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有可能實現么?
其基本設想是類比分子熱運動,單個分子滿隨機性而群體具有統計的熱力學上的可預測性。人的個體也是無法預測的,但群體也有可能表現出統計可預測的結果。那麼這個想法究竟有沒有可能實現?如果不行,那麼主要的障礙是什麼?科技發展改變社會結構?人的不確定性?
個人想法,歡迎批評指正
首先,唐茶版《失控》第二十二章第三節,第 734 頁提到:
當極小的誤差(由有限的信息引起的)持續到非常遙遠的未來的時候,會彙集成極為嚴重的誤差。即使計算本身是免費的(而且它從來就不是免費的),處理這些成指數增長,被誤差污染的可能性所需要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而且根本不值得付出。《基地》書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騾的出現,差點就讓謝頓計劃破產。
其次,《第二基地》就介紹了第二基地的工作就是修正偏差,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要保證謝頓計劃的順利進行,觀測到的標準差不能大於 1.5 倍西格瑪,當大於1.5 倍西格瑪的時候被稱為「藍色偏差」【注1】,比如當「騾」崛起的時候,標準差達到了10 倍西格瑪,第二基地的異能人士們用了一個世紀來修正(簡而言之,就是幹掉阿騾了)。
《基地前傳2 邁向基地》里透露了謝頓發現她孫女其實就是能心靈感應的異能人士,包括後來在《基地1》謝頓在 Trantor 受審並最終集體被發配 Terminus 就是特異功能人士們在法庭上集體發功的結果,影響了決策。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謝頓計劃的一系列實施和修正都是離不開這些異能人士的。單純的依靠公式本身得出的預測,是不能夠保證計劃的順利的實施。
最後,與其說基地的成功是建立在謝頓的預測之上,不如說是建立在對謝頓為他們的信仰之上 - 第二帝國。謝頓的學者們運用智慧、技術和知識,在亂世中縱橫捭闔,和野蠻人、帝國鬥智斗勇;謝頓的神棍們運用特異功能和厚黑學,在藍色偏差出現後力挽狂瀾,和騾鬥法斗奸詐。皆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第二帝國的夢。
綜上所述,我覺的心理史學不可能實現。
【注1】 http://en.wikipedia.org/wiki/Psychohistory_(fictional)#The_Prime_Radiant七年前看過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之後,我也經常在思考這個問題。跟別人討論時,很多人會忽略心理史學建立的一個重要前提:便是謝頓理論建立時的社會文明程度,是高於後期社會的。正因為謝頓能藉助銀河帝國巔峰期的先進科技,才能如上帝一般去規劃未來一千年的復興,這是一種時代的倒敘。假設我們的社會即將倒退,文明重新從清-明-元-宋-唐-宋-元-明-清輪迴一圈,那麼或許我們可以按照心理史學的原則認真去研究一下對於未來的發展。但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文明還沒有發達到可以倒退的地步。如果從一個落後的文明去預測更高級的文明,個人觀點這是無法實現的。謝頓每次出現時總會提及自己的理論預測概率,隨著時間跨度延長、個體因素不斷放大,預測的準確概率也慢慢變低,最終騾的出現可視作為"蝴蝶效應」的最終放大。我們不可能預測到現實中的「蝴蝶效應」從何時開始,何時出現改變文明進程。或許它還未出現,或許它正在同步,心理史學不能預測到會不會出現謝頓或者牛頓,人類的下一個百年由哪位天才來帶動?對我來說,心理史學更實際的意義,是群體心理學與混沌理論的結合,應用於市場技術的研究。再簡單一些說,是用來總結人們行為的規律以便投機。
