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主希望用戶點擊廣告,而用戶躲避廣告。這種貓和老鼠的遊戲哪裡是出口,怎麼才能把貓糧給貓,把乳酪給老鼠?
有哪些現在已有的技術和企業可以實現這種指向型的廣告 他們都是用什麼方法實現的? 這種技術的未來在何方?
近幾年出現的優惠券印表機便是一個解決之道,商家只需要將自己的優惠信息放在這些類似於ATM的小型機器(我不是技術那行,不知道這個名詞是什麼),因為低廉優惠的價格會刺激大眾會在機器中列印優惠券,因此從這方面來講,廣告手段從"廣告主投放廣告,讓廣告曝光。"到「廣告整合,用戶自行尋找自己想要的廣告。」 就像你說的「貓糧給貓,乳酪給老鼠。」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每樣東西都是其缺點,這個機器中犯了廣告中的大忌,"Noise", 因此能放置在這些機器上必須是忠實客戶。
還有另外一項技術也是值得考慮的,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是我最近一直在觀察的一項智能移動終端(手機,IPAD等)的APP, 其中行業內一直看好的廣告手段是將 AR和LBS(Local based service,國內所說的「簽到」) 結合。就像科幻片裡面所看到的,移動終端屏幕中顯示的現實場景上有數碼標籤,例如終端裝有的鏡頭移到大街上某一棟建築時,終端屏幕會顯示該樓中有哪些店鋪、在第幾層、各種信息。這樣的技術讓廣告主的品牌和店鋪產品無限度地被曝光,因為AR的技術是靠用戶自行去挖掘,好奇心理我認為在中國人中尤為凸顯,因此我認為在國內該技術能成功。不過該技術也同樣面臨如印表機中的問題。
從你的提問中我有幾個疑問:
1. 「廣告主希望用戶點擊廣告,而用戶逃避廣告。」 一般來說,廣告投放在媒體上是為了將產品、品牌曝光,廣告是通過reach覆蓋率和frequency頻率來加深產品、品牌認知度。即便是現在VCR技術讓電視可以卡掉節目間的廣告,廣告商仍可以通過例如廣告植入投放廣告,而且重點在於為什麼用戶會逃避廣告,個人認為,如果創意很牛,用戶會自行傳播而且會深記,這個在國內的社交網路中尤為凸顯,經常會看到一些例如「CANON LEAVE ME」這樣的微廣告在校內開心微博等網站中傳播,而且以微博粉絲數為例,一個類似於「史上第一最最搞」的微博擁有56萬粉絲其覆蓋率可想而知,不過微博廣告效果個人持保留意見。
2. 怎麼才能把貓糧給貓把乳酪給老鼠? 這個問題首先就設定在忠實用戶的前提下,如果問題是怎麼把廣告給忠實用戶看,廣告主是不需要考慮的,因為忠實用戶有一定的購買周期和購買慾望。如果擔心這些忠實用戶逃避廣告,那麼用上文提過的兩種技術可作參考。如果問題是怎麼防止用戶逃避廣告,這個問題我想從廣告業出現到現在都沒人能解決,除非你把用戶綁在凳子上讓他看廣告。
個人觀點。「用戶躲避廣告」這個基本假設就已經錯了,惹人厭煩的廣告不是打歪了就是打擾了受眾,反過來說,精確是首要的。另外也需要考慮exposure本身帶來的效果,說老實話,很多時候就算你未必喜歡,但聽到或是看到過的品牌絕對比從沒接觸過的更有可能被你選擇。
為什麼各大公司都要做瀏覽器。一個是控制互聯網入口,一個應該就是收集數據。我也不相信360沒有去收集這些信息。在google上搜索是可以記錄和分析的,然後他擴展到所有他有廣告的位置,原來你也在這裡,它能體會到。
廣告,離不開更深度廣度的數據挖掘,包括用戶行為分析,更智能化分析。
蘋果推出iAd時就說,要讓用戶再次愛上廣告,目前儘管還難以實現,但總算是良性回歸。廣告很多時候是太多商業性質而沒有考慮用戶真實需求,例如你在SNS上說了句:「我最BS的是用iPhone4的中國移動用戶」,一般廣告系統會認為該用戶需求的是蘋果或中國移動的產品,更廣泛的就是互聯網或電信增值服務,結果往往相反的!!
現在很多大企業聘請數學天才解決數據挖掘問題,例如Google和Facebook,在國外,廣告精準性比較高。在國內,目前太多廣告數據挖掘系統還是比較初級,還需要努力!
