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比較成熟的武器鍛造技術有哪些步驟?都使用什麼材料呢?


中國古代最為成熟的鍛造武器應該就是唐刀了,但是實際上在唐代,這種刀被稱為橫刀。

先說材料

主要材料就是鐵,中國產的普通鐵。但是高級橫刀用的是印度產的烏茲鋼,中國的名字你應該不陌生,叫「鑌鐵」。(此處有各家有爭議,待考)

鑌鐵的價格也比普通鋼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所以用鑌鐵做橫刀是壕的象徵,是你和其他高級將領談笑風生的資本。

再說步驟:

1.原料的製備

首先先區別各種鋼鐵,一般意義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稱為鋼。

碳含量越多,越硬越脆,碳含量越少,越軟越韌,當然也包括鐵本身含有某些屬性加成的稀有金屬。

原料分四種,

一種是是鐵礦石在800~1000℃左右的條件下用木炭直接還原得到的,稱塊煉鐵,就是高中化學實驗時你還原的那點鐵,是一種含有大量非金屬夾雜的海綿狀固體。

塊煉鐵很悲劇,他擁有鐵擁有的一切缺點。

一種是生鐵,由於中國很早就開始使用高爐和鼓風機冶煉青銅,所以他們同樣對塊煉鐵使用了高爐鼓風機技能,效果拔群!出爐產品呈液態,可以連續生產和澆鑄成型,非金屬夾雜比較少,質地比較硬,冶煉和成形率比較高,產量和質量都大大提高。

還有一種是炒鋼,把生鐵加熱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之後,在熔爐中加以攪拌,借空氣中的氧把生鐵中所含的碳化掉,從而得到鋼。

最後一種是灌鋼法,將含碳量高、熔融狀態的生鐵和含碳量低的熟鐵合煉,使碳分逐漸擴散、趨於均勻,最後成為合碳量較高的優質鋼。在高溫下,液態生鐵中的碳分及硅、錳等與熟鐵中的氧化物夾雜發生劇烈氧化反應,這樣可以去除雜質、純化金屬組織、提高金屬質量。因此,灌鋼法可以減少造鋼刀時的反覆摺疊、鍛打的次數,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操作簡便、易於掌握、便於推廣

這四種原料都能做橫刀,產品質量上升的同時,成本其實也在上漲。但是後面的新方法要比前面的快許多,所以前面的就被淘汰了。

2.百鍊成鋼

首先介紹「塊煉滲碳鋼」技術。出土文物表明,我國最遲在戰國晚期已經掌握了這種最初期的鍊鋼技術。人們在鍛打塊煉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覆加熱,鐵吸收了木炭中的炭成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了夾雜物,就成為鋼。這也是早期塊煉鐵的成為鋼的途徑。

然後是百鍊鋼技術。這是人們在打制器物時有意識地增加摺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需要打打燒燒、燒燒打打,重複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稱之為百鍊鋼。百鍊鋼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

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質量有很大提升。

3.淬火技術

覆土燒刃,說白了就是一種局部淬火的技術,基本方法是以調配的泥土覆蓋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後將刀劍加熱至特定溫度。當紅熱的刀身進入水中後,赤裸的部分迅速冷卻,而有泥土覆蓋部位的溫度變化不會非常明顯,導致硬度與赤裸部位不同。這樣可以精確控制刀條不同部位淬火時的不同冷卻速度,冷卻速度與硬度成正比,與韌度成反比。

4.包鋼夾鋼

包鋼技術則是在對於鋼材有深刻研究與認識之後所發明出來的制刀技術,主要方法是在V字形堅硬的高碳鋼中夾入較軟的低碳鋼;而夾鋼則是在兩層低碳鋼中間夾上一塊高碳鋼。這兩種技術都體現了「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一製作上等刀劍的基本思想,亦使得鋼刀擁有了極佳的韌性。

所以我得出了下面一張圖,有錯誤還望指正。(我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

這是我在word上自己畫的圖,標星星的是唐刀的生產流程。

以上,歡迎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為什麼遊戲設計中冷兵器傷害往往高於熱兵器?
怎麼認識評價梁山好漢使用的特殊兵器?
現代的刀拿到古代會不會成為寶刀?
如何評價丑色死肥肥此人和他的劍術?
為什麼明明鋼鐵資源如此匱乏,日本刀卻能躋身世界三大名刀,而日本刀的始祖唐刀卻已失傳?

TAG:古代 | 冷兵器 | 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