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日本鰻危機影響會有多大?

中新網1月15日電 據日媒援多名相關人士消息稱,瀕危物種日本鰻的鰻苗本季遭遇極度嚴重的魚荒,日本國內外的捕獲量只有去年同期的約1%。捕撈將大概持續到4月,但如果照此下去,捕獲量有可能出現史上最低水平。

由於數量短缺,今年夏天鰻魚價格必然會進一步上漲。為進行資源保護,要求在明年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上將其列為國際交易限制對象的呼聲或將高漲。

鰻苗主要從每年11月前後到第二年4月左右回遊至日本等海岸。


【本回答共4660字,預計閱讀時間8-10分鐘,圖片13張,請盡量連接WIFI。歡迎閱讀,提前感謝。 本文為「海鮮指南」公眾號(微信號:seafood-guide)約稿,謝絕轉載

咦,問題修改了,這真是……原問題里有三個問題,先做個簡單回答

Q1:此次日本鰻危機影響會有多大?

A1:很大

Q2:其他品種的鰻鱺可以替代日本鰻嗎?

A2:可以而且已經部分替代,但是有的因為口味問題替代性差,比如康吉鰻和星鰻這些海鰻;還有的消費市場不認可,比如日本就認日本鰻鱺;再就是一些其他鰻鱺的狀況也沒比日本鰻鱺好太多(有的還更糟糕,比如歐洲鰻)

Q3:日本鰻的完全人工養殖何時可以實現?

A3:技術上已經部分實現,商業上就……

今天上了大新聞的是日本鰻鱺,就是咱國內說的白鱔,很多人都吃過,這幾年日料風行,在稍微考究點的日料店裡依然不難見到。

儘管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傳統食材,但是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日本鰻鱺就已經登上了IUCN瀕危名單。造成日本鰻鱺走上瀕危道路的原因,想想也就知道了。這種魚是在海洋中出生,洄遊到淡水河川中成長,快要性成熟的時候再返回海洋繁殖。但是一方面,它的棲息地——東亞各國——是經濟高度活躍的地帶,對河流的開發程度很高,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在傳統上就喜歡吃日本鰻鱺,人口又多,消耗量很大。

所以實際上日本鰻鱺的野生種群衰減的很快,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捉襟見肘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了。那麼自然的,就會有人想到養殖。很多朋友看來,野生的不夠就養殖,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問題來了:

日本鰻鱺無法人工商業化繁育,養殖需要從野外捕撈幼苗,也就是說,日本鰻鱺的養殖也是完全依賴野生種群的。

要搞清楚為什麼不能人工商業化繁育的問題,恐怕得從日本鰻鱺神秘的生活軌跡說起。

作為東亞地區獨有的淡水鰻鱺物種,從中國、朝鮮半島到日本的大小河流里,都經常能找到日本鰻鱺。很奇怪的是,如此常見的魚,人們卻不知道它們是如何繁殖的,也幾乎分不出公母,我們只知道,秋季會有一些成年鰻鱺會順流而下回到海里,自此就再也不會回來。而到了第二年,就會有小鰻魚出現在河流里。這個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日本鰻鱺身上,生活在歐洲的歐洲鰻鱺和北美的美洲鰻鱺也會這樣神秘失蹤並神秘的繁殖出下一代,而且和很多洄遊到海里繁殖的生物不同(比如大閘蟹),在河流的入海口和近海,也不能發現繁殖的鰻鱺。

上世紀初的一次意外發現揭開了歐洲鰻鱺和美洲鰻鱺的繁殖之謎,學者們發現,這兩種鰻鱺都會跨越大洋來到百慕大附近的馬尾藻海繁殖,而這裡距離歐洲鰻鱺的淡水故鄉相隔超過5000公里!這次考察自然也啟發了正在苦苦尋找日本鰻鱺繁殖地的亞洲學者,但直到90年之後,日本學者才大概發現了亞洲鰻鱺的繁殖地——馬里亞納海域。而最終到了2005年,在馬里亞納群島南側海域打撈上來幾條剛剛孵化的鰻鱺幼苗,才最終確定了它們繁殖的精確位置。

