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繼續入行做記者,還是做好準備改行?


不好意思,我就是逃兵。

但我不否認,這個行業中的尖子非常多。不比別的行業少,甚至要求更高。

你必須,廣泛閱讀,有正確的價值觀,有夯實的文字基礎(並不是會寫字就行,最好有一種文體),喪失健康,時時關注行業和時事,有特別的交際技巧和不能羞澀的能力,不在意金錢。若想出頭,不得喘息。

不可否認,記者這一行並沒有什麼潛規則,標準只有一條:寫出好稿子。但好稿子需要你有一個很好的發布平台,並十分依賴於事件。對不起,這時候你就要搶。和任何都能意識到這個事件重要性的人爭奪。並且不斷更換平台,提高知名度和薪資。還要維持與前Boss的人際。

如果你執意要入行,新聞業的薪資不會低,一定要在北上廣。你可以贏得名聲,被好吃好喝招待,不斷出差和見名人的機會。但要熬過實習期很難,多數人卡在漫長的等待入職中。這個行業永遠不缺有能力的年輕人來當苦力。

未來,這個行業的逃兵會非常多。可以說行業崩頹,也可以說是淘汰了該淘汰的人。我永遠敬佩行業里的前輩,他們是新聞的良心,不能因為不能暢所欲言,就罵所有人都是婊子。

我希望,行業性的報道會由業內的人來執筆,記者可以起到編輯的作用。剩下的頂尖記者,我指以個人方式成名,恐怕早已為人所知了。

ps:他們大概都有副業。

pps:有人說,當記者多難啊,你要是能下這本兒,干點什麼別的早成功了。

———————————————————————————————————————————

有人認為我在唱衰紙媒。

絕非如此。我熱愛紙媒。也絕不認同網媒在內容方面的優越。

我相信慢工出細活。

現階段看,新聞的方式沒有變,大部分初級記者急於轉投網媒,結果淪為了機械的內容搬運工。

知乎也是一種極好的媒體。更有趣,更豐富。

但審查狀況如何?由誰來篩選?可信度究竟有多高?

當然你也可以說,現代人對於真實的態度,就如同新聞的本質——寫作者一定會帶有立場。

我們只需要接近事實,並聽到不同的聲音就行了。

雖然紐約時報很左,但面對深度報道,我更相信它的事實核查體系。

好新聞結合了審美和科學。新聞文字需要高能力的獨裁。

這也是主編和紙媒為何如此重要。

但如果人都是「趨利避害」為前提。我們不討論理想。

我們討論的,是一個基於年輕人前途性價比問題。

有人說,記者出來創業的有幾個成功的。

但其他行業出身又有幾人成功?

除了創業,如果要活,方法太多。

美編、印刷廠,都會先於記者失業。

當我們不怕「失業」時,我們怕什麼?

怕一個入行的年輕人,不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弊端在哪裡。

傳統新聞還在轉型的陣痛之中。陳冗的體系,整個行業配套設施的落後,眾多的從業者。一篇好文章能得到最廣泛的傳播,而原創者利益不明了。不提審查,光是薪資層級,就很難讓人有爬升的慾望。沒有人以拿灰色收入為榮。

如果大家認為新媒體是紙媒的唯一出路,(而我反對,絕對的好內容可能才是)。

那再提幾個疑慮。

雜誌、報紙的新媒體部,是否有對新媒體有前瞻認識的領導,對平媒、多媒體設計都有深刻理解的美術設計?還是忙於發打情罵俏的定點微博,把長文章賣出做置換?他們是否在思考——網站內容和紙刊做出了多大區別?App是Pdf嗎?是什麼引起了訂閱和推送?收到的閱讀效果是否一樣?人用手機能讀怎樣的文章,有怎樣的閱讀習慣?記者要調整寫作模式嗎?《Wired》天天實驗的這些,實際效果怎樣了?

再弄清楚這些之前,我不想做行業犧牲者。

你是否也足夠優秀,能在戰爭中倖存?或者做一個革命者呢?


我是學新聞的,大三。我只說一下為什麼我選擇這個專業以及為什麼我一定會入行做新聞記者。

我面對的情況和你可能還有些不同,我在國外上學,工作簽證很少,給給文科類的工作簽證更少,給新聞專業的工作簽證,更是少之又少。美國的新聞機構比國內的新聞機構更衰落,裁員是家常便飯,就業率很低。在美國,新聞工作者是工作壓力最大,日工作 時間最長且薪水很低的一群人。我的教授們很多都是做兩份工作,生活還是不算富裕。

從我開始上新聞專業課時候,老師們就會不斷地告訴我們,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薪水有多低,不只是老師,父母朋友的學法律的學醫的學工程的學商的孩子也在不斷的提醒我這個事實。

看,it"s a sinking boat.

可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還是義無反顧的上船了。為什麼?

