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梅貽琦?
梅貽琦對清華的貢獻巨大,可為什麼現在的學術界對他的研究較蔡元培和胡適來說少之又少,而且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梅貽琦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應該怎麼評價梅貽琦對中國現代化大學教育的貢獻及其地位?
現在民國熱都快吹走了,不過,幾年前的「民國風」炒熱了很多「民國人」,不管是不是真消費,假懷念,知識分子心裡總要有個著落,有個寄託,這是沒錯的。
梅貽琦先生的熱度比較低,我認為除了政治原因,再就是「趣味性」太低。這麼說未免鄙俗,但是在這一股民國熱中,少的是學術精神回歸,多的是對名人軼事的消遣,大抵和高考題目全民大熱作文題差不多——也就這個能看得懂了。這樣看來,梅貽琦先生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了。除了著名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能拿來說一說的就剩下一個「大概或許也許是的」的段子了。
沒有拍桌怒罵當局人的快意江湖,沒有風花雪月的情感波折,沒有詼諧幽默的名人語錄,有的只是一個四平八穩的」梅校長「和誠誠懇懇的《大學一解》。
現在說來梅校長和那年清華,民主氛圍,學術成就,言論自由,都變成了輕飄飄的一句斷言,一種回想。但是,只要設身處地想想當時的局勢,內憂外患,」華北已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當局對教育的干涉,性格各異持有不同政見的教授,熱血又衝動的學生……是要怎樣的斡旋才能周旋於不同勢力的夾縫中,才能守住一方學術凈土,鍛造出清華的黃金年代和史詩一般的西南聯大。
這幾天由於某總局封殺某醬視頻的風波讓「言論自由」話題再度熱了起來,距離自由太遠,竟然有些模糊了它的模樣,只能憑弔一下當年的水木清華,
作為教育家,梅校長自然鼓勵的是勤勤懇懇學習,而不是空談口號的政治運動。在當時的環境下,外憂內患,學生運動的高漲常常讓梅貽琦陷入進步學生與當局政府對抗的夾縫中,但他從來不反對風起雲湧的學生活動,他心裡有一個「該怎麼做」的槓桿,他其實並不希望學生們赤手空拳去搞政治運動,但他只是把自己的意見僅僅作為一種「意見」而不是」命令「,學生不聽取他的建議,被抓了,他去保釋,勸解,再被抓,他再去談判,去保釋,回頭學生間(包括一些激進派的教授)組織的活動,依舊不禁止,不參與,不干涉。這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還有「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如何耳」,這是梅先生自己總結的,我每次看到這句話總是心酸,聽到的大話太多,看到的實幹太少,我尚且在一個勉強說得過去的985還要經歷一些拿不上檯面的事情,揣測著領導們激情澎湃的承諾有幾成是真,更何況其他高校?我校某不願意透露姓名領導對此怪現象評論:沒什麼好驚訝的,這就是社會。
把污染學術聖地說得如此堂而皇之真是功力深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小生拜服拜服——還真是謝謝您的提點了。
感慨完畢,發一句一家之言,梅校長對現代教育的貢獻封存在永遠的民國時代
只要回顧一下梅先生當初的就職演說:
「我希望清華今後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墮落。我希望清華在學術方面應該向高深專精的方面去做。辦學校,特別是辦大學,應有兩種目的:一是研究學術,二是造就人才。」
就不得不感慨清華之魂已隕。
最後,如果「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為真的話,那些為高校怪現狀洗地的教育專家,都該去背背《大學一解》
奉漂亮照片一張~開心開心
推薦幾個關於梅貽琦先生的短視頻
1.http://www.youtube.com/watch?v=z28cAne38T4
(9:00)
2.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DKuK5pqWI
(9:00)
3.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o86GWzbJY
(8:5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T3ybalZ3HU(約7分)
更新
昨日之前,我並不知這部電影在講什麼故事。
但先是我不常發朋友圈的老大發了關於它的內容,說,「往大了看,百年傳承的厚重歷史賦予了每代人不同的使命;往小了說,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節點也都做了更有格局和胸懷的選擇。收藏此片,未來兒子上小學就開始給他看。」*1而後課代表又在觀影后於空間安利。便生出了去看一場的念頭。當時我以為,電影名的意思是教人聽從內心,只要想有到達的地方,那便別將自己框住,確信對自己真誠,不必再問方向。*2
可,電影開場時響起的音樂,令我整個人在座位上,震驚到凌亂。
太震驚了。
它唱:「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3
你們有過把一首歌聽一千遍以上的經歷嗎?
