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如何看待南洋華人?特別是馬來西亞華人?

如題,中國人如何看待南洋華人?特別是馬來西亞華人?如果不談官方的對國籍的安排,不談華人、華僑、華裔這種身份,純粹你個人的認識和、想法、情感是怎麼看?

在網上發現很多人都認為當初南洋華人老一輩出去,是自作自虐,現在中國強大了才說什麼XXXXX,等等諸如此類的,好像一切不再中國大陸的中華民族就是叛徒、走狗,我內心很難受、不舒服。我不認為什麼付出就要有回報,而只是不明白這種指責。高曉松說,猶太人分開了上千年,沒有共同的語言、膚色、政治述求,可是他們可以在一起。為什麼我們不能?

第一,根據我家、鄰居家、親戚家的情況,聽外公說,當年整個華人新村,99.999%的人在南洋掙的錢,幾乎會把工資的65%匯回去中國,外婆受不了了,有過一兩次偷偷把中國寄來的信件藏起來,因為外婆知道外公一看到信件就去寄錢,家裡其實根本也沒錢了。後來外公外婆做生意掙錢了,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中國的弟妹們寄各種除了錢以外的生活物品,等到後來飛機普及了,立馬飛回去看弟弟妹妹,然後回去是抱頭痛哭,然後蓋學校。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地,有很多華僑小學,華僑中學。

第二,他們當初離開和去東洋和西洋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是出自於貧困沒飯吃,然後中國當時的蛇頭誘騙說可以下南洋去掙很多錢,也就是所謂「賣豬仔」。因此,怎麼可以說我的祖輩是拋棄祖國遠離故鄉呢?我的祖輩墓碑上的字用文言文刻的字,內容的意思是大概是「無法落葉歸根但心繫祖國」,連墳頭的朝向都是面向中國。

第三,根據《孫中山在南洋》,「南洋華僑的經濟支持是孫中山革命經費的主要來源,有的華僑甚至不惜毀家紓難,歸國革命,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孫中山稱讚華僑為革命之母。」

如果可以註明你說廣東、福建、海南,或是其他省市的更好。

因為我想知道廣福海和其他地方的人看華人是否一樣,謝謝。


大三的時候組織了一個去四川的調研活動,主要成員是我校學生,和台灣五大名校的學生,另外有一個馬來西亞華人。活動時間時長二十天左右,所以還是有一些觀察。

首先,無論是台灣人,大陸人還是馬來西亞華人,首先都是華人,同文同種同源,所以如果不特意留心,平時真沒太大的差別。

其次,非常明顯地感覺,馬來西亞華人對華人的身份非常認同,非常自豪,強調中國人或馬來西亞華人只是因為國籍不同,相互之間的心理親近感很強。他除了強調馬來西亞國籍以外,特意區分中國人和華人的用語之外,真的就是同胞,絕對不會有外國友人的感覺。

再次,他跟我說了很多馬來西亞華人在當地所受的歧視,以及他們為了保持華人的血統和文化的傳承所作的抗爭,之後看朋友圈發現他回國也致力於這方面的工作,內心不感動是不可能的。國籍不重要,文化上的華人認同才是真正的認同。對文字,語言,傳統等發自心底的珍惜和自豪,在困境中的不屈地抗爭和傳承,讓我無法將之視為「非我族類」。為什麼入了外國籍而且跪舔白種人的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認同他們是同胞,卻對這些認同自己文化和血緣的人視為外邦人呢?對我來說,如果他們不反感,我願意將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為同胞,甚於台灣人,新加坡華人,世界各地的香蕉人華僑華裔。華人也好,中國人也好,都是華夏子孫炎黃子孫,也就是近代一百多年我們按國籍區分自己的身份而已。在長久的歷史裡,中國人的標準是按不是接受華夏文化,連血緣都不重要。


國人(尤其大陸人)對祖先、血緣、文化的認同通常排在第一位。在大多數國人的主觀意識里,無論新加坡華人還是馬來華人甚至是越南、泰國華人,因為具有「華」的血統,與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區別不大,因此是同胞。所以,菲律賓排華事件,本質上雖是他國國內得衝突和種族暴力事件,但在國人眼裡則成了國際事件,是對中國不可容忍的挑釁和冒犯,甚至是戰爭。

然而此時,有些海外華人說不定還在疑惑呢:我們自己家裡打架,民族矛盾,關你們外國人什麼事兒?

