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不可以走一條不靠中產階級崛起的路?

中國最大的優勢是人多,中國的十億窮人可以抵得上外國的一億中產。所以儘管中國人均很低,但還是可以造出航母四代機。那麼中國可不可以繼續沿著這條路實現崛起?

而且外國現在也面臨中產階級萎縮,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是不是說明所謂的中產階級社會根本就是鏡花水月?


中國之前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路,可惜這條路眼看著就要走到頭了。

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多年來,中國不怎麼靠本國中產階級消費,主要靠出口歐美國家一步步完成了工業升級。但是這些出口商品是主要是賣給外國中產階級的。無論哪國,頂層和底層的消費總是有限,消費的大頭還是落在了中產身上。可是歐美的中產階級數量有限,無法消化中國越來越龐大的產能。歐美國家的很多行業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落敗,不得不裁員、外包乃至倒閉,作為僱員的中產階級失去了收入來源,無法繼續消費來自中國越來越多的工業品。

這些年來,中國的中產階級本來也積攢了一些家產,如果不是被房地產掏空了口袋,本來也能接過歐美中產階級的接力棒,為中國工業的進一步升級換代做支撐。可惜房地產已經尾大不掉,綁架了整個中國經濟。

本來養好了中產階級,隔一段時間割一茬韭菜是最好的辦法,奈何有些人太過貪婪,非要殺雞取卵。


任何武裝都是為了保衛財產和權利。

沒有中產的兩極分化社會,四代機保衛的是什麼?

或者說,靠十億窮人拼湊出的四代機,用來幹嘛?

簡單粗放二八分,80%的窮人投入來保衛的20%財產,20%的精英投入來保衛80%的財產;這生意不可持續。

鏡花水月乎?緣木求魚乎?


當前世界的示意圖:整個世界是金字塔型的,發達國家的所謂紡錘形只是拿其它國家的人當了底座的結果。

中國的理想情況:世界還是個金字塔型,而中國也是個金字塔型,只是我們的塔座底部比世界的塔座高一些,在塔尖里的佔比高一些。

以中國的人口如果成為紡錘形社會,那麼全世界其它人口都去當底座都不夠填的,除非世界總人口爆炸到200億,而中國人口還維持在15億左右。

中國的中產階級占人口比例不會有發達國家那麼高,但是絕對人數足以碾壓任何國家。所以中國還是在走一條靠中產階級崛起的道路,但是走不成發達國家現在的那樣。


什麼是崛起?你特么中產階級都沒希望進入了,還特么想要這種崛起?


不可能的。

政府的本身不創造財富,因此政府的收入來源就是稅收。

老百姓窮,政府就收不了多少稅。

就拿50年代大躍進時期來說,人民太窮,國家刮不出多少油水,我們搞糧食徵購,把老百姓的家底都搜刮空了,也就換來幾億噸糧食,在國際上能賣多少錢?

很多人說沒關係,我們人多啊,每個人雖然窮,交不了多少稅,但合在一起就是大數字了。

這種想法太天真了,徵稅是有成本的。每個人交的稅收少,被徵稅的個體多,就意味著徵稅成本高。

想一想就明白了,如果有幾萬人,每個人要交年收入15%的稅收,這麼多人,首先國家要知道他在哪裡,其次要調查每個人的年收入,再次要想辦法讓他們把錢交上來,這要花不少人力物力,如果這些人的年收入特別低,向他們徵稅就不划算。

相反,如果有一個人或者企業特別有錢,同樣是15%的稅率,稅務官員可能只需要跑一次,就能徵收到幾萬個窮人上繳的稅收,徵收成本大大降低。

現實中的例子就是農業稅。農業稅被廢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徵收成本太高。全國幾億農民,每年徵收的農業稅不過一千億左右,平均每個農民一年繳稅也就幾百元錢(數據估算的),但由於農民實在太窮,為了這麼一點農業稅,很多地方的農村鬧得雞犬不寧。據國稅局的官員透露,在北京地區,一年徵收農業稅是8000萬,成本就是6000萬,而全國徵收農業稅的成本是多少,則是無法計算,如果算上官民衝突導致的社會成本,那更加可怕了。具體數字可以看下面的連接:

國稅總局原副局長曝廢除農業稅真相:成本太高_宏觀大勢_新浪財經_新浪網

農業稅取消致全國農民每年減輕負擔1335億元 - 新華時政 - 新華網

除此之外,稅收徵收上來,不可能全部用于軍事國防,總要用一部分在教育醫療和其他社會事業,這個時候來看,中國人口眾多就是實實在在的負擔了。


瀉藥,其實這個問題挺好的,但這個問題涉及的面太廣,我這裡先拋磚引玉了。

問中國可不可以走一條不靠中產階級崛起的路。

先不給答案,現在中國情況正如題主所說,是依靠統治階級+權貴資本主義+各種手套買辦駕馭無產階級工人們前進的金字塔社會,並不是中產階級為主的紡錘形社會。

題主想問的問題其實是:這種沙漏型社會既然已經走了這麼多年看起來仍舊相安無事,那麼是不是可以一直這麼走下去呢?

