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朝軍表現如何?

看明朝時候抗日援朝,朝軍表現可以用豬一樣的隊友來形容,毫不為過。除了李舜臣等極個別朝鮮將領在局部表現閃耀外,朝鮮王朝上下均不以拖後腿為恥。

那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中,朝鮮友軍表現如何呢?金日成的政權(如果可以這麼叫的話)表現又如何呢?


正好看到這題材的幾個回答中有這麼一段

上杉家de炮灰

美二十四師,時有12197人,缺額約五千,打過新幾內亞、萊特、呂宋,大田一戰就損失了45%的人員和60%的裝備,師長迪安少將被俘

意思是否就是 約7200人,大田一戰損失3240人?或者是大田一戰 損失了12197 人的45% 約等於5400人?? 能否對以上斜體文字出示佐證的資料/報告/文件實件貼圖?

---------------

第24步兵師在大田損失的統計。

--------------------------------------

現在,提到大田之戰,不得不提及在英語wi.ki關於大田之戰的捏造內容,所謂---美」損失3千幾百人」

這類公共廁所網頁看上去,相關資料出處索引名錄寫得煞有其事

但是,這第6頁上,似乎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至於對投入半島時 第24步兵師的人數是否為12917的問題

------------------------

摘錄

免費網站造假這種勾當的破壞性----全面造假不可怕,因為人們很快就會察覺,最後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另一類情況,比如很多百度信息,其文字數據本身就屬於3無狀態,那查閱的網友也不會去太糾結那是真的

而遇到像維基這樣煞有其事的打上註解號,擺上索引出版社,書名,頁數,書號,但實際上玩的是夾花假貨的網站,你不知道何時會踩上假貨地雷,才是最麻煩的。

-----------------------------------------------------------------

wi.ki的造假,若沒有他們製作假信息的原索引資料,這種作假還不容易被發現。
作假很容易,其時效成本很低,但查證揭示成本高,只要這種不平衡繼續存在,百度,wiki等等憑什麼取信於人?
除非每份資料書籍,文件檔案,全都有,還必須要吃飽EV一個個去對查百度,wiki等公共廁所網頁上的所有內容。

----------------------------------------

再有

asdf

二戰之後,美軍唯一的一次師級正規部隊在正面陸戰中被擊潰,建制通訊打亂,師部上街巷戰, .........

能否把這個所謂在 正面陸戰中被擊潰 的第24師,從烏山---大田(約15天)的作戰傷亡損失數的資料/報告/文件頁圖片列一下?(網文就免了)

看看是否超過這個---第2步兵師,而第2步兵師什麼時候被重創,被誰重創,我想不見得連這個也要科普吧。

至於所謂24步兵師 師部上街巷戰,是否是指在大田

如果是的話,不知什麼時候起,美在朝戰時,步兵師師部從400多人縮水到--- 2個司機3個尉官+2=約7人?或者美在朝戰時,步兵師師部的編製數成了---只有6-7人的所謂師部??

是否有人能佐證這當時已轉移到28英里之外的Yongdong城鎮的師部,又瞬間移動回到大田的街道上??

------------------------------------------------------

此外

如果說要談到以第24步兵師在朝初期的相關信息來印證北棒軍如何如何,那是否先把記錄第24步兵師「部隊」從7月5日烏山之戰-----到大田之戰,的相關實體原資料,調研報告,文件檔案圖頁列一下?

然後能否在實質資料佐證的情況下,告訴大家,第24步兵師是否是全師同一時間到達朝鮮,以整合師級單位投入各次戰役? 如果不是, 那麼第24步兵師在約2周時間長度里,那些戰鬥分別各投入幾個連?

-------------------------

MacArthur"s Korean War Generals - Modern War Studies

South to the Naktong, North to the Yalu The U.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vol 1

A Tactical Study of Regimental Combat in Korea, July 1950

Task Force Smith and the 24th Infantry Division in Korea, July 1950

Disaster in Korea: The Chinese Confront MacArthur

EUSAK Monograph, Special Problems in the Korean Conflict, Eighth Army Historical Service

Fighting on the Brink: Defense of the Pusan Perimeter

Army History: The Professional Bulletin of Army History, Issues 24-34

US Army Forces in the Korean War 1950 – 53

Korean War Order of Battle: United States, United Nations, and Communist Ground, Naval, and Air Forces, 1950-1953

The 24th Infantry Division"s Naktong River Crossing

Headquarters 2nd infantry division 1 Nov 51- 30 Nov 50

The Darkest Summer: Pusan and Inchon 1950

Korean Battle Chronology: Unit-by-Unit United States Casualty Figures and Medal of Honor Citations

其他的內容,以後的路還長著


戰爭開始時,人民軍戰鬥力頗為強悍,部隊里大多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新兵也可以稱為訓練有素,全套蘇式裝備,還有當時全亞洲僅有的成建制的裝甲部隊,再加上堅定的信念,對付南朝鮮這種魚腩之師可以說是削瓜剁菜,對付美軍24師這樣治安軍水平的弱旅也不在話下。可惜作為一個落後的農業國,還是個資源和人口都匱乏的小國,這註定是一支一次性軍隊,隨著老兵越打越少,戰鬥力也是越來越弱, 美軍仁川登陸到志願軍結束二次戰役,朝鮮人民軍基本上失去戰鬥力。隨後人民軍戰鬥力有所恢復,到1951年的夏季攻勢,人民軍戰鬥力恢復到了戰爭後期的最高水平,但與戰爭初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戰場上勉強可以用於防守,進攻能力極弱。

總體來說,戰爭中人民軍的表現相對其國力而言,已經很出色了,可以認為這支軍隊是近1000年來朝鮮半島上最驍勇善戰的軍隊。


給點朝鮮自己的說法。

韓文我是看不懂,但是朝鮮對外的網站有英文的,我不知道牆沒牆,可以看看。

Fatherland Liberation War

Owing to the US armed invasion on June 25, Juche 49 (1950), the peaceful construction of the Korean people was temporarily halted and harsh ordeals were brought to the fatherland and people.