我們幼時即被教育:炎黃子孫,同根同源,兄弟一家。當然事實上,我們與海外華人也確實同根同源兄弟一家,可人家當不當我們是兄弟親族,接不接受我們的熱忱,那就另當別論了。熱臉貼冷屁股還被扇一巴掌的事兒,我們已經在面對台灣年輕人的時候遭遇過一次了,就更別提國外了。

不過無論如何,你當我是同胞,我抱之熱情,你不當我是同胞,我只能抱以遺憾了。


「你們中國人老犯一個錯誤,老不把我當外國人,聊天時老把我當成你們國家的人。老說北京怎麼樣上海怎麼樣我們國內怎麼樣發生什麼事,你們北京關我什麼事?你們上海關我什麼事?你們國內關我什麼事?」除了西藏外,跑遍全中國各省的一個馬來西亞男生髮言。

在境外,個人理智告訴我自己,華人華僑華裔有的厭惡鄙視中國人,甚至有的以自己有中國血統為恥的,更別說什麼對中國有歸屬感的。遇到這些人,表面我很冷漠沒表情,但還是對所有的華人華僑華裔有一種同胞的感覺。特別是了解了馬來西亞華人對華文教育的堅持和不容易。


海外華人也是分地區的,地區不同差異也特別大,比如新加坡,除了大陸新移民和一些有中華情節的人,剩下的大多是香蕉人,對中華民族沒什麼認同感,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家,國歌馬來語,官方語言馬來語,其餘大多時候用的英語其次就是閩南話粵語。接觸比較多的是大馬華人,對於中華民族認同度極高,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的特別好,人人都以炎黃子孫為傲,要知道馬國政府是不支持華校的,對於華文教育也是充滿敵視打壓,但是在這種背景下,華文教育依然能發展壯大,殊為不易,在海外來說,馬來華人也是對中國大陸最親近的一支華人,而且馬來西亞華人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中國發展壯大了,或許對於我們沒什麼直接的好處,但中國大陸要是不行了,對我們絕對是有壞處的。我覺得這點認識是相當清醒的。不像有些地區的華人,巴不得中國大陸崩壞,對中國充滿敵視跟偏見。總之中國人對於海外華人還是充滿親近感的,畢竟都是同文同種,只是很多時候都是熱臉貼冷屁股,國外留學的都知道,坑中國人最狠的還是華人,一點都不手軟。華人這個群體太大,有好有壞,只要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這個道理放在哪裡都一樣。


我是浙江人,下面說的,都是我自己個人的感受。

總體上說,我很喜歡大馬的華人,雖然國籍不同,但我仍然覺得我們是血濃於水的關係。

浙江不像福建、廣東或是海南,下南洋的不多,平常和老一輩人嘮嗑,會聊到誰誰誰當年逃去了香港,誰誰誰政治避難跟去了台灣,誰誰誰運氣好趁早變現家財跑去了美國從頭開始,但我還真沒有聽到過自己有哪位長輩向南一直到了馬來西亞的,(題外話:這輩人真是挺不幸的,其實不管是留是走,又不管走到了哪裡,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所以我在沒去吉隆坡生活過之前,總體上對你們的看法很中性,就只是聽說過你們,覺得大家是同胞,同宗同源。

對了,我們家有一年的除夕夜是在雲頂度過,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學生,只是單純地覺得,天吶這真是一點出國的感覺都沒有,上個洗手間背景音樂都是「恭啊恭啊恭喜你」,不過也正因為這種「毫無出國感」的體驗,讓我對馬來西亞產生了最初的一些親切感,只是我那時候還太小,無法把大馬和大馬華人分割開來看,也不會想到,讓我產生親切感的,更確切來說,是大馬華人對春節這一傳統的堅守。

