個領導會一個人獨吞,能在這件事上說上話的領導後面都有諮詢公司。

所以如果國際諮詢公司在這一塊市場退出,收益最大的不是北大縱橫這些國內本土諮詢界的佼佼者,而是讓領導和後面的寄生蟲們有更正當的理由去賺錢了。

PS:我給國企做過諮詢,也在國企工作過,不得不說,中國的國企,真的很有錢。

評論里有幾位朋友說這些寄生蟲們應該滿足不了規避責任這個需求,關於這一點,我想再說幾句,談不上很嚴謹的研究分析,只是說說我的看法:

之前之所以大國企做戰略諮詢等喜歡找麥肯錫、埃森哲這些著名的諮詢公司,固然是因為這幾個大傢伙實力很強,但是看中你很強的實力倒不一定真的是想用你的實力去解決什麼很實在的問題,多數時候就是為了規避責任,因為如果你找了一家國內的公司,比如北大縱橫,容易在各個環節出問題,比如你要做戰略諮詢,首先肯定會在企業內部高層、中層、基層中間做廣泛的調研,如果你是北大縱橫,你去做調研的時候人家不一定叼你;到了後面實施的環節,諮詢公司沒有足夠的信服力,人家更不叼你。等問題出來了,這時候有其他領導對當初這個決策提出質疑,或者是審計的時候問到為什麼會選擇這家諮詢公司,選麥肯錫和北大縱橫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選擇了麥肯錫,只需要一句話:因為人家是世界上最NB的,如果它都搞不定,沒人能搞定。

OK,現在麥肯錫們接不了這個單了,但是你總不能明目張胆的把單子都交給自己的公司去做吧?當然不能,因為每年是真的有些諮詢單是作為企業內部的重點項目來做的,大領導會很關心,那行,這些單子,就交給北大縱橫們去做吧。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同樣的單,以前我給麥肯錫做,我給他一個億,但是現在麥肯錫不能做了,我交給北大縱橫,我還會給他一個億嗎?答案是不會,為什麼不會?是因為北大縱橫實力沒有麥肯錫那麼NB嗎?有這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給你北大縱橫少一點,我自己就可以多留一點。

所以,我的意思是北大縱橫們肯定能在麥肯錫們走以後分得一杯羹,但是更多的肉,肯定是留給自己的。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你公司買了一層樓的辦公室,領導給你一筆錢讓你找承包公司去裝修,具體找哪家你自己決定,但是領導要時時檢驗。那好,公司的其他同事也都天天看著,為了保證這個事不出問題,你先找了一家你們那兒最好的一家公司去干這個事,從設計到施工主要的工程都交給他們做,但是你肯定還在這裡面撈點,於是有些小工程你自己留了下來,在外面自己找了人來做。

第二年,同樣的活兒,你公司又買了一層樓,這回領導發話了,說不準找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最好的承包公司。不找就不找唄,找誰不一樣的干?於是你去找了你們那兒一家不算特別好但是也還過得去大家也都知道的一家公司,當然,這家公司沒有去年那家好,這時候你腦筋就動了:靠,去年給了100萬,今年就給你個70萬吧!咱自己的人多接點。

這時候又有人問了:靠,領導們這麼貪,現在反覆風聲這麼緊,不怕人查嗎?

好吧,我必須說,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評論里又有人說:你這是陰謀論吧?

請注意:我說的是這個事兒發生以後可能會帶來什麼結果,而不是去探討禁止國企找麥肯錫們做諮詢這個事兒為什麼會發生。


2014年5月26日,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發布題為《中國禁止國企使用美國諮詢公司服務》的文章,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諮詢行業的從業者們也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轉載此篇文章,並表達了自己對於此事後續走向的關注與擔憂。


然而,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情。當我們重新去閱讀《金融時報》此項報道的原文時,會發現其文本措辭之微妙處:此項禁令並沒有以公開形式頒
布,可能只是內部聲音或者臨時指令。結合當下愈演愈烈的中美jiandie事件嘴仗,我們似乎有理由相信,這不過是一種姿態、示威而已。


作為一名諮詢行業從業人員,我認為短期內禁止外資諮詢業務(不論是限於國企範圍,還是推而廣之)都是不太理智/現實的想法。原因如下:

1、現有的諮詢交付模式很少產生嚴重的「jiandie性質」的泄密可能:


就現在的諮詢交付模式而言,外資諮詢公司幾乎無法對核心業務、機密數據有太多涉及(這部分的工作往往由企業內部部門或關聯公司完成);如果說存在此類風險,那往往是企業內部保密機制和風險控制未能很好地執行;

2、目前國內諮詢公司尚處在成長初期,尚未達到取代外資同行的水平:


目前,國內的諮詢行業(管理諮詢、IT諮詢、系統集成等)尚處於早期階段,對於一些複雜的諮詢項目缺乏足夠的駕馭能力。而外資諮詢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項目
積累,往往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助力。在能夠通過其他方式控制泄密風險的情況下,完全將洋幫手拒之門外著實不夠理智;

...