在這場漫長宏大的繁衍之路上,一定有什麼東西刺激了成年鰻鱺的內分泌調節,繼而導致它性成熟,並出現了性別分化,但這些刺激因子是我們現在依然未能掌握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人工環境下養殖的鰻魚,你就是養到天荒地老,它也不會進入性成熟。而為了刺激鰻鱺達到成熟,學者們也是用盡了辦法,在1934年,就有法國學者使用人類孕婦的尿液來試圖給歐洲鰻鱺催熟。到了60年代,日本學者給雄性鰻鱺(從野外捕捉的雄性)注射了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成功促使它成熟併產生了精子,到了70年代,來自法國和日本的學者分別給雌性(野外捕捉的雌性)注射了鮭魚和鯉魚的腦垂體提取物(SPE),第一次在人工環境下完成了鰻鱺的性成熟。直到今天,要在人工環境下讓鰻鱺性成熟,依然要採用類似的注射方式。(當然已經改進了很多,比如一開始發現直接注射激素容易導致卵無法受精,卵的質量也很差,就又優化了注射方式,比如加註DHP和維生素C/E,但是原理還是那個原理)

此外,鰻鱺這種魚很奇怪,它的性別是後天生成的,而環境對性別的產生會產生明顯影響。在自然環境下,鰻鱺大多都是雌性,但如果種群密度很高,那麼就大多數變成雄性。顯然,在人工環境下,鰻鱺幾乎全都是漢子,要想獲得足夠的雌性鰻魚,光場地投入就要不少。

不過,我們好歹有了精子和卵子,人工授精並成功孵化很快就被實現了,到了1976年的時候,人工孵化的鰻魚苗已經能存活到14天,但也僅此而已。

為什麼呢?

因為日本鰻鱺的魚卵受精孵化之後,生出來的小魚苗和我們印象中那種像蛇的鰻鱺完全不同,它更像一片透明的薄片柳葉,所以這個階段的鰻鱺苗又被叫做柳葉體幼苗。它長這樣:

鰻鱺的柳葉體階段就長這樣

這個小傢伙不僅長得奇怪,它的習性更奇怪。它有明顯的吻,而且還有幾顆尖牙,顯然不是以濾食為生的。而它的上頜下頜並沒有很強的咬合力,也不能閉合,那麼它也不是靠直接吞咽為生的。後來在野外捕捉的柳葉體鰻苗體內發現了一些很奇怪的物質——海雪。

簡單來說,海雪就是上層浮游生物的殘骸和其他生物的排泄物混合而成的一些有機質為主體的碎屑,從目前來看,柳葉體鰻苗的食物就是它們,而到底是它能消化海雪,還是海雪裡的細菌產生了多糖來餵養了柳葉體鰻苗,我們又不是很清楚。所以,人工是可以繁育孵化出柳葉體鰻苗,但是對不起,飯菜不合口,老子分分鐘餓死給你看。

養過金魚和熱帶魚的朋友都知道,幼苗孵化之後,需要一些特殊的食物作為開口食物,比如熱帶魚一般使用豐年蝦卵。為了找到柳葉體鰻苗的開口食物,學者們可算了費勁了心思,嘗試了多種可能,最終在2002年,日本水產養殖研究所的田中秀樹(Hideki TANAKA)發現了一種混合食物可以被柳葉體鰻苗食用,而且吃了之後營養還可以,鰻苗會繼續生長發育,這就是用白斑角鯊的卵黃,混合南極磷蝦和一些維生素,餵給柳葉體鰻苗吃。(我猜田中秀樹怕是養過金魚吧,蛋黃是金魚常用的幼苗開口食物)

剛孵化的白斑角鯊:我招誰惹誰了?

