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的戰術可行性有多高?
比如第四十回 諸葛亮火燒新野!
且不說有那麼多硫磺放在城裡,用箭就能點燃? 點燃之後留東門曹仁就會衝出去么? 衝出去就會在河邊飲水? 然後雲長就那麼快能放洪水下來?古人晚上是怎麼打仗的?
拿著火把砍人會不會看不見? 每每看到這些戰術,我感覺比現在打仗還牛逼!是真是假?純粹演義?
《三國演義》裡面的計策,只能給人提供一個戰略部署的思路。想要靠照搬照抄去打贏戰鬥,別說《三國演義》這種小說,《孫子》、《吳子》、《李衛公對問》、《百戰奇略》,都做不到。至於說按照《三國演義》里的思路去考慮,計策能不能成功的話,分情況、也分人。
舉個例子,日本室町幕府後期的戰國亂世,許多將領都從中國古代文獻中學習作戰經驗。有文化一點的讀《孫子》,沒文化一點的也有讀《三國演義》的。比如織田信長的桶狹間之戰所用的戰術,就和《三國演義》中荊州將領王威的計策如出一轍。但是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同樣是運用兵糧戰術,羽柴秀吉測量地形,觀察雨汛,通過圍城和水攻創造了「餓殺三木,渴殺鳥取。不用一兵,水淹高松」的戰績,堪稱是當時戰術作用的典範之一。而在他之後,石田三成也用過類似的戰術,不顧及地形情況,生搬硬套羽柴秀吉的作戰方法,結果損兵折將、自討沒趣。
再比如子午谷奇謀,這個策略在東晉的司馬勛那裡重現過,結果被苻雄擊退,導致北伐失敗。這是魏延的計策不行嗎?未必,因為情況不一樣了。因為魏延出計策時,對象目標是沒什麼本事的紈絝駙馬夏侯懋,魏延打這樣的貨色十個可能還帶富餘。而司馬勛和苻雄,兩人都是當時的名將,兩人以同等兵力在沙場交鋒,司馬勛都未必能取勝,更別提讓子午谷奇謀成功了。
歸根結底,《三國演義》的作用只能是給將領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如果能夠靈活運用、因勢利導,那麼《三國演義》裡面的計策就有用;如果生搬硬套、教條式地使用的話,那麼《三國演義》裡面的計策就沒用。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一批古代小說在展現人物智力時,一般都是通過將其他人降智來反襯的。
就比如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很多戰鬥,你會發現大多數都是勾引-埋伏的套路,反正不管他面對的是多身經百戰,經驗老道的將領,都不會預防埋伏,只會在進入埋伏圈以後大叫一聲「中計了」,然後在歡聲笑語中打出gg。
但這樣也會遇到問題,因為作者不能總是降智,那樣劇情太單調,沒有波折,讀者也不愛看。而且三國演義或多或少還要按照歷史來寫,那對於會決定劇情走向的一些戰鬥,他也不能再強行降智了。
所以對一個歷史了解不多,且第一次看三國演義的人來說,他會奇怪於神一般的諸葛亮為什麼到後期會打不過司馬懿,甚至被郝昭這種角色治。這就在於你前期通過降智來描寫諸葛亮智力,後期必然會遇到這種尷尬。實際上,諸葛亮後期基本上也是用的勾引-埋伏套路,只是因為換了不降智的對手而不能再輕易得手。這種問題也廣泛存在於其他許多小說中,比如水滸傳也有,打其他地方時各種神機妙算,最後征方臘時候戰況急劇惡化,吳用等人卻又束手無策,就顯得有些突兀。
所以,三國演義中的戰術本身並不能說有多不現實。實際上戰術翻來覆去也就是那幾種基本套路,以及隨之而來的變形。重要的是,在現實中,你的對手不會被強行降智。你過來打我,還沒死幾個人就急著撤,那我再笨也知道有問題。而且在雙方總體兵力相當時,你分一波兵勾引,一波兵埋伏,如果我這邊指揮穩,就算吃一波埋伏,也並不會處於絕對劣勢。 最終還是要看臨陣指揮和士兵強度來定勝負。不吃瀉藥。在我的觀念里,《三國演義》中的一些精彩戰術屬於誇張但合乎情理的情形。諸如圍城,水攻,火攻,奇襲,詐降,陣前PK,以及戰時爆無雙(張飛喝斷長坂橋,趙子龍七進七出(簡直不能更帶勁))之類的橋段。《演義》只是將它最大限度的理想化了。