有學者在研究這個,不過不叫「心理史學」,叫做「社會物理學」。
不覺得會有:1、推論前提是單個分子完全同質,活動形式簡單且隨機,才能在大數量級被統一看待,從而研究整體規律。2、單個人就其個體差異而言,人與人的差異遠大於分子之間的差異,不滿足第一個假設;就個體行為的可預測性而言,人的行為有高度規律,根本沒有必要看作無規律的同質元素集合來探討,不滿足第二個假設。3、系統論中,人類難以處理大數量級的單體現象,會把他們看作集合,從而研究整體規律。小數量級的可以直接研究,反而是中數難以被研究,因為中間很尷尬,無法用大數定律,也無法單體研究。其實,與一個瓶子里的氣體而言,人類也不過是中數,不用大數量級的統一規律,但因此,就更複雜。
已經有人在做了。 美國有個城市正在做一套基於大量統計數據的犯罪預報系統。 形式上類似於天氣預報。 參見果殼網文章。 http://www.guokr.com/article/59697/
謝瑤關於隨機和確定有一些誤解,我懷疑阿西莫夫也誤解了分子運動的隨機是相對於觀測方法的隨機,而非分子個體本身就是隨機運動,因為我們缺乏鎖定一個分子去觀察的手段,同時也不需要,所以才忽略了分子個體的所謂隨機混亂,這是給概率模型。當然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又是另外回事,但同樣也是相對於觀測者的不確定,只是並非觀測方法的不足人也是,一個人的言行並非完全不可測的,否則諸葛孔明就玩不了曹操了。社會也並非隨機發展,而是具有發展規律可遵循的,但歷史上任何一個具體地區和人口的社會形態都有其自身的個性文化,要忽略掉這些文化色彩找到殊途同歸的東西,才能預測未來的趨勢如果說阿西莫夫的這個想法成立,那麼就會出現:細胞是隨機的,器官是確定的;器官是隨機的,個體是確定的;一條魚是隨機的,一群魚是確定的;一群魚是隨機的,一片海是確定的……總之比你觀測水平小的環境是隨機的,比你觀測水平大的環境是確定的,這真是給坐井觀天的理論啊雖然這個想法略幼稚,但群體行為仍然具有可預測性,只不過個體同樣也有,預測的方法不一樣而已
完全不可能,人類社會是一個非線性網路,即使以超大的取樣來建立一個非常完備的模型,因為蝴蝶效應的存在,總會存在未被統計到的因素被放大對社會造成巨大影響,而且這個偏差是不可能以概率來衡量的,結果完全可能是顛覆性的。比如說天氣預報,即使有現在這麼廣泛的測量點和超大型的計算機,能夠準確預報的也不過幾天時間。另一方面人的量化測量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人的意識同樣是非線性網路,受到蝴蝶效應的影響。
一切皆有可能,不過社會化建模真的是太難太難了,裡面複雜理論應該是有機會的
作為一個半吊子哈耶克主義者,我覺得應該不可能,況且這種理論很難預測技術進步對社會的影響
正如理論上說:想要穿越時空只要達到光速就可以了呢~然而你無法在一個光速的世界來超過光速,同樣說:你也無法用一個人類的心智來超越人類的心智。但這種「心理史學」在一本科幻小說中提出來對於現實社會的意義在於:面對心理學的巨大潛力,我們有了更新的研究方向,也以為這我們或許能在這一領域有著新的突破。
恩,理論上可以的所以心理學有很大潛力,不斷地發展現在就有很多群眾心理的規律出爐了阿XX效應...自己百度google下
