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會被電小提琴取代么?

題主看了鋼琴那個問題想起來問的

USTC化學狗,會拉小提琴(敢說會拉來個巴赫無伴奏聽聽? 笑 不會)

相關問題:鋼琴會被電鋼琴取代么?


卸腰。

很久以前,我參加過一個音樂會。同台演出的還有一個電小提琴獨奏。演出完了主持人拜訪他,問了一些關於這個神奇的樂器的問題。最後主持人問:「你平時在家也是練電小提琴嗎?」

答曰:「不練。平時練琴就用真的小提琴。」

「為什麼?」

「省電。」


題主

別說巴赫,你要是會拉開塞。這個問題你都不會跑來知乎提問的.....


電小提琴地位可悲啊~

電吉他好歹有人發展新技術,利用新音色創造新音樂……

電貝司比電吉他還要成功……畢竟電貝司的原型倍低音提琴比音箱+貝斯還不便攜。

電鋼琴(數位)好歹在易於維護、便攜、價格低廉方面有優勢。

電小提琴除了平時練習的時候如過不插電的話聲小不會擾民之外就沒別的優勢了吧……那直接用實心木頭做個練慣用的靜音琴就好了,還買電小提琴幹嘛……


電子小提琴不是電子樂器 只是電聲樂器而已

電提琴和小提琴的關係更接近『電箱吉他-民謠吉他』而非『鋼琴-電鋼琴』

樓上真有幾個沒學過電的

如果真的可以取代了,那直接用midi控制器,各種生效模擬器就好了么


不會 替代不了。

且等著時代發展吧。

一把好木琴 ,發出來的是那種讓人分分鐘想嫁給演奏家的聲音。

電提琴代替不了的。


謝邀…

不會…

因為不是所有拉琴的人都有小細腿大胸器會扭臀…

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接私活時穿殺馬特閃片衣…

也不能讓男演奏員沒飯吃…


電吉他替代了古典吉他嗎…


不會吧。注意是吧哦。我從樂器本身,使用場景,音樂家的存在三個角度來講。

首先從樂器本身來說,電提琴是沒有表現力的,無法對不同的演奏法進行反應。同時制琴行業,才處於一個加速狀態,好的提琴,小中大低都包括,是師傅手藝和智慧的結晶。而每一位師傅,都還在各自做著研發的努力,比如嘗試改變油漆配方,改變形狀尺寸和不同部件的位置。只要有市場存在,他們會一直堅持下去,提供具有個性的,讓樂手喜愛的小提琴。樂器,必須是演奏者完完全全的載體,通過展現演奏者對音量音色節奏的控制,甚至音高的調整,來表現內在情感。演奏者是願意為此付錢的,音樂學院學生的琴應該是大幾萬塊,有望成為獨奏家的學生會更早用更貴的琴。

然後說到音樂家,這裡面包括普通樂手。樂手除了他演奏的音樂,音樂背後所凝結的統稱文化的東西更加珍貴。從來沒有一樣工具,能夠消滅人類對自身能力挑戰的願望。熱兵器不能淘汰格鬥技巧,汽車很方便但大家還是要練跑步,阿爾法狗出現但人也還是會下圍棋。

我要插播一個有趣的事情,以前我坐樂隊有一次五個小號坐我後面,我覺得太特么響了。又有一次,跟一個央院的男高音學生排歌劇,站我前面,我去,五個小號算什麼。天賦的差距,真的是……

對於觀眾來說,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效果只是一方面,音樂家,運動員的天賦,其所經受的磨練以及這磨練賦予其的獨一無二,乃至此人的人格都更為重要。而對於音樂家而言,自己的滿腔情感,精巧技藝,用一件誰拉都出差不多聲兒的琴,顯然是不能接受的。電提琴目前沒有這樣的文化,在可期的未來,也看不到端倪。

最後說場景和產品,因為這兩者的變革,有可能改變這個行業。電子產品的優勢從來都是巨大的:低成本,工業化,便於量產,軟體可以幫助使用者輕鬆做到。電子錶,數碼相機,他們的普及前提是有一個普遍的需求。這點在提琴行業還不能看到,拉琴的人即便不能有好的右手表現力,完成一定作品,具備基本右手技術,也需要很多年的系統練習,電子設備並不能消除演奏門檻。

電琴的另一個「優勢」是音量。當一個或很少幾個音樂人,在戶外,面對巨大量的觀眾時,需要擴音。在古典音樂界這樣的情況比較少。戶外最著名的古典音樂盛事柏林森林音樂節,在柏林郊外瓦爾德尼森林劇場,劇場可容納兩萬多人。

他們是採用劇場整體收音擴音的。(對,擴音器是電琴的替代品之一)。

古典音樂市場沒有那麼大,對樂手和聽眾都有很高的門檻。電琴其實沒有解決演奏者的問題。除非未來發生了一個現象級的事情,完全消滅了目前原料-制琴-演奏者-聽眾的關係中的某一環,或完全改變了一個人群的習慣(比如突然世界上一丁點木材也沒有了,或突然所有地球人都不需要培養就愛聽古典作品),否則電琴不會成為主流,取代就更不要想了。


