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美到翻的女人都是怎麼死的?

鏡像問題:第一大宗師:歷史上那些帥到爆的男人都是怎麼死的?


按朝代順序整理一下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美女,順便我也會貼上相關的史料。

妺喜,夏桀的寵妃,其結局有兩種說法,比較主流的是與夏桀同船流放海上,最後死於南巢。這種說法見於劉向所著《列女傳》。

與末喜嬖妾同舟,流於海,死於南巢之山。——《列女傳·孽嬖·夏桀妺喜》

另一種說法是,夏桀伐岷山,得到岷山的兩名女子,此後冷落妺喜,於是妺喜與伊尹裡應外合,最終輔助成湯滅夏。這種說法見於《太平御覽》,《太平御覽》稱引自《竹書紀年》,但我粗查了一下《竹書紀年》,並未找到相關記載。

《紀年》曰:後桀伐岷山,岷山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於,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於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夏亡。——《太平御覽·皇親部一·桀妃》

妲己,紂王的寵妃。《史記》記載,紂王鹿台自焚之後,周武王將他的頭斬下懸掛在白旗上,並殺死妲己。

紂走入,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史記·殷本紀》

唐代《藝文類聚》中則記載妲己是在紂王自焚後自殺的。周武王進入殷商國都,找到她和紂王的屍體,向屍體射箭、並下車拔劍戮屍。召公用黑色的鉞砍下妲己的頭,懸掛在小白旗上。

紂赴於京,自燔於宣室而死,二嬖妾與妲己亦自殺,乃以大白髦麾諸侯入殷商都,百姓咸待於郊。王使告曰:上天降休,商人皆拜,王亦答拜,以兵入,造紂及妲己屍,王親射之,三發,然後下車,以劍擊之,周公為司徒,使以黃鉞斬紂頭,懸於大白之旗,召公為司空,又使以玄鉞斬妲己頸,縣之小白旗。——《藝文類聚·卷一十二·帝王部·周武王》

西周

褒姒,周幽王的寵妃,烽火戲諸侯就是周幽王為了取悅她乾的荒唐事。褒姒被申侯與戎兵的聯軍擄走,此後下落不明。

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史記·周本紀》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竹書紀年·幽王》

春秋

息媯,即息夫人,因美貌被稱為「桃花夫人」。她先嫁給息侯,在去息國路上被蔡哀侯強佔,於是憤怒的息侯請楚文王出兵抓了蔡哀侯。楚文王聽蔡哀侯說息媯十分美貌,又順手滅了息國,將息侯貶為守門人,把息媯搶到手。據《列女傳》,息夫人趁楚王出遊,與丈夫息侯幽會,兩人雙雙自殺殉情,楚王敬重息夫人的節義,以諸侯之禮將他們夫妻合葬。

左傳亦載息夫人為楚王育有二子。評論區很多人說這個事情,我在這裡補一句。因為題目問美人們的死法,而左傳對此無記錄,所以息夫人在楚的事情我就沒多提。古代文獻浩如煙海,各史料之間難免有矛盾,我沒有能力做非常嚴謹的考證,認為息夫人沒有殉情的諸公大可保留意見。

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虜其君,使守門。將妻其夫人,而納之於宮。楚王出遊,夫人遂出見息君,謂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無須臾而忘君也,終不以身更貳醮。生離於地上,豈如死歸於地下哉!」乃作《詩》曰:「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聽,遂自殺,息君亦自殺,同日俱死。楚王賢其夫人,守節有義,乃以諸侯之禮合而葬之。——《列女傳·貞順·息君夫人》

多說一句,後世有許多關於她的詩句,例如清朝鄧漢儀的「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南子,春秋時衛靈公夫人,雖然美貌但是據稱妖媚淫亂,《論語》里的「子見南子」說的就是她,孔老夫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當著子路的面對天發誓賭咒……衛靈公的太子蒯潰覺得父王有這麼個夫人實在丟臉,想要殺她,但沒有成功。南子把這事告訴了靈公,靈公大怒,於是蒯潰逃走了。靈公死後,蒯潰的兒子繼位,是為衛出公。後來衛出公逃奔魯國,蒯潰繼位,是為衛庄公,隨後庄公就殺掉了南子。

出公奔魯,子路死之,蒯聵遂立,是為庄公。殺夫人南子,又殺渾良夫。——《列女傳·孽嬖·衛二亂女》

文姜,齊襄公的妹妹,魯桓公的夫人,是個才貌雙全的美人,因此稱之為「文」。傳說中文姜與哥哥齊襄公亂倫,這個大新聞在當時的天下鬧得沸沸揚揚,被綠了的魯桓公怒髮衝冠,齊襄公就請他喝酒,趁魯桓公喝醉之後命人殺了他……這件事依舊出於《列女傳》:

文姜者,齊侯之女,魯桓公之夫人也。內亂其兄齊襄公。……文姜與襄公通,桓公怒,禁之不止。文姜以告襄公,襄公享桓公酒,醉之,使公子彭生抱而乘之,因拉其脅而殺之,遂死於車。——《列女傳·孽嬖·魯桓文姜》

如果查《左傳》,卻找不到關於文姜亂倫的事情。文姜的結局,《列女傳》並未提及,倒是《左傳》一帶而過地記了兩筆:她死於庄公二十一年。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左傳·庄公二十一年》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左傳·庄公二十二年》

夏姬,春秋時有名的美人,她在史書中的故事堪比小黃文,男女關係錯綜複雜,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她嫁給了陳國的夏御叔,生下了夏徵舒,夏徵舒後來成為陳國大夫。夏御叔死後,陳國大夫儀行父最先看上了這個寡婦,然後另一個大夫孔寧也加入了進來,接著他倆又把國君陳靈公一起拉上,三人一起上了夏姬的床……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多P記載……而且呢陳靈公還和孔寧、儀行父在朝堂上把夏姬的內衣拿出來戲耍,可以想見靈公是個什麼玩意兒了……終於有一次,三個人又去夏姬那裡喝酒,靈公開玩笑說:「夏徵舒很像你們啊。」兩個大夫也奉承說:「他也很像主公您。」夏徵舒終於再也忍不下去了,在靈公喝完酒出來後一箭射死了這個混蛋玩意。儀行父和孔寧逃奔楚國,靈公的太子午逃奔晉國,夏徵舒自立為陳侯。楚莊王為此出兵伐陳,誅殺夏徵舒,立陳靈公的太子午為君,是為陳成公。

十四年,靈公與其大夫孔寧、儀行父皆通於夏姬,衷其衣以戲於朝。……十五年,靈公與二子飲於夏氏。公戲二子曰:「徵舒似汝。」二子曰:「亦似公。」徵舒怒。靈公罷酒出,徵舒伏弩廏門射殺靈公。孔寧、儀行父皆奔楚,靈公太子午奔晉。徵舒自立為陳侯。徵舒,故陳大夫也。夏姬,御叔之妻,舒之母也。

成公元年冬,楚莊王為夏徵舒殺靈公,率諸侯伐陳。謂陳曰:「無驚,吾誅徵舒而已。」已誅徵舒……乃迎陳靈公太子午於晉而立之,復君陳如故,是為成公。——《史記·陳杞世家》

楚莊王滅了夏徵舒之後,看到夏姬美貌,想納她為妾。申公巫臣勸阻他,於是楚莊王放棄了這個念頭。楚莊王的弟弟子反也想佔有夏姬,巫臣又勸他,夏姬實在是個不祥的人,她令她的哥哥子蠻夭折,令丈夫夏御叔身亡,令陳靈公被弒,令兒子夏南(徵舒)被殺,令孔儀出逃,令陳國滅亡,天下這麼多女人你為什麼非要她呢?於是子反也打消了念頭。楚莊王把夏姬賜給連尹襄老,連尹襄老死在了邲地。然後連尹襄老的兒子黑要又「繼承」了夏姬,這時候巫臣派人對她說,「回家吧,我娶你!」(到這兒才看出巫臣前面攔住那麼多人是因為自己想娶夏姬……)中間又經過一些波折,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左傳·成公二年》,總之巫臣帶著夏姬逃到了晉國,晉國任命他為邢大夫。這時候子反怒了,原來你不讓我佔有夏姬,是因為自己想娶她啊?於是滅了巫臣一族。

楚之討陳夏氏也,庄王欲納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蠻,殺御叔,弒靈侯,戮夏南,出孔儀,喪陳國,何不祥如是,人生實難,其有不獲死乎,天下多美婦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連尹襄老,襄老死於邲,不獲其屍,其子黑要烝焉,巫臣使道焉,曰,歸,吾聘女……遂奔晉,而因郤至,以臣於晉,晉人使為邢大夫。——《左傳·成公二年》

巫臣使介歸幣於楚,而與夏姬奔晉。大夫子反怨之,遂與子重滅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列女傳·孽嬖·陳女夏姬》

在此之後史書對巫臣倒是還有一些記載,他促成了吳國興起、並向滅了自己家族的楚國復仇,但對夏姬就沒有更多記載了。也許夏姬是善終了,史書字裡行間看得出巫臣非常喜愛她,而巫臣在晉國也很有權柄,應該能保護得住自己的女人。一生無依無靠的夏姬,在那個男人至上的年代毫無地位和尊嚴,死後還要被列入《孽嬖》,希望她至少可以無疾而終、盡享天年吧。

西施,這位想必不用介紹了,四大美女之首的「沉魚」。關於西施結局,歷來眾說紛紜,大略歸結起來有三類:一是「美人計」成功後,西施自覺愧對夫差,自縊而死;二是西施追隨范蠡一同歸隱,泛舟五湖而去;三是被沉江溺水而死。

自縊說我沒找到出處,歸隱說是明人陳耀文引唐人陸廣微《吳地記》再引《越絕書》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兩次轉引,這個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我在越絕書里分別搜索「西施」「西子」「范蠡」「蠡」等關鍵字均未找到上述文字,最接近的是下面這段:

范蠡曰:「臣聞君子俟時,計不數謀,死不被疑,內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從此辭。」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只說范蠡歸隱三江五湖,但未說西施是否同行。

西施沉江之說見於《墨子》:

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說西施因為太美而被沉水殺死,由於墨子離西施時代不遠,故有一定可信性。但至於西施被誰沉江,墨子沒說,就又是一片供後人發揮想像力的空間了:有人說是范蠡為防西施惑亂勾踐而乾的,有人說是憤怒的吳國百姓乾的,也有人說是勾踐的王后怕西施威脅到自己地位而乾的。

戰國

羋月,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史稱宣太后。其真名不知,又稱羋八子。我知道你們都看了羋月傳……那就直接說她結局吧,史書沒寫宣太后究竟是怎麼死的,《史記·秦本紀》中只有簡單一句:

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陽酈山。

趙姬,真實姓名不見於史書,是呂不韋獻給秦國公子異人的一名絕色美女,公子異人後來繼位成為秦莊襄王。呂不韋靠著趙姬做成了「奇貨可居」的大買賣,驟然富貴,位居相國。趙姬的兒子——甭管他爹是呂不韋還是秦莊襄王吧——就是威名赫赫的秦始皇帝。史書記載,趙姬性慾旺盛,即便成了王太后也毫不收斂,呂不韋後來找了一位能用丁丁挑著車輪走路的人——嫪毐,讓他侍奉王太后。王太后與嫪毐通姦生有兩個兒子,嫪毐被封為長信侯,但他還不滿足,和太后商量要把自己的兒子立為下一任秦王……事情敗露,始皇夷滅嫪毐三族,殺了他和太后生的兩個兒子,並把太后幽禁於雍地。後來經過齊人茅焦勸說,始皇才把太后迎回咸陽。按史書記載來看,趙姬應當是壽終正寢的,畢竟否定秦始皇是古代的政治正確,弒母的事兒他要是真干出來了,後世史書肯定早就大書特書了……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及齊人茅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復咸陽,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謚為帝太后,與庄襄王會葬茝陽。——《史記·呂不韋列傳》

始皇帝是個很神奇的人物,他一生中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女人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包括他的生母。二世皇帝胡亥和孺子嬰更不用說,那段歷史的主角是項羽劉邦趙高章邯,所以有秦一代的短短十幾年裡,唯一能拿出來說說的大概就是虞姬了。

虞姬,名不詳,生年不詳,史家對她記載廖廖,最可信的應屬太史公這段: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史記·項羽本紀》

司馬遷並未記載虞姬最後結局。至於「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和虞姬自刎殉情之說,出自西漢末年就散佚的《楚漢春秋》。千載之下,虞姬早已脫離史料,化作一個文化符號。當霸王別姬成為樂曲、戲劇、詩文、電影中的不朽母題,歷史上的虞姬究竟是什麼模樣,對我們來說也已經不再重要了。

戚夫人,漢高祖的寵妃,劉邦在世時她多次攛掇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高祖駕崩後被呂后遷怒,做成「人彘」扔在廁所里,還叫漢惠帝來看。惠帝知道那是戚夫人之後大哭,一病不起。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喑葯,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史記·呂太后本紀》

陳阿嬌,即陳皇后,漢武帝的原配及第一任皇后。《史記》及前後《漢書》未載陳皇后名字,阿嬌之名出於《漢武故事》,但此書記載與正史多有出入,一般不予採信。「金屋藏嬌」之說亦載於《漢武故事》而不見於正史。唐代《藝文類聚》及北宋《太平御覽》皆引《漢武故事》說法,徑稱陳皇后為「阿嬌」。阿嬌的母親是漢景帝的姐姐、漢武帝的姑媽,即館陶大長公主劉嫖。阿嬌憑著母親大長公主的勢力,性情驕橫,為武帝所厭惡,後來因為與衛子夫爭寵、數次幾乎害死衛子夫,武帝愈發憤怒。接著陳皇后又使用媚道巫術,武帝發覺後深究此事,將阿嬌廢黜、貶居長門宮。館陶大長公主去世後,阿嬌的兄長堂邑侯陳須因淫亂、兄弟爭財等事按律當死,於是陳須兄弟自殺,此後又過了幾年,阿嬌也去世了,葬於霸陵郎官亭東。後世對陳皇后的凄涼晚景頗為同情,有許多相關詩歌傳世。

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史記·外戚世家》

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十餘年,主薨。須坐淫亂,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後數年,廢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漢書·外戚傳》

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於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漢武故事》

衛子夫,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青的姐姐,霍去病的姨媽。衛子夫一脈在武帝一朝可謂顯貴已極,當時有《衛皇后歌》曰:「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但她後來年老色衰,漸漸失去武帝寵愛,衛青霍去病接連去世,再加上武帝晚年幾乎動搖漢廷根本的巫蠱案,衛子夫的兒子、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為了自保起兵誅殺江充,武帝震怒,劉據與衛子夫都百口莫辯,武帝派人收回衛子夫的皇后璽綬,衛子夫於此時自殺。黃門蘇文、姚定漢以小車將她的屍體載到公車令的空房安置,盛以小棺,葬於長安城外的桐柏。漢宣帝即位後,將衛子夫改葬,並追謚她為孝思皇后。

衛子夫立為皇后,後弟衛青字仲卿,以大將軍封為長平侯。四子,長子伉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貴幸。其三弟皆封為侯,各千三百戶,一曰陰安侯,二曰發乾侯,三曰宜春侯,貴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史記·外戚世家》

衛後立三十八年,遭巫蠱事起,江充為奸,太子懼不能自明,遂與皇后共誅充,發兵,兵敗,太子亡走。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自殺。黃門蘇文、姚定漢輿置公車令空舍,盛以小棺,瘞之城南桐柏。衛氏悉滅。宣帝立,及改葬衛後,追諡曰思後,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焉。——《漢書·外戚傳》

李夫人,真名不見於正史,漢武帝寵妃之一,她的哥哥李延年是漢武帝寵臣。李延年為了向武帝引薦自己的妹妹,作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對自己妹妹的美貌極盡讚美。李夫人還有一位哥哥,就是攻打大宛城取汗血寶馬的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廣利有一位部下叫李陵,司馬遷正是因為幫李陵辯護而觸怒武帝、遭受宮刑。

李夫人很年輕就去世了,《史記》對她的身故一筆帶過,只說「早卒」,倒是《漢書》對她死前的情形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李夫人病重時,漢武帝去見她,她用被子蒙住臉,以相貌毀壞為由不肯見武帝。武帝再三勸說她露出臉來,甚至許諾賞賜千金、封她兄弟做官,但李夫人不為所動,乾脆背過身子去不說話了,武帝只能怏怏不悅地離開。

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號協律。——《史記·外戚世家》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初,李夫人病篤,上自臨候之,夫人蒙被謝曰:「妾久寢病,形貌毀壞,不可以見帝。願以王及兄弟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將不起,一見我屬託王及兄弟,豈不快哉?」夫人曰:「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不敢以燕惰見帝。」上曰:「夫人弟一見我,將加賜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見。」上復言欲必見之,夫人遂轉鄉歔欷而不復言。於是上不說而起。——《漢書·外戚傳》

卓文君,大名鼎鼎的司馬相如的妻子,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傳為千年美談。卓文君是巨富卓王孫的女兒,寡居時因見司馬相如彈琴而愛慕他,並與他私奔回到成都。卓王孫大怒,聲稱自己不會給女兒一分錢。司馬相如夫妻一貧如洗,只好做起賣酒的營生,卓王孫不得已,分給兩人一筆家產,司馬相如從此也過上了富裕的日子。拋開傳說,《史記》對兩人相戀的過程有較為詳細的敘述,此後《司馬相如列傳》里只提到過卓文君兩次,一次簡單提及與卓文君的婚姻令司馬相如富有;另一次是司馬相如病死,武帝派人到他家裡索取他寫的書卷,卓文君表示司馬相如的文章寫一卷就被人拿走一卷,只留下一封談封禪事宜的奏章。

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買田宅,為富人。

與卓氏婚,饒於財。

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後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固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即空居。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無他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此外《史記》與前後《漢書》對卓文君再無記載。其夫司馬相如死時仍頗得武帝敬重,其父卓王孫又家財巨萬,有理由相信卓文君應該是善終的。

王昭君,又一個不用介紹的,四大美女之二的「落雁」,《漢書》稱其名王牆字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後號寧胡閼氏;《後漢書》則稱其名王昭君字嬙。漢元帝的畫工毛延壽將昭君畫得很醜,因此元帝一直沒有召幸她,等到和親送行時,漢元帝才驚覺昭君姿色為後宮第一,之後怒殺毛延壽。呼韓邪單于死後,兒子雕陶莫皋繼位,是為復株絫若鞮單于。復株絫單于又娶了他爹的閼氏王昭君……王昭君為此上書漢廷要求歸國,但漢成帝命令她遵從匈奴的習俗繼續服侍復株絫單于。

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漢書·匈奴傳》

昭君出塞的故事膾炙人口,但翻開《漢書》,只有一個不幸女人的背影,在那個時代的黃昏里漸行漸遠。

前後《漢書》均未記載王昭君結局與埋骨之地,但後代「昭君葬青冢」之說早已深入人心。在此貼上杜甫的《詠懷古迹》: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趙飛燕,漢成帝的第二任皇后,正史未記載本名,傳說中她身輕如燕,能在漢成帝掌上起舞,因此稱為趙飛燕。她和她的妹妹趙昭儀都寵冠後宮,但姐妹兩人均未能誕下子嗣。她倆在後宮期間,其他嬪妃生的孩子都或夭折或暴亡。漢成帝駕崩,沒有留下子嗣,趙皇后為漢哀帝繼位出了很大力。哀帝即位後,諸臣上書揭發趙飛燕姐妹擅權、逼死成帝子嗣的往事,趙昭儀因此自殺,但哀帝感念趙飛燕幫自己繼位,沒有追究。漢哀帝駕崩後,王莽上書太后,廢趙飛燕為庶人,趙飛燕於是自殺。

