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率學習?

相關問題:怎樣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工作/學習任務? - 時間管理


先貼思維導圖:

以下,有些是在知乎總結的答案,大多數親身實踐過感覺效果蠻不錯的,保證乾貨!

  1. 學習動機:

    對於正在苦逼備戰考研的答主來說,考上成電的電氣研究生和直接本科出去工作累計三年的薪水差異,再除以到考研剩下的日子,那麼我現在每天的價值是4000軟妹幣!所以我必然會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啦,因為浪費一天就相當於撕掉40張紅票啊啊!除此之外,考上研究生會有更多的機會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一定要考上研究生!

  2. 生活習慣:

    2.1 睡眠:我是在校生,住宿舍。我們宿舍一般十一點半熄燈,而我是十一點休息,所以我以後會考慮買耳塞耳罩幫助入睡。早上七點必須起床,八小時的睡眠絕對不能少,中午休息半個小時不能再多了,吃完晚飯我也會小憩二十分鐘(知乎有不少人說小憩前喝一杯咖啡,等到醒來的時候正好經歷充沛),否則晚上自習會困。在快速入睡有哪些妙招?里jingqi提到的快速入睡的辦法不妨一試:

    那就是閉上眼睛排除雜念呼吸,感受吸進去的那一口氣在體內涌動,深吸一口氣,感受這口氣到了自己的大腦,然後慢慢這口氣向下沉,達到你的腳跟,你的手指,然後往回走,小腿,大腿,腹部,胸部,喉嚨,同理,小臂,大臂,咽喉。這口氣把所有的濁氣都帶走,慢慢吐出來。

    這個時候,身體也熱起來了,人很自然的就有了倦意。很容易入睡,入睡快且質量高。

    這個方法的重點在於,排除雜念,冥想這一口氣的流動。一開始可能是你等到吐了這口氣的時候才感覺到放鬆,到後來你會發現,這口氣還沒有來得及被你正式吐出的時候,你就睡著了。

    2.2 運動:一般我晚上學習到九點回去運動,空氣污染指數質量低於110就去跑步,否則就俯卧撐,卷腹。運動可以幫助我更好的入睡,同時也緩解了一天的疲勞,同時還強壯了身體,還延長了專註的時間,絕對值得花時間投資在運動上!

    2.3 休息:周天絕不學習,每周高效的學習六天已經很不錯了,拿出這一天時間 好好放鬆,陪陪女友,或者爬山打球,在知乎寫個答案,找一想想看卻沒時間看的書看看。這其實的獎勵自己高效學習了六天。以前我曾經連續學習過11天,中間沒休息(指的是上午,下午晚上都去自習),但是後期效率真的很低很低,有時候一個小時的任務我半天才完成!所以必須要學會休息呀。
  3. 專註力:

    3.1 環境:選擇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比如自習室和圖書館(遠離膩歪的情侶和體院生,不是歧視體院,只是我在自習室遇到的體院生,要不摳腳要不嗑瓜子是在無法忍受啊)。最好不要挑同學很多的自習室,可能同學過來跟你打個招呼之類的就會打斷你的思路,不要帶Ipad,最好也把手機換成非智能機,因為一般人還是會抵不住誘惑去玩的。

    3.2 清空大腦:開始學習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空大腦,把待做的事情用GTD記下,不要靠腦子記,因為他可能時不時就會蹦出來影響你。還有一個殺招,把社交網路關掉可以顯著減少分心,因為社交網路上充斥著很多笑話和段子,尤其是你剛發表或者評論了一條狀態等著他人回復,你就會有不斷去刷新看回復的慾望,怎麼能靜得下心呢?

    3.3 中間休息:一般專註的學習一到一個半小時就很累了,應當停下來起身走走,深呼吸,喝點水,上個廁所。然後再投入進入。休息的時候不要上網,尤其是社交網路,更不 要在社交網路上與人發生互動,只要互動了過不了幾分鐘就會有刷新的慾望(我 就是這樣o(╯□╰)o)。另外打開電話的防火牆(我只把家人和女友還有下鋪添加 了白名單),因為突然的電話幾乎完全會擾亂做題的思路。

    3.4 旁邊準備一個小本子:如果在學習的時候突然想起要做什麼事情,那麼用小於三秒的時間迅速把這件事情記下,然後繼續學習,等到休息的時間,或者在路上的時間再去處理啊,打電話啊,或者扔到GTD里。

    3.4 開始之前列計劃。時間不要太長,幾句話就OK了,任務完不成也沒關係,因為他能對你起到督促作用就好啦。列計劃有一個原則需要注意:大家頭腦的活躍程度在一天內是不同的,所以把困難的任務放到腦力活躍的時間段,把簡單的任務安排到腦力一般的時間段。
  4. 學習方法:

    4.1:艾賓浩斯記憶,現在用這個背單詞和複習數學效果真的太好了,花的時間少,但是記得牢靠!絕對值得擁有啊!

    4.2 :費恩曼學習法。這個方法可以迅速的找到對於剛剛學習過的知識生疏或者還沒搞懂的地方,實在是太贊了!

PS:要想詳細的了解專註力,強烈推薦讀一讀《自控力》這本書。


●引言

依我之見,

高效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高效學習是一系列良好的習慣運轉的過程。

高效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時間管理(因為從本質上來說,一個人除了自我和時間以外一無所有)之上的。因為一個學習者通過自我時間管理可以獲取高效學習必須的基礎:健康的身體,專註的精神,平和的心態。

●高效學習的基礎是良好的自我時間管理:

啰嗦幾句,管理是個動詞,自我時間管理是個動詞,因為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時間也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直在向前運行。

下面談談我所理解的自我時間管理

# 從內容上來說:

自我時間管理從內容目標上分為以下五塊:健康管理,精力管理,關係管理,工作管理,興趣管理。

## 對這五塊內容的追問

管理是一個動詞,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而探索的目標是儘可能真實詳盡地回答一些問題。

對於每塊內容,我們需要回答不同的問題。

### 健康管理:什麼是健康,一個人為什麼需要健康,一個人要養成什麼樣的健康習慣等等問題。

### 精力管理:什麼是精力,一個人為什麼需要精力,一個人要養成什麼樣的精力習慣等等問題。

### 關係管理(具體分為愛情管理,親情管理,友情管理,工作關係管理等):關係是什麼,一個人為什麼需要關係,一個人要養成什麼樣的關係習慣等等問題。

### 工作管理:什麼是工作,一個人為什麼需要工作,一個人要養成什麼樣的工作習慣等等問題。

### 興趣管理(儘管以上健康管理,精力管理等也是我的興趣,但作為整理癖+強迫症,為了清晰明了,此處興趣管理定義為除開以上四塊內容之外的慾望的管理。為什麼這麼命名?因為我覺得每一點慾望都是一個興趣點,而且我覺得人生的一個本質就是追求興趣的快樂,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塊管理命名為諸如「其他慾望管理」等名字,名字可以根據你的價值觀等觀念等自行調整。然後,對於我來說這塊管理內容包括財務管理,吉他學習管理,旅遊管理,寫作管理等等,這塊管理彈性是所有管理中彈性最大的。):什麼是興趣,一個人為什麼需要興趣,一個人要養成什麼樣的興趣習慣等等問題。

以上是五塊內容的追問過程。追問的結果就是你知道自己想要變化什麼習慣。

## 當一個人知道其要變化什麼習慣之後,他就開始了以上五塊內容習慣的變化過程。

### 習慣以及習慣變化的定義:

這裡習慣包括健康習慣,精力習慣,關係習慣,工作習慣,興趣習慣,然後,習慣變化指的是養成習慣,優化習慣,去除習慣的過程。

總結一下:自我時間管理是以上五塊內容的追問過程與習慣變化的過程。

## 自我時間管理是以上五塊內容的綜合動態平衡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也許你的健康管理處於追問階段(而且追問階段根據一個人的認知程度也分為很多階段),你的工作管理處於習慣變化階段(而且習慣變化階段具體到某個習慣來說也分為很多階段,比如準備養成一個習慣,剛開始養成一個習慣,習慣鞏固階段等等),那麼從當下的自我時間狀態來說,這兩個(甚至也許以上五個內容部分都處於不盡相同階段呢)不同的過程是在同一時空同一當下行進的,而一個人有且只有一個當下,於是從整體上來說,這是一個綜合的動態平衡。

一句話:自我時間管理是以上五塊內容的綜合動態平衡。

### 自我時間管理本質上各個內容習慣的變化過程,而其成果是習慣的變化

如果沒有習慣變化的發生,那麼自我時間管理其實就處於第一階段即追問階段,就沒有真正的對自我改變有實質性的作用,因此習慣變化是自我時間管理的一個剛性指標。

### 自我時間管理(追問過程與習慣變化過程)是耗費心智與精力的過程,而習慣是自動的,是不需要耗費心智與精力的。

# 從自我時間管理需要的工具背景支撐來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管理:

## 知識管理

## 學習管理:

學習路徑、學習方法等等。

## 習慣管理:

1.習慣管理是自我時間管理的工具背景支撐,需要回答如何養成習慣,如何優化習慣,如何去除習慣等等問題。也包括對已存在習慣與過往習慣的文本化的關係梳理與思考,通過梳理可能得到進一步習慣變化的靠譜指南。

