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ふ這個假名為何會有fu和hu兩種讀法?日本人使用中有無偏好?
01-21
同樣的,關於を的讀音,很多地方(比如《標日》)中指出其讀お音,但在日本人的實際使用中會明顯聽出與お有別,這是否也和日語的不同方言的使用偏好有關?
ふ的準確讀音是[???],其中輔音是個雙唇清擦音,既不是[f]也不是[h]。
を在現代標準日語中的發音跟お一樣,但僅用作助詞。偏個題……其實一開始は行是讀p的。は行五個假名本身也是波、比、不、部、保五個漢字的簡寫。後來經歷了p-f的轉化,明朝人記載日語「春」讀「法錄」就體現了這一點。再後來才是f-h的轉化,但是ふ沒有跟著轉化過去。因此如果在某地方言中ふ也跟著轉化過去了,也是可以預料的變化。
ふ用拼音里的hu或fu注音都不太對。它的發音接近於他的羅馬字拼法fu。《標日(新) 同步輔導》上的解釋是:如果「fu」和「hu」之間隔了10米的話, ふ就在中間,但它離fu只有三米,而離hu有七米,在發音是可以利用發fu這個音的嘴形,同時放鬆雙頰的肌肉,然後向外送氣,這樣就會比較容易發出這個音了。至於「お」與「を」的發音有什麼不同,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完全一樣的,兩個都讀作o,お讀作o,を讀作wo之說是錯誤的。既然是相同的發音,那為什麼有兩個假名呢?那是因為在以前這兩者的發音是不一樣的。
在奈良時代,お讀作o,を讀作wo,是不一樣的發音。大概在鎌倉時代統一了發音。兩者都念wo。而當時的京都方言決定了高音為「を」。江戶中期人們覺得お、を都說成o很時髦,而說wo的人老土的…於是兩者都成了o。
然後到了昭和初期,人們覺得お、を兩者都念o,一樣的發音不需要兩個假名吧。——「好,那就把を刪了。」——「誒!突然沒有的話,會嚇一跳的吧?」——「那麼,只把を當作助詞留下來,其他的全部統一用お。」例如:女(をんな)--&>おんな。——「不過這也是暫定的規則,將來『を』還是要廢除的。」但是,一直沒有抓住廢除「を」的時機,就這樣沿用了下來。成了現在的樣子。同樣的發音卻有兩個平假名就是這個原因。——以上經過百度知道的回答改寫,話說學了這麼多年日語也沒想過要搞明白這個問題,就照著錄音一路念下來了,真是慚愧啊…插個題外話,日語的ウ、ラ都夠研究半天發音。
hu和fu的發音,標準發音是介於二者之間,但是你發成任何一個偏向都可以,日本人並不做區分。
至於轉寫hu和fu,只是轉寫標準不同,對發音沒有影響的。這樣就好了,當年第一念頭想念呼的時候,你要馬上反應過來念夫;當年第一念頭想念夫的時候,你要馬上反應過來念呼。久而久之,你就會發出介於中間的音了,然後你就會了這個音了。再然後你就變成胡建人了。
因為發明這個音的是胡建人?
お和を聽日本人講(分別來自沖繩、大阪 當然不排除他們是個例的可能性)沒發現有多大差別 ふ的話 以前總覺得發不好 後來我們楊先生說發的時候牙齒不能張開 試了下立馬就順暢好多了啊!!
它的羅馬字讀音就是 fu 吧,類似於漢語拼音中的 fu 音,但不合嘴,音相對比較輕和模糊,或者說類似吹蠟燭的口型和發音。
應該是fu吧。感覺他們經常把雅虎叫成亞副~
我至今都分不清拼音裡帶h和不帶h的發音區別
據說古時日語受南方沿海方言影響較大,我猜這是福建話的某種影響(霧)
推薦閱讀:
※哪些漢字的日語音讀帶つ尾?為什麼?有沒有什麼規律?
※現代日文存在漢字的「書き換え」現象,是否破壞了日文的嚴謹,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亂?
※在看到漢字時日本人是否更加優先地意識到其讀音而非含義?
※わたし は…的發音中,為什麼は會發成wa音?
※「ですか」中的「か」為什麼讀的時候要不送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