成年後,我在吉隆坡生活過個把月,而對大馬華人的喜歡,幾乎全是在那個時候積累起來的。

那會兒我不喜歡馬來人(被坑過),但會和印度人交朋友,只是,我接觸最多的,最信任的,還是大馬華人。你知道,有時候出門在外,所謂的血脈同胞才是最需要提防的,但大馬華人是不同的,也許是我運氣好,也許是因為我看著無害,總之我所遇到的大馬華人,在面對我的時候,流露出的神態,用善意和熱情這樣的辭彙真是遠遠不能夠形容的,非要說的話,大概是一種因為共享血脈而產生的親情。(老實說,我總覺得我在馬來的個把月,就像是身處在大馬華人的保護下一樣,而有的時候,「保護人」甚至還小過我,這就很尷尬了。。。)

我覺得我當時交談過的,交往過的,應該都是新客華人,因為新客華人在馬來的時間不算很久,所以對大陸仍然有歸屬感。我當時有幾位華人朋友,他們有些隔幾年就會回去廣東祭祖掃墓,有幾位則是直接想去上海工作。對了,我突然想起一件小事,有次我在吉隆坡搭計程車,司機真是特別能侃,在知道我是大陸人之後,直接表示了對中國近三十年發展成果的自豪,語氣的豪邁程度讓我這個大陸人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可就是這樣的歸屬感,讓我覺得,沒錯,我們雖然國籍不同,但你們真的,是血脈同胞。

老實說,了解多了之後,我真是很佩服你們的堅韌。在異國他鄉紮根不容易,而你們這個根扎得還非常好,政治經濟文化上都在馬來西亞佔了一席之地,真是非常厲害。


我是北方人。首先,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自作自虐"這樣的評論呢。我們普遍接受的歷史教育是,南洋華人非常有民族精神,對中國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我個人一直是很心疼南洋華人的處境。因為看過觸目驚心的98年印尼屠華的圖片,也對馬來不公平的民族政策有所耳聞。更多時候是感覺中國還不夠強大,影響力還不足讓海外的同胞免受不人道的磨難。


我是福建漳州人,純美中學(漳浦二中)印尼華僑捐錢建的,岱嵩島的威廉獎學金(好像是香港的華僑),岱嵩島的保健站,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華僑捐款,還有很多很多,曾經我們大陸貧窮的時候,多虧了這群善良的阿公阿嬤,這是我在生活中實在的感受到的。

我們的歷史課本上有你們的事迹,是我們漳州的地方性教材,如果又回家鄉我可以找出來給你們看看,我知道大馬有很多講閩南話的,阿牛祖籍是我們漳州的啦啦啦,第六中學有成長心連心活動,新加坡華僑弄的好像是。

再補充一下,說那些話的人真的很讓人討厭,我也是來自僑鄉的人,扯遠一點的親戚在南洋的也有,我感覺當時大家為了更好的生存條件下南洋討生活沒什麼可恥的,就像有些人從內陸來我們沿海打工一樣,難道我就能說他們背叛家鄉嗎?我知道很多第一代南洋華僑心裡都裝著中國,我回憶一下我們漳州歷史課本里的華僑事迹:廈門華僑陳嘉庚變賣資產回廈門建學校,集美中學,廈門大學,南洋機工回鄉抗戰,還有捐錢抗戰的(sorry,我忘記名字了,陳嘉庚好像有捐,雖然他是廈門的,但印象中我們的課本也有寫,畢竟閩南都是自己人嘛)

剛剛查了一下,《漳州歷史》專門設了一章講華人華僑

第五章 溯源連本是一家(此書一共八章)

是中考的內容之一。


轉載一篇老文,2005年左右的,雖然比較長,但是值得讀!

此文鏈接:【轉載】海峽/傳統華人

轉載者按:由於原網站(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已經不存在了,目前在網上能找到的最早出處是水木社區,姑且把這篇2007年的文章的鏈接暫定為http://ar.newsmth.net/abyu-ddppp.html,水木社區 (Sat Apr 28 00:19:08 2007)

這是一篇很長的文章,是一位當時在北大留學的馬來華人的一篇總結性文章。我很偶然地在李光耀去世的前一天看到這篇文章,當時就想把它轉載到本論壇,但是因為一直事忙,又找不到原始出處,就耽誤了下來。今天想起來找了一下,發現原始鏈接已經不存在了,並且作者是歡迎轉載交流的。鑒於我所認可的本文價值,我就義無反顧地將其貼了過來。

這是一篇可以總結為東南亞華人——尤其是馬來亞華人心靈史的文章,耐心看完本文,相信很多讀者會對很多現象、問題和困擾有一定程度的解惑。至於是哪些現象、問題和困擾,相信看完之後很多讀者都會找得到自己的問題和答案。

華人在南洋

無語了,這麼長的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實在是找不出哪裡敏感了,給知乎回私信也沒有見回。

大家感興趣的自己原找鏈接看吧!