是的,我有。且我聽的,就是這首《老校歌》。那個校合唱隊的版本,橫跨我整個青春。我想在座的各位大抵是不會理解一個人對一所大學竟可以有如此深執念的。說句不怕被諷笑的,至今我床頭的牆面與桌,還依舊保留著我中學時代用刀刻下的水木湛清華。只是後來的事你們也知,時運不濟且命途多舛。
慢慢看開,將當時與它無緣算作人生中無數遺憾中特沉重的一個,畢竟我為之努力了那麼些年。曾有故人與我講,你報志願有甚麼好糾結的,反正對你這樣的人來說,國內大學不也就分作兩類?清華和其他。我當時笑,我說是吧,你講的對,哈哈哈。其實看電影的時候我很沉浸,幾乎從不說話,可這次……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碎碎念。因為,實在是太熟悉了,太熟悉了。我低聲講,我說這是清華的校歌,你看日晷……梅貽琦先生!呀西南聯大,肯定有蔣夢麟,九所那旁邊是鄧稼先吧!泰戈爾訪問清華的時候,啊,我記得徐志摩是翻譯吧!陳寅恪必定出鏡了讓我認一認!哈哈哈這個李納德的演員還蠻帥的balabala……撫額,羞愧。可真的太熟悉,太熟悉了。
讀歷史總會有偏愛。我偏愛魏晉南北朝,亦偏愛民國。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家中關於這些先生們的傳記,我有幾十冊。
陳寅恪,梁漱溟,陶行知,晏陽初,竺可楨,馬相伯,張伯苓,胡適,蔡元培……等等等等,我都有一一讀過。當然,還有我最敬仰的梅貽琦先生。若非要道出我心中長久挂念的逝者,便是一位蘇東坡,一位梅月涵。幾年前初入知乎,我回答過一條關於梅先生的問題。之前還在奇怪為什麼最近這麼多人點贊,現在想來大概是這部「清華大學宣傳片」在其中起了貢獻,說句實話,這部電影我哭了許多次。那句「謝謝梅老師」出來時,我整個人都淚流滿面。真好,真好,你們都記得他,你們記得他的品,記得他這麼好一個人,可真好。整部電影我看到的是傳承。那些在黑夜裡閃耀著萬丈光芒的精神,自彼時到如今,總有人負載著它們拚命向前行進。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而我們統統接受,再後等後人赦免它。
他們在戈壁灘上行走的場景,令我淚水止不住地流。我在想,這些人啊,都是民族的脊樑。可其實,其實,肩負著這個時代苦難的,如今的你們/我們,也同樣是民族的脊樑。而明天我會跟我的朋友們,三人包場,再看一遍。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1,我老大是清華畢業的。
*2,出處是《清華大學老校歌》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3,校合唱隊的版本唱得是「大同爰躋」,而電影中唱得是「大同愛躋」。丁酉年臘月初四。
2018.01.19
先佔地方。
沒幹貨,輸出難。想到再補充。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問題問,愛上一個已經逝去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瞬間就想到了他。
我曾瘋狂地尋找一切和他有關的資料,研讀書籍,順著藤蔓想像他的人生道路,羨慕他的妻。他是一位值得我投注千分愛意萬分敬意於其身的先生。還很帥,單雙眼,好巧,我也是。「我願從來不曾見過你 這孤單的表演
繁花似錦如潮都褪去 像陳年的畫卷正傳其事逸聞一千篇 也寫不成從前轉身之前最後看看你 想說抱歉卻說再見」2016.05.23
先生的品,是他身上最閃光的地方。
