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oud 在整個蘋果產品線中扮演什麼角色?

蘋果多款硬體、iOS(操作系統)、iTunes store和Mac app store(應用商店),之前MoblieMe體驗不夠好,之後iCloud作為同步和備份存儲服務如果能夠較大範圍普及,對於整個蘋果產品服務是否形成一個很好的補充?它對提高蘋果整個服務鏈條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體現在哪些地方?


iCloud是APPLE的新發電站.

和Google通過軟體(Chrome)做雲計算的想法不一樣,蘋果希望通過硬體+軟體來做好這件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iCloud和Chrome都是雲計算的終端軟體.

但是因為和硬體的層級捆綁不一樣,蘋果的iCloud更容易隱藏在背後,默默的提升用戶的體驗,自從升級IOS5以後,突然發現我的聯繫人列表,日曆等信息已經被同步.這些體驗並不如同複雜的雲概念,蘋果只是悄悄的更改了"APP"下載的按鈕帶一個雲,悄悄的把iCloud隱藏在背後自動幫用戶管理雲端信息.作為一個初級用戶,你甚至不用知道有iCloud這個東西.

因此如果把iCloud的伺服器端比喻成為發電站的話,iCloud的客戶端則是每家每戶的電線.


「雲」這個東西建立在:海量存儲,高動態冗餘,高級索引技術,動態規劃,虛擬技術。這些技術加起來之所以要放在「雲端」是因為普通人還用不上,買不起。等到普通人用得上,買的起,家家建集群,戶戶跑 BigFile,人人 MapReduce。

就我個人認為,人類必然走出 big corporation cloud,進入 private cloud。Apple 能不能看到我就不好說了。十幾年之後的趨勢,說短不短,要不要現在就布局也說不好。

更新:iCloud 應該被設定為三年內阻擊其它 Cloud Vendor 的短期目標。長久戰略應該是改進 Spotlight。把具有 ZFS 功能的文件系統引入 Mac。改進設備之間 peer-to-peer 的同步能力。為 Mac 引入容易定期替換的海量存儲。


蘋果的戰略是為個人計算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包括各種尺寸的個人計算設備 24寸,或者 9 寸,或者 4 寸。甚至未來的 TV 。

蘋果為你的生活基於多個設備的解決方案的同時,必然要解決各種設備之間的數據共享問題。這是非常現實而且緊迫的用戶需求。

iPad mini 上看了一個文檔,回到家裡不能用屏幕更大的 Mac 繼續是可笑的。

iPhone 上拍了一個照片,回到家裡不能用功能更強大的 Macbook 編輯是可笑的。

蘋果不做,自然有人做。實際上, Dropbox 已經坐在前頭了,而且非常出色。

而在限制很多的 iOS / Mac OS 生態中,這也是蘋果,而非第三方應該做的。因為他需要系統級別的支持才能做到無縫的後台同步。所以,喬布斯才試圖收購 Dropbox 。

個人設備之間用戶數據的無縫自動同步,是個人計算的未來。蘋果不過是順勢而為而已。

iCloud 增加用戶離開蘋果設備的成本。不過,這是「封閉」的結果。而「封閉」是蘋果一貫的選擇。另一個方面, iCloud 的數據本身也有挖掘的價值。而這並非蘋果所擅長。

是的 iCloud 會讓用戶有更高的忠誠度。

但是,不要因此就倒置了因果。


大家都是正面的看待,我來提提負面意見。

iCloud想要做到的目標很清楚,但是從目前來看,做得實在差強人意。功能一般,速度一般,開發者不友好。這樣如何能夠構建一個基於雲上的生態環境?

看看Google,微軟,亞馬遜的雲服務,從公有雲,私有雲,應用層,中間層等多個方面都提供了解決方案,並且擁有強大穩定的數據後台,這些都是目前的iCloud無法相比的。

吐槽一個,iCloud底層貌似用的是微軟的Azure和亞馬遜的AWS

蘋果iCloud通過微軟Azure和亞馬遜AWS提供

可怕不?

歸根到底,蘋果還是以產品設計,在此之上的顛覆性電子產品,引導時尚這麼一個定位的消費型電子產品公司。但絕對不是軟體服務公司,絕對不是。


icloud就是讓你買了一件蘋果的產品,還想買第2件。買了iphone,就想有macbook,就想用imac.

增加了同時擁有蘋果產品的好處。

比如同步書籤,同步計事本,同步照片,都是在不同蘋果設備之間使用。

假設用戶只有一個iphone,這些用處不大。只有同時擁有多件蘋果產品,才能體會到好處。

所以說,icloud就是給擁有多件蘋果產品用戶發的bonus,並且讓他們不願意轉到其他品牌。


我換個角度來解讀。

可以從商家和客戶之間的業務關係分層來看:

  • 最底層:供應商(價格、關係、品牌、質量……)
  • 中間層:問題的解決者
  • 最高層:業務資源(互相離不開,戰略合作,顧問)

iCloud 當下的角色其實是在做業務資源,讓你離不開。


核心角色!

粘合劑的角色!

帶來無與倫比的無縫設備切換體驗!

最近體會到了 iCloud 讓人無比舒適的地方,忍不住想來找個題寫下自己的感受。

有這個體會的主要原因是,之前一台工作電腦 Macbook,最近增加了一台 iMac。又加上弄了個 iPhone Plus 屏幕足夠大也嘗試在手機上直接辦公,發現也是體驗超棒。

-------

iCloud,又及配套的 iCloud Drive,其實沒有什麼 Magic,就是我們熟悉的網盤。

但是,蘋果牛B 的地方就在於「體驗」,他讓你不必思考什麼網盤、備份、同步這些概念,甚至文件以後也不必想了,你只管用,Check上哪些功能同意讓走 iCloud,在不同的設備上,你就可以直接用,你就得到了你想要的!