哀帝為太子,亦頗得趙太后力,遂不竟其事。……哀帝崩,王莽白太后詔有司曰:「前皇太后與昭儀俱侍帷幄,姊弟專寵錮寢,執賊亂之謀,殘滅繼嗣以危宗廟,悖天犯祖,無為天下母之義。貶皇太后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後月餘,復下詔曰:「皇后自知罪惡深大,朝請希闊,失婦道,無共養之禮,而有狼虎之毒,宗室所怨,海內之讎也,而尚在小君之位,誠非皇天之心。夫小不忍亂大謀,恩之所不能已者義之所割也,今廢皇后為庶人,就其園。」是日自殺。凡立十六年而誅。——《漢書·外戚傳》

趙昭儀,漢成帝寵妃,趙飛燕的妹妹,真名不見於正史,後代野史小說稱其「趙合德」。趙皇后趙昭儀姐妹深得寵幸,作威作福,史書記載,趙昭儀逼成帝下詔殺死了許美人、宮女曹偉能所生的孩子。後來一向身康體健的漢成帝突然駕崩,朝野都遷怒於趙昭儀,她因此自殺。

帝幸許美人,有子。昭儀聞之……帝曰:「約以趙氏,故不立許氏,使天下無出趙氏之上者。無憂也!」乃詔許氏夫人,令殺所生兒,革篋盛緘之,帝與昭儀共視,復緘,封以御史中丞印,出埋獄垣下。中宮史曹宮,字偉能,御幸生子。帝復用昭儀之言,勿問男女殺之。——《續列女傳·漢趙飛燕》

明年春,成帝崩。帝素強,無疾病……昏夜平善,鄉晨,(漢成帝)傅恊攔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晝漏上十刻而崩。民間歸罪趙昭儀,皇太后詔大司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眾歡嘩怪之。掖庭令輔等在後庭左右,侍燕迫近,雜與御史、丞相、廷尉治問皇帝起居發病狀。」趙昭儀自殺。——《漢書·外戚傳》

陰麗華,即陰皇后,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配與第二任皇后。陰麗華少年時便以美貌聞名,劉秀到新野地方,聽說陰麗華非常漂亮,就很喜歡她。後來,劉秀又到長安,看到執金吾的車騎隊伍威武壯觀,慨嘆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陰麗華很幸福,有一個始終鍾愛自己的皇帝丈夫,生下了以寬厚聞名的漢明帝,家人兄弟位居列侯,最後在六十歲時壽終正寢,放眼兩漢也算長壽之人了。她死後,漢明帝將她與光武帝合葬原陵,並深切悼念,還為她開了皇后單獨上謚號的先河,謚「光烈皇后」。

光烈陰皇后諱麗華,南陽新野人。初,光武適新野,聞後美,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七年,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已。——《後漢書·紀·皇后紀》

貂蟬,四大美女之三的「閉月」,因《三國演義》而聞名天下。不過可惜,她只是個虛構的人物……但歷史書上也能找到關於她原型的隻言片語,那就是董卓身邊的一名侍婢。

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三國志·魏書七·呂布傳》

這大概是演義和後來諸多文藝作品中「呂布戲貂蟬」的源頭。只是陳壽撰《三國志》惜字如金,並沒留下更多有關這名婢女的記載。

《三國演義》也只在董卓之亂前後給予貂蟬濃墨重彩的篇幅,董卓之亂結束後貂蟬下一次露臉,已經是呂布困守下邳城、窮途末路之際,貂蟬勸他「將軍與妾作主,勿輕騎自出」。呂布敗亡白門樓後,《演義》也再未提及有關貂蟬的任何內容。

布聞言愁悶不決,入告貂蟬。貂蟬曰:「將軍與妾作主,勿輕騎自出。」……佈於是終日不出,只同嚴氏,貂蟬飲酒解悶。——《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

與虞姬、西施一樣,貂蟬這樣一個藝術上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已經足夠讓百姓千百年口耳傳唱,至於她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真如小說中那般美麗,反倒不再重要了。

二喬,東吳美人大喬和小喬,史書作「大橋」「小橋」,丈夫分別為孫策、周瑜。她們的父親,即三國演義里的喬國老,在三國志中稱為「橋公」。二女在史書上只說「皆國色也」,孫策在攻皖時得到了她們,此外對於她們的姓名、生平、晚景、結局則無任何詳細描寫。當然,這些只出現在歷史邊邊角角處的美人後來都有了無數傳說和衍生作品,比如三國殺,三國無雙123456等等……

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

蔡文姬,字昭姬,晉時為避司馬昭諱而作文姬父親是東漢末年大文學家蔡邕。蔡文姬富有才情,通曉音律,一生坎坷,先嫁給衛仲道,沒有誕下子嗣,衛仲道死後她回到娘家。興平年間,蔡文姬被匈奴擄到塞外做了左賢王的妻室,生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將她贖回,又嫁給董祀。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後漢書·列女傳》

《後漢書》未記載蔡文姬生卒年月、葬身之地,因此蔡文姬如何死法,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她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創作母題,《胡笳十八拍》和《文姬歸漢》人們都早已耳熟能詳。

孫夫人,即俗稱的孫尚香,史書並未記載其真名,孫權之妹、劉備之妻。《三國志》對其記載廖廖,只說其性情剛猛、頗有乃兄孫權之風,另裴注三國志引《漢晉春秋》,有趙雲截江奪阿斗之事。此外對孫夫人生卒年並無記載,無從得知其如何死法。

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三國志·蜀書六·趙雲傳》

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三國志·蜀書七·法正傳》

魏晉南北朝

甄夫人,即甄皇后,又稱甄氏、甄姬,漢末有名的美人。她嫁給魏文帝曹丕,生下了後來的魏明帝曹叡。史書不載甄姬真名,後世有甄宓、甄洛等多種說法。《太平廣記》記載,甄姬逝世後曹植在洛河之濱遇上了她的魂魄,有感而作《感甄賦》,但因為甄姬是自己的嫂子,就又把《感甄賦》改成《洛神賦》,托意於洛水的水神宓妃。甄宓、甄洛之名可能是由這件事生髮出來的。但《太平廣記》為小說類書,不能當成信史。

或聞洛神即甄皇后,謝世,陳思王遇其魄於洛濱,遂為《感甄賦》。後覺事之不正,改為《洛神賦》,托意於宓妃。——《太平廣記·神二十一·蕭曠》

《三國志》中,曹丕即位後,寵幸郭后、李貴人、陰貴人,冷落甄姬,甄姬愈發失意,因此有怨言。曹丕聽說後大怒,將她賜死,葬於鄴。魏明帝曹叡繼位後,追謚她為文昭甄皇后。

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謚,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於陵,又別立寢廟。——《三國志·魏書五·文昭甄皇后》

碧玉,據稱為西晉汝南王司馬亮寵妾,成語「小家碧玉」最初指的就是她。但我在《晉書》中搜索「碧玉」,沒有找到這個人;搜索「汝南王」「汝南文成王亮」等則有五百多處文章段落,我沒這個精力一一核對,只好暫且擱下。根據維基和百度的說法,司馬亮曾邀請孫婥為碧玉作歌,查《晉書》無孫婥此人,疑為孫綽之誤,因為唐代《藝文類聚》中載有一首孫綽所作《碧玉歌》。在《晉書》中再搜索孫綽,確有此人,但他與東晉山濤、桓溫同時,顯然不大可能是那位作《碧玉歌》的西晉士人了。於是,碧玉暫時連身份都成謎,更遑論生卒年月。在此只貼上《藝文類聚》中的記載:

《晉孫綽情人詩》曰: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難,回身就郎抱。——《藝文類聚·樂部三·歌》

(不知道啥叫破瓜的自行百度,我啥也不懂!)

綠珠,西晉石崇的歌妓,石崇就是和王愷鬥富的那位,什麼拿糖水刷鍋、用蠟當柴火、拿香料塗牆、用絲帛做長達幾十里的屏風都是他倆乾的荒唐事。綠珠美艷,善於吹笛,趙王司馬倫的親信孫秀命人向石崇討要她。石崇把他的婢妾都叫了出來,讓使者隨意挑選。使者表明自己受命來討要綠珠,石崇大怒道:「我珍愛綠珠,不可能把她送出去。」孫秀因此憤怒,勸趙王司馬倫誅殺石崇和他的外甥歐陽建。石崇和歐陽建知道了,就暗中建議淮南王司馬允、河間王司馬囧攻殺司馬倫和孫秀。孫秀察覺這件事後假傳聖旨抓捕石崇、歐陽建。武士到來時,石崇正在樓上飲宴,他對綠珠說:「我是因為你才獲罪的啊。」綠珠哭著回答:「我願意在您面前效死!」然後就跳樓身亡。此後石崇全家被孫秀所殺。

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時在金谷別館,方登涼台,臨清流,婦人侍側。使者以告。崇盡出其婢妾數十人以示之,皆蘊蘭麝,被羅縠,曰:「在所擇。」使者曰:「君侯服御麗則麗矣,然本受命指索綠珠,不識孰是?」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願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許。秀怒,乃勸倫誅崇、建。崇、建亦潛知其計,乃與黃門郎潘岳陰勸淮南王允、齊王冏以圖倫、秀。秀覺之,遂矯詔收崇及潘岳、歐陽建等。崇正宴於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官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崇母兄妻子無少長皆被害。——《晉書·列傳第三·王祥鄭沖何曾石苞》

謝道韞,東晉名臣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凝之之妻,王凝之的父親就是王羲之。謝道韞少有才名,因「柳絮因風起」一事而載於《世說新語》及《晉書》。後來孫恩叛亂,叛軍殺死了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和謝道韞的幾個孩子,謝道韞抽刀出門親手殺了幾個叛軍,然後才被俘。從那以後,謝道韞寡居會稽,至於她的生卒年,《晉書》並無記載,因此也不知其結局如何。

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謂有雅人深致。又嘗內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及遭孫恩之難,舉昔自若,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殺數人,乃被虜。……自爾嫠居會稽,家中莫不嚴肅。——《晉書·列女傳》

徐昭佩,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從史書來看,此人人品素質都極差,是否美貌也似乎尚待商榷,《南史》稱其「無容質」,《資治通鑒》徑稱其「丑而妒」,放在這裡是因為她身上出了個成語「徐娘半老」。梁元帝瞎了一隻眼,徐昭佩每次知道他要來,都只化半張臉的妝,以此諷刺梁元帝半盲,這也就是「半面妝」的來歷。而且徐昭佩是個酒鬼,喝醉了還會吐在梁元帝身上,見到不被寵幸的嬪妃就和她們推杯換盞,見到懷了梁元帝孩子的嬪妃就殺掉她們。她先後與智遠、暨季江、賀徵等人通姦,季江慨嘆「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化為成語「徐娘半老」。她的兒子蕭方領兵很有才能,蕭繹曾因此對徐妃誇獎他,但徐妃沒有答話,只是哭著告退。蕭繹因此大怒,寫下她的淫穢行徑並張貼在大閣上。太清三年,徐妃被梁元帝賜死,跳井而亡,葬於江陵瓦官寺。(一個皇帝能忍這麼久真不容易,我因此好奇去查了一下徐昭佩是不是有什麼大得不得了的背景讓蕭繹不敢動她,但沒發現。)

世祖徐妃,諱昭佩,東海郯人也。祖孝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緄,侍中、信武將軍。天監十六年十二月,拜湘東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貞。太清三年五月,被譴死,葬江陵瓦官寺。——《梁書·列傳第一·皇后》

妃無容質,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與荊州後堂瑤光寺智遠道人私通。酷妒忌,見無寵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時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於普賢尼寺……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屍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南史·列傳第二·后妃》

湘東王繹娶徐孝嗣孫女為妃,生世子方等。妃丑而妒,又多失行……故方等亦無寵。及自建康還江陵,繹見其御軍和整,始嘆其能,入告徐妃,妃不對,垂泣而退。繹怒,疏其穢行,榜於大閣。——《資治通鑒·梁紀十八》

蘇小小,魏晉南北朝時錢塘名妓,其人生卒年不詳,一說為晉代人,一說為南朝劉宋時人。雖然她艷名遠播,但我查過的正史(《晉書》《南史》及宋齊梁陳諸書)中均未見此人記載,倒是各種類書、詩集里有一大堆關於她的詩歌,惟唐人陸廣微《吳地記》中「嘉興縣」條目對蘇小小有一句記載:

前有晉妓錢唐蘇小小墓。

徑稱其為晉代歌妓。今有蘇小小墓在西湖畔,為文化遺址,此外對蘇小小一概不知。

李祖娥,北齊文宣帝高洋的皇后,史書稱其「容德甚美」。高洋是歷史上有名的瘋子,疑似精神分裂,腦子清醒時是正常皇帝,發起渾來禽獸不如。高洋喜歡鞭打宮女,甚至殺戮她們,只有李皇后得到禮敬。後來高洋的弟弟高湛繼位,是為北齊武成帝,這位武成帝也是個亂倫的混蛋玩意,打上了寡嫂李祖娥的主意,威脅說「你不從我,我就殺了你兒子」。李祖娥害怕,只能從了他,還懷了孕。此後李祖娥的兒子太原王高紹德來找她,她避而不見,高紹德憤怒地說:「您當兒子不知道嗎?您是因為肚子大了才不肯見兒子吧。」李祖娥聽他這麼說,深感慚愧,於是沒有撫養生下的女兒。武成帝高湛提著刀找上門:「你殺了我的女兒,我為什麼不殺你兒子!」當著她的面把高紹德活活打死。李祖娥大哭,高湛愈發憤怒,扒光了她的衣服,對她亂打。然後高湛命人把流血淋漓的李祖娥裝在布袋裡,扔進水中,過了很久李祖娥才蘇醒,被牛車送到妙勝尼寺。自此李祖娥便削髮為尼。史書對這位不幸女人的最終結局沒有詳細記載,只說北齊滅亡後她入了關內,隋朝時得以回到家鄉趙郡。

文宣皇后李氏,諱祖娥,趙郡李希宗女也。容德甚美。初為太原公夫人……帝好捶撻嬪御,乃至有殺戮者,唯後後蒙禮敬。天保十年,改為可賀敦皇后。孝昭即位,降居昭信宮,號昭信皇后。武成踐祚,逼後淫亂,云:「若不許,我當殺爾兒。」後懼,從之。後有娠,太原王紹德至閣,不得見,慍曰:「兒豈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見兒。」後聞之,大慚,由是生女不舉。帝橫刀詬曰:「爾殺我女,我何不殺爾兒!」對後前築殺紹德。後大哭,帝愈怒,裸後亂撾撻之,號天不已。盛以絹囊,流血淋漉,投諸渠水,良久乃蘇,犢車載送妙勝尼寺。後性愛佛法,因此為尼。齊亡入關。隋時得還趙郡。——《北齊書·卷九·補列傳第一·後宮》

胡後,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后,又一個生平堪比黃書的女子。武成帝高湛在世時胡皇后和宦官們褻玩,又與寵臣和士開通姦;高湛死後,胡太后與一個叫曇獻的和尚通姦,還把和尚們化妝成女尼,召進宮裡。武成帝的兒子高緯就是北齊後主,高緯聽說太后作風不正,開始還不信,後來他拜見太后時看見太后身邊兩個年輕尼姑,見色起意召見「她們」,發現竟然是男的,於是高緯大怒,誅殺了曇獻和幾個與太后親昵的人。據傳說這位太后在北齊亡國後入了北周,於長安城賣淫,甚至說「為後不如為娼」,但這些說法都不見於正史。《北齊書》與《北史》均只點了一句「齊亡入周,恣行奸穢」,大約胡太后的確是把及時行樂的作風貫徹到底了,但是否在長安公開賣淫,無法確知。關於她的結局,也只有一句簡單記載:死於隋朝開皇年間。

初武成時,後與諸閹人褻狎。武成寵倖和士開,每與後握槊,因此與後姦通。自武成崩後,數出詣佛寺,又與沙門曇獻通。……帝聞太后不謹而未之信,後朝太后,見二少尼,悅而召之,乃男子也,於是曇獻事亦發,皆伏法,並殺元、山、王三郡君,皆太后之所昵也。……齊亡入周,恣行奸穢。隋開皇中殂。——《北齊書·卷九·補列傳第一·後宮》

馮小憐,北齊後主高緯的皇后穆邪利的侍婢,北齊時有名的美人。穆皇后不再受寵後將她進獻給高緯,號稱「續命」(此處禁止唱詩)。馮小憐善於歌舞和彈奏琵琶,高緯非常喜愛她,「坐則同席,出則並馬,願得生死一處」。北周軍隊攻取了平陽,晉州告急,此時高緯正在打獵,馮小憐請求他多獵殺一場再回去,高緯答應了……從此可以看出高緯的治國水準……

等高緯到了晉州,城已經快陷落了,高緯居然叫人停止攻打,召馮小憐一起來看,這時候馮小憐正在化妝,一耽誤,城打不下來了……傳說晉州西石上有聖人印跡,馮小憐想去看,高緯怕弓箭射到橋上,於是把攻城用的木材抽出來造遠橋,這倆人看到半夜才回……高緯居然還聲稱馮小憐有功績,要封她為左皇后。倆人一起觀戰,東部偏軍稍稍退卻,馮小憐就開始搞大新聞:「我軍敗了!」高緯一聽,立即帶著她逃命。到了洪洞戊,馮小憐還拿著妝鏡玩兒,後軍又喊周軍追上來了,於是倆人繼續逃。高緯派去拿皇后服飾的人回來了,高緯就在馬上按住轡頭給馮小憐穿上,再接著跑。高緯到了鄴城,太后遲到一步,高緯沒有去迎接;馮小憐快要到鄴城的時候,高緯砸了鄴城北門出城十里迎接她……倆人又一次上路,往青州跑,在青州南鄧村被周將尉遲綱逮住了。高緯來到長安,請求周武帝宇文邕將馮小憐還他,周武帝也是大方:「天下我都不放在眼裡,又怎麼會吝嗇一個老太太!」說還就還。

後來高緯被殺,馮小憐被賜給代王宇文達,想來她的確天姿國色,因為宇文達也很寵愛她。馮小憐還誣陷宇文達的王妃,幾次差點害死她。隋朝一統天下後,隋文帝楊堅把馮小憐賜給宇文達王妃的哥哥李詢,她被命令穿著布裙干搗石臼的粗活兒。應該是為了替女兒出氣,李詢的母親逼著馮小憐自殺了,至此她作死的一生走到盡頭。

馮淑妃名小憐,大穆後從婢也。穆後愛衰,以五月五日進之,號曰「續命」。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後主惑之,坐則同席,出則並馬,願得生死一處。命淑妃處隆基堂,淑妃惡曹昭儀所常居也,悉令反換其地。周師之取平陽,帝獵於三堆,晉州亟告急。帝將還,淑妃請更殺一圍,帝從其言。識者以為後主名緯,殺圍言非吉征。及帝至晉州,城已欲沒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餘步,將士乘勢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觀之。淑妃妝點,不獲時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舊俗相傳,晉州城西石上有聖人跡,淑妃欲往觀之。帝恐弩矢及橋,故抽攻城木造遠橋,監作舍人以不速成受罰。帝與淑妃度橋,橋壞,至夜乃還。稱妃有功勛,將立為左皇后,即令使馳取禕翟等皇后服御。仍與之並騎觀戰,東偏少卻,淑妃怖曰:「軍敗矣!」帝遂以淑妃奔還。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鏡自玩,後聲亂唱賊至,於是復走。內參自晉陽以皇后衣至,帝為按轡,命淑妃著之,然後去。帝奔鄴,太后後至,帝不出迎;淑妃將至,鑿城北門出十里迎之。復以淑妃奔青州。後主至長安,請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視天下如脫屣,一老嫗豈與公惜也!」仍以賜之。

