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醫生》中設置男主角同父異母之弟葉夫格拉夫這一人物是什麼用意?

僅僅是充當線索人物?太浪費了吧


筆記:

1、《日瓦戈醫生》創作的時間段為1945—1955年,1956年完成後因詆毀社會主義被禁。重要事件回溯:1953年斯大林逝世。大清洗中帕斯捷爾納克的友人相繼死去。詩人的天性自然而然促使他反思時代弊病,但如作品人物那樣,帕斯捷爾納克對政治常常束手無策。

2、帕斯捷爾納克有意識用「全景"來展現時代景象,設置同父異母的弟弟的角色Yevgraf ,竊以為,可以跟作品的其他人物性格碰撞。革命是否泯滅人情?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Yevgraf和Pasha兩個人都在革命的道路,但是對待親情問題的態度不一。姑且,胡扯一個自創的術語」性格對照法「,就是人物在對照中使人性在時代當中更顯得飽滿。

3、帕斯捷爾納克是莎劇研究者,自己也翻譯過莎劇,《日瓦戈醫生》中」哈姆雷特「這首詩歌意味深長。弟弟的援助很正常,但類似巧合之處太多也是被人詬病之處,納博科夫就批評《日瓦戈醫生》為肥皂劇。個人以為《日瓦戈醫生》跟莎劇一樣的毛病就是,偶然性太強。

4、帕斯捷爾納克估計一直天真以為《日瓦戈醫生》會出版,設置Yevgraf 這個角色,使得故事得以大圓滿,也有出於出版的考慮。

參考資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314457/日瓦戈醫生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103808/帕斯捷爾納克專題


我覺得這個人物在故事中就很唐突、生硬、不協調。

故事本身發展的就很不自然,情節生硬的拼湊在一起,感覺莫名其妙。

讀的時候很著迷,讀完了就感覺自己是個弱智。

作者給我的感覺既不能隨心所欲地駕馭書中的人物和情節,也不能讓故事自由發展下去,其結果就是粗暴的將人物塞進荒誕的故事當中。為什麼會這樣呢?也許是因為偏見吧。

《日瓦戈醫生》諾貝爾獎受之有愧。


雖然人們對《日瓦戈醫生》褒貶不一,也有人說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獎純屬意識形態鬥爭的結果。但我覺得《日瓦戈醫生》還是值得一看的。

我很喜歡那種人生無常,悲愴命運的轉角總有溫情的故事。葉夫格拉夫的存在使得這個故事有個稍微溫暖的結局。


也許,在每個人的人生履歷中,除了所遇到的真實人物,還需要有一種未知的力量參與其中,需要一個帶有象徵性的、即使不用呼喚也會前來幫助的角色。


1、有學者認為,葉和薩姆捷維亞托夫則承載了作家對社會主義未來的美好希望。


2、作為思索人類命運的小說,弟弟關鍵時刻屢伸援手,是命運之神的安排,抑或是對生命無常的一種展示?


推薦閱讀:

《水滸傳》中魯提轄吃茶吃酒不付錢為何店家都說「提轄但吃不妨,只顧去」「提轄只顧自去,但吃不妨」?
任盈盈和令狐沖很搭么?
以「我的電腦跟我聊天,說她準備懷孕」為開頭能寫出什麼樣故事?
左冷禪派人阻止劉正風金盆洗手並後來殺他全家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僅僅是為了立威?
令狐沖的性格和心思為何在小說的前後有不一致?

TAG:小說 | 人物 | 文學 | 俄羅斯文學 | 日瓦戈醫生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