我來美國三年,採訪過各種各樣的人,警局,法院,學生槍權組織,律師,受害人,專家,學校官方發言人,義工組織等等。因為我的專業,我有機會看到這個社會裡更多來自不同圈子,階級的人。做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讓我看到了很多我以前從未看到的人和事,讓我可以思考很多以前沒有思考過的問題,讓我的人生觀一次有一次被刷新。

我喜歡寫東西,能靠做熱愛的事情賺錢,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別的工作也許帶來更好的更穩定的收入,但做新聞記者帶來的是深深的滿足感。everyone is looking for self-actualization. 對我來說,這不是金錢能夠給我的。

我相信有些事情是值得為之努力的。比如同性權益,比如女性權益。我相信戰爭具有巨大的傷害性,也相信南非的孩子值得得到世界的關注。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將會有機會發聲,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看到的事實。I may not eventually make a difference, but I will die trying.

當然,還有就是當我的朋友拿著他的高薪水,疑惑地問我為什麼要上一條已經在下沉的穿的時候,我可以自豪地告訴他,因為我是新聞人。

相信我,365行行行有苦難。關鍵在於,你到底想做什麼,因為當你做你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你才會用勇氣和信心去度過那些艱難的時刻。你才會有力氣去解決路上遇到的困難。

我在國內某媒體實習過,曾經有一條Breaking News拿在手上不能報道,因為要等新華社報道後根據新華社的稿件去寫稿件。我見過我當時的同事的工作狀態。

可如果有一天我回國了,我不會考慮轉行。如果我不能改變遊戲規則,我就按照遊戲規則,儘可能做我能做的努力。如果有一天我可以盡我綿薄之力做哪怕一丁點改變,我就傾盡全力。

我想我說了這麼多廢話,只想問問你,你知道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么? Find your passion. 只有做你真正熱愛的事情,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

畢竟快樂這件事情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感謝大家的評論

看過評論後,想補充幾句話。

我的確很幸運,美國的新聞業界環境比起國內新聞業界環境好很多。但我想說,美國也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不是向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民主公正。每天的新聞報道專註於哪個事件同樣有背後操縱的人。

有很多人說讓我留在美國,別回國做新聞,就算回國做新聞,別進黨報。我很理解你們這麼說的初衷,我在黨報下面的網站實習過。

但我還是想回國最新聞,因為我覺得國內需要新聞,也需要新聞人。

我記得我在豆瓣上看到過一句話,「其實當很多人說「祖國各種差,所以我不愛祖國」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侮辱「祖國」這個辭彙,他們侮辱的是「愛」這個字眼。」by 古戈

把祖國兩字換作新聞,我不敢說侮辱,只想說如果因此不做新聞,不回國做新聞,是你的對新聞不夠熱愛。我不知道我對新聞是不是真的熱愛,畢竟我還太年輕,我對新聞的激情還沒有經歷太多的考驗,但我想要經歷考驗,我想知道即使在國內做新聞我還是能夠對新聞有激情。

不管大環境如何,自己有一個信心,有原則(再次我想說我在國內實習期間看過太多另我無法接受的行為,去採訪時候安排別人說台詞等等),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新聞,我覺得就足夠了。

魯迅先生的一段話我很喜歡,貼過來,希望與大家共勉。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

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紙媒給實習和最後給offer差得很遠吧。何況是現在這樣一個全行業飄搖的時期。

姑娘別想多了。人家剛表白了想和你處處看,應該還沒到選嫁妝的時候……

媒體這一行最有意思的,是你能見到最優秀的人,只要你有心,可以在短時間裡獲得高質量的交流。和其他同樣可以不停見人的行業比起來,這份工的壓力又小很多。你可以把更多優裕的時間花在各種不切實際的愛好上。這是挺奢侈的其實。

自然,作為代價,薪酬不高。如今不僅缺乏上升空間,可能未來工作單位說沒也就沒了。

在一般的公司工作,更像是一部大機器上的小螺絲釘,在其位,謀其政,演好你該演的角色,做好組織機構需要你做的事情即可。成就感可能比不上媒體,比如你覺得你幾篇報道有幾百萬點擊率,好像真的影響了一些什麼。

職業的選擇永遠和你的價值取向有關係,外人說不到你心裡去。如果你不確定,可能更應該發揮你的專業特長,從訪談開始。訪談你想要去的不同機構里的人,聽他們談工作狀態,思考那是不是你想要的。

無論如何,找到正確的人了解想了解的事,在了解自己心意的基礎上作出判斷,是不管做哪一行都需要的好技能。

加油。


-,-

刪了,說那麼多都是廢話。

反正紙媒和中國報業跟我早就沒關係了。

朝氣蓬勃剛離開校園的朋友是不會聽人勸的,他們永遠相信熱血可以融化冰雪。

祝題主和下面堅信自己能守住原則與信心,這類抱有新聞理想的人好運。

萬一有一天後悔了,趕緊跑。別讓青春埋葬在裡邊,不值。


在專業媒體工作了十幾年,經歷了從紙媒到網媒的轉換,算是有點兒經驗吧。

先講個自己的經歷。十幾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去美國拜見原刊的總編,當時覺得他是這個行業中神一般的存在。在他曼哈頓巨大的辦公室里我覺得做媒體到這個地步就完美了。前兩年我再去美國開發布會又見到他,在我前面,一樣和我背著包排隊進場。他的職位同樣重要,媒體影響力現在也很大,但是。。。這件事你怎麼解讀呢?