At the moment only 2 years past since the DPRK was founded and the Korean People"s Army (KPA) was developed into a regular army. Worse still, the country"s economic power was horribly fragile. The Korean people and the KPA, however, displayed unrivalled bravery, self-sacrificing spirit and mass heroism to the fullest and fought to humble the arrogant US imperialists who boasted about being the "strongest" and shattered to smithereens the myth of the US "invincibility".

On July 27, Juche 42 (1953), the US imperialists finally knelt down before the Korean people and the KPA and signed the Armistice Agreement. Accordingly, the 3-year-long Korean War ended with a great victory of the Korean people. The US imperialists mobilized a third of its ground forces, a fifth of its air force, most of its Pacific fleet, mercenaries from its 15 satellite countries, adding up to over 2 million including south Korean troops and squandered 165 billion US dollars in military spending.

The KPA killed and captured 1,567,000 including 405,000 US soldiers, destroyed and captured over 12,200 aircrafts, over 560 vessels of different kinds, 3,250 tanks and armored vehicles, 13,000 trucks, 7,695 artillery and other numerous combat equipment. It is 2.3 fold the size of losses suffered by the US in the 4-year?long Pacific War in the perio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我別的不說,你看通篇有「China」這個詞嗎?

http://www.korea-dpr.com/founding_dprk.html

更逗的是又一次我跟FB上一香港的爭,他自稱毛左,我的意思就朝鮮就是一封建王朝兩班貴族內核,而且是流氓政權。我拿這個跟他說朝鮮忘恩負義,他跟我說鄧修先拋棄朝鮮的;我跟他說大胖跟著蘇聯罵耄,他跟我說朝鮮是不得已;我跟他說朝鮮往大陸販毒,他跟我說這都是大陸鄧修的謊言;我最後跟他說我老家東北的這都周圍事情,我爺爺可以證實,他跟我說我爺爺是鄧修特務。

無話可說。

也是真心疼@老兵尹吉先這種老兵。

但是真放當時情況又是必須要保證周邊安全不得不去打。

這麼一想也是糾結。論對國家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還是差遠了。


作為提問者,來回答一下吧。

首先,分析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是從戰略規劃、戰役組織、戰術實現能力、後勤保障能力、政治和組織能力等等諸多方面分析的。大部分答主陷入了以單個戰例或者典型戰例衡量朝鮮人民軍戰鬥力的誤區,甚至把戰鬥、戰役級別的戰例混淆,大謬!

希望大家能回歸認真對待問題,認真回答問題的知乎傳統。

其次,除了軍隊在戰爭中的實際表現外,也要關注金日成政權的表現。包括戰爭動員、組織生產、物資調配等;還有戰爭盟友的關係協調等等。可惜這方面至今為止沒見到什麼好的回答。

以下是轉載的一篇網文《簡析朝鮮戰爭中的朝鮮人民軍》,比現有回答都要好很多,建議全文閱讀。

(知乎的另一個類似問題下也有轉載的回答 朝鮮戰爭在志願軍入朝後,朝軍表現如何? - 知乎)

朝鮮人民軍最初是以原抗聯和八路軍朝鮮籍歸國人員為骨幹組建起來的,在朝鮮戰爭初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自開戰一直到仁川登陸前,美日對朝軍的評價非常高,稱朝軍擁有類似於二戰德軍那種強悍的戰鬥力。對於這種說法,本人持保留態度。在我看來,過分地誇大對手強悍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失敗尋找遮羞布而已。要評價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得從編製,裝備,人員素質,指揮能力,部隊作風、保障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衡量。下面就部隊基本情況、裝備、訓練、兵員素質、指揮人員素質、實戰表現等幾個方面簡略談談,權當拋磚引玉。

1、部隊基本情況

朝鮮人民軍從建軍的第一天起就深受蘇軍、日軍以及解放軍的影響,可以說是三者的混和體。

眾所周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朝鮮人民軍的創建都離不開蘇聯的大力扶持。朝鮮人民軍的編製、裝備、訓練及戰術基本上都是蘇聯模式,條令是翻譯的蘇軍條令,並特別重視政治教育。

在軍隊體制上,朝鮮人民軍實行的是一長制,各級編有政治副長。朝鮮人民軍為政治副職取了一個頗有朝鮮特色的名稱--文化副長。營以上軍官每人都配小車和女秘書,這一點讓志願軍官兵尤其看不慣。

由於朝鮮曾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五十年之久,許多朝鮮人曾經在日軍中服過役。不少人是在中國戰場上反正,加入朝鮮義勇隊,返朝後這些人成了最初建軍時的骨幹來源之一。因此朝鮮人民軍受日軍的影響也頗大。比如說,雖然編製體制是蘇式的,但各級編製的稱謂是卻是軍團、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這是典型的日式稱謂。

