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許知遠與羅振宇的對話?

看過《十三邀》第一期的朋友來吐槽


對話本身的主題,其實非常鮮明。許知遠在反覆誘導、強調公眾知識分子的責任,中間給羅振宇挖了好多好多坑,希望羅能跳下去(邏輯思維本身是銷售知識的,又有龐大的受眾。)然而羅振宇其實是躺倒在地的姿態。反覆強調的是自己就是個商人,(其實指責羅是個商人這種話不用說了了,因為羅自己就反覆在強調。我本身就是個商人,做的是知識服務,打開了一扇門,你們自己看,喜歡不喜歡你們自己決定),其後羅從各個角度強調了為什麼自己是個商人以及做個商人的正當性。1、社會碎片化了,救世這件事已經不存在了,誰都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救世。2、救世任何人都無能為力,所以拯救自己就好了。3、時間如此緊迫,沒有時間唱輓歌,抓緊實現自己的目的。4、真正可怕的,其實是有救世想法和救世行為本身。5、社會並不是你看到的那麼可怕,表面激烈的不得了,其實下面並沒有那麼強烈的矛盾。很多都是鍵盤俠。

其後又聊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其實我感興趣的是這部分,羅振宇怎麼看待現在的商業。

1、企業不再是塔,不再穩固,不再有什麼構建的方法,而變成了造浪。

2、企業的核心不再是組織,而是個人。

3、正在做的事情,不一定複合今後的趨勢,做好目前手頭的事情,更重要。

整場訪談,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兩個人都非常聰明,許知遠的每一個坑,其實羅都能意識到,而且羅非常精明,有的回答其實是糊弄過去的;不過有的時候也失言了,比如有一段話,他說他只要對自己,對親人和同事負責,過了一個氣口,他立刻又補上一句,對用戶和股東負責,言下之意,對社會並不負有責任。許知遠就會呵呵呵笑。

邏輯思維號稱500萬粉絲,多少用戶不知道,但是這些人本身就是社會啊,甚至是相當龐大的一部分社會。

總體的來說,就是許知遠說,羅胖,你現在這麼大的影響力,是不是該對社會負些責任啊,怎麼說,怎麼做,是不是要考慮。

羅胖說,嗯……我不要負責,我就是一個商人,做商人分內的事情,付商人應該付的責任。

這個裡面其實有一個悖論,普通商人,賣賣白菜、賣賣蘿蔔,真的只要盡到商人的責任就行了。但是羅胖做的知識服務,某種意義上,無論他願意不願意,其實在輸出一種價值觀,輸出價值觀,是不是需要考慮到社會責任呢?或者由於不可明說的原因,羅胖其實在負責任,在做,但是不能說。而許知遠呢,本身是一個相對傳統的知識分子,喜歡通過說來影響社會負責任。所以會有這樣的碰撞。

不管怎麼說,非常精彩的一場對話。


褻邀,本著愛知求真的態度去看了將近三個小時的完整版,羅胖畢竟講了三年的價值觀,即使面對許知遠挖了不少坑,還是能有一套邏輯把自己圓回來。當然了,羅胖在談話中一直不承認自己輸出價值觀,只是帶著大家去讀書。而其實你選擇介紹什麼書的過程就已經是傳達了一種價值傾向。讓別人替自己讀書固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不是也會同時失去一些什麼呢?可惜我至今為止還沒在市場上看到水平接近、價值相異的同類型節目,這好像不符合小狗追食的市場理論。

其實看過羅輯思維的觀眾對他的這些觀點早已熟知,沒有什麼顛覆性的新說。只想說說「十三邀」這樣的訪談節目是不是能有足夠的吸引力?羅胖當年做「對話」這樣的訪談節目,其實已經碰了壁。就我來說冗長的對話已經挑戰了極大的耐性,這方面可能覺得「奇葩說」這類快節奏又輕鬆愉悅插科打諢的說話節目可能會更獲互聯網觀眾的青睞。


我是覺得,作為觀眾,我能感覺到:

許知遠不是故意要挖坑,其實是他自己內心比較迷茫。

起碼羅振宇是一個選定了某條路的「許知遠」(我們先不論這條路對錯),而許知遠自己還處在一個內心矛盾不知道怎麼選的狀態中。這就很操蛋了,因為我不能理解的是,許知遠怎麼這把歲數了,還維持在沒有選擇的狀態下?