此文章鏈接:【轉載】海峽/傳統華人


廣東人!以下僅代表本人看法!中國網民素質因為地域發展極度不平衡的關係參差不齊,就連在我們本土論壇上,只要是省份+人的稱呼,多少都會帶點歧視色彩, 如河南人 上海人 新疆人 北京人。而據大數據統計,中國網民有相當一大部分只有小學 初中 高中學歷,普通民眾大多沒有享受到伴隨經濟騰飛帶來的物質精神文明享受,底層人民的戾性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抒發的窗口,但是在網上即刻搖身一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陸空三軍大元帥,踏平日本,武統台灣。題主不必太在意這些鍵盤政治家的看法,海外華人在近代對中國崛起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儘管政權更迭,也一樣心系華夏,這份功勞在歷史上都是不可抹殺的。我看過很多台灣節目中,台灣民眾與東南亞華人來往密切,也是十分感觸,也希望大陸民眾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心無芥蒂的與你們來往接觸。例如由大陸媒體舉辦的《中國好聲音》也能看到很多港澳台還有馬來華人的身影,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就讓大家一起為中華民族崛起努力。加油!


抗戰期間,愛國僑領陳嘉庚號召,認為事關抗日大業,義不容辭,舉起了招募大旗。招募機工的廣告一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南洋華僑青年積極響應,報名踴躍。經過嚴格的篩選,3200多人分批回國,大都奮戰在滇緬公路上。 南僑機工戰死、病亡、失蹤1000多人。檳城華僑籌賑會婦女部職員白雪嬌因顧慮家庭阻攔,化名施夏圭隨機工隊回國抗日。臨行前,她留給父母一封告別信,信中說:「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南洋機工:女扮男裝回國抗日!

1938年10月以後,中國東南的海陸交通均被日軍切斷,新開闢的滇緬公路成為運輸國際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該路全長1146公里,崎嶇艱險難行。圖為「抗戰輸血管」--滇緬公路。滇緬公路工程初竣,急需大批汽車司機和修理工(通稱「機工」),1939年,南僑總會受國民政府委託。招募約3200名華僑機工回國效力。陳嘉庚關於招募機工的信函。

  馬來亞雪蘭莪集華俱樂部歡送機工回國服務盛況。新加坡華僑熱烈歡送機工隊回國服務。回國參戰的機工在檳城登輪的情景。陳嘉庚介紹許志光送母及妻兒回原籍安居、爾後赴滇緬路服務的信件。

  檳城華僑籌賑會婦女部職員白雪嬌因顧慮家庭阻攔,化名施夏圭隨機工隊回國抗日。臨行前,她留給父母一封告別信,載於1939年5月19日《光華日報》新聞版。信中說:「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華僑機工車隊是個朝氣蓬勃的戰鬥集體。這是他們的「運輸救國歌」。

根在中國


在知乎上,我已經把能得罪的馬國華人全部得罪一遍了,所以也不怕再得罪一下你們。其實,路過這個問題幾次了,但一直沒有回答,因為我很糾結,到底應該如何評價你們呢??有點無從下嘴。

突然,靈光乍閃,發現「糾結」這個詞,用來形容你們再也合適不過了。

所以,我對馬國華人的看法是:馬國華人是一個非常糾結、非常矛盾的族群!

一、對中國(大陸)和中國人(大陸人)的態度很糾結。

李光耀這個海峽華人為了斷絕新加坡中國新移民對中國的一絲執念(傳過幾代的華人早就對中國沒什麼感情了),也為了消除其政敵的根基,特意解禁了新加坡去中國的航班,讓新加坡人親身去體會一下中國大陸是一個多麼貧窮落後愚昧可怕的地方。這種對中國大陸及大陸人的鄙視自此開始蔓延。馬來西亞華人當然不是新加坡人,發展水平也遠不如新加坡,但畢竟離新加坡近,而且當年馬來西亞的發展水平至少也好過大陸地區。所以,難免也開始得意洋洋,以第一世界的公民自居了,俯視起第三世界的人民了啦。這幾年,馬國開始不景氣,但好歹留有一點家底,名義上的人均GDP還是有九千多美刀哦。鄙視大陸人,可能還會有那麼一點點,但底氣顯然已經不是那麼足了。所以,不太常罵大陸人窮和落後了,開始跳起腳來罵「暴發戶的素質能有多高」什麼的。