受日軍影響最深的是,朝軍部隊延續了日軍等級森嚴,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作風,軍中打罵體罰現象相當嚴重。從一些志願軍將士的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我軍無軍銜標誌,不易識別職務高低,在中朝兩軍交往時,朝軍的校官、尉官們往往表現得神氣頤指。在運動戰時期中朝兩軍混居一地時,甚至有人民軍營連級軍官傲慢地命令我軍高級將領為其打洗臉水的事情發生。在獲知眼前衣著樸實,被其視為勤務兵的人居然是志願軍高級將領後,這些朝軍中下級軍官頓時嚇得手足無措。相比中下級軍官,朝鮮師團以上的高級軍官們則對志願軍非常尊敬,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些高級軍官中有許多人原來就是八路軍、東北抗聯、解放軍中的中下級指揮員,對我軍的了解較多,在與我們共同浴血奮戰中結成了深厚的戰鬥情誼,還因為朝軍高級軍官們的政治水平比中下級軍官強得太多。

這種等級森嚴,沒有軍事民主,強調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作風雖然限制了下級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在作戰經驗並不算太豐富,戰鬥骨幹比例偏少,戰鬥經驗不足,各級軍官實際指揮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能起到堅決貫徹上級意志的作用。具體表現在朝鮮人民軍在作戰時往往異常勇猛,死戰不退,在士氣高漲,指揮員意志堅決時往往表現得很頑強,但戰術相對刻板。但一旦攻擊受挫,或者軍官喪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或者指揮員自身戰鬥意志不足的情況下,部隊往往士氣低落得特別明顯,戰鬥力一落千丈,前後判若兩人,甚至部隊整體崩潰瓦解。這種現象在一些缺乏八路軍或者四野歸國官兵做骨幹的部隊里表現得尤為明顯。

解放軍對朝鮮人民軍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一些從中國歸國的高級將領和成建制返朝的部隊中。從中國返朝鮮的官兵總數幾乎佔到了開戰時人民軍總數的三分之一,因此解放軍的一些機動靈活的戰術、部隊建設的一些經驗也帶到了朝軍中。

與許多人想像的相反,解放軍對朝鮮人民軍的影響不僅遠不及蘇軍,甚至還不及日軍。這是因為朝鮮人民軍是由蘇聯顧問一手組建並訓練的,從一開始就將全盤蘇化作為建軍方向。解放軍的那套克敵制勝的法寶,比如機動靈活;軍事民主;不以奪取土地為目標,而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以戰養戰;官兵平等;訴苦運動;群眾工作;優待俘虜,瓦解敵軍等通通被被蘇聯顧問及朝軍中蘇聯歸國軍官視為「不正規」和「游擊習氣」而擯棄。取而代之的是蘇聯那套正規而刻板的單純軍事路線。在這一點上,以金雄為首的從中國返朝的軍官們對此有不同看法,曾試圖進行一些抵制、矯正和揉合,但由於朝鮮國內、軍內整體政治風向的原因,實際上收效甚微。

開戰之初,真正被朝軍統帥部視為精銳的是全盤蘇化,幾乎未受解放軍影響的第3、第4師團。

2、裝備

作為日本長期苦心經營的戰爭基地,日本戰敗投降時在朝鮮境內留下了許多裝備物資。但朝鮮人民軍從一開始起走的就是全蘇械化的道路。日軍留下的裝備物資大部分支援給了東北民主聯軍,少數留用的也只是交給各保安隊、警備隊、訓練所作為訓練使用。

朝軍中的蘇式裝備都是二戰時期蘇軍使用的成熟產品,或者說就是戰後蘇軍換裝汰換下來的裝備。朝鮮境內集中了朝鮮半島絕大部分工礦企業,能保證部分輕武器彈藥及火工品的供給,也能自制部分輕武器(比如仿製PPSH41的49式衝鋒槍),但重武器全都依賴從蘇聯進口。

作為開戰時朝鮮人民軍進攻的主要拳頭,105裝甲旅和獨立坦克團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兩支裝甲部隊裝備的是T34-85型,在當時仍是蘇軍的一線裝備。

同時期的我人民解放軍仍是雜械,給部隊後勤供應上帶來相當大的麻煩。相比較而言,朝軍的全蘇械化在後勤保障上比我軍的萬國牌雜械要優越得多。但根據後期志願軍的使用經驗,蘇式槍械並不比我們的雜械好用,例如TT33不如毛瑟駁殼槍,DP28輕機槍不如捷克式,PPSH41不如美製M3,莫辛納干步槍不如中正式和美製M1903步槍,郭留諾夫重機槍的輪式槍架不適應朝鮮山地。

蘇式裝備對朝鮮人民軍戰鬥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火炮的數量和質量上。人民軍一個師團擁有122毫米榴彈炮12門,76毫米加農炮36門,SU76自行火炮12門,120迫擊炮18門,82迫擊炮81門,60迫擊炮108門,45毫米反坦克炮42門。這種裝備水平不僅強於李偽軍,而且也遠遠強於同期解放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但是由於朝鮮工業配套能力不足,絕大部分炮彈只能依賴從蘇聯進口。一旦補充量趕不上消耗量,朝軍的戰鬥力就大打折扣。最極端的情況發生在仁川--漢城防禦戰期間,朝軍坦克部隊因為極缺高爆榴彈,所以只能使用穿甲彈對付美偽軍的有生力量,其作戰效果可想而知。