及帝遇害,以淑妃賜代王達,甚嬖之。淑妃彈琵琶,因弦斷,作詩曰:「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膠上弦。」達妃為淑妃所譖,幾致於死。隋文帝將賜達妃兄李詢,令著布裙配舂。詢母逼令自殺。——《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后妃下》

(帝)與長鸞、淑妃等十數騎至青州南鄧村,為周將尉遲綱所獲。——《北齊書·卷八·補帝紀第八·後主幼主》

齊後主有寵姬馮小憐,慧而有色,能彈琵琶,尤工歌儛。後主惑之,拜為淑妃。選彩女數千,為之羽從,一女之飾,動費千金。帝從禽於三堆,而周師大至,邊吏告急,相望於道。帝欲班師,小憐意不已,更請合圍。帝從之。由是遲留,而晉州遂陷。後與周師相遇於晉州之下,坐小憐而失機者數矣,因而國滅。齊之士庶,至今咎之。——《隋書·卷二十三·志第十八》

傳說高緯還干過一件荒唐事兒,他覺得馮小憐這麼美的身體也應該讓大臣們看看,於是讓馮小憐脫光了躺在朝堂上,君臣一起前來圍觀,這也就是「玉體橫陳」的出處。但我搜索了《北齊書》《北史》《隋書》均未找到有關這件事的記載,就權當一個故事好了。

張麗華,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寵妃,出身貧賤,但非常美貌,《南史》對她的姿容是這樣記載的:

張貴妃髮長七尺,鬢黑如漆,其光可鑒。特聰慧,有神彩,進止閑華,容色端麗。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嘗於閣上靚妝,臨於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南史·卷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

陳後主還是太子的時候她就被選入宮,擔任龔貴嬪的侍女。陳後主見到張麗華,很喜歡她,於是臨幸了她……可是關鍵在於,按《陳書》記載,這時候張麗華只有十歲!!!更不可思議的是,張麗華就此懷孕了,生下了陳後主的太子陳深……張麗華很有心計,雖然自己非常得寵,但是還會常常在陳後主面前推薦其他宮女,於是整個後宮都對她感恩戴德。

後主張貴妃名麗華,兵家女也。家貧,父兄以織席為事。後主為太子,以選入宮。是時龔貴嬪為良娣,貴妃年十歲,為之給使,後主見而說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後主即位,拜為貴妃。性聰惠,甚被寵遇。後主每引貴妃與賓客游宴,貴妃薦諸宮女預焉,後宮等咸德之,競言貴妃之善,由是愛傾後宮。——《陳書·卷七·列傳第一·皇后》

陳後主因為始興王陳叔陵叛亂而受傷,養傷期間連皇后都不能去看他,只有張麗華服侍左右。至德二年,陳後主造臨春、結綺、望仙三座高閣,自己住在臨春閣,讓張貴妃住在結綺閣。陳後主宮廷中作了許多曲子,比如著名的亡國靡靡之音《玉樹後庭花》,這些曲子基本都是在歌頌張麗華、孔貴嬪等人的美貌。

後主始以始興王叔陵之亂,被傷,卧於承香殿。時諸姬並不得進,唯貴妃侍焉。……至德二年,乃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大抵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南史·卷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

當時陳後主不愛管政事,政事全都操持於張麗華和宦官蔡臨兒、李善度之手,張麗華藉此翻雲覆雨,替人開罪、誣陷大臣無所不能,搞得陳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

時後主怠於政事,百司啟奏,並因宦者蔡臨兒、李善度進請,後主倚隱囊,置張貴妃於膝上共決之。李、蔡所不能記者,貴妃並為疏條,無所遺脫。因參訪外事,人間有一言一事,貴妃必先知白之,由是益加寵異,冠絕後庭。而後宮之家,不遵法度,有絓於理者,但求恩於貴妃,貴妃則令李、蔡先啟其事,而後從容為言之。大臣有不從者,因而譖之,言無不聽。於是張、孔之權,熏灼四方,內外宗族,多被引用,大臣執政,亦從風而靡。閹宦便佞之徒,內外交結,轉相引進。賄賂公行,賞罰無常,綱紀瞀亂矣。——《南史·卷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

這樣的日子註定長久不了。實際上,不光是陳朝,整個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的亂局都即將走到盡頭,因為此時北方的楊堅已經篡北周自立,是為隋文帝。隨即隋文帝命令晉王楊廣帶兵南下,討平陳朝。

關於陳後主寵妃張麗華的結局,《陳書》和《南史》的記載是一致的:隋軍攻克台城之後,張貴妃和陳後主一起躲進井裡,但還是被隋軍找了出來,晉王楊廣下令在青溪中橋將張麗華斬首。

及隋軍陷台城,妃與後主俱入於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貴妃,牓於青溪中橋。——《陳書·卷七·列傳第一·皇后》

及隋軍克台城,貴妃與後主俱入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之於青溪中橋。——《南史·卷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

但《隋書》對此有不同的記載:平滅陳朝後,楊廣也被張麗華的姿色所傾倒,想納她為妃。楊廣的元帥長史高熲認為張麗華堪比妲己,是紅顏禍水,於是下令殺了她,令楊廣非常不高興。

九年,晉王廣大舉伐陳,以熲為元帥長史,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及陳平,晉王欲納陳主寵姬張麗華。熲曰:「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取麗華。」乃命斬之,王甚不悅。——《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六·高熲蘇威》

此後就是我們熟悉的隋唐時代了。看魏晉南北朝的史書實在是堵心得慌,亂世人命如草芥,屠殺、酷刑、亂倫幾乎是家常便飯,四百年間走馬燈一樣的皇帝和權臣把治下的子民一遍遍碾作肉泥。那個時代的女人可以僅僅因為服侍的賓客沒有喝酒就被斬首,即便貴為后妃也絕無尊嚴可言,一旦守寡便淪為他人玩物,生前被男人蹂躪,死後還要被男人寫的史書蹂躪,管不住自己屌的皇帝把責任往「紅顏禍水」上一推,還能得一些「文宣」「武成」之類聽起來不錯的謚號……干他媽的。

獨孤伽羅,即獨孤皇后,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七女,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皇后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內助和嚴妻,嫁給楊堅之後,楊堅發誓不和別的女人生孩子,而獨孤伽羅也柔順恭孝,遵守婦道。

文獻獨孤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楊堅稱帝後依舊很寵愛她,但也很忌憚她,倆人經常一同上朝,獨孤皇后也不忌諱什麼後宮干政,楊堅有不對的地方直接就指出來,退朝後再一起回後宮,夫妻生活倒是蠻和睦。獨孤皇后與楊堅政見往往相合,宮裡稱他們為「二聖」,大隋朝儼然有了兩個皇帝。

高祖甚寵憚之。上每臨朝,後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雖然獨孤皇后自己常常干政,但她表面功夫做得很足,懂得做輿論導向,不但明言自己反對婦人干政,還以此教誨公主們。

有司奏以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后,憲章在昔,請依古制。後曰:「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不許。後每謂諸公主曰:「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失禮於舅姑,離薄人骨肉,此不順事,爾等當誡之。」——《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獨孤皇后乾的最大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勸楊堅廢太子楊勇,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這件事令她擔上了後世的不少指責,隋朝二世而亡,獨孤皇后的影響不可忽略。

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後意太子愛妾雲氏害之。由是諷上黜高熲,竟廢太子立晉王廣,皆後之謀也。——《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

說完了政事,再說私德,獨孤皇后在史冊中的形象是比較專橫善妒的,而楊堅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即便當了皇帝之後還是得服獨孤伽羅管教。尉遲迥的孫女長得很漂亮,楊堅寵愛她,於是獨孤皇后趁楊堅上朝的時候殺了她。楊堅因此大怒,騎著馬就出門,也不看路,往山中跑了二十多里。高熲楊素等一干大臣追上他,苦苦勸諫,楊堅嘆息說:「我貴為皇帝,也不得自由!」高熲勸他:「陛下您怎麼能因為一個女人(指獨孤皇后)而不管天下了呢?」楊堅聽完氣消了一點,但也直到半夜才回宮中。獨孤皇后徹夜未眠,在閣中等著他,等楊堅回來後,獨孤皇后哭著向他謝罪,從此以後,獨孤皇后的意志開始消沉。

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後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後俟上於閣內。及上至,後流涕拜謝,熲、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後自此意頗衰折。——《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獨孤皇后不但自己堅持一夫一妻,也見不得別人納妾、生子。隋朝權臣高熲最初是獨孤皇后的父親獨孤信的賓客,所以獨孤皇后非常親近、信任他,他也穩坐隋朝首輔之位多年。但獨孤皇后聽說高熲稱自己「不過是個婦人」,開始怨恨他。高熲夫人死後,納了個妾,還生了個兒子,這惹得獨孤皇后更加不高興,漸漸在楊堅面前詆毀他。獨孤皇后看見諸王和朝臣有納妾、妾室懷孕的,必定勸楊堅斥責他們。

初,後以高熲是父之家客,甚見親禮。至是,聞熲謂己為一婦人,因此銜恨。又熲熲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漸加譖毀,上亦每事唯後言是用。後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獨孤伽羅最後病逝,享年五十,葬於太陵。楊堅生前死後都非常珍愛她,她算是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幸福女子了。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其夜,後崩於永安宮,時年五十。葬於太陵。——《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蕭皇后,真名不見於史冊,隋煬帝楊廣的皇后。這個女人一生坎坷,她是南朝梁明帝蕭巋的女兒,嫁給楊廣,隋文帝和隋煬帝都很喜歡她。她在楊廣爭奪太子位置的過程中出過力,也曾以作賦的方式對隋煬帝做出間接規諫,但隋朝大廈將傾,她也無法力挽狂瀾。隋煬帝到江都之後,有宮人告訴蕭皇后,說外面的人要造反了,蕭皇后讓宮人去找煬帝報告。煬帝大怒:「這不是你該說的話!」於是殺了宮人。之後又有宮人告訴蕭皇后,宿衛們策劃謀反,蕭皇后乾脆認命了:「大勢已去,無藥可救,何必再說呢?只是徒然讓皇上煩憂罷了!」

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煬帝甚寵敬焉。及帝嗣位,立為皇后。帝每游幸,未嘗不隨從。時後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焉。……及帝幸江都,臣下離貳,有宮人白後曰:「外聞人人慾反。」後曰:「任汝奏之。」宮人言於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斬之。後宮人復白後曰:「宿衛者往往偶語謀反。」後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去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憂煩耳!」自是無復言者。——《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后妃下》

宇文化及反叛後,她被擄到聊城;宇文化及兵敗後,她又被竇建德擄去;突厥處羅可汗派使者討要蕭皇后,竇建德不敢不給,於是蕭皇后又去了突厥王庭。直到唐朝貞觀四年,唐太宗破突厥,才以禮迎還蕭皇后。貞觀二十二年,蕭皇后去世,唐太宗下旨恢復她的位號,謚號愍,並把她的屍體送回江都,與隋煬帝合葬。

及宇文氏之亂,隋軍至聊城。化及敗,沒於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後於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虜庭。大唐貞觀四年,破滅突厥,乃以禮致之,歸於京師。——《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后妃》

庚子,隋蕭後卒。詔復其位號,謚曰愍;使三品護葬,備鹵簿儀衛,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 ——《資治通鑒·唐紀·卷一百九十八·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二十二年》

以上是正史中的記載,至於傳聞中的蕭皇后一女侍六君,先後為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兩位突厥可汗、唐太宗妃子等等,至少《北史》《隋書》新舊《唐書》等均無記載,大概只是後人腦補,畢竟如果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子,那歷史中的女人就簡直是任人揉捏的橡皮泥了。

長孫皇后,真名不詳,《舊唐書》稱其為長安人,《新唐書》則稱其為洛陽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於史書上素有賢名,歷來被當作后妃楷模。長孫皇后多次勸諫唐太宗不要重用她哥哥長孫無忌,還舉出漢朝呂氏、霍光的例子;長孫皇后病重時,太子承乾建議大赦、做法事為她祈福,長孫皇后不以為然。將死前,長孫皇后告誡唐太宗要薄葬自己,重用當時被貶斥的房玄齡。長孫皇后享年三十,葬於昭陵。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長安人……太宗彌加禮待,常與後論及賞罰之事,對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竟不之答。時後兄無忌,夙與太宗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勛,委以腹心,出入卧內,將任之朝政。後固言不可,每乘間奏曰:「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啟後曰:「醫藥備盡,尊體不瘳,請奏赦囚徒,並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後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將大漸,與太宗辭訣,時玄齡以譴歸第,後固言:「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又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

武則天,終於說到這位女皇帝了。武則天的生平實在太過豐富精彩,這裡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與《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則天皇后中宗》,這裡只簡述新舊《唐書》對她死亡的記載。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諸臣佯稱武則天寵臣張易之、張昌宗等謀反,率兵沖入宮中將他們誅殺,武則天被迫把帝位禪讓給唐中宗李顯,史稱神龍革命;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將死,下詔去掉自己的帝號,壬寅日駕崩於上陽宮仙居殿,享年八十三歲,謚號則天大聖皇后,之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唐睿宗繼位後,又對她的稱號進行了多次調整。

神龍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癸亥,麟台監張易之與弟司僕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軍桓彥范、敬暉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誅之。甲辰,皇太子監國,總統萬機,大赦天下。是日,上傳皇帝位於皇太子,徙居上陽宮。戊申,皇帝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是日,崩於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謚曰則天大聖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於乾陵。睿宗即位,詔依上元年故事,號為天后,未幾,追尊為大聖天后,改號為則天皇太后。——《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

張柬之、崔玄暐及左羽林衛將軍敬暉、檢校左羽林衛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衛將軍李湛薛思行趙承恩、右羽林衛將軍楊元琰、左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職方郎中崔泰之、庫部員外郎朱敬則、司刑評事冀仲甫、檢校司農少卿兼知總監翟世言、內直郎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兵以討亂;麟台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通事舍人張景雄伏誅。丙午,皇帝復於位。丁未,徙後於上陽宮。戊申,上後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十一月,崩,謚曰大聖則天皇后。唐隆元年,改為天后;景雲元年,改為大聖天后;延和元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開元四年,改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加謚則天順聖皇后。——《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則天皇后中宗》

韋皇后,唐中宗李顯的皇后,曾與被貶黜的唐中宗共過患難。唐中宗被貶到房州的時候,惶恐不安,當時武則天權勢正盛,對李唐王室大開殺戒,於是李顯每次聽到母親武則天派使者來,立即就要尋短見,韋後就勸解他,好說歹說算是保住了李顯一條命。兩人同甘共苦,因此感情很深。

其年,中宗見廢,後隨從房州。時中宗懼不自安,每聞制使至,惶恐欲自殺。後勸王曰:「禍福倚伏,何常之有?豈失一死,何遽如是也!」累年同艱危,情義甚篤。——《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

但中宗復辟後,韋皇后勾結武三思等人把持朝政,並縱容安樂公主等賣官鬻爵,朝政陷於混亂。待到中宗駕崩,當時還是臨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起兵誅滅諸韋,將韋皇后誅殺,梟首於東市,並追貶她為庶人,最後以一品禮遇下葬。

俄而臨淄王引兵夜披玄武門入羽林,殺璿、播、崇於寢,斧關叩太極殿,後遁入飛騎營,為亂兵所殺。斬延秀、安樂公主。分捕諸韋、諸武與其支黨,悉誅之,梟後及安樂首東市。翌日,追貶為庶人,葬以一品禮。——《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安樂公主,唐中宗李顯最小的女兒,名李裹兒,這個名字的來源就跟這個名字本身一樣隨意……中宗李顯被廢黜、貶到房州時,安樂公主出生,李顯脫下衣服作為她的襁褓,因此就叫她「李裹兒」。史書稱她「姝秀辯敏」「光艷動天下」,深得韋皇后喜愛。她嫁給了武崇訓,中宗復辟後,她權勢日大,許多有權勢的人都出自她門下。她曾經自己寫詔書,把正文蓋住請中宗簽署許可,中宗也只是笑笑,就答應了。她甚至還想當「皇太女」,並聲稱「武則天都能當皇帝,為什麼女人不能當皇帝?」

安樂公主,最幼女。帝遷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兒。姝秀辯敏,後尤愛之。下嫁武崇訓。帝複位,光艷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嘗作詔,箝其前,請帝署可,帝笑從之。又請為皇太女,左僕射魏元忠諫不可,主曰:「元忠,山東木強,烏足論國事?阿武子尚為天子,天子女有不可乎?」——《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諸帝公主》

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等七位公主都有自己的官府,而安樂公主的府中官職尤為泛濫,都是些屠販之輩,給錢就賣官,封官的墨敕斜著貼封條(這段翻譯我不敢確定,如有錯誤請指正),所以稱為「斜封官」。

與太平等七公主皆開府,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號「斜封官」。——《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諸帝公主》

不僅如此,她甚至還請求把長安昆明池劃作她私人的池沼,中宗說「先帝不曾把昆明池賜予別人」,安樂公主不悅,乾脆自己鑿了個綿延數里的定昆池,「定」就是可以與昆明池相抗衡的意思。

嘗請昆明池為私沼,帝曰:「先帝未有以與人者。」主不悅,自鑿定昆池,延袤數里。定,言可抗訂之也。——《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諸帝公主》

據《舊唐書》,唐中宗中毒突然駕崩,為唐玄宗料理病情的是個叫馬秦客的人,人們都把中宗駕崩歸罪於馬秦客和安樂公主。當時還是臨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起兵誅殺韋後一派,安樂公主和她的第二任丈夫武延秀都在亂兵中被殺。

六月,帝遇毒暴崩。時馬秦客侍疾,議者歸罪於秦客及安樂公主。……時京城恐懼,相傳將有革命之事,往往偶語,人情不安。臨淄王……遂斬關而入,至太極殿。後惶駭遁入殿前飛騎營,及武延秀、安樂公主皆為亂兵所殺。——《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

據《新唐書》,李隆基起兵時,安樂公主正在對著鏡子畫眉毛,她逃到右延明門,被追兵趕上、斬首,此後被追貶為「悖逆庶人」。唐睿宗李旦即位後,下詔以二品禮遇埋葬她。

臨淄王誅庶人,主方覽鏡作眉,聞亂,走至右延明門,兵及,斬其首。追貶為「悖逆庶人」。睿宗即位,詔以二品禮葬之。——《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諸帝公主》

《舊唐書》關於安樂公主死亡的記載則稍有不同。據《舊唐書》,安樂公主在東市被梟首,第二天被收屍、貶為悖逆庶人,以三品禮遇下葬。

梟後及安樂公主首於東市。翌日,敕收後屍,葬以一品之禮,追貶為庶人;安樂公主葬以三品之禮,追貶為悖逆庶人。。——《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因「離間二聖」的罪名被殺,連累一族,還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自此入宮為奴。武則天、唐中宗時期,上官婉兒因才能被重用,權勢日隆,掌管制誥,儼然「巾幗宰相」。唐中宗復辟後,韋後家族勢力坐大,太子李重俊處境不妙,於是起兵造反抓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對中宗說:「看這個意思,他接下來就要捉拿皇后和您了。」中宗和韋皇后於是大怒,帶著上官婉兒一起登上玄武門樓躲避兵鋒,不久太子李重俊兵敗。上官婉兒非常有才華,韋氏一族被玄宗李隆基誅滅後,婉兒也隨之被殺。李隆基下令收集她的詩作,撰成了十二卷文集。據《新唐書》,當時尚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將婉兒抓捕後,婉兒拿著她和太平公主起草的唐中宗遺詔,給銀青光祿大夫劉幽求看,請求活命。劉幽求替她向李隆基求情,但李隆基不準,依舊誅殺了她。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兒,西台侍郎儀之孫也。父庭芝,與儀同被誅,婉兒時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自聖歷已後,百司表奏,多令參決。中宗即位,又令專掌制命,深被信任……節愍太子深惡之,及舉兵,至肅章門,扣閣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與後遂激怒,並將婉兒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俄而事定。婉兒常勸廣置昭文學士,盛引當朝詞學之臣,數賜游宴,賦詩唱和。婉兒每代帝及後、長寧安樂二公主,數首並作,辭甚綺麗,時人咸諷誦之。……及韋庶人敗,婉兒亦斬於旗下。玄宗令收其詩筆,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為之序。——《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

