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6 建築新人賽?

如題,如何評價2016建築新人賽及其獲獎作品?


反對第一名作品。

簡述:

用昂貴的成本成就孤立的,不考慮服務對象的抽象空間,不是值得中低年級學生(新人)學習的理念。

它的問題,就是一惰二費三消極。

0

第一名方案,在核心空間的塑造上那捏得當,效果頗有震撼力。但我看到它的第一眼,便知道東南大學的同學做不出這種方案的。細思之下便想做一次鍵盤俠,告訴我的學弟學妹們,路不同,他走的遠,他得獎,但我們不必為之傾倒。

不能不承認,獲獎方案必有其可取之處。手法堪稱熟稔,切合紀念性空間的理念。幾個龕一樣的小盒子與小尺度的展品(照片)很切合,不至於吞沒展品;高直的筒狀盒子里,漫射光從天空瀰漫而下,使龕的空間具有質量;這些盒子又因為大空間作為背景,隱沒於黑暗,而得到突顯;地面上的水亦非閑筆,它們既作為視覺要素,通過倒影使空間更顯高聳,又作為空間限定要素,含蓄地規定出人行走的朝向和路線,使參觀者能在行走體驗間,感受到空間的秩序。綜上,空間設計的整體完成度無可挑剔,頗有些「多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的感覺。

但是,其理念卻值得進一步討論,主要的問題是理念不當代,具體地說是惰、費和消極三點。

1 惰

何為惰?

惰就是抽象化。

關於抽象化以破題這件事,讓我久久不忘的一個例子,是何凱文老師的考研作文「速成大法」,這個方法很好用,核心思想是把問題升高几個層次,便能以意思含混的句子替代具體的談論,而意思含糊就意味著對鳥語苦大仇深的我們可以少背幾個句子。例如,把作文題目中一切禮義忠言誠等等品德修養都上升為傳統美德,然後碼上預先準備的寫傳統美德的華麗句子;做到更抽象也可以的,何老師說,討論一切正面的話題,都可以用預先背誦的句子,反覆說它重要它重要它重要,七八句話拼起來,就是一篇作文。

第一名的方案,也是放棄思考,以惰破題,以抽象的紀念性應對設計課的具體問題,學的是一條珠玉在前的古典老路。

題目要求做一個的紀念館,於是作者便要設計一個空間來將展品神化,向參觀者宣揚「這10張照片重要重要重要」,然而,10張照片的主題——人際交流,甚至於展品是照片還是其他的小型物品,都已經在考慮範圍之外了。在我看來,以高等級的孤立的紀念性空間作為答案,忽略照片具體的主題,實在是簡單粗暴了,對於設計課來說,難言其可作合適的理念。這種理念的結果是一個萬金油方案。

2 費

可能有人要問:萬金油方案怎麼就不行?這種紀念性,做為一種超越功能的空間特徵,可以應對很多種主題,不正是建築師所追求的嗎?

這裡就要說到空間不當代的第二個問題:費。

何為費?

浪費空間資源。

當代空間的不追求單一空間的神聖,不求通過把所有空間資源投入到單一的空間中,從而避免其成為單純的視覺娛樂。當代空間的優勢是通過不同空間之間產生的關係,相互借用,使人生活中的種種需求(包括用和看)都得到滿足。這種空間是可以充分挖掘空間資源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答辯時被抓住不會節約面積,不會算經濟帳這一點不放很批。

算個經濟帳,造神的成本誰來付?

第一名方案中展覽10張照片佔用的建築體積(注意是體積)龐大不可堪,佔到整個建築體積一多半(整個底層和中庭)。其他功能空間像是上供一般被擠在南北兩側,失去了很多可能性,也完全沒和中庭建立聯繫,沒借到中庭核心空間的一點好處,被壓縮成了可憐的單走廊形式,一側朝南,一側朝北。

作者雖然也有意在南北兩條體量里做出一點空間變化,但效果蒼白,因為作者本來就是在追求極化(空間極化又往往和集權相聯繫)。

假如打開二三層中庭南北的隔牆,其他功能得到了視覺的聯繫,中庭的紀念性效果便要打大折扣了。像康所做的埃克塞特圖書館中,就有類似的效果,中庭和四周空間之間的交流,使得紀念性和均好性得到某種平衡。

3 消極

消極是什麼?

