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電影史的坐標繫上,應該如何評價戈達爾?


其實,戈達爾對電影最大的貢獻是,告訴我們電影不止是為了「說故事」。

我們很多人理解的電影,是一種狹義的電影,是一種戲劇化、小說化、舞台劇化的藝術。但其實戈達爾要說的就是,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可以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有更為豐富的表達力。

我們在談文學時,首先想到的是某種服務於敘事的「小說」,但同時,我們也忽略了文學也有詩歌,也有散文,也有政論,也有哲學,也有紀實文學。

我們在談繪畫時,首先想到的是服務於「畫面敘事」的古典、新古典、浪漫主義。同時也有「為藝術而藝術」的達達派,有追求純粹抽象的形式主義,為了追求光線的印象派。

我們在談音樂時,首先相當的是標題音樂,想到的是歌劇,這些帶有具象「敘事功能」的音樂。同時,音樂也有無調性音樂、完全追求氛圍感的沙發音樂、追求某種無政府主義表達的朋克音樂。

我們從來不會苛求這些藝術它們一定要追求某種「敘事」,某種「具象」。我們卻一直在苛求電影一定要說一個故事,一定要符合某種敘事。

看看戈達爾之前(應該描述為60年代之前)的電影,除了先鋒派(實際獲得社會認可很小)和在電影敘事尚未穩定(90度法則、正反打、180度法則等等這些所謂的電影套路)之前的電影。我們看到的所有電影,幾乎都是在為了說一個故事,即使有美學追求,其最終目的還是在說一個故事。在此之前,電影是兩級的,一個是梅里埃室內布景追求想像的電影,一類則是盧米埃各種帶紀錄片性質的追求現實的電影。但無出其外,他們都還是追求的是某種敘事。

再來看看戈達爾帶來了什麼:

1. 創作意圖的不同。首先要談的是創作意圖,任何一們藝術,創作者都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某種靈感、衝動、表達欲的創作;一類是基於某種確實的創作意圖的東西,創作者在創作前要做各種考察,實際創作只是完成某個精密的計劃。但是,任何一個好作品肯定都包含這兩類,只是各種導演會有所偏重。顯然,戈達爾就是屬於後者。在之前,有創作意圖的導演的終極目標是完成一個故事,而所有形式的創新只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創造來實現這個完整的故事敘述;而戈達爾典型就不是這麼做,他的創作意圖就在於某種,甚至不能說是某種,而是一大批創新的運用,有時,甚至故事是要為這些創作服務的。

2. 電影的元電影性質。這一點是來自於戈達爾的影評身份,這種影評身份,讓他的電影帶有某種「評述電影」的色彩,這種在哲學上稱為「Reflection」甚至「超驗」的東西在戈達爾的電影中完美的和電影本身實現了。電影中有大量戈達爾對於電影美學、電影史的描述,而他也大量地引用、指涉(這裡不應該被理解為「致敬」,因為電影致敬往往是不帶有觀點的)其他電影,甚至「這部」正在放映的電影。這種思維方式也非常類似當時法國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的思潮,通過探討結構的產生、消解,能指所指的變換來探討電影這門藝術。

這兩個特點,是任何之前的電影所沒有的特徵。因此,戈達爾給電影展現了它的第三個維度:電影如何就是電影,不帶有「必須敘事」的歷史負擔,不帶有必須服務大眾娛樂的商業負擔。可以這麼說,戈達爾是使得電影可以與其他藝術並列的某種關鍵性藝術(類似於皮亞佐拉為Tango所做的工作)。

不過,戈達爾的這種創作,也往往使得電影缺乏某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因為這種電影是某種「理性」的產物,我們更適合用某種哲學的、理性的、思辨的角度觀賞;其次,中期戈達爾過度熱衷於政治運動使得他浪費了過多的經歷,那些所謂的工人的電影怕是工人看不懂的吧。。。


戈達爾對於自己的認知是從一個評論家到一個電影人再回到一個評論家。

那麼,結合法國電影史的進程,戈達爾對於自己的評價其實可以分化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他早期的評論家身份和電影人,第二部分是他回歸評論家的這個過程。其第一部分集中於法國新浪潮初期,而從電影人再轉化為評論家的過程,則是在新浪潮之後的學生政治運動浪潮之中。換句話說,戈達爾的身份轉換也反映了法國電影與社會轉化的一個方面。從早期的浪漫主義運動,即對於電影的重新審視與再創新,到後期的政治運動,即影視作品政治化且具有強烈的批評性。

戈達爾早期的評論家的身份是從作為《電影手冊》的寫手開始的。而電影人的開端則在於新浪潮的思潮的影響之下,評論家將新的電影理論以及製作手法在自己的電影裡面開始實驗。戈達爾此時作為電影人,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便是《精疲力盡》。作為先鋒之一,戈達爾的突破之一應該就是系統化的運用了很多之前在好萊塢電影裡面迴避或者忌諱的拍攝或者剪輯手法。例如《精疲力盡》之中在車上那一段jump cut,已經男主角開車時對鏡頭說話的場景。這樣的嘗試和突破其實是新浪潮電影人的特點之一。戈達爾和其他所有的新浪潮電影人一樣,都在嘗試在電影語言之上作出更多的突破與實驗,不拘束於傳統好萊塢的敘事手段。

新浪潮後期的同時,法國內部已經開始了學生的政治運動。而運動的高潮在1968年五月的學生工人抗議罷工。戈達爾在這段時間思想改變也很大,也是他從一個電影人轉變為一個評論家的過程。在這之後,戈達爾更加將自己的電影視為一種社會評論的媒介,而不再是電影作為電影本身來看待。例如1967年的《周末》,戈達爾運用了很多直對鏡頭的演講與論述來直接表達其政治觀點。戈達爾此時的政治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毛澤東的影響。包括其最近的電影《再見語言》中,也提到了毛澤東。對於戈達爾來說,毛澤東所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是真正意義上的無階級社會。而當時西方或者蘇聯所主持的社會體制都不能做到為所有人類服務的特點。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之下,戈達爾創作了一系列的電影。