我覺得,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體,我們應當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利用外部助力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在過去的數十年中,中國的很多企業---其
中也包括大量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等,都從歐美諮詢公司處學到了很多東西,客觀上拉近了與歐美競爭對手的差距。當下,我們在經濟發展之外,又面臨著複雜的
轉型考驗,在這個時候閉塞外援,實在是沒有必要的。


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再過10年,國內的諮詢行業應該能夠取得長足的進步,甚至在諮詢效果和模式創新上超越外資同行。與此同時,與IT諮詢服務
密切相關的IT軟硬體也能發展到比較可靠的水平。在那個時候,再實現國內諮詢公司對外資諮詢公司的政策性替代,才是比較合適的時機。


FT上看到的一個神回復 轉過來

Disclaimer:以下言論不代表個人觀點

FT propaganda | May 25 5:37pm | Permalink

It"s about time China brought the hammer down on these westerners in ruthless and uncompromising fashion.

1) Ban ALL western propaganda mouthpieces and their "journalists" from operating in China.

2) Ban ALL western NGOs from operating in China.

3) Ban ALL western companies that are breaking Chinese laws and taking away market share from Chinese companies.

China should replace western companies in every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IT industry.

- Inspur and Sugon can replace IBM and Oracle in the high-end server market.

- Huawei can replace Cisco in the enterprise (high-end routers and switches, LAN/cloud equipment) market.

- Loongsoon can replace Intel in the PC CPU market.

- Rockchip and HiSilicon can replace Qualcomm in the mobile and tablet CPU market.

- Baidu can replace Google in the web search and web browser market.

- Lenovo can replace HP and Dell in the PC market.

- Kingsoft can replace Microsoft in the Office suite software market.

- Qihoo 360 can replace Symantec in the anti-virus software market.

- China Operating System can replace Google in the mobile operating system market.

- Kylin can replace Microsoft in the PC operating system market.

Westerners are extremely naive thinking only they have the technology. The facts are that China has its own companies in every sector in every industry and can replace those western companies whenever China deems necessary.

It"s about time China brought the hammer down on the western propaganda mouthpieces, western NGOs and western companies. Long overdue.

Well done China!


是真的,我們本來下午要和麥肯錫開會的,取消了。。。

大老闆更煩,集團找麥肯錫做得諮詢剛做了一半。。。


作為一個正在從業的管理諮詢公司顧問,服務對象還真的就是傳統國企,我想說的是:排名第一的那位,您太想當然了。圖樣圖森破!

首先證明消息屬實!

關於找國外諮詢公司合作的因素,太片面,僅僅就因為人家是國際最NB的,所以在審計的時候能有充分理由什麼的,太牽強了,也太看不起國企的領導了。很多人都在說中國最聰明的一撥人都在政府公務員系統里,但是等看其行事的時候,所有人又多把政府的高官們當成傻瓜。

比如埃森哲,國內很多國企的ERP系統,標準化系統全是他建立的,光從某大型國企近些年的收成就高達幾十億,僅僅就依靠他第一的排名?您信么?

另外關於什麼單子交給小諮詢公司能有回扣什麼的,還真的是看得起自己,也看得起埃森哲啊,我不知道回答的人是哪裡來的勇氣,但是在醫藥領域反腐之外,下一個也許就是國外諮詢企業在國內的名聲掃地了。別把那些所謂的國際知名諮詢公司全當良民好么?不適應國內市場的,就如尼爾森一樣,該滾蛋還是滾蛋!


China clamps down on US consulting groups

還是把原文放上來吧,大家說了半天,連一個原文都沒有,感覺很不靠譜。

根據原文的闡釋,這個決定是對美國司法部起訴中國軍方人士網路間諜罪的直接反應。

Beijing』s response to the indictments was swift, with a propaganda campaign in Chinese state media describing the US as a 「mincing rascal」 and 「high-level hooligan」. The decision to ban state enterprises from working with western consulting companies marks a further escalation in Beijing』s response.

所以,是否會成為長期政策,執行的怎麼樣,要看這件事本身發展得如何。作為一個國際政治事件,諮詢公司涉及的那點商業利益在其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如果目前最高票答案所說的國企諮詢結構屬實,大概確實有相當大的蛋糕可以被領導嫡系諮詢公司分了。

最後無責任點評一句,奧巴馬同時和中俄為敵,是自掘墳墓。

(知乎君:我這個答案到底哪裡敏感了你要屏蔽我?)


