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論有什麼具體的應用?有必要學習一般系統論嗎?
系統論這個學科的優點就在於它並不像某些學科關注某些具體的應用,但它確實可以用來研究各種構成元素眾多、元素間的相互作用(或者相互影響、學習、博弈)情況複雜、具有反饋、自適應性(演化特性)、開放、可能具有非穩定性和不可逆性的複雜系統的動力學。首先必須注意到現代的系統論同樣也是定量科學,所以我很反對空談所謂的「哲學思想」。如果在學習系統論的過程中,其中的一些思想或者數學工具可以被你應用到某些工程領域,那當然很好,但未免有點小看了系統論。學習系統論本身是學習某些有用的方法,這些方法是可以應用到更抽象更一般的複雜系統中去的。
至於是否有必要學習系統論,如果把它當成課程來學習,最好是先看看教學大綱是否合乎你自己的口味,如果是自己來學,可以從自己學習的領域出發慢慢再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學自動化的可以先從與控制有關的內容開始,學物理的可以從複雜網路或者非平衡物理開始……
我個人意見,兩種人不適合學習:- 希望用系統論來解釋中醫的
- 希望學習系統論之後來大談哲學的
這兩類人學了系統論之後實在讓人討厭,而除了這兩類人之外,其他人有興趣的話學習這個還是沒有什麼壞處的。
有用,接觸一段時間了,但確實是最近才剛剛開始正式的學(慚愧),好處多多。
就拿一點來談吧,它能讓人靜下心來,讓人少浮躁,尤其是像我這種無產者來說,原來整天擔心以後的生活如何如何,也看了許多的心靈雞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除了浪費寶貴的時間。學了系統論就不一樣了。
它讓我明白進步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線性的,也就是你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就能看到收穫。比如說你學習了一個知識點就會做一道對應的基礎題,給人以明顯的效果。還有一種是非線性的,這需要在較長時間裡才能得到體現(我現在的理解是至少以年為單位)。你在較短的時間裡看不到收穫,這樣的事往往有一個特點—— 枯燥乏味。拿體育鍛煉來說,很多人都辦過健身卡(我也曾辦過),但堅持不下去,虎頭蛇尾。我想鍛煉身體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時間長了,只要你的鍛煉方式是科學的,終究能體會到好處。英語學習也是一樣,為什麼學不好呢?太急功近利了,過於注重技巧(當然,沒有方法也是不行的),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進步是非線性的。由此聯想到一句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指學習方面,這裡的「跬步」和「小流」就是各學科里最最基本的概念。如果指生活方面,就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還有其他一些好處。
比如說可以解釋為什麼當你開始不疊被子,不愛收拾房間,不吃早餐和不愛整理自己(含儀容儀錶)的時候,你會覺得狀態不佳,你的生活質量開始下降,整天無所事事,沒精打采。雖然正式學習沒有多久,但已經能體會到帶給自己的一些好處了,雖然很多都只是一些生活細節上的東西。可能很多道理原來都聽人說過,但別人說的終究是別人能理解的,自己沒有經歷過,多半是不懂的。我想,從系統觀的角度去理解原來接觸到的一些知識和認知生活,或許能給人帶來想像不到的驚喜。一般從事複雜系統設計和分析的職業確實需要掌握一定的系統分析方法。當你嘗試用一套可量化的數學模型去解釋一系列複雜的現象時,這時候,系統論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從事系統設計的產品經理/系統分析師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我用一套簡單模型滿足了所有複雜變化!以後我的模型不用變了,以不變應萬變。但事實上外圍一變,自己不得不跟著改變,這個時候,系統早期的設計表現出來的可拓展性,最小原子性,耦合性等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早期系統設計的好壞決定了今後系統是否能夠健康有效的演進並跟上環境的變化。
