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影的時長越來越短了嗎?
相關問題: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時長大多在2小時以上,這代表了學院派的主張嗎?還說明了什麼? - 電影如何探究電影時長和製作年代的關係? - 資料庫有史以來最短的院線電影是哪(些)部? - 影視評論
-----------
12 月 28 日更新:增加了所有美國長片中 2 小時以上在過去一百年來的比例。-----------很激動地看到 @magasa 老師用自己的統計來論證,電影的放映長度(running time)是越來越短了,還是越來越長了。@徐蘊亮 老師也提到了需要數據考證。我受二位老師鼓動,也去搜了一下數據。
一,主要影片的時長
正好,2008 年一個美國人也想過這問題,於是他發起了一個項目:IMDb 影片長度計劃(IMdb Film Length Project,以下簡稱 IFLP),針對好萊塢電影的長度做了一個數據統計 [1]。
@magasa 老師截取了 1930 年代至 2012 年的 8 個十年中,每個十年里 Top 10 影片的長度。IFLP 則截取了 1910 年代至 2008 年的 10 個十年中,每個十年里 Top 50 影片的長度。正好映襯上面諸位老師的結論——
電影的確是越來越長了。
IFLP 的數據 [2]:10s 79 minutes
20s 98 minutes30s 96 minutes
40s 109 minutes50s 114 minutes60s 127 minutes70s 125 minutes80s 129 minutes90s 127 minutes00s 129 minutes
另一個美國人 Peter Sciretta 則將上面 IFLP 的數據製成了圖(點擊可放大)。
圖表作者:Peter Sciretta
來源:SlashFilm [3]二、所有影片的時長
@夏昊Filmmaker 在評論中問:「優秀電影的確變長,這畢竟是認真嚴肅的大製作。但我問的是總體,尤其是院線的商業片,請問有其他數據嗎?」
利用 IMDb 的高級搜索功能,查詢 IMDb 收錄的所有美國出品的電影長片(Feature Films with Country of Origin as United States)——
IMDb 一共收錄了 82,366 部美國影片 [4],其中 2,475 部放映長度在 120 分鐘以上 [5],佔比 3%。- 2010-2012 年:收錄 8,572 部,120 分鐘以上的 324 部,佔比 3.8%。
- 2000-2009 年:收錄 15,146 部,120 分鐘以上的 690 部,佔比 4.6%。
- 1990-1999 年:收錄 8,946 部,120 分鐘以上的 427 部,佔比 4.8%。
- 1980-1989 年:收錄 6,447 部,120 分鐘以上的 194 部,佔比 3%。
- 1970-1979 年:收錄 4,790 部,120 分鐘以上的 182 部,佔比 3.8%。
- 1960-1969 年:收錄 2,937 部,120 分鐘以上的 216 部,佔比 7.4%。
- 1950-1959 年:收錄 3,303 部,120 分鐘以上的 125 部,佔比 3.8%。
- 1940-1949 年:收錄 4,449 部,120 分鐘以上的 112 部,佔比 2.5%。
- 1930-1939 年:收錄 5,506 部,120 分鐘以上的 42 部,佔比 0.8%。
- 1920-1929 年:收錄 6,833 部,120 分鐘以上的 40 部,佔比 0.6%。
- 1910-1959 年:收錄 3,303 部,120 分鐘以上的 125 部,佔比 3.8%。
由上可見,除了 1910 年代和 1960 年代這兩個奇葩之外,美國電影長片中 2 小時以上的片子比例是呈上升趨勢的。過去三年看起來佔比低,是因為時間還沒過完,要看到,這三年時間產出的 2 小時以上影片的數量,已經是上一個十年的一半。
上面這個 IMDb 數據可作一個參考,也不完全有代表性,一來是因為這裡面估計有很多 B 級片,二來是因為光看 120 分鐘長度以上的影片比例是不夠的。歡迎其他同學來補充!
【注釋】[1] IMDb Film Length Project http://www.infinitypoint0.com/60/imdb-film-length-project/ (已不可訪問)[2] Average Runtime of Each Decade"s Top Movies http://www.movieforums.com/community/showthread.php?t=16296[3] By the Numbers: The Length of Feature Films http://www.slashfilm.com/by-the-numbers-the-length-of-feature-films/[4] http://www.imdb.com/search/title?count=100countries=ussort=year,desctitle_type=feature[5] http://www.imdb.com/search/title?count=100countries=usruntime=120,sort=alphatitle_type=feature發現這是我在電影類的第一百個回答,所以我稍微準備了一下。
提出或回答這類問題,都需要一定的數據分析,單憑感覺肯定會出問題。我覺得樓主的提問不準確,所以我在這裡回答的實際上是:電影的時長是否隨年代變化?