2.需要特別補充一點的是,五塊內容的習慣變化屬於實踐內容,不屬於工具背景支撐。

# 從自我時間管理的解決方案來說:

自我時間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這個過程的終極目標是得出一套符合個人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可操作的階段性的解決方案。(之所以是階段性的,是因為隨著一個人經歷的多少,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會有些微妙的變化,而建立在這些觀念上的解決方案也會隨之發生些變化。)

這個階段性的解決方案是自我時間管理中內容與工具發生化學反應後的綜合展現與解決方案,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習慣的集合(無論個人是否意識到這些習慣的存在,通過文本上的習慣管理可以意識到這些習慣的存在)。

如果沒有習慣變化過程的發生,那麼自我時間管理其實就處於第一階段即追問階段,就沒有真正的對自我改變有實質性的作用,再次重申,習慣變化是自我時間管理的一個剛性指標。

總結一下:這個階段性的解決方案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習慣變化的集合。習慣變化是自我時間管理的一個剛性指標。

# 你不妨記憶以下6句話即結論(可以作為座右銘來提醒自我鞭策自我):

## 自我時間管理是以上五塊內容的綜合動態平衡。

## 習慣變化是自我時間管理的一個剛性指標。

## 自我時間管理(追問過程與習慣變化過程)是耗費心智與精力的過程,而習慣是自動的,是不需要耗費心智與精力的。

## 這個階段性的解決方案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習慣變化的集合。

## 做個行動者。(這個理念出自warfalcon,本文的一些知識來自我閱讀他微信公眾號的過程,非常感謝warfalcon)

## 每年培養三個習慣是我近些年的最大收穫。(原話記不清了,大意如此。PS:這個觀點同樣來自warfalcon)

# 另外你不妨記憶以下4個詞以及其背後的定義:

## 自我時間管理:一個人在時間中為了很好地生活而對自己的行為思想進行的管理。這是一個綜合動態平衡的過程。

## 綜合動態平衡:自我時間管理的五塊內容達到的一種「成功」狀態。即是動態的也是平衡的。

這裡的平衡是指的內容平衡與心理平衡(類似inner peace),內容平衡指的是五塊內容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行進,心理平衡來自內容平衡,因為心理是內容的投影,心理平衡是指一個人內心自信與平和。

## 習慣變化:具體分為三類,習慣養成,習慣優化與習慣去除。

## 剛性指標:剛很硬,就是指的是必須達到這個指標。具體到本文,指的是必須有習慣變化的過程發生與存在。

●進階指南:

# 如何進行自我時間管理五塊內容的追問?

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知乎上的一些問題的本質也是對自我時間管理內容的追問,比如知乎上的問題:怎麼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有哪些簡潔的人生建議?

等等。

ps:我認為人生就是自我時間管理的過程。

# 如何進行工具背景支撐的建立?

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根據我淺薄的經驗,我稍微說下:

## 在知識管理方面,我閱讀了一本叫做《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的書,學習了一個在線課程: 羅昭鋒老師主講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並根據以上理論進行了一些練習。基本養成了使用為知筆記,思維導圖的習慣。

## 在學習管理方面,我閱讀了《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如何高效學習》兩本書,學習了一個在線課程:羅昭鋒老師主講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並根據以上理論進行了一些練習。基本養成了使用為知筆記,思維導圖的習慣。

## 在習慣管理方面,最近我在讀一本書《習慣的力量》,推薦給大家。

# 再分享一點我在階段性的解決方案(一系列環環相扣的習慣變化的集合)的一點點小進步小成果:

## 當前(2014.6)的階段性的日程(結構性穩定性的):

上午:讀書

下午:讀書

晚上:跳舞

## 我去年(2013年)養成了一些思維習慣:

我相信:堅持是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

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 我去年(2013年)養成了一些肢體習慣:

管住嘴: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

邁開腿:每天一萬步,每天跳半小時左右的廣場舞,運動後喝水,看1小時書起來活動一下筋骨

● 最後這一部分是為了點題,談談建立在自我時間管理(因為從本質上來說,一個人除了自我和時間以外一無所有)之上的高效學習

# 其實你做到了自我時間管理(需要大量練習),你就做到了高效學習,因為自我時間管理的工具背景支撐部分有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學習管理(關於學習方法什麼的),這解決了怎麼學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自我時間管理的五塊內容就是你要學習的內容(即培養一些習慣),這解決了學什麼,為什麼學這些的問題。

進一步來說,我們通常所說的高效學習時似乎暗示了學習目標:比如工作技能,興趣習慣等等。不過我覺得高效學習的目標應該是全面的平衡的,如前所述,應該包含健康、精力、關係、工作、興趣等多方面的內容。

# 通過自我時間管理可以獲取高效學習必須的基礎:健康的身體,專註的精神,平和的心態。這是一個人可以學習或者可以長期深度學習的物質基礎(目前看來,所有地球人都不得不接受和受制於這個自然基礎)。

# 高效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自我時間管理是一種生活方式。

自我時間管理也是一個高效學習的過程。

因此,高效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各種各樣生活方式的一種,當你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的同時意味著你已經放棄或者暫時擱置了其他所有生活方式,這是對捨棄力的一次挑戰)。

我突然發現我嘮叨了這麼多,其實是在說一個老觀點:活到老,學到老。

# 學習管理(學習方法的探索)

其實也許題主並不是在問一個人要學什麼,而是在問,確定了一個學習目標後,該如何高效學習?(在我來看,這個問題可以等價於如何進行學習管理,或者有哪些高效的學習方法)

那麼關於學習管理(學習方法等)我有一些淺見:

## 首先,學習分為聞思修。

具體解釋如下:

聞:循序漸進地獲取知識。

思:有效複習(包括有效的思考與記憶),具體方法:自問自答(費曼技巧),寫學習筆記,做思維導圖,做PPT。

修:就是我們常說的學以致用,在做中學,練習,用知識幫助自己和他人解決問題等等。

## 聞思修是多線性的:

這個觀點來自《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我摘抄原文如下:

&>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1)獲取

(2)理解

(3)拓展

(4)糾錯

(5)應用

&>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線性順序,步驟之間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理解之後可以再去獲取,拓展之後可以不經過糾錯,而直接跳到應用,記住它是多線性的而不是單線性的。(總之一句話,不要迷信五個步驟,認為必須如此,要相信現實世界,而不要迷信理論,現實世界中,有幾個學習者會一定要糾錯好了,再去應用?可笑的是就有人本末倒置,將理論奉為聖經,不可違背,於是這世間就有了教條主義。──譯者注)

PS:本書作者的整體性學習法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聞思修。

## 特別補充:

學習的導向是練習。

練習的時間是具體學習的一個剛性指標。

無練習,不學習。

## 特別補充二:

「堅持是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

這個觀點來自鬼腳七。另外,這個觀點雖然不是萬能的,但能適用不同的事情。同樣對於高效學習,尤其是系統性的高效學習來說同樣適用。

## 更系統更實用的學習建議可以參考知乎上學習相關的精華問答,比如這個:在上在線課程的時候,精神難以集中一整堂課,有什麼好辦法么?

# 如果你沒有學會自我時間管理,那麼我建議你學習下自我時間管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始自我時間管理的學習,那麼請從頭看這篇文章:這不是無謂的重複,這是一個複習的過程,複習是一個思考與記憶的過程,而複習是學習管理的一個必備技能。最後補充一點:這個回答也是我高效學習的一環(總結思考的過程),也許是看到這個回答的知友高效學習的一環(獲取知識的過程)。

●最後再補充一句:我相信每個人在以上自我時間管理架構的基礎之上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價值觀與世界觀的、與大家不盡相同的良好的自我時間管理的內容體系、工具體系與習慣體系。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淺見,歡迎同好交流指導。


這不是我寫的。是我們學校一個成績非常好經常甩第二名幾十分一個學姐寫的。她是07年四川省理科狀元,現在在清華大學。

一、時間安排

華羅庚先生曾經說,所有有偉大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利用時間的能手。在時間有限而課業負擔重、任務多的情況下,利用時間的能力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要高效地利用時間,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就是安排計劃。每個人都需要準備一個專門的計劃本,把安排計劃的事情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並最終養成一種習慣。安排計劃最好是分成兩層:以天為單位和以周為單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確定任務,也就是我必須做什麼。確定任務不能等到每天自習的時候再來想,而必須是每節課或每個階段的課程結束之後在產生了新的任務的同時就把它記錄下來。例如,上完一節歷史課之後,立刻就記下做本課練習題和複習本課內容的任務。確定了任務之後,在執行之前應排定優先序,也就是確定哪些應該先做,哪些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延後1~2天再做。安排計劃還應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做好取捨和分散的工作。如果任務很多,時間有限,哪怕你覺得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去做,也必須要取捨,把最次優先的事情取消或者延後,同時要對同一科的任務進行分散,絕對不能一個晚自習只做一兩科的事情。把發下來的三四張數學卷子一口氣做完等做法是最不明智的。學科間的轉換可以避免大腦疲勞,保持較長時間的高效。