為的就是「秀操作」,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至於使用了就一定能成功,這多半就是錯覺了。對於老羅來說,像曹操孔明關羽周瑜等智商碉堡特別能打的人成功不是毫無道理的,打仗的時候配合一些特效是不是就顯得表現得更亮眼更容易吸粉了?一般武將靠武勇贏就贏了,計策謀略什麼的啥都沒有,估計你看過也就翻篇了,不會有什麼很深的印象。但是孔明一出山的火燒博望,周瑜的火燒赤壁,關羽打樊城時的水淹七軍,司馬懿征遼東時的圍點打援,我和呂蒙大人對荊州的奇襲以及我在夷陵放的那把火等等~聽過看過之後所產生的那種油然而生的敬佩感和好感度就是對照而產生的區別。那麼為什麼《演義》中那麼多的奇人異士高招頻出呢?只能說小說家的筆,理論上喜歡咋寫就能咋寫,羅同學喜歡灌水喜歡架空歷史,但是只要是但凡要跟歷史搭邊,他就無法寫的完全虛空和脫離實際,大體上無可篡改無可置疑的部分還是得按正史來,因為你唬得了平頭百姓可唬不了知識分子,平頭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和擁躉,知識分子就是行業內的廣電總局和監督部門。比如我夷陵一把火,燒掉了蜀漢復興的希望,小羅就特希望把我寫死在八陣圖裡(我要那會死在八陣圖裡了,就談不上破解東吳大都督魔咒了),但無奈我有歷史光環護體,他沒法寫死我為他的劉皇叔報仇,就算小老百姓聽故事聽的恨得我牙痒痒,也沒法拿我這個奶油小生怎麼滴。那麼那些橋段的操作難度大不大呢?我覺得跟操作者的水平有關。只要是計謀,敲定並實施的時候你都只能按照你最理想的方向去走,至於成功與否,當事人自己都無法準確預知,這叫戰略上把別人當白痴,但是真正實施的時候你又得在操作上把對手當大神,生怕一個疏忽計策失敗做出的努力付諸東流。這跟你的智商和水準是掛鉤的。就比如學韓信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秀操作的案例(事實上兵仙韓信那一次也非常險,腎好對陣主將沒有採納李左車正確的應對方案)歷史上多了去了,我們能看到的成功的案例有不少,那麼失敗的案例有多少呢?仔細查肯定有,而且也不少,那叫孤注一擲輸得傾家蕩產,能被記下來的多半是對陣遇到大神裝逼失敗做陪襯的,更多的是玩脫了的。更何況還有那麼多裝逼失敗壓根就沒被記下來的。
而水攻火攻,一個需要巨大工程而且還要掩人耳目的進行,一個則需要做出周密部署和動員輔助最重要的軍事行動。水攻重勢,攻城戰有條件的話如果久攻不下一般都是常用選項,一旦河水被人為改道傾瀉而下,這種恐怖的自然力量幾乎是無法抵擋的,威力堪比彼時的原子彈。比如王賁水淹大梁,關羽水淹七軍等。火攻重技,主要是造成敵人的恐慌,通過破壞敵人的防禦工事、燒毀敵人的糧草輜重等方法輔助後續或正在進行的大部隊的攻勢,像談起玩火,我吳敢稱第二還沒誰敢稱第一。其他的像奇襲詐降等都是可供選擇的戰術上的策略,為的是出其不意或用間制敵,當然這倆戰術我吳也都使過,至於兩軍對壘大將出來PK,大將在亂軍中爆無雙什麼的,打遊戲不要走火入魔,不要入戲太深。趁亂摸個高級軍官的人頭有可能,但是你真要能一打五一打十一打百,你家主公還養那麼多兵幹啥,你一人上一個無雙完爆對面一個軍團多好?至於戰前PK,這種情況是極少的,你看我跟關羽劉備曹休誰PK過了沒?又有誰說我水平不行沒?所以說逞匹夫之勇你頂天就是個猛將,腦子靈光主意多能打仗你的前途可比單純賣命要光明多了。比如我們家呂蒙大人。
此外打仗肯定也是有基本規律基本「法」的,兵法雲圍師必闕,是因為哀兵必勝,當被圍困的敵軍恐慌到了一定程度會反過來想要拚命求生,這種出於本能的求生慾望一旦爆發則有可能導致圍困方不敵反而造成大潰敗,所以有經驗的主將都會在敵人被圍困喪失戰鬥意志後有意暴露防守薄弱的缺口利於敵人突圍,在敵人拚死突圍的時候運用技巧截斷敵軍切割包圍,保證戰鬥的勝利。比如兵貴神速,出色的將領都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要求士兵儘快到達目的地佔領優勢地形布防搭建工事等亦或是野戰過程中銜枚摘鈴悄無聲息的迅速穿插到敵人後方或側翼相互策應前後夾擊等。