從收入角度來看,我認為媒體工作的回報其實是挺差的。不僅中國,全世界的媒體工作者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屌絲,收入平平,工作辛苦。不要以為外媒就有多好,花白鬍子老外記者同樣會在意廠商的小禮品或免費晚餐。當然如果願意接受灰色收入,也能有不錯的進賬。黑色收入另說。

看國內現實,目前紙媒體在走明顯的下坡路,記者的生存空間不會像早年間那麼舒服。而網路媒體會把人逼得要死要活,一定的。當然,對新人來說有壓力可能是個好事,另外新入行的收入可能比其他行業強點兒吧。

做媒體的好處是社會地位相對高,能有非常好的視野和見識,恐怕這是其他行業無法相比的。

綜合來看,如果不是對傳媒或者專業媒體的行業內容有特別的熱愛,想在這裡做出滿意的職業生涯,難度好像比其他領域要高。入行的時間越長,越會感到玻璃天花板的存在。


紙媒有有趣的地方,但我經歷的更多的是一些雞飛狗跳的瑣碎事。

在我們報社,每天考慮並不是你的選題如何好,你的稿件採訪多麼紮實,而是你的選題討不討領導喜歡,a領導喜歡,允許你做了,b領導(a領導的死對頭)會不會同意。哪一篇稿件上頭版頭條,不是看你寫的好不好,而是你是哪個領導隊伍里的。也許別的紙媒,沒有我們這麼嚴重。(其實我問過其他媒體,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所以,如果你進入紙媒,就一定要面對這樣無意義的辦公室爭鬥中,特別是機關報紙,你說的話,你做的事情,你寫的一個字,都有可能成為槍子兒,成為攻擊別人,弄垮別人的利器,如履薄冰。這個時候什麼新聞理想,新聞抱負,為時代的進步和改變做一些小努力這些,就都消失了。

為什麼不離開,是因為還有吸引力,對一個20多歲的人來說,你可以近距離的和省部級領導面對面採訪,可以看到最一手的相關文件,可以和各式各樣的頂尖人聊天,他們的對待你的態度,平等真誠,甚至還要儘可能表現出更好的一面。

但是落差同樣巨大,你可能會體驗,下午還穿著高跟鞋出入人民大會堂,和高官總裁社交,下班還是要擠在全是人的地鐵一號線里算計著下三個月的房租怎麼辦。每天都是灰姑娘,聚光燈一光,12點鐘聲一響,就被打回原形。

不知道你的價值觀和心裡狀態或者對未來規劃是什麼,總之人生的一切都在與選擇,要看看你到底想要什麼。


發現答案里不少人把新聞行業=紙媒,一直覺得就算紙媒會消逝,但新聞這個行業是不會死的。

我之前也在一家國內知名媒體實習過,實習完之後就決定試試網媒,最後也是就職於傳統紙媒眼裡的「新媒體」。

並不是說網媒就完全等於新媒體(在我看來新媒體更多是指一種手段),如果題煮想當一個記者,我覺得留在紙媒沉澱幾年還是很有益處的。畢竟目前還是內容為王,扎紮實實採訪和積累一些人脈,將來不想幹了跳槽也大有益處。

記者其實跳槽做別的也挺多。至少在互聯網行業,從紙媒挖過來做管理和運營的人也不少,主要是看中他們在新聞行業的經驗和人脈。

甚至還有記者最後跳槽去做房地產,升職加薪什麼的,創業的,也有。

所以千萬別給自己畫圈子,覺得進了新聞業,就永遠都要當記者,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你眼界有多高。

另外,說一下薪資的問題。

以廣州為例,記者這個職業剛畢業來說,基本上一個月是4-5000左右吧(底薪+稿費)。沒有確切的調查數據,僅僅是參考我周圍同學的薪資情況。記得之前有個廣州市2012年的各行業薪資水平,中位數貌似也差不多是這樣。LZ可以去查查,不過你既然已經實習過,相信心裡也有個底。