二、對馬來西亞這個祖國的態度很糾結。

@葉俊權 義正詞嚴地表達了對馬來西亞的愛國之心!我很感動!也很欽佩!土共以後還是要向馬來西亞政府多多學學怎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點,我給土共負分,給馬來西亞九十九分。少給一分,怕它驕傲。

可是,至少中上層的某些馬國華人,似乎並不是這麼想的。以前看馬國華人的報紙,說馬國資本外流似乎是佔到同年度中國資本外流的三分之一多,然後再狠狠地把中國嘲諷了一下。看吧,中國的資本外流比我們嚴重多了!可是,馬國現在全國全年的GDP,都低於中國大陸四大一線城市的任何一個了。到底是哪個國家更嚴重,我也弄不清。再說了,最近幾年,放棄馬國國籍,想盡各種辦法,移民去第一世界的馬國人中,馬國華人的比例可是遠遠超過其它族裔的。似乎是在九成左右。所以,我還是堅持認為:對馬來西亞這個祖國比較糾結。

三、對馬來人(穆斯林)的態度很糾結。

有些時候有些事兒,不是不接觸,就可以避免,畢竟同住一個屋檐下。說馬國華人對馬來人沒有怨言的,應該也就只有知乎上的馬國華人吧。現實中,這樣的馬國華人比較少,應該說是很少很少很少。畢竟,馬國政府的各項政策的制定都是公然地偏向馬來人。親兄弟還怕父母偏心,這種並非同父母同源泉的,更不必說了。但是,即使再不滿,馬國華人又能做什麼呢?敢大聲說反對嗎?當然不敢!人家手裡可是有槍有炮。也只能在背後憤憤地罵幾句罷了。

環境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嘗試去適應吧。平日里,面子上,馬來人和華人相處得還可以,都很客氣。畢竟,真的鬥起來,也是兩敗俱傷。馬來人雖然佔優勢,卻也沒有完勝的把握,而且擔心某些國家會暗中插手,從中漁利。馬國華人,單靠其自身的力量呢,絕無勝算。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維持這種均勢。所以,你會發現:馬國華人對馬來人比馬國華人對中國人有禮貌得多,但這絕不意味彼此信任、親密無間!

四、對其他族(除馬來人外)的態度也很糾結。

這一點是我非常不理解的,但又確實存在。馬國華人竟然看不起其它民族!(除馬來人以後的其它民族,有些是穆斯林,有些不是穆斯林。)我曾想,如果馬國華人不能在國內團結馬來人合法地做點什麼,至少可以團結其它民族合法地做點什麼。我不能說是所有馬國華人,但是,有相當一部分馬國華人從骨子裡還是輕視其它民族的。以前看過一篇馬國華人媒體的報道,說是一個馬國印度人在吉隆坡某個區硬上了一條母狗,並割下了母狗的生殖器。這篇報道瞬間被刷爆,評論里有馬國華人對馬國印度人各種調侃。除了馬國印度人,某些馬國華人也認為其它非馬來民族:窮、懶惰、蠢!(馬國華人輕視中國大陸人時,也用過「窮」這個理由。但似乎是從來沒聽過馬國華人罵中國大陸人蠢的,可能還是看在同源的份上,給了大陸人一絲薄面吧。感謝如此深情!)