令人費解的是,朝鮮人民軍在裝備供應上不但極度崇尚蘇械,而且在具體做法上也非常刻板。這不僅表現在志願軍入朝初期,急盼我們出手援救的人民軍官兵看到志願軍裝備的雜械時,失望,不屑,鄙夷之情溢於言表。而且在戰爭初期大田戰役後,人民軍損失巨大,武器彈藥裝備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刻板地從蘇聯緊急進口裝備,頂著美機的轟炸歷經千辛萬苦地輸送到前線,途中損失大半。在洛東江戰役和釜山戰役中,能運到前線的物資平均每個師團每天僅15噸左右,鑒於當時一線人民軍的滿員率僅在一半左右,也就是說每人每天的物資供應量充其量僅3公斤左右。蘇械裝備中自動火器多,彈藥消耗量大,如此之少的供應量自然嚴重削弱了前線人民軍的戰鬥力。許多火炮就是因為缺乏炮彈而不得不拉回後方休整,從而使前線部隊火力銳減。

與此同時,朝鮮人民軍對於在漢城、水原、大田這三次戰役中繳獲的大批美式裝備物資卻利用率極低,大批完好的美式裝備被棄之一邊無人問津。仁川登陸後的9月17日夜間,美陸戰1師掃蕩了富平市。這裡是戰前駐韓美軍作為補給基地而建設的城市,在倉庫里原封不動地堆放著戰前美軍留下的各種炮彈和機槍子彈等約2000噸。美軍為意外地得到這批物資而大喜過望。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從7月初到9月中旬,朝鮮人民軍佔領富平市達兩個半月之久,期間儘管前線極缺作戰物資,卻始終沒有充分利用繳獲的舉動,最後原封不動地悉數奉還敵人。我軍那套以戰養戰,利用繳獲補充自己的作風在人民軍中並未得到傳承。

3、訓練

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軍的訓練是很嚴格很刻苦的。這對於將一支新編成的,三分之二的人無實際戰鬥經驗的軍隊在短期內迅速形成一定作戰能力有極大的幫助。但是,訓練教範全部是照般蘇軍的,不走樣地學。由於軍隊的傳統、作戰環境、作戰式樣以及保障能力的不同,適用於蘇軍的教範未必就適用於朝軍。

舉一個例子,吳瑞林將軍在《抗美援朝中的第42軍》一書中有如下記載:我志願軍剛進入朝鮮時,42軍在東線派125師副師長茹夫一帶兩個營深入敵後尋找人民軍殘部。找到朝軍12師團兩個建制不完整的大隊(營),組成了中朝聯合游擊支隊。該支隊在敵後試圖利用暗夜殲滅或驅逐偽8師警戒部隊,但萬萬沒想到,12師團受到蘇軍訓練的影響,突擊隊在夜間衝擊時也高呼「烏拉!」,從而暴露目標,遭敵近距離火力殺傷,傷亡慘重,連續兩次攻擊失敗,只能放棄原計劃繞道轉移。

12師團就是由47軍中的朝鮮族戰士編成的,朝鮮戰爭爆發時的番號是第7師團。開戰後不久改稱12師團,並在8月攻勢中榮獲「安東」師的榮譽稱號。該師團指戰員長年在47軍編成內作戰,對解放軍那套戰略戰術應該非常熟悉。該師團回到朝鮮時,距戰爭爆發僅有兩個月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要完成進攻的準備,部隊的換裝和重新整編,那麼進行蘇式整訓的時間不可能太長。戰爭爆發後戰鬥頻繁激烈,更不可能有時間從容整訓。在這種情況下,僅僅相隔半年時間,這支原四野出身的部隊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受蘇軍訓練的影響如此之深,其他部隊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4、兵員素質

從兵員素質上來說,開戰時朝鮮人民軍中具有作戰經驗的約佔三分之一。一部分來自抗聯,一部分來自八路軍,大部分來自四野,極少數來自蘇軍。

抗聯和八路軍戰士富有敵後游擊戰的經驗,這一點在美軍仁川登陸後,洛東江前線朝軍大潰敗時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保存了大批有生力量。來自四野的戰士對於運動戰,穿插、迂迴經驗豐富,也打過一些攻堅戰和野戰陣地防禦(例如47軍的黑山阻擊戰,使日後朝軍第7師團的官兵們受到了極大的鍛煉),這些官兵成為了人民軍的中堅力量。

曾在蘇軍中服役的朝鮮藉官兵人數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坦克部隊,這是朝鮮戰爭初期人民軍進攻的中堅力量。作為朝鮮人民軍進攻利矛的第105裝甲旅和獨立坦克團在大田戰役後損失慘重,朝軍將105裝甲旅升格為裝甲師,但僅僅運去少量坦克作為補充,卻將開戰後蘇聯緊急援助的大部分坦克組建第16、17裝甲旅,分別裝備T34型43輛、40輛。裝備補充相對較易,但技術兵種養成時間較長,且新單位各方面磨合不夠,戰鬥力有限。因此,朝鮮人民軍坦克兵的素質在開戰後有明顯的下降。

