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液原則的先晶後膠的原理?
01-21
可以先膠後晶嗎?還有為什麼先鹽後糖阿
謝邀關於前一個問題,先問一句,題主問這些是為了答題考試還是臨床應用?
在臨床上,關於膠體和晶體對於容量不足的治療效果,各有說辭,牽扯利益比較多,前幾年爆出一國外大牛一系列的膠體補液療效文章作假,搞得人心惶惶,不知道還該不該信任非血液製品的膠體。從近幾年關於休克病人晶膠體治療的meta分析來看,基本是膠體的穩定血壓效果更好,但是對於預後與晶體液沒啥區別。所以現在的觀點是晶膠一起來。
以我們目前的臨床工作來看,對於休克的患者的補液晶膠比大概是2:1或者1:1,有血製品當然最好。補液量以滿足臟器基本灌注壓即可,不宜多補。關於後一個鹽糖的問題,前面的答主已經回答比較明確了,視情況而定。瀉藥, @自從你妹妹
晶體補液與膠體補液我沒有研究過原則,但是我可以給你解釋一下糖與鹽在補液中的先後順序,糖指的是葡萄糖溶液(這裡我們可以看做補充純水),鹽指的是補充NaCl溶液(補充Na+離子)。
脫水分類根據滲透壓的不同分為三類:
高滲性脫水(低容量性高鈉血症):是指血漿滲透壓&>310mmol/L Na+濃度&>150mmol/L 我們正常的補液原則是先糖後鹽,二糖一鹽。高滲性脫水存在時,在血容量降低的同時,滲透壓增高。首先要糾正滲透壓,故要先補充水分,但是即使是高滲性脫水,體內的Na+離子總量還是流失了,只不過是失水比失Na+離子要多,在補液的後期仍然要補充Na+離子。低滲性脫水(低容量性低鈉血症):
是指血漿滲透壓&<280mmol/L Na+濃度&<130mmol/L 我們正常的補液原則是先鹽後糖,一鹽一糖。低滲性脫水相比高滲性脫水更為嚴重!滲透壓過低,導致ADH分泌不夠代償。所以要先補充鹽分,糾正滲透壓。機體處於失水狀態,滲透壓糾正後應適當補充血容量。等滲性脫水:等滲透性脫水並不常見,補充液原則與低滲性脫水相同。①先膠後晶、先鹽後糖:脫體溶液分子量大,擴容較晶體溶液作用持久。糖溶液中糖經體內代謝後成為低滲液,擴容作用相對減弱。
②先快後慢:為及時糾正體液失衡,早期階段輸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穩後逐步減慢。但需根據病情、年齡、心肺功能給予調整。
③寧少勿多:一般先補充丟失量,然後繼續補液直到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完全糾正。
④補鉀四不宜:不宜過早;不宜過濃;不宜過快;不宜過多。先膠後晶用於大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搶救的時候應該儘早補膠體,比如全血,血漿,右旋糖酐。先鹽後糖是因為糖進入人體,會迅速被細胞利用,對維持體液滲透壓意義不大。如果先補充鹽,則利於穩定細胞外液滲透壓和恢復細胞外液容量。
為啥沒人回答到點上呢?補液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脫水,這時候,由於血管壁細胞脫水可能會導致細胞通透性增加(以及感染性休克和膿毒血症也會),這時候如果先膠後晶,膠體液會進入組織間隙,再補充晶體液的話,液體分布會傾向於組織間液,從而引起各種水腫。先鹽後糖,是因為糖水在體內可以看作純凈水(零張),單純用於擴容會導致水中毒和水腫。正確補液應該是先平衡液,後膠體,容量穩定在補糖,沒糖酮體會增加。
首先,晶體是維持滲透壓主要的成分。其次,晶體液可以適當稀釋血液濃度,其流動性好,迅速帶走局部代謝產物,使紅細胞迅速通過微循環,可以儘快改善組織缺血缺氧,從而改善器官功能。另一方面,一開始補膠體液,可以使血液濃度加大,流速降低,容易凝血,器官、組織缺血反而加重。
推薦閱讀:
※我從沒吃過抗生素,一個從沒用過抗生素的人會被被超級細菌影響嗎?
※為什麼白大褂沒有加棉版?
※20歲,被查出來有膽囊結石,很突然,如何調整心情?
※牙醫用什麼牌子的牙刷牙膏?
※國內的醫療網站大多數回答覆制黏貼,國外的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