五、對國陣政府的態度很糾結。

現在,知乎上的馬國華人幾乎是一邊倒地痛恨國陣政府的,很多馬國華人也真的不喜歡這個政府。不過,一些與政府關係密切的馬國華人至今還是在挺政府的吧。很多馬國華人支持並參與黃衫軍的遊行示威,堅挺政府的紅衫軍於是就跑出來和黃衫軍對峙。馬華公會裡的一些華人代表參加的是紅衫軍吧。而且,從歷史上看,也曾出現過大批華人支持國陣政府的情景,尤其是在民主行動黨與伊斯蘭黨合作的期間。和非常激進的伊斯蘭黨相比,國陣政府看起來好像也沒有那麼壞了。

馬哈蒂爾執政時期,雖然他比較有馬來民族主義情結,雖然他對五一三事件中死傷的馬國華人並沒有多少同情心,雖然他致力於提高馬來人的經濟地位而想動一下馬國華人手裡的股本,雖然他有一點獨斷專行。但是,他執政期間,馬國發展迅速,整個經濟蛋糕變大了,馬國華人手裡的份額即使變少了,但總量還是隨大盤增加了。馬國華人,在那個時候,似乎也並不反對他領導的國陣政府,不是嗎?

六、對本族今後在馬國社會政治中應當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很迷惘。

未來的事情,無解。

(把原第一點和第二點合併了。)


我就說一件事,

可能有點偏題,但是我覺的這件事值得一說。

我人在美國,我有一次坐Norwegian gem游輪玩,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島嶼(靠近virgin island ),靠岸後我找點東西吃。結果你猜怎麼著, 我找到了一家中餐館。

一個只有一家醫院的不知名的小島上有一家中餐館。

我詢問了一下,老闆娘是福建廈門的,祖上是當年戰亂時期坐船逃出來的。一家子就糊裡糊塗的開了這麼一家店, 因為這小島最初也沒多少通信設備, 他們就自己改良食物,一點一點的符合當地人的口味(所以這是我見過唯一一家沒有general dao chicken的西式中餐館!)。

我說我以前也廈門讀書,現在廈門發展可好了,都要通地鐵了。結果她一聽高興,給我炒了個青菜。

雖然是小事, 但是我覺得當年下海的華人都好辛苦。要自己創造財富,改善一切的生活環境。老闆娘的父輩漂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島嶼,硬生生把孩子拉扯大,賺錢,真的很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還把推廣中餐到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大霧)


從歷史上說,南洋華人的祖輩跑南洋大不是為了發財(商人)就是為了活命(失地農民,被販賣的豬仔等),我個人還是可以理解的。

而世界進入近代史(1840尤其是1911年以後)以來,南洋華人也算是心繫故國,總的來說不算是虧了他們華人的身份。孫中山就是檀香山(今夏威夷,不算南洋了)出生。

真正造成兩地隔閡的,應該是以中共建政為代表的一系列事件。具體包括以下幾條:

1,蔣介石勝利轉進台灣,造成中國事實上存在兩個政府,兩個元首和兩個聲音。從民族與血統的角度而不是階級的角度,選擇支持哪個政府都不算背叛民族,而只是屁股和政見的不同。這一點在根本上將華人世界割裂成兩個——大陸和海外。

其影響延續至今。

2,共產主義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峙,也極大地加劇了華人世界的分裂。這一條雖是外因,但在導致華人世界的割裂上甚至可能其作用不亞於上一條。因為,1,這是一場持續50年兩代人的對峙,任何感情都經不起50年的虛耗。2,這種對峙不僅僅是利益上的對峙,更是思想意識上的對峙,這種對峙嚴重消解了華人的民族與血統認同,而以思想上的認同代之。

簡單說,就是南洋華人對民主自由的認同超過了對華夏一體的認同,對大陸獨裁的厭惡超過了對非我族類的厭惡。

3,經濟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各自相對獨立地運轉,而以蘇聯崩潰為標誌的社會主義之失敗,造成了社會主義國家相對於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上呈虛弱狀態。所謂貧在鬧市無人問,既然大陸是窮親戚,疏遠他也就是相對理性的選擇了。當然,查考華人資本於改革開放初期在全部外國對華投資中所佔比重就知道,華人資本是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一點不應視而不見。但總來說,感情上確實是越來越疏遠了。

4,最特殊的一條是,華人是南洋實際上的二等公民,並不處於主導地位。說白了就是對國家大事沒有決定權。因此,在處理與南洋國家的關係時,似也不必在乎當地華人的想法——反正怎麼想根本無關緊要啊。

因此,你問我怎麼看待南洋華人?