然而問題又來了,由於柳葉體鰻苗的咬合力不行,這些食材必須乾燥粉碎後做成糊糊狀,這樣小鰻苗就可以上去「叼」著吃,但是這種糊糊又會沾到養殖池子里,導致水質惡化,柳葉體鰻苗表示環境不衛生,老子分分鐘死給你看。

田中秀樹他們一開始是通過餵食之後馬上換池子,然後對第一個池子進行全面沖刷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方法費時費力倒也無所謂了,但是還有另一個問題:吃食物的時候,柳葉體鰻苗總是不可避免的要去叼那些粘在池子底或者牆壁上的糊糊,一不小心上頜或者下巴碰到池子壁上……哎呀好疼,老子分分鐘畸形給你看。

上下頜畸形的鰻苗

後來他們發現有一種專門培育浮游生物的養殖設備不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設備通過水流沖刷,可以保證食物和魚苗始終懸浮在水流中間,既不會粘在壁上也不會撞傷這些大爺,這設備長這樣:

如此看來,柳葉體鰻苗應該可以開心的成長了吧?

哪有那麼簡單!柳葉體只是鰻鱺發育的第一個階段而已,十天之後,鰻鱺就要經歷一次變態,變成依然是透明、但已經身形細長和爸爸媽媽們差不多的玻璃鰻。可想而知,人工環境下的柳葉體鰻苗並不配合,除了零散個體之外,大多數就是不變態。

顯然,在柳葉體像玻璃鰻變態的過程中,肯定也有馬里亞納地區的某種特殊環境對它進行了刺激,然而我們也不知道。後來誤打誤撞發現了一種自然環境下可能並不會存在的現象:把海水鹽度降低50%,並且停止餵食,就可以促使柳葉體變態了。(但是這個變態過程還是比野生的要晚很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工苗的質量不如野生苗)

這一番折騰下來,鰻苗最後慢慢著色(不再透明),這就是人工養殖鰻鱺的時候從野外捕捉的鰻鱺苗——線鰻了。

哇,是不是好棒棒?日本鰻鱺的人工繁育被攻克了哎!

別急,看下賬單吧:魚卵孵化的時候失敗了一批,柳葉體階段餓死或畸形死了一批,變態階段淘汰了一批,最後只有0.01%的鰻苗存活下來,每條活下來的鰻苗成本價100萬日元(核人民幣五萬八,當年是核人民幣七萬五),這個價格還只是鰻苗,如果養殖過程中死掉一些,成本還得漲,一頓鰻魚燒吃掉帝都四五環一平米,感受一下。

2010年,田中秀樹團隊又有新進展了,他們用這些人工繁育的第一代鰻魚苗,培育出了第二代鰻魚苗。但是從那之後7年了,再也沒有相關的消息流出……或許從田中秀樹的Paper里可以窺得一二:2010年3月26,他們從第一代鰻魚苗成年個體里獲得了25萬顆卵,70%孵化成功,然而到了4月8號,還剩10萬條,4月下旬,就還剩1萬條……

所以說,日本鰻鱺的人工繁殖,技術上確實攻克了,但是從經濟上來說,目前還沒有實用性。(當然我們都希望學者們是在憋大招)

人工繁育還沒有決定性的突破,但市場可不會管這麼多。

日本鰻鱺的野外捕撈量持續下滑

但是養殖量卻不斷暴增,而且遠超以前野外捕撈的巔峰。這一方面是因為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鰻鱺成長的更快,同時也不需要躲避天敵,存活率遠超野外;也說有了充足的野外魚苗供應,市場被快速激活壯大;但這種增長背後的,則是對野外種苗的巨大需求

雖然還沒徹底攻克繁育難關,但日本鰻鱺的養殖早就十分成熟,無論是日本的靜岡縣,還是我國的福建廣東海南,以及韓國,日本鰻鱺養殖快速發展,僅僅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年產值超百億的重要產業。

我國貢獻了世界上2/3的日本鰻鱺產量,而日本則以70%的份額成為了最大的日本鰻鱺消費市場。在日本,食用鰻鱺是重要的飲食文化組成,尤其是酷夏季節,日本人堅信吃鰻魚可以防暑,僅僅一個節日之內短短几天就要消耗掉全球產量2成以上的鰻鱺。

為了滿足越來越大的胃口,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每年都要大量的捕撈野生日本鰻鱺苗以供應鰻魚養殖業使用。在台灣,每年的冬至是苗汛高峰,而在日本,這個高峰就出現在今天——1月17日的黑夜大潮,而中國因為幅員遼闊,各海域苗汛到來的時期並不一致,南邊的福建去年底就開始捕撈,北邊的遼寧4月多才開始形成苗汛。