這裡有三大塊問題。

1,這種模式的社會走了多少年了,這種模式真的相安無事嗎?如果不相安無事的話,是否能以力治國?

2,這種模式帶來的經濟發展是實實在在的發展還是虛幻的泡沫?

3,這種模式到底能不能永遠持續下去。

A1:這種模式是從1978年開始的模式,之前的近代中國並不是這種金字塔模式。

繼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道路探索了很久,從自給自足到以戰養戰,最終通過「土地改革」「沒收官僚資本」「贖買民族資本」等一系列政策,成功把公有制的基礎建立了起來。(這一點是很關鍵的,除了戰爭時期,和平時期根本沒辦法打下公有制的基礎,因為資源的積聚只能依靠--------各種形式的掠奪。)

而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第一代執政集團的全部經濟政策都是只是一種探索,只能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比如歐文人民公社,以及蘇聯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但後面中蘇關係隨著時間的發展惡化了,雖然上當時中蘇在政治文化其實並沒有出現裂痕(當然從亨廷頓的文化衝突論以及各種歷史唯物主義文化角度解釋或許中蘇本來就走不到一起)。但是這樣的中國也依靠人口紅利創造了類似「兩彈一星」這樣的科學奇蹟。

而直到第二代領導集團徹底掌權之後,中國才走上了這條道路,所以這條路的持續時間是39年。

那麼這39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鑒於很多敏感詞,我們知道其實這39年並不太平,所以絕對談不上是相安無事,所以我們直接回答第二小問,以力治國是否可行?

以力治國是否可行又出現了兩個分支問題。

①,隨著科技的發展,中央是否可以通過網路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直接使計劃經濟徹底代替市場經濟。

②,人類的對自由、公平的追求是否用多少物質財富都換不來?

第一個問題,我們目前沒辦法給出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筆者傾向於認為這種模式是可行的,但需要時間來驗證。

第二個問題,我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對於自由又有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兩個問題等待驗證,不過我們依靠直覺是能發現人類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而很大程度上的「公平」的。

而如果公平長期得不到實現,人類的公平需求得不到滿足,社會就會動蕩。

這也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中國這種不靠中產階級的模式的路走了39年,但這種模式長期產生國民衝突,自89之後,政府和人民的關係日益分離,公平越走越遠,社會越來越動蕩,最終循環革命,只不過輪流坐莊罷了。

2,這種模式帶來的經濟發展是實實在在的發展還是虛幻的泡沫?相比以中產階級為主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否真的低效?

A:經濟發展首先至少前30年是實實在在的發展,GDP等一系列數據都顯示了中國的強大內驅力,但我可以直接給最近兩年的經濟起一個新名字,就叫做"騙子經濟",從期貨、外匯、貴金屬、P2P,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領域到微信色情、微商傳銷、微博色情、知乎大V互贊l等新互聯網社交領域。從始至終不創造任何價值---------------除了掏走消費者包中的錢。應該說這全部都是鑽了法律滯後的漏洞,他不產出任何產品,收走你的錢之後並不給你任何回報,很多網路色情行業都是收錢就拉黑,連視頻電交的機會恐怕都不會給你。而我們可以從世界最大色情網站Xvideos每月訪問量44億 比阿里還多! 這類的新聞推算出,中國Sis、Sex8,草榴、微博、微信等一系列黃賭毒到底創造了多少虛假GDP,而這些錢我們可以通過投資乘數等理論算出每年這些毫無意義的GDP就近千億,而通過等,為了償還一系列金融債務而新增的GDP又對實體經濟毫無幫助,所以這兩年中國的優勢也在不斷的放緩,讓我們不禁又想到了"劉易斯拐點""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理論。

雖然如此,但實際上金字塔模式從經濟的角度講,至少目前看來,並不比中產模式低效。

但這裡這個問題論證得並不嚴謹,因為有很多無法控制的變數,比如中國人的勤儉節約努力文化、計劃經濟引導,人口紅利問題,後發優勢,地緣政治問題等等。以及美國二戰勝利果實,美元本位金融遊戲、慣性享樂主義、市場經濟內部博弈的損耗、科技的過濾器、智豬博弈,只靠GDP等數據其實是沒辦法證明什麼的。

3,這種模式到底能不能永遠持續下去。

其實就是問一個問題,公平和效率到底該怎麼處理。

公平越來越遠,社會越來越動蕩,是否意味著政府必須去處理這些事?