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點就是合理高效地利用課堂的時間。很多同學覺得課堂的時間不重要,但是仔細想一想,每天的自習時間不過兩個小時,學習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課堂上,如果課堂的時間不能很好地利用,那就相當於用別人五分之一的時間去和別人競爭,能夠比別人做得好才是怪事。上課走神、上這科的課做那科的事、思維不活躍地被老師拖著走,都是不可取的。如果重難點的講解被錯過,就需要用課外時間去補救;如果課堂上不能夠現學現記,課外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複習,這等於是剜肉補瘡,有百害而無一利。

合理利用時間不等於過度地「開發」時間。我向來是反對熬夜和不吃飯的,也絕對不贊成利用鍛煉、休息的時間進行學習。課間就應該出去走走,和同學聊聊天,做做眼保健操和遠眺;體育課和體鍛課就應該到運動場上去花力氣而不是把自己綁在書本上。走路還要看書、上廁所還要複習、邊吃速食麵邊做題這些誇張的做法是根本沒有必要的,而且非常損害健康。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懂得勞逸結合,懂得健康積極地生活。

二、學習自主性

是否能夠進行自主性學習,是成為一個普通的好學生與做一個佼佼者之間關鍵的區別。

學習自主性的一個基礎性的部分是參考書的使用。現在很多同學在用參考書的問題上走向兩種極端:買很多參考書卻根本不用;或者見到好的參考書就買,唯恐自己做得題不夠多。使用參考書所取得的積極效果不是靠數字換來的,有只用一本參考書甚至不用參考書也可以笑傲群雄的人,也有每科四五本參考書仍然苦苦掙扎的人。我主張,包括老師規定使用的參考書在內,初中每科不超過兩本,高中每科不超過三本,否則結果只能是浪費或者搞得自己疲憊不堪。也有的同學使用參考書完全靠心血來潮或者跟風,沒有一個固定的計劃,每一科參考書的使用,從做題到訂正到總結,到回歸課本並對知識進行提煉,都應該形成固定的循環。例如,我在歷史學科上使用參考書的循環是:學完一課→做導與練選擇題→做王后雄選擇題→做導與練主觀題→做王后雄主觀題→看王后雄上的知識總結並向課本上補充筆記→向老師問有疑問的選擇題→把重要典型的選擇題進行總結。這樣,每學完一課我就完成這樣一個循環,保證了學習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使用參考書還要注意知識的轉化,參考書上面的重點難點或者是由題中總結出的知識點應該予以消化理解,並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轉移到筆記本上。有的同學有惰性,只是把知識點勾畫出來,覺得自己可以在複習的時候再看,實際上到最後很難找到知識點在哪裡,而且到了畢業年級,也根本不可能把以前用過的參考書都找出來看,提煉並轉移成筆記的過程雖然看起來很花時間,但其長遠功效十分驚人。

自主性學習還要求具有積極思考和懷疑的精神。現在語文、英語等學科的考試已經越來越趨近水平考試,單靠課內知識很難達到高標準。這樣,課堂學習就不僅僅是知識學習的過程,更成為能力培養的過程。而要做到這點,課堂上的積極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舉例來說,有的同學覺得課內的現代文不會再考試中考到,不加以重視,實際上課內現代文的學習就是一個提高水平的過程,自己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多想想作者這樣寫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這種寫作手法有什麼好處等問題,久而久之,對現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提高,考試答主觀題的水平也能夠得到提高。而懷疑精神則是要求不迷信,不迷信答案、不迷信參考書、不迷信老師、不迷信權威。參考書並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事實證明,參考書答案錯誤或者不嚴謹的概率相當高。老師在授課的時候,也並非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科學的,老師講課出錯的概率也並不小。一旦有了疑問,一定不要將信將疑地就這麼不了了之,或者完全按照老師所講、書本所講去理解記憶,一定要向老師、向工具書進行求證,得出正確的結論。

自主性學習的精髓就在於制訂獨立學習計劃。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可能針對各個不同的個體,而是具有一定廣泛性。為了適應自身的特殊情況,需要有自己的獨立學習計劃。尤其是在高中階段,想要成為優秀的學生,就要努力完成從被老師牽著走到牽著老師走的轉化。老師沒有強制性要求做的東西,如果是你所需要的,你應該主動選擇「做」。這一點大家比較容易做到。而對於更優秀的學生來說,還要有智慧和魄力選擇「不做」。因為老師布置的任務可能不適合你的能力水平,或者會影響你自己更重要的計劃,這個時候你應該仔細權衡,如果確定你自己的安排更重要,就勇敢選擇不做老師的任務。但是再做之前,一定要與你的科任老師進行協商,請他對你的情況進行評估,授予你不做這項任務的權利。如果擅自不做只能不看成是逃避作業的做法。

三、課外積累

這是現在的中學生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尤其是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容易認識到課外積累的重要性,因為那個時候還可以只憑藉課內的知識和水平取得好成績。但是相信我,到了高中,那些經常進行課外積累的學生和只知道做參考書看課本、只拘泥於課內的學生,在理解能力、總結能力、答題能力、學科把握能力以及思想境界等各個方面都有著質的區別!!我所經歷的兩個試驗班,那些能夠常常名列前茅的人絕對都是很注重課外積累和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人,而那些只把自己局限於狹隘的課內學習的人再刻苦也頂多只能徘徊中上游之間。而很多人長久地陷於這種境地,自己還並不明白,反而變本加厲地把更多的時間投入課內,導致無法從泥潭中脫身。而從長遠來講,考大學不過是人生很小的一個階段,當今的中國處在結構性人才稀缺的狀況下,需要的是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那些視野狹窄、知識缺乏、境界膚淺、只會做題和考試的人,只能無情地被淘汰掉!!!所以那些能夠得高分的人千萬不要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如果你為了分數和名次放棄課外積累,那在幾年、十幾年後等待你的只能是沒有工作、遠離成功的痛苦!!我絕對沒有危言聳聽,難道我們這幾年所見的高分低能的人,所見的找不到工作的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還不夠多嗎!

課外積累的方式有幾種,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是課外書籍的閱讀。以前我從來是不開夜車的,但是在高二課內任務的擠壓下,看課外書籍的時間越來越少,我也成為「夜生活一族」,以此來保證每天有四十分鐘以上看課外書籍的時間。在我所在的班級里,雖然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還是有相當多的同學積極地選擇、閱讀課外書,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人生境界。我所說的課外書,不是什麼消遣漫畫、情節性的偵探懸疑小說之類的東西,而是真正有價值、有深度,讓人能夠獲得精神上升華、知識上充實的書籍。再有就是閱讀報紙和雜誌,生活在一個封閉空間里的我們,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新聞時事,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只能落伍於時代,自取滅亡。我和我的同學們,每天都會花相當的時間來閱讀《參考消息》《成都商報》等報紙,讓我們隨時保持在信息的前沿;而《南風窗》《鳳凰周刊》等具有深度的雜誌也在我們中間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歡迎。這反映出優秀的中學生信息意識的加強。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電視節目。並不是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是浪費時間、荼毒心靈的。知識性的節目可以讓人們拓寬視野,時事性的節目可以讓人們了解當今世界,紀錄片節目可以讓人們觀察社會,評論性節目可以讓人們提升認識能力。只要開動腦筋、培養足夠的自治能力,我們身邊有相當多的東西可以被利用起來進行課外積累。

這就是我想要說的話了,那些很有耐心、看過第一段還不嫌枯燥而讀完全文的人,我衷心希望你們能從中發掘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也祝願你們能夠在未來取得進步。至於那些對於學習經驗介紹向來不屑的人,我想你們大概也不會有耐心看到這一段,但我仍然祝願你們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想要成為一名高效學習的超級學霸,你不得不掌握整體性學習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體技術,以及快速閱讀法、流筆記法、比喻法、內在化等七大方法,並為自己的高效學習提供一個從生活到時間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

先貼思維導圖,以下內容都是《如何高效學習》的學習筆記

什麼是整體性學習

整體性學習需要採取多種途徑綜合學習,而不是試圖在大腦中複製一個完美的拷貝,整體性學習是運用你大腦里已有的豐富的神經元網路吸收、整合信息。整體性學習在於創造信息的網路,一個知識與另一個知識相互關聯,那些相互關聯的知識網路使你真正做到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從而輕鬆地駕馭知識。

整體性學習基於三種主要觀點:(1)結構(2)模型(3)高速公路

結構:關於某個學科的知識之間聯繫的總和,它是你大腦中的城市。

結構就是一系列緊密聯繫的知識,理解就是結構高度發達完善的結果。

建立知識結構非一日之功,要知道並沒有魔法技巧可以「立即」學好一門功課,強有力的結構來自概念之間不斷的聯繫,一次完成一個想法,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模型:將信息壓縮成最基本的單元,模型是結構的種子

模型是簡化的結構,它是結構的快照,更為簡單和更易儲存。模型對於快速學習新概念至關重要。要理解模型是什麼,可以想想這本書,本書的模型就是目錄,幾頁目錄就概括了本書中數千字詞,假如想快速了解本書的內容,你可以從目錄開始,而不必逐字逐句地閱讀整本書。模型就像是結構的種子,是一座建築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識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將引伸出全部的知識。

高速公路:不同結構之間的聯繫,有助於創造性的思考

結構里有很多路將建築連接在一起,擁有數百條城市內部的公路當然很有用,但是光有內部的路並不足以發揮具有整體性大腦的真實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即結構與結構之間的聯繫。高速公路使學習更富有彈性,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學習。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1)獲取
獲取就是信息進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閱讀、課堂上記筆記以及個人的種種經歷都是獲取。獲取階段的目標是獲取的信息要準確,信息量要盡量壓縮。可以使用快速閱讀的方法。