但很顯然的,野生鰻鱺的數量本來就在減少,人們會捕捉它們吃掉,也會開發利用它們棲息生長的淡水河川,相應的,在馬里亞納繁殖出來的鰻苗肯定也變少了,而巨大的市場需求則刺激了鰻苗捕撈,這些越來越少的鰻苗被越來越多的撈起來、養大、吃掉,日本鰻鱺的種群規模,不可避免的走向崩盤。

實際上,這個問題引用的新聞,的確就是今年鰻苗苗汛的真實反映。日本是從上個月中旬開始捕撈鰻苗的,在一些傳統的鰻苗產區,比如靜岡縣,12月份的漁獲量只有184克,到1月10號也只捕撈到500克,而日本全國這一個多月的捕撈量大概在130公斤以內;台灣的情況更為糟糕,即便是往年苗汛最高的冬至,也沒有出現成規模的苗群,截至目前也就捕撈了100公斤左右,而我國,從福建到浙江、江蘇,到今天也就捕撈了不到500公斤。

要知道,在60年代,僅日本一國,一個捕撈季節就能捕到200噸鰻苗!而到了2013年,則衰減到了5噸(2013年是目前鰻苗數量最少的一年),今年的情況,恐怕比2013年還要糟糕:台灣專家估計,今年大陸、台灣和日本所有的捕撈量,可能也就能達到5噸。

正在捕撈鰻苗的日本漁船

實際上,人們並不是不知道鰻苗資源的現狀,但要做出改變談何同意。經歷了13年的鰻魚苗枯竭之後,日本國內已經給養殖企業下了限額,購買鰻魚苗不能超過一定的量。此外,由日本主導,中日韓等主要的鰻魚養殖國也達成一致,在2014年以後捕撈的鰻苗數量不超過14年的80%,而在我國,捕撈鰻苗也需要憑許可證。

問題是,限額也好,如何去評估哪個量才是安全的?2014年的鰻苗產量是近些年來最高的,幾乎達到了正常年份的3倍,按照14年的80%去計算,恐怕把現在所有的鰻苗都撈光也不會觸及紅線。

在更早的時候,歐洲鰻鱺已經一躍成為極度瀕危物種:在西班牙等國,人們把鰻魚苗當成美食(而不是長大的鰻魚),就像我們吃小銀魚一樣吃掉。——在短短几十年之內,它們數量下滑了90%。由於日本鰻鱺的種群規模下滑明顯,2014年的時候,它也被列為了瀕危物種。

歐洲人吃的鰻魚苗干

但日本鰻鱺目前並未進入《華盛頓公約》附錄,根據公約要求,進入附錄2的物種,需要經過許可才可以進行國際貿易,從16年開始,歐洲鰻鱺已經受到這條公約的約束。現在業內估計,在2019年的時候,公約參與國可能就會對日本鰻鱺的國際貿易進行約束。雖然作為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的我們,以及最大消費國的日本很可能會申請保留(相當於擱置)這項決議。

但,日本鰻鱺的現狀已經如此,迫使我們不得不做出改變。如果屆時人工繁育依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國際貿易又沒有得到約束的話,恐怕日本鰻鱺的下場,又是黃胸鵐的一個重演。

PS:

那些說快沒了趕緊去吃一頓的朋友啊,我有個想法啊

你說等咱老了

坐在搖椅上曬太陽,回憶過往時光

孫輩過來問:爺爺,我看書上說這魚,怎麼後來沒了呢

你咋說?

「啊,爺爺奶奶看它快沒了,尋思以後吃不到了,就趕緊跑去吃了個痛」?

咱老臉還要不要了……


無哀:一碗絕妙的鰻魚飯的標準是什麼?