舉例一:你在公司的桌面電腦上(iMac)準備了一個 Keynote。你下班就直接回家了。在家裡晚上想起來某個地方要改下,打開家裡的 Macbook 編輯下就是了(無縫直接繼續)。第二天你也沒拿 Macbook 就直接去會場了。會場有人用 Macbook 演示,你在 iPhone 手機上使用 Keynote live 功能發個鏈接給他,演示電腦上就可以打開你的 Keynote 了,你邊演示,手機上直接控制就行。

舉例二:你坐在火車上想到一個事情,用 MindNode App 整了一個 Map。到辦公室,你想繼續完善下這個 Map,打開電腦打開 MindNode App 繼續編輯。

通過上面的舉例,你應該可以發現,核心要素是:無縫、無痛、無感。 就那麼自然!

有人說,我把所有我編輯的文件,都放到網盤裡,也可以有類似體驗。

下面反駁,告訴你差得很遠:

1. 就單個辦公文件來說,你在移動設備上隨時同步,打開 App 就可以拿到最新的同步結果,這個很難,除了系統原生的同步。

2. 就單個辦公文件來說,你需要有序地整理到網盤目錄結構里。而用 Apple 這種生態體系,至少某類文件比如 Keynote 你直接默認位置操作就可以了。

3. 整個系統層面的設備間無縫切換,不只是文件很多的問題,而且是超複雜對操作系統的理解。比如最近我在折騰程序員想要在多工作電腦間無縫同步工作環境的 dotfiles / mackup 這套,還是相當複雜要去搞明白太多的背後的東西。

4. 更牛B的在後頭,Apple 這整套東西,不只是自己的設備間用,並且開放給 App 開發者。開發者開發 App 非常簡單就搞定設備間同步問題。

再加個類比:Evernote。這個應用算是各大平台上都有客戶端做同步比較好的了,可以算得上是這個應用最大的優勢之一。熟悉 Evernote 的同步可以去對比下它與蘋果里的基於 iCloud 同步數據的應用。

-----

蘋果的大殺器是,你一旦中毒,你就脫不開了他的整個生態了,讓你太舒服。

設備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折騰人的!


從現在回頭來看的話,icloud的設計其實是帶有很先進的理念的了.且不說目前體驗怎麼樣,它有個特點十分值得重視,那就是"同步和軟體的整合".用過支持icloud的軟體的話,就會發現,icloud的同步方式並不像其他網盤之流那樣,以文件為整體單位同步.也不像一些網頁端的編輯操作.icloud應當是介於兩者之間;比如說一款pdf閱讀器.如果是傳統網盤類的同步,一旦你對某個文件做出了修改(做批註之類的),網盤會視其為整個文件的變化,因而同步還需將整個文件重新傳輸一遍.如果說你在某網頁端上閱讀pdf,雖然做了批註之類的並不需要重新傳輸整個文件,但是文件本來就不是離線的嘛.icloud可能對開發者提出了限制,迫使開發者不能按傳統網盤的理念來同步...我想不需要再多說了


iCloud 起到了粘合劑的作用,iCloud 是為了讓蘋果的每一款產品之間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產品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我想提高用戶整體體驗是他的真正作用吧


除非對手有了質的飛躍,否則iCloud會將蘋果的用戶綁架回來。

擁有的蘋果產品越多,iCloud體現的便利性越大,果粉中毒就越深。

如果說之前用mac僅僅是因為外觀和質量,後來用完全是iCloud的舒服的綁架。太tm貼心了。原來買個手機買個電腦裝這裝那,現在一個iCloud帳號凳錄後,通訊錄,郵件,照片,音樂,日程安排,備忘錄。全回來了。

現在一個iCloud的帳號輕鬆切換我的手機、電腦、touch和平板


打通所有的apple終端設備,實現信息互通。。


隨著蘋果從電腦延伸到IPOD、PAD、手機,甚至下一版的apple TV,喬布斯的大終端戰略已經形成,基本包圍了消費者(想想還有什麼終端形態是大家常用的而apple還沒有進入?眼鏡?手錶?)。

多終端戰略自然會需要一個統一的雲平台,實現資源的共享,實現信息的互通,未來icould會映射現實的人,實現在虛擬空間的對現實人(消費者)之網路生活的全部模擬和鏡像,再結合Siri話音助理這種最便利最自然的人機交互方式。蘋果基本上可以和消費者的網路生活「交融」在一起了。


iCloud「查找我的 iPhone」服務:

  • 在地圖上查看設備的位置

  • 使用「丟失模式」,鎖定和跟蹤您丟失的 iOS 6 設備

  • 鎖定 iOS 5 設備或 Mac 電腦

  • 在設備上播放鈴聲

  • 抹掉設備上的信息


保持設備同步"整合


垃圾的不得了,又慢空間又小,而且還難用(我就不會用)

蘋果的軟體設計的太垃圾

還有apple music, 還有蘋果的相片,蘋果的視頻也是。

受不了。


扮演的是沒有iCloud賬號密碼手機就變磚的角色

您的iPhone需要激活/iPhone已進入丟失模式


打通任督二脈。

蘋果雲計算的一個重要環節。


推薦閱讀:

為什麼 Mac 開機的時候會吼一聲?有什麼淵源么?
OS X 為何將 Return 鍵(Enter 鍵)的功能設計成修改文件名而非打開該文件?
2016.9.14發布的 iOS 10 升級帶來了哪些改變?是否值得升級?
如何評價 iPad Pro?
目前有什麼安卓機推薦?2016.12

TAG:蘋果產品 | 產品定位 | i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