感情上確實更親近一些,但真的沒屌用,隨著大陸崛起,海外華人資本相對也越來越無足輕重,似乎……似乎根本不用在乎南洋華人的想法。參見第4條。


樓主你好,我來自福建福州。我想告訴你的是,不必在乎網路上惡意的言論。要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在網路上打漢字的未必是漢人,有一個叫hui的民族,他們長得像漢人,沒有自己的語言只會說漢語,但是他們是ysl教徒,在情感上更加親近他們的教胞而非國人。他們在前幾年98印尼排華事件在網路上傳的火熱的時候,肆意抹黑印尼華人,為他們的教胞(印尼人)辯護。他們在網路上擴散謠言說親大陸的華人都接回來了,被屠殺的都是親台灣所以不願意走(親台灣的華人就不是華人了?就活該被屠殺?灣灣還是我們福建人的後代呢,哼)導致一些腦殘跟風黑南洋華人。

樓主你是馬來西亞人嗎?我知道馬來西亞華人的漢語都很棒(比新加坡年輕人的好),因為你們有一整套漢語教材從小到大華人學校都是用漢語教學生的,並且是簡體字的。(貌似南洋三國華人都是用簡體字)我還知道你們有一個"族魂"姓林,愛打麻將因此遭受抨擊(這時為什麼???打麻將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咩)我聽說我們福州的後裔大都集中在濱城一帶,是這樣嗎?我去年去新加坡旅遊,發現他們年輕人很少會漢語,但是老年人幾乎都會。很喜歡南洋一帶的漢語口語,很可愛很親切。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很大的"華僑新村",據我所知幾乎每一個福建的城市都有華僑新村,裡面都是南洋回來的的華人,我知道你們所遭受到的一切。民國時期貌似有一條法律,所有華人不論出生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都是與生俱來的中國人中國公民,中國是全球華人的母國,政府應該保護所有華人(大概是這樣,記不清了)我覺得好燃阿,啊啊啊啊啊

匿名是因為怕被回子追殺,另外馬來西亞也有漢服組織貌似


和馬來西亞華人有過交往,也了解過他們的一些歷史。

給我的感覺是,比起在文化傳承方面被過譽的台灣人,我更願意認為馬來西亞華人才是真正完整傳承了中華文化的一群人。至少我接觸過的兩個馬來西亞華人,他們由內而外散發的那種儒雅氣質是兩岸三地都很難見到的。他們歷史上為了傳承中華文化所做的那些抗爭更是令人感動。

當然,他們認同的中國更多是文化意義上的,而對政治意義上的中國少有認同。南海仲裁時,也看到他們在Facebook上轉發作為馬來西亞華人,不要因為接觸中文信息多就盲目接受中國方面的觀點等等。作為中國人,情感上多少有點難以接受。


6我對馬來西亞華人的所有認識,都源於我的一位馬來西亞華人老師。

他是一名律師和教授,今年快70歲了,祖籍深圳,祖父下南洋,屬於第三代移民,中文有濃重的廣東口音,英文是復古感覺的倫敦音。

老師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芙蓉市,生活在當地華人社區,在華人學校讀書,寫漢字,說漢語,過春節。後來考入新加坡南洋大學,正值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老師和他的女友參與到了學生運動中,反對去漢語化改革,呼籲保留傳統文化教育,爭取華人學生權利。後來被捕入獄,與女友在獄中通信。八年後出獄,二人結為夫妻。南洋大學最終被李光耀關閉。

恢復自由以後,愛人鼓勵他繼續學習法律,老師刻苦鑽研,遠赴英國林肯律師學院求學,取得了英國律師執照(Bar)。學成後回到芙蓉市做律師,創辦個人的律師樓,開始了40年的律師執業生涯。

離開律師崗位後,老師來到了祖先的故鄉,深圳。在那裡,他擔任過企業的法律顧問,後來受邀遠赴西安,在中華文化的這座高地,進入一所著名大學擔任教授,主講法律英語和寫作。後來老師的妻子生病,被他們在英國做律師的兒子接回倫敦醫治、照顧,不久後離開人世。

2012年的夏天,老師曾回到西安,有幸與他吃飯敘舊,他興緻勃勃的談論起自己正在撰寫的回憶錄。再到去年(2015年),就聽在倫敦留學的同學說起,老師已經得了很嚴重的健忘症,易疲倦、嗜睡,經常忘記自己是否吃過飯、是否服過葯,很少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郵箱荒廢,唯獨鍾愛讀書。