他吃頓宴席都覺奢侈浪費而記錄在日記里。他不拿薪水。他篤信基督。他在蔣中正的飛機第一次飛到北京卻只接走了胡適等人時,即使拿著行李在等待,也依舊寵辱不驚。他身上可寫的逸聞趣事與胡適等人相比實在乏善可陳,似乎除了那首打油詩:「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彷彿不見得。」外幾乎沒有能廣泛流傳的。他是寡言君子。他說是因為沒有人願意倒霉[梅]清華學子的口號才是擁護梅校長。
2016.05.23
梅貽琦是對清華大學影響最重大的校長之一(另一位是蔣南翔校長),梅貽琦執掌清華的十幾年,使得清華大學從一所默默無聞的預備役學校變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他嚴格的教師遴選以及對學生嚴格的培養,造就了清華的校格,對清華影響深遠。梅校長的名言是「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他可能不是一個著名的教授,但他絕對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當代人對他宣傳不多可能是他解放前去了台灣,出於政治考慮,所以就不多說了。
兩袖清風梅貽琦
轉載一篇蕭楚白的文章,公號原文鏈接在上。
盛績久為文苑重 道徽猶系國人思
一
1889年,12月29日。
梅貽琦趕上了末班車,抓住這一年的尾巴,出生在天津。
兩個月前,在李大釗出生的當天,俄國知名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逝世。
再往前4天,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
再往前1月零1天,後來風靡全球的任天堂遊戲公司前身成立。
再往前5個月,希特勒和維特根斯坦在奧地利出生,當時埃菲爾鐵塔還沒滿月。
這一年,恰好也是光緒帝親政的第一年。
在那個時代,民國任何一位名滿天下的政治家、學者、教授、公知人物,都免不了有一些黑材料,譬如鐵拳無敵愛蘿莉,軍道殺拳周亞夫,八大胡同陳獨秀等等。
但唯有葉企孫與梅貽琦兩人,算得上是:生前無閑言,死後無謗語。
二
1904年考入南開中學後,家境貧寒的梅貽琦刻苦用功,四年後入保定高級學堂,並於1909年以第六名的成績考入庚子賠款首批留學生。
當時的同期生中,就有後來的中國物理學奠基人胡剛復等人。
1914年,他從美國伍斯特工學院畢業,專業是電機工程。
次年歸國後,梅貽琦在清華擔任物理講師,並開始暫代清華大學教務長,並於後來出國,負責監督清華留美學生。
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大學校長。
三
在當時,大學校長可不像現在這麼好做。
學潮運動一浪接一浪,學生倒校長的情況比文革好不到哪去。
可梅貽琦這個校長硬是站得穩穩的,還獲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
雖然他自己自嘲說:倒這個,倒那個,但誰也不願意倒霉(梅)。
他之所以能站得這麼穩,舉兩個小例子大概可以說明原因。
清華南遷昆明後和北大南開合併成為西南聯大。
有一期學生畢業,請梅貽琦來上最後一課。
上課時間是早上八點,但八點將至,梅校長仍然不見蹤影。
學生們紛紛覺得奇怪,因為這位梅校長執掌清華以來,從未聽說有過遲到的先例。
不一會,梅貽琦還是按時趕到教室,只是氣喘吁吁。
他喘了一會,這才道:早上我內人去辦事,請我幫她看糕點攤子,但是她事情辦不完,我就丟了攤子跑過來了。不過今天的生意真不錯呢,買糕的人特別多。
他笑著說完這番話,便開始準備上課,可下面坐著的學生們都已感慨萬分。
因為梅貽琦身為清華校長,本來是享受一系列待遇,可以領到很多補貼的。
但他上任伊始,就下令廢除一切校長特權和補貼,因此為了補貼家用,唯有讓夫人擺攤賣糕點「定勝糕」!
