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和藝術家懂政治嗎?

最近聽了一個報告,涉及中歐關係,德方綠黨領導人提及劉和艾,中方嘉賓為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義桅,他說他尊重前兩位的藝術成就,他認為文人和藝術家是 emotional 的,但政治不能感情用事,不能隨心所欲,尤其是在中國更為複雜,不能想當然地用文人的思維來治理國家。


這個問題問的不好。文人和藝術家並非分別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包含了各種性格、經歷、生活方式、謀生方式、社會階層的人,複雜化的群體無法用一個「懂不懂政治」這樣的標準去界定。

問:文人和藝術家懂洗衣服嗎?文人和藝術家懂做飯嗎?文人和藝術家懂嫖妓嗎?


你為什麼不問問,政治家懂文學和藝術嗎?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不知目睹了多少英才被那強大的皇權所吞噬,他們或學富五車,或精明強幹,他們掙扎過,反抗過,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悲劇的根源究竟在哪呢?

翻開歷史泛黃的紙頁,我們發現,皇帝似乎並不希望自己的百姓太聰明,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都在實行一種「愚民政策」,不讓老百姓太有文化,只讓他們擁有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維持最低下的生產力,勉強糊口度日。因為統治者知道,一個整日為生計忙碌的人是沒有時間胡思亂想的,只有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人才會追求精神生活,他們會用自己的目光打量這個世界,進而質疑當前統治秩序的合理性,渴望建立能滿足其要求的新社會。他們會交流傳播自己的思想,著書立說,百家爭鳴,進而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社會潮流……許多人認為統治者在推廣儒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一套教育體系,是為了普及教育,推行教化,但我們顯然忽略了一點,當他們接受教育的那天開始起,他們將逐漸喪失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將忠誠作為自己安生立命的準則,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工具,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他們的愛國是與忠君相聯繫的,他們的奉獻是為了報君,儒家文化已深入他們的骨髓,如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一樣雋刻在他們心中,無時無刻不在刺向他們的內心深處,支配著他們的行為,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彎下了脊樑。

隨著多年的宦海沉浮,相當一部分人認識到了自己的工具身份,曾經的激情也蕩然無存。他們知道從他們踏上科舉之路的那天起,他們就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唯一能給他們帶來榮華富貴的就是皇帝這個主人,只有做個聽話的工具才能博得主人的歡心。他們或許為國為民,或許能力非凡,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皇帝說了算,伍子胥看似完成了對君主的復仇,但實際上他不過是另一個君主的棋子,當他喪失價值後最後的結局便是被逼自刎,成為王權又一個犧牲品。工具的悲劇在於當他還存在利用價值時,主人會百般青睞,言聽計從,一旦統治者認為它的價值已經喪失或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那麼消滅工具就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這也就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奇特的現象:精明的大臣經常會間歇性犯傻,明明是開國功臣卻要急流勇退,購置田產,飲酒作樂,安度晚年;明明為國為民好人一個卻要干點魚肉百姓,欺男霸女的事,明明敵軍之城行將攻破卻停止進攻請求皇帝御駕親征…..看到這我們不禁感慨;皇權的力量竟如此強大,以致再聰明的人都要賣儘力氣裝好孫子才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有狼的本事卻要裝成狗的模樣來辦事,在皇權的重壓下惶恐的生存下去。

每當一個新王朝創立不久,都會有一大批功臣人頭落地,昨日還稱兄道弟,今日皇帝就向與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功臣們舉起了屠刀,是中國歷史的一大悲劇。與其說功臣是皇帝所殺,還不如說他們都是被皇權吞噬的。權利是一樣很有魔力的東西,一旦某個人擁有了某種權威以及這種權威帶給自己的好處,他就無法忍受失去它的痛苦,親情友情在全力面前都不堪一擊。「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是每一位開國皇帝的心愿,但他們很快發現,當年的工具如今已成為自己權利道路上的定時炸彈。功臣已在無形中形成一股強大力量,嚴重分散了皇帝的權利。他們有人脈,有威望,有軍隊,有勢力,能左右朝政,影響決策。一旦他們當中一人起了反叛之心,那麼這個龐大的群體都將轉化為自己的敵人。即使他們因忌憚自己的實力在自己在世時不敢輕舉妄動,一旦繼承人年幼,不幸的事情很有可能會發生。就算收回他們的兵權,讓他們還鄉頤養天年,一旦朝中有人與其勾結,也將成為自己統治的不安定因素。最關鍵的是,戰爭已經結束,他們的利用價值已經喪失,只有用他們的人頭來祭奠自己的江山了。

心中不由升起一種悲哀,人,似乎是很難做自己主人的。


大道理不一定懂,但是真正的藝術家「能看出醜陋的一面,並且不能忍受醜陋」。這句話是習仲勛問李正天」為什麼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了民主與法治而不是一個政治家、哲學家「時,李正天的回答。個人非常贊成。


蛤?


你應該看下捷克前總統哈維爾的《無權者的權力》。


別讓文人搞政治,政治家搞的是政治革命,文人搞的是,你懂


首先應該知道政治是什麼。百度上說:「政治是利益的集中表現,其核心是權力問題。」每個人都和政治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政治訴求,政客們只是站在國家機器的角度。這樣看來,「懂不懂政治」就變成了偽問題。其實,許多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是在反應某種政治訴求,體現著藝術家和文人對世間萬象的思考。


近看希特勒,古望宋徽宗。這倆可都是藝術家啊。


政治不是對理性有硬性要求的學科。人的大腦中決斷和感情在同一個區域,所以沒有證據表明文學家藝術家這類比較感性的人當不好政治家


懂得標準是什麼?參與就是懂?或是不參與?還是站在政治立場?如果站在政治立場大多數不懂,因為政治就是要知道誰管誰,但文人和藝術家往往擰著干,但擰著也是為了政治。

所以,對不起,不明白您的題重點何在。


藝術家在政治衝突中的角色——站在小丑肩膀上的瞭望者


推薦閱讀:

魏晉名士到底有多放浪形骸?
古代文人們有過哪些有趣的diss作品?
請問古墨的使用方法?
王小波對知識分子的看法是怎樣的?
為什麼從現在看歷史,文人的名氣總是比將軍大許多?

TAG:政治 | 國家 | 藝術家 | 國際政治 | 政府 | 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