超喜歡這個問題,首先贊同以上答案,我也認為這不可能。不過,就像湍流不能有效描述一樣,至少先有個伯努利方程一類的東西吧。2012年10期環球科學 數學模型預測歷史進程 利用非線性代數、數學模型和信息處理技術,科學家正在重新解構、分析歷史,試圖從海量數據中找出歷史進程的一般規律。而他們據此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美國將迎來新一輪國內衝突,並在2020 年前後達到頂峰。
The Double Helix of Inequality and Well-Being in USA, 1800-2000
圖片來源在下面的鏈接,很是推薦,可惜我不太了解美國歷史,希望有人一同關注這裡。Cliodynamics評論所說的騾,即所謂的破壞謝頓計劃的異能人,探索蓋婭就被發現其實騾只是蓋婭的出逃者。所以若沒有蓋婭便不會有騾。而蓋婭是被誰創建的呢?丹尼爾。
而所謂的謝頓計劃是謝頓當年心理史學的最大成就,也是謝頓心理史學的實際用途。可在謝頓初到川陀時,對將心理史學付諸實際的態度更是不屑一顧,然而當時帝國的首相丹莫刺爾暗中插手,才令心理史學成為了可能。而丹莫刺爾本身就是丹尼爾。
所以可以看出,謝頓計劃成敗與否似乎完全只是取決于丹尼爾這個機器人的手中。
只是似乎。
由於丹尼爾自身是個機器人,他自身受到了三大法則的束縛。他還作死的想出了第零法則,令自己的精神干擾能力幾乎無用武之地。
而同時收到了第零法則之限制,丹尼爾必須想辦法為人類的未來著想。於是他就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試圖創建蓋婭,然而蓋婭這樣的世界過於難以創建,於是他便退而求其次,間接創建了心理史學,試圖構建出最適合人類發展的未來藍圖。
然後他突然發現蓋婭可以靠著機器人法則創建,於是丹尼爾果斷又創造了蓋婭。
然而慢慢,丹尼爾分別為人類做的兩件大好事竟然開始自相矛盾:謝頓計劃中的第二基地分子們開始懼怕蓋婭並打算髮起進攻,而蓋婭有勢均力敵的精神力量。可以說此時,第二基地和蓋婭都是丹尼爾自己的作品,可丹尼爾必須在它們之間做出選擇。
哦我們忘了第一基地。
第一基地是銀河最強大的有形力量,它同樣是謝頓計劃的產物,本應該和第二基地一起構成第二帝國,可是它卻開始仇視第二基地。好在靠著第二基地的努力,第一基地以為自己已經消滅了第二基地,並順著謝頓計劃完成著成為第二帝國的遠大目標。
所以丹尼爾需要在第一基地,第二基地和蓋婭之間進行選擇,不管是哪個都會造成其它兩個不可避免的消亡或臣服。而由於第零法則,這個選擇比喻考慮到了整個銀河人類的福祉。
所以丹尼爾表示拒絕選擇,萬一選錯了他的下場就得跟吉斯卡一樣了(其實選錯與否都會和吉斯卡的下場一樣)
於是雞賊的丹尼爾找來了崔茲威。
崔茲威自己有著無與倫比的直覺,於是丹尼爾決定讓崔茲威來判斷到底應該選哪個。
然後崔茲威覺得蓋婭很帶感,就選了蓋婭。
於是丹尼爾就開始全面拋棄謝頓計劃,轉而幫助蓋婭完成蓋婭星系的宏偉目標。
所以,謝頓計劃,或者說心理史學能不能成功?問崔茲威咯。
很難,因為有量子理論的存在,不排除其對大系統的作用,最終可能導致量子心理學的誕生
不太可能,但是基於各個方面的建模早就開展了,而且如火如荼,是當今世界各學科研究的熱門。問題也在於人類的行為太複雜,所以準確度很低。而且技術突變,黑天鵝事件等等,決定了在長時間預測下是很難準確的。不過如果沒有西方文明,中國古代有個牛逼的數學家,中國古代史發展規律完全可以建模預測,獨立地看西方文明,瑪雅文明也應該類似。但自從有了技術發展,文明相互交流以後,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現代社會目前看來不可能。
不太可能,感覺小說里描述的心理史學其實更像優化或者規劃問題,而不是一個預測問題。第二基地裡面有一群能洗腦的能人,他們做的其實是計算在給定發展目標的情況下如何儘可能高效利用這些特異人士來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