總體而言,相對於由偽警察、偽憲兵為骨幹,再加上一些無任何作戰經驗的壯丁拼湊起來的李偽軍來說,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兵員素質應該說相當不錯。戰爭爆發後不久,以各邊境警備隊擴編而來的第7、8、9、10師團由於緊急補充了大量新募人員,訓練不足,戰鬥骨幹不足,軍官素質不足,因此其整體素質與早期編成的七個師團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美軍介入後,朝方速戰速決的希望破滅,一線的朝軍各部損失極為慘重。在這種情況下,朝軍統帥部熱衷於將北朝鮮境內動員的人力組建新的師團、旅團。從開戰初期的10個師團、1個坦克旅團和1個獨立坦克團,迅速膨脹到了半年後的28個師團,3個坦克師團以及一些旅團和警備隊。這些新部隊的忠誠度、執行命令的堅決度當然有保障,但由於訓練不足,極度缺乏戰鬥骨幹,其實際戰鬥力非常有限。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前線人民軍各部的補充卻是以在南方徵召的新兵為主,以北方動員 兵力補充為輔。南方徵召的新兵僅僅經過三、五天,最長不超過七天的訓練即補入作戰部隊,其戰鬥素質可想而知。由於損失慘重,到大田戰役後,雖然在戰役間隙儘可能整補,但一線各師團的實力平均都在編製數的一半以下。在北方老兵的帶領和監督下,南方新兵尚能一戰。但美軍仁川登陸後,戰場形勢逆轉,釜山前線人民 軍大潰敗,這時,各部隊的南方藉新兵大量逃亡,由此形成連鎖反應,更加劇了朝軍前線部隊士氣的崩潰。

志願軍第三次戰役時,在前線的朝鮮人民軍有1、2、5共三個軍團、14個師團的番號,但總人數僅75000人,平均每個師團僅5000人左右,不僅編製的一半,且重武器擁有量極少,戰鬥力孱弱,只能作為輕型步兵在次要方向上搞迂迴滲透。1951年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結束,戰線基本穩定下來,雙方均轉入固守。朝鮮人民軍才在中方的建議下,著手編並番號,將18、19、31、32、36、38、41、42、43共9個師團撤編,並將每個軍團整編為3個師團,精簡下來的軍官和士兵補充到其他編製不全的師團中去,這樣才使每個師團兵員增加到了7000人左右,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也有所增強。與此同時,在大後方及在中國東北朝鮮族聚居區域內徵集新的兵員,不再急於調上前線,而是一邊開展軍政訓練,一邊負責警戒東、西海岸。待訓練到一定程度,才成建制調往東線替換久戰疲憊的部隊擔任陣地防禦任務。

5、指揮人員素質

從指揮人員整體情況來看,朝鮮人民軍的狀況其實並不樂觀。由於擴軍迅速,有經驗的指揮員不足,幹部大多火箭式提拔使用。金日成那一系的原抗聯幹部實際上只指揮過營級規模的部隊打游擊,對於指揮一支十餘萬人,諸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打正規戰是力不從心的。

美日的史料中將開戰時的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姜健中將推崇為人民軍將領中最有能力者,由於姜健中將開戰後不久就陣亡,因此未有充分的證據能證明這一觀點。姜健曾在東北抗聯某部擔任過參謀長,但東北抗聯無論是作戰樣式還是作戰規模都無法與朝鮮戰爭相提並論。抗戰結束後姜健曾短時期內擔任過東北某軍分區負責人,但那裡不是主要作戰地區,姜健負責的也僅僅是一些維持秩序,訓練部隊及剿匪工作,且時間並不長。眾所周知,朝鮮人民軍最初的進攻計劃是在蘇聯顧問團的指導下制訂的,姜健雖貴為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但在其中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1950年8 月以後,美偽軍力量明顯增強,前線人民軍損失巨大,久戰疲憊。在南方前線指揮的姜健卻盲目自信樂觀,抱著孤注一擲的賭博心態命令前線人民軍發起一次又一次攻擊。令人費解的是,這種攻擊居然沒有一個統一的計劃,完全放任各部隊長各行其是,作為總參謀長的姜健對此難辭其咎。

金策大將在抗聯時期一直是政工幹部,並不擅長軍事指揮,但對金日成忠心耿耿。他在1950年7 月初接替崔庸健大將擔任前線司令官,很大程度上是金日成認為自己有必要加強對前線軍隊的指導,從而保證自己的每一個指令都能得到貫徹執行。金策自知缺乏指揮大部隊作戰的經驗和能力,因此在戰略上嚴格遵循金日成的指導,在戰術安排上則放權給參謀長姜健以及兩位軍團長。所以他並不是一名合格的前線指揮官。

作為朝鮮人民軍中資歷最老的崔庸健大將,早年投身中國革命,打黃埔軍校時起就開始搞軍事工作,堪稱朝鮮人民軍中的朱德。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因為金日成要加強自己對軍隊的控制,其前線總指揮的位置就被金日成更為信任的金策大將所取代,崔庸健轉任西海岸防禦指揮部司令。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仁川漢城防禦戰中,崔庸健大將臨危受命,指揮不到2 萬人的雜牌部隊(獨立25旅團、獨立78聯隊、第13師團、第9 師團87聯隊,17裝甲師一部、漢城警備隊、仁川警備隊)把包括最精銳的美陸戰一師在內的7 萬多美韓軍拖了半個月,為掩護南方人民軍部隊的北撤和北方留守部隊的動員爭取到了極其寶貴的時間。漢城失守後不久,崔庸健指揮幾個9 月份才新編成的師團(19、27、43師團)在三八線上節節抵抗十餘萬美偽軍的進攻。10月底,美10軍在元山登陸後,崔庸健大將又指揮新建的第4 軍團(轄41師團、507 旅團、獨立71聯隊)約2 萬人,在豐山地區建立防線,一直堅持到志願軍42軍到來。雖然崔庸健位高而權不重,頗受金日成排擠而並不受重用,但他在極端困難下凝聚部隊、組織防禦的能力,在實戰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武亭那一系的八路軍歸國幹部雖然戰鬥經驗比金日成系多,但也比較有限。以武亭為例,在紅三軍團時期主要指揮炮兵,抗戰之初為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團長。在抗日前線僅待過很短的一個時期,就奉命返回延安保存炮團骨幹,培訓積累炮兵人才。抗戰一結束就返回朝鮮,所以武亭的作戰經驗主要是紅軍時期積累的小部隊運動戰、小規模炮兵指揮經驗。在十餘年未有戰場實踐的情況下,突然讓他指揮軍團規模的諸兵種合成軍隊跨度太大,實在是勉為其難了。