臨淄王兵起,被收。婉兒以詔草示劉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許,遂誅。——《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唐朝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史書稱她身材豐碩,方額廣頤,有謀略,武則天認為她很像自己,故十分寵愛。

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多權略,則天以為類己。——《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外戚》

在高宗和武則天的時代,太平公主就地位尊崇,到聖歷初年,她的湯沐邑已經有三千戶。

二十餘年,天下獨有太平一公主,父為帝,母為後,夫為親王,子為郡王,貴盛無比。永淳已前朝制,親王食實封八百戶,有至一千戶;公主出降三百戶,公主加五十戶。太平食湯沐之邑一千二百戶,聖歷初加至三千戶。——《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外戚》

後來,太平公主參與神龍革命、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有功,晉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五千戶,賞賜不可勝數。

神龍元年,預誅張易之謀有功,進號鎮國太平公主,相王加號安國相王,並食實封通前五千戶,賞賜不可勝紀。——《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外戚》

神龍革命後,朝政又漸漸落入韋皇后為首的一派手中,唐玄宗李隆基當時是臨淄王,對此憤憤不平,太平公主與他一起謀劃,發動了唐隆事變,誅殺諸韋,少帝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因為事變有功,太平公主再次加封五千戶,和之前的封賞合計起來達一萬戶,她的三個兒子也都封為異姓王。

公主入啟幼主,以王室多故,資於長君,乃提下幼主,因與玄宗、大臣尊立睿宗。公主頻著大勛,益尊重,乃加實封五千戶,通前滿一萬戶。公主子崇行、崇敏、崇簡三人,封異姓王。——《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外戚》

至此,太平公主富貴震動天下,家財無數,權傾朝野,當時七位宰相,有五個出於太平公主門下。但她的日子並不多了,因為少有大志的李隆基,很快就把矛頭掉轉過來對準了她。先天二年,睿宗李旦禪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隨即玄宗聲稱太平公主要謀反,起兵誅殺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躲入山寺,幾天後才出來,最終她被唐玄宗賜死於家。抄沒太平公主家產時,發現公主的財富堆積如山,各種牲畜、田園等幾年都沒有徵收完畢。

先天二年七月,玄宗在武德殿,事漸危逼,乃勒兵誅其黨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公主遽入山寺,數日方出,賜死於家。公主諸子及黨與死者數十人。籍其家,財貨山積,珍奇寶物,侔於御府,馬牧羊牧田園質庫,數年征斂不盡。——《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外戚》

太平公主先後在唐朝的兩次重大事變中站對了隊伍,只有最後一次輸給了李隆基,但一輸便敗得乾乾淨淨,帝王家的勾心鬥角之殘酷可見一斑。《新唐書》中,她的事迹載於《卷八十三·諸帝公主》,內容與《舊唐書》所載相差不多,故不再單獨貼出,有興趣可自行查詢。

楊玉環,即楊貴妃,又一個不用介紹的,四大美女之四的「羞花」。她的生平、逸事同樣十分豐富,在此不一一敘述,感興趣可自行參見《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和《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這裡只寫新舊《唐書》對楊貴妃死亡的記載。

安祿山反叛後,發檄文揭露楊國忠的罪過,唐玄宗有意禪位給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楊家因此震恐,生怕失去玄宗這個大靠山,楊貴妃更是嘴裡叼著土塊向唐玄宗請死,唐玄宗才作罷。潼關失守,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楊貴妃在馬嵬驛走到了生命盡頭。六軍逼宮,楊國忠父子伏誅,隨後士兵們仍不散去,唐玄宗一問,回答說「賊本尚在」,也就是說非殺楊貴妃不可。唐玄宗無可奈何,只能下詔,楊貴妃縊死於佛室,享年三十八,葬於驛道西側。唐玄宗從成都回來後,下詔將楊貴妃改葬,禮部侍郎李揆上奏說恐怕將士生亂,於是改為密令將楊貴妃改葬。唐玄宗對她十分痴情,把她的畫像懸掛在別殿,每天觀看。

及祿山叛,露檄數國忠之罪。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請,帝遂不行內禪。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凄惋,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

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撫軍,因禪位,諸楊大懼,哭於廷。國忠入白妃,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屍以紫茵,瘞道側,年三十八。——《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安史之亂令大唐盛極而衰,楊貴妃也因此被附會上了越來越多的傳說,她的葬身之地徹底成為一個謎。除此之外,有關她的詩歌、戲劇、樂曲數不勝數,與四大美女的另外三位一樣,除了歷史身份之外,她又多了一個更為豐滿、生動的文化身份,被百姓口耳相傳。

魚玄機,晚唐著名女詩人、道姑、名妓,字幼薇,一字蕙蘭。她和大詩人溫庭筠的花邊故事傳為美談,但遍查新舊《唐書》列女傳,則無有此人。根據谷歌和百度的說法,魚玄機先和溫庭鈞相戀,後又嫁給狀元李億,但李億為了功名前程,在正室裴氏逼迫下休了她,並把她送到咸宜觀出家。魚玄機此後在咸宜觀貼出「魚玄機詩文候教」,意思幾近於直白的「來約嗎」,一時長安眾人趨之若鶩……至於結局,她因為杖殺了自己的女婢綠翹,而被京兆尹溫璋治罪、判死。在《舊唐書》里確實有溫璋這個人,他也確實擔任過京兆尹、執法嚴厲,但他沒有自己的傳記,而是附在老爹溫造底下一同列於列傳第一百一十五,有關溫璋的寥寥數語中也未提及任何關於魚玄機的事兒。

(溫)璋以蔭入仕,累佐使府,歷三郡刺史。咸通末,為徐泗節度使,徐州牙卒曰銀刀軍,頗驕橫。璋至,誅其惡者五百餘人,自是軍中畏法。入為京兆尹,持法太深,豪右一皆屏跡。——《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十五·韋夏卿王正雅柳公綽崔玄亮溫造 郭承嘏殷侑徐晦》

不過我倒是在《太平廣記》里找到了這個故事。大體是說魚玄機出家後有個叫綠翹的女童觸怒她,被她打死,魚玄機偷偷埋了綠翹,但是因為地面有蒼蠅聚集,最終被人看破、挖出綠翹的屍體,於是魚幼薇被京兆尹治罪。《太平廣記》說,這個故事出處為《三水小牘》,但我實在懶得再去查這本《三水小牘》了……必須重複一遍,《太平廣記》是小說家言,當不得信史。

唐西京咸宜觀女道士魚玄機,字幼微,長安里家女也。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喜讀書屬文,尤致意於一吟一詠。……。一女僮曰綠翹。亦明慧有色。……機愈怒,裸而笞百數……絕於地。機恐,乃坎後庭瘞之,自謂人無知者……客有宴於機室者,因溲於後庭,當瘞上,見青蠅數十集於地,驅去復來,詳視之,如有血痕且腥。客既出,竊語其仆。仆歸,復語其兄。其兄為府街卒。嘗求金於機。機不顧,卒深銜之。聞此,遽至觀門覘伺,見偶語者。乃訝不覩綠翹之出入。街卒復呼數卒。擕鍤具。突入玄機院發之。而綠翹貌如生。卒遂錄玄機京兆,府吏詰之辭伏,而朝士多為言者。府乃表列上,至秋竟戮之。在獄中亦有詩曰:「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明月照幽隙,清風開短襟。」此其美者也。出《三水小牘》——《太平廣記·報應二十九·綠翹》

她的詩作倒是傳世長久,例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之句。

先寫到這,至於剩下殘唐五代及遼宋夏金元明清的……太多了慢慢補……另外本答案的更新不一定在最底下,史料浩如煙海難免脫漏,有時想起來某個朝代忘寫的美女會在相應的朝代里補上

這個回答已經兩萬四千字了我日 我 我 我沒想到這會是個這麼大的工程 我怕我寫不完了……


北宋6000女俘

來源《靖康稗史》

(宋)確庵、耐庵 編 

(今人)崔文印 箋證

嘉德帝姬:名玉盤,28歲,初嫁曹夤,靖康之變後,為金宋王蒲蘆虎妾,蒲蘆虎被金熙宗誅殺後,沒入宮中侍金熙宗,死後追封夫人。既有追封之典,表明她曾為金人生子。

榮德帝姬:名金奴,25歲,初嫁曹晟,後為金撻懶之妾,撻懶為金熙宗誅殺後,沒入宮中侍金熙宗。

安德帝姬:名金羅,22歲,初嫁宋邦光,靖康之變後,為金之都統多昂木所佔,稍後死於多昂木寨。

茂德帝姬:名福金,22歲,初嫁蔡鞗。為金人指名索要,初為斡離不所佔,斡離不死後,又為兀室所佔,次年,死於兀室寨。

成德帝姬:名瑚兒,18歲,初嫁向子房,入金後,入洗衣院。此後未見其出洗衣院的記載,恐怕在裡頭渡過了生命最後的時光。

洵德帝姬:名富金,18歲,初嫁田丕,靖康之變後,為金珍珠大王設也馬之妾。

顯德帝姬:名巧雲,17歲,初嫁劉文彥,入洗衣院,亦未見出洗衣院的記載,命運當與成德帝姬一般凄慘。

  開封府狀箋證

  ○白札事目

  ▲一、伏詳令旨,契勘見在皇子、親王,告稱二十八人,來目祇是十四人,更羼入濮、燕、越三王,又未詳名、歲,當府難得點驗,就即原目人數,分書詳目,尚漏實幹人,即便遣發此告者過鄧珪,付來親王妃目,的是二十八位,祇是邠王、儀王早先薨逝,燕王、越王的是皇弟,因成二十八數。照對見在皇子,自廢帝外,實二十四人,不盡加封親王,今詳別目。自康王外,實皇子二十三人,近支親郡王七人。

  △靖康紀聞:靖康二年【即金天會五年】二月「十三日……金人移文取親王、帝姬及南班家屬甚峻,京師官吏一聽而已。」

  宋史卷二四五宗室傳:濮王仲理,乃仁宗兄濮安懿王允讓孫,「靖康初,為安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少保、開府儀同三司」,為近支親王。

  又同前書卷二四六宗室傳:「燕王俁,帝(神宗)第十子;越王偲,帝第十二子。」亦近支親王。因徽宗乃神宗第十一子,故無燕王、越王的是皇弟。

  又同前書卷二四六宗室傳:徽宗三十一子,其第十三子為邠王材,「早薨」。其第十三子為儀王朴,此時亦已死去。

  宋史卷二三欽宗紀:靖康二年二月,「以內侍鄧述所具諸王孫名,盡取入軍中。」則「鄧珪」作「鄧述」。

  ▲一、伏奉皇子令旨,帝姬、宗姬依照去目,逐名補送。目詳封號,以免混淆。又由鄧珪奉國相令旨,福金帝姬具詳端的,不得匿隱。契勘帝姬,祇是恭福為亂兵戕害,余除報明身故,委已遣送無遺。宗姬尚無封號,先遵事目,將七王所出載入親王宗姬目中,遣送訖,自余歸入近支族姬。先後遣送不入目內,今分詳兩目,酌補名號,外無遺漏。福金帝姬實是正月二十八日歸入蔡京、王黼、童貫遺存家屬內遣送,原目載趙氏一名的證。因鄧珪傳奉國相令旨,福金是皇子夫人位號,應送皇子寨中,以符名讖。遵依送往,非曾匿隱。自恭福帝姬外,實帝姬二十一人。

  △按濮、燕、越三王已詳上文。據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英宗子吳榮王顥子孝騫,「終寧國軍節度使、晉康郡王。」「平原郡王孝參,奉國軍節度使,改寧武、武勝,封豫章郡王。」神宗子吳榮穆王佖「子有奕,武信軍節度使、和義郡王。」楚榮憲王似「子有恭,定國軍節度使、永寧郡王。」

  ▲一、伏詳令旨,告稱皇孫十八人,皇孫女三十人,面詢諸王夫人,所說亦符。契勘來目,祇是十六人,顯見不實,速依去目,將應干皇孫男女搜捕,具目來。契勘一十六人之數,祇是初次遣送,見已節次補送訖,祇是續目寫稱王子、王女,未與前目合符,今具詳目,委已無遺,實太子一人,皇孫十五人,公主一人,皇孫女二十九人。

  △按下文稱「皇孫十六人」、「皇孫女三十人」,蓋並太子諶、柔嘉公主共計。

  ▲一、妃嬪內職,即遵令旨,就依去來名目所載封號或載的名,參互查考,合載一目,余俟續查,再照開目遣送。今目分為道宗妃嬪一百四十三人,廢帝妃嬪三十八人。

  ▲一、伏詳令旨,應乾親王聘妻及妾,悉數補送;其先匿漏,亦便追尋,詳開的名以備傳喚。契勘親王妻妾,聘妻,惟景王妾曹氏委已身故,自余先後遣送訖,難再詢索的名,今謹加詳,匯列一目,實皇子,親王妻妾三十四人,近支親王妻妾一十八人。

  按下文除「景王妾委已身故」外,徐王妾一人亦身故。

  △按下文除「景王妾委已身故」外,徐王妾一人亦身故。

  ▲一、宗室男女,伏遵令旨,就依五王詳開目內,自余男女,俟得解齊發下。宗正譜牒,照依列目。契勘濮王、晉康郡王、平原郡王、和義郡王、永寧郡王,已依燕、越二王例,附皇子親王目後。令旨開取宗姬八人,即七王女,今別依七王女列目,實二十三人。

  △按濮、燕、越三王已詳上文。據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英宗子吳榮王顥子孝騫,「終寧國軍節度使、晉康郡王。」「平原郡王孝參,奉國軍節度使,改寧武、武勝,封豫章郡王。」神宗子吳榮穆王佖「子有奕,武信軍節度使、和義郡王。」楚榮憲王似「子有恭,定國軍節度使、永寧郡王。」

  ▲一、伏奉令旨,駙馬八人,人年實幹,所娶帝姬何人,尚有實幹人並速遣發,詳開目來。契勘駙馬,已盡遣發,余無尚定。遵依列目,實駙馬八人。

  大金(骨盧你移齎勃極烈左皇   子右   )副元帥府契勘來狀,先後遣送皇子二十三人,太子、皇孫十六人,親王七人,駙馬八人,帝妃五人,已安置齋宮壽聖院加恩存恤;嬪御一百七十六人,帝姬二十一人,公主、皇孫女三十人,親王妻妾五十二人,王女二十三人,隨從奄侍一百四十六人,宮女、侍女八百三十二人,聽候分別貢犒。趙構逋漏未到,趙杞妻曹氏查未身故,疾速根追,並依另指揮,毋得一人一口漏遺。乖誤致有悔吝。

  下開封府

  大金天會五年二月

  △按趙杞即景王,據下文所列,「景王妾曹郡君已薨」,此雲「查未身故」,蓋得之傳聞。

  ▲皇子二十三人【隨從六十七人】

  鄆王楷二十七歲。

  △按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為徽宗第三子。宋俘記載其天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歿韓州。

  ▲肅王樞二十六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五子,天會八年十月歿五國。

  ▲景王杞二十四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六子,天會九年九月生子成章於五國

  ▲濟王栩二十二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七子,天會八年九月生子成咸於五國。

  ▲益王棫二十一歲,已貶庶人。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八子。

  ▲祁王模二十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一子,天眷元年八月十一日歿五國。(按呻吟語作八月十三日)

  ▲莘王植二十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二子,天會八年十一月生子成定於五國。

  ▲徐王棣十九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四子,同二帝北遷。

  ▲沂王〈木咢〉十八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五子。天會十年七月,與駙馬劉文彥(一作彥文)控昏德(即徽宗)左右叛,坐誣,伏誅於五國。

  ▲和王栻十七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七子,天會六年九月為其兄趙〈木咢〉謀害。

  ▲信王榛十七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八子,天眷二年六月十九日歿五國。

  ▲安康郡王楃十六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子,天會八年曾生女於五國。

  ▲廣平郡王楗十五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一子。

  ▲相國公梴十五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三子。據南征錄匯引毳幕閑談云:天會五年二月十五日,「建安郡王趙〈木英〉死,有李浩者,貌似相國,誤拘入齋宮,宋廢主謀遣相國脫走,以浩為代。無隙可走,遂秘建安喪,以相國代〈木英〉。」然則所謂「相國公梴」,實即李浩。

  ▲瀛國公樾十三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四子,據宋俘記,天會九年四月十八日自戕於五國。

  ▲建安郡王〈木英〉十三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五子,天會五年二月十五日歿,以其兄趙梴為代,參「相國公趙梴」條箋證。

  ▲嘉國公椅十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六子,天會八年九月歿五國。

  ▲溫國公棟九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七子,天眷三年曾生女於五國。

  ▲英國公橞八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八子。

  ▲儀國公桐七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九子,天眷元年生子成茂於五國。

  ▲昌國公柄六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三十子,天會十年十月歿五國。

  ▲潤國公樅五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三十一子。

  ▲韓國公相三歲,即小皇子。

  △按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徽宗三十一子,不載其人,然宋俘記有「趙相即韓國公」之記載,似徽宗第三十二子。

  ▲康王構二十一歲,已上帥府。儀王朴十九歲,邠王材二十歲,已薨。另詳前狀,謹再陳敘者。

  △宋史卷二四高宗紀:「諱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軍於城西北,遣使入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朝廷方遣同知樞密院事李梲等使金,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授地,親王送大軍過河。欽宗召帝諭指,帝慷慨請行,遂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帝俱。金帥斡離不留之軍中旬日,帝意氣閑暇。二月,會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夜襲金人砦不克,金人見責,邦昌恐懼涕泣,帝不為動,斡離不異之,更請肅王……帝始得還……時粘罕、斡離不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京師……閏月……拜帝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此雲康王「已上帥府」,蓋指其不在京師,乃在帥府任上。又儀王朴,乃徽宗第十三子,邠王材乃徽宗第十子。

  ▲近支親郡王七人【隨從二十五人】

  濮王仲理四十七歲。

  晉康郡王孝騫三十一歲。

  平原郡王孝參四十五歲,原封豫章,遵令旨作平原。

  和義郡王有奕三十二歲。

  永寧郡王有恭二十六歲。

  △按以上參看上文白札事目一、六條箋證。

  ▲燕王俁四十五歲。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燕王俁,帝(神宗)第十子。」宋俘記:「趙誤即燕王,四起北行,四月十六日,歿都城店。」按二帝北行在靖康二年三月末四月初。

  ▲越王偲四十三歲。

  △同前書:「越王偲,帝(神宗)第十二子。」天會「七年八月歿韓州。」

  ▲帝姬二十一人【使女一百三十二人】

  嘉德帝姬二十八歲,即玉盤。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封德慶公主。改封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衛將軍曾夤。」

  宋俘記:「自劉家寺五起北行,玉盤入蒲蘆虎寨,天眷二年沒入宮,三年十二月歿。」

  ▲榮德帝姬二十五歲,即金奴。

  △同前書:「初封永慶公主,改封榮福。尋改號帝姬,再封榮德。下嫁左衛將軍曹晟。」「自劉家寺五起北行……金奴入達賚寨,天眷二年沒入宮,皇統二年封夫人。」

  ▲安德帝姬二十二歲。

  △同前書:「初封淑慶公主,改封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安德。下嫁左衛將軍宋邦光。」呻吟語:靖康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安德帝姬薨。」按宋俘記,其名為金羅,歿於多昂木寨。