(2)理解
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並放在上下文中聯繫,這是學習的最基本聯繫。

(3)拓展
拓展階段是整體性學習中最花力氣的地方,這一步將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廣泛的聯繫,從而獲得良好的結構。可以採用筆記流和比喻法的方法。拓展有三種主要方式。a)深度拓展──探究知識的背景。b)橫向拓展──探究知識的關係。c)縱向拓展──與其他結構聯繫後,從其他結構的角度探究知識。

(4)糾錯
糾錯階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尋找錯誤,這個階段要刪除那些無效的聯繫。可以採用模型糾錯法和實際應用法。

(5)應用
應用把糾錯帶入最後的水平,通過比較(知識)信息是如何在現實中運行的來進行調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現實世界,那麼再多也無用。在這一步中失敗的典型例子就是書獃子,即那些讀書讀得很好但是出了學校大門卻茫然不知所措的傢伙。可以採用模型糾錯法和實際應用法。

(6)測試
上述階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測試,測試有助於你迅速找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幫助你改進學習技術,克服缺點。

五種信息

作者把信息分為五種類型,便於你了解遇到的信息屬於哪一種類型。

·隨意信息·觀點信息·過程信息·具體信息·抽象信息

隨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或規則,它們缺少邏輯分類,常常在學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實世界裡遇到。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就是隨意信息。隨意信息如果不進行反覆機械記憶,非常容易遺忘。聯想法、掛鉤法和壓縮法就是幫助我們記憶隨意信息的方法。

觀點信息是存在爭論的信息。對於觀點信息,最大的難點在於獲取階段。你需要檢查大量的信息以尋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記憶具體的細節。速讀技巧對於收集信息非常重要。圖表法對於觀點來說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幫助你在閱讀以後提取出關鍵思想。

過程信息是教導你怎麼行動的信息,是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的信息。

學習這類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斷練習、反覆去做。不過,建立正確的背景概念對於節約時間也同樣關鍵。大多數過程信息都依賴於正確的模型,通過練習可以慢慢形成一個結構,如果有正確的模型則可以提高學習速度,以下是一些可以改進模型的技術:·內在化·比喻法·圖表法·模型糾錯

具體信息是那些在實際中可以觀察到、聽到、觸到的信息,比如醫學上的視、觸、叩、聽得到的信息就是具體信息,不過實際上,大多數信息都介於抽象和具體之間。

抽象信息缺少與感官的直接聯繫。數學、物理、心理學、計算機和化學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在學習抽象信息時,整體性學習優勢明顯。通過將信息轉化為更容易想像成圖像的形式,你可以為知識建立廣泛的聯繫。內化和比喻法是兩種主要的辦法。

以下是具體的技術:

獲取知識:1快速閱讀 2筆記流

聯繫觀點:1比喻 2內在化 3圖表法

隨意信息的處理:1聯想法 2掛鉤法 3信息壓縮技術

知識擴展:1實際應用 2模型糾錯 3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快速閱讀的三種主要方法:指讀法 練習閱讀 積極閱讀

指讀法的好處還能通過調整手指移動的速度來控制閱讀的速度。使用手指會讓眼睛停留在你要閱讀的地方,這樣簡單的辦法也會提高你的閱讀速度。

練習閱讀:(1)你可以通過閱讀一本從未讀過的書來練習閱讀,在書上做一個標記,設定3分鐘,然後用指讀法從標記開始,以稍快於自己能讀懂內容的速度進行閱讀,3分鐘一到,停止閱讀,再做一個標記。

(2)算算自己讀了幾行,再乘以每行平均單詞數(第一段總單詞除以第一段行數),得到自己剛才3分鐘的總閱讀單詞數;再除以3分鐘,得到大約每分鐘的閱讀單詞量。

(3)這個練習能測試你提高閱讀速度的空間有多大。

與上面的練習類似,先閱讀3分鐘的材料,然後儘可能地寫下你記下的知識點(不準翻書)。然後再讀一遍材料,邊讀邊記下所有的知識點,然後比較兩份記錄,看看自己正確的知識點有多少,錯誤和沒寫的有多少,用前者減去後者,再除以總數,得到的數字就是你以一定的閱讀速度閱讀這一類型材料的理解能力,通過降低閱讀速度練習,你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實現最快的閱讀速度和最好的理解能力。

積極閱讀準備好要讀的書和筆記本,在筆記本上寫下每章的標題和亞標題,每讀完一小部分時(指讀法),在筆記本上記一些筆記。

進行積極閱讀時你需要記下:(1)這一節中主要觀點是什麼?(2)我怎樣才能記住主要觀點?(3)我要怎樣將主要觀點拓展開以及應用它。第一個問題僅僅促使你完整地獲取信息;第二個問題迫使你對信息進行聯繫、視覺化和比喻法;第三個問題要求你將信息應用在不同的情境中。這三個問題迫使你將每個知識點都要經過整體性學習里的理解、拓展和應用三個階段。

筆記流

使用筆記流時,首先寫下最主要的觀點,盡量用很短的單詞來替換完整的句子,這可能會降低可讀性,但是提高了上課時的學習效率。

筆記流技術涉及兩個方面:記錄和拓展。筆記流會為了當前的理解而犧牲一些隨後的可讀性。通過減少筆記內容和增加各種聯繫或圖表,學習變得更具整體性。如果課堂上的信息量極大或者你打算課後好好地複習筆記,建議你採取混合型筆記流方法。

聯繫觀點:比喻法 內在化法

比喻法

使用聯想法形成模型,模型是最基礎的結構。簡化的圖像和概念可以用於描述新知識。比喻法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識和熟悉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可以按照下面三個簡單步驟找出一個比喻。(1)確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記憶的信息。(2)在你的個人經驗中尋找與信息部分相似的東西,要達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與其尋找一個完全符合的東西,不如稍作讓步,找到十幾個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3)重複上述過程,檢查比喻不恰當的地方。

內在化法

內在化是指不僅僅在腦海中出現圖像,而且有聲音、觸覺和情感等。一般說來,一幅圖就足夠了,但是能夠調動更多的感知與知識聯繫在一起,甚至與情感相連,得到的關聯一定比單一的圖像更強(即所謂強聯繫)。

(1)明確你要內在化的概念。這是一個生物過程,還是編程中的函數或者是一個數學概念?(2)從建立腦海中的圖像開始。如果你不習慣內在化,可以先試著在紙上畫出概念的粗略圖,多次嘗試後,你就會直接在腦海中想像了。(3)腦海中的圖像是靜態的,還是栩栩如生的動態場景?掌握一個行列式需要好幾個步驟,所以要讓圖像動起來,就彷彿在看一部電影一樣。(4)現在開始加上其他感官。試著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開它,去嗅它的味道,去聽它的聲音,動用你身體的所有感官,將所有的感覺與運動的圖像相聯繫。(5)加入更多的感覺或情感。(6)不斷重複和優化圖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憶起知識。

圖表法:流程圖、概念圖和圖像。

流程圖的基礎是從一個簡單的元素開始,然後在這個成分及與之相聯繫的不同知識之間畫出聯繫箭頭。從最原始的觀點出發,逐步畫出其他相關的觀點來。從最重要的觀點出發,不斷發出分支細化知識及分解觀點。

概念圖將觀點聯繫在一起,與筆記流密切相關。概念圖裡的關係並不是某個順序中的不同步驟或是按日期順序排列的觀點,而是觀點之間的內在關係。在不同觀點之間畫上箭頭,箭頭上還需要加上一些簡單的話語,說明二者是什麼樣的關係。

圖像強調的是用粗糙簡單的塗鴉來代替文字,包括觀點和觀點之間的聯繫,圖像比文字更加生動,容易記住。

隨意信息的處理:聯想法 掛鉤法 信息壓縮技術

使用聯想法的步驟:

第一步 創造順序先在紙上寫下你打算記住的很多信息,在你能理解的前提下,迅速地將信息分成幾類。把要處理的信息羅列成一個線性的清單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用聯想法保存數據的唯一方法。第二步 給清單中的每一項設一個符號如果清單中是抽象信息的話,你可以給每個抽象信息設計一個容易識別的符號。第三步 創建屬於自己的聯想

利用掛鉤系統,你可以將要記憶的信息與數字聯繫在一起,所以即使這些信息並不是按照特殊順序排列,你也能回憶起每一個信息來。

信息壓縮是另一種常用的儲存大量隨意信息的方法,信息壓縮的目標是減少信息的容量,尋找信息的邏輯關係,一般通過三種主要方式進行信息壓縮:記憶術、圖像聯繫以及筆記壓縮法。

記憶術是用一個短語或單詞來儲存數個信息的方法。在急救術中,有一個處理動脈出血的記憶術RED,R:Rest暴露傷口,E:Elevate評估出血範圍;D:Direct直接壓迫