車馬費這種收入,我不是特比了解,但我覺得聊勝於無。雖然很多人說記者不應該拿車馬費,但那個工資吧,就擺在那裡。

幹個幾年,一些特稿記者或者高級記者應該可以到8-10k。不同線不一樣。

但記者這個行業能見識到不同的人,這點其實非常有用。人脈這個東西,誰也不嫌少。

如果在北京,紙媒跳槽到互聯網,我聽說基本能到10k以上。當然你得往百度級別的大公司走,小網站還真不好說。

有朋友在做獵頭,有提到這幾年紙媒很多人都在往外走。各行各業都有。所以真不用太擔心空間不大。

然後我想問題煮為什麼想從事新聞么?你真的喜歡這個行業么?我覺得以你現在的背景,想進入一家不錯的媒體並不難。起點高了之後,能學到的東西也會比那些非211985,必須在三四級媒體摸爬滾打往上爬的人要多,空間也大。

但如果你不喜歡這個行業,何必在這裡蹉跎時光不是么。

新聞專業能幹的工作也很多吧。做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另外提一下公關,見過一些記者參加活動,就對公關提各種要求。所以覺得能做甲方,你他媽幹嘛要去當乙方?


說實話,紙媒要死,不建議常呆,可以鍛煉幾年。薪資不高,然而紙媒發達之處都在一線城市,生活艱難。還有做媒體,經常要承受巨大落差,心裡素質要好。我實習時,中午還在天安門仿膳吃飯,晚上回到宿舍上鋪睡。在中國大飯店裡暢談奧運,出了門打車回家都捨不得。有些人會迷失在星級飯店散發出的光芒中,但我一早就認識到那種高大上才是假的。你以為做記者可以認識高層人脈,其實採訪結束老死不相往來。你以為負面報道可以改變社會,可你入行三年除了拿紅包拍馬屁以外沒寫過別的文字。批評?誰給你發呢?調查黑磚窯?你去暗訪背磚三十天還冒著被打死的風險么?就算揭了打了,按下葫蘆浮起瓢。還不如賺錢從小資助幾個山區孩子實在,能夠避免數個貧困家庭的各種悲劇。


我可能是這個樓里唱主旋律的吧。前面有前輩已經勸誡樓主不要做新聞了,但是我自己通過做新聞認識了很多奇人奇事,看了很多黑白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其他行業所不行的,而且我不算是很有理想的報人,所以對於一些同行深惡痛絕的東西,我作壁上觀。

第一,喜歡的話,就去做,看著錢做事情往往得不到。起碼一開始不要奔著錢去,踏踏實實做事情,在哪都一樣。

第二,深圳報業給的錢,對於剛畢業的來說,可能不算低了,加上版面費稿費等等,如果你有餘力還可以投稿什麼的,過1w不難吧。。。還是那句話,看你的能力。

第三,最近一兩年兩三年,我真的覺得網路媒體,不包括騰訊新浪的那些大牛專欄策劃和牛吡報人出生的主筆記者,大部分網媒,只有編輯,沒有記者。國家不給證呀,名不正言不順,平台立馬下來了。很多資訊沒法去了解。初出校門,平台高點有好處,再跳槽價碼就那什麼了。當然了,如果是新浪和騰訊,果斷去。

最後一點,回歸到第一點,收入和升職真的不該是剛入職的孩紙考慮的,我還是希望實習期的孩子多考慮稿子的點新不新,稿子的深度夠不夠,要不要再採訪幾個知情者,要不要多跑幾次現場,要不要再改一遍,要不要換個標題,要不要動動版面,明天的選題寫好沒有,圖片如果換一張是不是更好……對工作懷著無比的熱情,哪怕熬到三點四點,哪怕修改了七遍八遍,心裡無數草泥馬咆哮,頂著凌晨的星星回家,不洗臉就睡了,忘了上一頓吃的啥……

可能我不該要求現在的孩子做這麼多草泥馬的事情,還拿實習期的工資,更何況實習之後還不知道能不能留下,但是,我相信,這段時間會成為一種難得的回憶和傲嬌。一個人吧,還是有點理想,老子年輕過驕傲過。然後或者可以坦坦蕩蕩去賺錢去啥啥啥。再強調一遍,待遇沒有傳說中那麼低!剛畢業的娃夠用了!

個人經驗談,如果覺得我極端了,請諒解。

我喜歡苦難與挑戰,因為經歷過我就不再怕了,覺得自己無比牛掰強大。但是拒絕沉浸於苦難,那是苦行僧做的事。

甜的苦的都嘗嘗,才是好玩的。


如果做出了有影響力的報道,建議還是入行看看。紙媒並沒有像傳說中衰落的那麼快,說到底,還是內容為王,在現階段,紙媒還是有著巨大的生存空間。至於收入,在任何一個城市,紙媒的收入都不算低,如果你再勤勞一點,會得到讓你滿意的收入。至於審查的問題,大家就別當回事了,比起其他行業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各種灰色空間,傳媒業算是好些。最重要的是,進入傳媒業,會極大的增加你的歸屬感,關於這個社會的歸屬感。如果在這些的基礎上,再實現了自己的新聞理想,想必是樂事一樁。補充一句,平台很重要。