相比之下,雖然金雄的知名度和資歷遠不及武亭,但他作為新四軍二師的團級軍官,後來作為東北民主聯軍李紅光支隊的首任支隊長,其實戰經驗遠比武亭豐富。因此朝鮮戰爭初期,兩人同時擔任軍團級指揮官時,金雄的表現遠遠強於武亭。志願軍參戰以後,金雄實際上是朝鮮人民軍的前線總指揮,率部參加了第三、四、五次戰役以及後期的陣地防禦戰,指揮上頗多可圈可點之處。正因為如此,當1950年下半年,朝鮮勞動黨對戰爭責任進行檢討時,權衡之下,只是讓武亭為戰爭的失敗承擔責任。而金雄則被任命為中朝聯合司令部朝方副司令,實際上全權負責前線人民軍的戰場指揮之責。因其戰功赫赫,於1953年晉陞大將,並出任民族保衛省副相。

作為朝鮮停戰談判中的明星,從蘇聯歸國的南日大將在鎂光燈下出盡了風頭。但在戰爭中他一開始作為師團參謀長,後調任第一軍團參謀長,並未獨立統兵作戰。因為老資歷的將領們打了敗仗,金日成大力提拔年輕將領,時年30多歲的南日因緣際會,迅速升任總參謀長並榮獲大將軍銜,隨後作為中朝首席談判代表與聯合國軍周旋兩年,出盡風頭。但朝鮮停戰談判實際上一直是李克農和喬冠華在幕後掌舵,南日大將僅僅是負責在前台表演而已。作為一個傳聲筒和提線木偶,這位大將並未有什麼讓人服氣的戰功。

在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中,朝鮮人民軍的第一悍將非原第6 師團師團長,後任第5 軍團軍團長的方虎山莫屬。與朝軍其他將領不同,方虎山恰恰是其中提拔較慢的。從東野獨4 師組建之初起,方虎山就是該師政委,49年4 野166 師在方虎山率領下返朝,改編為第6 師團,方虎山任師團長。相比其他將領,他是平級使用。但也正因為如此,第6 師團保持了建制的完整性,內部人事的延續性,各級指戰員相互熟悉,部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保持得非常完整。應該說,戰爭爆發時,朝軍統帥部將第3 、第4 師團這兩個以蘇聯歸國軍官為主的師團視為其絕對主力,第6 師團並不為朝軍統帥部看重,開戰初期第6 師團竟被分割使用執行次要任務。然而不久以後,第6 師團就在方虎山的帶領下戰功赫赫,不僅獲得了「近衛」稱號,而且被美偽軍稱為「幽靈師」。在粉碎美軍「基恩」作戰中,第6 師團以少勝多,創造了人民軍戰史上的奇蹟。美軍仁川登陸後,方虎山率部北撤,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方虎山想方設法遲滯敵軍行動,保存了一批有生力量。隨後,方虎山因其突出表現而被任命為第5 軍團軍團長,在第三、四、五次戰役以及51年的夏季防禦戰中,第5 軍團均有上佳表現。第三次戰役結束後,中朝兩軍召開聯席會議,互相交流經驗,代表朝鮮人民軍作經驗報告的就是第5 軍團軍團長方虎山中將。

6、實戰表現

到1953年,經過兩年多的動員和整訓,朝鮮人民軍擴編為45萬人,裝備已經恢復到戰爭初期的水平,但其戰鬥表現與開戰初期以及陣地戰初期都相距甚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金雄、武亭、方虎山等從中國返朝的高級將領陸續遭到排擠,新晉將領的指揮能力和實戰經驗相對弱一些;另一方面,由於持續不斷的戰爭,朝鮮的人力資源已經被動員到極限,美軍不斷的空襲使得朝鮮人力、物力損失極大。到朝鮮戰爭後期,朝鮮方面為減少損失,急於結束戰爭,為此不惜準備在談判中就戰俘問題作出重大讓步。雖然在蘇聯的協解和壓力下,中朝雙方對外保持了一致,但朝方越來越傾向於保存有生力量。因此到戰爭後期,朝鮮人民軍的戰鬥意志有明顯下降。

7、綜合評價

綜合戰場表現來看,在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中,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大田戰役後戰鬥力明顯減弱,美軍仁川登陸到志願軍結束二次戰役,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士氣和戰鬥力下降到了谷地。第3、4、5次戰役中,朝軍戰鬥力有所恢復,到1951年的夏季攻勢,朝軍戰鬥力恢復到了戰爭後期的最高水平,但與戰爭初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縱觀三年朝鮮戰爭,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功勛最卓越的非近衛第6師團莫屬。該師團前身為李紅光支隊,後來的東野獨4師,4野166師。通過前面的分析,我認為該師返朝後的蘇式改編給戰鬥力帶來的影響相互抵消,可以認為戰鬥力基本維持在原有水平,並沒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李紅光支隊雖然後來改編為獨立師,但其戰鬥力卻比一般的野戰師要稍強一些。朝鮮戰爭初期的第7師團全部是由東野10縱中的朝鮮族官兵組成,可以視為10縱的濃縮版。這個師團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改編為12師團後有所起色,榮獲「安東師」的榮譽稱號。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尤其是在1951年夏季防禦戰中,12師團在「血染嶺」爭奪戰中英勇頑強,表現和近衛第6師團不相上下。相比之下,第3、4師團雖然在戰前被朝軍統帥部認為是精銳,但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戰鬥力及戰果並不突出。