  ▲茂德帝姬二十二歲,即福金。

  △同前書:「初封延慶公主,改封康福。尋改號帝姬,再封茂德。下嫁宣和殿待制蔡鞗。宋俘記:「自劉家寺五起北行……福金(天會)六年八月歿於兀室寨。

  ▲成德帝姬十八歲。

  △同前書:「初封昌福公主。改號帝姬,再封成德。下嫁向子房。」按宋俘記:其即趙瑚兒,「自劉家寺五起北行……(天會)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洵德帝姬十八歲,即富金。

  △同前書:「初封衍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洵德。下嫁田丕。」

  青宮譯語:「天會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午,國相左副元帥【名粘沒罕】、皇子右副元帥【名斡離不】命成棣隨珍珠大王【名設野馬,國相長子】、千戶國祿、千戶阿替紀押宋韋妃……富金、嬛嬛兩帝姬……等先至上京……(五月)二十三日抵上京,仍宿毳帳。二十四日,卸裝王邸,王投奏……且乞富金帝姬為妾……六月初七黎明……宣詔官口宣雲,賜帝姬趙富金王妃。」

  ▲顯德帝姬十七歲。

  △同前書:「初封顯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顯德,下嫁劉文彥。」

  按宋俘記:其即趙巧雲……「自劉家寺五起北行……(天會)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順德帝姬十七歲,即纓絡。

  △同前書:「初封順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順德,下嫁向子扆。」

  宋俘記:「八女趙纓絡已嫁,自青城寨七起北行,入雲中御寨,十五年,歿於五國習古國王寨。」

  ▲儀福帝姬十七歲,即圓珠。

  △宋俘記:「九女趙圓珠……均未嫁。自劉家寺五起北行,圓珠入兀朮寨。」

  ▲柔福帝姬十七歲,即多富、嬛嬛。

  △同前書:「十女趙嬛嬛即多富,未嫁。自真珠大王寨二起北行……嬛嬛入洗衣院。十三年入蓋天大王寨,遣嫁徐還,皇統元年亡。」

  ▲保福帝姬十六歲。

  △同前書:「十一女趙仙郎……未嫁,歿於劉家寺寨。」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保福帝姬,追封庄懿。」

  ▲仁福帝姬十六歲。

  △同前書:「十二女趙香雲……未嫁,歿於劉家寺寨。」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仁福帝姬,追封順穆。」

  ▲惠福帝姬十六歲,即珠珠。

  △宋俘記:「十三女趙珠珠,未嫁。自寶山大王寨三起北行,為王妾。」

  ▲永福帝姬十六歲。

  △宋俘記:「十四女趙佛寶……未嫁。自劉家寺五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賢福帝姬十六歲。

  △宋俘記:「十五女趙金兒……未嫁。歿於劉家寺寨。」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賢福帝姬,追封沖懿。」

  ▲寧福帝姬十四歲,即串珠。

  △宋俘記:「十六女趙串珠……未嫁。自劉家寺五起北行……串珠入額魯觀寨……天眷二年沒入宮,皇統元年封夫人。」

  ▲和福帝姬十二歲。

  △宋俘記:「十七女趙金珠……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令福帝姬十歲。

  △宋俘記:「十八女趙金印……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華福帝姬九歲。

  △宋俘記:「十九女趙賽月……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賽月……皇統元年……封次妃。」

  ▲慶福帝姬七歲。

  △宋俘記:「二十女趙金姑……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金姑皇統元年……封次妃。」

  ▲純福帝姬四歲。

  △宋俘記:「二十一女趙金鈴……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契勘來目,尚有崇德帝姬,金仙即征福帝姬,壽福帝姬,三金即敦福帝姬,熙福帝姬,恭福即小金帝姬,亦即小帝姬,並先薨逝。謹再陳敘者。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崇德帝姬,初封和慶公主,改封崇福。尋改帝姬號。下嫁左衛將軍曹湜。再封崇德。宣和二年薨。」「悼穆帝姬,初封徽福公主,改號帝姬。薨,追封悼穆。」則「征福」乃「徽福」之誤。「敦淑帝姬,初封壽福公主。薨,追封涇國。及改帝姬,追封敦淑。」疑壽福帝姬當指其人。「熙淑帝姬,初封熙福公主。薨,追封華國。及改帝姬,追封熙淑。」疑熙福帝姬即其人。「恭福帝姬生纔周晬,金人不知,故不行。建炎三年薨,封隋國公主。」按有關恭福之記載,此處顯誤,其名既列於名單,金人安得不知?然當時「生纔周晬」,當是事實。又公主傳無號「敦福帝姬」者,疑有誤記。

  ▲皇孫十六人【隨從三十六人】

  太子諶十歲。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欽宗皇太子諶,朱皇后子也。政和七年生,為嫡皇孫,祖宗以來所未有,徽宗喜……靖康元年,遷檢校少保、昭慶軍節度使、大寧郡王。尋進檢校少傅,寧國軍節度使。四月,詔立為皇太子……已而北雲。」

  ▲太郎十歲,鄆王長子。  金郎七歲,鄆王三子。

  玉郎四歲,鄆王四子。  元寶郎七歲,肅王長子。

  佛郎二歲,肅王次子。    頑頑三歲,景王子。

  金規四歲,濟王三子。    金男二歲,濟王四子。

  菩薩保三歲,益王子。    寶郎四歲,邠王嗣鄆王五子。

  一郎三歲,莘王長子。    胡郎二歲,莘王次子。

  黑郎九歲,儀王嗣鄆王次子。 蝶哥郎六歲,儀王嗣濟王次子,即蝶古。

  佛保二歲,徐王子。

  △宋俘記:「孫十五人(按不計太子諶,故云十五),太郎,金、玉郎,元寶郎,佛郎,頑頑,金規,金男,菩薩保,寶郎,一郎,胡郎,黑郎,蝶哥,佛保均自齋宮四起北行。寶郎道歿。」

  ▲契勘來目,寶郎、黑郎、蝶古均兩見。濟王長子金羅已薨,用得二十人。謹再陳敘者。

  ▲皇孫女三十人【使女六十一人】

  柔嘉公主七歲。

  △宋俘記:「長子重昏侯趙桓即靖康帝……先有子諶、女柔嘉。入國後生子二……」又云:「柔嘉即公主,先入齋宮。諶七起北行,柔嘉三起北行,均隨至五國。」

  ▲鄆大宗姬八歲。  鄆二宗姬七歲。  鄆三宗姬七歲。

  鄆四宗姬六歲。  鄆五宗姬四歲。  鄆六宗姬二歲。

  肅大宗姬六歲。  肅二宗姬二歲。  景大宗姬七歲。

  景二宗姬三歲。  濟大宗姬六歲。  濟二宗姬五歲。

  濟三宗姬五歲。  濟四宗姬四歲。  濟五宗姬三歲。

  濟六宗姬三歲。  濟七宗姬二歲。  康大宗姬四歲。

  康二宗姬四歲。  康三宗姬三歲。  康四宗姬二歲。

  康五宗姬二歲。  益大宗姬三歲。  祁大宗姬三歲。

  祁二宗姬一歲。  莘大宗姬三歲。  莘二宗姬二歲。

  徐大宗姬二歲。  徐二宗姬一歲。

  △宋俘記:「孫女二十九人(按不計柔嘉公主,故云二十九人),濟二、濟四、濟五、濟六、濟七、康三、康四、康五、祁一、祁二、莘一、莘二、徐一、徐二均歿於壽聖院及途次。鄆一、鄆二、鄆三、鄆四、康一即佛佑、康二即神佑均二起北行,入洗衣院。肅一、肅二即玉嬙、景一、景二即含玉、益一即虎頭,均五起北行。玉嬙入宮,封夫人,晉帝姬。含玉嫁韓昉子,虎頭嫁克錫子。鄆五、鄆六、濟一、濟三歿於水。」

  ▲道宗妃嬪一百四十三人【宮女五百單四人】

  喬貴妃四十二歲。

  △宋史卷二四三后妃傳:「喬貴妃,初與高宗母韋妃俱侍鄭皇后,結為姊妹,約先貴者毋相忘。既而貴妃得幸徽宗,遂引韋氏,二人愈相得。二帝北遷,貴妃與韋氏俱。」

  ▲崔淑妃三十六歲,已貶庶人。

  △宋史卷二四三后妃傳:劉貴妃薨,「帝悼之甚,後宮皆往唁,帝相與啜泣。崔妃獨左視無戚容,帝悲怒,疑其為厭蠱。卜者劉康孫緣妃以進,喜妄談休咎,捕送開封獄。醫曹孝忠侍疾無狀,合內侍王堯臣坐盜金珠及出金明池游宴事,並鞫治。獄成,同日誅死。遂廢崔妃為庶人。崔生漢王椿及帝姬五人云。」同書卷二二徽宗紀:宣和四年「秋七月己未,廢貴妃崔氏為庶人。」

  ▲王德妃三十五歲,已封貴妃。

  △呻吟語:靖康二年六月「初四日,王貴妃薨。」按其人后妃傳無載。

  ▲韋賢妃三十八歲。

  △宋史卷二四三后妃傳:「韋賢妃,開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宮,為侍御。崇寧末,封平昌郡君。大觀初,進婕妤,累遷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進封龍德宮賢妃,從上皇北遷。建炎改元,遙尊為宣和皇后……帝以後久未歸,每顰蹙曰:『金人若從朕請,余皆非所問也。』王倫使回,言金人許後歸……(紹興)十二年四月,次燕山……八月,至臨安,入居慈寧宮……二十九年,太后壽登八十……九月,得疾……俄崩於慈寧宮,謚曰顯仁。」

  宋俘記:昏德(按即徽宗)「妻五人:鄭皇后、喬貴妃、崔淑妃、王貴妃、韋賢妃,隨入齋宮。韋二起北行,入洗衣院,十三年,遣至五國。餘四起北行。王六月初四日歿燕山,鄭八年九月初五日歿五國,喬、崔流五國。」

  ▲以上妃位。

  ▲朱貴儀二十九歲。

  金貴儀十九歲,名秋月。

  金淑儀二十歲,名弄玉。

  裴淑容十九歲,名月里嫦娥。

  陳淑容十九歲。

  曹順儀三十二歲。

  徐順容二十一歲,名散花。

  周順容二十五歲。

  林婉儀二十三歲,名月姊,即林美人。

  王婉容二十九歲,名月宮。

  任婉容二十一歲,名金奴。

  閻婉容十九歲。

  朱昭儀十八歲,名素輝。

  余昭容二十五歲,名羞花。

  王昭容二十四歲,名三寶奴。

  林昭容二十歲,名菱香。

  李昭容十九歲。

  鄭昭媛二十一歲,名媚娘。

  蔣修儀四十一歲。

  陸修儀二十一歲,名嬌奴。

  毛修容三十二歲。

  黃修容二十歲,名寶琴,即琅玡夫人。

  陳修媛二十八歲。

  蕭修媛十九歲,名金奴。

  左充儀二十一歲。

  申充儀十九歲,名觀音。

  秦充容二十九歲。

  劉充容二十歲,名新劉娘。

  奚充媛二十四歲。

  江充媛二十歲,名南春。

  席充媛十八歲,名珠珠,即席美人。

  △宋俘記:昏德(按即徽宗)「妾三十一人先入青城寨。金弄玉、陳嬌子、月里嫦娥、申觀音移居額魯觀寨。金秋月、朱素輝、左寶琴、新劉娘移居蕭慶寨。李珠媛、蕭金奴、席珠珠移居葛思美寨。朱桂林、曹柔、周鏡秋、徐散花、林月姊、王月宮、閻寶瑟、任金奴、林菱香、余羞花、王三寶奴、鄭媚娘、蔣敬身、陸嬌奴、毛朱英、黃寶琴、陳大和、秦懷珊、奚巧芳、江南春均四起北行。至五國後,任金奴生子一;閻寶瑟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歿,生子一;鄭媚娘生子檀。」

  ▲以上嬪位。

  ▲新王婕妤二十二歲。

  小王婕妤二十歲。

  奚婕妤十七歲,名拂拂。

  裴婕妤十八歲,名寶卿,即奉國夫人。

  管婕妤十九歲,名芸香。

  謝婕妤十九歲,名詠絮。

  江婕妤十七歲,名鳳羽。

  邱婕妤二十一歲,名巧雲,即邱貴人。

  劉婕妤十八歲,名蜂腰,即劉美人。

  郭婕妤十九歲,名小奴,即郭夫人。

  劉婕妤十九歲,名菊仙,即平國夫人。

  閻婕妤十九歲,名月媚,即三水夫人。

  朱才人十八歲,名柳腰。

  莫才人十八歲,名青蓮。

  葉才人十九歲,名小紅。

  周才人二十二歲,名春桃。

  曹才人十九歲,名小佛奴。

  李才人二十八歲,名鐵笛。

  狄才人十九歲,名金奴。

  邵才人十八歲,名元奴。

  方才人二十歲,名朝雲。

  邢才人十八歲,名心香,即邢夫人。

  姚才人二十歲,名小嬌奴,即姚夫人。

  羅才人二十歲,名醉楊妃,即羅夫人。

  程才人十八歲,名雲仙,即程夫人。

  高才人二十一歲,名曉雲,即南徐夫人。

  金才人二十一歲,名小金雞。

  邢貴人二十二歲,名小金。

  盧貴人十九歲,名裊裊。

  周貴人十八歲,名河南。

  景貴人十七歲,名櫻桃。

  何貴人二十四歲,名羞金。

  辛貴人十九歲,名香奴。

  衛貴人十七歲,名佛面,即衛美人。

  徐美人十九歲,名癸癸。

  朱美人二十一歲,名鳳雲。

  馮美人十九歲,名寶玉兒。

  芮美人二十歲,名春雲。

  曹美人二十二歲,名串珠。

  顧美人二十一歲,名貓兒。

  俞美人十七歲,名小蓮。

  福國邢夫人十八歲,名佛迷。

  華國李夫人二十一歲,名春燕。

  衛國顧夫人二十三歲,名福雲。

  順國王夫人十七歲,名杏林。

  定國李夫人十八歲,名醉仙桃。

  景國張夫人二十四歲,名小花。

  徐國邢夫人十七歲,名柳姊。

  益國劉夫人二十一歲,名百哥。

  榮國韋夫人二十四歲,名月姑。

  許國劉夫人二十一歲,名鴛鴦。

  紀國顧夫人十八歲,名小郎。

  魯國徐夫人十九歲,名春羅。

  鄒國吳夫人二十三歲,名富奴。

  慎國任夫人十八歲,名蕙卿。

  承國吳夫人二十歲,名端姑。

  鉅鹿朱夫人二十二歲,名燕姑。

  平原劉夫人十八歲,名春芳。

  會稽謝夫人十七歲,名三奴。

  河間劉夫人二十二歲,名月奴。

  榆林任夫人十六歲,名玉桃。

  陳留吳夫人十七歲,名阿奴。

  壽陽李夫人十九歲,名巧郎。

  清河張夫人二十一歲,名月仙。

  三原王夫人二十二歲,名賽蓮花。

  江夏黃夫人十九歲,名觀音奴。

  康平王夫人十九歲,名金姑。

  榮陽張夫人十九歲,名花媚。

  河內鄭夫人十六歲,名佛保佑。

  宏農楊夫人十九歲,名春鶯。

  太原王夫人十七歲,名紅奴。

  南陽王夫人十九歲,名貓兒。

  王夫人十九歲,名月奴。

  紀夫人十七歲,名男郎。

  陳夫人十九歲,名桃花。

  鄭夫人十九歲,名巧巧。

  楊夫人十九歲,名吉保。

  芮夫人十七歲,名二南。

  葉夫人十九歲,名金姑。

  惲夫人十九歲,名花雲。

  曹夫人十九歲,名大姑。

  劉夫人二十一歲,名阿奴。

  黃夫人二十一歲,名朱紅。

  褚夫人十八歲,名醉觀音。

  陽夫人十七歲,名三姑。

  潘夫人十八歲,名玉兒。

  文夫人二十二歲,名楊妃。

  向夫人二十一歲,名岫雲。

  荀夫人十八歲,名玉虎兒。

  李夫人十九歲,名雙飛。

  張夫人二十四歲,名貝姑。

  姜夫人十九歲,名銀鈴。

  費夫人十九歲,名蘭姑。

  霍夫人二十一歲,名小鳳。

  江夫人十七歲,名和姑。

  鍾夫人二十歲,名大寶佛。

  喬夫人二十二歲,名瑞芳。

  彭夫人二十一歲,名佛哥。

  曾夫人十九歲,名四面笑。

  沈夫人十九歲,名金男。

  田夫人十九歲,名倩雲。

  章夫人二十一歲,名好郎。

  何夫人二十歲,名青鳳。

  梁夫人二十一歲,名溫和。

  孫夫人十九歲,名星奴。

  馬夫人十八歲,名蘭秀。

  於夫人十七歲,名一剪紅。

  王夫人二十歲,名翦雲。

  契勘來目,一人兩見者已參合本名下。自余劉安妃、曹淑儀、褚婉儀、徐婉容、劉昭儀、蔣昭媛、黃金娥【曾封淑儀】、褚才人、馮貴人、李美人、應國夫人平氏、淮南夫人嚴氏、河東夫人席氏、顧夫人、卜夫人、呂夫人、唐夫人、巴夫人、司馬夫人、段夫人、鄒夫人並先薨逝。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昏德(按即徽宗)「寵婢封婕妤、才人、貴人、美人者四十一人,先入青城寨,隨行入劉家寺寨,五起北行。曹小佛奴移居葛思美寨。至燕山後,新王婕妤、小王婕妤、周春桃、狄金奴、邵元奴歸昏德。新王、周、狄、邵六年春各生子女一,均隨至五國,餘三十五人居燕山御寨。八月,至上京後,奚拂拂、裴寶卿、管芸香、謝吟絮、江鳳羽、劉蜂腰、劉菊山、閻月媚、朱柳腰、俞小蓮入洗衣院。莫青蓮、葉小紅、李鐵笛、邢心香、姚小嬌、羅醉楊妃、程雲仙、高曉雲、小金雞、邢小金、盧裊裊、周河南、景櫻桃、何羞金、辛香奴、徐癸癸、朱鳳雲、馮寶玉兒、芮春雲、曾串珠、顧貓兒入斜也、訛里朵、達賚、闍母、希尹、兀朮及諸郎君寨。邱巧雲、郭小奴、方朝雲、衛佛面道歿。」

  同書又云:「婢封夫人者六十七人,先入青城寨。李春燕歸張邦昌為後。陳桃花、楊春鶯、郭佛迷、曹大姑歸真珠大王寨。鄭佛保、謝三奴、任玉桃、吳阿奴歸寶山大王寨。霍小鳳、何青鳳入高慶裔寨。鄭巧巧、張小花入俞覩寨。王貓兒、劉百古、章好郎、孫心奴入兀室寨。費蘭姑、吳富奴、朱燕姑、劉鴛鴦入婁宿寨。沈金男、馬蘭廋入劉思寨。韋月姑、張貝姑、衛福雲、劉阿奴、文楊妃、王賽蓮、劉月奴、喬瑞芳、黃朱紅、張月仙、向袖雲(按一作岫雲)、彭佛哥、梁溫和、王翦雲、吳端姑、鍾大寶、王月奴、楊吉保、葉金姑、惲花雲、張花媚、王金姑、李巧郎、黃觀音、李雙飛、姜銀鈴、徐春羅、曾四面、田倩雲、李仙桃、荀玉虎、顧小郎、褚觀音、潘玉兒、任蕙卿、劉春芳、王紅奴、芮二南、王杏林、紀男郎、湯三姑、邢柳姊、汪(按一作江)和姑、於一剪紅均七起北行。道歿十一人,余入雲中御寨。」