消極就是渲染毀滅與悲劇

想要強調一種正面事物的重要性,有兩種選擇,促使更多人拾起為積極,渲染悲劇之痛為消極。

畢設答辯時,我曾被鄧浩老師質疑,為何要把村裡的廟改做它用,把傳統文化的物質化遺存變成符號來消費?再在附近造個尺度差不多的展覽館,就說自己尊重文化。

新人戰答辯時,豆漿叔說,「是否需要這種紀念性」「這些彼此孤立的盒子是用來和照片中的情景做對比嗎」「不要這麼悲觀」。。。

我們紀念那些遠去不回的,表達我們從未遺忘過去。對並未絕滅的文化和活動,我們是要補上刀,說一句「看吧,真悲劇」,還是說,既要紀念更要促使其重歸日常?

當然應該是後者。

既然頭名方案的理念是「強調人際交流」(不要驚訝,10張照片主題是過去美好的人際交往場景)。那很直接的一個想法就應該是,去探索什麼樣的場景下人會發生交流。就應當把核心空間、空間的高潮,營造成促進人際交流的「社會向心」空間,而不是使人不敢交談,彼此疏遠的「社會離心」空間。

(圖片來自網路)

而頭名方案中呈現出的,恰恰是消極的社會離心空間,毫無複合功能,僅供憑弔。一片神聖肅穆中,怕是密友共游也要噤若寒蟬,看畢匆匆離開了罷。或許,若那10張照片自己有靈魂,比起被當成神像一樣供起來,他們還更希望出現於有歡聲笑語的公園樹蔭下,街邊咖啡館裡。

(圖片來自網路)

山本理顯設計的天津圖書館,一個社會向心空間的例子。它有和頭名方案類似的大過廳中庭,但具備當代空間特質。中心的大過廳自身身作為中庭是狹窄的,難稱氣派,反過來對於學習和交流尺度更親切;它和開放的閱讀和書庫平台,和書牆建立了聯繫,如書庫般充滿讀書空間的氛圍。這種理想的學習交流空間,對於使用者意義遠超視覺追求。

綜上

儘管該方案效果極為出色(我個人對設計者在其中展現的控制力也充滿羨慕),但它依然不應當成為建築觀尚未成型的學生們學習的代表。惰費消極三點,根源在於惰。因為惰於深入具體問題,才會產生消極的空間;因為惰於探索最適用(未必最酷炫)的手法,才使用了一種浪費空間資源的極化策略。一個建築觀較為成熟的高年級學生可以去探索各種新老手法的可能性,形式的可能性,表皮裝飾的可能性,而且也應該多多嘗試,但一個中國新人作品代表的選拔,應該選擇建築觀更加端正的作品,一個值得學弟學妹們多方面學習的作品。

利益相關 :東大建院本科畢業生,圍觀群眾,非參賽者


作為一個沒有進16強的參賽者來強答一發。

其實評選結果出來的時候還是挺出乎意料的,因為有好幾個覺得很不錯的設計都沒有被選上,而好幾個進16強的設計直到答辯完了都並沒有看出來好在哪裡,,,自己也在布好展後逛了一圈選了16個自己覺得最好的設計,最后里面只有2個進入了16強,而且最後的top2自己開始時也並沒有看上,,,可能確實評委老師眼光更獨特一些吧。

Top1其實是勝在營造了一個(或一系列)極具感染力的空間場景,在這一點上和去年Top1的那個茶室設計很像。這種將精力主要投入到若干個特定場景的營造上的方式,會產生非常直接而有力的效果,因此在評審時間較短的競賽中吃香也不足為奇。