我是覺得,許知遠的問題正在於,他老是糾結於一個事情的「對錯」,而羅振宇會說這事我做了再說,或者我先假設它肯定是對的,但是真要是錯了呢,他其實也能很靈活地馬上調整(比如他曾經信仰的自由主義,U盤式生存,這些方式能解脫知識分子,但是在中國,自由主義做不成一件大事,而我們這票人,其實內心還是想做成有意義的事的。

而許知遠在一邊呢,老是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狀態,事實上,他可能連他擔憂的這群庸眾到底需要的是什麼都沒搞清楚,比如十三邀一場下來三個小時,我這種自詡是小知識分子的人都看不下去,太他媽長了嘛,你說普通人能看下去嗎?我自己是個公關,也干過廣告傳媒,從傳播的角度,你的聲音發不出去,你所說的內容,也只能影響寥寥幾個人而已,那你還談什麼啟發庸眾,改變社會?這方面就是羅振宇們比許知遠們清醒的地方。

許知遠甚至比不上羅永浩,因為曾經的羅永浩起碼有種很堅定的信念。

--------------------------------------

在節目後半段,能看出許知遠自己內心已經感受到了羅振宇的選擇水平要超過他了,所以你能看到,他退化到了一種非常弱勢的,「求認同」「自憐」的狀態(他的表現形式是挖坑,但內心其實是求認同),在這時候再看羅振宇,對這種求認同是比較冷酷的,因為許知遠們那點抓著不放的東西,恰好是羅振宇堅決拋棄的東西。

-------------------------------------

羅振宇為什麼創業?

不管是誰這麼問他,羅振宇都可以躺在那裡笑嘻嘻地說,我是為了掙錢,刻意保持商人的姿態,但是偶爾他又流露出一點想要立德立言的傾向,因為他內心清楚得很,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傻逼,因為媽的誰能說得清楚啊?

但是許知遠們,就會強迫症似的思考這個問題,非得分個是非對錯出來,他們做生意,卻有道德上的潔癖感,老天真地幻想有一條,既能賺錢,又充滿理想主義的道路,這就是舊式文人的臭毛病。許知遠如果一意孤行,但又不像現在這麼軟弱的話,他的最終進化方向,其實就是羅永浩。

但是羅永浩成功了嗎?

所以你看 羅振宇碾壓許知遠,或者羅振宇啟發許知遠,其實換到金庸,就好比風清揚對話思過崖的令狐沖一樣,一邊對另一邊是碾壓的。

只有2017的羅振宇對話2013的羅永浩,那他媽才算得上一場世紀大戰,道與道之間的碰撞,不過我自己來說,可能在老羅如日中天的時候,這場對話會更有看頭,因為2017年的羅永浩,還是不是當年那個剽悍的羅永浩,說不好了。

但這還算得上是一場,風清揚大戰任我行 級別的對話

--------------------------------------------------------

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

其實說句老實話,當今的思潮還真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起碼我在《毛選》里看到的思想深度大大高於現在的有些知識分子。起碼那個年代,領袖就知道分析社會階層搞自下而上的價值觀傳播了,還能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去改變社會。

這一代的年輕人很迷茫,偏激一點看,就是政治課沒學好,兩種思潮在大腦里對撞。

舊式知識分子的臭毛病就在於眼高手低,知行不合一,還tm覺得自己啥都懂,看著老百姓干著急。

過去的知識分子能為廟堂做事,可以在動蕩的年代用滿腔抱負為民請命,但到了我們這一代,這種人內心正在經歷著從未有過的迷茫,所以我個人的選擇是,我們這代人,紮根商業領域不就得了嘛,道理是很清楚的,把北上廣的生意做好了,商業文明下沉到小城市和鄉鎮,這個社會就進步了,當然快手頭條那些low貨不在此列(這兩個產品的價值觀問題實在太大,圓都圓不過來)。

一句話:讀書人都該去狠狠賺錢,好好做文明生意。


很精彩的思想碰撞。

許和羅一個是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半?)現實主義者。兩個知識分子,都受西方思想影響,但因為階級不同(羅跟許是兩個階級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就像知友的比喻,一個貴族和一個工人階級)、經歷不同,在思想上差異很大。對話中除了能了解到羅,也能看到階級對人觀念的影響。當然,重點是羅。