電子琴、電小提琴、電吉他的哲學性質完全不同的,我猜你對這個層面的內核問題本身更感興趣超過具體的電小提琴吧。

電子琴:玩具。

電小提琴:一種樂器的另一種實現形式,不過遜色不少。

電吉他:直接算作另一種樂器。

區分點:錄音還是純電子音(能否創新),電子音是數據還是手感(能否創作)。


不認為任何藝術類的物體能完全取代另一種。只有工具才能被取代,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工具也可以是藝術品。又不是動植物,人類創造的東西哪有那麼容易消亡,消亡了的還有人費勁千辛萬苦重現出來。

反過來說,小提琴能完全取代電小提琴嘛?我認為不能。有的賣能說明還是有一些受眾吧。


第一:電小提琴和電鋼琴是完全不同的原理。電小提琴幾乎不可能還原木小提琴的音色。

任何一個替代問題的出發點就是能不能很好的做到被替代物的功能,電鋼琴可以較好的模擬鋼琴的音色,以至於讓99%的人都難以分辨,而電小提琴呢?

電小提琴是用拾音器拾音,再經過一系列效果器最終接到音箱上的。注意從頭到尾都是聲音信號在傳遞。拾音器出來的信號必然乾燥,生硬,和帶有共振的木提琴音色完全不同。

電鋼琴是直接數字化,用力度,按鍵,時長等等midi信號來傳遞聲音的,只要能把midi信號轉換回聲音信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需要的音色。

為什麼小提琴不能用midi呢?因為小提琴的力度每一毫秒都在變化啊,不像鋼琴那樣按下去之後就不會有變化了。

第二:電小提琴不具有小提琴的很多優勢。

當初討論電鋼琴和鋼琴的關係,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電鋼琴便宜便攜,可以適應更多的場景,而電小提琴呢?

電小提琴和電吉他類似,而電吉他是什麼概念?想要玩電吉他,需要投入比木吉他多兩三倍的價格,才能拿到一個比木吉他還重三四倍的大木頭疙瘩和一個搬不動的大音箱。沒有價格優勢,沒有便攜優勢,你說一個電提琴替換木提琴的道理?


恕我直言····

我一直覺得電小提琴那種東西是沒有靈魂的玩意兒····

當然假如以後這種狀況改變了那另當別論。畢竟小提琴永遠不進步的話就和京劇什麼的一樣了嘛……


電小提琴的音色和外形與木質提琴相比更具現代感,可以很好的融入電聲樂隊更恰當的表現流行音樂。加上本身有修音功能對指法要求低、聲音大小完全靠音響隨意調節兩大優點,正好彌補了木質提琴在非正規音樂會等公共場所 面對音樂修養中等水平聽音樂只追尋衝擊感的人群 獨奏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木質小提琴從製作工藝上更像是對音樂的尊重,從選木板到上漆 從加碼到上弦 再到配弓,制出一把好琴不可流水線化的過程太多了,制琴師用心制出來的是一把「有血有肉」的琴。

從音色上看 不要說電小提琴能不能發出跟木質提琴一樣的聲音,連每把小提琴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就算同一把小提琴在不同人手裡發出的音色也是不一樣的。腕力輕重、琴弦張弛、木板濕度等諸多因素都在影響的木質提琴的音色。每一個影響它音色的因素同時也在塑造它的獨一無二性。

至於演繹曲譜 ,簡單舉個例子 用電子小提琴拉巴赫、帕格尼尼、大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就好像用英文念李白、杜甫、蘇軾的詩。你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不同工具去表達同一個意思,但你只是無限靠近原意轉述原意而不是原意本身。

電小提琴表現張力很強 可以進電聲樂隊可以在舞台上結合跳動的表演,同時製造視覺衝擊和聽覺震撼。而木製提琴更適合在交響樂隊里 更適合進教堂 進音樂廳 進歌劇院 做藝術熏陶 做心靈撫慰 做情感表達。

電小提琴的確不能替代小提琴 但是這並不算做電琴的缺點,它有屬於它自己的存在價值。

就好像 AI可以有AI的價值,儘管它還是不能代替人。


居然有人問這樣的問題。。。。當然不可能啊親!小提琴的發生原理是一個多維度多角度的立體共振,在空間里產生的聲場是多方位的,點小提琴只能通過擴音器發聲,無法模擬那樣完整的聲場。而且對於電小提琴來說輸入的信號只有振幅和頻率兩個維度的信號,很多拉弦的細節都丟失了,物理上就算模仿也無法模仿出優秀的真小提琴的聲音的。


不可能取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凱歌電影《和你在一起》?
求西方古典音樂,帶有宮庭風,輕鬆愉快,適合慶典用?
有哪些好聽的小提琴鋼琴合奏曲推薦?
怎麼在宿舍無聲的練習小提琴呢?
為什麼小提琴的降a不等於升g?

TAG:音樂 | 小提琴 | 電子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