以上只是簡單地概括了戈達爾的比較重要的時段和其思想轉變。無論戈達爾後期的政治觀點或者評論如何,其作為電影人確實拓展和系統性的嘗試了很多新的電影語言,為後來的很多藝術電影導演標榜了一個新的高度。


永遠的先鋒派。


世界電影史上的三部電影,格里菲斯 1915年《一個國家的誕生》、奧遜威爾斯 1941年《公民凱恩》、戈達爾1960年 《筋疲力盡》,這三部電影是電影誕生、發展、成熟的標杆性作品,任何一部世界電影史都不可能遺漏這三部作品。

格里菲斯為古典電影確立了表達手法,戈達爾為現代電影構建了新的表達手法。

為此

帕索里尼寫道:「全世界的新電影中,至少有一半是戈達爾式的電影。」

朗格盧瓦所說的電影史分為戈達爾前,和戈達爾後,也是這個意思。

僅僅憑藉一部《筋疲力盡》,戈達爾就可以傲視世界電影史,傲視所有的電影大師。跟戈達爾的革命性相比較,絕大部分的電影大師都只是在改良而已。

然而,《筋疲力盡》對於戈達爾來說只是個開始,他的一生都在探索電影的邊界,一生都在嘗試電影的新語言,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顛覆自己,致力於擴張電影的疆界。

戈達爾的第二個創新就是在先鋒電影、劇情電影之外開創了「論文電影」,就是創造出一種表達思想的電影,散文式的電影。將詩歌、繪畫、音樂、文學、歷史、哲學、卡通、標語、廣告、招貼畫、雜誌、報紙等所能引用的東西全部引入電影。

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之一的唐·德里羅曾說過,「與我所讀到的任何東?相比,讓 呂克 戈達爾的電影也許對我的早期創作產生更直接的影響。」

著名哲學家薩特宣稱:在戈達爾的影片里,學問太多了!

在電影評價作品中被視為巔峰之作的《運動影像》和《時間影像》中,以德勒茲惜字如金的寫作風格,一些被稱為大師的導演都會不著一字,而戈達爾是德勒茲著墨最多、評價最高的導演。

世界電影史上唯一一位一生都在不斷探索電影邊界的導演。

布努埃爾就曾言:「除了戈達爾,我絲毫看不出新浪潮有什麼新東西。」

戈達爾今年88歲,仍然筆耕不輟。如果問誰是當世唯一的電影大師,非戈達爾不可。

現代電影,基本上看看戈達爾的電影就差不多了,再順便看點輕鬆一點的。


對於戈達爾來說,他的一生都在反叛和革新。

除了戈達爾,我絲毫看不出「新浪潮」有什麼新東西。 ——布努埃爾

特呂弗就曾讚美他改變了電影史:「電影史可分成戈達爾之前的電影和戈達爾之後的電影。」

影迷,左派,觸類旁通又流於表面。

也許如今而言對法國新浪潮以及電影手冊這群電影小子們評價過譽,但是,他們使電影走向了另一種可能性。

戈達爾如今還在拍片,所以三言兩語是不可能評價完全。

推薦焦雄屏寫的《法國電影新浪潮》

另外與其在知乎尋找評價,倒不如踏踏實實看他兩部電影,讀幾本書。

當然,就連他自己所說,他拍的電影太多,良莠不齊,挑選需謹慎。


影視藝術專業的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痛恨他的理由(現在不知道怎樣,反正俺們當初是這樣的,呵呵)


戈達爾是法國裔瑞士籍導演,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

1954至1958年,他嘗試導演了五部短片,並在特里弗幫助下拍攝了第一部劇情片《精疲力盡》。這部電影不僅在電影史上被歸為法國新浪潮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時也是戈達爾奠定個人風格的成名作,贏得了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

自1967年拍攝《中國姑娘》以來,特別是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以後,戈達爾與當時法國學生領導人組織了「維爾托夫小組」,該小組拍攝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在六十年代中後期的作品中,戈達爾越來越利用電影來評論現實,影片成為他圖解和宣傳政治觀念的工具。這個時期他的影片被稱為「電影化的論文」或「政治化的電影」。

70年代戈達爾因車禍中斷過拍片,1980重返法國拍片,他有意向傳統靠攏,但依然風格獨特,不肯媚俗隨流。

從戈達爾的總體創作傾向來看,很大成就就是始終不渝地向好萊塢電影美學的霸權主義挑戰,力圖衝破定型的傳統敘事模式,打破電影規則。戈達爾在電影藝術上銳意創新的精神引導觀眾、影評家和電影創作者用新的觀點來思考電影,動搖了好萊塢定型化的電影美學。

:-[手機黨好累打字啊,第一次回答。


重新聽到他名字是再見語言前幾屆康城影展。 戈達爾除了時代性大致電影也只能被稱作有趣吧。


考據癖無法回答


先鋒與禁錮同在 拍了很多前瞻性極強的電影 也拍過像《輕蔑》那種讓人感覺摸不到頭腦的電影 法國新浪潮的執牛耳者吧 但一直不主流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DC的領導,你會怎麼帶領DC走出現在被Marvel全面壓制的局面?
《致命魔術》用了哪些上世紀魔術圈的典故?
如何評價《危險關係》這部電影?

TAG:電影 | 戛納電影節 | 讓·呂克·戈達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