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基因檢測價格差異為什麼這麼大?

像23魔方和Wegene這樣的都降到499了。可是有的公司產品,檢測項目也不多,為什麼都是幾千塊錢。為什麼差異這麼大,是因為檢測方式不一樣嗎?都說晶元的便宜,是因為晶元可以重複使用嗎?


『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價格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未以權重排名:

  1. 產品本身的成本(耗材、測序、計算、快遞 etc)
  2. 服務商(和他們的投資人)對燒錢賺流量的態度
  3. 服務商本身的節操水平

#3 的結果又決定了要不要在成本里考慮以下幾項:

  1. 目標客戶群體的『認知能力』,這是一個非常主要的反向篩選指標
  2. 線下成本,比如好多產品啊,要靠退休大爺大媽一傳十十傳百,要給他們進行『免費健康講座』,要發掘人對未知知識的恐懼、建立某種類似於秦始皇尋仙丹的信任或者信仰,這不都是成本么
  3. 萬一是借用了一些『一傳十十傳百』的其他成熟渠道,也得給人家『渠道商』點好處是不是
  4. 有的還要花不少錢做公關、打點政府學校什麼的買點七七八八的創業獎啊優秀獎啊,有國營的廟老百姓也比較放心敬香火錢是不是

與此同時如果發生了這些決定價格的要素,什麼晶元不晶元、高通量還是低通量、多少位點是自己設計的、吐口水的管子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用了ngs還是sanger測序還是飛行質譜還是pcr,這些基本上就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我不太同意前面兩位的觀點,包括基因檢測行業在內,其實大部分行業,售價都不是由「生產成本」來決定的。

比如房地產,如果成本決定售價,那麼一個小區第一期開盤和最後一期開盤應該是同樣的價格,但是不是。

比如汽車,bba的價格就是比豐田貴,從供應鏈的角度講,生產成本差價沒有那麼高。

比如互聯網各種燒錢,各種賠本賺吆喝。

生產成本只是一個因素,尤其在新興行業中,某種程度上,連「重要」二字都談不上。

基因檢測就是如此。

決定價格的因素很多,有市場定位、客戶需求、商業模式、渠道等等。只是23魔方和wegene選擇了這樣一個價格體系,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那些低成本高售價的檢測產品。


從這個標題的閱讀量就知道這個領域有多新,民眾對這個的了解有多陌生,消費教育的成本有多高。有些無良jian商趁著大眾的不了解,忽悠一個是一個。等大眾對這個了解了,價格差距就不會那麼大了。


技術迭代和成本下降的快,市場的前景越來越好,而客戶尤其是線下客戶對行業的缺乏了解,銷售方式的多樣化都給了定價很大的區間。

比如geek風加限購的wegene,價格屠夫23mofang,畫大餅的碳雲,ov經銷商模式越賣越貴,後來放棄線上的360,直chuan銷模式的核子基因,濃濃國企風的華大,傳媒公司各色等。 所謂調性不同,定價匹配。而業界都還沒摸索出一條成熟,穩定,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因此基因檢測隨口定價,群魔亂舞的局面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管你wegene,23mofang為了融資刺刀見紅,那廂測幾個位點搞搞分銷就能給賣大幾千。


謝邀,這個問題提的好,正好在這個行業里,就簡單回答一下,說不到的地方歡迎補充。

基因檢測的價格,主要由兩個方面決定。1,方法。舉個簡單例子,坐飛機和坐火車,你從北京去天津選擇哪個?從北京去上海選擇哪個?從北京去廣州呢?美國呢?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二代測序適合廣泛的篩查多個基因多個位點的序列改變。而明確致病基因甚至明確位點的檢測一代測序足矣。沒有必要走個幾十公里就坐飛機吧。

第二個是樣本量,一代測序還不是很明顯,但是二代測序同一張晶元其實可以得到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還是舉坐飛機的例子,飛機上就坐一個人和坐滿相比,成本差不了太多,但是如果把成本分攤到每個人身上,那差的就太多了。

第三其實和基因檢測技術就沒什麼關係了,那兩家那麼便宜,主要是價格戰,或者說商戰。當然低價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每架飛機都裝滿(上個例子)確實能節約一些成本,但是我覺得他們應該還是賠錢的。但是有人給他們投資啊,而且做出來的數據,不管是財務的,還是基因檢測的對於他們來說都有價值。同事還可以打壓競爭對手,這種手法之前的各種打車軟體啊,現在的共享單車不是都在用么,早就不新鮮了。

目前想到的就是這麼幾個方面,再多吐槽一句,什麼所謂的基因測天賦啊,什麼發病

風險之類的目前來說還是噱頭,消費者得到的有用數據是非常有限的,花錢給別人做數據,而且這玩意的準確性…要不我給您看個手相?


推薦閱讀:

國內的23魔方、WEGEN等基因檢測機構到底怎麼樣?
目前的商業基因測試所給出的一個人的血統信息足夠科學可信嗎?
應該怎樣選擇基因檢測的機構呢?

TAG:基因檢測 | 華大基因 | WeGene | 23魔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