  ▲少帝妃嬪三十八人【宮女五十三人】

  朱慎德妃十八歲。

  △宋俘記:重昏(按即欽宗)「妻二:朱後、朱慎德妃。先入齋宮,三起北行,四月十八日抵燕山,館愍忠祠。

  七月,與重昏會。十月,隨昏德流徙……五國。」

  ▲鄭才人十七歲,名慶雲。

  韓才人十八歲,名靜。

  劉才人十五歲,名月娥。

  盧才人十七歲,名順淑。

  何才人十六歲,名鳳齡。

  狄才人十五歲,名玉輝。

  戚夫人二十歲,名玉。

  鄭夫人十九歲,名月宮。

  蔣夫人十六歲,名長金。

  鮑夫人十九歲,名春蝶。

  △宋俘記:「妾封才人、夫人者十人,先入青城寨。劉月娥、何鳳齡、鄭月娥、薛長金(按薛一作蔣)入真珠大王寨。盧順淑、戚小玉(按一無小字)、韓靜觀(按一作韓靜)、鮑春蝶入寶山大王寨。鄭慶雲、狄玉輝三起北行,至燕山,歸重昏,隨流五國。」

  ▲朱內宰二十一歲,名淑媛。

  田副宰十九歲,名芸芳。

  曹內史十九歲,名妙婉。

  卜內史十九歲,名女孟。

  席內史十六歲,名進士。

  程內史十七歲,名巧。

  俞內史十八歲,名玩月。

  黃內史十六歲,名勤。

  徐尚儀二十一歲,名金玉。

  許尚儀十六歲,名春雲。

  周尚服十六歲,名男兒。

  徐尚服十八歲,名寶蓮。

  何尚食十九歲,名紅梅。

  楊尚食十六歲,名調兒。

  方尚寢十七歲,名芳香。

  陳尚寢十七歲,名文婉。

  沈尚功十九歲,名知禮。

  葉尚功十八歲,名壽星。

  華宮正二十四歲,名正儀。

  呂使令十八歲,名吉祥。

  褚使令十七歲,名月奴。

  駱使令十五歲,名蝶兒。

  顧使令十五歲,名頑童。

  芮使令十五歲,名秀。

  嚴使令十四歲,名鶯簧。

  姜使令十四歲,名田田。

  衛使令十三歲,名貓兒。

  朱內宰以下未封夫人,是與來目兩歧。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婢封內職者二十七人,先入青城寨。曹妙婉、卜女孟、席進士、程巧、俞玩月、黃勤歿於水。衛貓兒自刎。徐寶蓮、姜田田病歿。顧頑童、芮秀、嚴鶯簧入寶山大王寨。楊調兒、陳文婉敕賜真珠大王。朱淑媛、田芸秀、徐鈺(按一作金玉)、許春雲、周南(一作周男兒)、何紅梅、方芳香、沉知禮、葉壽心(按一作壽星)、華正儀、呂吉祥、褚月奴、駱蝶兒三起北行、入洗衣院。」

  ▲皇子妃三十四人【使女一百單七人】

  鄆府朱夫人十七歲,繼妃。

  裘郡君二十一歲。

  石郡君二十二歲。

  劉郡君十九歲。

  石郡君十八歲。

  肅府任夫人二十四歲。

  余郡君十九歲。

  余郡君十七歲。

  景府田夫人二十三歲。

  馬郡君十六歲。

  濟府曹夫人十九歲,繼妃。

  王郡君十九歲。

  符郡君十八歲。

  馬郡君十八歲。

  康府邢夫人二十二歲。

  田郡君十九歲。

  姜郡君十七歲。

  益府周夫人二十二歲。

  周郡君十七歲。

  邠府徐夫人十八歲,聘定。

  祁府曹夫人十九歲。

  高郡君十七歲。

  莘府嚴夫人二十歲。

  褚郡君十八歲。

  儀府陸夫人十九歲,聘定。

  徐府王夫人十九歲。

  沂府梁夫人十八歲。

  和府李夫人十七歲,聘定。

  信府羅夫人十六歲,聘定。

  安康郡府田夫人十五歲,聘定。

  康平郡府高夫人十四歲,聘定。

  相國府韓夫人十四歲,聘定。

  瀛國府朱夫人十四歲,聘定。

  建安郡府孔夫人十四歲,聘定。

  契勘原目,徐王妾一人,已薨;景王妾曹郡君已薨。余無漏匿。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媳九人、聘媳十人(按狀所列,當作媳十人、聘媳九人)、庶媳十五人。自盡劉家寨者一:王氏;歿於青城寨者一:羅大姑。二起北行者五:朱鳳英十三年自洗衣院遣至五國;邢[秉]懿封建炎宋國夫人,天眷二年六月歿;□□□□□□□□田春羅六年四月歿洗衣院;姜醉妹(按一作醉媚)封紹興郡夫人;徐聖英敕賜真珠大王為妾。三起北行者一:孔令則,入寶山大王寨,八年,敕配偽建安郡王趙梴。自劉家寨五起北行者二十八:田靜珠、周瑜、高仲賢、嚴善均十三年自洗衣院遣至五國;任二姑、曹三保、王延玉、田鳳儀、朱針仙勻歿洗衣院;余英珠入闍母寨;馬舞蝶入固新寨;符鶯奴入蒲蘆虎寨、曹二姑入額魯觀寨;褚紅雲入阿懶寨;陸正姑入斡本寨;陶芳姿入達賚寨;梁春先入都元帥斜也寨;李舜英入兀室寨;高巧姝入訛里朵寨;韓氏勑配偽相國公李浩為妾;裘冶、石家奴、劉三福、石吉祥、曹千人愛、王金英、馬纓頭、周瑾均無考。」

  ▲親王妃一十八人【使女三十六人】

  濮府劉夫人四十六歲。

  周郡君十八歲。

  晉康郡府

  朱郡君二十八歲。

  平原郡府劉夫人四十四歲。

  朱郡君二十四歲。

  喬郡君二十歲。

  王郡君十九歲。

  陸郡君十七歲。

  和義郡府。

  林郡君二十六歲。

  毛郡君十七歲。

  永寧郡府林夫人十九歲。

  陳郡君十九歲。

  羅郡君十八歲。

  燕府郭夫人四十六歲。

  王郡君十九歲。

  葉郡君二十一歲。

  越府陸夫人三十二歲。

  陳郡君二十四歲。

  契勘原目,晉康郡王、和義郡王夫人並先薨逝。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燕王趙俁「妻妾郭氏四起北行,至五國。王柳姑、葉三郎五起北行,入洗衣院。」越王趙偲「妻妾陸氏四起北行,歿韓州。陳大眉五起北行,歿燕山御寨;陳細眉入洗衣院。和義郡王趙有奕「妻妾林靈好、毛久香自青城寨七起北行,靈好歿於道……」按宋俘記下殘,他人無考。

  ▲王女二十三人【使女三十九人】

  燕五宗姬十六歲,即巧蓀。

  燕六宗姬九歲。

  燕七宗姬六歲。

  燕八宗姬四歲。

  越二宗姬十八歲,即添香。

  越三宗姬十五歲,即檀香。

  越六宗姬七歲。

  濮三宗姬十五歲,即玉屏。

  濮五宗姬四歲。

  晉康大宗姬十六歲,即紅雲。

  晉康四宗姬七歲。

  平原六宗姬十五歲,即芸姑。

  平原八宗姬十四歲,即蓮姑。

  平原九宗姬十二歲。

  平原十一宗姬七歲。

  平原十宗姬十歲。

  平原十二宗姬六歲。

  平原十五宗姬三歲。

  和義大宗姬十五歲,即琪花。

  和義三宗姬四歲。

  永寧大宗姬十歲。

  永寧二宗姬八歲。

  永寧三宗姬二歲。

  △宋俘記:燕王趙俁「女巧申(按狀作巧蓀)……五起北行。次女、三女、四女、長孫女、次孫女均四起北行。有名飛燕者見在宮,皇統二年封次妃。」越王趙偲「長女添香、次女檀香均五起北行。檀香入宮,封夫人……」按宋俘記下殘,他人無考。

  ▲駙馬八人【隨從十二人】

  曾夤二十八歲,尚嘉德。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嘉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曾夤。」

  宋會要帝系八之五六:「以故相曾公亮四世孫侄進士夤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嘉德帝姬。」按「曾」或作「曹」,誤。

  ▲曹晟二十四歲,尚榮德。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榮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曹晟。」

  宋會要帝系八之五五:政和「五年九月十日,以光祿卿曹調男晟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榮德帝姬。」

  ▲宋邦光二十二歲,尚安德。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安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宋邦光。」

  宋會要帝系八之五五:政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以故西頭供奉官宋景孫邦光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安德帝姬。」

  ▲蔡鞗二十一歲,尚茂德。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茂德帝姬……下嫁宣和殿待制蔡鞗。」

  宋會要帝系八之五五:政和「八年三月十六日,以太師魯國公蔡京男鞗為朝散郎、宣和待制、充駙馬都尉,尚康福帝姬。」按康福即改封茂德前之封號。

  ▲向子房十八歲,尚成德。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成德帝姬……下嫁向子房。」

  ▲田丕十八歲,尚洵德。

  △同前書:「洵德帝姬……下嫁田丕。」

  ▲劉文彥十八歲,尚顯德。

  △同前書:「顯德帝姬……下嫁劉文彥。」

  宋會要帝系八之三九:「顯德公主,大觀四年七月封顯福公主,政和三年閏四月改封帝姬,宣和七年八月改封顯德,下嫁劉文彥。」

  ▲向子扆十七歲,尚順德。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順德帝姬……下嫁向子扆。」

  宋會要帝系八之三九:「順德公主,政和元年三月封順福公主,三年閏四月,改封帝姬。靖康元年七月,改封順德,以其將下降向子扆故也。」

  ▲大金(骨盧你移賚勃極烈左皇   子   右)副元帥府指揮:

  契勘二庶人誓約,願獻犒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先續過納金二十四萬七千六百兩,用情准四萬九千五百二十錠;銀七百七十二萬八千兩,准一百五十四萬五千六百錠。不欲照五十兩一錠舊例,所縮已多。是依庶人續約,准折金六十萬單七千七百錠、銀二百五十八萬三千一百錠,具詳別幅。仍縮金三十四萬二千七百八十錠、銀八十七萬一千三百錠。限五日內盡數津納,如仍隱匿延稽,當府即縱兵大索,毋貽悔吝,須議指揮。

  右下開封府准此。

  大金天會五年三月十四日。

  ○別幅

  ▲契勘庶人手允事目:

  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錠。

  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錠。

  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錠。

  宗婦一人准銀五百錠。

  族婦一人准銀二百錠。

  良家女一人准銀一百錠。

  照對先續申狀遣解人數,左司申驗名冊,汰除不入寨者,未應計數,自余見在及汰還名口,用情統計:

  選納妃嬪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錠,得金一十三萬四千錠,內帝妃五人倍益。

  嬪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錠,得金二十二萬五千五百錠。

  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錠,得金二十四萬八千二百錠。

  宮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單四人,宗婦二千單九十一人,人准銀五百錠,得銀一百五十八萬七千錠。

  族婦二千單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准銀二百錠,得銀六十六萬四千二百錠。

  貴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准銀一百錠,得銀三十三萬一千九百錠。

  都准金六十萬單七千七百錠,銀二百五十八萬三千一百錠。

  △宋史卷三五七梅執禮傳:「金人圍京都,執禮勸帝親征,而請太上帝後、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質天子,邀金帛以數百千萬計,曰:『和議已定,但所需滿數,則奉天子還闕。』執禮與同列陳知質、程振、安扶皆主根索,四人哀民力已困,相與謀曰:『金人所欲無藝極,雖銅鐵亦不能給,盍以軍法結罪,儻窒其求。』而宦者挾宿怨,語金帥曰:『城中七百萬戶,所取未百一,但許民持金銀換粟麥,當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而梟其首,時靖康二年二月也。」

  南征錄匯:天會四年【宋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蕭慶奉二帥命,與宋臣吳幵、莫儔等議定事目,令少帝押為據:

  一、准免道宗北行,以太子、康王、宰相等六人為質,應宋宮廷器物充貢。

  一、准免割河以南地及汴京,以帝姬兩人,宗姬、族姬各四人,宮女一千五百人,女樂等一千五百人,各色工藝三千人,每歲增銀絹五百萬疋兩貢大金。

  一、原定親王、宰相各一人,河外守臣血屬全速遣送,准俟交割後放還。

  一、原定犒軍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須於十日內輸解無缺。如不敷數,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錠,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錠,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錠,宗婦一人准銀五百錠,族婦一人准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准銀一百錠,任聽帥府選擇。【見秘錄、隨筆。】」

  南征錄匯耐庵校語:「初十日,王妃、帝姬九人下,李本雲;獨一婦不從。二太子曰:『汝是千錠金買來,敢不從?』婦曰:『誰所賣?誰得金?』曰:『汝家太上有手敕,皇帝有手約,准犒軍金。』婦曰:『誰須犒軍誰令抵准,我身豈能受辱。』二太子曰:『汝家太上宮女數千,取諸民間,尚非抵准?今既失國,汝即民婦,循例入貢,亦是本分。況屬抵准,不愈汝家徒取。』婦語塞氣恧……」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三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乙酉所引朝野僉言、避戎夜話雲,粘罕、斡離不遣書來索金銀表段犒軍,以書榜於市:

  骨盧你移賚勃極烈左副元帥謹致書於大宋皇帝:提師遠涉,惟賴金銀犒設軍兵。近日差官入京城檢視府庫藏積,絹一色,約有一千四百萬匹於內,準備犒賞,所須一千萬匹。今承來示搜尋深意,恐似防再索,假以為辭,於理未安。初破城時,本議縱兵,但緣不忍,以致約束。今欲犒賞諸軍,議定合用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段子、衣絹數不限。官私望早依數應副,且見在庫絹,雖見有餘,惟取所須之數,金銀段子亦依所須,之外亦必不取。累承示諭,金帛豐耗,驗今所諭,似謬前言,且冀亮悉,無多浮辭。專奉書啟達不宣,謹言。

  ▲妾封才人、夫人者十人,先入青城寨:

  劉月娥、何鳳齡、鄭月娥、薛長金入真珠大王寨。

  △開封府狀:「劉才人十五歲,名月娥。」「何才人十六歲,名鳳齡。」「鄭夫人十九歲,名月宮。」按此作「月娥」,有異。「蔣夫人十六歲,名長金。」按此作「薛長金」,未知孰姓。

  ▲盧順淑、戚小玉、韓靜觀、鮑春蝶入寶山大王寨。

  △開封府狀:「盧才人十七歲,名順淑。」「戚夫人二十歲,名玉。」按此作「小玉」,略異。「韓才人十八歲,名靜。」按此作「靜觀」。「鮑夫人十九歲,名春蝶。」

  ▲鄭慶雲、狄玉輝三起北行,至燕山,歸重昏,隨流五國。

  △按參上文欽宗北遷生子二、女二之箋證,可證其二人確歸欽宗,並隨之流徙。

  ▲婢封內職者二十七人,先入青城寨:

  曹妙婉、卜女孟、席進士、程巧、俞玩月、黃勤歿於水。

  △開封府狀:「曹內史十九歲,名妙婉。」「卜內史十九歲,名女孟。」「席內史十六歲,名進士。」「程內史十七歲,名巧。」「俞內史十八歲,名玩月。」「黃內史十六歲,名勤。」

  ▲衛貓兒自刎。

  △開封府狀:「衛使令十三歲,名貓兒。」

  ▲徐寶蓮、姜田田病歿。

  △開封府狀:「徐尚服十八歲,名寶蓮。」「姜使令十四歲,名田田。」

  ▲顧頑童、芮秀、嚴鶯簧入寶山大王寨。

  △開封府狀:「顧使令十五歲,名頑童。」「芮使令十五歲,名秀。」「嚴使令十四歲,名鶯簧。」

  ▲楊調兒、陳文婉敕賜真珠大王。

  △開封府狀:「楊尚食十六歲,名調兒。」「陳尚寢十七歲,名文婉。」

  ▲朱淑媛、田芸秀、徐鈺、許春雲、周南、何紅梅、方芳香、沉知禮、葉壽心、華正儀、呂吉祥、褚月奴、駱蝶兒,三起北行,入洗衣院。

  △開封府狀:「朱內宰二十一歲,名淑媛。」「田副宰十九歲,名芸芳。」按此作「芸秀」,未知孰是。「徐尚儀二十一歲,名金玉。」按此處作「鈺」,未知孰是。「許尚儀十六歲,名春雲。」「周尚服十六歲,名男兒。」按此作「南」,未知孰是。「何尚食十九歲,名紅梅。」「方尚寢十七歲,名芳香。」「沈尚功十九歲,名知禮。」「葉尚功十八歲,名壽星。」按此作「壽心」,未知孰是。「華宮正二十四歲,名正儀。」「呂使令十八歲,名吉祥。」「褚使令十七歲,名月奴。」「駱使令十五歲,名蝶兒。」

  ▲子諶即太子,女柔嘉即公主,先入齋宮。

  諶七起北行,柔嘉三起北行,均隨至五國。【皇統元年二月,復封天水郡公。】

  △按以上見上文「長子重昏侯趙桓」「先有子諶、女柔嘉」之箋證及「七起」、「三起」之箋證。又按,皇統二年封欽宗為天水郡公見金史卷四熙宗紀。

  ▲次子趙楷,即鄆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鄆王楷,帝第三子,初名煥……靖康初,與諸王皆北遷。」按此作「次子」,疑誤。

  ▲三子趙樞,即肅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肅王樞,帝第五子……靖康初……遣宰臣張邦昌從樞使斡離不軍,為金人所留,約俟割地畢遣還,而挾以北去。」

  ▲四子趙〈木巳〉,即景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景王杞……靖康元年……遷太傅。二年,遣詣金營充賀正旦使。既歸,又從上幸青城……及北行,鬚髮盡白。」按杞乃徽宗第六子。

  ▲五子趙栩,即濟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濟王栩……靖康元年……遷太傅。同景王杞為賀金人正旦使……及索諸王家屬,栩夫人曹氏避難他出,徐秉哲捕而拘之,遂同北去。」按栩乃徽宗第七子。

  ▲六子趙棫,即益王。

  △開封府狀:「益王棫,二十一歲,已貶庶人。」按宋史宗室傳其人當行八。

  ▲十子趙植,即莘王。

  △開封府狀:「莘王植,二十歲。」按宋史宗室傳,其人當行十二。

  ▲十二子趙棣,即徐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徐王棣……宣和中,改鎮南軍節度使……進封徐王,後從淵聖北去。」按其行乃第十四。

  ▲十三子趙〈木咢〉,即沂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沂王〈木咢〉……宣和中……封河間郡王……遷太保,進封沂王。後從淵聖出郊,至北方,與駙馬劉彥文告上皇左右謀變,金遣人按問,上皇遣莘王植、駙馬蔡鞗等對辨,凡三日,〈木咢〉、彥文氣折,金人誅之。」按其行乃第十五。

  ▲十四子趙栻,即和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和王栻……靖康元年,授瀛海、安化軍節度使,檢校太傅,追封和王,後從淵聖出郊。」按其人乃行十七。

  ▲十五子趙榛,即信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信王榛……靖康元年……進封信王。後從淵聖出郊,北行至慶源,亡匿真定境中。時馬廣與趙邦傑聚兵保五馬山砦,陰迎榛歸,奉以為主,兩河遺民聞風響應。榛遣廣詣行在奏之……潛善、伯彥終疑之……會有言榛將渡河入京,朝廷因詔擇日還京,以伐其謀。金人恐廣以援兵至,急發兵攻諸砦,斷其汲道,諸砦道陷。榛亡,不知所在,或曰後與上皇同居五國城。」按其人乃行十八。