最後,要避免貓和老鼠的遊戲,最好的方法是控制廣告質量,讓廣告更精準,用戶總會喜歡上廣告的,當然不可能每一個用戶都那麼熱愛!雖然我看到「數據挖掘」這問題標籤發覺自己的回答應該是可以被折疊的,,...
「廣告主希望用戶點擊廣告,而用戶躲避廣告。」我不大認同這句話.....某程度上我也反對「點擊率」代表廣告有效性。
這好比那些站在街頭給你免費試食(試飲)然後等你吃完(喝完)以後不買就罵你沒良心一樣。
廣告終歸是廣而告之,就夠了。其實我不反對看到廣告的啊,只要不是重複出現並且是有趣、不沉悶的廣告,相信大多數年輕人(即使不是在廣告相關行業工作)都這樣。那麼所以,有廣告,但是做得不厭煩就行了呀,如果真的那麼倔一點廣告都不想看的,就收費呀。投放精準度是一方面,也僅僅是一方面。因為精準投放解決的只是相關性的問題。
一個廣告和我相關我就一定不會躲避?就一定要點進去嘛?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到「不討厭」。沒那麼複雜,技術解決的是速度,而不是效果。關鍵是別把用戶當成一堆數字,用戶和你一樣,是人。指向性,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定向後的再營銷技術,你也可以理解為行為營銷。
但,這目前在全球還沒有一家有完善的技術。1、首先是要有人,所謂cookies。2、你的偏好是什麼?即:人口特徵數據;
3、你網路行為路徑是否有規律可循,即:你的行為數據;4、要把上面這幾個數據進行合併,並分解出來,再匹配每個獨立或者相似性的群體;近期google改善了Adsense和搜索的相關演算法,可以讓一個廣告一直跟著你。即:再營銷。俗話說,有厲害的獵人,就沒有打不到的獵物。 主動精準營銷增加營銷命中率,降低銷售達成成本,是一個趨勢。在這個領域,技術不是問題,用戶數據才是大問題。用戶數據分為用戶的特徵數據(姓名、年齡、收入等)和行為數據,挖掘分析出用戶分群和畫像,進行精準營銷,必然會提高命中率。再加上好的營銷商業模式,良好的用戶互動體驗,廣告主的希望不是夢。 現在的令人惡性的分眾傳媒,遲早要完蛋。
您的問題,其實是問反掉了
貝佐斯的名言哇 當我們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問問我們的用戶喜歡什麼這個源出處,我還需要再找一下-----------------------------------------
你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看到有各種各樣收集的愛好者?他們收集的,要不是成系列的,甚至有人專門收集可樂瓶子,讓可口可樂公司請了過去,然後公司特別有一條款:任何員工不得隨意放置物品,[但那哥們除外,他可以把瓶子放到WC,陽台,甚至任何角落裡面]這樣的事例,說明了你的問題反過來問什麼樣的用戶喜歡什麼樣的廣告,立馬眼前一亮了PS:介個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資料庫問題[資料庫的反嚮應用]GOOGLE和BAIDU等搜索引擎的廣告,如果排除作弊的行為,已經算是比較精準了,大致可以按照一些想要的用戶群來投放,而且從競價排名,到現在的回頭客、搜客、再營銷等廣告形式,也越來越精準。但想要完全的精準還是不可能的,比如20-30歲的未婚男士這個群體,就很難去選擇精準媒體和廣告形式,怎麼做都顯得浪費。廣告人可以做的,一則在於選擇最接近目標用戶的媒體,二則選擇最打動目標用戶的廣告(公關)形式。應該允許廣告正常的損耗。
你可以看一下江南春寫的中國媒體傳播十大趨勢:
http://weibo.com/1042026447/y2JBY6eam?type=repost有一條就是品牌傳播從 大眾到分眾到一對一:
「廣告主希望用戶點擊廣告,而用戶躲避廣告。」 其實是之前的廣告現狀,廣告無法精準到用戶群。
搜索營銷是一種"關鍵看廣告主的推廣目的"是銷售訂單為主還是品牌推廣為主
學學facebook的精準廣告,這樣廣告回報率高,通過用戶研究和分析,提高廣告回報率,groupon的針對市場的調研也不錯。
推薦閱讀:
※有什麼讓人拍案叫絕的競爭對手間的廣告?請問在廣告設計中挑釁競爭對手的行為是否可取?
※請問大家怎麼看今年的腦白金" 點贊 吐槽"的廣告?
※科班出身的廣告人有什麼優勢?