有這樣一種說法,等那些舊的一批被剝削階級被淘汰,新的勞動力開始被剝削,這一條利益鏈形成,通過文化和道德把這些人洗腦成努力主義者,或許政府就不用操心公平的事了。

我對這種說法持否定態度,因為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剝削的存在了,真理恐怕只靠洗腦是洗不了的。

這裡如果我們只用「坐而論道」的方式,永遠得不出公平和效率是什麼關係,從各種倫理學政治哲學都可以得出許許多多的結論,有人說效率第一,不需公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有人說公平第一,效率第二。到最後只能吵來吵去或者互發paper大家開心拿教職收割智商稅成為食利階級,實際上仍舊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不如藉助一個經濟學假設,公平和效率均衡的時候,正是社會效用最大化的時候。

因為當公平超出效率的時候,公平就會下降,效率開始增加,而效率超出公平的時候,那麼呼喚公平的聲音會開始變多,公平的邊際效用=效率的邊際效用時,也正是社會效用最大化的時候。

所以以中產階級為支柱的發展模式是公平、效率問題博弈下的均衡,也是最好的崛起之路。


所謂的中產階級本身就是個偽概念,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一部分發達國家無產階級拿到了本國資產階級給他們超過其再生產需要的贖買費,能夠負擔起一些高檔消費品,就產生了一種自己是資產階級接班人的錯覺,結果一到經濟危機,一紙裁員書便能將他們打回原形。


這提問。。。我一直覺得,以人工成本低沾沾自喜的都是辣雞。


大概可能的是,一個沒有中產階層為主要人口構成的國家,革命是大概率的前景。


中國被摁在地上摩擦的那一百年難道是因為中產階級太多?

中國在黑暗裡撞得頭破血流的那三十年難道是因為中產階級太多?

沒有中產之家,就沒有教育和科技,就沒有未來。

如果一個社會只有無產和有產,只會剩下階級鬥爭。


這個特色的國家,什麼都那麼特色。甩掉無產階級了,想說靠資產階級吧,又不好意思說,那就說個靠中產階級吧,不黑不白,好聽。

其實中產階級是資本主義臆造出來的一個詞,是個不存在的階級,目的是掩蓋資無的對立,淡化馬列主義。這個不存在的階級,怎麼靠?


崛起=航母+四代機?

這樣的提問,止增笑耳


可以啊,500家婆羅門13億牲口的日子又不是不能過。


只要還存在社會分層,中層階級都會是一個社會穩定的重要結構性因素。有個社會學隱喻大概是這樣:一個極端的社會像一個城堡——城內住著少數上層階級,城外大量底層階級,中層階級則是在不斷加固城牆,並在城牆上站崗。

這個隱喻非常簡單粗暴,但是卻又非常形象——

上層階級佔據大量資源,主要忙三件事:1.對其他城堡擴張開展外部競爭(做大蛋糕);2.在上層階級內部開展競爭資源(分蛋糕)3.儘可能防止更多外人進入上層階級參與競爭(防止更多人分蛋糕)。

底層階級佔據資源最有限,在極端情況下,沒有蛋糕,野菜都不夠分,那時,底層的狀態基本上是為了生存在互相碾壓,這種已經超越了競爭的碾壓異常殘酷,以極高的淘汰率為代價帶來了快速的進化,經過了無數輪碾壓後存活下來的個體,生存力和戰鬥力都異常強大(有點像煉蠱)。他們不再滿足於逗留在城堡外面,而是渴望到傳說中的城堡內部一探究竟,就通過各種途徑嘗試著一遍遍向城堡內衝擊。