題主的問題我在過去幾年中遇到過,考慮過,所以來回答一個。

先說個人情況,我本科新聞專業,文化產業管理雙學位,在廣播電台、雜誌、公關公司實習過,本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是劇場和文化公司。

對這幾個地方直接的感覺如下:

  • 電台:大二寒假的實習,與我所有其它的實習和工作經歷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比較規律(我實習的是一檔18:00的新聞節目),白天的主要任務是整理從前晚到當日的重大國際國內新聞和本台記者的採訪的本市新聞,編輯文案,剪輯錄音,交給播音員。如有需要也要出去跑採訪,民生為主,交通口教育口醫療口。

    喜歡電台的點在於,規律,固定,喜歡音頻剪輯的操作;不喜歡電台的點在於,新聞節目蠻無聊的。當然如果是很有興趣的頻道或欄目,又另當別論。
  • 雜誌:大三的實習,與前一份實習比最大的特點是比較不規律,大家似乎習慣在截稿前的一周忙死,然後輕鬆一下,進行下一期選題,再愈綳愈緊,如此循環,當然跟很多供稿方的拖延也有關。

    喜歡雜誌的點在於能接觸到有意思的人,能做到自己喜歡的選題,在做的過程中能學到不少東西。不喜歡雜誌的點在於,很多事情自己無法掌控,比如你編輯的欄目很晚才交稿,比如上邊希望你把一個選題做成與你願望或觀點相背的樣子。當然如果是一本很有內容有思想的雜誌,又另當別論。
  • 公關公司:大四在一家很知名的大公關公司,給很知名的集團下很知名的護髮品牌做公關。工作內容有:製作該品牌及其競爭品牌的簡報,配合時尚及生活類雜誌每月的選題,配合雜誌編輯做品牌軟文,基於時尚潮流等情況為品牌提出建議,品牌新品發布會、媒體會、workshop等等。

    是我接觸過的工作中壓力比較大的,因為要夾在媒體和客戶中間滿足雙方,需要比較好的溝通能力,能強也能軟,該爭的時候電話里罵街也要爭,該不要臉的時候就得親愛的來親愛的去把對方捧上天。太走心。
  • 劇場:負責演出的前期宣傳、演出報道、人物採訪等工作。作為本科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我很喜歡。看了大量精彩的演出,採訪了國內外眾多知名藝術家,采寫稿子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更細緻了。缺點是沒有上升空間。
  • 文化公司:在劇場工作時因為演出關係採訪了某話劇導演,他的宣傳團隊覺得我稿子寫得不錯,邀我去跟他們做宣傳,當時恰好這位導演新戲排練中。所以去體驗了一部演出的全過程,跟劇團、跟劇場、跟媒體、跟第三方之間。很有成就感,很有趣,很長見識,但也有很多扯皮的事,比如爭取媒體更多版面,考慮一些價格,協調明星與媒體的採訪時間與內容,某些地方類似做公關,都是把一個東西宣傳出去。

關於工作這事,我有三點想法:

  1. 你以為自己喜歡的,未必真喜歡;你以為自己擅長的,未必真擅長。你喜歡的,未必擅長;你擅長的,未必喜歡。

    所以,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工作。
  2. 別人擅長的你未必擅長,別人覺得好的你未必覺得好。你想要掙錢多的,你可能既不喜歡也不擅長。

    所以,要想清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喜歡、輕鬆、錢多、離家近、老闆好、同事好、能實現個人價值的工作是不存在的。
  3. 我問過我爸爸,我又換專業,又換工作,現在也沒定下來,你們為什麼不像其它父母一樣阻攔我?我爸爸說,人一生要活七八十年甚至更長,要在前1/3還沒有什麼社會經驗人生歷練的時候做出幾個重大決定,是很難的,回頭看這大半生,我也希望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最後,現在我考研回到學校,在讀地理專業。對未來的想法是做地理老師,或者地理類雜誌。

因為我發覺比起索取(比如採訪,比如爭取更多版面),我更喜歡分享;比起argue的能力,我更擅長的是耐心講述;我喜歡文藝演出,但是可能真的不太擅長,無論是鑒賞還是組織。


為了追求想要的收入,你能犧牲多少?