比如以逸待勞,則是盡量保證主場作戰或是客場作戰時搶佔優勢地形後做出休整養精蓄銳同時做好各種部署指令和戰備工作,以早有準備的狀態伏擊勞師遠征或擾亂立足不穩的敵人,掌控戰場的主動權。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極度依賴於將領的作戰經驗和考驗將領的臨場應變能力。至於這些理想化的東西都是基於創作需要呈現給我們受眾的,真正的戰場對敵都是要結合實際有針對性的制定戰略和戰術的。尤其是當兩方統帥的水平都是頂尖的時候,兩軍對陣才有看頭,通常都是誰的失誤比較嚴重,誰的力量相對弱小,誰的應對最先失策,誰面臨失敗的可能性就會增大。以上,不要以為打仗就是過家家,也不要以為戰爭裡面的「奇技淫巧」看著很爽。須知,夫兵者,國之兇器也,發必染血。元人有詩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珍惜和平!建議題主把問題改成三國演義
其實三國演義里的戰術並不高端,你提的例子即所謂的「圍城三闕」如果你的軍隊將敵人包圍了
不要包死了 故意留一個缺口 敵人就會向那個口子潰逃
至於關羽那裡 不過是在敵人預計會到達的地方設下埋伏
可以說是基本中的基本了
說到夜戰 在古代除了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小規模的偷襲之類的)
是不會夜戰的 因為晚上連看路都困難 實在難以指揮軍隊
最後說說三國演義里的戰術可行性
那些比較簡單的戰術其實還是有一定參考性的 比如埋伏 圍點打援
但一些比較誇張的戰術最重要的是常常出現的武將單挑是不會在現實中經常發生的
兄弟,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先告訴你一件事,三國演義其實是講政治智慧的書,他裡面的武力比拼以及各種策略你看熱鬧就好,不必往心裡去。反而是書里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你需要仔細去揣摩,而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去考慮什麼戰術。
三國演義根本就不是講軍事的,他其實是透過故事講政治智慧。
瀉藥。這種問題討論起來真是頭疼。沒有那種戰術是百分之百可以成功的。這世上就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 其實三國演義里的計謀算不上多高明,包括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戰役。不就是火燒糧草么。不就是讓對手麻痹大意么。這麼一想好像曹操周瑜陸遜之流也沒什麼了不起啊。 可是。偏偏就在這個可是,第一,不管套路多老套,能有用就是好套路。第二,一個計謀的成功,有幾個要素缺一不可,對敵方的認識,對自己軍隊的執行力,合適的方案。這些說幾百年都說不完,幾千年中國不就是研究這些么。 至於題主說的火燒新野,我覺得是可能的。曹大司馬是大兵壓境,疏於防範是可能的。計策玩的漂亮,還是要看實力,其實曹操也沒損失多少人馬對吧。
所有的戰術計策說到底都是信息不對稱為什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呢,也是信息不對稱
火燒新野是劉備乾的…就新野之戰而言,劉備的戰術目的在於在狹窄道路或者必經之路阻滯敵軍先頭部隊而不在於殺傷敵軍,其實也未必殺傷得了幾個兵…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楊修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怎麼評價他?
※如何看待《全面戰爭:三國》的公布及相關售前信息?
※劉備從未提防過關羽嗎?
※張飛娶夏侯淵的侄女是出於什麼考慮?
※三國在世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