電影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生意,決定影片時長的因素非常多,例如類型,喜劇片、動畫片、歌舞片一般偏短,而史詩片、傳記片偏長;還例如觀眾習慣,不同年代的觀眾欣賞習慣是不一樣的,1915年前的短片時代,觀眾對超過一個小時的長片肯定不太能接受,但他們慢慢會習慣電影片長的增加,直到50年代普遍能忍受超過三小時的寬銀幕史詩片。
有些因素會迫使影片片長縮短,如發行商和電影院都有縮短片長以便在一天中安排更多場次的傾向;有些因素會迫使影片片長增加,如某些強勢的導演總是希望刪減越少越好,使最終的上映版能更多地容納自己的心血,有時片商也會覺得「加量不加價」可以吸引更多觀眾。
還有一些技術因素會對影片片長構成影響,例如在膠片拷貝時代,為節約膠片計,片長短一點可以節省成本,但在數字拍攝和DCP發行的時代,這個因素不再成立。還有美學風格的影響,如果是相同的故事容量,隨著創作者的不斷大膽創新,隨著觀眾的觀影經驗越來越豐富,剪輯時可以省略更多的冗餘信息,使得影片趨於簡潔。
所有這些正面、負面的因素形成合力,彼此促進、抵銷,要從中總結出一個普遍的變化規律和傾向來,真是非常困難的。
下面我作了一點簡單的數據統計,希望能盡量找出其中的一些規律。但我要事先聲明,我的數據統計並不完善,分析過程也未必周全,所以結論的可靠性完全可以懷疑。
我以十年為期,統計了1931-40、1941-50……2001-2012,一共八個時間區間內,各年代好萊塢十大賣座片的平均時長。結果如下:
1931-40:平均108.2分鐘
1941-50:平均136.1分鐘1951-60:平均165.1分鐘1961-70:平均137.9分鐘1971-80:平均129.4分鐘
1981-90:平均116.9分鐘1991-00:平均123.1分鐘2001-12:平均138.1分鐘補充說明:
1. 為什麼從30年代開始?因為之前是無聲電影時代,電影時長並無固定數值,無法統計。且電影產業形態和後來差距過大,比較時長並無太強意義。2. 為什麼限定在好萊塢?因為不同國家之間打通了比較難度太大,好萊塢的歷史發展大家更熟悉,這是為了簡化問題。3. 為什麼選擇每個年代的十大賣座電影?我沒辦法統計IMDb上的全部影片,只能簡化抽樣。我也曾考慮選擇每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但後來覺得賣座電影要比奧斯卡得獎片更能體現行業榜樣的意義。只取十部也只是為了簡化問題。當然,賣座片絕對不等於全部影片。4. 好萊塢在50年代以前,各大片廠普遍實行A/B雙片制,兩者的時長區別很明顯,A級片一般要比B級片長20-30分鐘。這裡只取賣座片,實際上排除了所有短時長的B級片,只考慮了更代表產業主流的A級片。看統計結果,30年代的賣座影片時長最短,只有108.2分鐘。40年代劇增到136.1分鐘。50年代又劇增到165.1分鐘。但到60年代,回落到和40年代相當的水平,70年代又略微下滑,80年代繼續下滑,但從90年代開始,時長逐漸回升,本世紀的138.1分鐘成為僅次於50年代的歷史次高水平。
這中間是否有什麼規律?下面我試著提出一些解釋。
首先,在60年代以前的好萊塢大片廠時期,的確存在一個片長逐漸增加的現象,這既是無聲電影從短片到長片的發展延續,也是某些經濟、社會因素的體現。30年代是大蕭條時期,一些片廠陷入困境,不太可能在那個時候製作超長的影片,而40年代二戰期間好萊塢步入黃金時期,適度增加影片片長是繁榮的一種體現。到了50年代,眾所周知好萊塢面臨電視的挑戰,開始轉向寬銀幕史詩奇觀的製作,這類影片的本身特性決定了它經常突破三個小時,所以影片時長也在這期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長度。
60年代史詩策略成為明日黃花,片長自然回落。一直到90年代之前,片長都處於一種輕度下滑的狀態。也許這裡面沒有特別原因,但如果一定要找到某種因素為之負責的話,我認為可能和特效動作影片崛起有一定關係。這類影片以迅猛的節奏執行視聽轟炸,一般來說時長不會太長,所以平均片長是稍微往下走的。
但90年代後至今,特效動作影片依然是市場上的票房主流,為何時長又出現了較明顯的攀升呢?我個人觀察的結果,那就是——現在大片真的越拍越長了。在7、80年代,最賣座的幾部像《ET》、《星球大戰》系列、《奪寶奇兵》系列、《回到未來》系列的時長都非常穩定,一般控制在120分鐘上下。但後來呢?《星球大戰前傳》系列上升到140分鐘左右,《哈利·波特》系列達到150分鐘左右,《加勒比海盜》系列在130-170分鐘之間波動,詹姆斯·卡梅隆和克里斯托弗·諾蘭,這兩位新時代的大片翹楚,他們的作品動輒超過160分鐘,甚至達到194分鐘(《泰坦尼克號》)。就連《變形金剛3》這種劇情簡單的動作片,也有149分鐘。這在80年代是很罕見的!