我在二線城市黨報集團下做雜誌,時間自由,領導開明,採訪的人有趣。平時收入低,但加上年終獎,幹了5、6個月拿了2W,對一個新人來講我覺得挺可以的了吧,一改我之前對黨報集團的種種悲觀看法(不過聽說報社的新人沒我們拿得多)。收入這事兒你不進去踏踏實實幹活,看看自己的銀行賬戶,問別人怎麼知道呢?特別是傳統紙媒行業里,實習生和正式采編人員看到的天空很不一樣。

是,一開始的確有一種被流放到殭屍島上的感覺。但做記者的每天面對得最多的不是這些殭屍,而是那些鮮活的採訪對象啊。採訪那麼多人,經歷這麼多事,成功的人的履歷也不是一條直線的撒。

我大概能體會那種畢業將近,既想回饋父母多年的養育,又想靠薪水來衡量自己價值的感覺。但是想賺大錢,是真的不能只盯著錢看的。聽我們在這兒嗶嗶,還不如自己去親歷。人生又不是賭博,你以為「複合人才」這種高薪的妖怪都是哪裡來的?一半都是從彎路里殺過來的。

紙媒逃兵的那些前輩,是因為他們在你我這般年紀的時候經歷過行業最輝煌的時代,等奮鬥到收穫的季節,卻遇上了百年大旱,不逃就真的要餓死了。但你不是這種情況,哪怕你真心想轉行,從紙媒轉的空間更大。但如樓上同仁所說,黨報人事管理是真心差,忍不了就去外媒看看吧。

最後一句真心話:千金難買好領導,跟對人比什麼都重要!

————————————————————————

2014年5月 補刀:

答完最後一句話幾個月之後,就空降了一個新領導。搞得我們人仰馬翻,兩個老兵趁機逃了,再回看本題排名最高的幾個答案...百感交集,只能且寫且珍惜...


能去外媒就不要去國內媒體,能去有一些新媒體特徵的外媒,例如彭博社,就不要選擇北青報。

如果你一開始的起點不高,很難在新聞媒體這個行業得到你想要的回報。而你的物質回報,是和你的知名度以及發聲權重掛鉤的。特別是科技類、財經類和政治民生類。

另外,你所就職的媒體的影響力,決定了你的人脈和社交圈。因此依然建議首選外媒。

至於公關公司,恕我直言,我想「呵呵」國內大部分公關公司。如果你能去甲方做公關負責人,那麼個人建議最好不要選擇乙方,也就是公關公司。


當初一年前,寫下這個答案的時候,有人很狂地說「有本事你一兩年以後來噴我」,現在我做到了,不過我已不屑於跟那種人計較。

我有我的精神世界,不是每個人都配進入。

以下是原文。

這個回答對題主可能沒有幫助,可以隨便摺疊。

只是我被此問題下某答主拉黑,借用此地,大膽地說些自己的想法。

她的關注者比我多,但我並不害怕,我只是講出我自己的想法,由大家判斷。但我覺得,我理應有這個權利發聲。

現在我來一條一條的說說,我和我這樣的許多小實習生有什麼資格跟她這樣的現任記者談待遇。

「我雅思7分」——這個我的確不行,我的英語四六級都是剛好低分飛過,但是我幫助編輯和記者完成了金球獎的微博直播,我英語雖然菜,但是我花了一夜提前看金球獎資料,準備好翻譯工具和國外的網站隨時更新消息。我沒有考過雅思和托福,因為我沒有出國的打算,但是我知道考雅思的牛人大把人在,我不知道這有什麼好炫耀的。

「我採訪過街邊老大爺也在香港中環做過專訪」——不好意思,在我和我的小夥伴大學實習的時候,哦不,是在我做新聞采寫、深度報道作業的時候,我就至少採訪過二十位街邊老大爺老大媽,現在因為我跑娛樂新聞,政界名流是沒有遇到過的,所以我只專訪過何康(《命運派對》導演)、黃修平(《狂舞派》導演)、甄嬛之父鄭曉龍、導演劉心剛、蔣雯麗、陳楚生、《紙牌屋》中國空鏡頭製作人、高曉松、黃健翔、謝安琪,因為我是小實習,目前說得上來的就這些,奧對了,這都是我一個人去採的。作為一個江西人,敢於直面講一口粵語還夾帶各種口音的英文導演,我自認為還有幾分勇氣。

「寫過的稿子被斃掉的稿子無數」——我覺得一位記者的出稿數量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水平,雖然我還是實習生,但是只要我寫的,基本都發了,我沒被斃過稿子,的確是無法拿來炫耀。

「我看過十多本大部頭英語原著」——因為她一再地提到英語水平,又是北師大畢業,我有理由懷疑她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因為被拉黑,我無法獲取她的更多信息,僅為猜測。我再次重申我英語很菜,但這不影響我做記者的專業水平。我看過五百多部電影,寫過幾十篇影評和視評,一些沒有發表,一些以新聞述評的形式出現在報紙上,我現在的目標是一千部電影——這個數字還很小,完全比不上一個業餘影評人該有的數量,但是我在努力,我覺得這比英文原著給我價值要大。

