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三體電影上映了,我們該不該掏錢到電影院看呢?
既然大家基本公認此番拍攝的電影肯定是不盡人意了,那到電影上映的時候,捧場給電影漲票房,讓電影有個不錯的票房成績,還是抵制爛片,堅決不去看?那種行為更有可能促成以後三體電影更好的翻拍?
2015年6月14號更:盜墓筆記電視劇12號上映了,24小時內點擊量破億,創中國網路劇記錄,然而豆瓣評分2.9,自己忍痛看完了播出的兩集,感覺好內傷,彷彿看到了三體電影的未來…
我想起來老羅的一句話,「你們支持好手機就行了,不用支持國產手機。」
我希望每一個三體粉絲都去「支持好電影,而不是支持三體電影」。我也希望攝製組是「拍三體電影,而不是拍三體粉絲的電影」。經典文學並不是每一次改編成電影都能達到原著的高度,被電影毀的原著也不在少數。
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三體身上,但是如果發生了,攝製組應該得到相應的回饋。而不是因為三體粉絲眾多,就可以叫座。從之前攝製組的種種行為,我幾乎可以確信這次改編的目的就是為了錢,而不是所謂的「因為愛」。
所以,不要讓自己的粉絲身份影響自己的判斷,而是用自己的科幻觀賞經驗來判斷。無論是對三體,還是對其他電影,都不是靠憐憫能拯救的。一個健康的市場,比什麼都重要。從三體電影整個事件來看的話,游族拍三體更多的是為了賺票房,是為了去迎合大眾的口味,而不是去迎合科幻迷的口味的。
游族作為一個起步不久的小影視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攢名氣。三體是當前中國最受重譽的科幻小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噱頭。然而科幻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東西,純粹的科幻片是沒有市場的。這就好像雅克·貝漢的紀錄片《海洋》一樣,因為沒有市場,中國大陸的許多地方甚至選擇不上架。在我們科幻迷的印象中,三體就是三體,它出色在於它龐大又嚴謹的腦洞,這腦洞讓人感傷於地球的命運,卻又覺得這命運合情合理。除了腦洞之外,三體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引人入勝的愛情或友情故事(三體3中雖然出現了雲天明和程心的愛情,但是輕描淡寫,而且這個故事在科幻迷心中是略微庸俗的,程心這個角色的塑造也是比較失敗的)。科幻,尤其硬科幻,需要非常大的篇幅去解釋作者心中的世界,去解釋我們以前完全不了解想不到的事情,那麼留給那些吸引大眾的故事的篇幅只能不斷壓縮。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我的舍友在我的強烈推薦下看了三體3並對這本書讚譽極高,然而這並沒有讓她加入科幻迷的行列,她只是被雲天明和程心那種始終求不得的愛情打動了。她甚至不願意把三體1和2看完,因為那對她沒有吸引力。可見,科幻對大部分人並沒有吸引力,那麼游族為了能賺票房,攢名氣,必然需要在情感方面進行加工,或者是邀請一些在大眾尤其是年輕人之中非常知名的演員,以達到吸引大眾的目的,這顯然與科幻迷對三體電影的期待不符。那麼科幻迷需不需要去為三體電影捧場?我覺得,看個人愛好。三體電影只是借著大劉的名頭,打著科幻電影的旗號,拍攝的又一部迎合大眾口味的片子。它必然並非純粹的科幻。因此,大劉的粉絲以及只是想要看純科幻的幻迷可以省點錢了。但是比如張靜初飾演葉文潔更多是網友選的,還有游族專門去小興安嶺拍攝雪景,傳說中的「好萊塢特效」也讓人有了盼頭,這些都體現了游族對三體電影的誠意。至於馮紹峰、張翰、唐嫣……呃~~(╯﹏╰)b這種偶像劇陣營我也是醉了,似乎科幻迷中很少有對這幾位感冒的人呢……
總而言之,我覺得沒必要把三體電影當做科幻片看,它不過是加入了一點腦洞的偶像片(?)。嗯,要看純科幻的,還是自己拍吧,小夥伴們,暑假約嗎?我想我會去看的,帶著鼓勵和欣賞的眼光。我相信大浪淘沙始見金,不鼓勵國產科幻片形成市場,我們一輩子也別想看到好萊塢級別的國產科幻片,更別提超越了。正如很多答案講到的,沒有票房就沒有第二部。投資者都是資本動物,沒有人會為了情懷投資(雖然他們常常這樣標榜自己)。如果票房慘敗,眾多投資者會退卻,國產科幻片又會被重新打入冷宮。沒有了量的積累,國產科幻片又何時能夠迎來質的飛躍呢?
有人擔心如果大家全都無條件支持國產科幻片,讓投資者覺得錢太好掙,會不會讓無數爛片大行其道呢?我覺得會也不會。一旦國產科幻片成了新寵,大量的新片上映,爛片的數量必然隨之增多,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肯定也有真正能打動觀眾的好片出現的,因為畢竟好萊塢珠玉在前,在最初的欣喜,好奇,情懷甚至愛國等等美好的借口被用過之後,如果國產科幻片還沒有脫胎換骨,是沒有人再會買賬的,電影人一定會有所作為的。那時候我們的科幻片的春天就真的來到了。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從野蠻粗狂型到精細化規模化的,我們作為對科幻愛的最深沉的人,應該有這個包容度讓他能夠茁壯成長。看啊?為什麼不看?爭論越多,票房越高,今後此類題材的影片就會更多,質量才能越高!我輩科幻腦殘粉共勉!