東野10縱在12個野戰縱隊中,資歷足夠老(前身是359旅),但暮氣沉沉,進步甚慢,遠不及一些新部隊,甚至一度有被降格為獨立師的危險。梁興初接手10縱後,10縱戰鬥力有所提高,黑山阻擊戰打了個翻身仗,為全殲廖耀湘兵團貢獻甚大。但綜合其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和戰績,在4野各縱隊中僅能排在三流水平。 因此可以認為,朝鮮人民軍開戰之初最強的師團戰鬥力略高於東野10縱,達到了東野野戰縱隊的二流水平。

眾所周知,解放軍各野戰部隊中,四野和三野戰鬥力均為一流水準,2野和華北野戰軍為二流水準,受各方面因素制約,1野戰鬥力水平在解放軍中只能排在3流檔次。在每個野戰軍中各縱隊戰鬥力仍有一、二、三流之分。基本上可以這麼認為:二流野戰軍中的一流縱隊相當於一流野戰軍中的二流縱隊;二流野戰軍中的二流縱隊相當於一流野戰軍中的三流縱隊,以此類推。

所以我認為朝鮮人民軍最強悍的師團戰鬥力相當於四野野戰部隊的二流水準,在整個解放軍中屬於中上水平,但與頂尖水平差距明顯。作為一個整體,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比二野和華北野戰軍稍強,但與四野和三野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原文:簡析朝鮮戰爭中的朝鮮人民軍,出處不詳。


這麼說吧,朝鮮戰爭中的朝鮮人民軍缺乏的是資源的支持,國力的支持,這是無法彌補的。而在戰術、協同、組織、意志等方面,與志願軍相比不遑多讓,甚至還有過之。血染嶺、傷心嶺、1211高地,那說得都是朝鮮人民軍,裝看不著是沒用的。至於朝鮮戰爭初期人民軍步坦協同勢如破竹的作戰過程,那是很多人熟悉的了,到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沒打出過這種程度。再簡單舉一個例子,同樣被俘的士兵,朝鮮人民軍在美軍戰俘營中就很團結,沒出什麼自己搞自己人的事。而志願軍戰俘就五花八門了,已有專著對此論述,這裡不多講了。

說別人時,要客觀點,好就是好,黑的時候也要多看看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關於朝鮮人民軍的文字網上可查的著實不多,吹捧的有老博客主海鏡清寫的北朝鮮五虎將、北朝鮮的34個師團和部分其他人物的傳記等文章,客觀加貶的有一篇在軍網轉來轉去的評論文字《相當於四野二流部隊》,此外還有日本自衛隊70年代編寫的大部頭《朝鮮戰爭》等。本人簡短的評價來源於以上文字。

一,全盤蘇化的結果是戰術上繼承了蘇式裝備國家一如既往的戰術呆板化,簡單的說就是只會烏拉正面板載衝鋒,吹什麼繼承了解放軍穿插戰術的可以歇歇了,早就被蘇聯朝鮮人軍官給改造完畢了,步坦協同也別吹了,美國人都指出好幾次了,和朝鮮特殊多山地形有關,開坦克的都是參加過二戰的蘇籍朝鮮人,但步兵就明顯沒那種經驗了;

二,指揮上的呆板化,初期朝鮮的戰略就是西線正面平推,東線強攻+側後登陸,造成的後果就是初期傷亡率極高,攻克漢朝後還莫名其妙得停留了三天,放跑了南偽軍殘存主力,這都是那個被吹捧的北朝鮮第一戰略大師姜健大將的傑作。在洛東江決戰時姜健也是放任各師團長自行強攻,各部隊之間沒有積極配合,純粹是拿人命去填(反正也都是南方炮灰衝鋒在前);

三,呆板化還反映在其他方面,比如洛東江決戰時依然靠從蘇聯運軍火來使用,路上已經被炸掉一大半,對於繳獲的美式武器基本原封未動。

簡單的說就是幾十年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半日本人+伊萬正面豬突


高中歷史老師是個志願軍戰士,經常給我們講抗美援朝的故事,他最看不起的是朝鮮人民軍一打敗仗就垂頭喪氣,拖著搶走


朝鮮軍隊實力完全在南韓部隊之上,其中還包括被金胖借去的林彪麾下四野164師和166師2個朝鮮族為主的部隊。在初期,韓美軍隊在滿員的朝鮮人民軍的攻擊下一直潰敗到釜山,這個時候人民軍幾個主力部隊基本上打光了,之後就是美軍仁川登陸。。。志願軍入朝,接下來戰爭舞台就交給志願軍了,朝鮮軍隊基本上沒啥表現了。金日成及其手下軍事戰略水平低下,老毛幾次提醒注意元山被美軍登陸,就是不聽,結果全線潰敗。


幾千年來表現最好的一次……


沾光就沾光在突然襲擊而且朝鮮戰略縱深基本忽略不計。實際上,國家戰爭就和老百姓約架一樣,我們可以把宣戰當作約地方兩撥人對著搓,偷襲呢,就好比你走馬路上突然讓人麻袋套頭上一頓打,懵逼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反應過來了,那才是打仗。金日成同志明顯戰略思維是基本忽略不計的。當年中國再三提醒他小心仁川,丫的沉浸在偷襲成功的紅利里不可自拔,結果讓人包餃子一鍋端了。