「我日語會簡單對話」——如果是指日常交流,我也會,我從A站和B站學習的。

"我跑得快、能熬夜、版面製作能自己做"——我可以背一台筆記本一整天,一小時地鐵,兩小時飛機,一小時的士,現場馬上寫完稿件傳回,再飛回廣州;熬夜這種基本技能就像吃法喝水一樣簡單,我不知道這種生活技能有什麼好顯擺的;我至今不用做版面的原因是我的編輯和美編都是大神,他們給我一個版來登我這個菜鳥寫的劇評,並做得美美的,幾乎無刪改。

「人家為什麼要用你?憑什麼?你們現在剛畢業的都這麼狂么?」——因為我可以幹活而且不會像有的在職記者一樣,做了點該做的就自認為牛氣衝天,所以人家會用我。我們剛畢業的都是苦逼小實習,我們接受無薪實習,我們或為新聞專業主義,或為新聞理想,但是我們也得吃喝拉撒,住宿水電,我們不求工資,我們希望得到來自前輩的一點點人性關懷。若有,我們無比感激,若無,我們默默接受。如果這也叫狂,對不起,我們不是一個次元。

「我要是HR,不會要你的。」可惜她不是HR,前段時間,啪啪的HR邀我去北京面試,而就在我寫這篇廢話的當時,南都周刊的HR給我打電話,問我願不願意去實習。

「你要麼崛起,一兩年後過來噴死我。」我不會花兩年的時間去成長為了噴她,有這個時間我不如多看點電影,多關心下時政,多學習下人林天宏主編如何成長為主編,或者沒事不如去看個美劇消遣。你,太看得起自己了。

現在,我來告訴你,我為什麼可以跟你談待遇。

現在大多數財經媒體都會為實習生提供實習工資和良好的環境,只是其他方面的媒體沒有趕上,各種群里每天都能看見。身處這個行業的人,像這位北師大的記者一樣固步自封,那我想我有理由懷疑聘用她的該報社HR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ps,我確定剛才是有被拉黑,手機和電腦上都試過,但現在似乎已經取消,不知何故。


作為南都一名新聞民工,表示這份工作和其他工作沒啥區別,養家糊口,而已。別天天說理想啥的就行。


我來給個不同的意見吧。

看到樓上有些是新聞業的前輩,言辭懇切,也就罷了;有的朋友根本不清楚紙媒生存現狀就下判斷;還有的人把當記者說成衝鋒送死,一副看透世態的犬儒姿態。我懷疑這樣會不會給到題主真正有用的建議。

很多人說紙媒已死,——這句話十年前就已經很多人說了,但是這十年間我們仍然看到各種細分行業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記者,實習時候認識的記者也大多都衣食無憂,可以算得上是中產。紙媒的好處有幾個:

1、紙媒是嚴肅的。至少比所謂新媒體更嚴肅,這就導致它有更大的權威性;且記者職業素養更高。

2、紙媒記者轉業空間大。可以看看最近有多少傳統紙媒的記者、主編轉行了公關公司、創業公司CEO、產品經理、自媒體弄潮兒。

說到收入,大家總覺得記者很窮,但是我親身經歷告訴我,我還在做記者的朋友,畢業兩三年買方結婚的大有人在,而我們這些做了別的行業的大多仍然在都市漂流記。紙媒根本沒想像的那麼苦逼,能力出色的年紀輕輕名利雙收的更是不在少數。

我對題主的建議是外媒更好,紙媒也沒那麼差。如果你有新聞理想,紙媒一樣能給你提供愛恨交加的經歷。

答題背景:我的條件跟你差不多,只不過實習成績沒有你那麼猛(幾百萬點擊率很棒了);我當初沒有選擇做記者,現在完全在不相干的行業。


先拿到Offer再挑吧。


公關干廢掉的逃兵也不少。


個人能力強的話在一個哀鴻遍野的行業很容易脫穎而出。


不知提問者個性性格、價值觀、對新聞熱情如何,比較難提具體意見。但是還是覺得有什麼本事都使出來,拿到了Offer再說。公關實習也去試試面試。現在擔憂這個有點早。

另外,另一個答案中說在中國做新聞記者是恥辱,我想說這種說法很無知很不負責任。


不要做記者,不要做新聞記者,不要做國內的新聞記者。曾經稍有風骨的老東家,如今已被閹割,只能跪舔,幸虧我抽身的早…如果你只是想混口飯吃那另當別論,但是捏著鼻子寫稿子真的大丈夫?