中層階級被夾在上層階級和底層階級之間,感受著來自於上層階級的誘惑和排斥,抵擋著來自底層階級的衝擊。他們努力尋找極窄的空隙擠入上層階級,同時小心翼翼防止跌落底層階級,具體會出現這些情況:1.多數時候,他們的會奮力抵擋來自底層階級的衝擊,維持城堡的現狀,因為這是他們的現狀保存的基礎;2.極少數情況,他們會引導下層階級進入城堡,因為處在中間的他們比上層和底層最能全面了解城堡內外部的情況和規則,這種優勢會讓他們在特殊時期贏得獨特的地位。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複雜而矛盾的中層階級:他們焦慮,努力,保守,傲嬌,搖擺,背叛…中學歷史和政治課本里批判他們小布爾喬亞溫情主義,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脆弱性,背叛性…


謝邀。

實事上,沒有那個國家是靠中產階級崛起的。中產階級是從二戰後到1980年崛起的一個群體,但現在正在逐漸消亡。

這個世界的本質從來就是兩極分化的,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除了貴族和富豪,全都活在生死線稍微往上一點點的地方。而從一戰到1980年,是世界上貧富差距開始縮小的時候。

一戰摧毀了大量財富,大家都過得不好,這個好理解。二戰之後,由於蘇聯的崛起,共產主義運動席捲全球,所以發達國家也開始對富人大量徵稅,並且通過二次分配,為窮人增加了很多福利,這個時代中產階級開始崛起。

而到了1980年代,里根上台,全球新自由主義興起,開始減少對富人的稅收,減少金融監管,貧富差距再度拉大,基本上回到了一站前的水平。而美國的中產階級也開始解體,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夢」的破滅。而從1980年這30多年來,中產階級的財富零增長,很多年輕人的收入水平已經不及父輩當年。這也是全球民粹崛起,特朗普能夠上台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中產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理論上好像如此,但由於中產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就這短短几十年時間的存在感,所以缺乏實際的證據。

而中國呢?我們走的道路是什麼樣子?可以說至今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理想的社會當然是紡錘形的,但是我們這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很顯然靠的是最多數的廉價勞動力,本身也靠的不是中產。

那中國目前形成了穩定的中產經濟群體了嗎?個人認為也沒有。大部分所謂的中產背負了大量的負債,一旦經濟發展陷入停滯,或者房地產泡沫破滅,可能會馬上陷入赤貧。

所以,即便我們想靠中產階級崛起也是不大可能的。未來的優勢在於誰能夠把握下一波浪潮,誰又能夠最早解決國內的矛盾,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的三個層次。

貧富差距太大,是很危險的。

中國人均gdp有美國的60%就可以了,嗯。


中國本來就走不了中產階級路線,特指所謂紡錘形社會結構的中產階級社會。

因為國外發達國家的所謂的中產階級社會,其實是以廣大被剝削欠發達國家的人為底層的。

金字塔結構本來就是必然的穩態結構。

發達國家人口偏少,社會結構搞成紡錘形難度不大,反正有其他國家的人作為底層支撐。

中國這體量,10億人搞成中產,全世界的人也支撐不住。

別想什麼紡錘形了,能搞成梨型就不錯了。


以前一直有一個辯題,說中國發展會不會走上拉美化的道路。中國一直說不會,理由是中國和賣原料的拉美不同,中國可以憑藉工業化和精英集權制度來跳躍拉美化陷阱。

好了,看看這幾年高漲的房價,會發現有些事情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管中國人均很低,但還是可以造出航母四代機

回復:

這點說真的,很扯蛋,中國人人均低,並不代表所有中國人均低,中國至少有2-3億人的生活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是這些人支撐中國有航母四代機。

8億中國人,還有1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中國人,雖說航母四代機,連現在的漁政船都養不起


中國的崛起本來就靠的是無產階級啊,航母和四代機是無產階級的勞動成果,它們存在的意義也是保衛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

現在中國哪來的中產階級?

也許改開前期會有一些中產階級吧,不過現在搞啥都講究技術和資本,中產階級被大資產階級碾碎是秒秒鐘的事情,於是中國的中產階級越來越少,尤其是最近電商搞得這麼猛,大量中產階級一夜回到解放前,現在他們的總人數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計了。

無產階級中的一部分高收入者總是幻想自己是中產階級,這種臀腦分離的思維方式是知乎的主流價值觀。


推薦閱讀:

群眾的眼光到底是不是雪亮的?
怎麼反駁一個巴掌拍不響?
美國大法官勒尼德·漢德說:自由的精神就是對何謂正確不那麼確定的精神。 這句話怎麼理解?
名言警句真的就應該被大多數人奉為座右銘嗎?
機械全自動化會導致更多人失業嗎?

TAG:經濟 | 中國經濟 | 社會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