  ▲十六子趙楃,即安康郡王。

  △開封府狀:「安康郡王楃,十六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見在親王條有安康郡王。按其人行二十。

  ▲十七子趙楗,即廣平郡王。

  △開封府狀:「廣平郡王楗,十五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見在親王條有廣平郡王。按其人乃行二十一。

  ▲十九子趙樾,即瀛國公。

  △開封府狀:「瀛國公樾,十三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歿故親王條有瀛國公,注云死於五國。按其人行二十四。

  ▲二十一子趙椅,即嘉國公。

  △開封府狀:「嘉國公椅,十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歿故親王條有嘉國王,疑即「嘉國公」之誤,注云死於五國。按其人行二十六。

  ▲二十二子趙棟,即溫國公。

  △開封府狀:「溫國公棟,九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見在親王條有溫國王,疑即趙棟。按其人行二十七。

  ▲二十三子趙橞,即英國公。

  △開封府狀:「英國公橞,八歲。」按其人行二十八。

  ▲二十四子趙桐,即儀國公。

  △開封府狀:「儀國公桐,七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見在親王條有儀國公。按其人行二十九。

  ▲二十五子趙柄,即昌國公。

  △開封府狀:「昌國公柄,六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歿故親王條有昌國公,注云死於五國。按其人行三十。

  ▲二十六子趙樅,即潤國公。

  △開封府狀:「潤國公樅,五歲。」按其人行三十一。

  ▲二十七子趙相,即韓國公。

  △開封府狀:「韓國公相,三歲,即小皇子。」按其人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未載,似當行三十二。

  ▲均自齋宮四起北行。

  九子趙模,即祁王,自齋宮七起北行。

  △開封府狀:「祁王模,二十歲。」又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歿故親王條有祁王,注云死於五國。按其人行十一。北行事見上文「七起」之正文。

  ▲十八子趙梴,即相國公,以李浩為代。

  △南征匯錄:天會五年【宋靖康二年、建炎元年】二月「十五日,建安郡王趙〈木英〉死,有李浩者,貌似相國,誤拘入齋宮。宋廢主謀遣相國脫□,以浩為代,無隙可走,遂秘建安喪,以相國代〈木英〉。【見閑談。】」按趙梴行二十三。

  ▲二十子趙〈木英〉,即建安郡王,二月十五日歿,以趙梴為代。

  △按參見前條。

  ▲均自齋宮二起北行。

  楷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歿韓州。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鄆王薨。」

  ▲樞八年十月歿五國。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十月,肅王薨。」

  ▲杞九年九月生成章於五國。

  △呻吟語:紹興元年【即金天會九年】「九月,景王生子成章。」

  ▲栩八年九月生成咸於五國。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九月……「是月,濟王生成咸。」

  ▲植八年十一月生成定於五國。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十一月,莘王生子成定。」

  ▲□十年七月控昏德左右叛,坐誣,伏誅於五國。

  △呻吟語:紹興二年【即金天會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沂王〈木咢〉、駙馬劉文彥首告太上左右及信王謀叛,千戶孛堇按打曷即習古國王接其詞。七月,遣使詰問,太上遣莘王植、駙馬宋邦光渡河往辨。堅請太上自往,又遣少帝及信王榛、駙馬蔡鞗、內侍王若沖往議,始許在行宮引問。沂王、劉文彥承誣。使者請太上處置,卻之。使者宣命賜死。」參上文「十三子趙〈木咢〉即沂王」條箋證。按金史卷三太宗紀天會十一年八月「戊子,趙〈木咢〉誣告其父昏德公謀反,〈木咢〉及其壻劉文彥伏誅。」蓋其所記年月乃從五國報至上京之日。又「劉文彥」,宋史宗室傳作「劉彥文」。

  ▲栻六年九月為趙〈木咢〉謀害。曾娶劉氏,是年十二月生女一。【皇統元年嫁王安。】

  △呻吟語:建炎二年【即金天會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和王女生,劉氏出。」「十二月二十六日,二帝抵韓州,和王薨於途。」則趙栻死與生女的日期似正相反,疑有誤記。

  ▲榛天眷二年六月十九日歿五國。曾娶田氏,天會六年、九年、十年、十二年、天眷元年曆生五女。燕人趙恭曾托榛名,號召山賊助宋,榛以疑獄收禁。事雪,敕賜汪氏女為妾。

  △呻吟語:建炎二年【即金天會六年】八月「二十九日……信王長女生,田氏出。」九年「十二月,信王次女生。」十年「九月,信王三女生。」十一年九月「初五日,信王四女生。」十三年五月,「信王五女生。」天眷三年「六月十九日,信王薨。」所記時日略異,似皆傳寫之訛。按「助宋」事,參上文「十五子趙榛即信王」條箋證。

  ▲楃曾娶林氏,八年生女於五國。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安康郡王女生,林氏出。」

  ▲樾九年四月十八日自戕於五國。

  △呻吟語:紹興元年【即金天會九年】「七月十八日,瀛國公薨。」月份有異。

  ▲椅八年九月歿五國。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嘉國公薨。」稱「九月」,似概言之。

  ▲棟天眷三年生女於五國。

  △呻吟語:紹興十年【即金天眷三年、完顏亶六年】「五月,溫國公生女。」

  ▲桐天眷元年五月生成茂於五國。

  △呻吟語:紹興五年【即金天會十三年】「八月,相國公生子成茂。」年月有異。

  ▲柄十年十月歿五國。

  △呻吟語:紹興二年【即金天會十年】「十月二十八日,昌國公薨。」

  ▲模天眷元年八月十一日歿五國。先於天會十三年六月生子成范。

  △呻吟語:紹興五年【即金天會十三年】「六月,祁王生子成范。」

  紹興八年【即金天眷元年、完顏亶四年】「八月十三日,祁王薨。」

  ▲李浩十七歲娶耶律氏,生女於五國。八年,敕以梴聘妻韓氏配浩。十三年八月,生子成茂。

  △呻吟語:靖康二年六月「初七日,相國公、建安郡王歸自上京,攜所娶耶律氏、陳氏,同居愍忠祠。耶律即契丹公主、陳實內夫人,虜主賜設野馬郎君,遂以配王。」建炎二年【即金天會六年】「九月十六日,相國公長女生,耶律氏出。」紹興五年【即金天會十三年】「八月,相國公生子成茂。」

  ▲梴娶陳氏,六年五月生子成功。八年五月生子成式。敕以〈木英〉聘妻孔氏配梴。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五月十二日,建安郡王子成式生,陳氏出。」

  ▲長女趙玉盤、次女趙金奴、三女趙金羅、四女趙福金、五女趙瑚兒、七女趙巧雲,均已嫁。

  開封府狀:「嘉德帝姬二十八歲,即玉盤。」「榮德帝姬二十五歲,即金奴。」「安德帝姬二十二歲。」「茂德帝姬二十二歲,即福金。」「成德帝姬十八歲。」「顯德帝姬十七歲。」

  △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嘉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曾夤。」「榮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曹晟。」「安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宋邦光。」「茂德帝姬……下嫁宣和殿待制蔡鞗。」「成德帝姬……下嫁向子房。」「顯德帝姬……下嫁劉文彥。」

  ▲九女趙圓珠、十四女趙佛寶、十六女趙串珠均未嫁。

  △開封府狀:「儀福帝姬十七歲,即圓珠。」「永福帝姬十六歲。」「寧福帝姬十四歲,即串珠。」

  ▲自劉家寺五起北行。

  △參見上文「五起」箋證。

  ▲玉盤入蒲魯虎寨,天眷二年沒入宮。三年十二月歿。

  △呻吟語:「紹興十年【即金天眷三年、完顏亶六年】二月,金籍宋國王次婦嘉德帝姬……入宮。」「十二月,嘉德帝姬薨。」

  按宋國王即宗盤,本名蒲魯虎,嘉德帝姬即玉盤。又沒入宮紀年適差一年。

  ▲金奴入達賚寨,天眷二年沒入宮。【皇統二年封夫人。】

  △呻吟語:紹興九年【即金天眷二年、完顏亶五年】「八月,虜誅魯國王都元帥撻懶及其子斡帶、烏達補、翼王鶻懶及活離胡土。榮德帝姬沒入宮。」「紹興十二年【即金皇統二年、完顏亶八年】三月,虜封……榮德帝姬夫人……」按榮德帝姬即金奴。

  ▲金羅十月二十六日歿於多昂木寨。

  △呻吟語:靖康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安德帝姬薨。」按安德帝姬即金羅。

  ▲福金六年八月歿於兀室寨。

  △開封府狀:「茂德帝姬二十二歲,即福金。」

  ▲瑚兒、巧雲、佛保均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呻吟語:建炎二年【即金天會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虜主以二帝見祖廟,時宮親貴戚已發通塞州編管,家奴軍妓外,此皇子等三十人、妃主等一千三百人皆隨帝後居行幄……虜主升干元殿,妻妾、諸酋旁侍,二帝以下皆跪。宣詔四赦,二帝受爵服出,與諸王坐候殿外小幄,后妃等入宮賜沐。有頃,宣鄭、朱二後歸第,已,易胡服出。婦女千人賜禁近,猶肉袒。韋、邢二後以下三百人留洗衣院。」

  ▲圓珠入兀朮寨,串珠入額魯觀寨,均天眷二年沒入宮。【皇統元年封夫人。】

  △開封府狀:「寧福帝姬十四歲,即串珠。」

  呻吟語:「紹興十年【即金天眷三年、完顏亶六年】二月……兗國王次婦寧福帝姬入宮。」紹興十一年【即金皇統元年、完顏亶七年】「五月,虜封寧福帝姬為夫人。」按兗國王即宗雋,本名額魯觀。又其記寧福入宮之時,適差一年。再圓珠事未詳。

  ▲六女趙富金已嫁,十女趙嬛嬛即多富未嫁,自真珠大王寨二起北行。富金敕為王妾,嬛嬛入洗衣院。十三年,入蓋天大王寨,遣嫁徐還。【皇統元年亡。】

  △按北行事,見上文「二起」箋證。

  青宮譯語:天會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抵上京……二十四日……(王)乞富金帝姬為妾……六月初七……宣詔官口宣雲,賜帝姬趙富金王妃……帝姬趙嬛嬛……洗衣院居住者。」

  呻吟語:紹興五年【即金天會十三年】二月,「柔福帝姬歸蓋天大王賽里名完顏宗賢,後嫁徐還。」紹興十一年【即金皇統元年、完顏亶七年】「十月,柔福帝姬薨徐還家。」按柔福帝姬即環環。

  ▲八女趙纓絡已嫁,自青城寨七起北行,入雲中御寨。十五年,歿於五國習古國王寨。

  按北行事見上文「七起」箋證。

  △呻吟語:紹興七年【即金天會十五年、完顏亶三年】「九月,順德帝姬至五國城,東路都統習古國王孛堇按打曷以其未奏虜廷,遽離粘沒喝寨,指為私逃,要留寨中。未幾,死。」

  按順德帝姬即趙纓絡。

  ▲十一女趙仙郎、十二女趙香雲、十五女趙金兒均未嫁,歿於劉家寺寨。

  △南征錄匯:天會五年【宋靖康二年、建炎元年】二月「二十五日,仁福帝姬薨劉家寺。【見日錄。】「二十八日,賢福帝姬薨劉家寺。【見日錄。】三月「二十四日,帥府歸香雲帝姬、金兒帝姬、仙郎帝姬三喪……【見武功記。】」按仁福帝姬即趙香雲,年十六。賢福帝姬即趙金兒,年十六。因有脫文,未知趙仙郎卒日,其為保福帝姬,年亦十六。

  ▲十三女趙珠珠,未嫁,自寶山大王寨三起北行,為王妾。

  △按北行事見上文「三起」箋證。

  開封府狀云:「惠福帝姬十六歲,即珠珠。」

  ▲十七女趙金珠、十八女趙金印、十九女趙賽月、二十女趙金姑、二十一女趙金鈴均幼,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賽月、金姑,皇統元年並封次妃。】

  △開封府狀:「和福帝姬十二歲」,即趙金珠。「令福帝姬十歲」,即趙金印。「華福帝姬九歲」,即趙賽月。「慶福帝姬七歲」,即趙金姑。「純福帝姬四歲」,即趙金鈴。

  呻吟語:「紹興十一年【即金皇統元年、完顏亶七年】二月……慶福帝姬封次妃……紹興十二年【即金皇統二年、完顏亶八年】三月,虜封華福帝姬……次妃……」則賽月之封晚於金姑一年。

  按其入洗衣院事,參上文「瑚兒、巧雲……入洗衣院」條。

  ▲媳九人、聘媳十人、庶媳十五人。自盡劉家寨者一:王氏;歿於青城寨者一:羅大姑;二起北行者五。

  △開封府狀:皇子妃三十四人:

  「鄆府朱夫人十七歲,繼妃。

  裘郡君二十一歲。

  石郡君二十二歲。

  劉郡君十九歲。

  石郡君十八歲。

  肅府任夫人二十四歲。

  余郡君十九歲。

  余郡君十七歲。

  景府田夫人二十三歲。

  馬郡君十六歲。

  濟府曹夫人十九歲,繼妃。

  王郡君十九歲。

  符郡君十八歲。

  馬郡君十八歲。

  康府邢夫人二十二歲。

  田郡君十九歲。

  姜郡君十七歲。

  益府周夫人二十二歲。

  周郡君十七歲。

  邠府徐夫人十八歲,聘定。

  祁府曹夫人十九歲。

  高郡君十七歲。

  莘府嚴夫人二十歲。

  褚郡君十八歲。

  儀府陸夫人十九歲,聘定。

  徐府王夫人十九歲。

  沂府梁夫人十八歲。

  和府李夫人十七歲,聘定。

  信府羅夫人十六歲,聘定。

  安康郡府田夫人十五歲,聘定。

  康平郡府高夫人十四歲,聘定。

  相國府韓夫人十四歲,聘定。

  瀛國府朱夫人十四歲,聘定。

  建安郡府孔夫人十四歲,聘定。」

  按據上,媳當十人,聘媳九人,庶媳十五人。與「媳九人」、「聘媳十人」異,開封府狀似是。

  南征錄匯:天會五年【宋靖康二年、建炎元年】二月「二十日,信王妃自盡於青城寨。」按信王妃即羅夫人,疑即羅大姑。又同書,三月「十三日,開封府申解……鄆王姬王氏至劉家寺,王氏自盡,年十六。」然上引開封府狀,鄆府妻妾無姓王者,疑或有誤記。

  ▲朱鳳英十三年自洗衣院遣至五國。邢[秉]懿封建炎宋國夫人,天眷二年六月歿。

  △青宮譯語:天會五年六月初七,「賜宋妃趙韋氏、鄆王妃朱鳳英、康王妃邢秉懿、姜醉媚,帝姬趙嬛嬛,王女肅大姬、肅四姬、康二姬,宮嬪朱淑媛、田芸芳……浣衣院居住者。」

  呻吟語:紹興五年【即金天會十三年】「二月,韋後等七人出洗衣院……韋後至五國。」按此次出洗衣院之七人,只有柔福帝姬即嬛嬛嫁蓋天大王賽里,余並遣五國,以青宮譯語前七名考之,自當有朱鳳英。

  又同上書:紹興九年【即金天眷二年、完顏亶五年】「六月,邢後薨。」「詔雲,建炎宋國夫人邢氏□□□□□□□□倏聞溘逝,彌用軫懷,其以一品禮祔葬……」

  ▲□□□□□□□□田春羅六年四月歿洗衣院。

  △按青宮譯語:天會五年六月初七,「賜道亡宋康王妃田春羅,王女肅二姬、肅三姬、康大姬,宮嬪徐金玉、沉知禮、褚月奴迄侍婢九人,妥為掩埋者。」則田春羅似死於天會五年北遷途中。未詳孰是。

  ▲姜醉妹封紹興郡夫人,徐聖英勑賜真珠大王為妾。

  △按「姜醉妹」,青宮譯語作「姜醉媚」。

  青宮譯語:天會五年六月初七,「宣詔官口宣雲,賜……王妃徐聖英……侍設野馬郎君為妾。」按設野馬即真珠大王。

  ▲三起北行者一:孔令則,入寶山大王寨。八年,敕配偽建安郡王趙梴。

  ▲按上文「次子趙楷即鄆王」條云:「梴娶陳氏,六年五月生子成功,八年五月生子成式,敕以〈木英〉聘妻孔氏配梴。」

  ▲自劉家寨五起北行者二十八:

  田靜珠、周瑜、高仲賢、嚴善,均十三年自洗衣院遣至五國。

  △按上文所引開封府狀,田靜珠似景府田夫人,或康府田郡君、安康郡府田夫人。因康王妃邢氏在五國城,疑康府者是。周瑜即益府周夫人或周郡君。高仲賢即祁府高郡君。嚴善即莘府嚴夫人。又據呻吟語,天會十三年正月,金太宗吳乞買歿,熙宗完顏亶即位,二月,即令韋後等七人出洗衣院,遣至五國。疑田氏等遣五國,亦在此前後。

  ▲任二姑、曹三保、王延玉、田鳳儀、朱針仙均歿洗衣院。

  △按上文所引開封府狀,任二姑,即肅府任夫人。曹三保即濟府曹夫人。王延玉即濟府王郡君或徐府王夫人。田鳳儀或景府田夫人,或康府田郡君,或安康郡府田夫人。朱針仙即瀛國府朱夫人。其歿年均不詳。

  ▲余英珠入闍母寨。

  △按余英珠,據上引開封府狀,即肅府二餘郡君,一十九歲,一十七歲。

  ▲馬舞蝶入固新寨。

  △按馬舞蝶,據上引開封府狀即景府馬郡君,或濟府馬郡君。

  ▲符鶯奴入蒲蘆虎寨。

  △按符鶯奴,據上引之開封府狀,即濟府符郡君。

  ▲曹二姑入額魯觀寨。

  △按曹二姑,據上引之開封府狀,即濟府曹夫人或祁府曹夫人。

  ▲褚紅雲入阿懶寨。

  △按褚紅雲,據上引之開封府狀,即莘府褚郡君。

  ▲陸正姑入斡本寨。

  △按陸正姑,據上引之開封府狀,即儀府陸夫人。

  ▲陶芳姿入達賚寨。

  △按開封府狀皇子妃三十四人,無陶姓者,疑此處所記有誤。

  ▲梁春先入都元帥斜也寨。

  △按梁春先,據上所引之開封府狀,即沂府梁夫人。

  ▲李舜英入兀室寨。

  △按李舜英,據上所引之開封府狀,即和府李夫人。

  ▲高巧姝入訛里朵寨。

  △按高巧姝,據上引之開封府狀,或祁府高郡君,或康平郡府高夫人。

  ▲韓氏敕配偽相國公李浩為妾。

  △按此見上文「次子趙楷即鄆王」條,云:天會八年,「敕以梴聘妻韓氏配浩。」

  ▲裘冶、石家奴、劉三福、石吉祥、曹千人愛、王金英、馬纓頭、周瑾均無考。

  △按上引之開封府狀,裘冶即鄆府裘郡君。石家奴、石吉祥即鄆府之二石郡君,一十八歲,一二十二歲。劉三福亦鄆府之劉郡君。曹千人愛或濟府曹夫人,或祁府曹夫人。然上文已有曹三保、曹二姑二人,皇子妃三十四人中無三曹姓者,疑有誤記。王金英即濟府王郡君或徐府王夫人。馬纓頭即濟府馬郡君。周瑾即益府周夫人或周郡君。