系統論和社會學
大學讀書會的時候討論過德國盧曼的系統論法律社會學,組織讀書會的老師是齊海濱教授,從事法律和社會方面的研究。那時候覺得把偏理工類的「系統論」結合文科「法律社會學」一起研讀挺新奇的。《系統理論:一般性綱要》是德國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關於系統論社會描述的代表著作。盧曼把社會比作機器,有自己的功能,結構和流程。社會的結構由人事物構成,當社會內部結構出現/預計出現不穩定或者不均衡的現象,就會產生要穩定/要均衡的需求,於是就要開發一些功能來滿足這種需求。
在《系統思維:複雜商業系統的設計之道》里有這麼一個例子:
動態福利系統
比如:社會的人由富人和窮人構成,某一段時期總財富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富人撈走了太多財富,導致窮人名不聊生,紛紛罷工,不讓富人賺錢。為了均衡,政府需要從總財富里分配一部分財富給窮人。比如向富人收稅,向窮人提高福利。於是窮人錢多了,但富人錢少了,富人交不起稅,紛紛倒閉,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總財富減少。看到這張圖,如果一直增加福利,社會總財富減少,失業人口和窮人會越來越多。希臘就屬於這種形式,福利賊高,懶人窮人一大堆。
系統思維和健康:
整理自《系統思維》
吸煙到底是有害健康還是有益健康,看這張圖,我都凌亂了。如果片面的看,很多人會說有害健康。但是對於高度緊張工作上班的人,抽根煙壓壓驚還是挺有益處的。從這張圖,我們大致能看到,長期吸有害處,高頻吸也有害處。壓力大的時候,短期吸,少吸,又有好處。這個系統並不會判斷吸煙到底是好還是壞,而是提供一個整體性的系統思路,讓我們完整的了解吸煙的利弊。
在趨利避害的前提下,把吸煙的好處和壞處都充分用上,這是系統思維能幫到我們的。要是我看到年邁的父親還在吸煙,我肯定會向他老人家無限渲染吸煙的害處,避而不談吸煙的好處。整體性的系統思維有助於我們在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做出相對合理的決策。
系統論和計算機
計算機軟體是一個複雜度系統,系統論提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維度,系統怎麼組成的,輸入是什麼,輸出是什麼,如何交互的。
系統分析師在分析計算機系統需要掌握的技能:流程圖,數據表,UML建模。
流程圖:用於描述過程,流程。
UML:用於定義實體,動作。
數據表:用於量化實體,動作,狀態等。
系統分析師分析的基礎:輸出,輸入,數據和交互。
系統論和產品經理
遊戲系統策劃要規劃搭建出遊戲的很多重要系統,如玩法系統,關卡系統,UI系統等。產品經理設計APP系統,UI系統,IT系統分析師設計軟體系統,拆解業務系統,系統架構師根據需求決定使用什麼技術框架。電商交易系統里,要支持各種亂七八糟的支付方式,沒辦法,需要招一個專門研究交易系統的產品經理或者系統分析師。新聞產品列表展示里要增加推薦列表,需要招聘一個精熟於推薦系統的產品經理和大數據工程師。要設計一款APP工具應用,需要調用Android原生介面,如果不知道Android系統結構和功能,都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了。
系統論和遊戲開發
剛工作的時候做遊戲編程, 拿到的一份萌新文檔叫《XX系統策劃》。遊戲由很多系統構成,世界+場景+精靈構成,場景包含了地圖,道路,地圖又分地面,地下,天空……在遊戲編程里,我用數值變數表示屬性,函數表示功能(很多腳本里,函數表示服就是 function),廣義表表示節點對象和容器對象。
遊戲系統設計的書名叫《Game Mechanics: Advanced Game Design》
大富翁里的雙人系統流向
不同於一般的流程圖,這本書中的流程圖中的數值是會動的。
加入了財產稅(property tax)的流程動圖
這種流程圖是用Machinations做出來的,用來描述經濟流挺有用。
遊戲中的技能行為系統
受上面工具的啟發,後來嘗試去拆解複雜遊戲中的結構關係。比如MMO,MOBA類遊戲。
以《激戰2》為例。
角色A攻擊角色B,B受到10點傷害,A受到反彈2點傷害。
這一句話包含了幾個信息:
節點:角色A,角色B
技能:攻擊
效果:反彈,傷害