貼一個非常老的老資料給大家參考:

BATTLE COMBAT FATALITIES DATES

1. (朝)Pusan Perimeter 3,603 Aug 4-Sep 16,1950
2. (中)Chosin Reservoir 1,641 Nov 27-Dec 9, 1950
3. (中)Kunu-Ri 1,194 Nov 29-Dec 9, 1950
4. (朝)Naktong Breakout 834 Sep 16-27, 1950
5. (中)Hoengsong 773 Feb 11-13, 1951
6. (朝)Taejon 638 Jul 19-20, 1950
7. (朝)Heartbreak Ridge 616 Sep 13-Oct 15, 1951
8. (朝)Kum River 490 Jul 13-16, 1950
9. (中)Unsan 454 Nov 1-2, 1950
10. (中)Soyang River 406 May 17-20, 1951
11. (朝)Chochiwon 405 Jul 10-12, 1950
12. (中)Triangle Hill 393 Oct 14-25, 1952
13. (朝)Seoul 382 Sep 20-27, 1950
14. (朝)Bloody Ridge 341 Aug 18-Sep 5, 1951
15. (朝)Hadong 306 July 27, 1950
16. (中)Kumsong River Salient 242 Jul 13-20, 1953
17. (中)Pork Chop Hill ** 232 Jul 6-10, 1953
18. (中)Outpost Harry 186 Jun 10-16, 1953
19. (中)Nevada Cities 156 Mar 26-30, 1953
20. (中)Koto-Ri 143 Dec 12, 1950

* This includes killed in action, died of wounds, died while POW and MIAs later declared KIA.

**In the first Battle of Pork Chop Hill on April 16-18, 1953, 112 Americans were KIA.

Source: Korean War veteran Dick Ecker compiled these statistics from a database he has developed. No known list of Korean War combat fatalities by battle previously existed.

As reported in the August, 2001 edition of VFW Magazine.

韓戰中美軍死亡最多的20場戰鬥,1950-1953

排名 對手 戰鬥名稱 死亡數 時間
1. (朝)釜山防線 3,603 Aug 4-Sep 16, 1950
2. (中)長津湖 1,641 Nov 27-Dec 9, 1950
3. (中)軍隅里 1,194 Nov 29-Dec 9, 1950
4. (朝)洛東江突破 834 Sep 16-27, 1950
5. (中)橫城 773 Feb 11-13, 1951
6. (朝)大田 638 Jul 19-20, 1950
7. (朝)傷心嶺 616 Sep 13-Oct 15, 1951
8. (朝)錦江 490 Jul 13-16, 1950
9. (中)雲山 454 Nov 1-2, 1950
10. (中)昭陽江 406 May 17-20, 1951
11. (朝)烏致院 405 Jul 10-12, 1950
12. (中)三角高地/上甘嶺 393 Oct 14-25, 1952
13. (朝)漢城 382 Sep 20-27, 1950
14. (朝)血腥嶺 341 Aug 18-Sep 5, 1951
15. (朝)河東 306 July 27, 1950
16. (中)金城 242 Jul 13-20, 1953
17. (中)第二次豬排山 232 Jul 6-10, 1953
18. (中)哈里哨 186 Jun 10-16, 1953
19. (中)內華達城高地 156 Mar 26-30, 1953
20. (中)古土裡 143 Dec 12, 1950

* 包括了陣亡,傷死,被俘死和失蹤死
來源:Dick Ec


朝軍還好,韓軍是真菜,沒有信仰的軍隊哪裡來的戰鬥力,去年去了趟韓國,嘛的大街小巷都是天主教宣傳,跟國內治安巡查點一樣,一面遊行,警民對抗,到是對某輪功寬容得很,凈挑中國人多的地方擺攤子,真的感覺這國家藥丸,雖然樂天遊樂場真的蠻好玩,薩德沒鬧大之前去的,回來就對韓國政府深深的厭惡,ps,大韓民國公認最好吃的飯店是我尼瑪是海底撈,而且很貴,我們就沒吃,大概算了下一頓要1500軟妹幣,血虧,韓國藥丸韓國藥丸呀


以前看過知乎用戶許某貼出的答案-從軍事科學的角度系統性描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雙方特點(含軍事地理)其中提到一點就是人民軍發揮了傘兵的作用,志願軍之所以能在第二次戰役中一個月左右南下追擊聯合國軍300多千米(接近三八線了)就與人民軍發揮的作用有很大關係。


表現堪稱完美,南韓被打到釜山就做佐證。

至於被美國打敗那不是必然的么,敗給無敵並不影響其完美的表現。


朝軍本來就是四野當中的三個師


朝軍表現如何?重要嗎?朝鮮半島上什麼時候打仗朝軍重要過?呵呵


推薦閱讀:

如果近期朝韓爆發戰爭,中國怎麼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為什麼在二戰中同盟國家發表的聯合聲明、宣言之類的歷史文獻里很難發現「反法西斯戰爭」這個稱謂?
《集結號》中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要騙他們以集結號為令撤退?
假如現在突然打仗,你有一套房30萬和10萬現金,並且上有父母,下有妻小,你會如何對資源進行配置以自保?
日軍連小孩和婦女也殺是真的嗎?投降也會被殺嗎?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朝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