四
在北京時,有一次學生們搞運動,扣了軍隊的人,當晚部隊就會來學校要人,還會要求交出鬧事的學生和住宿名單。
當時幾位校高層開會,七嘴八舌就是說不出個方法,梅貽琦則只是沉默不語。
他的寡言是出了名的,而且主張凡事不必多說,但當力行而已。
是以陳寅恪也說:倘若一個政府的指令能如梅貽琦的話一樣少而嚴謹,那就是一個最理想的政府了。
等到眾人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便紛紛請求校長表態,梅貽琦亦只是說了一句:我在想,要阻止他們來是不可能的了,我們要想的是如減少騷亂,把影響最小化。
於是當晚部隊來要人和名單時,梅貽琦把去年的住宿名單給了他們。
當晚部隊抓走了20名學生。
次日梅貽琦召開學生集會,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想法,希望學生們亦能理解和信任他。
這之前及以後,無論什麼原因什麼事情,梅貽琦都會主動交涉,給予學生保釋,亦絕不干涉學生集會等事情。
在梅貽琦數十年的社會交往中,沒有任何人說得出他的黑材料和負面新聞。
所有人對他的評價不外乎十六個字:
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溫文爾雅,至誠君子。
這樣的梅校長,想必也不會有人願意去倒,能夠去倒。
五
在當時的清華校園及後來的西南聯大里,梅貽琦從未因政治原因開除任何人。
學校師生可謂是包羅萬有,各方勢力混雜,而這樣的清華園,也孕育出多位政見、思想、學術各有不同的大師和人物。
在他執掌清華以前,清華在中國眾多高校中並不顯眼,在他執掌清華以後,清華一躍成為國內頂尖的學府。
但這樣的成績他一直不以為傲,他說:所謂校長,就是給教授們拉板凳,端茶水的。
言下之意,清華之所以成為頂尖學府,全靠各大系主任和教授領導有方。
但大家都知道,清華可以沒有陳寅恪、趙元任、王國維、梁啟超,但不能沒有梅貽琦。
後來去了台灣,他也謝絕為官,依然為教育事業奔走,籌備「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即今天的台灣清華大學。
其實如今看來,不是清華在哪,梅貽琦就在哪,而是梅貽琦在哪,清華就在哪。
1962年5月19日上午10點50分,唯一的一位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在台大醫院病逝。
隨之而去的,或許不僅僅是一縷君子之魂,但他為清華建立起來的「校格」,為清華學子豎起來的楷模形象,永遠存在於那個年代走出來的清華學子身上。
這也是一個教育家,能夠為教育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
六
1948年底,北京解放,眾學者教授等收到通知去機場坐飛機南下。
胡適等人是第一批走的,而第一批名單里沒有梅貽琦。
當然,不在第一批名單里的人很多,這些人坐不住了,生怕走不掉,著急罵娘的人都有。
唯有梅貽琦淡然自若,在這一群火燒屁股的螞蟻中間,他彷彿自帶一種降溫效果。
在昆明時防空警報拉響,他亦是安然徐行,毫不慌張。
他這個人似乎永遠都是這樣。
梅先生是我的最為敬佩的人,沒有之一。今天偶然看到這個問題,我必須要答一下。我是在高三做語文卷子時知道梅先生的,那是一道實用類文本閱讀題,文章的名字是《清華名片-梅貽琦》,這點和 @裴閱同學的經歷類似我當時讀了他的幾個故事之後,一種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心想民國時竟還有如此人物。從此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便開始在網上收集閱讀有關他的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隨著對他的了解逐漸深入,對他的欽佩之情也越加濃厚。這點和 @橫夏同學的心境大致相同。用我自己的話講梅先生就是近代中國一聖人,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梅先生的事迹網上有很多,很容易就能看的,我今天就不複製粘貼了。談一下我個人的感受,我了解的梅先生最突出的特點有兩個,第一性情淡泊,忠於所事,縱觀他一生的事迹,無不是圍繞著『清華大學而進行,一步一個腳印,一氣呵成,一以貫之,那份專註,那種從容讓我很動容。第二性格溫和,善於協調,一個好的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師資,眾所周知學問大的人往往恃才傲物,性格剛直,不易交流,而梅先生能夠在大師雲集的清華擔任校長長達十七年,而且深孚眾望,實屬不易。