圖像聯繫可以看作聯想法和圖表法或內在化的綜合體,辦法是把幾個信息聯繫起來並且用一張圖表來表示。

筆記壓縮的步驟(1)準備好要壓縮的筆記。(2)用最小的字,寫下筆記中的主要觀點。使用儘可能少的字。(3)接著寫下與之相聯繫的觀點、公式、概念或定義。(4)持續上述自由寫下觀點的過程,直到將筆記中的每一個主要觀點都寫了下來為止。(5)有時候,還可以更進一步,將上面壓縮後的內容加工、修飾得更有條理,更好看一些。

知識擴展:實際應用 模型糾錯 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實際應用要深入拓展你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模型糾錯實際上就是實踐的代名詞:不斷地練習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測試自己是整體性學習過程中糾錯的唯一手段。

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方式簡單地說就是設定一個需要1~3個月達成的目標,達成目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達成了目標也就達到了學習的效果。為了完成項目,你必須圍繞著目標努力學習,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符合整體性學習的每一個過程。

費曼技巧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選擇要學習的概念首先選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紙,在最上方寫下概念的名稱。

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正在試圖教會一名新生這個知識點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費盡口舌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學生聽懂,並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

第三步:當你感到疑惑時,回過頭來重新閱讀參考材料直到你覺得搞懂了為止,然後把解釋記到紙上。

第四步:簡單化和比喻如果你的解釋很啰唆或者艱澀,盡量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本書一直強調「會得多」,整體性學習提高了你學習各種學科的能力,同時也使你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整體性學習既可以提高你的成績也使得實際理解更好,但是它不能幫你大幅度地減少學習時間。掌握整體性學習需要花費數星期,不過減少學習時間方面的好處是長期的。

以下是成為高效率學生的一些關鍵點。

1能量管理:良好的能量管理有兩步:(1)增加你的能量儲備。(2)將你的日程表由線性的改為循環式的。(線性的計劃是平均安排時間執行工作,而循環式作息計劃則先集中小部分時間做大部分工作。這種計劃安排能讓你做到有張有弛,而不是死氣沉沉,像個機器人。)

2不要「學習」:不要刻意學習,為了學習而學習

3絕不拖延時間:制定周/日目標

4批處理:批處理的意思就是將那些類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來一次做完。批處理有助於節省時間,因為你可以集中時間和精力。

5有組織:擁有一個日曆和做事清單。


上面的答案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一些學習過程中的訣竅,但是我這裡要講的不是如何在困難模式下成功的訣竅,而是如何把困難模式變為簡單模式,然後輕鬆取勝。

大衛與哥利亞的故事

1

著名的士非拉(Shephelah)位於古代巴勒斯坦中部,與綿延的山脊和山谷相連,形成了天然的戰略通道,為了爭奪該地的控制權,這裡發生過許多戰爭。

航海民族非利士人作戰經驗豐富,極具攻擊性,是居住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不共戴天的敵人。有一天,非利士人打算佔領一個重要的山脊以將此處的王國一分為二,以色列的國王驚慌失措,連忙召集大臣去迎戰非利士軍隊,

非利士軍隊駐紮在以拉山南部的山脊,以色列軍隊則駐紮在北部的山脊,兩軍隔著山谷對峙,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最後, 非利士軍隊沉不住氣了, 他們派出了最強壯的勇士打破僵局,讓他下山去跟以色列戰士單挑。這位非利士勇士是一個巨人,身高至少2米,穿著厚實的青銅盔甲,全副武裝。手上握著一支 投槍,一支巨矛,一把利劍。

巨人對著以色列軍隊大喊:「你們選一個人出來跟我戰鬥吧。如果他戰勝了我,把我殺死,我們就做你們的奴隸。但是如果我戰勝了他,並且把他殺死,你們就要成為我們的奴隸,為我們服務。」

以色列軍營中沒有人站出來。誰能戰勝如此可怕的對手?突然,一個牧童站了出來,說他願意下山去迎戰巨人。這個牧童來自伯利恆,此時正要去給他哥哥送飯。國王拒絕了。「你不能去和這個非利士人戰鬥,因為你還是個孩子,而他卻是身經百戰的戰士。」

但是牧童態度堅決。他說他見過比這可怕的對手。他告訴國王:「每次獅子和熊把羊偷走的時候,我都會偷偷跟在它們後面,把它們殺死,然後把羊救出來。」國王沒有再說什麼,似乎不再那麼堅持了。牧童下山朝著山谷的巨人走了過去。巨人看著朝他走來的對手,大喊道:「到我跟前,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喂天空的鳥兒和地上的野獸。」然後,歷史上最著名的戰鬥開始了。這個巨人就是歌利亞,牧童就是大衛。

2

歌利亞朝著以色列軍隊大喊的時候,他希望有一個人來跟他「決鬥」。這是古代的一種慣例。雙方為了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傷亡,會分別選出一名勇士代表雙方進行決鬥。

例如,公元前1 世紀,羅馬歷史學家昆圖斯克勞狄烏斯誇迪伽里烏斯講述了一場史詩般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高盧人對羅馬軍隊十分鄙夷。

「這讓一個叫提圖斯的年輕人憤怒無比。提圖斯來自最高統治階級家庭」,誇迪伽里烏斯寫道。

提圖斯決定跟高盧人決鬥:他往前走,他不想讓英勇的羅馬人被高盧人比下去。曼利烏斯拿著古羅馬軍隊的盾牌和西班牙劍來到了高盧軍隊面前。

他們在阿涅內河(Anio River)的一座橋上,當著雙方軍隊的面開始了決鬥。雙方都憂心忡忡。高盧勇士按照策略,拿著盾往前走,伺機等待;曼利烏斯勇氣可嘉,用自己的矛攻對方的盾,高盧人因此失去了平衡。當高盧人試圖調整回原來的位置時,曼利烏斯又用矛去攻他的盾,高盧人不得不再次調整自己的位置。他就這樣躲開了高盧人的劍,並將自己的劍刺進了高盧人的胸膛……曼利烏斯殺死高盧人後將他的頭顱砍了下來,並把舌頭扯下來扔掉,他的脖子周圍因此沾滿了鮮血。

這就是歌利亞所希望的,和一個跟他一樣的勇士,來一場近身肉搏戰。他從沒想過決鬥會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進行。他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免受傷害,他穿了一件精心製作的束腰盔甲,上面綴著幾百片重疊的銅片,如魚鱗一般。這件盔甲裹著他的雙臂,長及膝蓋,估計重達100 多磅。他的雙腿裹著青銅片,腳上也覆蓋著青銅片。頭上戴著一頂很重的金屬頭盔。他隨身配有三件兵器,這幾件兵器能在近身搏鬥中發揮重大作用。他手持青銅投槍,這根投槍十分鋒利,可以擊穿盾,甚至盔甲。臀部還掛著一把劍。手上還握有一根短距離搏鬥的矛,金屬巨矛就和「織軸一般粗」。這是他的首選兵器。投槍通過繩子與一整副重物綁在一起,這樣將投槍扔出去的時候就能獲得巨大的力量,也能精確地擊中對手。就如歷史學家摩西加西埃爾所說:「對以色列軍隊來說,這是一種特殊的投槍,投槍桿又長又重,上面還有笨重的鋼製刀片。當歌利亞用其強壯的手臂將投槍投擲出來時,這根矛似乎可以一下子擊穿青銅盾和青銅盔甲。」現在你們明白為什麼以色列人不敢去迎戰歌利亞了吧?

然後,大衛出現了。國王試圖把自己的劍和盔甲交給大衛,因為這樣他至少還有戰鬥的機會。大衛拒絕了。「穿上這個我就不會走路了,」他說,「我從來不穿這個。」然後他朝山谷走去,在路上撿了顆光滑的石子,將它們放進自己的肩包里。他帶著牧羊人的棍子來到了山谷。歌利亞看到這個朝他走過來的男孩,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期望的對手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勇士,然而朝他走過來的卻是一個牧童,一個來自最卑賤行業階層的小男孩。而大衛似乎想用自己的棍子來對付歌利亞的劍。歌利亞指了指那根棍子說:「我是一條需要你帶著很多根棍子來對付的狗嗎?」

接下來發生的事則完全是一則傳奇。大衛拿出其中一顆石子放在投石器的皮囊里,朝著歌利亞沒有遮擋的前額發射過去。歌利亞昏厥倒地。大衛跑過去,用巨人的劍砍下了他的頭顱。聖經接著寫道:「非利士軍隊看到自己的勇士死了,便逃走了。」

一個看起來完全沒有任何勝算的弱者奇蹟般地贏得了這場戰鬥。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在跟別人講述這個故事時,總是照著這個思路來講。後來發展到將「大衛與歌利亞」用來比喻不可能的勝利。

但是實際上,這場勝利其實是註定的。

3

古代軍隊里有三種士兵。

第一種是騎兵,他們攜帶武器,騎在馬背上或者站在戰車上,以迅速和衝擊力擊垮對手。

第二種是步兵,他們身穿盔甲,手持劍、矛和盾牌。

第三種是投手,在今天又稱為射擊手,包括弓箭手和具有更重要作用的投石手。

投石手的投石器構造簡單,即兩條繩子中間系一個皮囊。他們會在皮囊里放上岩石或者鉛球,拎著皮囊轉圈,圈子越轉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接著放開其中一端的繩子,岩石或者鉛球便會飛出去。