一年多以前,我寫了這個回答,呼籲在日本鰻廉價完整人工繁育技術成熟前不要食用包括鰻魚飯在內的日本鰻料理,被評論區最高贊稱為「答非所問,知乎程心」

現在看來日本鰻的滅絕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算了,想吃的趕緊去吃吧,再過兩三年世界上就不存在這種生物了,資本的逐利本質、民眾的愚昧導致的惡果,不是靠少數個人的自律可以扭轉的

https://www.fra.affrc.go.jp/unagi/unagi_shigen.pdf#search=%27%E9%B0%BB%E6%BC%81%E7%8D%B2%E9%87%8F%27

這是近半個世紀來日本鰻漁獲量的推移圖,把最右側快要觸底的漁獲量再除以一百

涼了涼了

看到有答主說現在市面上99%的鰻魚都是人工養殖的所以怎麼吃都不要緊,我還是把上面那個回答里的相關內容在這裡也貼一下吧

日本鰻是可以人工養殖的,大家或許也都一直以為自己吃養殖鰻魚對自然種群沒有影響。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鰻幾乎無法人工繁殖。

日本鰻的精子和卵子只有在特定的水流條件下才會成熟,要人工繁殖,就必須用到巨型造浪機,產量小,成本極高,直到今天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就連這個天價解決方案,還是2010年才研究出來的。

現在市場上所有日本鰻,都是捕撈魚苗,人工養大,然後出售的。

而這種斷子絕孫的捕撈方式,也導致野生日本鰻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直到現在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ウナギ#完全養殖

ウナギの人工孵化は1973年に北海道大學において初めて成功し、2002年には三重県の水産総合研究センター養殖研究所(現「増養殖研究所」)が仔魚をシラスウナギに変態させることに世界で初めて成功した[10]。しかし人工孵化と孵化直後養殖技術はいまだ莫大な費用が掛かり、成功率も低いため研究中で、養殖種苗となるシラスウナギを海岸で捕獲し、成魚になるまで養殖する方法しか商業的には実現していない。自然界における個體數の減少、稚魚の減少にも直接繋がっており、養殖産業自身も打撃を受けつつある。そうした中での2010年、水産総合研究センターが人工孵化したウナギを親ウナギに成長させ、さらに次の世代の稚魚を誕生させるという完全養殖に世界で初めて成功したと発表[11]。25萬個余りの卵が生まれ、このうち75%が孵化したと報じており、先に述べた稚魚の漁獲高減少もあって、期待を集めている。だが、孵化直後の稚魚の餌の原料にサメの卵が必要で、毎日水を入れ替えなければならず、人工環境ではほとんどオスしか生まれないため産卵のためにホルモンによるメス化が必要など、コスト面で課題が多く殘されている[12]。2013年には、プランクトンの糞や死骸が餌となることが突き止められた。また、鶏卵やヤマメの精巣も餌になることが判明し、幼生は約9割が育つまでになった。しかし、2013年の現狀ではシラスウナギ1匹にかかるコストは飼料代、設備投資、人件費、光熱費など1000円以下では無理だといわれている[13]。水産庁は、完全養殖の商業化の目標年を2020年としている[14]。


順便幫題主補充幾個出處

https://headlines.yahoo.co.jp/hl?a=20180116-00002177-tokaiv-l23headlines.yahoo.co.jp圖標

シラスウナギ「記録的」不漁、靜岡で昨年比0.04%(TBS系(JNN)) - Yahoo!ニュースheadlines.yahoo.co.jp圖標

題主說百分之一真是很留情了,我查到的漁獲量全都只有去年同期的萬分之幾

日本的漁業大縣愛知縣(相當於我國的省),整整一個縣撈了一個多月,撈起8.6g魚苗

上面那篇論文有點老,漁獲量單位還是噸,去年已經是千克了,今年都變成克了,不知道日本全國的鰻魚加起來夠不夠天皇一家吃的


再補充個非常諷刺的圖

世界「うなぎ絶滅するぞ、食うのやめろ」日本人「分かった」 : ふぇー速

翻譯

「你知道嗎?鰻魚的幼魚正在世界範圍內減少,已被指定為瀕危動物。羅森今年也準備了國產的鹿兒島產鰻魚,敬請品嘗。」

你大日本道德水準宇宙第一


福建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鰻魚養殖重鎮,承擔了東亞地區鰻魚苗收購到養殖加工的大頭。本地捕撈的鰻魚苗(日本鰻鱺、福州鰻鱺)多年前,我讀高中到讀大學的期間,就是所謂的『軟黃金』了,一尾牙籤大小的魚苗能漲到幾十元。