  ▲孫十五人:

  太郎,金、玉郎,元寶郎,佛郎,頑頑,金規,金男,菩薩保,寶郎,一郎,胡郎,黑郎,蝶哥,佛保,均自齋宮四起北行。寶郎道歿。今名成文、成規者在五國。

  △開封府狀:「太郎十歲,鄆王長子。金郎七歲,鄆王三子。玉郎四歲,鄆王四子。元寶郎七歲,肅王長子。佛郎二歲,肅王次子。頑頑三歲,景王子。金規四歲,濟王三子。金男二歲,濟王四子。菩薩保三歲,益王子。寶郎四歲,邠王嗣鄆王五子。一郎三歲,莘王長子。胡郎二歲,莘王次子。黑郎九歲,儀王嗣鄆王次子。蝶哥郎六歲,儀王嗣濟王次子,即蝶古。佛保二歲,徐王子。」按開封府狀連同太子諶並計,故謂「皇孫十六人」。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云:「見在諸王男女,成文【鄆王男、】成規【肅王男……】」均在五國。

  ▲孫女二十九人:

  濟二、濟四、濟五、濟六、濟七、康三、康四、康五、祁一、祁二、莘一、莘二、徐一、徐二均歿於壽聖院及途次。

  △開封府狀:「濟二宗姬五歲。」「濟四宗姬四歲。」「濟五宗姬三歲。」「濟六宗姬三歲。」「濟七宗姬二歲。」「康三宗姬三歲。」「康四宗姬二歲。」「康五宗姬二歲。」「祁大宗姬三歲。」「祁二宗姬一歲。」「莘大宗姬三歲。」「莘二宗姬二歲。」「徐大宗姬二歲。」「徐二宗姬一歲。」

  ▲鄆一、鄆二、鄆三、鄆四、康一即佛佑、康二即神佑,均二起北行,入洗衣院。

  △開封府狀:「鄆大宗姬八歲。」「鄆二宗姬七歲。」「鄆三宗姬七歲。」「鄆四宗姬六歲。」「康大宗姬四歲。」「康二宗姬四歲。」按其北行事,見上文「二起」文。

  ▲肅一、肅二即玉嬙、景一、景二即含玉、益一即虎頭,均五起北行。玉嬙入宮,封夫人,晉帝姬。含玉嫁韓昉子,虎頭嫁克錫子。

  △開封府狀:「肅大宗姬六歲。」「肅二宗姬二歲。」「景大宗姬七歲。」「景二宗姬三歲。」「益大宗姬三歲。」

  呻吟語:「紹興八年【即金天眷元年、完顏亶四年】四月,虜主封玉嬙、飛燕兩宗姬為夫人。」「紹興九年【即金天眷二年、完顏亶五年】二月,虜封慶福帝姬、玉嬙宗姬並為帝姬。帝姬即嬪。」「紹興十二年【即金皇統二年、完顏亶八年】三月,虜封華福帝姬、玉嬙、飛燕兩宗姬並次妃……」按含玉事無考。

  ▲鄆五、鄆六、濟一、濟三歿於水。

  △開封府狀:「鄆五宗姬四歲。」「鄆六宗姬二歲。」「濟大宗姬六歲。」「濟三宗姬五歲。」

  ○宗室二

  ▲趙俁即燕王,四起北行,四月十六日歿於都城店。

  △呻吟語:靖康二年四月「十六日,次都城店,燕王俁薨。太上哭之慟。殮以馬槽。王夫人、王子同在一軍,視含殮,請歸喪,斡酋不許,令火化,囊骨而行。王妻別在一軍,不準哭臨。」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神宗十四子,「燕王俁,帝第十子;越王偲,帝第十二子。靖康元年,同遷太師……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二王,哭曰:『願與王俱死。』徐秉哲捕為首者戮之,益兵衛送二王於金營,北行至慶源境上,俁乏食薨,偲至韓州而薨。」

  ▲妻妾郭氏,四起北行,至五國。

  △開封府狀:「燕府郭夫人,四十六歲。」

  ▲王柳姑、葉三郎五起北行,入洗衣院。

  △開封府狀:燕府「王郡君十九歲。葉郡君二十一歲。」

  ▲子有章、有亮,孫愛男,四起北行,至五國。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見在棣華宅親王等……燕五節使有章……燕五觀察有亮……」

  ▲媳盧生光、周文姑、方錦儀、王桃夭、周靈姐,女巧申,均五起北行。

  △開封府狀:「燕五宗姬十六歲,即巧蓀。」按「巧蓀即巧申」,余無考。

  ▲次女、三女、四女、長孫女、次孫女,均四起北行。有名飛燕者見在宮。【皇統二年封次妃。】

  △開封府狀:「燕六宗姬九歲。燕七宗姬六歲。燕八宗姬四歲。」按金人排行,不論死者,故行次不同。此次女、三女、四女,實即六、七、八女。

  按飛燕事,參上文「肅一、肅二即玉嬙」條箋證所引之呻吟語。

  ▲趙偲即越王,四起北行,七年八月歿韓州。

  △呻吟語:建炎三年【即金天會七年】「八月,越王偲薨。」余參上文趙俁條箋證。

  ▲妻妾陸氏,四起北行,歿韓州。

  △開封府狀:「越府陸夫人三十二歲。」

  ▲陳大眉五起北行,歿燕山御寨,陳細眉入洗衣院。

  △按開封府狀只載一「陳郡君二十四歲」,未詳究系何人。

  ▲子有忠、(□)[有]德,四起北行,至五國。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見在棣華宅親王等……越五節使有忠……越五觀察有德……」

  ▲媳李琴和、邢惠儀、周文、曹吉祥、顧壽生、陳艷,長女添香、次女檀香,均五起北行。檀香入宮,封夫人。艷入兀朮寨。三女、孫女四起北行,見在五國。

  △按此條無考。

  ▲趙有奕即和義郡王,首起北行,至五國。

  △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傳:「吳榮穆王佖,帝(神宗)第九子……子有奕,武信軍節度使、和義郡王。」

  呻吟語:建炎四年【即金天會八年】「七月,又徙二帝於胡里改路五國城。舟行至東路,都統孛堇習古傳虜主命,減去隨從宗室仲瑅等五百人、內侍黎安國等三百人流離咸州道中,惟和義郡王有奕,永寧郡王有恭,燕王府節使有章、有亮,越王府節使有忠、有德六人從。」

  ▲妻妾林靈好、毛久香自青城寨七起北行,靈好歿於道。久【下闕。】


巴西太守:英格蘭歷史上被囚禁最久的王室成員是誰?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愛的蘿莉是被囚死的。

南唐昭惠皇后是病死的。


從古至今,古今中外,美人太多了這裡嘮幾個我知道的美人。

突然想起南朝宋山陰公主劉楚玉,她的弟弟是宋廢帝劉子業(據說兩人亂倫)。在當時的王朝,她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稱。她最出名的事件就是求賜面首(男寵)事件,而當時她已經下嫁了司空何堰。她對劉子業說,你都有後宮美女數萬憑啥我就只有駙馬一人啊?我不管大家都是一個爹生的我我也要美男!於是她就有了三十個年輕貌美的面首。

公元464年劉子業上位的,第二年這位荒唐淫亂的山陰公主被準備篡位的叔父劉彧(宋明帝)賜死了。不過你以為結束了?劉子業這時候還沒有下崗呢,姐姐死了他那個傷心啊,罷朝一月(不過我疑心這位愛殺人和亂倫的小皇帝經常任性地罷朝),還想殺了叔叔。於是465年這位17歲的少年皇帝就被設計殺死了,叔叔上位了,當時可是大快人心啊。

妲己被紂王拉著自焚而死(或是先被紂王殺死紂王再自焚,或是紂王死後被殺,有爭論,但我偏向兩人殉情);

周幽王被殺後褒姒被敵軍擄走(一個美貌女人被擄走會經歷什麼不用說了吧她死的最慘);

西施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這麼出名的女間諜呢,死因有好幾種反正都不是好的;

寵冠後宮的衛子夫被漢武帝厭棄後母子都被陷害,衛子夫自殺;

漢成帝死在趙合德床上以後合德被殺,趙飛燕被貶為庶人;

大喬小喬因美貌也是不好過,年紀輕輕成了寡婦還要帶兒子不過活的挺久沒有慘死沒有自殺;貂蟬死因成迷;

蕭皇后倒是牛逼睡了那麼多皇帝後還能被李世民好好養著安享晚年活到81歲才死;

楊貴妃就更不用說了馬嵬坡被深愛的皇帝賜自縊;武則天據野史說也死的蹊蹺,留下一塊無字碑任後人評說。

然後國外的,埃及豔后也是一個傳奇啊,自己放蛇把自己毒死了。法蘭西著名的亡國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是一個被人民拋棄被人民殺死的皇后,奧地利皇后茜茜公主被刺殺;摩洛哥王妃格蕾絲還是奧斯卡影后呢,美得令人窒息,可惜死於被人暗算的車禍;黛安娜王妃也是死於車禍,沒那麼簡單的車禍,才三十幾歲真的好可惜,唉。

美人啊,真的多,傳奇美人啊,每年都有。

總之,美人美到一定程度了,就不知是福是禍了。

答案根據評論後有一點點改動

侵刪ヘ( ̄ω ̄ヘ)就算沒人點贊也不要抄襲我的哼我就是這麼傲嬌

…二更

我曾覺得,唐代以後無絕色。可能楊貴妃帶給我的影響太大了,如果不是她我不會去西安上學。

北宋汴京名妓李師師被稱為大宋第一美人,宋徽宗周邦彥都是她的幕中之賓,徽宗還為了她寫了許多拈酸吃醋的情詩。徽宗死後,李師師失蹤,也有說法說她吞金自殺,(或是被人擄走,或是做了道士。)

說到李師師,又不得不說明朝名妓陳圓圓,若沒有她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擄走她的李自成說不定真的稱帝了。而嫁給吳三桂以後,陳圓圓年老色衰後失寵,最終"布衣蔬食,禮佛以畢終生。"

明朝著名的明憲宗的皇貴妃萬貞兒,她的待遇那可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要知道她可大朱見深十七歲,這姐弟戀讓我等自愧弗如。不過兩人真是愛的深沉,萬貞兒兒子一生下來被封為太子,但夭折了;萬貞兒病逝之後,朱見深痛哭說,貴妃一去,我也活不了多久了。同年八月也駕崩了。


幸好高贊只說到三國,我來補充,國內外都有。

手機打字,全憑記憶,史料懶得一一貼了。

這些人都是美到翻的,所以就不花筆墨描述她們的容貌了。

三國:

甄夫人(也就是俗稱的甄宓,曹丕妻子,後被賜死)

唐:

武則天(人家可是因為好看才進的宮,壽終正寢)

上官婉兒(才貌雙全,有實無名的女宰相,後被斬首)

楊玉環(四大美女中的羞花,縊死)

五代十國:

慧妃花蕊夫人(後蜀帝孟昶妻,被射殺)

大周后(詞帝李煜妻,病死)

小周后(詞帝李煜妻,大周后之妹,病死)

宋明:

李師師(京城名伎,戰亂起,下落不明,有自盡,被俘倆種說法)

陳圓圓(秦淮八艷之一,衝冠一怒為了她,出家後下落不明)

國外美女(大體是按時間順序,就不細分了,懶得查,想起誰寫誰):

海倫(特洛伊之戰中的古希臘第一美女,壽終正寢)

魯克麗絲(古羅馬著名美女,自殺,她的死是古羅馬王政時代結束的導火索)

薩福(古希臘美女詩人,第十位繆斯女神,跳海自殺)

克婁巴特拉(著名的埃及豔后,用蛇毒自殺)

利維婭(羅馬史上最有權勢的美女,壽終正寢,活了87)

提奧多拉(降服拜占庭的美麗妓女,病死)

埃莉諾(中世紀歐洲的完美女領主,壽終正寢)

伊麗莎白一世(一生未婚,世界史必提的英國女王,壽終正寢)

瑪格麗特(環抱情人頭顱的法蘭西王后,孤獨病死)

阿姬曼芭奴(印度的泰姬陵就是為她修的,難產而死)

曼特農夫人(法國執政最久的君主路易十四的情人,無冕王后,壽終正寢,享年83)

蓬帕杜夫人(路易十四的繼承者路易十五的情人,死於肺結核)

辛普森夫人(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了娶她而遜位,1936年《時代》年度人物,壽終正寢,終年89)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羅斯唯一的女性「大帝」,病死)

瑪麗 安托瓦內特(路易十六的王后,同路易十六一起被送上斷頭台)

約瑟芬(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第一位皇后,拿破崙一生深愛的女人,病死)

普希金娜(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妻子,病死)

瑪塔哈麗(20世紀最著名的情色女間諜,軍事法庭以叛國罪對其執行槍決)

歐仁妮(拿破崙三世之妻,引領了歐洲最早的時尚,壽終正寢,活了94)

茜茜公主(巴伐利亞公主,與歐仁妮齊名的美女,被刺殺)

貝隆夫人(阿根廷國母,非常漂亮,死於子宮頸癌)

傑奎琳(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壽終正寢)

黛安娜王妃(這個太出名了,不用我介紹了吧,死於車禍)

瑪麗蓮夢露(這個應該更出名吧,據說還是肯尼迪的情人,服用安眠藥自殺)

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有多性感,奧黛麗赫本就有多清純,死於乳腺癌)

有錯誤請在評論區指出,謝謝。


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美到泡的美女善終的很少啊。。。。。。


這個問題我恐怕還有六十年才能回答你。

當然,理論上講,六十年後我也無法親自回答你了。


主要可能是因為長得丑的沒人關注 才會出現紅顏薄命把


自古名將如美人,人間不許見白頭。

美女在歷史上最好的結局還是「下落不詳」,還能給人留個念想。

否則的話,知道不如不知道得好


我題外話一句:女人再美,美到西施貂蟬,百年苦樂仍由他人。

況且從古今來,最美的花承受最摧殘的對待。


曹丕的老婆文昭甄皇后,魏明帝曹睿的母親

就是三國殺里的甄姬

黃初二年(221年),曹丕稱帝下令賜死甄夫人,據傳殯葬時披髮覆面,以糠塞口。


赫本女神

63歲因乳腺癌去世於瑞士


單純美到翻的女人其實沒有資格讓史書多記幾筆,也沒有可能知道她們的下場了。極少數美到翻的女人遇到了大劇變的前夜,然後以她們倒霉的命運和背鍋能力留名,又或者她遇上了一個足夠留名史書的男人與他共同創造了一段可堪玩味的逸聞,也能讓當代人記上一筆,讓後世人知道她的下場。

更多的美到翻的女人,大概也就是跟普通的美女一樣的命運,生在窮人家的經過十年農家生活,姿色減半也說不定,挺多是被她老公啪啪啪得多那麼一些了。說實話,古代信息封閉加上保守的觀念,嫁得早不說,女性還被限制在小小的後院,又沒有照相機,一個基因突變到美到翻的女人,艷名要遠播也是不容易的,這在古代也不純是好名聲。要混到皇帝身邊或者達官貴人身邊去,也是要看運氣的。


美麗而幸福的那類人往往少為史書書寫,醜陋的外表下幸或是不幸則更少為人們記住。一方面倖存者偏差,一方面酸葡萄心理。


吞鴉片喝安眠藥死的


看殺衛玠→_→是說衛階衛美人和他舅舅出門時因為太轟動可以算是傾城圍觀導致水泄不通,而衛美人也是從小身體弱之前又受了一場大病於是這件事後卧床幾天就死了……

成語出自《晉書·衛玠傳》。這成語是形容人的美麗的,比喻受人仰慕,emmmmm就是這樣


消失在了人世間,走進了畫卷里,大概就是如此吧


古代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

西施死因的說法蠻多的。東漢人寫的《越絕書》說「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然後是《吳越春秋》簡單的一句話「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唐代詩人皮日休在詩中寫道「「不知水葬沉何處,溪月彎彎欲笑顰。」亦推測西施是沉江而死的。」 還有的說法是西施雖然幫助了越國滅掉了吳國,可是她因為內疚,自縊於人去樓空的蕭蕭吳宮。

王昭君離開漢宮後,為呼韓邪生了一兒子,不過三年後也就是王昭君嫁到匈奴的第三年呼韓邪去世了。按照胡俗她要嫁給她丈夫前妻的兒子,嫁給他前妻的兒子後又生了兩個女兒,可是在她三十五歲時復株累也去世了。之後匈漢關係一度緊張,惡化,王昭君看著這一切接受不了也跟著去世了。

貂蟬是「閉月羞花」里的閉月,原因是有一次,貂嬋在王府的後花園裡祈星拜月時,正好有一片流雲遮住了月亮,看上去就像是月亮躲進了雲層。一幕正好讓王允(貂蟬的義夫)看到了,他就打趣道:「嬋兒的容顏足可閉月也!」王允想要扳倒董卓,說服貂蟬,讓貂蟬挑起呂布,讓呂布殺了董卓。在《後漢書.呂布傳》講「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這一段看得出貂蟬先是董卓的婢女,之後與呂布私通,呂布殺了董卓。呂布殺了董卓之後貂蟬和呂布在了一起一直到呂布被曹操所殺。至於她是怎麼死的嘛,有很多的傳說,說她去當了尼姑;為了不危害到桃園三兄弟自刎。

楊貴妃被皇帝賜死。在《資治通鑒》(卷二一八)是這樣寫的:「軍士圍驛,上聞喧嘩......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當自處之。』入門,倚杖頓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錄韋諤前言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


戚夫人

劉邦愛她愛得要死要活的,呂后的眼中釘肉中刺,在劉邦死了以後把她做成了人彘(就是砍去四肢,刺瞎雙目,毒啞,毒聾),總之就是一個慘字

一直很火的楊玉環

被玄宗賜了條白綾上弔死的

陳阿嬌(漢武帝的第一個皇后,金屋藏嬌就是說的她)

腦袋不好使,被廢了後,但結局還是不錯的,壽終正寢

衛子夫(漢武帝的第二個皇后)

從一個公主府的歌姬成功的擠走了陳阿嬌,當了皇后,但是後來衛家的勢力太強了,被人陷害,自殺

大周后

歷史上說的是病死的,但是還是有不少野史說是被小周后(就是她妹妹)氣病的

趙姬(秦始皇生母)

原本是呂不為的姬妾,後來被異人要走了。按理說,她已經當了太后了,就平平安安的度過晚年就好了,結果就跟呂不為、太監(不是真正的太監)苟合還被自己兒子發現了(也是挺尷尬的),處死了那個太監,但是後來鬱鬱而終

獨孤皇后(隋文帝楊堅的老婆)

楊堅唯一的妻子,也是因為她楊堅甚至被成為妻管嚴(看來是真愛啊),美不美不知道,但是能把隋文帝迷了幾十年想來應該是個美女,運氣也比較好,最後是病死的

蕭皇后(隋煬帝的皇后)

一生嫁了六個皇帝,還是很牛掰的,死的話,沒有具體說,但想來結局還是比較好的,畢竟最後又被李世民接回大唐,日子應該是過的不錯的

我也只舉了幾個我比較熟悉的列子,當然可能有些地方跟正史是有出入,我也不知道我看的到底是正史還是野史,而且很多都過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也無法考察了,大家看看就是了


貂蟬~

她被防禦塔砸死了!


自古紅顏多薄命,非正常死亡的美女很多。


等一個抖機靈的人出現


推薦閱讀:

東西德合併後原東政府的人員如何安排?
你心中的英雄是怎樣的?
鴉片戰爭之前,國人消費鴉片主體上是自願還是真被英國人強迫的?
鴉片在除中國以外的亞太地區的歷史是怎樣的?
古代戰爭怎樣清理戰場?

TAG:歷史 | 美女 | 死亡 | 歷史知識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