我個人覺得,造成大片更長的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大片的確比以前拍得更複雜了,《指環王》《哈利·波特》,以及卡梅隆、諾蘭的作品,都不是很簡單的故事,信息容量本來就大;二是近年部分超級名導的許可權在提升,片廠對他們的控制力在削弱,要這些導演刪減自己的影片,就跟割他們的肉一樣,不容易。除此之外,還可以提出一些假想,如,觀眾在電影院呆得越長,是否會消費更多的爆米花和可樂,從而增加影院的利潤?沒有證據,不作定論。
另外補充一點,上面每個年代只取了十部進行統計,樣本的確不大,所以這裡面由類型導致的偏差非常劇烈,30年代的賣座片主要以歌舞、喜劇為主,這會造成統計結果偏短;而50年代以豪華史詩片為主,會造成結果嚴重偏長;80年代以後,科幻、冒險、超級英雄等動作密集類型影片成為賣座片的主流,它造成的影響就剛好居中。所以,每個時代的類型主流口味不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統計結果。
不過,同樣依據這份名單,我們也可以進行一些類型內部的比較,增強結論的說服力。
以動畫片為例,30年代出現了史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83分鐘,90年代的《獅子王》87分鐘,《玩具總動員2》92分鐘,《史萊克2》93分鐘,《玩具總動員3》103分鐘,看上去略有增加,但幅度並不十分明顯,這和兒童的觀影習慣有關,動畫片始終不可能太長。
再看喜劇片,30年代上榜的喜劇片分別是96、87、66分鐘,40年代是107分鐘,60年代是105分鐘,90年代是104分鐘。我們大致可以說,30年代喜劇片的確較短,但後來的變化趨勢並不明顯。
變化比較大的是歌舞片,30年代的歌舞片和喜劇片類似,一般控制在90分鐘上下,但到了40年代,突破到130分鐘左右不再罕見,5、60年代的代表作《南太平洋》《音樂之聲》則都超過了170分鐘。70年代後回落,穩定在110-120分鐘的正常水平。
科幻和動作類影片的變化上面已經討論了,不再重複。
最後,我也希望有朋友能用其他方法來採集、分析數據,也許最後的結論和上面完全不同,我很樂見。
(90年代以前票房數據主要依據The Hollywood Story一書,90年代以後依據http://boxofficemojo.com網站。)我的看法是電影越來越長了。現在主流大製作電影,基本都在兩個半小時左右,比如諾蘭的,邁克爾貝的,蜘蛛俠什麼的。而在以前,主流大製作基本在兩個小時以內。
樓主提這個問題有事實數據考證支持嗎?
反正我完全覺察不到拿好萊塢舉例:
一般喜劇、恐怖片這麼多年慣例就是九十分鐘 (結果賈德阿帕圖老拍兩個鍾出頭的喜劇最被人吐槽結構散,片子長)A級製作的blockbuster一般兩小時——如果做到九十分鐘消費者反而會有花錢少看的被坑心理
像諾蘭、麥克貝這樣的導演或者是名著/暢銷小說改編的大片,兩個半到三個鍾是常態,比如變形金剛這玩意兒有幾個人覺得有必要拍那麼長?可偏偏每部都過了兩小時,甚至超兩個半
美國往事這樣的放任何年代都是特例——何況影院放的都是短版你應該去看片場時代的片子,全是 90 分鐘的。
作為一個小膀胱患者的親身體驗是越來越長啊!
十分懷念以前90-100分鐘就能講完一個故事的時代看小時代我感覺度過了多半生 看瘋狂動物城我感覺過了半個鐘
早期乃至現在的部分印度電影都是三個小時的 因為觀眾們都有認為電影越長越划算的心態隨著觀眾們對電影態度的改變 我認為電影的時長 相比電影本身的情節、節奏等 越來越不重要了
看具體故事情節吧
昨天的美國隊長很長,都沒有時間花前月下就把女朋友送回宿舍了
我覺得題主一定沒看過美隊3
他只是想讓你覺得我票買的還不算太虧 然後減免一定程度的黑粉攻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阿爾巴特拉莫里斯的《紅氣球》?
※如何評價電影夏有喬木,雅望天堂?
※如何評價《冰雪奇緣》里的音樂?水準,製作如何?
※說說老炮兒什麼場景讓你哭慘了?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