無奈東亞地區鰻魚市場實在太大了,後來從國外進口其它品種來補這個缺口,為了讓東亞人民大飽口福(誤,應該是謀取暴利)還發揮過福建走私的傳統技能,走私鰻魚苗是暴利。

反正現在東亞各國經濟發展都挺活躍,生活條件好了,大家都變著花樣在吃上下功夫。再這麼吃下去,日本鰻鱺只是最早跪的。日本鰻鱺不夠了,我們已經開始大量進口歐洲鰻、美洲鰻的鰻魚苗,吃起來是差一點,但是沒辦法。2016年一年光美洲鰻苗就進口近10噸,再加上這個價格刺激,全球範圍內對鰻鱺屬實現絕殺也是可能的。

福州國家級鰻魚安全示範區去年進口鰻苗4800萬尾-新華網news.xinhuanet.com圖標

你們要是以為只是日本鰻鱺不樂觀,就naive了,下面這個圖是美洲鰻和歐洲鰻的,感受一下。

說實話,知乎對動物保護這類話題向來不是很友好,反動保在知乎上蔚然成風,甚至大有發展成政治正確的勢頭。只要一有動保的話題,常常不問青紅皂白搬出各種理論或實例把動保號召黑粗翔。然而,這裡面有多少人是人云亦云,有多少人根本意識不到形勢的嚴峻,有多少人是沉浸在極端達爾文主義中。

下面這種鳥至少我們這代人肯定不陌生,禾花雀,和麻雀有點像,小時候說是隨處可見不過分。

這種看起來再普通常見不過的鳥,去年可是刷了一波新聞。

因為IUCN對其評級去年被調整到「極危」。而這東西在我讀中學的時候還多到「無危」。

禾花雀的評級自2004年以來經歷了「五級跳」。

1997年,國家禁止禾花雀買賣。

2004年前,禾花雀「無危」

2004年,禾花雀「近危」

2008年,禾花雀「易危」(大熊貓)

2013年,禾花雀「瀕危」

2017年,禾花雀「極危」

諷刺的是,國家禁止禾花雀買賣是在1997年。而禾花雀從2000年以後開始遭受滅頂之災的背景是21世紀互聯網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視禾花雀為「天上人蔘」的飲食文化從珠三角地區擴散到全國。一時間田間捕鳥網遍地開花,創下了一個廣泛分布的常見物種僅用10年左右就近乎滅絕的記錄。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種90年代就被國家禁止買賣、現已陷入極危境地的物種,長期被東莞市政府的政府官網作為東莞特產推介。

三禾宴_東莞特產_中國·東莞www.dg.gov.cn圖標

東莞市政府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而禾花雀和禾花鯉呢都是在禾苗開花的時候,專吃禾花長大的小雀和魚,它們的肉質特別鮮甜。東莞人中有種說法,說一隻小小的禾花雀營養頂得上一隻老母雞!所以它的價錢也真的就頂上一隻老母雞了,通常一隻半個拳頭大的禾花雀都要賣到十幾元,有時甚至20元!禾花鯉就難分辯一些了,不過老東莞人還是能從它的肉味上區分出來,所以商家也不太敢弄虛作假的。

大概是自己也覺得這麼津津樂道會出事情,還要在文章末尾加一句小紅字:

註:這裡只是說明東莞特產三禾宴,而不是推薦大家去吃三禾宴,是警醒大家不要去吃三禾宴。

據媒體報道,一張鳥網的成本只有15元,而一隻禾花雀能賣20元以上,只要捕到一隻禾花雀就能回本。禾花雀一般成群結隊,幾張網多的時候能一次捕捉上百隻,一本萬利。農民對捕鳥的熱情高漲,捕捉以後經過鳥販子短暫的填飼增肥後悶死,再發往以廣東為主的黑市。

國家禁止禾花雀買賣的1997年,那年月我在上小學,滿大街都是「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的標語,報紙上的漫畫描繪了如果環境再惡化下去,未來的城裡人在伸手不見高樓的環境中人人戴著口罩出門。

進入21世紀,「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的標語不再那麼常見了,而報紙上漫畫里描繪的場面卻成了現實。我從不迴避環保與發展之間客觀存在的現實矛盾,但是像禾花雀這樣的例子無關合理髮展,而關乎人的慾望。


我真的無語了……誰說的日本鰻是日本的鰻魚,中國的鰻魚就是中國鰻?麻煩您先學習一個再來發言好不好?