看!堅決去看!義無反顧,視死如歸地去看!第一部作品你不去看,我不去看,大家都覺得等拍的好一點再去,然後就坐等第二部,然後……然後……然後坐化了也沒有等到第二部。
沒票房,投資方憑什麼投拍第二部?
雖然不是很想說,但是你去不去看,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
電影要面臨的是另一波受眾群體,和科幻迷完全不是一碼事。看過大劉的一個訪談,說三體投資兩億,全國有100W科幻迷,就算每個人出100的票價去看這場電影,也才一億,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這是大劉的原話
電影有電影的市場,本來就跟科幻的市場不是一回事。三體這麼大投資,重點要抓的肯定也是這部分群體。科幻迷的想法,其實他們是不怎麼關心的,因為那邊還有他們更加不敢得罪的人
所以,怕傷心,就別去看吧,不要緊去看。
捧場給電影漲票房,讓電影有個不錯的票房成績,還是抵制爛片,堅決不去看?那種行為更有可能促成以後三體電影更好的翻拍?
其實題主問題的核心是,哪種行為能促進質量進步。
不能一概而論。
我認為在初期,觀眾的熱情和捧場才能促進發展。因為只有讓投資人看到中國人對科幻電影的熱情,才有動力投入,有投入才有產出。如果沒有足夠的票房,拍的爛可能是一方面,觀眾對科幻電影缺乏熱情也可能是一方面呢?所以,如果你希望有更好地科幻電影,那麼就應該在他弱小的時候支持他。
當然,這裡涉及到一個悖論:為啥外國科幻電影會火呢?可以理解為科幻更適合用外國背景吧……總之,中國科幻電影不僅僅差在製作方,觀影方的觀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如果連續七部、八部,都跟中國足球那樣爛的扶不起來,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抵制了。一定要去。
1.如果希望更多的中國科幻作品搬上大熒幕,需要中國科幻愛好者的支持。2.電影拍成什麼樣子,很大程度是根據票房對象決定的,如果科幻愛好者都高冷不屑,也不用指望製片方能考慮你們的感受。3.可以通過影評等拉近與非科幻愛好者的距離,並從對電影的理解上碾壓之~PS:實際上球狀閃電更符合大眾品味,更適合拍電影,可惜知名度不夠高。看在劉慈欣的份上,我一定去看,不管是好片還是爛片都會掏錢去看。
如果拍得不好,我就直接給劉慈欣打過去50塊錢,備註:必須要給的電影票錢,只是不想去看電影,免得毀《三體》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我會窩著把mc版本的三體再看一遍
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電影好壞?這是一部根本還沒殺青,剪輯完成的電影,你們是怎麼判斷好壞?就因為它宣傳聲勢浩大,而且宣傳手段有些爛俗?你這不是盲目歧視,毫無科學根據嗎?所以,電影出來了,你沒有盜版看,又感興趣,為什麼不去電影院看看?你都沒看過憑什麼斷言就是爛片?科幻電影是靠特效,中國電影特效弱我也承認。但好電影就一定和特效有關?而且看過三體的都明白,這本小說最精彩,最有看點的內容其實和特效關係真不像別的科幻小說那麼大。還有去電影院買電影票就是一次投票,決定未來中國電影市場會被什麼類型的電影統治的投票。怎麼大家好像還沒想通這個道理?從小了講,這決定了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你能看到什麼題材的電影。你希望以後還能看到愛情喜劇,你就去買了前任攻略的票。你希望以後還能看到小鮮肉,你就去買了小時代的票。你希望以後還能看到姜文,你就去看了一步之遙的票。這是從小了講。 所以你以後還想看科幻片,三體是妥妥要去電影院的。 而且電影的質量,永遠是靠積累的,幾十部電影裡面才有一兩部好的。和什麼樣的題材,怎麼拍關係都不大,就是一個概率問題。優秀的電影本來就少,如果都是優秀的電影,那麼優秀的電影反而價值就降低了。從大了講,如果三體票房成功了,中國掀起了科幻熱,第一中國電影特技水平很有可能會暴漲,這是對這整個中國電影發展都有利的大好事,第二終於可以擺脫遍地青春片和青春小說改編劇的市場現狀了,豐富了市場,這還是對中國電影是一件好事。中國的少女已經用真金白銀把中國電影市場投成小鮮肉和青春片的天下了,連小眾的驚悚片,恐怖片都被她們砸的起勢了。你還要討論看不看三體?我覺得以後中國電影市場起碼還要被這些青春片,青春小說改編劇統治三到五年。
劉慈欣的意思貌似是這個電影出好了,就會形成路徑,到時候國內會更多的考慮投資科幻電影了……
讓他們覺得國內科幻腦殘粉多,好騙錢,自然會一窩蜂擠這裡:這時候想要認真拍的人更加有機會獲得機會。當然,我覺得這個因果關係太簡單了,忽略太多了,不太可信啊……如果票房會給大劉分成,就買票去看,如果沒有,就不去了。
那要看我那時候有沒有女朋友
當然去啊,自己喜歡的小說,含淚也要把改編電影看完。我很不確定到時候會不會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