這段對話劃分成三個部分。①羅的經歷②羅怎麼看現在在做的事情③商人的責任

①羅從小在艱苦環境下長大,沒有背景,只能靠自己打拚,體驗過『絕望一樣的窮』。在青春期和工作早期,認真打拚卻未能拼得過社會關係和辦公室政治,後來迎著互聯網的社會浪潮,打破當時的主流認知開始以人的價值為核心做節目,藉助羅輯思維賺錢了。這些經歷後,他說,在財富自由之前想什麼都沒有用,財富自由是個人價值的第一站。

②人生過半,他很著急去實現人生價值。

對羅輯思維,羅認為是一種『站在門口的讚歎』

首先,知識沒有一手二手之分,羅所介紹的,是基於前人思想的提煉和整合,因而是『站在門口』,而不是開闢了一扇門。

其次,通過『讚歎』這種招攬方式,吸引願意進來的人進來看一眼,看完後喜歡不喜歡看的人來決定(輸出內容,不輸出價值)。

對羅輯思維為什麼是現在這種方式來運作,羅講到自己對時代和商業的理解。

首先,這是自媒體的時代,人的價值會高於組織的價值。

其次,企業不再有穩定的模式,要隨著浪潮發展。

最後,未來變得難以預測,做好當下的事情。

③(在未能實現個人價值之前)不救世。

對話中許多次引導到社會責任,羅反覆強調自己是個商人,不應該承擔額外的社會責任。

但羅作為一個『感受過人生被偉大思想點亮』的曾經的理想主義者(羅所說的『年輕時期的理想主義』,『人生被點亮的體驗』。或許因為如此?許認為其實羅心裡還是有社會責任的,幾次試圖引導他說出來,但羅好像有意迴避),對當前的現實主義也有矛盾?(他也講到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是不自洽的。)所以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小標題中不救世的前面用括弧加了條件。

(或許是為了消弭自身的不自洽?)羅發展出『商人是道德的』的理念,並認為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成就。(看,一個『現實主義者』對自己最大成就的判斷不是來自物質領域,而是意識領域,這一點一點都不像真正的現實主義者)他為商人正名,其實也是在為無數像他一樣出身貧寒努力奮鬥剛好小康卻被要求承擔社會責任的人正名。(比如企業要做慈善的例子)

對不救世,羅給了自己的解釋

首先,世界只會更加碎片化(中心化社會VS碎片化社會),不存在某種統一的思想對所有人都適用。不同認知領域的人無法對話,對和錯變的模糊不清 ;

其次,在碎片化的世界,每個人管好自己和自己周遭相關的人,就已經是在為社會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

最後,人生過半,自己的事情還沒管好,來不及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看到有知友說,羅作為自身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媒體人,他在什麼門口讚歎,已經是在傳播。我同意『已經是在傳播』這個觀點。傳播行為本身放在西方沒毛病,只是在我大天朝,媒體是受政府監督的。


羅胖前後矛盾不少,各種抖機靈回答也充分表露他就是個商人。

而且從他嘴裡聽到了很多成功學段子,不過是用一種更高級的語言包裝過。


簡單打個比方,如果放在工業革命時代!許知遠代表貴族,羅振宇代表工商業者,廣大人民還是農民群眾。。


就如羅胖所說

認知是人之間最大的壁壘


精明的利己主義者


如果你的水平足夠,你就會知道許知遠和羅胖不是一個維度的存在,差距已經大到一個想十幾歲未成年和一個有著豐富閱歷成年人之間的差距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軍事評論員宋忠平稱稱「文化枯井現象讓《芳華》有了市場」?
怎樣評價《水滸傳》中宋江這個人?
有哪些名不符其實的旅遊景點?當去了後發現一點都不好玩?
中國GDP已經全球第二了,遙遙領先於日本。為何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這麼差?和全球第二的綜合國力不成比例?
為什麼部分作家在發表對社會的看法的時候喜歡攻擊從事商業活動的人並藉此營造優越感?隱藏在這一現象後的心理和社會原因有哪些?

TAG:文化 | 人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