前不久曾和老師聯繫,想讓他做我申請學位的推薦人,但由於他健忘的原因,竟一直無法完成一封簡短的推薦信。

這就是我對馬來西亞華人的所有認知。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位經歷曲折,但一直認真生活的普通人,身上帶著祖先世代相傳的品質,從歷史中走來,又回到歷史中去。


對於老一代愛國華人

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選擇了哪國國籍

我們都認為那是我們的同胞

很多時候選擇異國國籍是為生存逼迫的

遇有意外我們也傾力相助

對於那些經過了幾代過度 已完全喪失認同的

就算正宗血脈 我們也不認為是同胞 很多西方的香蕉人就這樣。

甚至現在最普遍的 為了美國綠卡走避難這條路線的

在此過程中說了抹黑祖國 民族的話

只要還承認是中國人 我們也認可

說那些話也是權宜之計 不是本意

最深惡痛絕 絕不原諒的

就是為了所在國籍選擇參軍服役的。

因為他為了國籍可以對祖國開槍

對同胞開槍 選擇軍人這個職業 意味著什麼很清楚

這類人就是畜生不如 真正的數典忘祖


現在的中國人,除了文化、民族、血統上的認同,最重要的是國!籍!

對題主的問題回答的展開一點。

我是中國人,從出生就接受漢字漢語教育,耳濡目染的是中國的儒家文化,讀的歷史是發生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的幾千年來的世事變遷,看的地理是中國大地歷經滄桑的大好河山。為這個國家曾經的強大鼎盛而自豪,為她近代的弱小落後而屈辱痛苦,為她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我會因為社會上的黑暗面而悲憤、譴責,但是我不會站在這個國家的對立面,因為我是她的一份子。對於一個漢族人來說,生活在祖國各地的其他民族和我是一樣的,雖然他們可能說的並不是漢語,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中國人。因為我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這片被中國國界包圍的土地上生活。我們可以說某些漢族人某些藏族人某些維吾爾族人某些回族人有這樣那樣不好的缺點,但是不會把某個民族從這個國家割裂出去。

對於南洋華人華裔,看法就是:不說漢語的是不說漢語的外國人,說漢語的是說漢語的外國人,對中國不友好的是不友好的外國人,對中國友好的是友好的外國人。

對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的華人華裔表示感謝,對敵視、歧視、蔑視中國人的華人華裔表示遺憾,對傷害中國人的華人華裔表示譴責,對曾經因為種種身不由己的原因離開祖國又希望落葉歸根的華人表示由衷的歡迎和支持。

不會覺得南洋華人有什麼必要對中國有認同感或者對中華民族有歸屬感,也許你們之前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了這個國家,各人由於各種各樣的緣由對這個國家、這群人民抱著不同的感情,但是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外國人的看法」。我愛我的國家,你愛你的國家,立場不同。離開了這個國家,讀的中國歷史是「外國歷史」,接觸的中國文化是「外國文化」,看的中國地理是「外國地理」,所以就是外國人啊。

就算同樣說漢語,同樣寫漢字,但是在不同的國土上生活,不同的國籍,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只有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不僅僅能接受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二十四史、三國紅樓、蘭亭序的思想和文字,還可以生活在已經逝去的先賢們曾經生活的地方,穿越時間的對話。

中國人,落葉歸根,不僅我們的根就在這裡,我們還身處中國之內,是中國人的一個個體,所以我們和南洋華人、歐洲華人、美洲華人、澳洲華人,不是一撥人啊。


那些說二等公民的也是夠了

你在大陸就是一等公民了?


我的家鄉是僑鄉,我們心中的華僑的形象就是有錢而且很會照顧家裡的親戚,俗話說「有僑靠僑」,我家裡都有一些華僑親戚,當時鬧饑荒的時候靠華僑還能吃上肉。


推薦閱讀:

馬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在大馬政壇及民間是怎樣的存在?
很多華人到了海外總是放不下中餐,這是否是一種病態?
華人下南洋的大背景是怎樣?
在國內國外都工作過三年以上是什麼樣的體驗?
在世界華人多的城市,是否存在因來自某國內城市的人口眾多而劃分出的"唐人街「/「中國鎮」?

TAG:中國歷史 | 馬來西亞 | 如何HowTo | 海外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