國企有無所不能,無所不懂的領導,還需要諮詢公司?

給國企做諮詢=給國企領導做諮詢+軟妹幣(一個百萬項目,收二三十萬是我亂說的)。

領導決定一切,諮詢公司多數聽命寫材料,改材料,寫材料,改材料……然後領導換了然後換家諮詢公司寫材料,改材料,寫材料,改材料……

國內某諮詢公司及他們的辦公場所


首先要說,埃森哲不是美企

這是非美資諮詢公司的天賜良機,傳說羅蘭貝格已經開始史上最大招聘。

國內諮詢業體量和知識積累都還不夠,戰略和管理層面的諮詢應該很難切進央企國企


小顧問來說下切身體會。

入行以來做國企項目居多,今年以來明顯感覺風向不對。比如我一個很優質的國企客戶,跟他們的項目時間不短了,整個領導層和中層幹部今年忽然變得保守,從前對我們給出的意見很尊重,現在開始變得左顧右怕、瞻前顧後。

前幾個月交報告,談到某業內先進實踐起源於米國,客戶要求把米國字樣刪掉,還把報告裡面配圖的米國地圖和國旗刪掉,跟我說,風向不對要慎重。我當時覺得很搞笑,現在看來,國企這些領導真是太有sense了。

還有幾件事,寫了幾段,想了想還是刪了吧。

一聲嘆息,五味雜陳。


斯諾登就是 booz的顧問,將其給美國國防部的諮詢方案泄露了。

這件事使央企覺醒過來。。

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 是 acn 和ibm。。。

目前 麥肯錫還沒受影響,但新單子壓力大增。

同時 歐洲的諮詢公司和中國本土諮詢公司,摩拳擦掌,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招聘計劃。。


這個和國企老闆們的子女去外國資訊公司,投行等工作,為他們拉業務有關。


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就因為這一點被我們抓住贏了一單,本來這一單是某美資諮詢公司妥妥的。


也不要這樣過於悲觀了,說不定很多在美資諮詢公司的人跳出來弄個公司搞諮詢了。


這裡包含兩個問題,1.對哪家諮詢公司的影響最大?2.對哪類諮詢業務影響最大?

第一個問題,對哪家影響最大,首要看該諮詢公司業務中國企所佔比例。不了解國企,但是說美國企業被禁止,羅蘭貝格和埃森哲受益這種,感覺不太靠譜。我不覺得哪個領導會記得羅蘭貝格是德國公司這種問題。就我了解到的,國企業務佔比最大的,應該是埃森哲,90%來自電網。對他們來說,如果真的電網不讓外資做了,影響確實很大。

第二個問題,對那位諮詢業務影響最大?戰略、運營優化、IT系統諮詢,我覺得戰略是相對軟技能的,高瞻遠矚的同時難以衡量成效。雖然實際上難度大,但是可以操作的地方多一些。運營和IT,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當然如果是為了領導搞錢的,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所以對戰略諮詢會影響大一些。但是說真的,如果你一個大國企你讓北大縱橫給你做戰略。。。。領導應該自己也受不了。。。

不過我從業四年了還沒有給一個真正的國企做過項目,都在民企混了。。。真不了解國企的行事風格


這回MBB更難盡了……沒天理啊!


  • 我感覺就是表明一種態度,給美國施加一點壓力,讓這些諮詢公司背後的議員去遊說。如果雙方處理好了可能這事就不了了之了,如果處理不好就坐實了,反正是美國先挑的事。


執行的並不嚴格,我在做項目訪談的時候對方有談到這個,確實有。


沒有禁止,我的一個國企客戶在2014年就找兩家美資做過,金額看得我們這幫小諮詢公司直流口水


就目前看來僅有四家上了黑名單,MBB和Strategy 。目前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幾點:

1. 是否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比如四大被誤解為「美資」而影響其諮詢業務。

2.文中專門提到了「信息系統」,但其實被禁的卻全是戰略諮詢公司。真正和「信息系統」相關的美資IT諮詢公司如IBM和埃森哲的未來更加存疑。

3.說到信息系統,大國企用的ERP系統多是SAP和ORACLE的,國家想自己組隊研究信息系統並替換之怕是不易。

4.MBB被禁後 戰略諮詢一塊是塊肉,信息系統相關的IT諮詢是另一塊肉。


推薦閱讀:

關於諮詢和諮詢行業,有哪些好書值得推薦?
管理 10 人与管理 100 人、1000 个人时有什么区别?
諮詢公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如何評價泰勒科學原理的貢獻與流弊?
管理諮詢行業有哪些典型的職業路徑 (Career Path)?

TAG:諮詢 | 管理諮詢 | 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