國內新聞記者規矩太多,處處縮手縮腳還時不時的要捧臭腳。臭毛病誰都知道但不能說。

比我大一屆的學長論文答辯題目為《論新聞的擺拍》,氣的教授跳腳,哈哈哈。


不懂也可以提建議的話,想多了。

從專業素養講,紙媒比其他靠譜多了。再者說筋骨還沒長成,就先別練外功了,還是以內功為主吧。


如此目光短淺只看重短期的人,絕對不適合做記者。


將個人待遇放在第一的話,我覺得你可能不適合做新聞,身邊每一個在新聞行業活的不錯的同學或朋友對新聞都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執著,那種執著我在哪些半路改道的傢伙身上沒有看到(沒錯就是我自己。。。)

年輕人都需要錢,別的行業可能要比這個刷錢刷的更快,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比如廣告公司、公關公司。

個人認為選擇做新聞就是選擇做追夢人,她是靠理想活著的一種職業,你選擇了追逐你的夢想,需要捨棄的東西就一定會有,而且可能還不少。

與新聞伴隨的就是不規律的生活,能活下去的待遇,壞人的眼中釘,同學眼中的苦逼(實事求是地說就是這樣),家人眼中帶有神聖光鮮光環的職業,同時也是青春飯的一種,因為等到你年紀大了,可能你的精神可以支撐你的工作,但你的身體也許會吃不消。選擇之前要先了解並接受這個職業的生存方式。PS:紙媒可能沒有互聯網媒體那麼辛苦,但是也差不了太多。

如果你能靠每一個成功選題背後對社會和人們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這種成就感活下去,吃得了苦受得了罪,能夠為夢想堅持原則,也能夠為夢想向現實妥協,那麼來吧,新聞歡迎你。

最後補一句,女孩子,還是多考慮考慮你想要的是那種生活,為了理想帶著刺刀衝鋒陷陣拼的頭破血流,還是曲線救國。與君共勉。


很猶豫要不要回答這個問題,雖然本人就職於一家雜誌社,可這畢竟涉及題主畢業後的工作,也許會影響很久,所以不敢貿然作答。之所以下定決心要回答一下,因為我發現除了要對傳媒了解外,海需要注意一件事。

咱們先說說傳媒,僅個人見解。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對紙媒的影響,不,確切的說是衝擊非常大,一些紙媒紛紛開設自己的新媒體(目前看沒做的很成功的,但紙媒也在嘗試),一些紙媒無奈的倒下了。時代總是在變化的,恐龍這種巨無霸最終都消失了,何況一家公司一個行業呢!當大家都不看好紙媒的時候,進一家紙媒企業工作確實需要很大的決心。不過細細想來,並不是所有的紙媒都不行了。樓上有人說紙媒就等同於政府的喉嚨,其實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畢竟紙媒的概念還是很寬泛 的,政府喉嚨一般就是當地的日報什麼的,但日報的效益雖不如以前,但還是蠻可以的。因為現在的日報除了有政府的補貼外,日報自己的廣告部也是很強的。日報是不會倒下的,上升嘛除了看你個人能力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你關係了,畢竟日報是屬於事業單位。我接觸我們省日報主編,就很喜歡一個屬於,就因為這屬於會辦事能力強,而這主編手裡有編製,打算把這屬於入編的。除了日報外,相晚報什麼的就比較偏向私企了,當然這兩年晚報的收益在下降,而且還會下降下去。新媒體的衝擊最大受害者就是晚報這類的吧,畢竟人們可以在網上也能了解當地的信息。還有就是一些雜誌,因為雜誌具有特定的閱讀人群,而且業務的範圍都在擴大,不僅僅局限於報道單點上,所以有寫雜誌社也是可以選擇的,比如我們雜誌社,收益在我們城市也是屬於可觀的,晚報的開始羨慕我們了,哈哈(打下廣告,樓主有意向的話咱們私聊)。

上面說了下行業,下面我更想收一下愛好問題,這也是我決定要回答的主要原因。

以前每每看到成功人士說什麼找工作就應該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做,當時覺得好無聊啊,你們成功了才這麼認為的。大四齣來工作時我做的就是不怎麼喜歡的,嗯,是的,做的不開心領導的領導方式也不喜歡,做了兩個月後要辭職,經理告訴我那裡這麼多喜歡的事情啊,工作就是工作,喜不喜歡都要做的。於是就又堅持了一個月,最後做了三個月後就辭職了。因為真的不喜歡做那樣的工作。現在的工作自己就覺得做的很開心,而且見識的東西要比那個工作要好。所以重點的問題不是這個行業怎麼了,而是你想做什麼樣的事情,你認為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紙媒是不如以前了,但是你有能力的話,自己還是能做出點成就來的,而且就算紙媒真的完蛋了,不用下崗就已經有多分工作找你了!

所以行業趨勢是一方面,你的能力以及你的喜好也是一方面,個人認為自己能力以及喜好要佔比例大些。

最後祝福題主能找到如意的工作!


推薦閱讀:

不打算考CFA,但是又說學習CFA的過程可以讓金融知識系統化,所以想翻閱下CFA的課程資料,可以通過什麼途徑?
手上兩份Offer,大家幫忙看看選擇哪個?
MIS專業一般到什麼樣的單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29歲,職業走向該何去何從?

TAG:媒體 | 記者 | 職業 | 職業規劃 | 個人職業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