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心理學和用戶研究很好地結合起來?


1、從方法上來說,用戶研究的方法都是來源於心理學,因此精通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維,能很快的變通到用戶研究的思維模式上去。

2、從落腳點來說,用戶研究的根本還是了解用戶的需求、習慣、行為等,本質上跟心理學的研究主題是重合的,因此對於人性認識的一些基本積累,有助於洞察用戶,理解用戶。例如心理學學到的需要層次理論、行為與態度、群體效應等理論,如果能靈活變通到用戶研究中,將利於研究結果的深度挖掘。

綜上之,要精通各種心理學研究方法,並拓展自己對人性的理解,如果平時能多關注一下互聯網產品方面的相關知識,基本就水到渠成了。從心理學到實踐中的用眼,最重要的事還是「靈活的變通」吧。


心理學提供了兩個東東

內功:思維方式;

招式:各種工具/方法論;

PS:把「用戶研究」工作中所要解決的問題融入到你的心理學知識體系脈絡中去吧


將心理學觀察人的方法系統的應用到用戶研究中,進行歸納舉例,並做出假設,找出原因


用戶研究並非屬於心理學的範疇,只是國內心理學的學科設置可能更靠近,人類學、社會學也都挺接近的。而且國外目前都有更加專業的學科了,比如設計研究、人機交互等等。

當初,如果是用戶研究僅僅是「可用性」研究,那麼可能工程心理學有不少貢獻。但用戶體驗研究早已經不局限於「可用性」。

1.角度: 心理學,讓我能更深入的理解人。

知情意行各個方面,都跟體驗相關甚多。 感知的瓶頸、情緒的影響、意識相關的加工機制、行為的種類及模式。看起來都挺碎,但產品體驗就是在細節上體現出來的。個人學認知的。

角度還有很多:進化、精神分析等視角去看產品,也會開出別樣的腦洞。

2.測量工具:

當今用戶研究,甚至用戶體驗都有詬病的一點就是如何量化,或是跟量化結果產生關係。

不管是問卷法、AB test(前後測)、眼動數據的應用等等,都是區別於其他出身的優勢。

當然,心理學是定性與定量的結合體,用戶研究也是。多數沒有設計背景的用研,不會定量。

測量方法與體現用研團隊價值上會有更好用處。

3.交互趨勢:

觸屏的交互顛覆了手機體驗,下一輪交互變革會是神馬?只能才人身上找答案。

腦電介面?眼動? 這些可能都是心理學可以會發揮的方向。

目前感受到心理學出身存在的一些短板,服務體驗、商業模式等等都是設計研究很關心、很流行的話題,不能把視角僅僅局限在產品上。

但是,外部世界是一個大宇宙(產品拓展至服務),人是一個小宇宙,不同的方向都可以無限探索。我認為心理學更適合向內探索。


用戶研究本來就屬於心理學的範疇。用戶研究就是研究的網站上各個因素、流程、視覺效果給用戶帶來的心理感受及反應,通過不斷改善用戶麻木、討厭的流程來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用心,把用戶需求同心理學相結合


心理學其實就是普通用戶的心理活動方式,但具體針對用戶研究的方面其實是行為習慣而不是心理,所以心理學了解並無壞處,只是在做用戶研究的時候,只要記著以下幾點心理就夠了:

1、用戶很懶,不喜歡思考

2、用戶很依賴直覺,不喜歡被打斷

3、讓用戶覺得是自己在掌握主導權(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用戶引導)

所以心理活動對用戶使用產品的影響只是微少的,重要的是行為習慣~


用戶研究要針對地設計策劃方案和調查。

在心理上還是要看做出的決策對用戶的心理反應而使用戶做出的行動

更多需要聆聽用戶的聲音

收集用戶真實的意見和建議


心理學的營銷心理學、消費心理學都是相關的東東啊,甚至不需要自己琢磨,用戶分析的方法也可以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咯,人群選擇,偏好分析,等,都屬於消費、營銷心理學咯


1,首先你得懂心理學和用戶研究,至少得兩者都懂一點方法論吧。

2,做用戶研究的時候,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

3,獲得模擬的或者真實的用戶數據,對比你所掌握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論。

4,打磨。

以上也是方法論,供參考:)


推薦閱讀:

為什麼「inbox 1」和「正在輸入」和「1個新粉絲」會令用戶如此興奮不已?
從中國互聯網早期就進入用戶體驗行業的人,怎麼看用戶體驗設計十年來的變化?
「先有後優」、「迭代式開發」的這種開發會對用戶造成傷害么?
網民喜歡更有互動性、參與性的網路內容么?
好的表單設計依循什麼規則?(如何設計一份用戶體驗好的表單)

TAG:用戶體驗 | 心理學 | 用戶體驗設計 | 用戶研究 | 認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