投石需要技術,也需要練習。有經驗的投石手可以把投石器變成一種致命的武器。在中世紀的一些畫作中,經常能看到投石手射擊空中飛行的鳥兒。據說,愛爾蘭的投石手可以擊中他們視線範圍內的任何一枚錢幣。《舊約士師記》中寫道,投石手可以精確地擊中目標,絲毫不差。一個有經驗的投石手可以讓一兩百碼內的目標敵人死亡或者受傷。 羅馬人甚至還發明了一套特殊的鉗子,用來夾出那些被投石器擊中的士兵身體里的石子。想像一下,此刻你正在職業棒球大聯賽的投手面前,他將球對準了你的頭。面對投石手時便是這樣一種情況——只不過對方丟出來的不是一顆軟木心的皮球,而是一顆高速射來的堅硬石頭。

歷史學家巴魯克哈朋認為,投石是古代戰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三種士兵相互制衡,就跟石頭剪刀布遊戲的每個手勢一樣。

步兵手持長矛,身穿盔甲,可與騎兵對抗,這樣,在騎兵們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衝來時,就只能絕望地撞上長矛。

騎兵可以打敗投石手,因為馬匹的移動速度很快,投石手難以瞄準目標。

而投石手可以致步兵於死地,因為步兵身著盔甲,十分笨重。這類處在100 碼內的步兵對投石手來說是極易擊中的目標。

「這便是雅典西西里島遠征軍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戰敗的原因」,哈朋寫道,「修西得底斯用大量的篇幅描繪了當地的輕裝步兵是如何在山上殺害大批雅典重裝步兵的,他們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投石器。」

歌利亞是一個重裝步兵。他認為,即將和他戰鬥的會是另一個重裝步兵,他們會像提圖斯 曼利烏斯和高盧戰士那樣決鬥。當他說「到我跟前來,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喂天空的鳥兒和地上的野獸」時,關鍵句是「到我跟前來」。他的意思是到我跟前來,我們才能近身搏鬥。而國王之所以想讓大衛穿盔甲、配劍,也是因為他做了同樣的一種假設,他認為大衛要和歌利亞近身肉搏。

然而大衛並不想遵循決鬥的慣例。他告訴國王,他放羊的時候曾經殺死過熊和獅子,他這麼說不僅表現出他的勇氣,同時也表明了一件事:他打算像對付野獸那樣來對付歌利亞,他要做一個投石手。

他跑向歌利亞。因為沒有穿盔甲,所以他速度很快,動作很靈便。他拿了一顆石子放在皮囊里,不停地甩動,速度越來越快,每秒約6 ~ 7轉。他將投石器瞄準了歌利亞的前額——這是巨人唯一的弱點。最近,彈道學專家埃坦 赫希和以色列國防軍進行了一系列計算,結果表明一個專業的投石手在35 米的距離內投出的常規大小的石子,能以每秒鐘34 米的速度擊中歌利亞的頭。這個速度足夠將石子射入歌利亞的頭顱,令其失去意識或者死亡。從制動能力來說,這種威力相當於一把大型的現代手槍。赫希寫道:「我們發現大衛投出石子並擊中歌利亞的整個過程只持續了一秒多,時間太短了,以致歌利亞根本來不及保護自己。而事實上,在那段時間內他根本沒有移動過半步。」

歌利亞能做什麼呢?要知道那時他身上的盔甲足有100 磅重。他準備來一場近身搏鬥,這樣他就可以站著不動;身上的盔甲能夠幫他擋住攻擊,他就可以將矛用力地刺向敵人的身軀。他看到大衛走過來的時候,首先是蔑視,接著是驚訝,然後便只有恐懼——他似乎明白了,這場鬥爭和他期望的鬥爭不一樣。

大衛對歌利亞說:「你可以用劍、矛和長槍刺我,但是我會以耶和華——你鄙視的以色列戰神之名同你戰鬥。今天,耶和華將你交到我的手上,我必擊殺你,砍下你的頭顱……這裡的所有人都會知道,耶和華拯救世人,不是靠刀或者矛;因為戰爭的勝敗取決於耶和華,他必將你們所有人都交到我們手上。」

大衛兩次提到了歌利亞的劍和矛,似乎在強調自己那與眾不同的意圖。接著他將手伸進肩包里拿出一顆石子。在那一瞬間,沒有一個人認為大衛可以取得勝利。大衛投出石子,把手放了下來。大衛是一個投石手。投石手又一次戰勝了步兵。

歷史學家羅伯特多倫溫德寫道:「歌利亞幾乎沒有戰勝大衛的機會,這就像一個拿著青銅時代的劍的勇士無法戰勝配有大口徑自動手槍的對手一樣。」

?

舉一反三地,現在有一批非常堅硬的棕櫚樹需要去伐倒,有的人提著刀就去砍了,還有的人磨完了刀才去砍,更有人研究了棕櫚樹的脆弱部位才提刀去砍,但是真正聰明的人去買了把鋸子,更牛逼的買了電鋸並且研究了棕櫚的弱點。

-----------------------------

這兩個故事不是在說知識就是力量,說的是,充滿智慧的「工具」和「方法」比無腦的「努力」和「執行力」更為重要。

懶惰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的天賦。正因為行為上的懶惰促使了我們動腦能力的增強。正因為動腦,我們才擺脫了步行開上了汽車,擺脫了游泳實現了航海,擺脫了地面實現了航天。

那麼為什麼不好好利用這項天賦呢?

很多人告訴我,創業很難,因為有巨頭隨時準備碾壓、山寨你。我認為恰恰相反,巨頭們就像遠處驚恐萬分的歌利亞,沉重的組織和笨拙的業務使其動彈不得,只要我不去按照他的規則來,隨時我都可以給他致命一擊。

學習也是一樣,不要跟著現有規則玩困難模式,你會玩的很累,很多前輩辛辛苦苦學來了一些本領,為了彌補之前的辛苦,處心積慮營造權威感,把自己弄成尊活佛讓後輩追隨,同時在傳授知識技能時又各種虛張聲勢,把簡單的東西講得玄乎,把真正有用的乾貨藏著掖著,不斷把一堆無關痛癢的軟道理一本正經地講給學徒聽。

現在的學校、老師、教材、培訓班不都這樣嗎?

不要把自己困在教育體制里,你要跳出來,看看自己能從哪找到捷徑超越和碾壓這些障礙製造者。

至於該如何做到,我這邊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輔助學習產品,回頭贊數超過100我再來補充。


我嘗試過的: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的幾個策略

1、首先,要明確學習任務、範圍。然後,要建立一個學習指南(也就是列出所有需要學習的學習資料,結合可利用的時間,進行具體安排)。在這個過程中,對一些難記和難理解的內容,最好用自己的話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理解描述,然後逐一寫下來,這樣做有助於你真正把這些內容牢記在心。

2、設定可落實的具體目標和計劃。

學習要以目標為導向,目標要具體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單詞全背起來」,而不是「我要學好英文」。接著,根據目標和所需時間,確定每日和每周計劃表,並且定期檢視計劃有沒有用?需不需要修正?擬計劃表的原則是,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以及「想做的事」。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自然不斷的進步。

3、訓練時間管理的能力。

我們先給自己準備一個喜歡的計時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體會時間的長短,例如:設定十分鐘「倒計時」,看在這段時間內能完成多少事;接著,先「預估」完成某項任務(讀書、作業、工作等)的所需時間,然後按下計時器的「正數計時」開始做任務,再和「實際」所需時間做比較分析,填入製作的表格。如此經常練習,就能幫助我們了解不同任務所需的時間長短,進而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項任務。此外,刪去法能幫助我們了解每天究竟有多少時間可供運用。比如:先扣掉上課、校外活動、吃飯時間,當你發現可自由安排的時間比預期來得少時,就會比較珍惜。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種訓練掌握時間的工具:制定確實可行的作息表,張貼在房間的顯眼處。如果接連幾天,都無法依照預定時間作息,應找出原因並做調整。制定作息表的關鍵在於: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時間規則,「自己做得來」的內在意識會比較樂意遵守。只要堅持一段時間,我們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提高。

4、提高學習的效率

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用如: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一些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記憶效率。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在學習、記憶方面幫助都很大。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看看。

5、學會觀察自己的學習過程,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比如什麼情況下會注意力不集中,以後就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什麼題的答錯率高,以後遇到這類題的時候就需要更加留意等等。

定期做紀錄並檢視,寫下自己想要改善的問題、列出錯誤的地方、檢討學習心得:「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麼遺漏或錯誤?將來如何避免?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怎樣做比較好?」這些自我評價的過程,會使我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優、弱點,找到出現具體問題的具體原因和解決辦法。

6、保證休息時間。保證充分的休息時間,不要讓自己累垮了。比如:每學習45分鐘或1小時就休息5-10分鐘,休息時可以喝喝水、起來動動。


直接貼圖吧!並非完全按書上的做筆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要合理設定目標,並進行量化。

很多人沒有學習動力的主要問題就是目標並不明確。有人說,我有目標啊,就是提高英語。但是這個目標太泛泛了,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那麼,怎樣設定才算是合格的目標呢?舉例子說明一下。

比如,一個人設定目標:

1. 我要學好會計。

2. 我要考過CPA。

3. 我要在3年之內考完CPA的專業考核階段,今年考過會計和審計兩門。

以上三個目標設定哪個更好呢?自然是第三個。這個目標有明確的時間(3年之內考完),也有明確的量化指標(今年考會計和審計)。這樣對最終目標是否達成和完成的效果有具體的測量,更能夠激發積極性和動力。而第一個指標過於模糊——什麼叫學好?需要會什麼樣的知識?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要在什麼時間完成?都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在這種模糊的目標之下,會出現兩種情況:1. 堅持了兩天,發現會計好難啊,三大報表是什麼鬼,各種科目暈頭轉向,放棄吧,目標猝!2. 一直悶頭學習,感覺好像懂了一點,卻沒有任何形式的考核和實踐,對自己的能力是否提高也沒有明確的感受和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就不再上心,目標猝!