然而,今年的top1和去年的茶室方案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後者是一個一年級的、功能單一、限制條件極度弱化的題目,因此它的簡潔、純粹和樸拙都成為其優點所在。然而反觀今年的top1,作為一個大三的博物館設計,功能和限制條件都要複雜且多樣得多,這個時候再【只從空間場景角度考慮設計】,無疑多少顯得有些單薄了。在我想來,這個時候的設計更多應該注重空間的組合秩序,通過對多個空間的整體安排營造綜合的、全方位的感染力,而不是將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到某特定場景上,並且為此犧牲太多本可以解決得更好的因素。

就像我們學校一個老師所說的,「你是在做建築,不是舞台布景,考慮某個單一的場景沒有任何意義,你要考慮的場景的組合和轉換,這其實本質上是安排空間秩序的事。」

Top1的另一個問題在於,作為一個博物館,其設計與其展品事實上是割裂的。雖然設計者名義上說是為了營造人的疏離感以呼應照片主題云云,然而其實營造孤獨感的建築遍地都是,也並不是說非得用來做一個十張照片的博物館啊。還是這個設計,我可不可以把十張照片換成十個佛像?可不可以換成十本名著表達對信息化時代閱讀的擔憂?可不可以換成十種木工工具表達匠人精神在當代的消亡?事實上,這個設計的優點在於營造了一個很棒的神性空間,但幾乎完全忽略了讓設計和展品發生關係。照片這種展品有什麼特徵?觀展方式有那些可能?這十張照片雖是同一主題,彼此又有哪些差異?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是缺少考慮的。

在這一點上,我很認同高票答主「惰」的說法:設計者將設計任務拔高到了一個抽象性的層面,從而讓自己可以更方便地給出一個絕對正確的回答。這樣的處理方式不能說錯誤,但至少沒有達到博物館設計這個題目真正的訓練目的,是一個遺憾。

今年的100強里還有幾個也是做「十張照片博物館」這個題目的,其中有一個選擇了十張透視感很強烈的照片,通過空間營造創造了很有意思的視線變化和近距離觀展體驗,似乎是叫《消逝的風景》。個人很喜歡,有興趣的話不妨去看看。(其他回答里有所有參賽圖紙的鏈接,我這裡就不貼了)

Top2那個方案本來並沒有進入三年級作業的前八強,即本來是沒有資格參加最終答辯的,然而在其他答辯結束時,臨時被以豆漿叔為代表的一眾評委要求增加其答辯。評委們普遍的意見是,這個設計「營造了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空間品質」,去國際上比拼或許有更強大的優勢。然而恕我愚鈍我真沒看出來這個設計的空間為什麼有中國品質,,,我在布展完了溜達時對這個設計的唯一印象就是,感覺它的題目「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和設計本身關係並不是很大——我最開始還以為他要從這句詩里提取個什麼空間或者場景原型作為設計出發點的,,,Anyway如果有哪位朋友能看出這個設計獨到的好處麻煩告訴我一下,我也想學習一個,,,(沒有惡意啊,我是很真心地想知道這個設計好在哪裡,,)

但總的說來,新人賽最後100強的作品,基本上還是能代表各建築院校本科一至三年級最高水平的教學成果。作為剛摸打滾爬過完大二的小透明,看了這麼多優秀作品真的還是收穫頗多。如果所言有什麼偏頗之處,也很真誠地希望能和大家交流討論。

關於2016新人賽還看到了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歡迎大家去交流討論:

清華大學建築系本科基礎階段的教學水平是不是事實上是弱於天大同濟東南西建大等其他老八校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9834942

提問的人和下面一眾答主都匿名了,,,(當然,有一個匿名回答是我的,,)


推薦閱讀:

這種帶有平面變形效果的分析圖怎麼做的?
如何評價 2017 穀雨杯建築設計競賽(原 Revit 杯)數字技術獎《濮蠻聽香》?
如何評價2015年霍普杯二等獎作品《遊戲地牢》?
如何做出治癒風格的小清新建築效果圖?

TAG:建築 | 建築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