還有動不動就產量多沒必要擔心的你也好好看看吧。日本鰻野捕量都要觸底了

下圖是日本鰻的wild catch曲線圖,今年的預測捕撈量只有10年的幾十分之一

與此對比,這是EN的美洲鰻鱺

美洲鰻鱺目前產量依舊還可以,而日本鰻可以看出,80年開始產量就一路下滑,在這幾年產量暴跌,已經非常危險

順便那位和我說國內養殖主要是歐洲鰻鱺的兄弟,你覺得以歐洲鰻鱺的產地和瀕危等級,中國可以養殖並且量產?

之所以有鰻魚還很多的假象,一方面是國內除了日本鰻還有雙色鰻,花鰻等很多鰻鱺科成員,另一方面是因為東南亞的鰻苗還有一定規模(此處鰻苗特指日本鰻),而我國很多苗種都來自東南亞……中國和日本的鰻苗資源已經衰退得很嚴重了。但是如果東南亞國家繼續這樣下去,那邊的鰻鱺被撈完也是肯定的。我們要做的是行動起來(雖然我一個屁民好像也沒什麼可乾的……)而不是使勁甩鍋洗地安慰自己,這隻會暴露自己的無知

——————————————

卧槽剛剛找了下,歐洲鰻國內養殖還挺多的……將近日本鰻一半,比花鰻還要多……尷尬。

這TM太不符合邏輯了吧……CR了還能這麼多

不過國內養殖最多的是日本鰻還是沒什麼問題的。這個鍋沒什麼可甩的。

——————————————

把回答里引起歧義的地方改了……多謝 @Regcho 指出

拿FAO給的數據計算得出,2010年中國的日本鰻人工養殖產量160000t-170000t左右,而同年全球歐洲鰻鱺人工養殖產量僅有不到80000t,國內應該不會超過5w。而且15年以後歐洲鰻進口大幅下滑,如果多給數據屬實現在國內日本鰻碾壓歐洲不成問題。後起之秀美洲鰻鱺和雙色鰻鱺養殖的太少,不過這幾年都在漲,未來應該能有規模

——————————————

居然還有人堅持認為歐洲鰻能佔中國養殖鰻總量八成?

上面是歐洲,下面是日本。兩圖都是全球產量,日本鰻中國佔2/3以上,歐洲鰻占不到一半。

光中國的日本鰻養殖產量就比全世界歐洲鰻養殖產量多了一倍還不止,中國歐洲鰻要能佔八成,那麼中國養殖歐洲鰻800000t其他國家養殖-720000t?很棒棒哦

另外我看了一種說法,說是歐洲鰻鱺苗走私非常嚴重,直接導致數據統計不準……如果加起來的話沒有實行限制之前每年進口的歐洲鰻苗不比日本鰻少。但是養殖技術太差,於是歐洲鰻數量就不如日本鰻了……再加上這幾年歐洲內部都鬧鰻荒了,國內種苗供應一直跌,所以本來歐洲鰻還能勉強和日本鰻抗衡,這幾年一下子都沒了。


支持進華盛頓公約A類名單。


不久之後《食彩之國》鰻魚篇又有新危機了。


金槍魚排隊滅絕中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馬上著手保護還來得及嗎?