另外,也要注意目標的合理性。如果之前是會計零基礎,定了一年考完6門專業考試,顯然這是完不成的任務。堅持了一個星期發現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便會開始自暴自棄。而如果之前會計基礎非常好時間也非常的充裕,卻定了每年只過一門考試,便會消極怠工,雖然最終有可能完成目標,但個人成長卻很少。因為,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也要注重合理性。比較好的選擇就是伸伸手努努力便能夠到的狀態。比如,零基礎的學員定第一年過會計(為其他科目打基礎的課程),第二年過審計+戰略(戰略難度低,搭配中高難度的審計),第三年經濟法+稅法(兩科難度中等,而且有之前兩年的考試基礎),第四年財管(相對較難)

二、要根據目標制定計劃

要考慮達成目標的方式,和目標的進程。

繼續以考注會為例:是自己自學,還是報網路課程?如果自學,每天學哪幾章內容,如果有問題如何解決,需要什麼教材和輔導書。如果是網課,選擇哪個網路課程,報什麼班型,每天聽幾節課程,做什麼輔導習題。只有將這些問題解答並制定詳細的計劃才能夠更好的實施。

也有人問,計劃要細道什麼程度,需要精確到每個小時做什麼嗎?這倒不必,只確定大致的階段和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事情即可。因為計劃會隨著實際的實施情況而調整,過於精確的計劃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壓力。

三、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

在制定計劃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對一些問題沒有解答的頭緒,包括計劃的制定程序上,包括計劃的具體內容。當出現這些問題,可以藉助互聯網找一些別人做事情的攻略和方法總結,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價值的部分加以借鑒。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試錯時間,幫助自己更快達到目標。比如看一些高分學員總結的學習方法,老師發布的課程小結之類。在比如學習注會的過程中,經濟法很多知識點需要在做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記憶的,僅僅看書背誦並沒有特別好的效果。如果看了別人的經驗總結,將別人的成功經驗移植到自己的行動中,可以避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錯誤。

四、按計划進行,總結評估,修改計劃

其實這個部分是最重要的。如果制定出一個計劃,卻沒有任何的實踐,就相當於空談,沒有任何意義。唯有將計劃落實到生活當中,真正行動起來,才能越來越接近目標。而學習注會,很多時候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遇到困難,難免會引起焦慮逃避的情緒,這時候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利用一些方法來調動自己的學習細胞:

  • 任務打散法

如果今天的計劃是看完第三章,但翻開書之後發現這一章特別難,可能就不太想學習了,這時候可以把任務進一步拆分,比如我上午只看10頁就算成功。有可能看過10頁之後就有豁然開朗的效果,自己困惑的問題迎刃而解,自然而然就能夠繼續學習下去了。千萬不要遇到困難馬上就放棄,給自己一點點挑戰,多看5-10頁書,多聽5-10分鐘課件,說不定就有柳暗花明的感覺。

  • 番茄工作法

其實也是任務發散的變形,是從時間的維度打散,每次只集中精力學習25分鐘,中間不得讓任何事情打擾。25分鐘之後休息5分鐘,如此反覆4次之後大休一次(15分鐘)。這樣能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高度集中精力,讓學習更加有效。具體內容可百度「番茄工作法」。

在實踐之後,也一定要定時評估,比如每天都檢查一下計劃的完成情況,對於沒有完成的項目要分析是因為自己能力無法再承載項目安排過多,還是時間上並沒有完全的有效利用有消極的態度。根據評估的結果調整下一步的計劃。


上學期在coursera上修了一門課,就是【learning how to learn】 在最後的作業上交了做的一份ppt,講解視頻沒辦法上傳ˊ_&>ˋ多人互評是100分,開心極了。到現在一直在堅持用番茄工作法,對於治療拖延症超級好用


愧疚感能使你高效率學習


關了Wifi,關掉電腦,收拾掉自己身邊的所有電子產品(電子詞典可以留下),讀紙質書,做筆記。個人經驗而已。


如何高效學習?這個問題似乎是老生常談。可以說無論是學生,亦或是職場人士,無不都在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做了十幾年學生,怎麼還不會學習呢?這或許可以歸結為教育體制的錯,但本文不想對此展開詳細描述。本文想闡述的觀點,更多的是歸結於個人方面的。高效學習,無疑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的一大利器,人人都想掌握。但為什麼人人都想掌握的東西,偏偏就那麼少人能夠掌握到呢?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絕大多數不會學習的人是怎麼學習的。歡迎各位學友對號入座
:)

首先,相當一部分人在學習的時候想法特別多,今天學這個,明天跑去學那個,再過幾天,又把前幾天學習的東西拋棄了。如此往複循環,能學好東西才怪哩,頂多知道一些皮毛而已。這種壞習慣常常見於時間特別多的學生群體。第二種常見的毛病,就是在學習某個特定知識的時候,花很多時間糾結於找各種學習資料,浪費了不少不應該浪費的時間。很多人就有這樣的強迫症:學習的時候必須要找到最好的學習資料。其實大可不必這樣,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在全世界最好的大學讀最好的專業上最好的老師教的課,不是嗎?有時候,一個問題不能或者是很難找到最優解,那為什麼不退位而求其次,找到可行解就罷手呢?第三種就更常見了,很多人明明投入學習的時間很少,卻還在抱怨怎麼老是學不好。這就好像在問,我每天堅持跑步十分鐘,為什麼一年過去了還是不能跑馬拉松?歸根結底就是投入的時間太少,學習不夠專註,「學習密度」不夠大。

如果以上三種壞習慣你都有,那也不用太擔心。既然大部分人都處於「低效學習」的狀態,那麼肯定有一種高效學習的方法。

我的方法,我稱其為「沉浸式學習」法。

何謂「沉浸式學習」呢?「沉浸式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沉浸在學習裡邊。更詳細一點地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只學習某一樣東西,把其它想學的東西,想做的事先拋開。保持專註,提高「學習密度」。舉個例子,大多數國人學了十幾年英語,為什麼他們的英語還是那麼爛,遇到外國朋友問路的時候還是只會說「Sorry, my English is poor.」?其實只要認真想一想他們的學習方法自然就會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了。大多數人平時不注重英語學習,只是在快要考試的時候才急急忙忙地背幾個單詞,背幾個句型,而且往往在考試之後就把這幾個少得可憐的單詞忘光了。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很低效的。人們常常高估他們一個晚上能學到的東西,而低估堅持學習一年的成效。如果堅持每天都看英文原著一個小時,一年就是365個小時。一年之後英文水平必定有很大的提升,比起每年只學幾十個小時,學了十多年的效果好不知道哪裡去了。

那麼,「沉浸式學習」有什麼好處呢?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驗,有時候我們會連續好幾天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以至於那幾天的時間內,我們吃飯、睡覺、上廁所的時候都在思考,這是不是在無形之中保持了思考的完整性,連續性,把看似不可能利用起來的「暗時間」利用起來了呢?學習也一樣,「沉浸式學習」的學習方法能讓我們保持學習的完整性、連續性,從而極大地提升我們學習的效率。


我發現我們公司還是比較人性化的,比如說最近搞了一個借書角。公司員工都可以借書看,寫明每本書必須在二周內歸還,當時我就聽到有2個同事在討論說,二周怎麼看的完,一個月也不一定能看完一本呢?

我聽到這裡在內心裡對自己表揚了下,自己心裡想著「我一周內肯定能看完」。雖然我看書的速度和網上的一些大神是不能比的,但是我還是挺知足的。自從我寫書評後,會發現閱讀的速度會加快,因為如果需要輸出的話,就需要不停的輸入,所以我每天看書已經成為習慣。

秋葉的《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就告訴我們如何成為高效讀書的人,秋葉老師不僅在書中說到怎麼樣高效讀書還告訴我們高效的同時還理解書中的內容,而且還要把高效運用到工作中。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秋葉老師告訴我們的十種讀書方法:

一,通讀法:我是如何培養思考框架的

在這個讀書法中,作者告訴我們就是需要大量的讀書,這樣就能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框架,這時候已經開始形成了自己思考問題的結構,然後我們再接著閱讀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個定心錨,看到別人說相關的內容,有用的,就吸收到自己的知識框架里。

秋葉老師還告訴我們,可以先系統讀一讀批判性思維領域的經典作品,耐著性子多讀幾遍,會一輩子的收益。

說到批判性思維,我想起前段時間讀過的一本書,丹尼斯.韋特利的《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這本書中有單獨一節是訓練你的思維,就是教我們怎麼學習批判性思維,告訴我們批判性思維的好處和標準。

二,樹讀法:我是如何去做主題閱讀的

如果覺得某個方面有必要了解學習,秋葉老師至少會看十本同類書籍,然後仔細想想那些專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在這個領域的思考框架。這種閱讀方式叫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就是先圈定一個感興趣的領域,然後搜集這個領域可以找到的圖書、論文和其它文獻進行閱讀。有的人會讓某個領域的大神推薦讀物,但是這些人通常不是愛讀書,是想走捷徑。

如果你是想了解項目管理,最好是多看幾本項目管理領域的書,慢慢看,慢慢做功課,而不是只看一兩本求速成。

三,圖讀法:我是如何去啃硬書的

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思維導圖法,現在做思維導圖也方便了,有很多免費的軟體可以做,我通常用的思維導圖軟體是百度腦圖。

在這一節中,秋葉老師用的是柴靜的《穹頂之下》做的一個思維導圖例子給我們看。秋葉老師是用下面四點原理來做這個思維導圖的:

情境(Situation):由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

衝突(Complication):這會帶來怎麼樣的矛盾?