細細拆分,什麼是攻擊行為?攻擊者對被攻擊者實施的一種減少血量的行為,行為從被攻擊者準備,讀條吟唱,釋放,擊中被擊中者。
被擊中者會是否受傷,受傷是否中斷當前行為,是否扣除血量,怎麼扣除……
於是:技能需要拆分為更細節的子技能。如:
1、屬性修改器:目標屬性發生增減數值變化。
2、主動觸發器:主動行為施加者向目標的Effects插入若干個效果狀態。
3、被動觸發器:主動行為目標要插入的狀態效果。
4、屬性監聽器:監聽屬性大於,小於某個閾值,從而觸發新的子技能。
5、節點管理器:容器框架下,創建節點,替換節點,刪除節點。
……
把A,B看成兩個節點:
A = {HP = 100, DPS = 10, Effects = {}, Skills = {sk1, sk2, sk3}}
B = {HP = 100, DPS = 10, Effects = {反彈}, Skills = {sk1, sk2, sk3}}
再開發了一個技能行為引擎調用這些細碎的子技能。並藉此開發了激戰2、COC的戰鬥模擬器。
系統和金融
後來的工作接觸電商,通信,互聯網和金融。我不是金融專業的,嘗試在自己已有知識樹和經驗樹上找出和金融掛鉤基礎。比如模擬遊戲經濟平衡,面向對象編程,機器學習,賬單系統,高一政治(經濟),大一微積分和統計學,平常看的一些財經新聞,偶爾進行的一些金融活動(存款,錢包,網銀,炒股)。
嘗試用系統論,Machanics去給金融建模,尤其是可視化建模,推演每個時期的用戶和資產規模是如何演進的。給領導講數字和概念,他們完全沒興趣,就喜歡看圖,看動態的圖說話。當然金融這裡還處於摸索學習期,有成果了,再分享出來……
策略模擬推演:
說到遊戲和推演,我相信系統論也可以用于軍事戰略推演上,通過系統化思維,把敵我雙方的軍事實力,工業製造,資源開採,兵力動員等一個個抽象出來放到一個大環境中來推演。
其實我最想把那個COC遊戲模擬器改成一個策略生成器,幫助遊戲玩家一鍵生成最佳兵員配置和進攻路線作戰規劃。限於時間和精力,就先呵呵了。
學習系統論鍛煉一個人的整體全局思考能力。你考慮到敵人沒考慮到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你發現這事很重要,但別人認為不重要,還說你想多了!你從全局解釋清楚了,別人會對你刮目相看。把一件事情從起點到終點涉及到的人事物拆解出來,關係理清楚,流程畫出來,條件許可的話,數學建模推演各個時期的結果和要害所在,從系統全局的角度來規劃各個節點的優先順序順序。個人認為,大到國家大政方針,中到企業規劃和發展,小到個人家族興旺發達,都要有一些人能夠從全局角度來系統思考這些問題。如果集體/團隊沒有這種人,那就推舉/招募出這種人來,讓他專職全局謀劃。
系統的邊界思考:
舉個例子,我們考慮事物反面時,由於邊界定義不清晰,導致我們在考慮反面內容會陷入無邊無盡的分析和思索里。如:請列舉出大街上非汽車。這個時候自己會覺得很難回答,非汽車的工具?非汽車的交通工具?非汽車的陸地交通工具?非汽車的視野內的陸地交通工具?如果我們的邊界定義得越清晰,思考事物的反面就越聚焦。
如果我們去分析一個登錄系統的不成功:
就我所讀到的系統論資料來看,中國系統論框架基本建立,主要原則、定理也有了,但是部分關鍵問題並沒有正確的確立,應用方面缺乏成熟有效技術,其中工程應用部分成果較多,社會學方面完全脫節於傳統和現實,尚無重大成功範例,比如上面回答提到不要把系統學用於解釋中醫,這就等於自縛手腳了,既然是科學,而且是研究系統的科學,他當然能用來解釋中醫,無非是個證實或證偽而已,而且如評論者言,中國系統學派是錢學森結合哲學和工程式控制制論推動起來的,沒法離開哲學談系統的。
具體到個人學習,我因為工作需要,結合系統論對組織行為、組織與個體的互動進行觀察理解,獲益良多,甚至可以說是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例如以下問題:組織是怎麼產生的。組織怎樣自我維持。組織內的顯規則和隱規則何時起作用。組織何時崩潰。以上疑問都可以藉助系統論進行思考和發掘。
個人感悟是,系統論尚無具體的現成的開發工具,但是能夠幫助個人梳理知識系統,建立正確三觀,如能做到和自己的技能相結合,也是犀利無比的!我認為各種工作都能結合系統學實現認識的飛躍,尤其以有人參與的系統效果更為顯著。
個人推薦苗東升著《系統科學精要》,簡明清晰。如有好的相關資料,歡迎交流學習。
好答案,絕對支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