畢竟這麼好吃的東西,我覺得我們的後代子孫也有權利,有機會去品嘗……


大家都知道某種物種要滅絕了,要保護,但是越珍稀的物種就越有人想吃,那麼為了滿足需求,抓捕就不會停止,陷入惡性循環。

而且我從來沒吃過日本鰻,天天饅頭就白開水的我吃不起這些。


前幾天中國的禾花雀,今天的日本鰻。我不想說什麼各種物種有什麼共同的生存權利這種b話,但是為了以後還有得吃,為了以後的自然環境還能長得出各種各樣好吃的,大夥請管住自己的嘴。


影響很大,會有很多人被收智商稅。很多人聽聞鰻魚快滅絕了就趕緊去日料店吃蒲燒鰻,結果吃到的原料不是快滅絕的日本鰻,是廉價的星鰻等海鰻。就日本鰻目前的緊缺程度,不大可能在中國的普通消費市場吃到正宗的日本鰻做成的料理。想吃快要滅絕的那種鰻,要麼去日本吃,要麼在北京上海一千元以上一份的也許能有機會吃到真正的日本鰻。

比起鰻,我更想吃文昌魚。這是一種只在《普通動物學》課本里見過的動物,進化上有著承上啟下的地位,是從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過度的中間環節。而且課本上還說它能吃,像膠凍一樣軟糯美味,還說50-70年代周總理讓廈門一帶大量捕撈文昌魚做成罐頭送給台灣和東南亞的華人華僑,使他們「食魚思鄉」,「為統戰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於是這樣一種在進化上有著承上啟下重要地位的動物,一種傳說中像膠凍一樣軟糯美味的食材,就為了「統戰工作」光榮滅絕了。導致我今天只能捧著《普通動物學》課本上黑白線條的文昌魚解剖結構圖咽口水。

評論里有人說文昌魚還沒徹底滅絕。現狀跟滅絕也差不多了,吃不到,即使有那麼幾條殘存在自然界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還有什麼意義。在我看來大熊貓也跟滅絕了差不多了,吃都吃不到,整天在動物園裡賣萌有什麼意義。


看了排名前幾的回答之後去問了兩個開日本料理店的朋友

一個在大阪

一個在天津

都不是特別高級的店

大阪的客戶就是本地人

天津的客戶是在津工作日人

問他們:「影響到你們了嗎?」

前者沒說自己店用的什麼,只是說:「這兩年開始日本的小店基本都開始用中國鰻了。

後者沒回答,直接裝看不見。

所以題目的「此次日本鰻危機影響會有多大?」

我個人判斷

對大部分只在中國的一些所謂日料店吃鰻魚飯

或者去趟日本也吃不起米其林之流的普通人而言

其實沒有影響


想知道以後動物為了進化,肉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難吃。


怕是要比藍旗先滅絕。。。


說起鰻魚飯就會想起一個故事,有個富商,窮困時偶然吃過一次肥大的鰻魚,發達後念念不忘,處處尋覓,奈何當時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有錢也難買到,幾經周折,有人跟他說,某條江邊有個開渡船的船老大能弄到,此人欣然前往。

船老大見到富商剛開始還不情願,推說沒有,架不住富商懇求及重金誘惑,終於同意,讓富商過兩個小時來拿,未曾想富商好奇心重,就想看看這船老大是怎麼兩小時內抓到鰻魚的,於是躲在一旁窺看,只見船老大往周遭看了一番,以為無人,就走到船尾拉一根鐵鏈,鐵鏈的另一頭,是被鐵鉤鉤著的一具泡脹了的死屍,船老大嫻熟的把死屍放在船頭,把鐵鉤從屍體上取下,拿一木棍朝著死屍敲打幾下,鐵鉤的造成的傷口裡就鑽出一條肥大的鰻魚,再敲打幾下,又是一條,富商看到這裡,感覺胃裡翻江倒海,黃水都要泛上來了,落荒而逃……

補充:1.那個年頭河中溺死的,自殺的人的死屍多數要靠這種船老大打撈尋找,和前幾年黃河上挾屍要錢是一樣的。

2.我寫的只是一個傳言故事,未知真假,但是受其影響,看到鰻魚我就有點泛噁心。

3.雖然故事不知真假,但是,鰻魚喜歡腐肉是真,本世紀初有個人在江里打撈死豬,不小心把豬屍弄破,裡面居然是幾萬條鰻魚苗,賺了幾百萬一夜暴富,這個是真的。

4.之所以寫出來,是希望鰻魚不要被吃到絕種,雖然我不吃鰻魚。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