問題(Question):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答案(Answer):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

思維導圖這樣的工作比較容易跟得上作者的思路,又能很快幫助我們把思路圖形化表達出來,是事半功倍的方法。現在我也有很多文章做了思維導圖,大家如果翻閱我以前的文章也能看到。

四,框讀法:我是如何讀經管書的

我們看一看秋葉老師歸納出來的五點方法:

1.列出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

2.作者看到目前社會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3.作者認為此問題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4.作者提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

1)寫出總結句;

2)解釋「總結句」;

3)你認為這個方法可行還是不可行;

4)不可行的地方在哪?或者哪個觀點讓你產生了共鳴?;

5.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你會如何解決?

我們可以利用一些讀書框架速度一本陌生領域的書籍。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兩點經驗:

經驗一:你閱讀一本書的動機越明確越強烈,最終能化為己用的知識就越多。

經驗二:梳理出全書的框架再去讀書收穫更快。

五,煉讀法:我是如何讀暢銷書

我們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書方法,同樣的書也可以用不同的讀法。秋葉老師稱這種為煉讀法。

秋葉老師認為讀書要先消化,在內化,然後輸出。很多人讀書不消化,只是翻書,而動筆就是主動消化的過程,內化的開始。那我們怎麼知道一本書對我們來說是否內化成功?要輸出,我們可以寫書評,可以做分享,可以寫讀書筆記,這些都算輸出,不做這個功課,書只能算看過。

六,逆讀法:我是如何讀「傳道書」的

逆讀法就是我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遇到和作者不一致的觀點。但是秋葉老師在這裡又說到還是要先學一點批判性思維,這樣我們就比較容易看出哪些問題隱含價值觀衝突,哪些隱含不同的假設,哪些是邏輯錯誤,哪些是論據不可靠。

如果沒有這些積累,就容易變成為了抬杠去抬杠,就不是學習心態了。看這本書中秋葉老師一再的提到讓我們學習批判性思維,可見其重要性。

七,抄讀法:我是如何讀「大牛書」的

這個讀書法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在讀比較經典厲害的書,那我們就不用裝內行寫書評了,老老實實的把別人的觀點抄下來,先有個印象。

這應該就像我們通常所做的摘錄,把比較經典的語錄摘錄下來,讓大家都可以學一學。

八,仿讀法:我是如何讀工具書的

這個很簡單了,就是我們在讀一本工具書的時候,照著裡面的步驟一步步來就是了,比如《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就會照著這本書里的內容說的做,怎麼做筆記。然後就可以用到讀其它的書當中了。

九,誦讀法:我是如何讀文藝書的

秋葉老師寫詩評的方法:

1.交代背景

2.交代基本信息

3.表達感受

4.稱述支撐你觀點的依據

5.進行客觀對比

6.友情分享

7.模仿學習

十,閑讀法:我是如何讀快餐書的

有的時候我們就是為了放鬆一下大腦,讀一些沒有營養,不需要動腦子的書。通過這樣的閱讀,我們可以了解現代人都看什麼書,從這類書中學一點別人的長處,就是大收穫了。

下面來看看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如何在職場中變得高效:

一,怎樣打造完美的團隊

我們知道人是社會動物,從小到大我們都生活在各式各樣的團隊中。俗話說的好,「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我們都希望自己處在完美團隊之中,那麼,打造理想團隊的訣竅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了解和踐行的。

秋葉老師告訴我們一個項目必須由一個團隊來執行,有人說一流的項目遇到二流的團隊也只能執行到二流的水平,但二流的項目遇到一流的團隊,完全可以提升一個境界。

要打造一個項目團隊,應該經歷怎樣的步驟比較合適呢?秋葉老師告訴我們把項目團隊生命周期分為七個階段:

1.導向;2.建立信賴;3.釐清目的;4.承諾;5.執行;6.高績效;7.更新;

秋葉老師就是用這7個階段,把網易雲課堂付費課程做到第一名;OFFICES在線付費教育領域第一名,而且學員都是五星口碑超過95%。

二,你團隊的軟肋在哪裡

工作效率的提升往往不是通過個人努力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看團隊整體的狀況。搞清楚團隊人員應該具備哪些必需的關鍵能力,這些能力是由組織或者團隊負責人來認定的,所以組織或者個人的經驗會決定整個團隊的素質。

秋葉老師用在構建網易雲課堂的課程開發和運營團隊做一個能力分析作為例子,告訴我們在構建運營團隊時,團隊特別需要六種能力:

1.戰略遠見;

2.課程開發能力;

3.充足的上網時間;

4.一對一的PPT指導能力;

5.基於良好網感的營銷策劃力;

6.服從大局的快速反映力。

三,如何培養你的團隊成員

赫塞和布蘭查德提出的「情境領導模型」由四個部分組成:

1.指導: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員工需要強大的領導。作為新人,他們往往投入有餘,但是專業能力不足,需要領導提供明確地命令和指揮。

2.輔導:在輔導階段,員工的專業度有所提升,對新工作的忐忑不安和畏懼也開始消失。但對工作的積極態度也會衰減。這個階段,領導要善於給員工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3.支持:這個階段的員工的專業技能足以應對工作,但對工作的態度因人而異,有的還可能想離職但更多的是希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個階段,領導要鼓勵員工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多多加以採納。

4.授權:此時員工足以獨當一面,領導需要對他們進行授權,讓他們培養自己的團隊。有自己負責的項目,他們的士氣就會保持在一個高昂的狀態。

四,如何做一份好的會議記錄

在工作中經常要做會議記錄,如何在會議上把每個細節都一目了然地記錄在案,而且又能突出重點信息?

把會議過程像流水賬一樣記錄,例如誰來了講了什麼,其實並沒有意義,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在職場里做好會議記錄只需要三點就夠了:

1.要清楚記錄會議的結論;

2.要清楚記錄得出結論之前的討論要點;

3.要清楚記錄會議的「下一步安排或建議」。

這種記錄的好處就在於,理解了會議的核心——「為了決定某件事而進行討論」。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方便寫會議記錄時,也應該在會後馬上做記錄,因為那是信息還是熱氣騰騰的,還有鮮明的記憶,會比第二天再去回想遺忘得少很多。

看完秋葉大叔的這本《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的感覺就是大神們都是讀了好多書哦,一年能看一兩百本書,而且不光是量多,而且都是吸收了書中的內容。不過我目前還達不到這個水平,我希望自己每天能進步一點,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有進步。


自己最近在讀Scott young 寫的書《如何高效學習》,覺得挺有啟發的。

一方面,裡面的很多內容方法其實我們平時學習的時候都能多少感知到,只是沒有很在意。作者這些方法用白紙黑字的方式,並根據自己的實踐有調理的展現出來。

另外,在讀這書的過程中,我時不時的會不由自主的拿自己的學習方式習慣去比較,於是對自己的學習狀態有了新的認知。我想這對提高學習效率也是個很重要的方面。

還有就是書中確實地提供了一些經過實踐證明不錯地方法作為參考,我想一般人通過閱讀這本書並仔細思考獲得心法,再根據書中的參考方法進行足夠的練習,那麼多半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率學習方法。

有興趣可以關注下他的博客 Scott H Young

P.S.

我是在豆瓣閱讀里買的這本書的中文譯本,有人說翻譯的不好,但是對於一個亟待提高自己學習效率的人來說也足夠了,貌似在其他地方能下到英文原版。


自己解讀出的結果是,它擁有優秀的時間管理能力,只干最核心的事情,不分散精力,那才是對普通人最難的地方。仔細思考一下,自己能說自己干一件事情實際上有%多少的時間是真正產生了效益呢?


作為快期末考的學生,在看書到一半的時候,突然間靈光一閃,似乎效率不錯!想拿出來現現眼。因為本朴是一位醫學生,看的書是一本比一本厚,在這樣兒的情況下只能求高效率學習方法!衰:〒_〒!

首先,腦子中有一個學習體系是很重要的——把你想學習的章節目錄(大小都要記得)記下來,形成一個知識框架. 然後,您得把每個大小目錄的定義理解記憶(每次看到就能在腦中有幾個關鍵詞飄過~) 最後,反覆實踐上面兩條後,若你能有一種學習的愉悅感,你就無敵了!

ps:若你反覆記不下來,記下來也無感,請私聊我!╭( ′? o ?′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