而且日後由三校合併而成的西南聯大能夠在艱苦的條件下取得巨大的成功,也足見梅先生過人的溝通領導能力。較之胡適,陳寅恪等人,梅先生知名度確實不高,但是我認為每一個聽到他事迹的人都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天字十一三號@雨萌 Yuko這兩位同學說的太好了,梅先生的確是一位真正的謙謙君子,宛如一朵高潔的白蓮花。他的品行令人欽佩,他的貢獻影響深遠。我對梅先生的推崇之情可以用《史記》的一段話來表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今天先寫到這,日後有時間再補充。
很明智的去了台灣
推薦【南渡北歸】,有許多詳盡的描寫。不僅有新中國成立前抗戰時期的梅校長、亦有赴台灣後嘔心瀝血建立清華大學直至勞累過度、病倒逝去的經過。老一輩精英、知識分子的品德與情懷,「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僅令今人感佩,更應該令今人汗顏……
行勝於言的典範。
梅先生才貌雙全 真君子 真白蓮花 此處白蓮花不是貶義 真高潔
梅貽琦墓地位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圖中是蔣公挽字「勛昭作育」。
真正的謙謙君子
解放前的清華是梅貽琦的清華,
解放後的清華是蔣南翔的清華。梅先生是第一批用庚子賠款留洋的學生,回國以後便在清華擔任了多種職務,他1931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歷經清華從北平到昆明,抗日戰爭時期,清華淪陷、北大淪陷、南開大學被夷為平地,為保住中國教育奄奄一息的火種,三校南遷,實際工作幾乎落在梅貽琦一人的肩上,在雲南建起西南聯大,一如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在烽火年代築起堅實的象牙塔,給青年以知識,給民族以希望,給中國以未來。
北京清華大學離休教授黃嚴復先生說:「我研究梅貽琦半個世紀,試圖找到先生的一點缺點,直到現在,也沒找到。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嚴謹到沒有缺點的人。」
1955年,台灣當局電召梅先生回台,著手「復校」事宜。最後定址於台灣新竹,定位為研究型大學。初設原子科學研究所,後不斷擴張,時至今日,僅有大陸清華四分之一面積的新竹清華,已然躍居東亞大學前列,2013年QS發布,居全球199名,這與梅先生治校治學理念,密不可分。梅貽琦雖然斯文,但在教育上卻幹練、嚴肅,錢學森多次提出的世紀人才疑問,而他的老師梅貽琦先生早在八十年前就給出了響亮的回答——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拋開一切不談,就光是這一句話,足以奠定梅貽琦在中國教育史尤其是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1949年註定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座分水嶺,學者們不再以學術精神衡量是去是留,而是被所謂的政治操控,博弈,成為變革時代大棋盤上的一顆顆棋子,三十年後,有些人感嘆「東渡學者」有卓識遠見,免遭劫難,但誰有能體諒在海峽那岸,年年以鄉愁下酒的先生們,梅貽琦只是其中一個,萬千中的一個罷了。
如今台灣「清大」校園中,梅園已經成為梅貽琦的象徵,在種滿梅樹的校園裡走過,體悟到的不僅僅是梅先生的風骨與為人,更是那個時代的學術風氣和精神,當然,無可避免,還有那個時代的矛盾與悲愴。
清華大學,新竹,梅貽琦。
粹然君子風範,清華一徑新竹。
台灣夢遊記:梅貽琦
特別喜歡「從容不迫」這個詞不疾不徐的,透露著超然梅先生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
梅先生應該在當時不是像聞一多那樣的社會激進分子,他自己有說過不大懂政治,也對社會主義了解不深的
推薦閱讀:
※中國的土地改革的歷程?
※我國古代有沒有專門從事翻譯工作的士官?比如說鄭和下西洋、英吉利使臣拜見乾隆過程中擔任翻譯工作的官員?
※兩德的軍政高官中有哪些曾在納粹政府中當過公職人員?
※國民黨第一戰將是誰,薛岳,陳誠?
※曹寅曾任職的內務府慎刑司郎中,大概是怎樣的權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